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图谱分析软件Cross checkerBY insect

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中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 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讲解

生长在同一地段而致误采。其二是三脉叶马兰生长范围较广而且量多,某些药农见利忘义有意伪充。 4.2 药材切成饮片后,形状上较难分辩,但二者的 头状花序较易区分,刘寄奴的呈椭圆形,白色似米粒,小花全为管状花,其叶脉羽状,无离基三出脉。药材具芳香气,味淡。而三脉叶马兰头状花序呈半球形,较大,小花有舌状花和管状花,其叶有离基三出脉和羽状脉。气微,苦、辛。4.3 二者的显微特征差别较大,刘寄奴药材表面 具“T”字形非腺毛,腺毛顶面观呈鞋底形;叶主脉底部钝圆略呈圆锥形,上表面稍突起,且中央微凹。叶 图6三脉叶马兰的粉末显微特征 1.非腺毛2.草酸钙针晶3.方晶4.腺毛5.簇晶6.花粉粒7.叶下表皮及气孔 肉组织与茎髓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散在。三脉叶马蓝无“T”字形非腺毛,叶主脉上下面突起明显,底部钝圆呈半圆形。髓部薄壁细胞内含多数短小的草酸钙针晶。二者花粉粒的形态和大小,表面特征差异也较明显。 参 1 处理20min,过滤,取滤液加95%乙醇稀释至适量浓度。于岛律UV2450型紫外分光度计上,在200— 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光谱。结果:刘寄奴 考 文献 在330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在300nm波长处有肩峰;而三脉叶马兰仅在329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 44.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jE京:人民卫生 出版,1988:43 讨论 刘寄奴的混杂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二者均 2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l:959 来源于菊科植物,在开花之前茎叶的形状和色泽均有相似之处,其生长环境与习性相似,且二者常混杂 (2003一11—26收稿)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 周军辉1伍蔚萍1谢子民2孙文基h (1.西北大学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西安市药品检验所,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建立紫菀药材的反相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鉴别分析方法。方法:Ultrasphere ODS C。。色谱柱(250 mm×4.6mm,5斗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2)-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25℃。紫菀药材经80%甲醇超声处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紫菀药材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i在该色谱条件下,6份不同紫菀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0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紫菀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在0.135%一0.246%之间。结论: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准确性好,可用于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紫菀槲皮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菀为菊科植物Aster tataricus L£的干燥根 在我们制定的紫菀指纹图谱中,含有分离较好的槲皮素色谱峰,这样,既可以得到指纹图谱提供的紫菀化学成分组成信息,又可测定槲皮素有效成分的含量。1 及根茎,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能,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是许多常用的止咳平喘复方中药制剂中的重要药物之一。槲皮素(querce.tin)为紫菀中已知的有效成份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和一定的平喘作用。 -562? 仪器与试药 BeckmanGold System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一)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并通过供试品的制备、标准品的选择、结果分析方法来阐述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现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中现有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中药指纹图谱ApplicationandAnalysisofFingerpri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HPLC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applicationof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HPLCto thequalitycontrol.Italsoreviewedtheactualityoffingerpri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oughth epreparationforsample,thechoiceforstandardsample,andthemethodofresultanalysis.Thenpointed outthemainproblemsatpresentandtheprospectivefutureinapplicationof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byHPLC. Keywords:HPLC;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当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国内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首先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可以提供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欧共体也将指纹图谱监控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1〕。我国自20000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国药管注〔2000〕348号)以来,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到2002年末,所有申报的中药注射剂均应有相关的指纹图谱资料,包括中药原料、提取物、产品3种图谱,3种图谱的峰形必须有较大的相关性,否则不予受理〔2〕。 1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用以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整体性”是指完整地比较色谱的特征“面貌”;“模糊性”强调的是对照品与待测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3〕。指纹图谱一般包含两层含义:1.必须反映出该药材(或成药)有别于其他任何物质;2.对于中药材,指纹特征还能反应出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对于中成药,则能反映出同一产品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差异越小说明药材(或成药)的稳定性越好〔4〕。 2HPLC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情况 文献分布表明,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始于1993年,从1993~1999年共发表11篇〔5〕,指纹图谱的研究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而从2000年开始,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文献呈直线上升趋势,尤以近2年发展最快,与指纹图谱相关的文献报道就有上百篇,其中又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的指纹图谱居多,高效液相色谱以其应用的广泛性,检测的精确性成为控制中药质量最主要的检测方法。至今已有50种中药材,21种中成药运用HPLC法测定其指纹图谱并发表。 据文献统计,目前已对下列中药材运用HPLC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枸杞、柴胡、新疆雪莲、夏天无、延胡索、白芍、白鲜皮、板蓝根、补骨脂、黄芩、赤芍、川东獐牙菜、川芎、刺五加、大黄、丹参、当归、地黄、茯苓、麻黄、甘草、葛根、马甲、红车轴草、红花、厚朴、怀牛膝、鸡血藤、金银花、绿衣枳实、密花石斛、牛膝、秦艽、人参、西洋参、忍冬、山银花、山楂、芍药、水蔓菁、乌拉尔甘草、五味子、石斛、仙茅、旋覆花、淫羊藿、三七、泽泻、栀子、西红花。中成药中采用HPLC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的有:咳必安胶囊、灯盏花素注射液、白屈菜注射液、板蓝根颗粒、补肾方、川芎制剂、丹参注射液、丹参葡萄糖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红景天注射剂、黄连解毒汤、脉络宁注射液、人参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作者:赵德玉, 毕桂宏 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刊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英文刊名: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7,25(3) 参考文献(21条) 1.ROY Upton高效薄层色谱在美国草药典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2.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1(10) 3.钱浩泉;李彩君;谢培山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4.凌大奎气相色谱保留指纹谱用于中药材鉴别的研究 1995(04) 5.苏薇薇中药指纹图谱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3) 6.丁建弥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鉴定野山人参[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1) 7.徐朝辉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6) 8.袁湘林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中草药黄芪的鉴别的研究[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1(01) 9.孙素琴;白雁道地山药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的鉴别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02) 10.秦海林何首乌和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1H-NMR指纹图谱解析 1999(11) 11.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1999(01) 12.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1) 13.周俊国中药蛇床子的粉末X衍射分析[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1) 14.胡平;罗安国;王如期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7(07) 15.张朝辉;范国荣;徐国钧12种海马、海龙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8(05) 16.沈平女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5) 17.Fang xingchun;Yin xia;xiang Bingre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TriditionalMedicine-Shanyao Pyrolysis/High Resolution GC/Pattern Recognition 1990(02) 18.粟晓黎;林瑞超;王兆基中药鬼臼毒性成分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及与威灵仙、龙胆HPLC图谱比较[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0(12) 19.施超欧;陶萍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HPLC及LC-MS定性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5) 20.颜王贞;林巧玲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93(06) 21.李信炯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617804518.html,/Periodical_zyyxk200703091.aspx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意义与作用

