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海子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语言简约、流畅。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其中的佳作,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可诵性极强,诗情温暖美好,但必须注意的是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灵。面对心灵正处于敏感脆弱期的高中学生,要把握好诗歌背后有关“弃绝尘世”的思想,指引他们笑对人生。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描写的是一幅作者向往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里诗人描绘的“幸福”是指安宁的生活(“喂马,劈柴”),自由的生活(“周游世界”),平凡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开放而温暖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想象,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仍然生活在封闭和贫穷之中,在凄凉孤独里写作,却又不被人认同。所以,他时时刻刻憧憬平凡普通温馨自由的生活,这是一个农民孩子摆脱封闭而贫穷的强烈愿望最自然而真诚的流露。然而,这一切生活却又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原来所有的美好都只是一个梦想,是那永远不可能到来的“明天”的生活,这势必让读者感到“今天”的悲凉与哀伤,正是这淡淡的哀伤让我们感到诗歌背后的情怀。

第二章,“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意思是说,我要把我所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图景告诉每一个亲人,作者希望每一个亲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海子北大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时,“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 1988年海子与妈妈在昌平分别前递给妈妈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就是他让亲人来分享自己的幸福的具体表现。这里,字里行间透露的是诗人淳朴、孝顺的一片诚挚的心。但是紧接着,诗人运用“闪电”这个意象,来限制自己的“幸福”,原来,作者心中明白,那田园牧歌般的平凡普通、安宁温馨的生活,只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的愿望。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达到,只是“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幻想,“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好梦。言外之意就是今天仍然极为艰难和封闭。看,在自己的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没有钱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之中,单调而孤独地写作,发表却级为困难。回到安徽,可是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因此,作者只能在信中告诉亲人,让亲人明白自己孝顺而善良的心愿。这里,透露的是作者一种对愿望无法实现的谦疚惭愧的心情。

第三章中说,我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开”。

作者仅仅能“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因为作者心里明白,已经无力改变自己和亲人的贫穷而封闭的环境,不再可能让亲人享受自己给予的温暖和幸福,自己只能做那“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事,那就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享受自己不再能享受到的温暖吧,那就祝愿“陌生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吧。这里,“尘世”二字透露了诗人此时此刻对于世俗生活“幸福”的特殊的情感:他不愿轻易放弃“幸福”的世俗生活,但这些“幸福”已经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尘世”的人,所以“我只愿面朝大海,”表面上说的是“只愿”,但实际意思是“只能”,言词中透露的是一颗无可奈何的愤激的心。作者清楚,那“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只能是自己的美梦了。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是美好崇高的诗歌理想和抛弃他的尘世社会让海子痛苦地做出了抉择,事实证明,他选择了理想而放弃了生命。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新高一学生,面对流行乐、嘻哈乐横行的时代,教会他们用心灵去欣赏体会优美的现当代诗歌是本节课的任务。同时,当代中学生自尊心强,敏感脆弱,且容易冲动,而本诗又具有特殊性(为海子自杀前两个月的遗世之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诗歌带来的副面影响,将学生们带向正确的人生之路,指引他们笑对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赏析诗歌质朴本真的语言,初步了解诗人海子。

2、能力目标:学会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赏析诗歌;用心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

并将其带入朗诵中,充满感情的朗诵诗歌。

3、情感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勇不言弃。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美好真挚的情怀和背后那挥之不去的悲凉,把握朗诵语气和情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挫折。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中蕴涵丰富情感的词句,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明快的网站,主题是“现当代诗歌欣赏”,其中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占了绝大部分,主要想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带领他们进入诗歌的天地。学习诗歌,体会其中的感情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好的画面和音乐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直观的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更好地把传统课堂上无法单纯用语言带给学生的东西展现了出来,便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体验诗歌的情感和内涵。另外,由于本诗的特殊性,美好的画面能冲淡诗歌背后的悲凉与决绝,较好地帮助老师完成教学重点。而整个网站虽然简单,但其延伸部分,包括《雨巷》和《再别康桥》的赏析,诗歌与音乐,学生作品欣赏,却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诗歌魅力。

教法与学法

配合新课改要求,大力倡导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做法,在授课中,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看、听、读、答,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1、自主研究答题法:本课不预设线型的师生问答,即没有对课堂问题进行明确

的答案限定,答案由学生讨论后后形成基本共识,老师给予点拨,突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

2、朗读法:语言需要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意,诗歌更是如此,学生读,老

师读,个体读,集体读,全文读,单节读,方法多样,不拘一格。诵读前让学生自己找出情感基调与重读字词,充分锻炼了能力。

3、关键字词分析法:找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仔细分析,由此扩展到全诗的意

境情感。

4、课外拓展:拓展到其他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赏析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一首好诗就如同一杯清酒,一盏浅茶,一弯新月,一抹树影,她是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是康桥上徘徊的旅者,是大海边执拗的诗人。她让我们从文字走进诗人的心灵,触碰到那真挚敏感的灵魂。这节课,一位执着追求幸福的不幸诗人,将带领大家一同去了解他的内心。这位诗人就是海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进入主题

一、板书课题(看题)整体感知

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从中感受到什么?

可能出现的答案:清新,自然,美好,让人浮想联翩

问题:再请看一副画面,谈谈各自的感受(观察课件)。

可能出现的答案:美,浪漫,动人,温馨,明丽

二、初步体验,朗诵全诗

自行阅读,回答问题后朗诵,初步感受全诗意境。

问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具体谈谈)

可能出现的答案:清新,温暖

问题:应该以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朗诵本诗?

可能出现的答案:轻快,柔和,带着跳跃的情感

(请一位学生朗诵)

三、介绍作者,再行感知

介绍作者海子,重新感受诗情

问题:了解了本诗是作者海子自杀前两个月的遗世之作后,重读全诗,新的感受是什么?

可能出现的答案:诗背后隐藏的孤独,淡淡的哀愁,伤感,(学生也有可能无法回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