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1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1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1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一章液态水的结构

1、液态水有哪两种结构模型

一混合型理论模型

间隙模型

混合模型闪动簇团模型

二连续体模型

2、“闪动簇团”模型有什么特点?

不必假设冰I h结晶的存在,也不必考虑簇团中水分子构成的方式,因而避开了过冷、结冰与流动性等现象所提出的问题

“自由”水中的氢键已破裂,分子之间力为偶极-偶极作用和L o n d o n作用

簇团具有闪动的特性

3、用“闪动簇团”模型解释压力和温度对纯水结构的影响。

压力:簇团理论:簇团由于具有一定的构型而比它周围“自由”的水体积更大,压力增大,将破坏这些簇团使体积减小

温度::簇团的破坏所引起的密度增加和正常热膨胀所引起的密度减小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什么是电缩作用?

离子与水偶极的局部电荷的相互静电作用把水分子拉近离子周围,使靠近离子附近水的比容变小,即离子周围水的体积缩小了,这种现象称为电缩作用。

5、水的双区模型有几种?

6、什么是溶剂化配位水?

7、什么是非溶剂化配位水?

第二章海水状态方程式

1.什么是海水状态方程式

2.海水状态方程式可能的用途

3.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的形式

4.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有什么优点?

第三章海水热力学基础

与盐度、离子强度的关系;离子强度与盐度的关系。

1、m

s

2、偏摩尔体积与表观摩尔体积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离子水化作用

1、根据连续电解质模型,推导水化焓公式

2、对连续电解质模型的改进工作有哪些?

3、在结构水化模型中,将离子与水的相互作用分成了几个步骤?最后得到的水

化焓公式是什么?

第五章海水体系中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1、离子雰的概念,离子互吸理论的假设。

由于静电作用力的影响,在中心离子(正离子)周围,距离正离子愈近的地方,正电荷密度愈小,负电荷密度愈大,结果在中心周围大部分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但总效果犹如在其周围分布着一个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我们把这一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雰。

2、离子雰在中心离子J上引出的电能变化是什么,并据此推导D-H活度系数公

式。

3、对D-H公式的修正有哪些?

4、Pitzer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对D-H的改进有哪些?优点是什么?

Pitzer理论是半经验式的统计力学理论,其计算活度系数的公式引入了硬球动力效应。

计算电解质活度系数、渗透系数等热力学性质的公式的形式比较简明和紧凑。

应用范围非常广,对称价的电解质和非对称价的单电解质,无机的和有机的电解质,混合电解质溶液等的热力学性质都能准确地计算。可以应用于海水微量组分体系。

可用于真正的电解质浓溶液,离子强度可以高达6m。

第六章海洋中的络合作用——海水化学模型

1.什么是海洋化学模型?

是为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化学作用的关系,进而建立的定性和定量的模型。

2.什么是海水化学模型?海水中元素存在的化学形式。

3.研究海水化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对其参与海洋中种种地球化学过程时所起的作用,对其在海洋中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都是必先预知的基本知识。

?在海洋无机化学和海水无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海水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也是基础知识。

?在海洋有机化学的发展中,海水化学模型中的有机存在形式的研究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海水分析化学中,了解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是进行分析操作的必要前提。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测定方法的选择。

?在海洋污染和防污研究中,海水化学模型是每个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因为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海洋地球化学,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等均有重要意义。

4.离子对和络合物有什么区别?

离子对: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彼此之间接近到一定的距离,由库仑作用所形成的缔合物,称为离子对。

络合物: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或中性分子),彼此接近到一定的距离,二者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缔合物,称为络合物。

5.海水中有机物分布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平面分布:各海区不同。通常江河口及沿岸海区因生物生长繁多而含量高

?垂直分布:海表层由于光合作用强烈而高于深层

?季节分布:春季开始上升,夏季最高,秋季降低,冬季最低。

6.海水中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点?

