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的汉语方言研究类论文综述

基于统计的汉语方言研究类论文综述
基于统计的汉语方言研究类论文综述

第35卷总第95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5,No.3 2014年9月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ep,2014基于统计的汉语方言研究类论文综述

谢宏东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近些年,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学.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方言,也作为许多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1956—2014年间以方言为主题的所有论文进行时间跨度、方言区域、方言本体和其他方面进行了分类汇总、统计和分析,指出目前方言研究的现状,为今后的该领域研究选题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汉语方言;时间跨度;方言本体;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102(2014)03-0018-06

0前言

随着语言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只将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还利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去研究语言的产生、形成机制.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态,它极具复杂性和地域性.而我国地域广阔,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因此如何认识各方言发音、词汇、语法内部结构及方言与其他学科交融等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认识我国丰富的语言和形态,促进语言的交流沟通和抢救性保护濒临灭亡的方言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意义.

目前的方言综述主要是针对某方言区或者是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综述,还很少有人从时间段和七大方言区进行综述性研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中的方言研究类论文的数据,穷尽式地检索了从1956—2014年48年间关于方言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根据搜索结果,将这些论文分别进行时间段、方言区域等分类和分析.经过详细去重和整理,最终确定有效论文1780篇.其中,与方言本体研究紧密相关的有1365篇,与方言相关的为415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现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来帮助学者和在校博硕研究生们能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在学术研究中能做出具有更好立意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1时间跨度分析

本次以方言研究为主题检索的有效论文总计有1790篇.时间跨度从1956年至2014年,间隔48年.按照5年为一个跨度时间段,共分出12个时间跨度段,并对每个跨度时间段内的方言研究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1956年至1985年30年间,很少有方言研究论文发表.从1986年至2000年15年间,方言研究论文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数量依然很少.从2001年至2014年14年间,方言研究的论文数量有了质的飞跃,数量上成倍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的学者已经对语言的研

[收稿日期]2014-08-20

[作者简介]谢宏东(1984—),男,陕西绥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究有了较高的重视,特别是对方言的研究重视有着显著的提升.

表11956—2014间不同时间段方言研究类论文数量变化

时间段论文数量时间段论文数量

1956—196021986—199038

1961—196531991—199553

1966—197001996—200087

1971—197502001—2005175

1976—198052006—2010552

1981—1985102011—2014855

2按照方言区域统计分析

从方言研究的各方言区来看,论文数量也有着较大差别.从检索到的1365篇与各方言区紧密关联的论文来看,其中北方方言的论文有892篇,占总数的65%;湘方言146篇,占总数的11%;吴方言100篇,占总数的7%;闽方言81篇,占总数的6%;粤方言59篇,占总数的4%;赣方言54篇,占总数的4%;客方言40篇,占总数的3%(见图1).

图1七大方言区方言研究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图2北方方言内部论文数量比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七大方言区方言研究论文中,北方方言的论文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他六大方言数量还相对较少.而就六大方言内部而言,湘方言和吴方言又相对较多,而赣方言、闽方言、客方言、粤方言又相对较少,因此在各大方言区方言研究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笔者除了对七大方言区方言论文数量进行分析统计外,还对占比重最大的北方方言内部各区域的论文数量也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北方汉语的98篇,占总数的11%;西北官话的245篇,占总数的27%;西南官话的242篇,占总数的27%;华北官话的228篇,占总数的26%;江淮官话的79篇,占总数的9%(见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方方言内部,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华北官话论文数量相差不多,也就是说对这三个区域的语言的研究基本上是并行的、均衡的.但江淮官话和纯汉语方言的论文数量比较少.

3方言本体分类分析

方言本体研究主要包括方言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以及语法、词汇、语音等各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检索的1780篇论文分类统计,本体研究的论文1365篇,占总数的77%.在1365篇方言本体研究中,综合研究论文为206篇,占总数的15%;语法研究114篇,占总数的10%;词汇研究462篇,占总数的34%;

语音研究560篇,占总数的41%(见图3、图4).

