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试验

沉降试验
沉降试验

附录A 沉降试验

A.0.1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2000mL ,并附有刻度;

2 天平:称量50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01g ;

3 絮凝剂加入装置:滴管或注射器、烧杯;

4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示意图A.0.1;

5 其他:秒表、橡胶网孔搅拌棒、水平仪、刻度尺、洗耳球、虹吸管等。

A.0.1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

1-蠕动泵;2-搅拌桶;3-尾砂浆;4-絮凝剂溶液;5-电机;6-溢流口;

7-耙架;8-动态浓密装置;9-底流取料口

A.0.2 静态自然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测定尾砂含水率,称量配制不同起始浓度的尾砂倒入2000mL 量筒内;

2 用橡胶网孔搅拌棒上下搅拌均匀尾砂浆;

3 量筒静置,观察到上清液和浆液清晰的界面,记录界面高度;

4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上清液和浆液界面的高度,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静态沉降曲线,并对尾砂沉降曲线中均匀沉降段做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尾砂的沉降速度。

5 静置24小时后,通过虹吸的方式将尾砂浆上部清水排出,采用烘干的方法测定尾砂浆的底流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213

m C m m =

-(A.0.2) 式中C —底流浓度(%);

1m —尾砂浆和量筒的总质量(g);

2m —烘干的尾砂质量(g);

3m —量筒质量(g)。

A.0.3 静态絮凝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絮凝剂溶液配制: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水形成足够大的涡流,将预先称好质量的絮凝剂均匀地分散在涡流表面上,然后慢速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2 最佳絮凝剂型号:通过对尾砂浆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保持不变,选取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开展静态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定量判定最佳絮凝剂型号。

3 最佳进料浓度:根据选定的最佳絮凝剂,分别开展不同浓度尾砂浆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尾砂浆最佳进料浓度。

4 最佳絮凝剂添加量:以最佳絮凝进料浓度为定值,分别开展絮凝剂不同添加剂量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A.0.4 动态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根据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筛选出最佳絮凝剂型号、最佳尾砂浆进料浓度、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2 采用动态沉降试验装置,通过连续进料和连续放砂,测试尾砂浆的底流浓度、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

A.0.5 固体通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 w vC ρ=(A.0.5)

式中G —固体通量(kg/(m 2·h));

ρ—尾砂浆密度(kg/m 3);

v —固体颗粒沉降速度(m/h);

w C —尾砂浆的质量浓度(%)。

沉淀反应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蛋白质地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地 掌握鉴定蛋白质地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地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地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地蛋白质由于所含地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地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地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地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地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地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地,相对地.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地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吸管、滴管、试管、电炉、试纸、水浴锅、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倍,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苯酚: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 、’试剂:汞溶于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地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尿素晶体 、: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浓硝酸 、茚三酮溶液:茚三酮溶于地乙醇并稀释至. 、冰醋酸 、浓硫酸 、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乙醇. 、醋酸铅溶液: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氯化钠晶体 、三氯乙酸溶液: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 、饱和苦味酸溶液: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地颜色反应 (一)米伦(’)反应 、苯酚实验:取苯酚溶液于试管中,加’试剂,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蛋白质实验:取蛋白液,加’试剂,出现白色地蛋白质沉淀,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地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溶液,摇匀,再加滴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取蛋白液,加溶液,摇匀,再加滴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三)黄色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及浓硝酸滴.加热,冷却后注意颜色变化.然后再加入溶液,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茚三酮反应 取蛋白液于试管中,加滴茚三酮溶液,加热至沸,即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地沉淀 (一)蛋白质地盐析作用

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资料

仪器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室管理制度 (一)仪器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二)进入仪器室必须穿工作服,非仪器室人员不得进入仪器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三)仪器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四)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 (五)禁止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仪器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仪器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六)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管理使用制度 (一)仪器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二)仪器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三)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四)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五)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六)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讲解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自由沉降过程; 2、通过沉降实验学会绘制E~t 关系曲线和E~u 关系曲线; 3、能正确运用数据求解总去除率E T 。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离散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若试验柱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u=H/t 。如以p 0表示沉速u

