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摘要:本文以职校生为研究对象,以机电类专业课为切入点,尝试从转变教学模式、设置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教师教学魅力等四个方面探究如何使职业教育中工科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动性;寓教于乐;五官参与;技术手段

一、职校生机电专业课堂学习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中,初中毕业生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文化层次较低,数理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以技术为主的工科专业,没有太多的“罗曼蒂克”和诗情画意,尤其是机电类专业,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反映专业课枯燥无味,没意思,听不懂,学不会,越不听越不会,越不会越不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思想“抛锚”,听课质量不高,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学,大幅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探究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机电类专业课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忍受学习为享受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在乐趣中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三、增强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和途径

1.转变教学模式

打破“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用到尾”的旧传统,提倡导学自主,还课堂主人翁地位于学生,不仅是听,还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调动一切资源和手段,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趣味性,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教学贴近学生,增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变“同学们听懂了吗”为“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重视反馈,听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2.精心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要吸引住学生的眼睛。新课的导入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的焊条电弧焊,用视频引入,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仿佛身临操作现场,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效果显著。

(2)开发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以《机械基础》中四杆机构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它的变形及特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机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学生觉得新鲜好奇,反应热烈,很容易就掌握了且印象深刻,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他需要理解的内容情况类似。

(3)口诀(或称顺口溜)的运用也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诗情画意。例如《电工学》中发电机原理和右手定则就可以运用口诀强化记忆:导线切割磁力线,感应电磁生里面。导线外接闭合路,就有电流流其间。判断流向用右手,伸开右手成平面。导线运动拇指向,手心面对N极端。四指方向即电流,该端也是正极端。

3.辅助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信息网络的影响下,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教学应当顺应这种变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新型课程教学。如《液压与气压传动》中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讲解,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枯燥的工作原理可视化,提高了感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工作原理的“瓶颈”。

4.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

教师个人高尚的学术品质、精湛的专业素质、深厚的学识涵养和教学激情等综合因素体现在教学中,都能使学生对专业课充满兴趣。教师也可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就业为中心,穿插加入本专业劳模人物事迹、行业科技前沿、

相关企业和岗位介绍、就业前景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信息。教育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爱与知识的传递,教学要重视互动,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如此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给人以美的享受,试问学生又岂会昏昏欲睡?

四、结语

总之,所有一切可以吸引学生“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上面仅简述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但忌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令学生眼花缭乱,混淆了教学目的,忽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既留住学生的身,又留住学生的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究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12-05-15T11:51:59.53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唐瑛孔如红 [导读]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十分重要,是高职教育中很重要的环节。 唐瑛(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3);孔如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摘要:本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改革作了探索性探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它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作为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载体,学生能在实践环节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工程意识的形成方面是其他环节所难以取代的,所以实践环节的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作为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信息处理等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体,其研究和应用,强调技术融合、学科交叉的作用。要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具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为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个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和把握好实践环节,使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进一步消化、应用和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是值得深究的课题。 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在学校的实验、实训和到企业为时半年的顶岗实习。而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效益,对于刚走出学校的顶岗实习生,即使安排在能体现其专业技能的岗位上,也是干些不碍大事、不影响工作的活。对顶岗实习生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将一些模糊的理性概念转换为理性认识。所以,在校的实践环节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 二、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实验、实训的实效性差,以致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动手能力差,甚至到了毕业工作很长时间仍然不能独立工作,实践操作能力很差,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成因分析 1.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本身而言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不易理解等特点,加上前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致于到了实践环节,两眼一摸黑,不知如何动手,对实验和实训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完成任务交差的的层面上。 2.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也是专业教学中的大问题。 3.实验、实训的设备台套不够,指导老师配备不足,往往造成学生扎堆做实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独立锻炼的机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高职教育的总体来看,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尽快把实验教学改革融入整体教学改革之中,逐步提升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探究 1.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 在实验设施上要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行业的调查、研究,配置符合行业现状、技术先进、实用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使学生在校的操练有用武之地,尽量缩短学校与市场的距离。 2.实践教学体制的创新 (1)师资培训体制。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学生很重要,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也较高,指导老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并形成一种机制,制定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 另外,可以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指导实践教学,他们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将生产一线的知识和经验带给学生,并在教学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及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本身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能将理论知识融汇在实验教学中,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标。 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实践指导老师的知识更新与培训,组织相关教师到发达地区、办学经验丰富、具有示范作用的兄弟院校进行学习和提高。学校要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定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最大限度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实验、实训体制改革——开放式管理的尝试。学生多,实验、实训设备少,课时安排有限,是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现状。这样的结果导致多人扎堆,实际动手的少,有的想自己动手操作但没有机会了,实验、实训成了一种形式,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真正目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实验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既能在课内完成任务,也可在课外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一步熟练实验操作。同时给一些有作为、敢于实践创新的学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量满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与动手的机会、发现问题后积极思考解决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了进实验室后看的人多、做的人少的情形。 当然,实验、实训室的开放是建立在其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基础上的。在实验、实训室开放时间内必须配备专门的辅教人员,保证能及时解决和指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也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和妥善的管理。 实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相当于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牵扯到学校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具体的可操作性、有效性有待于在探索中改