?内部来源:

?浮游植物生长排泄

?浮游动物摄食

?海洋动物分泌和排泄

?海洋生物死亡之后自溶和腐解

?外部来源:

?河流和大气降水引入

7.金属有机络合物在海洋中有什么作用?

?海水中有机络合物的形成对海水中金属元素存在形式的影响大致有二:

(1)对多数痕量元素的存在形式影响不大,例如Cd等。

(2)对少量痕量元素,例如Cu,有明显的影响。

?约1/3的有机配位体与Ca、Mg形成有机络合物。

?对多数微量元素,单一氨基酸浓度高达100微克/升时尚不足以与痕量

金属明显地发生作用。当有机物的浓度大于5×10-4(摩尔/升)时,则对海水中多数微量元素存在形式的分配有影响。

?海水中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的形成是依赖和制约的。例如若总铜浓度增加

100倍,则其他金属离子的柠檬酸盐络合物的浓度降低10倍。

8.什么是络合容量?天然水体所能络合金属的最大限度称为络合容量。

9.影响络合容量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水样处理方式的不同

?不同测定方法的影响

?参考金属的选择

?pH值

?除以上因素,还应考虑其他阳离子的影响。一般说来,在Cu作参考金属

时,天然水中Mg、Cu、Zn、Cd、Ni均不影响测定,Pb和Fe(Ⅲ)在超过一定量时有干扰。

10.海水和河水化学模型有什么区别?

?河水中钠、钾、钙、镁、氯离子、硫酸根、总碱度等都比海水中对应值

要小得多。

? 海水中钠和氯的含量相对而言最高。河水中则是Ca 2+和HCO 3-的相对含量最高。

? 海水中主要离子之间生成一定量的离子对,河水中生成离子对的能力则大为减弱。Ca 和Mg 各为3%,Na 和K 皆不生成离子对。对负离子而言,HCO 3-,CO 32-,SO 42-等皆仅1%生成离子对。

第七章 海洋中的酸和碱

1.酸和碱有哪几种定义? 一 Arrehenius 定义: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H +的化

合物叫酸;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碱。

二 Br φnsted 质子酸碱定义:酸是能够把质子给予其他物质的任何物质(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能够从其他物质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质子的接受体)。 三 Lewis 电子酸碱定义:任何分子、基团或离子,只要含有电子结构未饱和的原子,可以接受外来的电子对,就称之为酸(电子接受体);凡含有可以给予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皆称之为碱(电子给予体)。 四 分子轨道定义(MO ):酸是开始反应时具有空轨道的物种;碱是开始反应时具有双占轨道的物种。

2. 海水的pH 主要由什么控制?

海水的pH 一般为7.5~8.2,大洋水pH 一般在8.0左右,控制海水pH 的因素主要有:

1.温度、盐度和压力

温度校正:pH w =pH m +α(t m -t w ) (α通常为0.0113) 压力校正:pH w =pH m -βd

其中, β为压力校正系数,d 为水深。一般认为水深小于500米不做压力校正。

2.影响碳酸盐分量比值的因素

光合作用、生物呼吸及有机体分解、碳酸钙溶解和沉淀,碳酸根与阳离子形成离子对等均会影响碳酸盐系统各分量比值 3. 粘土矿物的固液平衡

4 缺氧水体中其他弱酸根(如磷酸根、硫氢根等等)

3. 什么是碱度,碳酸碱度,硼酸碱度? ? 中和单位体积(或重量)海水中弱酸阴离子所需氢离子的量。 mmol/dm 3

或mmol/kg

? 碳酸碱度 ? 硼酸碱度

4. 什么是缓冲容量?

一个缓冲溶液体系的pH 值变化一个单位所需加入酸或碱的量,称为缓冲容量。

5.控制海水缓冲能力的因素是什么?控制海水缓冲能力的因素是碳酸盐系统

? 碳酸盐体系

][2][233-

-+=CO HCO C A -

=4

)(OH B A C B C C C C Alk BO H CO HCO +++=---3

2332

?碳酸钙颗粒的固液平衡

?离子对影响

?粘土矿物的固液平衡

?缓冲能力还与硼酸有关

?缺氧水体系

6.什么是箱式模型?

