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第一学期政治练习册答案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BC

2.ABCD

3.BD

4.D

5.ABCD

(四)你能简明、正确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同具体科学知识又有密切的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利用和改造世界,让自身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会更加自觉,取得更大的成效。

哲学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学习哲学能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与具体科学有区别,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具体知识和方法;同时,也不是所有哲学都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使人聪明”、“激发智慧”的思想武器。

2.题目的观点是正确的。人们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的。只有理论化、系统化、体系化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因此,尽管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二)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本课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人找不到满意的点子急得满头大汗,眼冒金星。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讽刺了那种脱离社会实践,照搬书本的教条主义思想。

(2)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知识,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点子”。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星座是天文学上的概念,它仅仅是一个符号,不能说明任何更多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创造,生活中相信星座运程的指引是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课外活动设计

略。

阅读与感悟

要求: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本原

2.物质世界物质性

3.不依赖于反映客观实在性最根本

4.正确错误具体抽象

5.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6.正确认识实践活动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一性

8.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客观

(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B

2.D

3. B

4.C

5. C

6. A

7. D

8. C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CD

2. BCD

3. ABCD

4.ABCD5 .ACD6.BCD7. AC8.BCD

9. ABC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①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经过劳动发展而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②构成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

2.(1)各种哲学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2)①哲学要从总体上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③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④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1)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4.(1)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分析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2)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哲学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②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意识能动性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②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上帝、鬼神,但鬼、神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的一种错误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其内容只能来自客观世界,离开客观世界人脑不可能自发产生上帝和鬼、神意识。④题中观点错在否定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观察下列漫画,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1)羊的说法不对,应该是它被木桩拴着而非它看守着木桩,这是它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这种反映是错误的。

(2)漫画中的羊在哲学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它把自己的意识(设想)当成了第一性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因而表现出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的主观主义。

2.(1)算命先生能发财。公司老板的行为表现出他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2)公司老板产生这样的世界观的认识根源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意识能动作用片面地加以夸大和绝对化,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夸大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把由物质派生出来的意识夸大为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其划分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②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③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的花,但作为一个基本哲学派别,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此可见,乙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组同学的观点把问题绝对化了。

2.(1)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九方皋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透过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把精神的东西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九方皋成功相出了千里马,也是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结果。

(2)伯乐之子“相马”采用的是“按图索骥”的方法,他把《相马经》当作教条,从本本出发,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3)①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②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自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③要反对主观主义:一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要反对狭隘的经验主义。

课外活动设计

(略)

阅读与感悟

要求: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知识结构图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运动

2.变化

3.本质必然

4.客观性

5.能动地

6.认识再认识

7.精髓思想路线

(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A

2.D

3.A

4.D

5.B

6.B

7.C

8.C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BC

2.BCD

3.ABC

4.ABCD

5.BCD

6.ABC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主观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

哲学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明理由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是科学认识的任务。但并不意味着规律一定是“高深莫测”,只有科学家才能揭示规律。事实上,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规律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揭示规律。

2.我赞同乙同学的意见。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又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等形式获得间接经验。而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为直接经验。因此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

中学生拥有的知识基本上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若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验证,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因此,我们要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既要不断地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观察下列图片,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包含的哲学道理有: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刻舟求剑”故事中的楚国人承认舟、水、剑的客观存在,却看不到三者都是运动着的,也就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将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用静止的观点去指导实践,结果虽然“刻舟”而“求剑”不成,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1)人类探测月球取得的成果,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也说明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2)人类探测月球的成果表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还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2.(1)“青藏铁路建设者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攻克了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建成了青藏铁路”体现了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体现了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保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才能坚持不懈的夺取胜利。

(2)“为了保护青藏高原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者们采取的众多的环保措施”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4)“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课外活动设计

(略)

阅读与感悟

要求: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联系发展

2.内部诸要素

3.普遍客观多样

4.因果联系

5.前进上升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6.量变质变

7.必要准备必然结果

8.前进性曲折性

9.科学发展观

(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A

2.B

3.B

4.C

5.D

6.A

7.A

8.C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BC

2.AB

3.AD

4.AC

5.ABCD

6.BCD

7.AC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1)“文明在我手中”针对的是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文明在我脚下”针对的是乱穿马路。

(2)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因此,上海从看似细小的事情入手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②整体与部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上海提出“文明在我脚下”,从每个人做起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知荣辱的良好风尚,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出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所以人类的体质还会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哲学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量变虽然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2.不对。因为(1)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有朝进步、前进的方向的变化,也有朝落后、倒退的方向的变化。而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前进、向上、进步的变化。所以,发展肯定是质变,而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认为质变就是发展,是混淆了两者的区别。(2)事物的发展由内部的规律来支配,不由外部力量强加给它,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相统一,不能操之过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速旧事物的消亡,让新事物提前诞生,这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唯心主义的做法。

(二)观察下列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的变化开始的。量变虽然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2.(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了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略)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提出这一总体战略符合中国国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各个地区之间、各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的。(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地区协调发展。

2.(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去掉了一个一个部分,整体也就不存在了;同时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部分乃是整体中间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因此,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出发,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我们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看起来都是个人的事、是平凡的事,但都是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2)略

课外活动设计

哲学依据应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不同作用;观察和分析问题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和关键;同时要注意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

阅读与感悟

要求: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

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矛盾矛盾分析法

2.同一性斗争性

3.内部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面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7.孤立的静止的片面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8.辩证合乎逻辑

(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A

2.D

3.A

4.D

5.A

6.B

7.C

8.A

9.B10.C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C

2.CD

3.AD

4.AB

5.CD

6.ABCD

7.ABCD

8.AB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这段话主要说明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个别都离不开一般,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是和同类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一般的个别是不存在的。一般也离不开个别,它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没有个别就不可能有一般。

总之,一般与个别是相互联结的,离开了个别的一般或离开了一般的个别都是不存在的。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城市规划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从这个城市的实际出发,要在保护文化特色中建设现代化的城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通俗来说,就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必然要求和深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学习辩证的思维方法,又要学习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

思维方法,注意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哲学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的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

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不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不同的。

就事论事,只“论事”而不“论理”,不触及其事物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2.①矛盾特殊性原理(略)。因此,认为“万物莫不相异”是正确的。

②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还有共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在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上,如果只承认“万物莫不相异”是不全面的。

(二)观察下列图表,填一填;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得:该同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点,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

失: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补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也可从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该同学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强对打篮球或上网的自控能力。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同学使自己患上轻微的厌食症,不利于身体健康。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该同学对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导致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在节能减排方面下真功夫去解决问题。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这个矛盾成了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

课外活动设计

提示:可从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关注时事新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制定学习计划。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