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分析报告书(新)

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分析报告书(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编号潍坊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大课题研究与实践项目报告书项目名称: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专业类别:课题组长:A聂志国王少国青州市职教中心1 项目执行责任人:主承担单位:填报日期:潍坊市职教教研室监制2 填表说明1、每个项目限报课题组长和项目执行责任人各1人。课题组长承担本课题主要研究与实践任务的职业学校校长担任;项目执行责任人负责该项目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教研员或课题组副组长担任。2、“专业和学科类别”按以下九大类别填报:A.

机电类专业 B.财经类专业 C.计算机类专业 D.服装类专业 E.语文 F.数学G.英语H.计算机基础I.学分制研究3、本《项目报告书》可从潍坊职教网站下载,下载网址为:;表格的样式请勿自行调整,页码可根据需要适当增添;表格内容一律用微机填写,使用正楷或者仿宋字体,字号可根据填写内容多少选4~5号字。4、凡表中有关数据及填写内容,均按近五年统计。5、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同时报送电子版。6.相关内容可附页。课题项目名称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总体目标 3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岗位需求为落脚点,以我市确定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为7:3为基本原则,打破传统

的分专业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框架,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详要指标任务:1、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分层次确定学习该专业必须完成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2、依据确定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关课程及新的课程结构体系。3、对确定的课程进行教学实践,边做边改,找到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要达到的指标: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以鉴定规范中确定的初、中级工的要求为标准。2、以3年制教学时间确定课程内容。3、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理、实课程的课时比例要基本满足3:7的比例。4、本着谁制定方案谁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原则,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用3-5年的时间形成成果。预期成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摘要】本文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抓好入门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行多种评价制度四方面进行阐述,浅谈个人看法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学习是我所教的学生们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我时常感觉不仅自己教得辛苦,许多学生也学得不理想,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对此现象我思考的结论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我必须有意识地去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关注全体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近两年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所以,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在课堂上学生可各抒己见,在课外又可与老师畅所欲言地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将微笑带进课堂,我希望我的快乐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快乐学英语的氛围。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对老师产生了好感和信任,会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就不怕他们不主动学习了。他们甚至就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发奋学习。 二、抓好入门教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是最乐意接手三年级刚学英语的学生的,他们拥有其他高年级的学生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胆、积极举手、乐于表演、主动参与、敢于自我展示。对于他们,我们要切记好好培养,鼓励那些个别胆小的学生大胆开口,认真模仿,并且一开始就要注重要求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包括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安静听讲、认真模仿的习惯;大胆开口、积极发言的习惯;重视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等。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它既是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课文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主”原则。如课堂中一个单词的记忆,一个句型的掌握,一段对话的表演,一个游戏的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师是设计者,但绝非是教学的控制者,学生在设计下的教学活动要有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 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是: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效率”一词是借用经济学的表达方式,指的是“有效的因素”,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率先提出。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驶上了快车道,进入了讲求效率的时代。因此,教师要树立效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多,问题多变,这样则增加了课堂可控性的难度。如果教师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影响课时目标的达成,降低教学质量。实施新课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成了教师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专家组的同志从专业角度认为: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或表现可列很多,但核心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从时间上来说,即当前发展和终生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又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课堂教学有效呈现的是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不少教师教得辛苦,许多学生学得痛苦,苦不堪言,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何也?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低效甚至无效。课堂不足课外补,课外作业多,时间长,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积重难返。如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知识技能绝大部分都在课堂上掌握了,那么,课外的“任务”就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会得到缓解。课堂教学的有效增效,为学生减负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就此而言,意义重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水平技能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的程度,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得积极努力地去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充分体现在45 分钟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上。让师生增强投入度,紧迫感,教师也许会少说或不说“废话”,学生会更加主动、合作,在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唯一、不可复制的互动过程中去体验感受作为教者与学者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热情 谁都知晓,有兴趣,才有热情,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具、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由易到难,培养兴趣,点燃热情。教师可用活动法、情境法、讨论法、发现法、提问法等教法运筹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生动形象的类