在研究海洋中元素的分布和迁移变化规律时,可以将研究对象分成一定数量的“部分”,在每一部分中要求所研究的各种性质(质量、温度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恒定的,规定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箱子”。这样,在研究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问题就转化为计算各箱子之间的元素交换问题,而对元素在每个箱子中如何运动将不再追究,从而使问题大为简化。这样的模型称为“箱式模型”。

7.什么是元素的逗留时间?

?某元素以稳定流速向海洋输送时,若将海水中该元素现有总量全部置换出来所需时间,称为逗留时间。

8.要会计算元素的逗留时间。

9.利用八个基本方程,在已知两个参数的情况下,推导其他参数的值。

第八章海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pE的定义

2.正常海水的Eh和pE由什么控制?理论值是多少?

3.Eh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缺氧环境的Eh由什么控制?

5.Sillén模型的基本点

第九章海洋中的沉淀与溶解

1.由溶液中因沉淀生成固体步骤如何?

一从溶液中因沉淀生成固体,一般分为三步:

1 离子或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簇团

X+X? X2

X2+X? X3

…………

X j-1+X? X j(簇团)

核晶过程:X j+X? X j+1(晶核)

2 物质在晶核上沉积

X j+X?晶体成长

3 通过成熟过程由微晶生成大晶体

-

+

-

++

?

+

?

?

+2

3

3

3

2

2

2

CO

H

HCO

H

CO

H

O

H

CO

dt

dM

M

dt

M

Q

M

=

=

=

=

τ

τ

τ

-

-

=

e

a

pE lg

2.生成晶核速率公式

3.晶体生长的步骤,两种控制生长的理论是什么?

晶体成长过程为:

(1)溶质传递到晶体界面

(2)溶质在界面吸附

(3)晶体成分进入晶格

晶体成长动力学理论主要有两点:

(Ⅰ)扩散控制的成长

(Ⅱ)界面控制的成长

4.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对二氧化碳系统各分量有怎样的影响?

1 温度、盐度和压力直接影响表观溶度积常数Ksp’。

P↑,t↓,S↑,Ksp’均↑,溶解度增大。

所以,Ksp’在空间分布比较复杂。

2 垂直分布

低纬度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碳酸钙的溶解度低,使方解石和文石均处于过饱和状态。随深度增加,碳酸钙变为不饱和。水深>1000米后,影响因素为压力。

3 平面分布

影响因素为温度。极地表层水碳酸钙的饱和度大于热带。

4 沉淀与溶解对CO2系统分量的影响

CaCO3沉淀时,水体中CO32-浓度↓,则ΣCO2和Alk 亦相应↓,pH↓。

CaCO3溶解时,水体中CO32-浓度↑,则ΣCO2和Alk亦相应↑,pH ↑。

5 海洋空间Alk、ΣCO2及CO32-分布不同。

表层水CO32->深层

表层水Alk、ΣCO2<深层

5.碳酸钙在整个海洋空间是怎样分布的?

6.碳酸钙的饱和深度、溶跃面和补偿深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CaCO3的饱和深度

世界大洋上层水中CaCO3均为过饱和,而深层水往往是不饱和的,由表层的过饱和到深层的不饱和之间,在某一深度上恰好是CaCO3的饱和层,此

深度被称为CaCO3的饱和深度

.

CaCO3的溶跃层

在CaCO3饱和深度以下(附近)一段深度范围内,CaCO3的溶解速率变化不大,再往深处,一直到某一个深度时,CaCO3的溶解速率才突然增加,这就形成了溶解速率跃层,该层被称为CaCO3的溶跃层(或溶跃面)

CaCO3的补偿深度

在CaCO3溶跃层以深的某一深度上,CaCO3的溶解速率恰好与沉淀速

()

exp

kT

Ga

A

J

?

