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一.轴流式风机的结构特点

轴流送风机为单级风机,转子由叶轮和叶片组成,带有一个整体的滚动轴承箱和一个液压叶片调节装置。主轴承和滚动轴承同置于一球铁箱体内,此箱体同心地安装在风机下半机壳中并用螺栓固定。在主轴的两端各装一只支承轴承,为承受轴向力。主轴承箱的油位由一油位指示器在风机壳体外示出。轴承的润滑和冷却借助于外置的供油装置,周围的空气通过机壳和轴承箱之间的空隙的自然通风,以增加了它的冷却。

叶轮为焊接结构,因为叶轮重量较轻,惯性矩也小。叶片和叶柄等组装件的离心力通过推力轴承传递至较小的承载环上,叶轮组装件在出厂前进行叶轮整套静、动平衡的校验。

风机运行时,通过叶片液压调节装置,可调节叶片的安装角并保持这一角度。叶片装在叶柄的外端,叶片的安装角可以通过装在叶柄内的调节杆和滑块进行调节,并使其保持在一定位置上。调节杆和滑块由调节盘推动,而调节盘由推盘和调节环所组成,并和叶片液压调节装置的液压缸相连接。

风机转子通过风机侧的半联轴器、电动机侧的半联轴器和中间轴与电机连接。

风机液压润滑供油装置由组合式的润滑供油装置和液压供油装置组成。此系统有2台油泵,并联安装在油箱上,当主油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油泵即通过压力开关自动启动,2个油泵的电动机通过压力开关联锁。在不进行叶片调节时,油流经恒压调节阀而至溢流阀,借助该阀建立润滑压力,多余的润滑油经溢流阀回油箱。

风机的机壳是钢板焊接结构,风机机壳具有水平中分面,上半可以拆卸,便于叶轮的装拆和维修。叶轮装在主轴的轴端上,主轴承箱用螺钉同风机机壳下半相连接,并通过法兰的内孔保证对中,此法兰为一加厚的刚性环,它将力(由叶轮产生的径向力和轴向力)通过风机底脚可靠地传递至基础,在机壳出口部分为整流导叶环,固定式的整流导叶焊接在它的通道内。整流导叶环和机壳以垂直法兰用螺钉连接。

进气箱为钢板焊接结构,它装置在风机机壳的进气侧。在进气箱中的中间轴放置于中间轴罩内。电动机一侧的半联轴器用联轴器罩壳防护。带整流体的扩压器为钢板焊接结构,它布置在风机机壳的排气侧。为防止风机机壳的振动和噪声传递至进气箱和扩压器以至管道,因此进气箱和扩压器通过挠性连接(围带)同风机机壳相连接。

为了防止过热,在风机壳体内部围绕主轴承的四周,借助风机壳体下半部的空心支承使其同周围空气相通,形成风机的冷却通风。

主轴承箱的所有滚动轴承均装有轴承温度计,温度计的接线由空心导叶内腔引出。为了避免风机在喘振状态下工作,风机装有喘振报警装置。在运行工况超过喘振极限时,通过一个预先装在机壳上位于动叶片之前的皮托管和差压开关,利用声或光向控制台发出报警信号,要求运行人员及时处理,使风机返回到正常工况运行。

轴流风机如下图所示

1.叶轮

叶轮是轴流送风机的主要部件之一,气体通过叶轮的旋转才能获得能量,然后离开叶轮作螺旋线的轴向运动。

叶轮由动叶片、轮毂、叶柄、轴承及平衡重锤等组成。

将许多相同翼型的叶片,排列成彼此间距离相等的一组叶片,称为叶栅。轴流送风机轮毂上装有叶片,组成环列叶栅。轴流风机叶片通流部分高度,轴流式引风机的叶片通流部分高度要比送风机大些,这样可以保证引风机通过较送风量大些的烟气量。

轴流送风机的动叶是扭曲的,整个叶片沿着径向扭曲一定的角度,并且沿着叶片的翼展方向,其叶片宽度及叶片厚度是逐渐减小的。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了,为了使风机叶片的不同半径的各个断面所产生的能头相同,即各断面上的速度环量相等。因此靠近轮毂处叶片半径小、栅距也小,圆周速度亦减小。为了使速度环量与叶片顶部相同,则势必要增大叶片根部的安装角和叶弦长度,所以叶片制成空间扭曲形状。当然沿着翼展方向的叶片宽度及厚度的减少,这样也可以减少叶片所产生的离心力,不使叶柄和推力轴承受力过大,同时又保证了叶片的足够强度。

轴流风机叶片做成扭曲形,它的效率也较高,损失较小。因为叶轮转动时,叶顶处的速度大于叶根的圆周速度,圆周速度大产生的风压大,圆周速度小产生的风压小,这样在叶片的流道中沿着叶片的径向气流的能量不相等,于是产生了从叶顶向叶根部分的流动,形成轴向旋涡造成能量损失。而将叶片做成扭曲形状,叶根处的叶片安装角大一些,那么产生风压可增大些;反之,叶顶处叶片的安装角小一些,风压可降低些。叶根处叶片安装角大一些,但圆周速度小;叶顶处叶片安装角小一些,但圆周速度大,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使叶顶与叶根处产生的风压几乎相等,避免了轴向旋涡。

轴流风机的动叶片表面要求光滑,这能够降低气流的摩擦损失与气流离开翼型表面流动所产生的分离损失。叶片的根部用螺栓与叶柄连接起来,叶片和叶柄放入轮毂的圆孔中,然后装上平衡重块、支承轴承、导向轴承、安全环、保险片与调节杆。轴流风机动叶片的支承轴承是承受动叶片、叶柄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动叶片上的导向轴承,因为动叶片及叶柄较长,导向轴承是保证它们中心不偏斜,导向轴承还能承受一定的离心力。为了使动叶片在调节时

能转动灵活,导向轴承和支.承轴承均采用摩擦力小的滚珠轴承。

每只动叶片的叶柄部位装有一平衡重块,平衡重块的中心线与动叶片的翼型平面近乎垂直,它的作用能平衡动叶片所产生的较大关闭力矩,使动叶片在旋转时亦能动作轻快。

在保证密封及润滑,在导向轴承、支承轴承内注有润滑剂,在叶柄穿过轮毂处的间隙内亦充有润滑脂。

动叶片与外壳的径向间隙要求小于3mm,这个间隙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漏风损失,降低风机的效率。

为了保证整个叶轮的动平衡,在更换叶片时,相同重量的叶片可放在对称位置,并进行动平衡校验。

动叶外壳为钢板焊接的机壳,机壳上设有检视孔,可以检查并能拆、装动叶片。风机外壳的上半部是可以拆卸的,便于快速装卸叶轮。

2.导叶

从动叶片流出的气流为螺旋状沿轴向流动,这个气流运动可以分解为沿轴向的运动和圆周方向的运动。沿轴向的运动是我们所要求的,但圆周方向的运动是一个能量损失。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回收圆周方向运动的能量,因此在动叶片出口端装置导叶——后置导叶。大容量轴流风机较多采用叶轮(动叶)加后置导叶的结构。

导叶是静止不动的,装置在动叶片的后面。气流在叶轮的进口是沿轴向的(如不考虑先期旋绕),经过叶轮动叶的旋转运动,气体获得了能量,尔后再进人导叶。导叶的进口角与气体从叶片流出时的方向一致,导叶的出口角与轴向一致,所以气流从导叶流出时也是轴向的。这样气流的圆周运动分量在导叶中完全转换成轴向运动。

动叶片是扭曲的,而且动叶片的高度也大,所以气流从动叶片流出时,沿着叶片高度方向气流的流出角也是变化的。为了减少导叶人口处的气流撞击、旋涡损失,提高风机效率,因而轴流风机的出口导叶沿着叶片高度方向也是扭曲的,其安装角沿着叶片高度逐渐减小。

气流经过导叶流人扩压器,扩压器是一个截面逐渐扩大的圆锥体,为了防止气体在扩压器中流过时在扩压器壁附近产生旋涡;造成局部能量损失,因此一般气流经过导叶后的流动不会绝对沿着轴向,而略带有旋绕运动,由于旋绕运动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气流充满扩压器,减少旋涡的产生,限制旋涡及脱流区的扩大,改善了扩压器的工作,提高流动的效率。

导叶的静叶片数目不能与动叶片数相一致,这样能避免气流通过时产生共振现象。

轴流风机当工况变动时,动叶角度发生变化,气流从叶片出来进入导叶的进口角也发生变化。但是导叶是固定在导叶外环和内环间,安装角度不能有相应的变化。所以,在工况变动时,气流在导叶的进口处产生撞击和旋涡能量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动叶调节角度范围越大,撞击、旋涡的能量损失亦越大。

3.扩压器(扩散管)