图3方言本体内部各研究论文数量统计图4方言本体内部各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3.1综合研究

主要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如论文《陕西渭南方言研究》(马毛朋2003)一文就通过田野调查,运用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渭南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2].再如论文《临澧方言研究》(谢萌2012)一文通过共时横向比较与普通话的比较,较为全面地得出了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3].

3.2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词汇单方面的研究或对某一类词的研究上.如论文《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章黎平2011)一文以汉语方言中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为对象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4].针对某一类词的研究,如论文《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黄丽2006)一文在大量的文献检索及实用情况的分析对比后,考证整理出至今还活跃在永州方言口语中的144个古语方言词[5]. 3.3方言语音研究

方言语音研究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及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方面进行研究.如论文《常州方言语音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研究》(庄洲牮2010)一文从历时的角度,分别对常州方言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寻找其变化规律,并提出保护常州方言的必要性[6].论文《秦皇岛方言f、x混读及?、t、(?)混读现象研究》(杨萌2010)一文结合田野调查对秦皇岛方言的两个语音现象进行了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方言与中古音的对比分析[7].

3.4方言语法的研究

方言语法的研究集中在将方言语法同普通话语法相对比.如论文《曲阳话与普通话语法差异研究》(赵秀莉2006)一文从构词法、词类、句法及复句等方面,全面描写了曲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8].方言句法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各种句法的研究上.如论文《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吴青峰2006)一文就以古塘方言疑问句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方言调查,以共时描写的方式,对古塘方言疑问句进行描写和解释,得出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的特点和形成原因[9].

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的方言研究方面,充分利用了田野调查,能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运用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吸收了语域理论、标记理论、言语顺应理论等国外理论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研究进行指导.

4其他方面方言研究分析

其他方面方言的研究指的是除了方言本体之外的,与方言研究有关系的其他相关研究.这部分在方言研究中有415篇,占总数的23%.而在这部分方言研究论文中,笔者又根据方言与其他方面不同关

系划分为18个小分类,包括方言书籍、方言的语言接触、方言与文艺作品、方言与其他学科、方言研究的技术手段、方言与民俗文化、方言与音乐、方言与文艺作品、方言与传媒、方言词考证、西方对我国方言研究、方言保护、方言与戏曲、方言翻译、方言史、方言与修辞、方言与医学等(见图5).

图5其他方言研究方面论文数量统计

由于此方面研究类别较为庞杂,笔者就研究论文数量较多的前五项进行简要概括分析,后13项不再作分析.

4.1方言与方言书籍

这部分方言研究论文有91篇,在方言其他研究中数量最多.这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方言研究专著对方言研究的价值、作用以及从某一方言著述中去研究某一方言.例如梁国均的“从《蜀语》看四川方言语汇的构成和来源”[10]、李恕豪的“扬雄《方言》中的秦晋方言”[11]、冯庆莉的“《广韵》和《集韵》方言词比较研究”[12]、吴子慧的“从《越谚》看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年来的变化”[13]等等就分别从方言著作中分析了四川方言、秦晋方言和绍兴方言.

4.2方言与方言接触

这部分方言研究论文有68篇,主要探讨的是方言区语言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接触、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语言接触的语音变异以及语言接触对教学的影响等.如论文傅灵的《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一文以长沙话、上海与武汉方言口音与普通话的接触为个案进行了考察[14]、李若男的《四川方言词汇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外汉语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和定性定量统计等方法,分析论证了四川方言词汇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15].张平的《鲁西南方言对高中生英语语音的负向迁移》一文就从语音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迁移理论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及录音调查的方法探究鲁西南方言语音对高中生英语语音在音位层次的负向迁移[16].

4.3方言与文学作品

这部分方言研究论文有55篇,主要是从文学作品中去研究和某一方言.如群一的“《金瓶梅》与云南方言词汇”[17]、胡群昌的“山东方言在莫言作品中的运用”[18]、王雷的“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吴方言研究”[19]等都从某一文学作品中找出与某一方言对应的词语进行了研究分析.

4.4方言与研究理论、方法

这部分主要有35篇,讨论的是方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林清书的“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20]、蔡燕华的“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21]、蔡麟的“方言分类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客家话为例”[22]等等,他们从另一学科领域去研究方言,使方言研究突破了本体研究,而出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新的研究方向.