-

=

)

(

C

C

KS

dt

dC

-

-

=

n

C

C

S

K

dt

dC

)

(

'

-

=

率相等,这一层称之为CaCO 3的补偿深度。 7.碳酸钙在以上三种深度上的饱和情况如何?

CaCO 3的饱和深度、溶跃层和补偿深度之间的关系

A 在CaCO 3饱和深度以浅, CaCO 3是处于过饱和状态,在该深度上CaCO 3的颗粒不会发生溶解。

B CaCO 3饱和深度以深,尽管在该深度上CaCO 3处于不饱和状态,理论上CaCO 3应发生溶解,但CaCO 3溶解速率很慢。

C 溶跃层以深

颗粒CaCO 3迅速被溶解,越往下溶解得越多, CaCO 3颗粒越少,到一定深度时,颗粒CaCO 3被溶完而消失,这就是CaCO 3的补偿深度。 D 在CaCO 3补偿深度以深,沉积物中不会再出现CaCO 3沉积,而主要是硅质软泥或其他沉积。

8.什么是碳酸钙的饱和度?

在现场条件下(T 、P 、S ),海水中Ca 2+与CO 32-的离子积(IP )与相同条件下的表观溶度积之比。

9.碳酸钙的沉淀和溶解对碳酸盐系统各个分量有什么影响?

第十章 海洋中液固界面作用

1. 吸着作用的机理

2. 影响吸着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 有哪几种吸附等温式?

4.海水里有哪几种固体粒子?为什么吸附有两性特征?

'

')3()

()(2323

sp CaCO sp T CO T Ca CaCO K IP K C C =?=Ω-

+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 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 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 答:有关。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 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

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物理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 2、 升高 3、 =,=,= 5、=,=,=,> 12、降低 13、 0 0 0 0 < > 0 0 0 > > > < <或≈ < < > <或≈ >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不违反,该过程体系本身的压力、体积发生了变化。 2、不对,只有在孤立或绝热条件下熵增加原理才成立。 3、不对,? = ?T Q S R δ,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有0ln 1 2>== ?V V nR T Q S R 。 6、系统若发生了绝热不可逆过程,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来计算它的熵变? 答:不可。 7、不一样。绝热可逆才等熵。 10、 与0的关系 U ? H ? S ? F ? G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第三章 化学势与平衡 2、对 3、错,溶剂遵从拉乌尔定律,溶质遵从亨利定律。 4、> 5、错。沸点升高要求非挥发性溶质,凝固点降低要求该过程溶质不析出。 6、错。食盐在水中解离后使溶质的浓度发生改变。 15、C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 1、(1)错、(2)错、(3)错、(4)对、(5)错、(6)错、(9)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对 (10)错 3、一级:1:2; 二级1:3。 4、如果想获得更多的产物B ,应该升温。