经由导叶流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风压及较大的动能。根据流体力学知识可知,气流的动能越大,则气流流动时所产生阻力损失也越大,阻力损失与气流的速度平方成正比。为了提高风机的流动效率,适应锅炉工作的要求,应将气流的动能部分转换为压力能。因此轴流风机在导叶出口处都设置了扩压器,扩压器是一个截面沿气流方向不断扩大的容器,所以气流的速度不断下降,压力不断上升。

扩压器由外锥筒、圆柱形内筒组成,全部为焊接结构。轴流送风机的扩压器型式为外扩压(如果扩压器的外筒为圆柱形,内筒是沿着气流方向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简体,则称为内扩压)。轴流风机扩压器的内、外筒体均有检视门,如果要进行动叶机构及内部检修,可以从外锥筒体及内筒体的检视门而进入筒体。

为了防止风机机壳振动和物体声音传递至扩压器以至风道,因此导叶与扩压器的外壳连接处为挠性联接(围带),而扩压器与风道联接处设置一节膨胀节作热胀冷缩的补偿。

轴流送风机的动叶、导叶及扩压器的外壳均装设隔音层,减少噪声。

4. 进气室

气体的能量是在叶轮中获得的,气体在叶轮中的运动情况对风机工作影响较大。风机进气室的气体运动状况,对于气流正确进入叶轮有很大影响,因而进气室形状的优劣对风机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进气室的大小、形状应该考虑气流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平稳地同时充满整个流道而进入叶轮,这样气流在叶轮进口的速度与压力分布才能均匀。轴流送风机进气室的进风口为长方形,而一般进风口面积约为叶轮入口面积的一倍左右,其目的使气流在进气箱及收敛器内有一个加速,有利达到叶轮进口处速度及压力分布均匀的目的。气流由进风口沿着径向入内,在收敛器前的局部区域产生漩涡,引起能量损失。由于进气室的两侧钢板为圆弧形,近电动机侧的钢板亦为弧形,这种形状有利于减少旋涡,既可达到减少能量损失,又可使气流流动平顺。

气体经过收敛器得到一个合理的加速,并使气流转向。收敛器的形状应为流线型,以使气流平顺通过。

轴流送风机进气室在有气体流动的空间是没有加—强筋等支撑件,只有在进气室与大气接触侧的钢板上

焊接了许多有规则形状的加强筋以提高进气室外壳钢板的刚度。这样的结构对气流流动极为有利。因为在气流流动的空间里如装设圆管形(一般采用的形状)的支撑件,那么其一增加了气流流动的阻力,造成能量损失;其二气流流过支撑件时会产隼许多旋涡,而这些旋涡又以一定频率释放,如果条件合适,风机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甚至会损坏风机设备。

为防止风机机壳的振动物体声传递至进气室,则进气室和风机机壳通过挠性连接(围带)。进气室和消声器、进风道的连接处设置膨胀节,作为热胀冷缩之补偿。

轴流送风机进气室进口装设消声器,消声器是卧式水平放置在送风机进气室的进口处风道上。消声器内有许多按一定距离排列栅格的吸声片,气流通过吸声片后,它能吸收气流噪声的能量,从而使噪声降低。为了获得好的消声效果,一定要彻底地使复板中的孔畅通,而且这样还可降低消声器的阻力。

5.轴与轴承

轴流送风机的叶轮装在主轴上,风机的轴通过中间轴与电动机轴连接。轴与轴之间的联轴器为一种平衡联轴器,能够平衡运行时所引起的轴挠度和轴向变形等所带来的误差。此弹性联轴器的连接是紧固的,正确公差的弹簧片是由特种高级弹簧钢制成,弹簧片是成对配置,可使连接部件在三个方向自由移动。这种联轴器不用润滑,风机运行温度在150℃以下不会发生故障。

轴流送风机转轴的支承形式为悬臂式,在叶轮的进气侧装有径向轴承,风机轴与电动机轴间的中间轴上无径向轴承。在电动机的两个轴端各有一道径向轴承。这种悬臂式的结构,省去了动叶出气侧的轴承,有利于风机结构布置。但悬臂式结构的轴承受力状况不佳,所以应采用双轴承的结构。

在叶轮进气侧的主轴上装有支承轴承,它们同置于一个箱体内,此箱体同心地安装在风机下半机壳中,并用螺栓固定。

在轴承箱的两端各装有两列支承轴承,支承轴承的形式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具有启动摩擦阻力小、轴向尺寸小、轴承摩擦系数小,维护简便等优点。但滚动轴承承载能力不够大,承受冲击、振动载荷能力低于滑动轴承。而滑动轴承径向尺寸小,能承受冲击振动载荷,适用于高速、高载荷的需要。

轴流风机在运转中,由于叶片对气流作功使气流的能量提高,因而在动叶片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存在着一个压力差,此压力差指向为逆气流方向。由于压力差作用在叶片上,使叶轮

产生了轴向推力,使转子向进气侧窜动。要承受叶轮上的轴向推力,在靠联轴器端的轴承箱上布置一个能够承受二个方向上的轴向推力的止推轴承。

径向轴承与止推轴承全由润滑油润滑与冷却。润滑油与压力油由齿轮油泵供给,齿轮油泵有2台,其中一台备用。当油管压力降低,则备用油泵通过压力开关能自动启动投入运行。油泵供给的压力油,一路送至伺服阀(液压缸、动叶调节机构),另一路送至风机的主轴承进行润滑。在不进行动叶调节时,油经恒压调节阀送至轴承。在动叶调节时,由于恒压阀的作用,油自动流向液压缸,保证动叶能顺利地进行调节。调节油泵出口的安全阀的设定油压,可限制油泵的最高压力;调节恒压阀,可限制液压缸最高进油压力;调节全轴承前油管上安全阀,可限制进主轴承的润滑油的压力。

二.轴流风机的运行

(一)、风机特性曲线与工作点

风机特性曲线就是风压、效率和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图中p-Q曲线为风压一流量特性,它表明风机的风量在实用范围内减小时全风压升高,风量增大时全风压降低。在运行中只要测出全风压后就可从曲线上查出(单风机运行)或计算出(并联运行)流量的多少。

风机的轴功率P与风压p和流量Q的乘积成正比,与效率η成反比。离心式风机随着Q的增大p降低,但p与Q的乘积是增大的,所以P随着Q的增大而增加。轴流风机的特性曲线较陡,风量增加时风压下降很快,故P随着Q的增大是减小的。

当风量增加时,风机效率η开始上升,过了最高点后随着风量的增加而下降。只有当系统在风机的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才能有最高效率,运行中偏离设计工况时,都会使风机效率降低。必须指出,上述各曲线的定量关系是风机转速或动叶角度的函数。当风机转速或动叶角度变动到另一个值时则各特性曲线均跟着变化,但定性的关系不变,如图所示。风机特性曲线对于选择风机、了解风机性能及风机经济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将管路通流量Q与压头损失△p之间的关系称为管路特性,其一般方程为

△p=K0+K1Q+K2Q2

式中K0、K1、K2——常数。

如图中阻力曲线所示,当Q增加时,压头损失△p近似按平方关系增加。在运行中,管路特性可能由调节风量挡板而改变(如燃烧器各层小风门),或者因为风、烟道积灰、沾污使

阻力增大而改变。当进、出口风量挡板误动作时,也相当于使管路特性曲线上移。

单台风机运行时,由于管路流量与风机流量相等、管路压降与风机的全压相等,所以,其工作点只能是风机的p-Q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见图中B点)。两台风机并联运行时,由于管路流量为两台风机的流量之和,所以工作点与管路特性曲线并不相交,但保持流阻相等(见图中A点)。风机的各个性能参数由工作点确定。

(二)、风机的运行调节

在运行中,风机的工作状况不可避免地要根据锅炉负荷而经常变动。为此,应对风机的工作状况进行调节,也即改变风机工作点的位置,使风机输出的工作流量与实际需要的数值相平衡。调节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节流调节

节流调节就是在通风管路上装置节流挡板,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节流挡板的开度,以达到调节风机风量的目的。节流挡板可以装在风机的出口管路上或进口管路上。节流挡板动作时,管路的阻力特性将随之改变,而风机的特性曲线不改变。因此风机的工作点也就相应改变。若需减小流量,可关小风机入口挡板,这种调节方法简单可靠,但由于关小挡板增加了局部阻力,所以不经济。

2.变速调节

变速调节是通过改变风机的转速,使风机的特性曲线变化的,用以改变风机的工作点,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

3.入口导叶调节

离心式风机常采用入口导叶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法是在风机进口的前面装置人口导叶(导流器),它的角度可控制进入风机前的气流所产生的预旋的强弱。导叶开得越大,则入口气流的切向速度越大,部分静压变为速度能,风机性能曲线越陡直。这种调节的经济性,在低负荷时,比变速调节稍差,在高负荷时,比变速调节高,但都优于节流调节。入口导叶的安装方向必须与风机的旋转方向一致。否则,气流在通过导叶后要转一个急弯进入叶轮,损失很大,使风机出力大大下降。运行中若发现风机带不上负荷,或导叶开大时电流指示值反而减小等不正常现象,则往往是导叶装反的结果。