4.5方言研究的技术手段

这部分方言研究论文数量有26篇.虽然篇目不多,却反映着目前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这部分主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机器设备去研究方言.例如张洪蕾的“汉语九方言

单韵母和鼻韵母声学实验研究”[23]、王红丽的“基于FDA的语音基频建模的研究”[24]、顾文涛、

吉、藤崎博也的“基于F0曲线生成模型的几种吴语方言声调系统的分析”[25]等等.

尽管这部分方言研究数量上还不是很多,但从方言研究的内容来看,方言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体的理论研究,还逐渐转向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由单一的语言研究手段转向现代技术的深层次研究.

5讨论

从1780篇方言研究论文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1)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的方言研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而后是从方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和普通话来进行对比研究.在以上三方面的个别领域,我们已经可以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去量化分析,也可以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去做研究.如现在在语音学方面就可以通过先进的言语生理仪器和软件采集和提取人类发音时的生理动态过程中变化的参数,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揭示言语产生的生理机制[24].

2)从学科交叉性来看,论文中我们也看出有部分学者已经将方言研究与不同学科结合,但这方面的论文比例却很小.因此,在方言研究方面,可以将方言研究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去研究边缘性的学科,这样就会让传统的研究跳出原有的研究圈子,拥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3)从本次检索的论文也发现,近些年来对方言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此次研究在整理过程中,在个别数量上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总体上是准确的,也能反映出整个方言研究的现状.比如从研究的范围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方言居多;从研究的方言区域看,主要集中在北方方言、湘方言和吴方言上,对于其他方言区的方言研究较少,从而导致方言研究的不平衡性.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向研究比较少的方言倾斜,而不去研究已经研究较多、较成熟的方言.

方言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和复杂性的语言.尽管其具有复杂性,我们也要通过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将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现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其实,我们研究语言的理论和方式方法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因此,应该不断学习语言学研究的各项理论,掌握语言学研究的各项前沿科技,从而为方言与普通话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首页http://www.cnki.net.

[2]马毛朋.陕西渭南方言[D].陕西师范大学,2003.

[3]谢萌.临澧方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4]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D].山东大学,2011.

[5]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6.

[6]庄洲牮.常州方言语音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7]杨萌.秦皇岛方言f、s混读及?、t、(?)混读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8]赵秀莉.曲阳话与普通话语法差异研究[D].广西大学,2006.

[9]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梁国均.从<蜀语>看四川方言语汇的构成和来源[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1.

[11]李恕豪.扬雄<方言>中的秦晋方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

[12]冯庆莉.<广韵>和<集韵>方言词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3]吴子慧.从<越谚>看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年来的变化[J].浙江学刊,2011.

[14]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D].苏州大学,2010.

[15]李若男.四川方言词汇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6]张平.鲁西南方言对高中生英语语音的负向迁移[D].曲阜师范大学,2010.

[17]群一.<金瓶梅>与云南方言词汇[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8]胡群昌.山东方言在莫言作品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王雷.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吴方言研究[Z].文教资料,2008.

[20]林清书.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

[21]蔡燕华.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

[22]蔡麟.方言分类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客家话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3]张洪蕾.汉语九方言单韵母和鼻韵母声学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4]王红丽.基于FDA的语音基频建模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5]顾文涛、吉、藤崎博也.基于F0曲线生成模型的几种吴语方言声调系统的分析[Z].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2006.

[26]李永宏,胡阿旭,吕士良.言语产生的生理研究方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上接第17页)

[3]曹剑芬.汉语普通话节奏的声学语音学特性[C].第四届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金城出版社,1998.

[4]冯勇强,初敏,贺琳等.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C].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6-69.[5]倪崇嘉,刘文举,徐波.汉语韵律短语的时长与音高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9,23(4):82-87.

[6]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6:525-536.

[7]Kohno M.&Tsu Shima.Rhythmic phenomena in a child’s babbling and one-word sentence[J].The Phonetic Society of Japan,1989,Bulletin No.191:25-30.

[8]Kohno M.&Tomoko Tanioka.The nature of timing control in language[C].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ICSLP),1990,1:1-4.

