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中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文章中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大家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师: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教师出示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大家读课文,找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如下: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了解民居特点,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分客家围屋组、傣家竹楼组,先分组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师:大家来默读课文,找出各种民居所处的位置,它们各自的作用,建筑材料,建筑架构以及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特征。之后我们一起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来了解民居的特点。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1)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2)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1)由乙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2)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师: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1)列数字:“……夯筑起墙厚 1米、高 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2)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3)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4)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师:感受了文章的表达特点,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体味一下吧!

五、课后拓展

师:通过对两种民居的学习,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的特点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今天同学们回去后,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民居18123043973

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 【知识点】多彩的贵州民居 【对应章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语文情境】 如图是“苗族民居吊脚楼”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传统民居聚落和民居建筑也形态繁多,异彩纷呈。由于地形、气候的因素造就了贵州的建筑风格。 【教学设计】 1. 设计意图 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比较有特色,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民族民居,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本土文化的习惯,肩负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 2. 教学过程 (片断一)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

苗族吊脚楼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通常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多为两百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房屋的屋面依山势而定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 大部分吊脚楼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造就这些房屋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记忆。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正房外,还搭建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九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成圈,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一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大坑,冬天就在这里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扇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背靠栏杆,称“美人靠”。 (片断二)简说苗族聚落方式 在此以西江苗寨为例。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因此其聚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江苗寨依山就势,由山脚建至山腰。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部分吊脚楼建于田地旁边,方便农作。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而通常苗寨是建于半山腰,山脚是田地,山顶即树林。 (片断三)小议民居与现代建筑融合

各具特色的民居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闽”“粤” “奇葩”“营垒”“夯筑” “八卦”等词语的意义。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式,解决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疏通文意。 2.根据导语中的学习要求,画出两地民居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3.搜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并对民居的建材、外观、整体布局、内部结构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资料的整理。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将民居的特点整理成文。 教师: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一、感知“民居”的意义,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民居。 师:你知道“民居”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出示:民居的解释。 2.理解词语:安居乐业。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再解读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这个词语的解读感知民居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一个安定的家,才能够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3.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民居图片,感知各具特色的民居特点,导入新课。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民居。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两地民居的特点。 1.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本课介绍了哪里的民居?板书(客家民居,傣家

走进最美传统古村——豪侠坪村

走进最美传统古村——豪侠坪村 豪侠坪村位于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大桥江乡境内,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村里现有326户人家,1137人,主要以龙姓为主,他们大多都是苗族。豪侠坪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1月15日,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师生对豪侠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亲身感受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与魅力。 一、物美 行走于石板小径上,穿梭于封火墙之间,可以发现村中还保留着不少外观完好的古建筑。听当地向导龙树功老人说,村里目前保留有48栋老房子,并且决定腾出40户左右发展旅游。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多为砖瓦结构,由封火青砖砌成,一般外墙高三尺,看上去十分气派,镶有镂花的木窗,精巧美观。如今这里保存最久的一栋民居建于明末清初,是龙姓先祖龙祖滨科举考试中进士后,移居于此处而修建的,老宅的门上还题有“科名世兆”的门楹,既彰显了始建主人的荣耀身份,也表达了对龙姓子孙们金榜题名的殷切期望。 二、人美 豪侠坪村自古就有着崇尚教育的传统,重文也重武,因此村中人才辈出,文武双全,曾有一户龙姓人家三兄弟同时中举,大哥小弟中武举,二哥中文举。龙树功老人告诉我们他的父亲自小习武,是个体育健将,他家至今还保留着他父亲的练功石,那石头足足有360斤重,能够十年如一日地负重如此进行训练,其意志力着实令人佩服。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的门楹令人感受到浓厚悠长的历史文化气息,如龙氏家训“敦厚周慎”,既是先人们对自己为人忠厚、思量周全、行事谨慎的要求,也是对后代的教导;再如“积厚流光”,这是先人对后代的寄语,希望后人们做个好人多做好事。并且豪侠坪村还是湘西地区第一个中共联络点,村中仍旧留着当时的旧址,流传着革命先烈的传奇故事。虽然先人已逝,但他们传下来的精神却时时刻刻影响着豪侠坪村的村民,同时也感染了我们。 三、景美 豪侠坪村四面环山,山上植被生长茂盛,虽是在冬天仍然郁郁葱葱。一条小溪环绕村庄流淌,当地人将其作“玉带溪”,溪水清澈见底,悠然流淌,倒真像是一条玉带。从高处俯瞰,葱茏的群山就像是托放珠宝的垫枕,玉带溪就像是一圈明亮的细钻,而豪侠坪村就是正中间最璀璨的那颗钻石。身处村中远眺,不远处的山如一道绿色的巨大屏障保护着豪侠坪村,也正是这一道道绿色屏障保护着豪侠坪村免受外界打扰,多年来依然保存着古朴的自然景观,没有一丝一毫人工雕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a)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chān)石灰,用糯(nuò)米饭、鸡蛋清作黏(nián)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guà)[1]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 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a),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2]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八卦: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相传是伏羲所造。 [2]赞哈:是傣语中民间歌手的意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各具特色的民居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闽”“粤”“奇葩”“营垒”“夯筑”“八卦”等词语的意义。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式,解决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疏通文意。 2.根据导语中的学习要求,画出两地民居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3.搜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并对民居的建材、外观、整体布局、内部结构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资料的整理。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将民居的特点整理成文。 教师: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一、感知“民居”的意义,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民居。 师:你知道“民居”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民居的解释。 2.理解词语:安居乐业。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再解读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这个词语的解读感知民居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一个安定的家,才能够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3.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民居图片,感知各具特色的民居特点,导入新课。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民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两地民居的特点。