4.可动叶片调节

轴流风机的流量调节普遍采用可动叶片调节方式。它是通过运行中改变动叶的安装角,变动风机的性能曲线而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的。当动叶的安装角增大时,特性曲线位置向右上角移动,工作点变化,结果是流量、风压和功率都增大。因此轴流风机启动时,均采用减小或关闭动叶安装角的方法来降低启动功率。

(三)、风机工作的稳定性

风机工作的稳定性是指当风机的工作条件波动时,风机的流量、压力能在原工作点附近稳定下来,而一旦工况波动消除,又恢复原工作点的性能。反之,若工况扰动后,风机的流量、压力急剧变化,即使扰动消除也不能稳定下来的情况,称为不稳定工作或进入不稳定区。

如图(a)所示,风机具有单调下降的性能曲线,工作点为A点。若电网频率扰动使风机转速减小(风机特性变为曲线2),开始管路空气压力因其容量大,压力来不及变化,在某一时期内保持不变,所以管路输出的流量仍为Q,,但风机流量确已减少到口。,这将引起管路压力降低,随之会增加风机流量,管网中压力下降以后,风机的压力、流量将沿BC变化,管路中的压力、流量将沿AC变化,在C点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当转速增加到原来的转速时,按同样的分析,工作点又恢复到A点。如果是管路的阻力特性扰动,见图4-50(b),如挡板扰动使特性曲线由1变为2,则在压力F‘下,管路的输出流量立即减至Q。,此时风机的输出流量仍为口+,因为口a

左侧呈马鞍型,右侧呈下坡型,其分界点为K点。K点左侧为不稳定区,K,点右侧为稳定区。轴流风机的最高效率点位置与不稳定工作区K点相当接近。若风机苹作点移动到K 点左侧的不稳定区内,就会发生失速、喘振、抢风等现象,使风机工作恶化。

(四)、风机的并联运行

为提高锅炉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型锅炉的送、引风机和一次风机等均采用两台并联运行方式。风机并联后的性能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曲线1为单台风机的性能曲线,曲线2为并联后总的性能曲线,曲线2表示的是两台风机的总流量与管路压降的关

风机并联运行时的流量特性

系,它是由单台的性能曲线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各流量叠加而得到的。曲线3为管路特性曲线。利用这些曲线,参考图中虚线,可以得到整个管路系统的运行工况和各台风机输出的流量。风机并联运行时的特点是压头相等,总流量等于各风机流量之和。如果在图中标出一台风机在管路中单独运行时的工作点(C点),和并联运行时的工作点(B点),进行比较,可知道并联运行的一个重要流量特性,即在风机不调节的情况下,两台风机并联后的总流量小于一台风机单独工作时流量的两倍,而大于一台风机工作的流量。并联时的管路压降也比一台风机单独工作时要高。其原因是管道的摩擦损失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需要每台风机都提高它的压头来克服,故风机流量就相应减少了。

风机在并联运行时,尤其是锅炉的送、引风机在并联运行时,为了保证两台风机都能安全稳定运行,保持两台风机的压头和流量的相等是很重要的。当两台风机在流量不相等的情况下运行,流量小的风机可能会因为系统压头相对较高,而出现“喘振”现象,这种现象在轴流风机中尤为严重。因此运行人员在运行中应始终保持两台风机的流量相等。

并联运行中的风机有一台停运时,需将它的进、出口风门挡板关闭,与系统隔绝。否则,可能会发生部分气流经过停用风机而循环的现象,使运行风机的有效出力降低,影。向锅炉的负荷,并使风机电耗增大。当一台风机已运行,而再启动另一台风机时,要注意防止两台风机因压头的不平衡而产生“抢风”的现象。通常采用第一台已投运的风机投入自动,第二台风机启动后手动慢慢开大动叶角度或人口导叶,此时第一台风机根据自动偏置,自动关小动叶角度或人口导叶;直至两台风机负荷相等。当流量减至一台风机能满足要求时,一般应采取一台风机单独运行,因为这样可节约一台风机的空载耗功,运行经济性较好。如图所示,在较低负荷下,两台风机并联运行时的效率总是低于单台风机运行。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相比,由于低负荷下效率降低更多,故及时切换的效果要更大些。单台风机的带负荷能力与管路特性和风机特性都有关。管路的特性曲线越陡峭,或者风机的特性曲线越平坦,风机单独工作时的流量就越大于并联时总流量的一半。当然,低负荷下的风机运行方式,还要考虑机组的可靠性和其他要求。

(五)、风机运行的几个问题

1.风机的启动和防止启动过载

离心式风机必须在关闭调节挡板后进行启动,以免启动过载。待达到额定转速、电流回到空载值后,逐渐开大调节挡板,直到满足规定的负荷为止。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应在关闭动叶及出口挡板的情况下启动。风机达到额定转速后,打开出口挡板,并逐渐开大动叶安装角度。若在较小动叶角度下打开出口挡板,则可能会遇到不稳定区。当一台风机已在运行,需并列另一台风机时,应先降低运行侧风机的压头至最低喘振压力以下,然后启动风机。待

风机挡板打开后,逐渐增加启动风机的动叶开度,相应减小已运行风机的动叶开度,保持总风量相等,直至两风机流量相等。

2.风机电流、参数的监视与分析

风机在正常启停和运行中,首先要监视好风机电流值。因为电流的大小不仅是标志风机负荷的大小,也是发生异常事故的预报器。此外,运行人员还应经常监视风机的进、出口风压。根据p-Q曲线,正常情况下流量下降,压头上升。因此监视好风压有助于更好监视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例如,若运行中动叶开度、风机电流和风压同时增大,说明锅炉管路的阻力特性发生改变,可判断是烟、风道发生了积灰堵塞。

风机的通流介质密度按一次方关系对风机特性和管路特性同时发生影响,如图所示。因此对于一次风机和引风机,若运行中介质密度升高(如一次风温降低或排烟温度降低),也会使风压和风机电流升高,但风量和动叶安装角(或风量挡板)不变。

(六)风机的运行异常

1.喘振

风机的喘振是指风机在不稳定工况区运行时,引起风量、压力、电流的大幅度脉动,噪音增加、风机和管道激烈振动的现象。以单台运行为例,喘振发生的原因可用下图加以说明。当风机在曲线的单向下降部分工作时,其工作是稳定的,一直到工作点K。但当负荷降到低于Q K时,进入不稳定区。此时,只要有微小扰动使管路压力稍稍升高,则由于风机流量大于管路流量,工作点向右移动至K点,当管路压力P A超过风机正向输送的最大压力P K时,工作点即改变到B点(与A点等压),风机抵抗管路压力产生的倒流而做功。此时管路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输送,一方面供给负荷需要,一方面倒送给风机,故压力迅速降低。至C 点时停止倒流,风机增加流量。但由于风机流量仍小于管路流量,即Q C

只要运行中工作点不进入上述不稳定工作区,就可避免风机喘振。轴流风机当动叶安装角改变时,K点也相应变动。因此不同的动叶安装角下对应的不稳定工作区(负荷)是不同的。大型机组一般设计了风机的喘振报警装置。其原理是将动叶(或静叶)各角度对应的性能曲线峰值点平滑连接,形成该风机的喘振边界线(如喘振预报警示意图中的实线所示),再将该喘振边界线向右下方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喘振报警线。为保证风机的可靠运行,其工作点必须在此边界线的右下方。一旦在某一角度下的工作点由于管路特性一的改变或其他原因,沿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喘振报警线时,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进行处理,将风机工作点移回稳定区。并联风机的风压都相等,因此负荷低的风机的动叶开度小,其性能曲线峰值点(K 点)要低于另一台风机,负荷越低,K点低得越多,因此负荷低的风机的工作点就容易落在喘振区以内。所以调节风机负荷时,两台并列风机的负荷不宜偏差过大,以防止负荷低的风机进入不稳定的喘振区(但发生“抢风”时例外)。当一台风机运行,另一台风机启动时,要求运行风机工况点压力比风机最低喘振压力(见图静压性能曲线中C点)低1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如图所示,当原运行风机工况点在A点时,并列过程中运行风机的工况点将沿直线AA1移动。因为AAl线在稳定运行区,故并联过程不会出现喘振。但当原运行风机在B点运行,而另一台风机与之并联时,则原风机的工况点将沿BB,线水平移动,BB1线和喘振失速区相交。

运行中烟、风道不畅或风量系统的进、出口挡板误关或不正确,系统阻力增加,会使风机在喘振区工作;并列运行的风机动叶开度不一致或与执行器动作不符、自控失灵等情况,则将引起风机特性发生变化,也会导致风机的“喘振”。此外,应避免风机长期在低负荷下