中药的质量是其疗效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人们多是凭借经验,从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其真伪。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常常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材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显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和分类“指纹”(fingerpint)鉴定来源于法医学,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中各有不同,依据这些差异,通过“比对”方式,可以确定鉴别每个人的特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DNA指纹图谱分析,主要是通过DNA指纹图谱,对人、动物、植物等生命体进行鉴别鉴定,乃至亲子鉴定等,扩大了指纹分析的含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为指纹图谱。指纹是以图像形式表现,而DNA指纹图谱是一些DNA片段所构成的条带图谱。二是分析目的有所扩展,既可以像指纹分析一样作个体“唯一性”的鉴定,又可以鉴别确定整个物种的“唯一性”(多个个体之间的共性),还可以用作亲子鉴定,即判断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中药指纹图谱则和DNA指纹图谱又有所不同。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中药指纹图谱(fingerprinting)借用DNA 指纹图谱发展而来,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HPLC具有很高的分离度,可把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而形成高低不同的峰组成一张色谱图,这些色谱峰的出峰位置和高度(或峰面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及其含量,整个色谱图表征了该样品所含化学成分的多少和量的

大小。 如前所述,中药指纹图谱不同于法医学中的DNA指纹图谱。常规意义下的指纹强调的是绝对的“个体特异性”,据此可对任何犯罪嫌疑人指证和控罪。恰恰相反,中药指纹图谱赖以鉴别中药的药材真伪和质量优劣所要强调的却是作为药用植物物种的“共有特征性”。更值得指出的是,常规意义的“指纹”分析的依据主要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而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性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其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的。 谢培山先生对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给出了以下定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鉴定手段。借以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 2)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狭义的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则可按测定手段和应用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ⅰ)按测定手段分类: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①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

国家局关于指纹图谱的定义(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年八月十五日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应根据中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于化学成分类型复杂品种,必要时可建立多张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制定指纹图谱。