回填土下沉处理方案

回填土下沉处理方案 回填土下沉处理方案 (1)基坑(槽)中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坟坑、集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经处理或未发现;或基坑(槽)中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内,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夯填后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草皮、碎块、冻块、冰块和建筑垃圾等作回填土料,回填土质量不符合要求。 (1)建筑物地面表层为透水性强的土,外墙基槽回填仍采用了这种土料,地表水大量深入浸湿地基,导致地基下沉。 (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对面积大和回填量多的房心填土,采取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碾压密实,然后再进行回填。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其符合要求。 (3)房心回填土深度较大(> 1.5m)时,在建筑物外墙基回填土时需采取涂刷防水材料或铺贴防水卷材等防水、防渗措施,以防水渗入房心填土部位,引起下沉。(1)外墙基槽回填土应用粘土、粉质粘土等透水性较弱的土料回填,或用2: 8、3:7灰土回填。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较性大的土,采取挖除或用透水性较小的土料封闭,使与地基隔离,并在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做成适当的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 (1)回填土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规程和设计施工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回填土深度达到4m及其以上的项目工程,按集团公司《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QG/YJ2914-201X要求,编制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Word版

转载]知识精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3 知识精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有20多种,对这些仪器应该在反复使用和训练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会”,即:会识别仪器的名称和能恰当地选用仪器(仪器的种类和必要的规格);会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实验;会画常用仪器的剖面图。 按照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大致可分为计量仪器、分离物质仪器、可加热的仪器、加热仪器、存放物质的仪器和其它仪器六类。现对这些仪器的名称、规格、用途和操作要领分述如下。 1.计量仪器 (1)量筒 量筒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的容积常见的有10mL、50mL、100mL等多种,其分度(最小刻度每格)依次为0.2mL、1mL、1mL。应该根据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以液面的弯月形最低点为准;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量筒是有刻度的玻璃容器,温度的变化会使刻度不准确,且量筒受热可能引起炸裂,因此,量筒不能用做反应容器或用来稀释浓硫酸、溶解强碱,也不能量取过热的液体或用于加热等)。量取液体时,应先往量筒里注液体到接近刻度然后改用滴管,将液体逐滴加入,直到指定量。读数时量筒必须方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俯视使读数偏高;仰视使读数偏低。如右图 (2)托盘天平 固体药品称量使用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使用步骤注意事项:①先调整零点;②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④砝码 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⑤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2.分离物质的仪器 漏斗漏斗内放滤纸用于过滤,也可通过漏斗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漏斗不能直接加热;过滤时应 固定在铁架台的铁环上或固定在漏斗架上。 3.可加热的仪器 1.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 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管长处。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③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加入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2.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加大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烧杯外壁擦干后方可用于加热,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盛放液体的容量通常不超过容积的1/3。②溶解物质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还可制作洗瓶。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它热浴(如水浴加热等)。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③使用时(制气体或有机 合成等),应固定在铁架上,烧瓶夹应垫石棉绳或套橡皮管。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 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 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u i =H/t i 。此时为t i 时间内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

免疫学——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指导老师:陈玮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和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实验类型: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 1.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 双向扩散是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相对应的孔中,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如果抗体和抗原相对应,则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抗体系统,因其扩散速度不同,可在琼脂中出现多条沉淀线。观察沉淀线的位置、形状等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本试验常用于检测抗原抗体的纯度,滴定抗体的效价以及用已知抗体(抗原)检测和分析未知抗体(抗原)。临床上用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球蛋白AFP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双向扩散实验所需时间较长(24h ),灵敏度不高。 【实验现象】 沉淀线 Ag 对照 Ag 对照 Ag 待测 Ag 待测 Ag 对照 Ab Ab

1).六边形排列孔中,六条沉淀线在抗体孔周围衔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排列孔中,出现两条沉淀线,且二者相交顶端相连 【实验结果】 待测样本AFP阳性,与阳性对照含有浓度基本相同的AFP 【讨论】 1).六边形排列孔中出现完整的圆形,说明阳性对照抗原和待测样本抗原浓度基本接近,使得六个孔中各沉淀线离中央孔的距离接近,围成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和六边形排列孔的沉淀线均较接近中央孔,说明待测抗原和阳性对照抗原的浓度略大于抗体浓度。 3).制琼脂板时,不能太薄,且因要打六边形孔,尽量保证边上的孔不能太浅 4).沉淀线不明显可能和抗原抗体浓度以及放置时间有关,放置时间过短则沉淀线不明显,过长则会使已经形成的沉淀线解离或散开而出现假阴性 2.免疫电泳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实验原理】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移动的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有关,蛋白质抗原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故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球蛋白的等电点为PH6-7,故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少,且分子较大,移动缓慢,同时因电渗作用,反向阴极移动,于是形成抗原与抗体相对移动的情况,在二者相遇的最适比例处产生白色沉淀。此种在双向免疫扩散的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限制了琼脂双向扩散时抗原、抗体朝各方向自由扩散,因而提高了实验的敏感度,同时缩短试验时间,故可作快速诊断。 【实验现象】 Ag Ab Ab Ag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颗粒自由沉降