运行。由于风机特性不同,轴流式风机的喘振故障比离心式风机更容易发生。

2.旋转失速(脱流)

轴流式风机叶片通常是流线型的,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气流冲角。(即进口气流相对速度ω的方向角与叶片进口安装角之差)约为零,气流阻力最小,风机效率最高。当风机流量减小时,ω的方向角改变,冲角逐渐增大。当冲角增至某一临界值时,叶背尾端产生涡流区,即所谓的脱流工况(失速),阻力急剧增加,而升力(压力)迅速降低;冲角再增大,脱流现象更为严重,甚至会出现部分叶道阻塞的情况(见下图) 。

由于风机各叶片存在加工误差,安装角不完全一致,气流流场不均匀相等,因此,失速现象并不是所有叶片同时发生,而是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叶片出现。若在叶道2中先出现脱流,叶道由于受脱流区的排挤变窄,流量减小,则气流分别进入相邻的1、3叶道,使1、3叶道的气流方向改变,结果使流入叶道1的气流冲角减小,叶道1保持正常流动;叶道3的冲角增大,加剧了脱流和阻塞。叶道3的阻塞同理又影响相邻叶道2和4的气流,使叶道2消除脱流,同时触发叶道4出现脱流。这就是说,脱流区是旋转的,其旋转方向与叶轮转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旋转失速。与喘振不同,旋转失速时风机可以继续运行,但它引起叶片振动和叶轮前压力的大幅度脉动,往往是造成叶片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从风机特性曲线来看,旋转失速区与喘振区一样都位于马鞍型峰值点的左边的低风量区。为避免风机落入失速工况下运行,在锅炉点火及低负荷期间可采用单台风机运行以提高风机流量。另外,在风机启动时减小或关闭动叶,也可使安装角与气流冲角同向变化,限制失速工况的危害。

轴流式风机旋转脱流工况

3.风机“抢风”

所谓“抢风”是指并联运行的两台风机,突然一台风机电流(流量)上升,另一台风机电流(流量)下降。此时若关小大流量的风机风门,试图平衡风量时,则会使另一台小流量风机跳至大流量运行。在风门投自动时则风机的动叶频繁地开大、关小,严重时可能导致风机超电流而烧坏。

“抢风”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并列风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工况区。如下图两台相同特性的轴流风机的并联后总性能曲线。从图中看到,风机的并联特性中有一个∞字形区域,若两台风机在管路系统1中运行,则P1点为系统的工作点,每台风机都将在E1点稳定运行,此时“抢风”现象不会出现。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管路系统阻力改变至系统2时(如一次风机下游的磨入口挡板开度关小),则风机进入∞字形区域内运行。我们看P2点的情况,两台风机分别位于E2a和E2点工作。大流量的风机在稳定区工作,小流量的风机则在不稳定区工作,两台风机的工作平衡状态极容易被破坏。因此便出现两台风机的“抢风”现象。

为了消除“抢风”现象,对于送、引风机,可在锅炉点火或低负荷运行时采用单台运行方式,待单台风机不能满足锅炉的负荷需要时,再启动另一台投入并列运行。对于一次风机,可适当提高一次风母管压力;此外,一旦发生“抢风”,应手操两台风机保持适当的风量偏差(此时,风机并列特性的∞字形区域收缩),以避开“抢风”区域。

两台轴流风机并联运行性能曲线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基本知识图

改变动叶安装角是通过动叶调节机构来执行的,它包括液压调节装置和传动机 构。液压缸内的活塞由轴套及活塞轴的凸肩被轴向定位的,液压缸可以在活塞 上左右移动,但活塞不能产生轴向移动。为了防止液压缸在左、右移动时通过 活塞与液压缸间隙的泄漏,活塞上还装置有两列带槽密封圈。当叶轮旋转时, 液压 缸与叶轮同步旋转,而活塞由于护罩与活塞轴的旋转亦作旋转运动。所以 风机稳定在某工况下工作时,活塞与液压缸无相对运动。活塞轴的另一端装有 控制轴,叶轮旋转时控制轴静止不动,但当液压缸左右移动时会带动控制轴一 起移动。控制头等零件是静止并不作旋转运动的。叶片装在叶柄的外端,每个 叶片用6个螺栓固定在叶柄上,叶柄由叶柄轴承支撑,平衡块与叶片成一规定 的角度装设,二者位移量不同,平衡块用于平衡离心力,使叶片在运转中成为 可调。动叶调节机构被叶轮及护罩所包围,这样工作安全,避免脏物落入调节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原理图 W 片 13.21 | 18.14 | U. SI j ? * 1 / %J3L At -— 23. IQ 18.? 1 \ 23.S0 i \ ----

机构,使之动作灵活或不卡涩。当轴流送风机在某工况下稳定工作时,动叶片也在相应某一安装角下运转,那么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活塞左右两侧的工作油压不变,动叶安装角自然固定不变。当锅炉工况变化需要减小调节风量时,电信号传至伺服马达使控制轴发生旋转,控制轴的旋转带动拉杆向右移动。此时由于液压缸只随叶轮作旋转运动,而调节杆(定位轴)及与之相连的齿条是静止不动的。于是齿套是以 B 点为支点,带动与伺服阀相连的齿条往右移动,使压力油口与油道②接通,回油口与油道①接通。压力油从油道②不断进入活塞右侧的液压缸容积内,使液压缸不断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活塞左侧的液压缸容积内的工作油从油道①通过回油孔返回油箱。由于液压缸与叶轮上每个动叶片的调节杆相连,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动叶的安装角减小,轴流送风机输送风量和压头也随之降低。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调节杆(定位轴)亦一起往右移动,但由于控制轴拉杆不动,所以齿套以 A 为支点,使伺服阀上齿条往左移动,从而使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则液压缸处在新工作位置下(即调节后动叶角度)不再移动,动叶片处在关小的新状态下工作。这就是反馈过程。在反馈过程中,定位轴带动指示轴旋转,使它将动叶关小的角度显示出来。若锅炉的负荷增大,需要增大动叶角度,伺服马达使控制轴发生旋转,于是控制轴上拉杆以定位轴上齿条为支点,将齿套向左移动,与之啮合齿条(伺服阀上齿条)也向左移动,使压力油口与油道①接通,回油口与油道②接通。压力油从油道①进入活塞的左侧的液压缸容积内,使液压缸不断向左移动,而与此同时活塞右侧的液压缸容积内的工作油从油道②通过回油孔返回油箱。此时动叶片安装角增大、锅炉通风量和压头也随之增大。当液压缸向左移动时,定位轴也一起往左移动。以齿套中A 为支点,使伺服阀的齿条往右移动,直至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为止,动叶在新的安装角下稳定工作。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近年来,我国空调器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2000年我国空调行业的生产规模便已经发展到1800万台左右,2003年度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4000万台,2004年度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了5500万台。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器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器生产基地。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空调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其中2001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增长尤为显着。 此外,近年来,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器拥有量每年都有显着提高。空调拥有量在各地区差异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中国的空调器出口也在连年迅速增长,空调器出口额占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2002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我国空调产品的出口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03年度国内空调企业的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台大关,超过了1400台。2004年度国内空调器企业的出口量更是超过了2300万台,与国内销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大力推动SPMC65系列芯片的应用,并根据国家标准验证其性能,走进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 1 空调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图 1-1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原理如图 1?1所示,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2)制热原理

