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doc

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doc
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doc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化学反应原理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B .△H >0表示放热反应,△H <0表示吸热反应

C .l mol H 2SO 4与 l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1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

2.已知25℃、10lkPa 条件下: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3.已知C (金刚石,S ) C (石墨,S ); △H= —1.89KJ/mol

C(金刚石,S)+O 2(g)=CO 2(g); △H= -aKJ/mol C(石墨,S)+O 2(g)=CO 2(g); △H= -bKJ/mol ,根据上述反应事实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a=b

B .a

C .a>b

D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4.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H 2SO 4(aq)+BaCl 2(aq)=2HCl(aq)+BaSO 4(s);△H <0

B .CH 3CH 2OH(l)+3O 2(g) 2CO 2(g)+3H 2O(l) ;△H <0

C .4FeOH 2(s)+2H 2O(l)+O 2(g)=4Fe(OH)3(s) ;△H <0

D .3Cu(s)+8HNO 3(aq)=3Cu(NO 3)2(aq)+2NO(g)+4H 2O(l) ;△H <0

5.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 +2OH —=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 5 OH — = FeO

24 + 4H 2O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mol K 2FeO 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放电 充电 3Zn + 2K 2FeO 4 + 8H 2O 3Zn(OH)2 + 2Fe(OH)3 + 4KOH 高温、隔绝空气

高温、超高压、隔绝空气

6.用两根石墨电极分别插入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 形管中,接通电源,则关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描述正确的是 ( )

A .阳极:有Cl 2放出

B .阴极:有H 2放出

C .阳极:有O 2放出

D .阴极:有Cu 放出

7.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 为电解液,下列

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也是可以循环的

B .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C .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OH —―4e -=2H 2O +O 2↑

D .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H 2-2e —+2OH —=2H 2O

8.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

C 2H 5OH+3O 2=2CO 2+3H 2O ,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

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 极沿导线流向a 极

C .a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 2H 5OH+3H 2O+12e -=2CO 2+12H +

D .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 ++O 2+4e -=2H 2O

9.一种大型蓄电系统的电池总反应为:2Na 2S 2+NaBr 3 Na 2S 4+3NaBr ,电池中的左

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 2S 2和NaBr 3,放电后,分别变为Na 2S 4和Na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过程中,Na + 离子的流向为从右到左

B. 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3NaBr –2e - = NaBr 3 +

2Na +

C. 放电前,左侧电解质为Na 2S 2,右侧电解质为NaBr 3

D. 放电过程中,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10.某甲烷一氧气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右图所示,该电池的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以30%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气体由多孔碳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

放电,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4+2O 2+2KOH=K 2C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4极是电源的正极放电材料

燃料电 池系统

向日面时 背日面时 光电 转换器 氢氧 储罐 水电解 系统 放电 充电

B.若b 处通人的气体为氧气,则B 极为正极

C.若有2 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消耗的O 2为5.6 L(标准状况)

D.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附近溶液的c(H +)增大

11.如图:X 为单质硅,Y 为金属铁,a 为NaOH 溶液,

按图组装一个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 —4e -=Si 4+

B .X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4H 2O+4e -=4OH -+2H 2↑

C .X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6OH -—4e -=SiO 32-+3H 2O

D .Y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

12.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K 、1.01×105Pa )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mol 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H )。下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 、b 、c 、d 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 -的两种氢化物的电子式 。

(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

的反应热△H 的关系:

(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3.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我国南海海底

有极其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①“可燃冰”从海底取出后,将融化并放出甲烷气体。试解释其原因:

。 ②取356g 分子式为CH 4·9H 2O 的“可燃冰”,将其释放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可放出1780.6kJ 的热量,则甲烷的燃烧热为 ,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出能使液化石油气氧化直接产生电流的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之一。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液化石油气(以C 4H 10表示),电池的电解质是掺入了Y 2O 3的ZrO 2晶体,它在高温下传导O 2-。 ①已知改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 H CO e O H C 22210413