自由沉淀实验实验指导书 城乡建设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2013.10

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自由沉淀用以去除低浓度的离散性颗粒如沙砾、铁屑等。这些杂质颗粒的沉淀性能一般都要通过实验测定。 本实验采用测定沉淀柱底部不同历时累计沉淀泥量方法,找出去除率与沉速的关系。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 ),沉速-沉淀率(u-E ) 和 u c c o t 的关系曲线 2、 通过实验,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 3、比较累计沉淀泥量法与累计曲线法的共同点; 4、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杂质的沉降规律。 二、实验装置及材料 沉淀柱尺寸:φ150 mm ×2000 mm 数量4根 最大进水速度:3000L/H 配套实验装置有: 1、PVC 配水箱1个 2、不锈钢潜水泵1台 3、搅拌混合器1套 4、配水管阀门1套 5、水泵循环阀门套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1套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1套 8、排水管1套 9、取样口 10、沉淀柱4根 11、溢流管 12、固定支架1个 13、连接的管道、阀门、开关等若干。 整体外形尺寸:1200mm ×800mm ×2300mm 测定悬浮物的设备(用户自备) 分析天平,具塞称量瓶、烘箱、滤纸、漏斗、量筒、烧杯等 水样(用户自备) 实际工业废水或粗硅藻土等配制水样 三、实验步骤 1、打开沉淀管的阀门将污水注入沉淀管,然后打开进气阀门,曝气搅拌均匀。 2、关闭进气阀,此时取水样100mL (测得悬浮物浓度Co ),同时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启秒 表,记录沉淀时间。 3、当时间为1min 、3 min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40 min 、60 min 时,分别取样 100mL ,测其悬浮位浓度(Ct )。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 4、测定每一沉淀时间的水样悬浮物固体量。悬浮性固体的测定方法如下:首先调烘箱支 (105±1)℃,叠好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的烘箱烘至恒

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四)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 (五)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六)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管理使用制度

(一)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二)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三)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四)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五)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六)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一)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帐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二)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白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公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与截留速度u o、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E=1?P0+ u s u0 dp P0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2-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E=0。

图2-1 自由沉淀示意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相应为 u i=H i 此即为t i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而 C0?C i C0=1? C i C0 =1?P i P i=E0 此时去除率E0,表示具有沉速u≥u i(粒径d≥d i)的颗粒去除率,而 P i=C i C0 则反映了t i时,未被去除之颗粒即d<d i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实际上沉淀时间t i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u i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0<u i的那一部分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至池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0<u i,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 i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 i,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沉速u0<u i的那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池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池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颗粒在时间t i内能沉至池底的颗粒占本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种粒径颗粒在全部颗

肥达试验和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二者均在正常值内,患伤寒的可能性小; H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O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接种了伤寒菌苗或者是接种的回忆反应;O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H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伤寒早期或者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一般间隔1~2周复查,若抗体效价比前次结果增高2~4倍,则具有诊断价值。 实验报告