空调内风机双向可控硅电路原理

空调内风机双向可控硅电路原理 在书上看到的用可控硅控制空调内风机的电路原理图不是很明白,这是一个泄放型的电压触发电路,用光耦合口控制双向可控硅。光耦内是一个三极管。书上总共有两张图一张是原图,一张是简化图。 图一图二 书上的描述是这样的: 将图一简化成如图二所示的原理图,直流电压VDD通过电阻R2加到BCR触发端,这个电压在U的三极管开关状态下,在触发端形成触发脉冲。VDD和+5不是相同的参考点,+5V和CPU使用的是同一个参考点。简化前的电路复杂,主要是利用220V交流电源形成+12V直流电压电源的电路,看起来结构杂乱。 利用光耦合器触发的可控硅控制电路,和使用光耦可控硅的交流同步触发不同,光电耦合器触发电路工作在直流工作状态下,触发电路的电阻R2不再是串联的触发电流回路,而是直流电路对光耦合器集电极的偏置,当光耦合器截止的时候,使可控硅第一阳极a1和栅极g等电位,可控硅处于截止状态。 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形成:D1、D2、R1构成降压半波整流电路,C为滤波电容,C、D1并联,在两端得到稳压管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R2、U、R3并联在电源两端,为U 三极管集电极提供偏置电压。 交流正电压工作过程:U三极管导通,可控硅触发端电压降低,BCR导通,U截止停止触发。 交流负电压工作过程:正电压过零后,可控硅截止,负电压加到可控硅两端。由于光耦合器触发电路还是工作在直流状态下,当U三极管导通时,可控硅触发端电压降低,BCR导通,U停止触发。 问题1:正电压通过R2不就直接加在G上了吗,这样可控硅不就导通了吗,负电压不也一样能导通吗,光耦合器不就没用了吗。什么叫“当光耦合器截止的时候,使可控硅第一阳极a1和栅极g等电位,可控硅处于截止状态。”G好像不叫栅极吧,是不是书上写错了。 问题2:那个稳压二极管在正电压时有反向击穿电压能输出直流电压,但当负电压时不就没用了,光耦合器不就不工作在直流电压下了吗。 问题3:好像不管正负电压,都是G电压降低了,可控硅就导通了,G的电流在正负电压时都是一个方向吗,是与三极管的一样吗。G的电流怎么走。 图中的N如果实际接的是火线呢,好像没法导通了。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基本知识图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原理图 改变动叶安装角是通过动叶调节机构来执行的,它包括液压调节装置和传动机构。液压缸内的活塞由轴套及活塞轴的凸肩被轴向定位的,液压缸可以在活塞上左右移动,但活塞不能产生轴向移动。为了防止液压缸在左、右移动时通过活塞与液压缸间隙的泄漏,活塞上还装置有两列带槽密封圈。当叶轮旋转时,液压缸与叶轮同步旋转,而活塞由于护罩与活塞轴的旋转亦作旋转运动。所以风机稳定在某工况下工作时,活塞与液压缸无相对运动。活塞轴的另一端装有控制轴,叶轮旋转时控制轴静止不动,但当液压缸左右移动时会带动控制轴一起移动。控制头等零件是静止并不作旋转运动的。叶片装在叶柄的外端,每个叶片用6个螺栓固定在叶柄上,叶柄由叶柄轴承支撑,平衡块与叶片成一规定的角度装设,二者位移量不同,平衡块用于平衡离心力,使叶片在运转中成为

机构,使之动作灵活或不卡涩。当轴流送风机在某工况下稳定工作时,动叶片也在相应某一安装角下运转,那么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活塞左右两侧的工作油压不变,动叶安装角自然固定不变。当锅炉工况变化需要减小调节风量时,电信号传至伺服马达使控制轴发生旋转,控制轴的旋转带动拉杆向右移动。此时由于液压缸只随叶轮作旋转运动,而调节杆(定位轴)及与之相连的齿条是静止不动的。于是齿套是以B点为支点,带动与伺服阀相连的齿条往右移动,使压力油口与油道②接通,回油口与油道①接通。压力油从油道②不断进入活塞右侧的液压缸容积内,使液压缸不断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活塞左侧的液压缸容积内的工作油从油道①通过回油孔返回油箱。由于液压缸与叶轮上每个动叶片的调节杆相连,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动叶的安装角减小,轴流送风机输送风量和压头也随之降低。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调节杆(定位轴)亦一起往右移动,但由于控制轴拉杆不动,所以齿套以A为支点,使伺服阀上齿条往左移动,从而使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则液压缸处在新工作位置下(即调节后动叶角度)不再移动,动叶片处在关小的新状态下工作。这就是反馈过程。在反馈过程中,定位轴带动指示轴旋转,使它将动叶关小的角度显示出来。若锅炉的负荷增大,需要增大动叶角度,伺服马达使控制轴发生旋转,于是控制轴上拉杆以定位轴上齿条为支点,将齿套向左移动,与之啮合齿条(伺服阀上齿条)也向左移动,使压力油口与油道①接通,回油口与油道②接通。压力油从油道①进入活塞的左侧的液压缸容积内,使液压缸不断向左移动,而与此同时活塞右侧的液压缸容积内的工作油从油道②通过回油孔返回油箱。此时动叶片安装角增大、锅炉通风量和压头也随之增大。当液压缸向左移动时,定位轴也一起往左移动。以齿套中A为支点,使伺服阀的齿条往右移动,直至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为止,动叶在新的安装角下稳定工作。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分解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

一、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风能到机械能和由机械能到电能两个能量转换过程的装置,风轮系统实现了从风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则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它们的运行方式重点实现以下控制目标: 1. 控制系统保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高质量地将不断变化的风能转化为频率、电压恒定的交流电送入电网。 2. 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状态监控显示及故障处理,完成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管理和控制。 3. 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机组的功率优化控制,定桨距恒速机组主要进行软切入、软切出及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进行最佳尖速比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大于开机风速并且转速达到并网转速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能软切入自动并网,保证电流冲击小于额定电流。对于恒速恒频的风机,当风速在4-7 m/s之间,切入小发电机组(小于300KW)并网运行,当风速在7-30 m/s之间,切人大发电机组(大于500KW)并网运行。 主要完成下列自动控制功能: 1)大风情况下,当风速达到停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应叶尖限速、脱网、抱液压机械闸停机,而且在脱网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90°。停机后待风速降低到大风开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可自动并入电网运行。 2)为了避免小风时发生频繁开、停机现象,在并网后10min内不能按风速自动停机。同样,在小风自动脱网停机后,5min内不能软切并网。 3)当风速小于停机风速时,为了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长期逆功率运行,造成电网损耗,应自动脱网,使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自由转动的待风状态。 4)当风速大于开机风速,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机构始终能自动跟风,跟风精度范围 ±15°。 5)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机械闸在并网运行、开机和待风状态下,应该松开机械闸,其余状态下(大风停机、断电和故障等)均应抱闸。 6)风力发电机组的叶尖闸除非在脱网瞬间、超速和断电时释放,起平稳刹车作用。其余时间(运行期间、正常和故障停机期间)均处于归位状态。 7)在大风停机和超速停机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除了应该脱网、抱闸和甩叶尖闸停机外,

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轴流式风机原理及运行 一.轴流式风机的结构特点 轴流送风机为单级风机,转子由叶轮和叶片组成,带有一个整体的滚动轴承箱和一个液压叶片调节装置。主轴承和滚动轴承同置于一球铁箱体内,此箱体同心地安装在风机下半机壳中并用螺栓固定。在主轴的两端各装一只支承轴承,为承受轴向力。主轴承箱的油位由一油位指示器在风机壳体外示出。轴承的润滑和冷却借助于外置的供油装置,周围的空气通过机壳和轴承箱之间的空隙的自然通风,以增加了它的冷却。 叶轮为焊接结构,因为叶轮重量较轻,惯性矩也小。叶片和叶柄等组装件的离心力通过推力轴承传递至较小的承载环上,叶轮组装件在出厂前进行叶轮整套静、动平衡的校验。 风机运行时,通过叶片液压调节装置,可调节叶片的安装角并保持这一角度。叶片装在叶柄的外端,叶片的安装角可以通过装在叶柄内的调节杆和滑块进行调节,并使其保持在一定位置上。调节杆和滑块由调节盘推动,而调节盘由推盘和调节环所组成,并和叶片液压调节装置的液压缸相连接。 风机转子通过风机侧的半联轴器、电动机侧的半联轴器和中间轴与电机连接。 风机液压润滑供油装置由组合式的润滑供油装置和液压供油装置组成。此系统有2台油泵,并联安装在油箱上,当主油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油泵即通过压力开关自动启动,2个油泵的电动机通过压力开关联锁。在不进行叶片调节时,油流经恒压调节阀而至溢流阀,借助该阀建立润滑压力,多余的润滑油经溢流阀回油箱。 风机的机壳是钢板焊接结构,风机机壳具有水平中分面,上半可以拆卸,便于叶轮的装拆和维修。叶轮装在主轴的轴端上,主轴承箱用螺钉同风机机壳下半相连接,并通过法兰的内孔保证对中,此法兰为一加厚的刚性环,它将力(由叶轮产生的径向力和轴向力)通过风机底脚可靠地传递至基础,在机壳出口部分为整流导叶环,固定式的整流导叶焊接在它的通道内。整流导叶环和机壳以垂直法兰用螺钉连接。 进气箱为钢板焊接结构,它装置在风机机壳的进气侧。在进气箱中的中间轴放置于中间轴罩内。电动机一侧的半联轴器用联轴器罩壳防护。带整流体的扩压器为钢板焊接结构,它布置在风机机壳的排气侧。为防止风机机壳的振动和噪声传递至进气箱和扩压器以至管道,因此进气箱和扩压器通过挠性连接(围带)同风机机壳相连接。 为了防止过热,在风机壳体内部围绕主轴承的四周,借助风机壳体下半部的空心支承使其同周围空气相通,形成风机的冷却通风。 主轴承箱的所有滚动轴承均装有轴承温度计,温度计的接线由空心导叶内腔引出。为了避免风机在喘振状态下工作,风机装有喘振报警装置。在运行工况超过喘振极限时,通过一个预先装在机壳上位于动叶片之前的皮托管和差压开关,利用声或光向控制台发出报警信号,要求运行人员及时处理,使风机返回到正常工况运行。 轴流风机如下图所示