1013842132+=-+--,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电池工作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 2-

向 极移动。 ②液化石油气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 (填写物0 △H (kJ ·mol -1) 氢化物

a b c d -20 - +154 +81

质的名称)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

(3)能源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请你提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两点建议。

二.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

1.某温度下,反应H 2(g)+I2(g) 2HI(g);△H<0,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D.体积、温度均不变,充入氦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2.保持相同的温度,可逆反应2A(g)+B(g)2C(g)在1×105 Pa和1×106 Pa条件下分别达到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后者与前者相比较()

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确定

3.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反应A 2 + B22AB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为500℃,b为300℃时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

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固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5.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A和b mol B,发生反应:aA(g)+bB(g)cC(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平衡时,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正反应速率是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逆反应速率的

b 倍

B.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再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的C,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时,A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时相同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的物质的量,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升高6.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 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A和a molB,

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A(?) + B(?)x C(g);ΔH<0

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4

B. 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

示,则A、B有一种是气态

C. 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7.对已达到平衡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氯水,颜色变浅

B.向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投入活性炭,颜色变浅

C.加热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浑

D.压缩H2与I2(g)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10.已知反应2SO 2+O22SO3,△H<0,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后,SO2的转化率为a,而在隔热密闭的同一容器中加入一样多的SO2和O2,达到平衡后,SO2的转化效率为b,若反应前两容器的温度相同,则a与b的正确关系为

A.a

B.a>b

C.a=b

D.无法判断

11.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 W + 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ν)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12.Ⅰ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N2和4 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达到平衡时,体积为反应前的三分之二。求:

(1)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2)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a、b、c均>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试比较反

应放出的能量:

(1)________(2)(填“>”、“<”或“=”)。

Ⅱ若将2 molN2和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Ⅰ相同的温度下达到平衡。

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Ⅰ________Ⅱ(填“>”、“<”或“=”)。

13.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

KI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

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 - I3-

上述平衡体系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

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

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1)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

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A状态与C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υ (A)

υ(C)(填> 、< 或== )。

(3)在T1、D状态时,υ正υ逆(填> 、< 或== )。

14.在80℃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时间(s)

C(mol/L)0 20 40 60 80 100 C(N2O4)0.20 a 0.10 c d e

C(NO2)0.00 0.12 b 0.22 0.22 0.22

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表中b c(填“<”、“=”、“>”)。

(2)20s时,N2O4的的浓度为mol/L,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值为 (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 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 。

(A ) N 2O 4的转化率越高

(B ) NO 2的产量越大

(C ) N 2O 4与NO 2的浓度之比越大

(D )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5)要增大该反应的K 值,可采取的措施

(A ) 增大N 2O 4起始浓度

(B ) 向混合气中通入NO 2

(C )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 升高温度

(6)如图是80℃时容器中N 2O 4浓度的变化

图,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反

应时N 2O 4浓度的变化曲线。

15.⑴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为:FeO+CO

Fe+CO 2 △H>0,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 2)/c(CO),已知1373K 时K=0.263。

①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平衡常数K 值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②1373K 时测得高炉中c(CO 2)=0.025mol/L ,c(CO)=0.1mol/L ,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ν(正) ν(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原因是 。

⑵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 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 O 2O 2+Hb?CO ,实验表明,Hb?CO 的浓度即使只有Hb?O 2浓度的2%,已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

③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④已知37℃时,平衡常数K=220,抽烟后,测得吸入肺部的空气中的CO 和O 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 和10-2mol/L ,能否使人的智力受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三.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常温下,甲、乙两杯醋酸稀溶液,甲的pH =a ,乙的pH =a +1,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中水电离出来的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中水电离出来的H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10倍

B .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

C (N 2O 4) 80℃

C.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杯醋酸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D.甲中的c(OH-)为乙中的c(OH-)的10倍

2.室温下对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硫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C.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3.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NaHCO3②NaOH ③H2SO4④Na2CO3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4.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pH可能是7 (B)此溶液不存在