任务二:打孔 1.待琼脂板凝固后在琼脂板中间部分打四个孔,孔径3mm,孔距10mm。在左上角打一个孔作为标记。用胶头滴管吸去空上废液。 提示: (1)打孔时要小心,勿使琼脂层脱离载玻片或琼脂板底层开裂,以免加样时顺裂缝或底部散失。一旦出现裂缝或脱离现象,可向孔内滴加少许温琼脂加以弥补或将琼脂板在火焰高处来回通过几次补底。 (2)在琼脂板左上角打上标记孔,有助于确定正负极方向和样本上样位置,通常情况下,有标记孔侧,放置于正极端。 任务三:加样 1.如下图所示加样,用移液枪每个孔加10微升对应液体: C:人待测血清;D:人阳性血清;E:抗人血清抗体/诊断血清 提示: (1)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pH条件下,由于带电荷量的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在电场中以不同的速度作定向移动。在pH8.6的缓冲液中,多数蛋白质抗原物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而其抗体大多为Y球蛋白,等电点较高,带负电荷较少,且分子量较大,电泳速度慢,受电渗作用影响向负极移动。 (2)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3)抗原、抗体的量应相接近时容易出现沉淀带,反之不易发生,如抗原过多,可造成假阴性结果,可通过稀释抗原加以解决。 任务四:正确放置琼脂板至电泳槽 1.向电泳槽中加入约2/3体积的pH8.6 0.05mol/L巴比妥溶液,将加好样的琼脂板放入电泳槽,有标记孔的一侧放在正极端。 2.用纱布条搭在琼脂板两侧,以便电泳。 提示: (1)电泳时抗原、抗体电极方向不可放反。 (2)搭桥时应注意与凝胶接触紧密,否则会使电流不均匀,致使沉淀线歪斜、不均匀。 任务五:确定电泳电压 1.设置电泳仪Us=6V,Is=4mA,Ts=60:00 提示: 电压、电流增大时,电泳时间可更短。但电压过高则孔径变形,可将琼脂融化,电流过大抗原抗体蛋自易变性,干扰实验结果;电压过低时沉淀线出现的时间会延长。

项目一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项目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训目标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技能要求 1、掌握颗粒静置自由沉淀实验的操作过程。 2、掌握取样、过滤和称量的操作方法。 三、课时 6课时 四、实验原理 颗粒的自由沉淀是指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的沉淀过程。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 (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 (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它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低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Stokes(斯笃克斯)公式进行描述。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1.1所示,将已知悬浮物浓度为C0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0,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i,从而通过公式 η=C0-C i/C0×100% 式中:η—颗粒被去掉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同时计算: p=C i/C0×100% 式中:p—悬浮颗粒剩余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 i—t 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 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 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 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 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 2、滴管 3、试管 4、电炉 5、ph试纸 6、水浴锅 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 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 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 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质实验: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 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1、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 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2、取蛋白液1ml,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 现象。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2010-07-24 11:54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 方法 反应容器:试管、燃烧匙、烧杯、锥形瓶、集气瓶 存放容器:集气瓶(气体)、细口瓶(液体)、广口瓶(固体)、滴瓶(少量液体)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药匙或纸槽(粉末或小颗粒)、胶头滴 管(少量液体) 夹持容器:试管夹、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其它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加热的(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 1.烧杯圆柱状玻璃容器,杯口有便于倒出液体的嘴。 常用的有25mL、50mL、100 mL、250 mL、500 mL等 (1)用于大量物质的溶解和配制溶液或者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也常用于接 过滤后的液体。 (2)实验时盛放液体的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以防搅拌时溅出。 (3)向烧杯中注入液体的时候,应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引流。

(4)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防受热不均而使其破裂。烧杯不能用作加热固体试剂。 2.试管 (1)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2)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持试管、手腕摆动。 3)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可直接加热。 (4)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1/3的部位)。 3.蒸发皿 (1)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 2)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3)当溶液的量减少只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并放至石棉网上,以防晶体飞溅 (4)取放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4.集气瓶 (1)用于收集气体、短时间贮存气体、用做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的反应器 (2)在收集气体或贮存气体时,要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5、试剂瓶 试剂瓶包括滴瓶、细口瓶、广口瓶等。分为无色和棕色两种。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水处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斯托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内径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沉速u 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 的关系如下: ()dP P u u P s ?+-=00 001η ( 1 )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L ),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 i i t H u = ( 2 )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而: 00 0011η=-=-=-i i i P C C C C C ( 3 ) 此时去除率η0,表示u ≥u i (d ≥d i )的颗粒除去率,而: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班级】 【日期】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证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存在着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则——同离子效应、溶度积规则等。 ○2学习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3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逻辑手段。 二、实验原理 (1)按质子理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均为酸碱反应。弱酸、弱碱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均存在着化学平衡。如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 + + A -,其平衡常数称弱酸的解离常数,记作K θa ,其表达式为: [c (H +)/c θ][c(Ac -)/ c θ] K θa (HAc) = ————————————— (3-1) [c(HAc)/ c θ] c (H +) c(A -) 解离度 α = ——— ? 100% = ——— ? 100% (3-2) c(HA) c(HA) 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可以了解当溶液增加c(A -)或c(H +),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弱酸的解离度降低,即当增加c(H +),使c(A -)降低,当增加c(A -)则c(H +)降低。 金属离子与水的酸碱反应,即水解反应,就像多元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例如Al 3+(aq)的水解: Al 3+(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3(s) + H +(aq)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金属离子的水解,并不是要水解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才生成沉淀,而是水解到某一中间步骤,就生成了碱式盐沉淀。如Sb 3+(aq)的水解: 第一步 Sb 3+(aq) + H 20 === Sb(OH)2+(aq) + H + 第二步 Sb(OH)2+(aq) + Cl -(aq) === SbOH 2+(s) + H + 这类反应同样也存在平衡,当增加溶液中c(H +),则可抑制水解,当减少溶液中c(H +)(pH 增大),则可促进其水解。 一般来说,酸碱反应的反应速率是相当快的,极易到达平衡。所以从平衡角度来考察这类反应就行了。 (2)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溶解沉淀平衡。对于难溶的AB 型电解质,有下列平衡: AB(s) ======溶解/沉淀 A n+(aq) + B n-(aq)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