变频空调器通讯电路原理与维修

变频空调器通讯电路原理与维修技术 主讲:马保德

述: 变频空调器通讯故障是一种常见的电路故障,当通讯电路部分出现故障时,空调器的各种控制指令无法传送,空调器的各项功能均无法正常完成。在对变频空调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空调器整机不能开机、室外机不工作、开机即出现整机保护等情况,根据实际维修经验,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通讯电路故障所引起的。

述: 变频空调器一般都带有故障代码显示,一旦通讯电路出现故障,空调器均会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这对于故障范围的判定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但在实际维修中,单纯依赖故障代码并不容易直接找出具体故障点。确切地说,当空调器出现通讯故障的代码显示时,只能笼统的判定通讯回路异常,而具体的故障原因还需要对通讯电路做详细的检测方能查出。

变频空调器一般采用单通道半双工异步串行通讯方式,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以二进制编码形式组成的数据组进行各种数据信号的传递。下面以美的变频空调器为例对数据的编码方法及通讯规则进行介绍,以便于大家对通讯电路的理解。

一、通讯方式及其原理 、通讯数据的结构 主、副机间的通讯数据均由16个字节组成,每个字节由一组8位二进制编码构成,进行通讯时,首字节先发送一个代表开始识别码的字节,然后依次发送第1~16字节数据信息,最后发送一个结束识别码字节,至此完成一次通讯。每组通讯数据的内容如下表:

一、通讯方式及其原理 、通讯内容的编码方法 1)命令参数 第三字节为命令参数,由“要求对方传输参数的命令”和“给对方传输的命令”两部分组成,在8位编码中,高四位是要求对方传输参数的命令,低四位是传输给对方的命令,高四位和低四位可以自由组合。 0 0 0 0 0 0 0 0 要求对方传输参数向对方传输参数

轴流风机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109 轴流风机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轴流风机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轴流风机操作维护人员的安全管理 进入机房内的管理或维护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上级许可的专职管理人员,机房管理人员需每天执行安全管理记录。 有关风机内置电机、接线盒、电控柜等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人员必须具备合格电工上岗证的资格。 委外检修人员进入机房工作须经管理部门许可,听从专职人员的安全管理指令,必须遵守安全作业管理规章制度,外来人员进出机房必须有登记。 未经许可非机房管理人员不得进入机房现场,不得接触或操控设备机组。 在机房内工作时,应注意观察行走路线顶部、脚下及两侧的突出物;躬身作业或行进中,不要猛然起身;禁止急行、快走,静止嬉戏打闹;作业完毕,要及时撤离,非工作需要,不得滞留。 在机房操作作业人员应配置有效的安全防护帽、工作服、绝缘工作鞋,进入机房检查维护保养人员,需穿戴安

鼓风机知识

电动鼓风机 鼓风机属于透平式低压气体压缩机。 本厂有3台丹麦HV-TVRBD公司生产的KA10S-GA250型电动鼓风机(S型鼓风机配有可调出口导叶系统来控制流量,在整个调节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扩压效率,可调扩压导叶为多片叶片、枢轴式整体安装,采用长久润滑的套筒轴承。在叶轮的外围径向安装至少15片叶片。)和2台沼气驱动鼓风机,均为离心式鼓风机,是本厂的心脏,其中电动鼓风机单台功率为500kw,额定电压10kv,额定电流33A,转速3000转/分,鼓风量为6360—14133 m3/h,压差为0.912bar;沼气鼓风机单台功率400kw,转速为1500转/分,鼓风量为5100—11300 m3/h。 鼓风机是机械送风系统,其作用是为曝气沉砂池、A段曝气、B段曝气池和污泥曝气池供气。 二、鼓风机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1、主机、传动机构、工作机构。 主机即电动机。 传动机构包括连轴器和齿轮变速装置。 工作机构包括叶轮、扩压器、涡壳和密封等。 本厂鼓风机导叶片角度从0—100%可以任意调节,从而调节鼓风量,导叶片开启度越大,则鼓风量亦越大,出风压力、负压、电机电流亦越大;反之导叶片开启度越小,则鼓风量越小,出风压力、负压、电机电流等亦越小(当导叶片角度调为40%左右时,鼓风机会产生啸叫声)。 2、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冷却器、过滤器等,其原理是在油泵的作用下,油箱中的润滑油经冷却过滤后进入变速箱对齿轮进行润滑、降温,然后回到油箱,往复循环。 本厂鼓风机的主油箱亦是鼓风机的主体支座。鼓风机的润滑包括油润滑和脂润滑,即变速箱齿轮采用润滑油(DTE25抗磨液压油)润滑,而电动机前后轴承采用润滑脂润滑。按规定鼓风机润滑油每工作2000h需化验1次,当工作到12000—30000h时必须全部更换。油温正常值一般为45—55℃,最高为70℃,一旦超过正常值鼓风机即会报警停机。鼓风机每工作1500—2000h应加1次润滑脂,加润滑脂时必须关闭鼓风机,并加到将轴承内的旧润滑脂挤出为止。 3、冷却系统 本厂鼓风机采用油润滑,风冷却,即利用风扇冷却润滑油达到降温目的。 4、空气净化系统 空气净化方式有油帘式、卷帘式、静电式、油浸式四种。 本厂鼓风机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百页窗、边框过滤器和进风消音过滤器。边框过滤器也叫法里西“V型”高级滤清器,为592㎝×592㎝的正方形,厚度292㎜,共28块(原设计北面12块,后增设南边16块)。消音过滤器为布袋式,正常运行时,边框过滤器和消音过滤应应定期更换;冬季运行时,百页窗和边框过滤器易结霜造成鼓风机负压偏高,因此应及时清扫;日常巡视时应注意边框过滤器有无破损或松动现象,并及时处理,以保证鼓风机正常运行。 5、仪表监测自控系统 不同鼓风机其仪表监测目的和内容不同,本厂鼓风机的仪表监测主要包括油温、油压、

风机工作原理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从而引导气体流动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的工作原理与透平压缩机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气体流速较低,压力变化不大,一般不需要考虑气体比容的变化,即把气体作为不可压缩流体处理。 风机根据气流进入叶轮后的流动方向分为:轴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和斜流(混流)式风机。 1.离心风机 气流进入旋转的叶片通道,在离心力作用下气体被压缩并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离心风机(图1) 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在单级离心风机中,气体从轴向进入叶轮,气体流经叶轮时改变成径向,然后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气体改变了流动方向造成减速,这种减速作用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压力增高主要发生在叶轮中,其次发生在扩压过程。在多级离心风机中,用回流器使气流进入下一叶轮,产生更高压力。 2.轴流风机 气流轴向进入风机叶轮后,在旋转叶片的流道中沿着轴线方向流动的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具有流量大、体积小、压头低的特点,用于有灰尘和腐蚀性气体场合时需注意。

轴流风机(图2) 当叶轮旋转时,气体从进风口轴向进入叶轮,受到叶轮上叶片的推挤而使气体的能量升高,然后流入导叶。导叶将偏转气流变为轴向流动,同时将气体导入扩压管,进一步将气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最后引入工作管路。 3.斜流式(混流式)风机 在风机的叶轮中,气流的方向处于轴流式之间,近似沿锥流动,故可称为斜流式(混流式)风机。这种风机的压力系数比轴流式风机高,而流量系数比离心式风机高。

斜流式(混流式)风机(图3) 当叶轮旋转时,气体从进风口轴向进入叶轮,贝雷梁受到叶轮上叶片的推挤而使气体的能量升高,然后流入导叶。导叶将偏转气流变为轴向流动,同时将气体导入扩压管,进一步将气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最后引入工作管路。

轴流风机技术说明

轴流风机技术说明 8.1采用规范与标准 设备及施工技术所涉及的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应遵照(但不限于)下列技术标准和规范。出现两个标准不一致,或本技术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与供货商所使用的标准不一致时,除非特别说明,应按较高标准执行,并且所有标准采用合同生效时的最新版本。 《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GB/T 3235) 《工业通风机尺寸》(GB/T 17774)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GA 211)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 1236) 《声学、风机和其它通风设备辐射入管道的声功率测定、管道法》(GB/T 17697) 《空调风机噪声声功率级测定—混响室法》(JB/T 10504) 《工业通风机现场性能试验》(GB/T 10178) 《一般用途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JB/T 10562); 《通风机转子平衡》(JB/T 91014) 《工业通风机叶轮超速试验》( JB/T 6445) 《风机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6444) 《工业通风机噪声限值》( JB/T 8690) 《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JB/T 8689)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080)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 2888) 8.2技术要求 整体技术要求 (1)风机表面应清洁、平整、无碰伤、划痕及锈斑;漆层牢固、色泽均匀一致,无起泡、缩皱和剥落现象。 (2)电机为内置式。