(C)该溶液的pH一定是9 (D)该溶液可能pH=5

5.常温下,把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其混合液的pH为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中的c(H+)一定大于氨水中的c(OH—)

B.反应后生成的盐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

C.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小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D.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NH3·H2O的物质的量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值减小的是()

A. 碳酸钠

B. 氯化铵

C. 氯化钠

D. 醋酸钠

7.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则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 mol·L-1

C.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与盐酸的酸性相当

8.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

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ROH是一种强碱

B.在x点,MOH不完全电离

C.在x点,c(M+)==c(R+)

D.稀释前,c(ROH)==10c(MOH)

9.已知NaH2PO4、NaHC2O4、NaHSO3的水溶液的pH均小于7,由此可以推断A.H3PO4、H2C2O4、H2SO3都是弱酸

B.H2PO4-、HC2O4-、HS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

C.H3PO4、H2C2O4、H2SO3的酸性均强于H2CO3

D.NaH2PO4、NaHC2O4、NaHSO3只能与强碱反应,不能与强酸反应

10.关于0.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粒子的种类共有6种

B.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向促进水解的方向移动

D.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使溶液中c(Na+)∶c(CO32-)=2∶1

1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S2-Br-ClO-B.K+Ba2+OH-I-

C.Na+H+Cl-NO3-D.Na+Mg2+Cl-SO42-

12.25℃时,在20ml 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中,不正确

...的是()

A.在A点:c(Na+)﹥c(OH-)﹥c(CH3COO-)﹥c(H+)

B.在B点:c(OH-)﹦c(H+),c(Na+)﹦c(CH3COO-)

C.在C点:c(CH3COO-)﹥c(Na+)﹥c(H+) ﹥c(OH-)

D.在C点:c(CH3COO-)+c(CH3COOH)﹦2 c(Na+)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0.1 mol/L CH3COOH溶液中,c(H+)=c(CH3COO-)+c(OH-)

B.常温下将10 mL 0.02 mol/L NaOH溶液与l0 mL0.02 mol/L H2SO4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混合后溶液的pH=2

C.在0.1 mol/L NH4Cl溶液中,c(H+)=c(NH3·H2O)+c(OH-)

D.在0.1 mol/L Na2CO3溶液中,2c(Na+)=c(H2CO3)+c(CO32-)+c(HCO3-)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2C1-+2H2O电解Cl2↑+H2↑+2OH-

B.用食醋溶解热水瓶中的水垢:CaCO3+2H+=Ca2++H2O+CO2↑

C.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0 mL pH=12的Ba(OH)2溶液与40 mL cmol·L -1的NaHSO 4溶液混合,当溶液中的Ba 2+、SO 42-均恰好完全沉淀,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50 mL ,则溶液pH=11

B. 某二元酸(用H 2A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A=H ++HA -,HA - H ++A 2-

则NaHA 溶液中:c (Na +) = c (A 2-)+c (HA -)+c (H 2A)

C. pH=12的氨水溶液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c (Cl -)>c (NH 4+)>c (H +)>c (OH -)

D. 浓度均为0.1mol·L

-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c (Na +)+c (H +) = 2c (CO 32-)+c (OH -)

17.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244-+=SO c NH c

B .)()(244-+>SO c NH c

C .)()(244-+

D .)()()()(424++--+=+NH c H c SO c OH c 18.已知在一绝热容器中,饱和石灰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OH)2(s)

Ca 2++2OH -,现

向其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B .溶液中Ca 2+的浓度减小

C .溶液中OH -的数目减少

D .溶液的pH 不变 19.如果取0.1 mol·L -1HA 溶液与0.1mol·L -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下列问题: ·

(1)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

c(Na +)-c(A -)= mol·L -1,c(OH -)一c(HA)= mol·L -1

(2)在含有A -、Na +、H +、OH -的水溶液中,如果出现下列关系请将它们在溶液中 可能对应的溶质分别填在横线上:

