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定稿

文科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定稿
文科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定稿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

必修1数学知识点

集合:

1、集合的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 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2、集合元素的特征:①确定性 ②互异性 ③无序性

3、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 ②无限集 ③空集,记作?

4、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文氏图法 ④特殊集合 ⑤区间法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①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为N 正整数集记为*

N 或+N

②整数集记为Z ③实数集记为R ④有理数集记为Q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属于关系,用“∈”表示;②不属于关系,用“?”表示

6、集合间的关系:①包含:用“?”表示 ②真包含:用“ ”表示 ③相等 ④不相等

7、集合的交、并、补

交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即{}B x A x x B A ∈∈=且

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即{

}

B x A x x B A ∈∈=或

8、全集与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集合U

的补集,记作A C U ,即{}

A x U x x A C U ?∈=且,

9、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1)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4)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

(5)等幂律:A A A A

A A == (6)求补律:A A C C U C U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U U =====)(φφφ

(7)反演律:)()()(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 10、文氏图的应用:交集、并集、补集的文氏图表示

11、重要的等价关系:B A B B A A B A ??=?=

12、一个由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n

2个不同的子集,其中有12-n 个非空子集,也有12-n 个真子集

函数:

1、映射: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a ,在集合B 中

都有唯一的元素b 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B A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

叫做从

集合A 到集合的映射,记作B A f →:,其中b 叫做a 的象,a 叫做b 的原象

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 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中有不同的象,而且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 到B 上的一一映射

2、 函数:设B A 、是两个非空数集,那么从A 到B 的映射B A f →:就叫做函数,记作)(x f y =,其

中B y A x ∈∈,,x 叫做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值.自变量的取值集合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函

数值的集合C 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B C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两个函数相同: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分别相同 3、函数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 (2)图象法 (3)解析法

4、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围,其解析式不同,分段函数不是几个函数,是一个函数

5、(1)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①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正切函数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余切函数cot y x =中,)(Z k k x ∈≠π

⑥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围

(2)值域的求法:①直接法 ②分离常数法 ③图象法 ④换元法 ⑤判别式法 ⑥不等式与对勾函数 6、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直代 ②凑配法 ③ 换元法 ④待定系数法 ⑤列方程组法 ⑥特殊值法 7、增减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I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21,x x

①若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则说)(x f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②若21x x <当时,都有)()(21x f x f >,则说)(x f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8、(1)单调性的证明: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应先确定单调区间, 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增减性, 有“一设, 二差,

三判断”三个步骤

(2)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①若(),()f x g x 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②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减(增)函数

③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相同,则[()]y f g x =是增函数;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不同,则[()]y f g x =是减函数,即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是“同增异减”

④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9、(1)奇、偶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x f

①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偶函数 ②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①函数为奇偶函数的前提是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 ②)()()()(x f x f x f x f =--=-或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

③若奇函数)(x f 在0=x 处有意义,则0)0(=f

④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2)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①如果一个奇函数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如果一个函数()y 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

偶函数,则()0f x =(反之不成立)

②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③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④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1、(1)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①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②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③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④我们规定:(1)m n m

n

a a

=()1,,,0*>∈>m N n m a (2)()01

>=

-n a a n n (2)对数的定义:设0>a 且1≠a ,对于数0>N ,若能找到实数b ,使得N a b

=,那么数b 称为以a 为底

的N 的对数,记作N b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因为0>=b

a N ) (2)1log ,01log ==a a a (0>a 且1≠a ) (3)将N

b a log =代回N a b

=得到一个常用公式log a N

a

N = (4)x N N a a x =?=log

(3)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x y =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是常数 2、(1)①()Q s r a a

a a s

r s

r

∈>=+,,0 ②()()Q s r a a a rs s

r ∈>=,,0

③()()Q r b a b a ab r

r r ∈>>=,0,0

(2)当0,0,1,0>>≠>N M a a 时:

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③M n M a n

a log log = ④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

3、(1)指数函数的定义:函数)1,0(≠>=a a a y x

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把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它的自变量为x ,其定义域

是()+∞,0,底数a 为常数 表1

指数函数

()0,1x y a a a =>≠

对数数函数

()log 0,1a y x a a =>≠

定义域 x R ∈

()0,x ∈+∞

值域

()0,y ∈+∞

y R ∈

图象

性质

过定点(0,1)

过定点(1,0)

减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增函数

零点、二分法:

1、(1)函数的零点:

①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②如果函数0)(==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0)()(

0)(=x f 的根

(2)函数零点的求法:

(,0)(1,)(0,)(0,1)

x y x y ∈-∞∈+∞∈+∞∈时,时,

(,0)(0,1)(0,)(1,)x y x y ∈-∞∈∈+∞∈+∞时,时,

(0,1)(0,)(1,)(,0)

x y x y ∈∈+∞∈+∞∈-∞时,时, (0,1)(,0)(1,)(0,)

x y x y ∈∈-∞∈+∞∈+∞时,时,

a b <

a b >

a b <

a b >

表2

幂函数()y x R αα=∈

p q

α=

0α< 01α<< 1α> 1α=

p q 为奇数为奇数

奇函数

p q 为奇数为偶数

p q 为偶数为奇数

偶函数

第一象限性

减函数 增函数

过定点01(,)

①(代数法)求方程0

)

(=

x

f的实数根

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x

f

y=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2、二分法:

定义: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rh

Sπ2

=

圆柱侧

'

2

1

ch

S=

正棱锥侧面积

rl

=

圆锥侧面积

')

(

2

1

2

1

h

c

c

S+

=

正棱台侧面积

l

R

r

Sπ)

(+

=

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

圆柱表

()l

r

r

S+

圆锥表

()2

2R

Rl

rl

r

S+

+

+

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

2

V Sh r h

π

==

圆柱

1

3

V Sh

=

h

r

V2

3

1

π

=

圆锥

''

1

()

3

V S S S S h

=

''22

11

()()

33

V S S S S h r rR R h

π

==++

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

R

3

4

π

=

V2

R

4

=

球面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说明、

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γ

β

α、

、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α,记作Aα

∈;点A不在平面α,记作Aα

?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l

A∈;点A在直线l外,记作l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