(3)风机由机壳、叶轮、电机、软接头、电源接线盒等组成,吸风端无接管的风机需设置集流器和入口网罩。 (4)风机应为高效、低噪声设备。 (5)排风机(兼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具有耐高温280℃、持续运行1h的功能要求。 (6)风机出口最大风速不超过17m/s。 (7)风机电机的底座及支架应有特别的锁紧及固定以保证安全可靠。 (8)在额定转速的工作区域内,风机的实测空气动力性能曲线与提供的性能曲线偏差应满足一下要求:(9)在额定流量、压力下,风机的流量、压力最大偏差不大于±5%,风机效率最大偏差不大于3%,噪声达到《工业通风机噪声限值》JB/T8690要求。 (10)风机使用寿命年限不小于15年,第一次大修前安全运转时间≥24000h。 (11)风机配用电机采用380V / 50Hz电源,电源接线盒须考虑合乎规定的进线要求并设于机壳外便于操作处(根据各车站设计要求确定)。 (12)由于风机设置在地下机房内,要求风机结构紧凑,且风机整体设计应考虑风机的拆卸维修,连接风机的软接、基础固定螺栓均可灵活拆卸。 (13)耐高温风机配套的软接需耐高温280℃/1h。 (14)风机叶轮的动、静平衡应满足G2.5级振动要求。所有风机在装配后应做整机动平衡,其标准应基于ISO 1940及AMCA 204/3标准G 2.5 级,出厂前并在每台风机上附有由计算机打印出的振动频谱分析图表。 8.3主要部件和材料性能 (1)叶片 1)风机动叶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钢模压力铸造或高强度钢板叶片; 2)叶片与筒身间的运转间隙,普通风机应不大于叶轮直径的1%;排烟风机由于机械膨胀系数与常温不同,其间隙应不大于2%; 3)叶片应靠键与键槽牢固地固定在驱动轴上。轴向应通过锥套式连接结构将叶片缩紧在驱动轴相应的位置。便于拆装维护。 (2)电机 1)电机机轴承采用优质轴承,累计运行时间不小于7.5x104h,第一次维护

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图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 单元电路原理简析 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属“数智星”变频系列。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 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 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 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上图、下图。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其发光强度控制内部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室内风机(FAN)的工作状态和运转速度。同时室内风机(FAN)的转速还受反馈电路控制,当风机转速信号通过R23、C20反馈到IC3(53)脚后,其内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则按照风机运转状况来确定风机转速。从而准确控制风机(FAN)的转速。 4.换气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下图,为了让用户室内保持新鲜的空气,该空调设计了换气功能。由IC3(2)脚输出换气风机控制信号,当输出高电平时,经R10送到Q1的b极,Q1导通,驱动换气风机(M2)运转。从而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5.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见中图、下图,该电路一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二是为双向可控硅提供同步触发信号。南电源变压器T1次级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7和D8整流,输出频率约为100Hz脉动电压,经R43~R45 分压后的正弦交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3的b极,当b极电压大于0.7V时,Q3导通,C31通过Q3进行放电,主控芯片IC3(UPD780021)(51)脚便得到一个低电平;当b极电压小于0.7V时,Q3截止,+5V 电压通过R7对C31进行充电,于是IC3(51)脚便得到周期为10ms的(高电平)过零触发信号。 6.室内机晶振电路 电路见下图,由主控芯片IC3(48)、(49)脚内部电路与晶体XT1组成晶振电路,产生4.19MHz 主振荡频率信号。

贯流风机的工作原理

暖通知识贯流风机主要由叶轮、风道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叶轮材料一般为铝合金或工程塑料。铝合金叶轮强度高、重量轻、耐高温,能够保持长久平稳运转而不变形;塑料叶轮由模具注塑,再由超声波焊接而成,一般用于转速较低的场合,直径较大。风道一般为金属薄板冲压成型,也可以塑料或铝合金铸造。机壳采用流线型设计,可有效减少气流的损失,使风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电动机是贯流风机的动力部分,可以交流供电,也可以直流供电。交流供电主要有罩极电动机和电容起动电动机,直流供电则为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马达一般与叶轮为柔性安装,固定在风道上。 更多内容欢迎参详筑龙暖通网 (1)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自然条件恶劣(如油 烟重、风沙大,阳光直射或高温热源)的地方;油烟、风沙极 易损坏空调,应极力避免空调与其接触。直射的阳光或高温热源会使空调制冷不及时,制冷效果差。 (2)室外机安装位置应选择尽可能离室内机较近的地方, 又要考虑空气流通、无阳光或少阳光照射的条件。室外机组应安装在空调房间的外墙,朝向最好为北向,其次为南向,最差为东、西向。如图1-1

(3)室外机进空气的侧面及后面应留有10 cm以上的空间,前面排风方向空间距离应在70cm以上。各室外机由于结构不同,所需空间尺寸也不相同应参考说明书中的规定。 ( 4)空调器的安装面应坚固结实,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安装面为建筑物的旧壁或屋顶时,必须具有实心砖、混凝土或与其强度等效的安装面。 安装场地应能承受室外机的重量,且应该无振动,不引起噪声的增大。比如:空调安在突出的阳台上会产生强烈共振,噪声大。一般安在卧室的窗户下面,隔着窗、墙,会大大减少噪声。而且安在窗户下面伸手可及,保证以后维护清洗、用户套空调罩以及检修等的方便。 ( 5)排出空气和噪声不影响邻居的场所。 ( 6)建筑物内部的过道、楼梯、出口等公用地方不应安装空调器的室外机。 ( 7)空调器的室外机组不应占用公共人行道,沿道路两侧建筑物安装的空调器其安装架底部距地面的距离应大于2.5m。 ( 1 )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自然条件恶劣 (如油烟重、风沙大,阳光直射或高温热源)的地方;油烟、风沙极易损坏空

风机工作原理

风机工作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从而引导气体流动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的工作原理与透平压缩机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气体流速较低,压力变化不大,一般不需要考虑气体比容的变化,即把气体作为不可压缩流体处理。 风机根据气流进入叶轮后的流动方向分为:轴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和斜流(混流)式风机。 1.离心风机 气流进入旋转的叶片通道,在离心力作用下气体被压缩并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离心风机(图1) 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在单级离心风机中,气体从轴向进入叶轮,气体流经叶轮时改变成径向,然后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气体改变了流动方向造成减速,这种减速作用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压力增高主要发生在叶轮中,其次发生在扩压过程。在多级离心风机中,用回流器使气流进入下一叶轮,产生更高压力。 2.轴流风机 气流轴向进入风机叶轮后,在旋转叶片的流道中沿着轴线方向流动的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具有流量大、体积小、压头低的特点,用于有灰尘和腐蚀性气体场合时需注意。

轴流风机(图2) 当叶轮旋转时,气体从进风口轴向进入叶轮,受到叶轮上叶片的推挤而使气体的能量升高,然后流入导叶。导叶将偏转气流变为轴向流动,同时将气体导入扩压管,进一步将气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最后引入工作管路。 3.斜流式(混流式)风机 在风机的叶轮中,气流的方向处于轴流式之间,近似沿锥流动,故可称为斜流式(混流式)风机。这种风机的压力系数比轴流式风机高,而流量系数比离心式风机高。

交流变频调速电机原理

交流变频调速基本原理 一.异步电动机概述 1.异步电动机旋转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是由定子主磁通和转子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 ⑴磁场以n0转速顺时针旋转,转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转子 电流 ⑵通电的转子绕组相对磁场运动,产生电磁力 ⑶电磁力使转子绕组以转速n旋转,方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同 2.旋转磁场的产生 旋转磁场实际上是三个交变磁场合成的结果。这三个交变磁场应满足: ⑴在空间位置上互差2π/3 rad电度角。这一点,由定子三相绕 组的布置来保证

⑵在时间上互差2π/3 rad相位角(或1/3周期)。这一点,由通 入的三相交变电流来保证 3.电动机转速 产生转子电流的必要条件是转子绕组切割定子磁场的磁力线。因此,转子的转速n必须低于定子磁场的转速n0,两者之差称为转差: Δn=n0-n 转差与定子磁场转速(常称为同步转速)之比,称为转差率:s=Δn / n0 同步转速n0由下式决定: n0=60 f / p 式中,f为输入电流的频率,p为旋转磁场的极对数。 由此可得转子的转速 n=60 f(1-s)/ p 二.异步电动机调速 由转速n=60 f(1-s)/ p可知异步电动机调速有以下几方法: 1.改变磁极对数p (变极调速) 定子磁场的极对数取决于定子绕组的结构。所以,要改变p,必须将定子绕组制为可以换接成两种磁极对数的特殊形式。 通常一套绕组只能换接成两种磁极对数。 变极调速的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机械特性较硬、