①c(Na +)>c(A -)>c(OH -)>c(H +):

②c(A -)>c(Na +)>c(H +)>c(OH -):

③c(Na +)>c(OH -)>c(A -)>c(H +):

20.(Ⅰ)已知NaHCO 3溶液显碱性。在NaHCO 3溶液中,各微粒间存在下列关系: ① [Na +]=[HCO 3-]+ ;

②[Na +]+[H +]=[OH -]+ ;

③将下列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Na +、HCO 3-、CO 32—、H 2CO 3

(Ⅱ)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一、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l一)>c(NH4+)> c(H+)> c(OH-)

②c(Cl一) >c(NH4+)> c(OH-)> c(H+)

③c(NH4+)>c(Cl一)> c(OH-)> c(H+)

④ c(Cl一) >c(H+)> c(NH4+)> 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 ______;

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c(HCl)__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____________ c(OH-)。

答案:

一.1~11 AACAC ABBBB C

11.(1)

(2) 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H越小,否则相反。

(3) H2Se(g) =Se(s) +H2(g) ;△H=-81kJ/mol

12.(1)①“可燃冰”固体是高压下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从海底取出后压强减小,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所以“可燃冰”取出后融化并放出气体。(2分)②890.3kJ/mol

(3分)

CH4(g)+2O2(g)→CO2(g)+2H2O(1)△H=-890.3kJ/mol(3分)(2)①O2+4e-=2O2-(2分)负(1分)②固体碳(或炭粒)(1分)

(3)寻找新能源,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等(合理答案均可得分)(2分)

二.

1~11 CABBA CCADB A

12.(1)50%(2分);(2)>(2分);(3)>(2分)

13.(1)放热(2分) (2)﹤(2分)(3)﹥(3分)

14.(1)N 2O42NO2,> (1′,1′)(2)0.14,0.003 mol/(L·s)(1′,1′)

(3))

()]([422

2O N c NO c , 0.54 (1′,1′) (4)ABD (2′)

(5)D (1′)

(6) (2′)

15.(1)增大 (2)否;大于; 因为Q= c(CO 2)/c(CO)= 0.025mol/L/0.1mol/L=0.25<0.263,故平衡向右移动,ν(正)>ν(逆) (3)K=]][[]

·][[22HbO CO CO Hb O (4)能;因为在此条件下,K=]][[]·][[22HbO CO CO Hb O =][/10]·[/10262HbO L mol CO Hb L mol --=220,]

[]·[2HbO CO Hb =2.2%>2%,故使人的智力受损。 三.

1~18 BCCDA BCDCC DADDBD BBB

19.(1)9.9×10-7;1×10-8(每空2分)

(2)①NaA 或 NaA 和NaOH (3分)

②HA 和NaA (2分)

③NaA 和NaOH (2分)

20.(Ⅰ) ① [ CO 32- ] + [ H 2CO 3 ] (1′)

② 2 [ CO 32- ] + [ HCO 3- ] (1′)

③ [ Na + ] > [ HCO 3- ] > [H 2CO 3] > [CO 32- ] (2′)

(Ⅱ) (1)NH 4Cl , ① (1′,1′)

(2)NH 3·H 2O NH 4Cl ; HCl NH 4Cl (2′,2′)