1.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本课介绍了哪里的民居? 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2.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两地民居特色的? 3.将学生分成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引导他们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这两地民居都是围绕民居的“地理环境、外观及结构和民俗文化”这三个方面描写民居特色的。 4.问题:走进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客家民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傣家竹楼》中的哪句话说明了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建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5.学生分组研讨。 6.汇报交流 客家民居 (1)体会打比方、做比较的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客家民居图片。根据交流出示:世界民居奇葩。理解奇葩:奇:奇特;葩:花。 问题:这里把什么比作奇葩?客家民居与哪里的民居相比较被誉为奇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感知客家民居外观特点。 问题:看到客家民居这宏伟的外观,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外观上的特点?板书:营垒式,理解“营垒”的意思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问题:营垒式的建筑,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客家民居很坚固) (3)了解客家民居的建筑成因。 问题:你知道客家人建造这种营垒式住宅的原因吗? 交流。 傣家竹楼 (1)出示傣家竹楼的图片。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你是通过民居的什么特点知道这是傣家竹楼的?板书: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2)感知建筑成因。 问题:你了解傣族人民“傍水而居”的原因吗? 三、分组学习,深入感知两地民居特点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精品 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二、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本教学设计立足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尽情地与文本接触,徜徉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五、教学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生活动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生活动设计 备课教师龙街完小起立新 (一课时)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比阅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理解体会,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华内涵。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形象生动的描述,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难点:领悟表达方法。 预习提纲: 1、读课文两遍以上,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和易错的字词认真读一读,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认真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课文给我们介绍的两种民居各有什么特色,你比较喜欢哪种民居? 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揭题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

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二、检测预习 抽读字词、短句,口头说说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教师随机抽查)。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酷热夯筑竹篾布局 均匀崇高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点拨 活动一 活动要求: 通过看图片,再分别阅读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部分,小组交流讨论,完成相应的表格。(分两次完成) 活动过程预设——