[9]Nick Campbell.Automatic detection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speech[J].Speech Communication,1993,13(3-4):343-354.[10]曹剑芬.音段延长的不同类型及其韵律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12(4):5-12.

[11]仲晓波,王蓓,杨玉芳.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J].心理学报,2001,33(6):481-488.

Study on the D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Prosodic Words and Phrases

MA Ning,YU Hong-zhi,LI Yong-hong,HE Xiang-zhen (Institute of National Languag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The d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sodic words and prosodic phrases were studied on the bases of Tibetan simple sentences.The research separately determined the size of the prosodic words(4?2syllables)and prosodic phrases(6?3syllables).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general duration distribution of Tibetan rhythm units,but few differences in length of flexibility in different rhythm units.The distribution of Ti-betan rhythm unit takes long-end style as main.It shows a feature at the rhythmic unit boundary which the pre-syllable extends while the post-syllable shortens.

[Key words]Tibetan;Prosodic word;Prosodic phrase;Duration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读书报告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读书报告 ——记《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此书收录了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说的”,“句法结构”,“汉语句法中的歧 义现象”等六篇文章,都是研究汉语语法的经典之作。薄薄的一本书,却蕴含了深厚的语法知识,而且,讲述条理、清晰,更有助于理解。下面我将就《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这一小节谈几点看法。 在此节中,朱德熙先生提出了几个公式,来表达歧义现象: ①“D2 +的+是+M”是多义的,但是又不一定。 例如:“反对的是少数”,“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 “关心的是她的母亲”,“关心的”可以理解为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受事。 而“发明是是一个年轻工人”,“发明的”只能理解为施事; “关心的是分数”,“关心的”只能理解为受事。 这些便不是多义句,这是因为组成这些句子的词意义上的互相制约,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产生歧义的可能性。 (问题:“他一天不吃发也不行”教材都认为有两个意思,一、他一天也不能饿着;二、他天天都得吃米饭。第一个很好理解,可是第二种理解为什么说饭就一定会是米饭呢?像在北方这边,正常的生活中,饭的概念是很广的,在此一定要把它理解为米饭会不会太牵强呢?) ②“M1+的+M2” 例如:“小白兔的书”,可以理解为关于小白兔的书或者是属于小白兔的书“小熊猫的杯子”,可以理解为画着小熊猫图案的杯子或者属于小熊猫的杯子。 而“木头的房子”,“书的封面”就没有歧义,也同样可以理解为组成这些句子的词意义上的互相制约,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因此可见,词汇上的多义与语法的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上讲不妨举个例子,“张三借李四一本书”,“借”有“借入”“借出”的意思,是属于词义的多义。从区别上讲,多义词是个别现象,各自为政,彼此间无必然联系,例如:“锯”,可以表示工具也可以做动词,表示动作。然而,无法据此推断出“铲”、“锄”、“刀” 是否也有此义。 另外,朱德熙先生还指出多义句式分化的四点依据:1、组成成分的此类2、层次的构造3、显性语法关系4、隐形语法关系。在此,他有点出几条公式。例如: ①“在+M1+D+M”可以变换为“把+M+在+M1” 像“在黑板上写字”可以转换为“把字写在黑板”这种“在+M1表示人或事物(M)所在的位置的可以转换,而有的则不可以,像“在飞机上看书”不能说成“把书看在飞机上”,由此可见,“在+M1”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处所的不可以变换。 ②“坐在火车上写标语”可以理解为S1:“坐在火车上写标语”和S2:“把标语写在火车车厢上”。S1、S2句式重合,所以出现歧义。S1为多义复句,S2

(全英文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4、(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6、(英语毕业论文)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7、(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理性在婚姻中重要性 9、(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1、(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英语毕业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4、(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5、(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英语毕业论文)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统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 1、电子商务的发展 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