10、不变 第五章 电化学 2、不一样。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可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稀溶液的电导率,计算摩尔电导率,然后用公式() c m m β-Λ=Λ∞1线性拟合来求。而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只能由离子独立移动定律,通过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来求。 3、1 203907 .0-??mol m S 5、原电池的正极与阴极相对应,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与阳极相对应,发生氧化反应。 7、桥梁公式:恒温恒压下对于可逆电池有zEF G m r -=? 9、设计可逆原电池Pt p Cl a Cl s AgCl s Ag ),(|)(|)(|)(2θ-,测定其电动势,然后利用桥梁公式计算AgCl 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11、盐桥:用正负离子迁移数之差很小的电解质制作的用于减小液接电势的装置。可以将电势差消除到几毫伏以下。 12、标准氢电极的实际电极电势并不为零,是为研究方便人为规定为零。 第六章 界面现象 2、表面积增加,考虑到表面功,整个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增大,从而使体系不稳定更易发生反应。 4、接触角:在气、液、固三相接触的交界点A 处,沿气液界面作切线AM ,则AM 与液固界面AN 之间的角称为接触角。完全润湿:0°;润湿:<90°;不润湿:>90°;完全不润湿:180°。 6、(1)向左;(2)向右 7、小变小;大变大。 11、不变。 13、矿物质含量高,矿物质为非表面活性物质。 14、小液滴消失,大液滴变得更大。 17、亲水亲油平衡值。 18、保持土壤水分,锄地破坏毛细管,可防毛细管蒸发。 19、吸附:两相界面层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浓度与体相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见P275表6.3.1。 20、朗缪尔但分子层吸附的四个假设是:固体表面均匀、单分子层吸附、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吸附平衡为动态平衡。 第七章 胶体化学 1、P320表7.1.1。 2、制备溶胶:分散法和凝聚法;纯化溶胶:渗析法和超滤法。 6、丁达尔效应是由光散射现象引起,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四次方成反比;因为溶胶的分散相粒子粒径大于真溶液中分散相粒子,由瑞利散射公式可知其散射光强度更大。 7、空气可看作气溶胶,不同天气对应气溶胶分散相粒径不同,晴朗洁净的天空分散相粒径小,阴雨天粒径大,粒径小时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散射光,蓝光散射强天空呈蓝色;阴雨天粒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即ΔS =Q R /T (或ΔS =∫δQ R /T )。不可逆过程热温 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 Q R 大于 Q 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式为:ΔS A →B -∑A δQ /T ≥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 ΔS A →B -∑A δQ /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 ΔS A →B -∑A B δQ /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δQ /T )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 =| δQ R /T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 >∑δQ Ir /T ,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 >∑δQ Ir /T ,所以体系由初态 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 B ,其熵 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 =|δQ R /T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 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 =S B -S A 即体系由 A 态到 B 态其变化值 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ΔS =| δQ R /T ,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 =S B -S A ,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 6.“对于绝热过程有ΔS ≥0,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 R =0,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 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 Ir =0,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物理化学下思考题解答题答案简版 (1)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2、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 3、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才是正整数。( × ) 4、阿累尼乌斯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 5、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 ) 6、r ±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 (× )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 8、测量出来的电池电动势E 有可能是负的。(× ) 9、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 10、E θ是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时的电池电动势,称为标准电动势.(√) 11、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方程均为基元反应.( × ) 12、反应级数n 可以是简单的级数0,1,2,3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负数(√) 13、一级反应,半衰期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14、E 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温度、E θ有关系(√ ) 15、E 是强度量( √ ) 16、对峙反应的特点: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 =k 1/k -1( √ ) 17、几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往往不同,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应;温度降低则有利于活化能小的反应。(√ ) 18、电导测定用高频交流电源( √ ) 19、D-H 公式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 20、不同价型电解质, γ± (低价型) > γ± (高价型) (√ ) 二、选择填空 1、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概念是( CD ) A 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C 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D 催化剂只能使反应速度加快。 2、在一定T 、P 下,任何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的△H 必然是( C ) A ﹥0, B =0,C <0, D 无法确定。 3、H +和OH –的迁移率比其它离子都大的多,其原因是( D ) A 是由电离而产生的;B H +的体积特别小; C 以水化离子存在; D 氢键作用造成链传递方式。 4、以下是标准氢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只能作负极; B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C Pt|(H 2/ H +)是标准氢电极; D Pt|(H 2/OH –)是标准氢电极;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反应级数是微观量; B 写出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反应总级数; 装 订 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得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就是系统?哪些就是环境?系统与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得样品、燃烧丝、棉线与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得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得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得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得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就是如何确定得?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得体积与内部氧得压力确定来样品得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得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得关键因素就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与环境间得热交换就是影响本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得关键:药品得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与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得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得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得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得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J(放热).2、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得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得平均温度与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就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与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得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得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得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得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得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得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就是稀溶液得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得量既能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就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得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得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得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得程度与搅拌速度、寒剂得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得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搅拌得方式与改变搅拌速度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物理化学学习指南思考题答案(傅献彩)--全