实验一活性炭吸附实验 1. 2.间歇吸附和连续流吸附相比,吸附容量q和N是否相等?怎样通过实验求出N值? 答:间歇吸附指定量的吸附剂和定量的溶液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接触而达到平衡。间歇吸附平衡的测定方法有:(1)保持气相的压力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测定气体容积减少值的容量法;(2)吸附剂和气体充分接触,测定吸附剂重量增加值的重量法 2.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本实验如何进一步改进? 答: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内,吸附作用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某一个值时,去除率的增大不再明显,我对活性炭吸附的意见是:找到那个转折点,尽可能的保障投入有效。 实验二混凝实验 1. 2.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答:在一定范围内,混凝效果随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剂量时,效果反而减小。 2.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区别?如何改进? 答:(1)水环境的温度因素没有考虑进去,需多设一个因素(2)水平梯度跨越过大,可能最佳条件在梯度中间值。可在两个最佳条件范围内再设细分梯度,进行试验(3)实际环境中污水的污染物质种类多样,不单单是土壤颗粒,所以最好的水样,应该取自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水。 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1. 2.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1)两者都是污水初期处理的物理方法。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2)气浮法通过向池内鼓气,使憎水的悬浮颗粒与气泡相吸附结合,使其整体密度变小,上浮,再通过刮渣机除去。沉淀法是通过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和絮凝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沉入下层。 实验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1.

颗粒自由沉淀

? +-=0 0)1(P s dP u u P η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 实验目的 ① 研究浓度较稀时的单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加深对其沉淀特点、基本规 律的理解 ②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 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斯驾克斯(Sr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此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速度(u 0)、颗粒重量百分率的关系如下: 式中 η——沉淀效率; u 0——理想沉淀池截留沉速; P 0——所有沉速小于的颗粒质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质量的百分率; u 0——小于截留沉速的颗粒沉速。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方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mg/L ),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 式中u i ——颗粒沉淀速度,mm/s ; H ——取样口至水面高度,mm ; t i ——沉淀时间,min 。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颗粒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为: i i t H u =

常见化学实验室仪器的名称及功能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及功能 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工具的齐备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应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用不同的实验仪器才能进行实验。而实验仪器的构造和性能又决定了它特有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适用范围。所以必须对化学仪器的有关知识及功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才能掌握它、正确地使用它,迸而在熟练基础上达到得心应手;完成好各种实验。 这里向大家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分类及各种仪器的名称、性能、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常见仪器的分类 一般根据仪器的主要用途的不同,可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分为下列8类: (一)计量类 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应类 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热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或瓷质烧器。主要有试管、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三)容器类 用于盛装或贮存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化学试剂的试剂瓶等。 (四)分离类 用于进行过滤、分液、萃取、蒸发、灼烧、结晶、分馏等分离提纯操作的仪器。主要有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烧瓶、冷凝器、坩埚、烧杯等。 (五)固体夹持类 用于固定、夹持各种仪器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铁夹、铁圈、铁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热类 用于加热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七)配套类 用于组装、连接仪器时所用的玻璃管、玻璃阀、橡胶管、橡胶塞等用品或仪器。 (八)其它类 不便归属上述各类的其它仪器或用品。 二、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一)计量仪器 1.量杯 量杯属量出式(符号Ex)量器,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的体积。排出液体的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的体积数。 量杯有2种型式。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便于左手操作,称为左执式量杯。倾液嘴向左,则称为右执式量杯。250 mL以内的量杯均为左执式,500 mL以上者,则属于右执式。 2.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