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 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4437138.html,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作者:林雪琪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9期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从研究方法、调查对象等方面梳理了我国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的情况,对比分析语言调查研究的不同。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1 我国部分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除了国家部委组织的语言生活普查外,为了全面考察我国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多个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得到结果不尽相同。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问卷法,来调查固定区域内的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赵小刚①在调查甘肃省农村通用语言文字观时,对甘肃省农村居民进行了普遍调查,选取甘肃省66个市、区、县管辖下的乡镇,再从乡镇选取两个自然村,将调查地点扩大到264个农村,尽可能覆盖甘肃省的全部农村。但该调查属于语言态度调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选取调查样本时先固定四个调查样本身份,再选择抽取样本的数量,在实际调查时较为费时,也浪费了不少抽取的样本,结果指出绝大多数甘肃省农村居民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对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缺乏兴趣。 在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②中,样本的选择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旗县及以下单位未能得到全面覆盖,无法反映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以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参考变量,考察了各个职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程度,调查指出部分地区和职业普通话推广效果不容乐观,18-50岁的被调查对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阮茁茁③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了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为使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按达标分层,分为达标学校和未达标学校,按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并在每层抽样中考虑沿海、山区、城市、农村的分布情况。该调查旨在调查莆仙地区家庭结构、家长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使用态度对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并抽取了部分儿童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母语幼儿普通话水平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语言的选择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巨大,从莆仙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状况来看,方言片区推广普通话具有一定的难度。 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④,选择了该市人口分布较具特色的三个区域进行调查,但调查过程中未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的标准,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了306份问卷,对样本信息进行了汇总,调查了银川市三个区域居民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最后调查了该区域居民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地位、功能和前途的看法,总体结果显示普通话发展前景良好。

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论文2

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再思考  [摘要]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世界各地,作为助推器,它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本文旨在以“语法词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关键词]词汇 语法 教学 “汉语热”席卷全球,不仅是因为汉语自身的魅力——悦耳的声音、图画般的方块字和饱含哲理的故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的产物。基于此,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世界各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对外汉语教学,使汉语初学者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语法词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所谓语法词汇化,是指“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到的343个b音节三音词为分析对象,旨在分析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经归纳分析,我们将325个b音节三音词按其结构方式分为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四种类型,而有18个b音节三音词无法按照结构方式进行归类,占b音节三音词的5.2%。 一、附加式:由一个基本成分加上一个类似词头、词尾的附加成分所造成的词。经归纳总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词根(偏正结构)+后

缀:白热化、必然性、表面化;(二)词根(联合结构)+后缀:笆篱子、爆炸性、背搭子;(三)词根+双音后缀,即:词根+bb:白花花、白 皑皑、白晃晃。经归纳统计,附加式三音词14个,占b音节三音词 的4.1%。 二、偏正式: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是用修饰语修饰、 限定中心语的一种构词方式。这种偏正结构可分为前偏后正式和前正 后偏式两种。 (一)前偏后正式:指修饰语在前而中心语在后的一种偏正结构。 根据词素组合的疏密程度及语流停歇的情况,我们可将这种结构分为A‖Bc与AB‖c两种情况:(1)A‖Bc式:修饰语为单音,中心语为 双音。有以下四种情况:A.偏——正(偏正):白开水、半自动、北半球、半文盲、鼻韵母、不二价;B.偏——正(联合):把兄弟、班主任、半封建、暴风雪、暴风雨、笔底下;c.偏——正(词根+后缀):八辈子、白鼻子、白癜风、半辈子、半彪子、鼻洼子;D.偏——正(主谓):北豆腐.(2)AB‖c式,即:修饰语为双音,中心语为单音:A.偏(偏正)——正:八宝菜、八宝饭、八斗才、八分书、白唇鹿、半月刊;B.偏(动宾)——正:败家子、办公室、办事员、绊脚石、绊马索、包 身工;c.偏(联合)——正:罢免权、半中腰、包围圈、保育员、保育院、悲喜剧;D.偏(词根+后缀)——正:巴儿狗叭儿狗、白化病、白 毛风、梆子腔、棒儿香、棒子面:E.偏(主谓)——正:百衲本百衲衣; F.偏(联绵词)——正:巴里纱、芭蕉扇、芭蕾舞、玻璃钢、玻璃丝、 玻璃体。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方言学论文