第一章 1.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如果他们的平均平动能相同,密度相同,则它们的压力也相同。此结论对吗? 答案:不对。P=nRT/v=mVRT/m=ρRT/M,,32 t m E RT =,平均动能相同,则温度相同。现在已知密度相同,压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不同种气体,相对分支质量不同,所以压力不同。 2.Dalton 分压定律能应用与实际气体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由于实际气体分子间有引力,不同实际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也不同,混合气体中第i 中气体的分压,与第i 种气体在同一温度并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的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不同,故不存在p=i p ∑的关系。 3.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含有一定量的气体,若升高温度,则使分子动能增加,碰撞次数增加,问其平允自由程如何变化? 答案:平均自由程不变。因为 1 l = 4.试判别H2,O2,CO2气体在0℃时根均放速率何者最大?最概然速率何者最小? 答案:根均方速率H 2最大,最概然速率CO 2最小。 5.试写出钢球分子模型的气体状态方程。 答案:p(V m -b)=RT 6.实际气体在Boyle 温度时符合理想气体行为,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均可忽略不计,这种说法对法?为什么? 答案:当实际气体的温度低于Boyle 温度时,如果压力较低,则气体体积大,分子本身体积可以忽略,但引力项不可忽略,气体容易压缩,所以pV m RT. 7.当实际气体温度偏离Boyle 温度时,试分析pVm 与RT 的大小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a )A ;(b )C ;(c )D 。 8.气体A,B,C,D 都服从vanderwaals 方程,它们的vanderwaals 气体常数a 值与之比为aA :aB :aC :aD=1.2:1.2:0.4:0.01,b 值之比为bA :bB :bC :bD=1:6:4:0.8。试问:(a )哪种气体具有最高临界温度?(b )哪种气体的分子体积最大?(c )哪种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最接近于理想气体? 答案:不对。实际气体分子具有体积且分子间有引力。如仅考虑体积效应,状态方程可以写为p(V m -b)=RT ,则pVm>RT,表示气体不易压缩。如果仅考虑引力效应,状态方程可写为(p+p i )V m =RT ,则pV m

物理化学思考题

1.电动势法测定AgCl的溶度积Ksp 1.本实验可否使用KCl盐桥?为什么实验中不能使用自来水淋洗盐桥? 答:本实验不能使用KCl 盐桥,选用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不与溶液反应,溶液中含有Ag+,会于Cl-反应沉淀。实验中不能用自来水淋洗盐桥,制备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中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近,自来水中含有Ca2+,Mg2+等离子,用其冲洗盐桥,会使盐桥正,负离子迁移相近的条件受到破坏,从而给本实验的测定带来误差。 2. 为什么不能用伏特计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必须在电流接近于零的条件下进行,倘若用伏特表直接测定,虽然伏特计的内阻非常大,远远大于电池电阻,但用伏特计测定时其电流远大于零,消耗在电池内阻上的电流是不可忽视的。即使说实验误差偏大,所得实验值与真实值偏大。 3.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对标准电池电动势的标准性以及待测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有无影响? 答:标准电池是高度可逆电池,其工作条件是通过的电流无限大,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在电流非无限的条件,会破坏标准电池的可逆性。标准电池作为标准,受到破坏后,其电动势就变了,再以EX/EN=Ac′/Ac公式计算时,其EN还用原值,从而待测电动势的测量就不准确。 4.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在测定过程中,若检流计光标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 (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 (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2.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1.阳极极化曲线对实施阳极保护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分析研究极化曲线,是解释金属腐蚀的基本规律、揭示金属腐蚀机理和探讨控制腐蚀途径的基本方法之一。 2.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俩种方法所测绘出的极化曲线有何异同? 答:恒电流法是恒定电流测定相应的电极电位,恒电位法是恒电位测定相应的电流。对于阴极极化,两种方法测得的曲线相同;对于阳极极化,对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金属体