探究分析多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

探究分析多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 发表时间:2014-11-27T10:54:25.35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张青 [导读]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完成实训任务为目标,通过运用所学的综合性知识,完成对多门知识的构建。 On the Multi-level Mechatronics Practice Teaching 张青ZHANG Qing(福建理工学校,福州350002)(Fujian Polytechnic College,Fuzhou 350002,China) 摘要院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机电行业随之不断发展,对机电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致力培养出更多专业扎实、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实际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出发,对其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了多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times,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also gets continuousdevelopment, and demand for electrical and major talent is increasing. To furth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talent, vocationalmechatronics major is committed to training more compound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 and high-qu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ualpractice teaching to analyz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a sou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multilevelmechatronics practice teaching,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关键词院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多层次Key words: mechatronics;practice teaching;multi-level中图分类号院G64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270-021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特点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拓展性、创新性的特点,是学生接触实际机电工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训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综合性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科目,其中包括电子、机械、信息等知识,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知识联系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结合已学知识来掌握新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实训任务的顺利开展,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1.2 实用性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训为主,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以往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以设计为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出图像、影像,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教学变得趣味。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实践,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了解与掌握机电设备、机电仪器的使用,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完成实训任务为目标,通过运用所学的综合性知识,完成对多门知识的构建。 1.3 扩展性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综合性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强化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这对实践训练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机械专业的实训课程较少,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实训与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使其灵活参与到其他实践教学课程中,制定科学适当的实训教学计划与时间,以便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 1.4 创新性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机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使用、设计、解决相关的产品问题。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实训任务,让学生围绕实训任务联系起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改变了学习场所,自己动手操作、使用以及设计机械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趣味性,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其能够更好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2 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2.1 分层教学体系随着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要抓住这一机遇与挑战,通过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使其更好的走入社会,为人民、为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中职学校首先要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重点观察学生的机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等,并展开分析和总结,找出现阶段中职生在学习机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完成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建立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训练,如基础训练中加入学生对机电专业的理论与感性认识,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机电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保持学习兴趣,使中职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建立以职业为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逐渐深入的学习体系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慢慢接触到机电专业的内容与技术,通过多次的练习与实践,逐渐掌握了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操作工序,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开发和发展相关职业技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安排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机电原理及概念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实践活动的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理论原理。如学生在学习车工操作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车间实地进行实习,当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然后再对学生开展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保证知识的连贯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扎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 2.3 建立健全的实习考核体系学习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与能力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实现对机电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掌握,例如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制作的小项目进行考核与评估,验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3 多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应用方法3.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中职生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应符合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走入社会。 3.2 运用多途径辅助教学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实践教学的训练。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车间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生产流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实训任务,对机电课程有了更大的兴趣,使自身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多场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与书本知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积极性,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主要依据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十三五”来临之际,国家电网公司在2015年信息通信会议中提出了“提升信息安全,做好技防与人防”、“把现有系统功能完善好、使用好、应用好”以及“做好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重要信息规划建设要求。 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是对动环设备、主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视频设备、终端设备安全准入与防护等等进行集中监控管理。该系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信息通信设备运行维护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现有信息通信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是提升现有运维系统应用水平的重要支撑方式。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的成功建设将为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优质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主要原则 1、继承发展、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 充分继承公司已有信息通信运行维护建设成果,优先利用现有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继承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再开发,节约投资成本。 2、以“信息通信监测”为导向,加强信息通信安全与服务 以构建公司“信息通信监测”目标为导向,全方位分析通信系统、信息网络、主机设备、业务应用软件、指标数据,搭建监测分析、辅助决策、展示模型,实现在全局层面24小时在线监测信息通信运行态势及情况。 3、借鉴经验、积极创新 按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遵循SG-ERP总体架构,借鉴公司已有监测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利用国内外现有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持续完善与提升数据抽取、传输、分析等环节的性能和稳定性,实现应用与管理创新。 4、监控手段多样化、提升体验 集中监控应支持多样化的手段,包括电脑、大屏幕、移动设备等。同时,应注重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用”、“易用”和“好用”,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性。 项目必要性 历史建设情况 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为做好信息通信运维管理的支撑工作,按照国网公司总部的统一推广实施要求,公司先后建立了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IMS)、通信管理系统(TMS)、信息运行管理系统(MAS)、综合数据网网管、北塔系统、安全准入系统、杀毒系统、北信源桌面管控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初步建成了支撑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主动、集中、统一的信息调度运行管理。 由于信息通信网络覆盖面大、设备类型繁杂、设备数量多;各个专业系统相互独立、界面纷杂以及服务器、信息系统“盲管”的问题,各专业系统之间业务和数据融合度不高,不利于基层运行值班人员及时掌握信息通信系统整体运行状况,更不利于统一优化调配信息资源和保障信息通信系统可靠运行。 尤其在适应公司信息通信工作的新形势,现有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在实用化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满足地市基层单位一线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提高调运检精益化管理水平方面还需一定差距。 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其他论文文档]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本论文对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当前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现状,并指出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与教学方法,从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及加强实践设备及基地建设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英文名词是“Mechatronics”,它是取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合而成的。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其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机电一体化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容量大,这门课的教与学都不容易。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结构构成,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分为若干个功能结构模块,逐一进行讲解,例如分别讲解机械本体功能模块,传感检测功能模块,中央控制功能模块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在无形中割裂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此必须结合机电一体化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尝试,以期从中能够找到有效的复合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1 我国当前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造成当前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理论讲不透、实验做不好、学得不扎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师生思想上都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的传统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像机电一体化这样的课程,理论课本来就比较晦涩难懂,加之实践实训比较少,学生学到最后完全没有系统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必须要逐步加强实践实训。从体制上来说,师生自身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教师认为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重,往往疲于应付授课;而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的理解比较吃力,往往兴趣不大,加之实践实验时间较少,最后将实践实训流于形式,因此,师生在思想上不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企业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用于申请土地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用于上市募投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信息化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