关于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相关问题 摘要:福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是闽方言的重要一支。作为“闽都”的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一直都很具代表性,本文将从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研究状况来进行概述。 关键字:福州;方言;声母;声母音变 正文 福州方言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除闽东地区外闽中、闽北还有不少人说福州话。福州方言的基础应该是古闽越族的语言,此外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近300 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字音声母 根据以往发表的资料循《戚林八音》的传统福州话属于闽语十五声系统,连同零声母共有十五个声母分别为 (一)n、l的分和 传统来讲福州话声母系统应该有十五个声母,但是现在在福州市区及闽侯、长乐、连江三个郊县绝大多数人已不辨n、l,大多数人只有“n”没有“l”。因此现在研究者有两种处理方法,或照顾传统,仍分立两个声母,再附上对现状的文字说明,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合并为一个声母,再附上对其历史来源的文字说明。声母[n l]在(戚林八音》中分别属于日母和柳母。现在大多数人不分,[n l]无辨字作用,依今福州大多数人的读音,凡是标注[n]声母的音节都可读作[l]声母,反之也成立,文中不再说明。[n l]在鼻音韵尾后面一定都是n],[1]词典正文直接注[n]。声母[h]是一个喉清擦音,发音部位略前,但不到舌根清擦音[x]。[?]表示没有声母,没有声母在计算上也应该看作一个声母,叫做零声母。连读时第一个字的声母一律不变,后字声母变化。连读音变中出现两个新的声母〔??〕〔?〕 (二)其他声母的发音特征 1、舌尖前音声母[?-][??-][s-]与齐齿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时发生颚化,但是颚化的程度因人而异。鄂化程度高的实际上已接近舌面前音,但也有人仍然为舌尖音。由于不构成音位上的区别,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各种自由变体的存在。 2、[x-]的具体发音部位与所拼合的韵母相关,拼前高元音开头的韵母时,部位前移到舌面中部;与后低元音相拼时,是一个小舌音或喉音。 3、零声母字发单音字母音时或处在连续语段的开头时,前面有一个轻微的喉塞音,但不构成音位的区别。 二、声母的类化 (一)声母类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声母类化现象的出现年限未曾有确切考证。由于无论是福州话方言最早的韵书《戚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 《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语音学: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王福堂,语文出版社,1999。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五代时是钱氏吴越国的首府;南宋建都于此历时148年;明、清至今,杭州一直为浙江省会.在地理上,杭州位于浙江北部,南接绍兴,北连湖州、嘉兴,处于江浙吴语区的中心地带.但是今天杭州市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有人干脆将其 称为半官话区.语言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现象及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针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各种对比研究。 关键词:杭州方言;普通话;语言;研究 一、引言 杭州方言作为浙江省的一大基础性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杭州方言的由来、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此同时,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基本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杭州方言的词汇特点。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杭州方言和普通话做了定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2)吴方言: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2%。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在这个范围之内,约有一百万人说杭州话。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 关于当今杭州话区别于一般吴语的原因,以南宋迁都为代表的几次北方移民涌入是学术界早有的定论,在永嘉之乱南宋迁都和八旗南驻三次语言融合中一般认为南宋迁都奠定了今天杭州话的基本构架,对于杭州话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一些最新的语言学研究对此提出异议,但到目前为止,南宋迁都造就杭州话依然是学术界的共识。 徐静茜在《杭州方言的社会变体及双语现象》中对杭州方言(地方方言)内部的两个支派、分化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朱海滨在《浙江方言分布的历史人文背景——兼论语言底层与南方方言区的形成》一文中,主要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存在形式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并且表明方言就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形式,方言的分布与地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一地总有一地相应的方言,方言就是该地独特地域文化的显性体现; (二)普通话 普通话是在现代确定的语言。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在现代确定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 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各地区间的共同语。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个

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这个时期的语法研究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即教学语法。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它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往往对每类词的语法特点都详加说明,分析句子时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在确定主语宾语时不依据施受关系,而大体依据位置的先后。到了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空前活跃,空前繁荣,空前深入,是语言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影响深远。80年代以来,研究的实践越来越证明,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多角验证”的思路是既宽展又有效的。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比以往更加活跃,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研究队伍更加壮大,取得的成果更加引人注目,新的理论、新的见解被提出来。“三个平面”理论、本位理论、配价语法、汉语的时体研究等问题都成为二十世纪末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这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