物理化学课后思考题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思考题习题详解 王海荣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 1、什么是状态函数?p 、V 、T 、Q 、W 、U 、H 是否都是状态函数? 答:略 2、什么是热力学?热力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答:略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阐述判断的依据。 (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3)因为?U =v Q ,?H =p Q ,所以v Q 和p Q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若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H=p Q =0。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1Q ,焓变为1H ?。若将化学反应设计成反应相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这时热效应为2Q ,焓变为2H ?,则1H ?=2H ?。 答:(1)正确。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状态固定后,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定值;反之,状态函数都有定值,状态也就被固定了。 (2)错误。虽然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会改变,但不一定都改变。例如,系统发生了一个等温过程,体积、压力等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系统的状态已与原来的不同,但是温度这个状态函数没有改变。 (3)错误。热力学能U 和焓H 是状态函数,而U ?和H ?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v Q 和p Q 仅在特定条件下与状态函数的变量相等,所以v Q 和p Q 不可能是状态函数。 (4)错误。系统可以减低自身的热力学能来对外做功,如系统发生绝热膨胀过程。但是,对外做功后,系统自身的温度会下降。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B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考试(考查)命题人:刘勇审题: 开(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可带计算器)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 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 )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 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B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的分压为( C )。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不确定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B )。 A。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C. 易于液化 D。不易液化 4、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 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 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两个铜电极 C。蓄电池和铜电极 D。 CuSO4水溶液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C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B )。 A. G=H+TS B. G=A+PV C. A=U+TS C。 H=U—PV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C )。 A. Q > 0,W 〉 0,ΔU > 0 B。ΔQ = 0,W = 0,ΔU < 0 C。 Q = 0,W = 0,ΔU = 0 D。 Q < 0,W > 0,ΔU 〈 0 8、ΔH =Q p,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B )。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 CuSO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 104 Pa)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得分 得分

物理化学思考题

一、填空题 1、下列各公式的适用条件分别为:U=f(T)和H=f(T)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状态变化;Q v=△U适用于封闭系统等容无其他功条件;Q p=△H适于封闭系统等压无其他功条件;dU=C V dT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无其他功的封闭系统;dH=C p dT 适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无其他功的封闭系统;PV r=常数适用于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2、在节流膨胀过程中,系统的各状态函数中,只有焓的值不改变。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后,它的节流膨胀系数μ= 0 。 3、当以3 mol H2气与2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2mol HCl气。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H2(g) + Cl2(g) =2HCl(g),则反应进度ξ应是 1 mol。 4、300K时,5mol理想气体从1L经过等温反抗恒外压10kPa膨胀到10L ,则该过程的W < 0,Q > 0,△U = 0,△H = 0 (填>,=,<)。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具状态函数特征的是( D ) A.系统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也确定 B.系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由系统的初终态决定 C.经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值不变 D.状态函数均有加和性 2、在下列关于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因为ΔH=QP,所以焓是恒压热 B.气体的焓只是温度的函数 C.气体在节流膨胀中,它的焓不改变 D.因为ΔH=ΔU+Δ(PV),所以任何过程都有ΔH>0的结论 3、选出下列性质参数中属于容量性质的量( C ) A.温度T B.浓度c C.体积V D.压力p 4、在一蒸馏烧瓶中装有待蒸馏的混合液,当用酒精灯加热至有馏分流出时,如果以混合液和馏分以及酒精灯为体系时,则体系应为( B )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下一章返回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2.体积就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与水溶液中, 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与NaCl的总量成正比。3.3.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与水蒸气共存的系统, 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6.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与W的值一般不同,Q + W的 值一般也不相同。 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就是状态函数。 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 其差值也一定。 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 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1.1mol,80、1℃、101、325kPa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 的气态苯。已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 13.因焓就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 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4.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 15.卡诺循环就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 环境也会复原。 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17.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就是可逆过程。 18.若一个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就是可逆的。 19.1mol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1、V1变到p2、V2,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1.(?U/?V)T = 0 的气体一定就是理想气体。 22.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p)V = 0,(?U/?V)p = 0。 23.若规定温度T时,处于标准态的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那么该 温度下稳定态单质的热力学能的规定值也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