蜂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摘要: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的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蜂蜜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蜂蜜的鉴定、质量控制及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蜂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蜂蜜是一种传统的天然保健食品。它是由蜜蜂采集植物的甜味分泌物,通过蜂蜜自身的消化,转化作用及蜜蜂通过气流干燥作用,使水分从花蜜中含60%以上降低到20%以下。一般蜜蜂从采集花蜜到酿制为成熟蜜,正常情况下需要3~5d时间[1][2]。 糖类是蜂蜜的主要的成分,其中有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占蜂蜜总糖的55%~75%,而双糖和三糖的含量因蜜源种类的不同而变化。此外,蜂蜜还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2][3]。多年来的科学研究与医学临床都证明,蜂蜜具有促进食欲、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镇静安神、提高肌体免疫能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功效;它不仅对婴幼儿、运动员、老人及体弱多病者、重体力劳动者、高强度脑力工作者来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营养补充来源,而且对治疗烧伤、烫伤、溃疡愈合、促进伤口愈合及心血管病的辅助治疗等方面来说有很好的疗效[4]{5]。 蜂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易被人体吸收的天然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为规范蜂蜜市场,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我国于1982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蜂蜜行业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但是目前就蜂蜜质量来说,全国各地在蜂蜜生产、流通中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环节,更甚的是出现许多人为掺杂假使的行为,而当前的国家标准不能满足快速、准确的检测需要。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行业,特别是药物化学中的中药指纹图谱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蜂蜜市场较为混乱且没有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的情况下,期望建立蜂蜜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成为必然的趋势。 1.指纹图谱的含义 “指纹(Fingerprints)”识别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犯罪学和法医学。作为一种综合、宏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的指纹图谱,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如光谱或图谱,得到能够标示该样品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的谱图或图象。在完整地呈现出色谱的特征“面貌”的前提下,表达了对照品与待测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用以产品真伪鉴别,评价其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蜜源植物的花蜜是蜂蜜的主要来源,由于同种蜜源植物具有整体的遗传相似性,因此,同一种类的单一花蜜在成分上也具有相似性。同时,经采集、酿造后的成熟蜂蜜其成分除糖类的含量有明显变化外,来源于蜜源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等微量活性成分一般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使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蜂蜜种类和真伪鉴别成为可能。借助于现代分析技术对蜂蜜中主要特征功效成分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这就是蜂蜜指纹图谱的内涵[18]。 2.指纹图谱的种类 指纹图谱已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品种和质量的鉴别,其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大体分为色谱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应用最为广泛。 2.1色谱指纹图谱 色谱技术种类繁多,是获得指纹图谱的最常用的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60%~70%的有机物均可应用,具有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特点,是所有光谱色谱分析中最适合绘制指纹图谱的方法。近20多年来,随着仪器和柱技术、样品预处理技术的发展成熟及仪器的日益普及,HPLC作为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功能因子、食品添加剂及污染物的一种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发展很快;高效液相色谱-质谱(MS)联用,能够将未知成分的各峰进行归属;当前,高效液相色谱已经用于蜂蜜某些糖分的定量与定性的常规分析;反相液相色谱在类黄酮成分分析方面也有很多的报道[6]。 薄层色谱(TLC)法出现于1956年,具有操作简单,展开剂组成灵活多样,色谱后衍生方便,可以提供色彩斑斓 蜂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食品学院王文静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 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 , 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 , 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 , 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 , 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 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 (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 特别是名贵药材 ,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 也有可能不同 ,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 但长期以来 , 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 , 导致中药商品混乱 , 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 , 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 , 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特别是名贵药材,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也有可能不同,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导致中药商品混乱,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与步骤

(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

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 1.方案设计与思路 (1)研究对象的确定 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复方注射剂应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君药、臣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佐使药中的成分可采用其它指纹图谱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研究。 (2)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大多数化合物可采用HPLC。例如黄芪中黄酮、皂苷、多糖等。挥发性成分应采用GC。例如鱼腥草中的鱼腥草素、土木香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二氢土木香内酯等。某些有机酸经甲酯化后亦可用GC分析。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检测的成分,可考虑使用TLC和CE。