(3)小于,大于 (1′,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 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再变化 5.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 CO2(g) = 2CO(g) + 2H2(g) 。 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 ③C(s)+ 1/2O2(g)=CO(g) ΔH=-111 kJ〃mol?1 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 A.-580 kJ〃mol?1 B.247 kJ〃mol?1 C.208 kJ〃mol?1 D.-430kJ〃mol?1 6.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 发生如下反应:3A(g) +2C(g),各物 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 A 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s-1 B.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放出a kJ热量,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2C(g) ΔH=-50a kJ〃mol-1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饮用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各自总能量 4.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 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5.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 3·H2O 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HCl C.加NH4Cl D.加同浓度的氨水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O2 B.NaOH溶液 C.NH3·H2O D.HCl 7.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8.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 B.NaNO2 C.FeCl3 D.HNO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 pH 会增大 B.在测定BaSO4沉淀的量前,先洗涤BaSO4沉淀,洗涤剂选择水或稀硫酸时的效果相同C.AgCl 悬浊液中加入 KI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 K sp(AgCl) > K sp(AgI) D.加水稀释酸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都降低 3.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性物质 4.t 0 C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与一元碱BOH溶液。 下列有关混合液的关系式中,可确认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 = 7 B.c(A-) > c(B+) C.c (OH-) = D.c(H+)-c(OH-) = c(A-)-c(B+) 5.有关下列装置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长时间的观察到Fe(OH)2沉淀的颜色 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 +4e-=4OH- D.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Pt为负极,Fe为正极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化学反应原理题型训练

2 3 c (C O )c (H )-+《化学反应原理》选择题题型练习 1.如图表示某物质发生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25 ℃纯水加热至95 ℃时,K W /c(OH -)增大 B.将pH = 11的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 增大 C.室温下,pH=a 的盐酸与pH=b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pH= 7,则a+b=14 D.0.1 mol·L -1酸HA 与0.1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则c(Na +) =c(A -)+ c(HA)=0.1 mol·L -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 2S 2O 3+2HCl 2NaCl +S ↓+SO 2↑+H 2O 在加热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若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 22NH 3,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NH 3,由于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在合成氨反应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有催化剂时(a)和无催化剂时(b)的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一表示 D.若在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32SO 2+O 2,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He ,其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二表示 4.常温下,NaOH 溶液与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向溶液中滴加甲基橙试液,溶液变红,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混合溶液中:4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90分钟100分.doc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9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所以反应速率很高 B.过程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过程发生的速率 C.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D.化学变化中,各种原子的数目是恒定的,所谓资源匮乏只是元素的分布发生了变化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也放出57.3 kJ的热量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 +O2(g)===2CO2(g) ΔH=-283.0 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a kJ·mol-1,2C(s)+O2(g)===2CO(g) ΔH=b kJ·mol-1,则b>a 3.已知:①Fe2O3(s)+3 2 C(s)=== 3 2 CO2(g)+2Fe(s)ΔH=+234.1 kJ/mol;②C(s)+ O2(g)===CO2(g) ΔH=-393.5 kJ/mol,则2Fe(s)+3 2 O2(g)===Fe2O3(s)的ΔH是( ) A.-824.4 kJ/mol B.-627.6 kJ/mol C.-744.7 kJ/mol D.-169.4 kJ/mol 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初始浓度/mol·L-10.5 0.5 0 0 平衡浓度/mol·L-10.1 0.1 0.4 0.4 A K=16 C.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X、Y的初始浓度均为0.8 mol·L-1,则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W的浓度为0. 64 mol·L -1 5.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 物质X Y Z 初始浓度/mol·L-10.1 0.2 0 2 min末浓度/rnol·L- 1 0. 08 a b 平衡浓度/mol·L-10.05 0.05 0.1 A.平衡时,X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6.COCl2的分解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B.乙醇C.醋酸D.铜 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CaCO,受热分解B.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C.C与CO2反应D.Ba(OH)2·8H2O与NH4C1反应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的是() A.HClO B.NaCl C.FeCl3D.CH3 COONa 4.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含H+的溶液B.c(OH一)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检测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B.乙醇C.醋酸D.铜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CaCO,受热分解B.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C.C与CO2反应D.Ba(OH)2·8H2O与NH4C1反应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的是() A.HClO B.NaCl C.FeCl3D.CH3 COONa 4.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含H+的溶液B.c(OH一)

7.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下列物质的溶液,pH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NaOH C.Na2SO4D.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H+、NH4+、CO32-B.Fe3+、Cl-、NO3- C.Na+、OH-、HCO3-D.Al3+、OH-、NO3- 9.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B.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形成时放出能量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D.含0.1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0.2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B.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电子转移D.所有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