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4)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 四、研究管理 (一)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 1、课题前期找准问题。 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 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

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思路探讨(一)

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思路探讨(一) 摘要:对于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我想从专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机电类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材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跟大家探讨一下。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 随着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改造的推进,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在企业里逐渐普及,机电类专业的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一个实事。中职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把机电类专业作为一个品牌专业来建设。 1、确定建设机电类专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目标:以提高技能人才层次质量为专业建设目的;以实用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为专业建设特色;在专业建设中要构建适应企业对机电类技能人才要求的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习教学体系;通过校企结合,理论与实习结合,打造锻炼一支适应机电类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机电类专业教学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现代机电类专业技能人才与传统的技能人才不同,其更突出了知识型。在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中必须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观念,打破旧的办学模式,创造出新型实用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 2、创新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必须制定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必需、

够用”的原则,同时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优良素质。专业课与实习课有机融合,教学环节中坚持课题化的设立思想,教学中的课题设计要适应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创出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经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技工教育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研究,结合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特点,制定以专业培养目标、学制、专业素质培养要求、技能训练要求、开设课程、技能训练环节、取得资格证书和就业岗位为主线的机电类专业教学大纲。 3、注重机电类专业教材的建设规划 3.1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2006年6月开始,我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教学改革。我校的教学改革从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成绩考核与教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计划改革要实现德育教育优先,突出技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实践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成绩考核改革实现教考分离;教材改革实现统编教材向本校教材的过渡。文化课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改革。专业课则要求教师以“学练结合、学用结合、工学结合”为主,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要领,编写适应学生需要的教材和讲义;加大技能课考试的力度,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在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下,学校对机电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实施模块化教学。实训教学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生产强化训练四个环节构成,各个环节均努力与实习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全面实现产训结合,以便让学生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标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十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重点高中结题报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重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省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 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 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

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07 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机电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环节是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突出中职的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从教学方案的制定上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绝大部分课程都有实践学时,尤其是专业技能课,实践学时占到一半左右,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以达到增强就业能力的目的。 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以生产(加工、设计)过程为主线,分阶段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题库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精工艺、善施工、懂数控、会操作为目标,制订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与要求。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管理,学、产、研、培一体化的体系。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 三、专业实践教学形式 (一)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所有课程教学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实行项目化教学和考核,每学期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实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课堂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1.教学方法 以现场教学、项目模拟教学、小组教学作为项目课程的基本教学手段,尝试多名教师带班进行多门连贯课程的同步学习,通过全真教学现场的实践指导和反复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 所有课程配备课件,理论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设计课程采用现场演示与课题制作结合的形式,实践课程采用项目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 (二)专项技能实训 第一学期: 训练项目:机械制图与测绘 拟实现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对测绘减速器及球阀全套图纸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识图、绘图、测绘等技能,更能养成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后续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产品工艺编制》等十余门课程的学习和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支撑知识:机械制图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