中药指纹图谱的特点 作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

中药指纹图谱的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 河南省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475003)王慧敏摘要:中药质量的评价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观念来适应。本文就中药采取指纹图谱模式控制质量的意义、作用和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 一:中药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致分为中药材、中药注射剂和复方(包括中成药)三大类。组分极其复杂和“多靶点”作用是其主要特点。中药的品质优劣直接决定药效,这对于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意义重大,故其质量评价和控制一直受到医药工作者重视。中药质量评价不能简单应用西药质量评价的模式。中药成分复杂,不同于西药,若像评价西药那样,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得到的结论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同时这也背离了中医理论整体用药和“多靶点”作用的思想;若对所有成分进行分离鉴别,难度很大,不符合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实要求。中药指纹图谱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国际公认的用于评价中药质量的技术手段。尤其近几年,其出色的中药鉴别及质量评价能力在研究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它立足于中药成分,却又不拘束于以往中药成分分析检测的常规思路,而是借助于各种分析测试手段收集中药成分的相关数据信息,再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提取加工,最后得出鉴定结论。其结果准确、客观,操作简便、迅速。

二:1.中药的质量控制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即以已知的某一单一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为控制质量的指标,给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借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但是中药的作用却不是多种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尤其是复方制剂更是如此,因为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常常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Non-linearity)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特点。因此模仿西药质量控制的模式解决中药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显露出它的不足,因为不可能用线性分析的思维和手段解决非线性性质的问题。而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观念来适应。 2.在现阶段指纹图谱就是适应这一特点的另一种质量控制模式,它从色谱(或波谱)的指纹图谱的整体特征来综合地鉴别真伪,加上一定的量化参数还可以大致评价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据此判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相关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应用到原料药材的筛选、生产工艺的优化、成品质量的稳定考察、市场商品的质量监控,所表达的质量信息远比测试单一成分要丰富的多。从深层意义来看,指纹图谱所反映的是中药的整体质量信息,体现了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 3.在药效及临床验证确认的前提下,经过严格试验获得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应根据中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于化学成分类型复杂品种,必要时可建立多张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制定指纹图谱。 (2)共有指纹峰的标定采用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时间,计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中药材的共有指纹峰。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标定指纹峰,光谱法采用波长或波数标定指纹峰。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技巧指南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指南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一、供试品收集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业发展到今天,中成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已是牵动行业全面进步的关键技术。其应用研究,对保证中成药功效,提高中药工业整体水平,带动中药农业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保证中成药功效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必需 自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要方)首次提出8220;成药8221;概念以来,中成药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中成药在成品内在质量的控制上缺乏检验的方法手段,可谓8220;丸散膏丹,神仙难辨8221;。中成药功效,主要依靠原料药材的地道性和药工制作的经验性予以保证。同仁堂8220;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8221;的古训,集中反映了传统中成药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点。虽然这种缺乏事后内在质量检验方法的状况,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徐国钧先生提出显微鉴别方法才发生变化。但由于传统中成药蜜丸、水丸、散剂等主要剂型都以药材饮片粉末为制剂主料,又是小生产状态,所以中药材的地道性、老药工的经验性,基本尚可保证成药功效。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起到现在,中成药从剂型工艺到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现代剂型已取代8220;丸、散、膏、丹8221;占主体地位。制剂主料也由提取物取代原料粉。已有上百个中成药工业企业规模化、机械化,年产亿元以上,前三名达十亿元以上。与此同时,从一九五八年起,各地为解决需求供应短缺,广泛引种药材,许多药材地道性显著淡化。所有这些巨大变化都表明中成药生产质量稳定性的传统基础基本已不适应。中成药业和世界上一切产业发展过程一样,在由手工业小生产向工业大生产过渡的同时,其产品质量也必须实现由凭过程经验控制到事后检验控制的过渡。时至今日,中成药功效的稳定性,已到必须建立在现代化成品内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予以检验控制的时候。 随着三十多年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材和中成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将研究知晓的内在成分及其测定方法用于质量控制,制定相应检验标准,在近二十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如中国药典一九六三年版收载的中药材只有基源与外观状鉴别,中成药则仅有处方和制法,没有任何检验项目。14年之后颁布的七七年版药典大量采用了显微鉴别。从八五版药典开始,色谱、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上被采用,应用的具体方法、技术、测定的成分和被要求的品种,都不断增长,最新二年

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

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 一、供试品收集 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制剂中的君药及处方量大的药材必需重点注意品种的鉴定,以避免今后执行指纹图谱过程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 质量评估:为了便于对色谱的正确分析,减少试验结果的判断误差,首先药材需符合药典或部颁标准规定,并详细记录。所有药材均须编号,必要时附药材外形照片。 供试品的留样、贮藏和标签:由于指纹图谱研究周期较长,供试品必须在干燥、低温、避光处贮藏,标签必须有编号,收集供试品的编号应与贮藏样品、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