效率高、既适用于恒转矩调速,又适用于恒功率调速;其缺点是有极调速,且极数有限,因而只适用于不需平滑调速的场合。2.改变转差率s (变转差率调速) 以改变转差率为目的调速方法有:定子调压调速、转子变电阻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串极调速等。 ⑴定子调压调速 当负载转矩一定时,随着电机定子电压的降低,主磁通减少,转子感应电动势减少,转子电流减少,转子受到的电磁力减少,转差率s增大,转速减小,从而达到速度调节的目;同理,定子电压升高,转速增加。 调压调速的优点是调速平滑,采用闭环系统时,机械特性较硬,调速范围较宽,缺点是低速时,转差功率损耗较大,功率因素低,电流大,效率低。调压调速既非恒转矩调速,也非恒功率调速,比较适合于风机泵类特性的负载。 分体机上的室内风机就是利用定子电压调速的方法进行调速的,其调速电路如下图。 根据风机速度的反馈信号,控制晶闸管SCR导通的相角,从而控制风机定子的输入电压,以控制风机的风速。 前面讲在空间位置上互差2π/3 rad电度角的三相绕组通以在时间上互差2π/3 rad相位角(或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可产生旋转磁场,同样,在空间位置上互差π/2 rad电度角的两相绕组通以在时间上互差π/2 rad相位角(或1/2周期)两相交变电

直流风扇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风扇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风扇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供电方式的不同,电机有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种类型。电脑中使用的风扇电机为直流电机,供电电压为+12V 直流电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转机械。它由定子、转子和换向器三个部分组成,如图3。 定子(即主磁极)被固定在风扇支架上,是电机的非旋转部分。 转子中有两组以上的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称之为绕组。当绕组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该磁场与定子的磁场产生力的作用。由于定子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转子在力的作用下转动。 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特殊装置,由许多换向片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换向片中间是绝缘片。在换向器的表面用弹簧压着固定的电刷,使转动的电枢绕组得以同外电路联接。当转子转过一定角度后,换向器将供电电压接入另一对绕组,并在该绕组中继续产生磁场。可见,由于换向器的存在,使电枢线圈中受到的电磁转矩保持不变,在这个电磁转矩作用下使电枢得以旋转,如图4。

液态轴承的结构转子利用轴承与外壳之间实现动配合。风扇的扇叶固定在转子上,因此,当转子旋转时,扇叶将与转子一起转动起来。普通风扇一般采用滚珠轴承(如图5),而高档风扇为了提高运转的稳定性和增加使用寿命,通常采用更为先进的液态轴承(如图6)。 图5 滚珠轴承

图6 液态轴承的结构 无刷直流电机原理图直流电机是利用碳刷实现换向的。由于碳刷存在摩擦,使得电刷乃至电机的寿命减短。同时,电刷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火花,还会对周围的电子线路形成干扰。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无需碳刷的直流电机,通常也称作无刷电机(brushless motor)。 无刷电机将绕组作为定子,而永久磁铁作为转子(如图7),结构上与有刷电机正好相反。无刷电机采用电子线路切换绕组的通电顺序,产生旋转磁场,推动转子做旋转运动。 无刷电机由于没有碳刷,无需维护寿命长,速度调节精度高。因此,无刷电机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有刷电机,带变频技术的家用电器(如变频空调、变频电冰箱等)就是使用了无刷电机,目前散热风扇中几乎全部使用无刷电机。

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原理

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原理(TLT结构) 轴流送风机利用动叶安装角的变化,使风机的性能曲线移位。性能曲线与不同的动叶安装角与风道性能曲线,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工作点。若需要流量及压头增大,只需增大动叶安装角;反之只需减少动叶安装角 轴流送风机的动叶调节,调节效率高,而且又能使调节后的风机处于高效率区内工作。采用动叶调节的轴流送风机还可以避免在小流量工况下落在不稳定工况区内。轴流送风机动叶调节使风机结构复杂,调节装置要求较高,制造精度要求亦高。 动叶安装角是通过动叶调节机构来执行的,它包括液压调节装置和传动机构。液压缸内的活塞由轴套及活塞轴的凸肩被轴向定位的,液压缸可以在活塞上左右移动,但活塞不能产生轴向移动。为了防止液压缸在左、右移动时通过活塞与液压缸间隙的泄漏,活塞上还装置有两列带槽密封圈。当叶轮旋转时,液压缸与叶轮同步旋转,而活塞由于护罩与活塞轴的旋转亦作旋转运动。所以风机稳定在某工况下工作时,活塞与液压缸无相对运动。 活塞轴的另一端装有控制轴,叶轮旋转时控制轴静止不动,但当液压缸左右移动时会带动控制轴一起移动。控制头等零件是静止并不作旋转运动的。 叶片装在叶柄的外端,每个叶片用6个螺栓固定在叶柄上,叶柄由叶柄轴承支撑,平衡块与叶片成一规定的角度装设,二者位移量不同,平衡块用于平衡离心力,使叶片在运转中成为可调。 动叶调节机构被叶轮及护罩所包围,这样工作安全,避免脏物落入调节机构,使之动作灵活或不卡涩。 当轴流送风机在某工况下稳定工作时,动叶片也在相应某一安装角下运转,那么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活塞左右两侧的工作油压不变,动叶安装角自然固定不变。5 `" r# D) 当锅炉工况变化需要减小调节风量时,电信号传至伺服马达使控制轴发生旋转,控制轴的旋转带动拉杆向右移动。此时由于液压缸只随叶轮作旋转运动,而调节杆(定位轴)及与之相连的齿条是静止不动的。于是齿套是以B点为支点,带动与伺服阀相连的齿条往右移动,使压力油口与油道②接通,回油口与油道①接通。压力油从油道②不断进入活塞右侧的液压缸容积内,使液压缸不断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活塞左侧的液压缸容积内的工作油从油道①通过回油孔返回油箱。 由于液压缸与叶轮上每个动叶片的调节杆相连,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动叶的安装角减小,轴流送风机输送风量和压头也随之降低。 当液压缸向右移动时,调节杆(定位轴)亦一起往右移动,但由于控制轴拉杆不动,所以齿套以A为支点,使伺服阀上齿条往左移动,从而使伺服阀将油道①与②的油孔堵住,则液压缸处在新工作位置下(即调节后动叶角度)不再移动,

空调电路原理图

空调电路原理图 硬件电路如图 4?1所示。根据工作电压的不同,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微控系统、继电器控制和强电控制,分别工作于DC5V、DC12V和AC220V。 图 4-1系统电路原理图 3.2 芯片特性简介 SPMC65P2408A 3.3 供电系统分析 整个主控板上有三种电压:AC220V、DC12V和DC5V。AC220V直接给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负离子产生器供电;AC220V经过降压,变为DC12V和DC5V,用于继电器和微控系统供电。供电系统如图4-3所示,AC220V先经过变压器降压,然后从插座J1输入,经过整流桥进行全波整流,通过电容C2滤波,得到DC12V,再经过稳压片7805稳压,得到DC5V。图中的采样点ZDS用于过零点的检测,二极管D1防止滤波电容C2 对采样点ZDS的影响。 图 4-3供电系统 4.4 过零检测电路 过零检测电路如图4-4所示,用于检测AC220V的过零点,在整流桥路中采样全波整流信号,经过三极管及电阻电容组成整形电路,整形成脉冲波,可以触发外部中断,进行过零检测。采样点和整形后的信号如图4-5所示。 过零检测的作用是为了控制光耦可控硅的触发角,从而控制室内风机风速的大小。 图 4-4过零检测电路

图 4_5采样点和整形后的信号 3.5 室内风机的控制 图4-6为内风机控制电路,U1为光耦可控硅,用于控制AC220V的导通时间,从而实现内风机风速的调节。U3的3脚为触发脚,由三极管驱动。AC220V从管脚11输入,管脚13输出,具体导通时间受控于触发角的触发。 室内风机风速具体控制方法:首先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AC220V的过零点,产生过零中断;然后,在中断处理子程序中,打开Timer的定时功能,比如定时4ms,4ms后由CPU产生一个触发脉冲,经三极管驱动,从U3的3脚输入,触发U3的内部电路,从而使U3的管脚11和13的导通,AC220V给室内风机供电。这样,通过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改变可以控制AC220V 在每半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室内风机的功率和转速。 图 4?6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3.6 室内风机风速检测 当室内风机工作时,速度传感器将室内风机的转速以正弦波的形式反馈回来,正弦波的频率与风机转速成特定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所示。正弦波经过三极管整形为方波,CPU采用外部中断进行频率检测,从而实现对风速的测量。 风速 高中低 风机频率(Hz)705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