小学语文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

小学语文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途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蜍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各具特色的民居(1)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土楼、竹楼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民居的资料,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奇葩骚扰夯筑竹篾茅草粘合剂 风雨侵蚀安然无恙秩序井然遮天盖地 三、深读探究,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74 由中原走来向台海而去 —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 文/许初鸣 漳州传统民居传承中原建筑技术和艺术,然而又“入乡随俗”,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应用并大胆创新,既保存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又形成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乃至建筑理念源于中原,又传播海峡彼岸,对台湾的民居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院落对称的布局特点 漳州的传统民居在布局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遵循中轴对称式的布局原则。整个建筑结构以中厅为轴线,左右对称地建有左、右厢房,加上门屋组成四合院。一般都以天井为中心,围成一个方形院落,天井前是门厅,后是正屋,左右是连接门厅与正屋的回廊。每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就是“一进”或“一落”。纵向延伸就形成“日”字形或“目”字形,多进或多落的大厝。横向则采用递增护龙的方法,渐次扩大住宅。漳州民居常见的有“三间起”和“五间起”。 “三间起”,就是闽南俗话说的“一厅二房二伸手”,走进大门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庑廊,与大门正对的是厅,厅左侧为大房,右侧为二房;进入房间的门规格较大的一般正对庑廊的小走廊,规格较小的也可以安排在厅的两侧;厅的内侧设木屏风,安放祀桌,摆祖先神位,祀桌前放八仙桌。左右两庑可以敞开,也可以是木板墙,做厨房或做小房间。 “五间起”,是两房外再增加二间耳房,呈一厅四房的格局,这一格局次间的门通厅堂,稍间的门正对庑廊,一旦作为五间起,厅的规格便可以是三开间的,即厅中立有四根柱子,或称四点金,四根柱子把厅分为并列的三间,中称为明间,两边称为次间。 漳州市漳浦湖西乡的蓝廷珍府第是漳州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的一个典型范例。蓝廷珍府第坐西朝东,面阔52米,进深86米,占地4400平方米。大门前立着两个门墩,两侧图案的精致细腻,非同凡响。这是一座以中轴线上的门厅、正堂、后堂、主楼和左右后三组厢房组成的院落式城堡。主楼在第四进,为二层方形土楼,称日接楼。大概是楼较高,才称此名。日接楼用材较大,雕饰手法多样,工艺精湛。整座大厝布局规整,环境优雅,把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 三段式建筑结构大胆创新 漳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由屋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漳州的能工巧匠总结闽南的气候特征和各种材质的特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对古老的三段式结构进行大胆而合理的革新,营造出一整套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风尚的建筑结构。 由于漳州降水量大,屋基易受雨水浸泡,因此传统民居的基础大都是石质,丘陵地区采用天然卵石,而平原及沿海地区多用人工开采的花岗石。台基高出地面三坎,台基边沿铺压阶石。地面砖用窑烧地砖,正屋室内一般铺红色斗砖,地砖排列以交丁缝为主,客厅地砖多为人字缝,回廊和厨房铺六角砖或条砖,天井、后院铺天然卵石或条砖。也有的天井、庭院地面以三合土夯实,四边砌阳沟汲井(沉淀池)。 屋身包括梁架和墙壁。梁架搭建称大木作,工匠将原生木依例裁制成柱、梁(枋)、桁(檩)、

第1课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

第1课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 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诗歌为一体,人们将建筑喻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是指建筑既有绘画所具有的造型传神之美,又能突破绘画的二度空间,立体地表现人的审美意识。同时建筑也极具诗歌般的畅神达意之美,借砖瓦土木等材料为语言,塑造美的形象,表达人的诗情。作为居住与活动的空间,当我们用心灵去欣赏它时,它更会在你的意想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成为我们精神的居所。 一、教学路径 本课从建筑的平面布局规划、材料组织、结构造型、内外装饰、功能作用等方面介绍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在了解各具风格的中国代表性建筑的同时,感受中国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思路 宫殿建筑所渲染的是皇帝的无上尊严;园林建筑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思想传统;民居建筑则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 三、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材质功能的建筑的欣赏,感受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建筑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对各种建筑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特征,正确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建筑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建筑作品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可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世界建筑奇迹 示例建筑:万里长城。 材料类别:石质。 功能作用: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的侵袭,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 布局规划:东西绵延上万华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 历史价值: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也是修缮时间持续最久的建筑物。 教学建议: 思考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古老的木建筑 示例建筑1:山西应县木塔。 材料类别:木质。 结构造型:外观五层六檐,内观第二层以上有暗层,故实则九层。 建筑特色:运用60多种斗拱,塑造了八角形外观,各层屋檐配以外挑的平座和走廊,与塔尖呼应构成优美挺拔的形象。 示例建筑2: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材料类别:木质。 历史价值:目前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建筑。 建筑特色:造型简洁朴素,稳重庄严。 教学建议: 1. 斗拱是木结构建筑中的独特构件。通过观看斗拱构建过程的视频,用身边的纸质板材尝试制作斗拱式的小建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获得间接的知识积累和直接的活动体验。 2.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无不体现出“线”的艺术特征。教师可出示图例,

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案例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⒈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⒉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 ⒈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⒊简介中国民居(见附录) 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⒈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⒉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⒋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⒉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⒊初步交流: 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⒋把握层次 ⑴客家民居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 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梁文桂 【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执教:李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积累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探究,老师作适当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中化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深读探究。 学法:默读、批注、填表、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手段 关于各地民居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出示图片: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揭示目标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阅读了解客家民居与傣家民居的特点。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四、了解民居特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刘小燕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刘小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欣赏民居图片(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最后出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准确的识别他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领略他们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深读探究,感知民居特点。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前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学习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下面请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1)她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2)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完成学案。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说他是“世界民居奇葩”真是当之无愧。知道外国人眼中的客家民居是怎样的吗?(出示: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2)交流傣家竹楼的特点。

8、各具特色的民居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备课人:武君梅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指名读词语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教师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八、布置作业: 1、摘录喜欢的有关句子。 2、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