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大纲

植物学大纲
植物学大纲

植物学笔记大纲

1(1)什么是组织?

(2)组织分为几大类?

(3)各类细胞的特征?

1分生组织

1.1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

1.2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1.3居间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

2.1保护组织

2.1.1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附属物

2.1.2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2.2营养组织

2.1.1吸收组织

2.1.2同化组织

2.1.3贮藏组织

2.1.4通气组织

2.1.5传递组织 b

2.3机械组织

2.3.1厚角组织

2.3.2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42页

2.4输导组织

2.4.1导管(环螺纹梯纹网纹孔纹的运输能力)44页

2.4.2管胞

(导管和管饱的区别)45页

2.4.3筛管和伴胞

2.4.4筛胞

2.5分泌结构

2.5.1外分泌结构(腺毛蜜腺盐腺排水器)

2.5.2内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2 (1)什么是复合组织?

(2)什么叫维管束?

(3)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

(4)维管束的类型(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周韧维管束或有限维管束和无线维管束)(5)试从输导组织的组成及结构说明被子植物是最先进的植物类群

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

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

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3什么叫器官?

4(1)根尖分为哪几;个区?

(2)各个区的细胞学特征

A根冠(细胞大多层疏松排列薄壁细胞淀粉粒)

B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大)

C伸长区(基本无分裂能力细胞普遍伸长)

D根毛区(成熟区细胞停止x 生长形成各种成熟组织)

根的吸收作用仅在成熟区

5(1)简述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结构

1 表皮

2皮层

2.1皮层薄壁细胞

2.1内皮层

3维管柱(由外到内)

3.1中柱鞘

3.2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3.3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3.4薄壁细胞

什么是凯氏带?d

为什么在同一张切片上可以看见凯氏点或凯氏带?

2)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结构如何体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x

6单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3 不同点4

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表皮

2皮层

2.1外皮层

2.2内皮层

3中柱

3.1中柱鞘

3.2初生韧皮部

3.3初生木质部

3.4薄壁细胞

7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即次生结构的发生)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周皮的形成要熟记)

8叙述双子叶植物的根的次生结构并说明水分进入导管的过程

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被表皮和根毛吸收后,通过皮层,经内皮层的选择,进入初生木质部的导管中,最后运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叙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在初生结构上的异同点

相同2异7

10茎的类型

1草本茎

1.1一年生草本

1.2二年生草本

1.3多年生草本

2木本茎

或者是

1直立茎

2平卧茎

3匍匐茎

4攀缘茎

5缠绕茎

1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vff

3.3髓射线

12叙述双子叶植物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13什么叫年轮?

一年内形成的次生木质部

14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1表皮

8 2机械组织

3基本组织

4维管束

4.1维管束鞘

4.2初生木质部

4.3初生韧皮部

15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上的异同

不同点:

(1)结构组成

(2)单中无次生分生组织,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也无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没有皮层和中柱的界限。

相同点:

都有表皮和维管束

16相对来说“树怕薄皮(广义),而较不怕空心”,是什么道理?

树皮,广义的概念指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即木材采伐或加工生产时能从树干上剥下来的树皮。

树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做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

可是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17如何从外部形态上鉴别根和茎?如何从结构上鉴别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结构?

18叶片(叶尖叶基叶缘脉序)

19叶的类型

1单叶

2复叶

2.1单身复叶

2.2三出复叶

2.3掌状复叶

2.4羽状复叶

20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21如何区分叶的上下表皮?

(1)看栅栏组织

(2)数气孔器数量

(3)细胞形态:上表皮的细胞侧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的侧壁弯曲明显较大(可能与下表皮分布较多气孔

所致)

20叶片的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气孔器排水器附属物)

2叶肉

2.1栅栏组织

2.2海绵组织

3叶脉

21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上的异同

异:泡状细胞,叶肉

22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1表皮

1.1表皮细胞

1.2气孔器

1.3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2叶肉

3叶脉

23以叶为例,说明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即各结构长成这个样子,有什么样的功能)24花

25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6雄蕊群

(1)单体雄蕊

(2)二体雄蕊

(3)多体雄蕊

(4)聚药雄蕊

(5)二强雄蕊

(6)四强雄蕊

27 心皮

28雌蕊的类型(单雌蕊复雌蕊离生心皮雌蕊群)29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子房)

30胎座(边缘中轴侧膜特立中央基生悬垂)31花程式

32花序

1无限花序

(总状穗状伞房伞形头状隐头葇YI 肉穗) 2有限花序

(单歧聚伞二歧多歧轮伞)

33花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1药隔

2花粉囊

2.1花粉囊壁

2.1.1表皮

2.1.2药室内壁

2.1.3中层

2.1.4绒毡层

2.2花粉母细胞

34雌蕊的组成

1柱头

2花柱

3子房

3.1子房壁

3.2子房室

3.3胚珠

3.4胎座

35胚珠名词解释(直生弯生倒生横生)36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助细胞

2卵细胞

3中央细胞

4反足细胞

37卵器名词解释

38丝状器名词解释

39植物对异花授粉的适应

40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

41什么叫风媒花及花的适应性结构

42什么叫虫媒花及花的适应性结构

43什么叫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144页)44单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45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胚乳)

46单子叶植物胚的结构

(胚根胚轴胚芽盾片胚根鞘胚芽鞘外胚叶)47胚乳的类型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沼生目型胚乳)

48真果和假果

49单果

1肉质果

2干果

2.1裂果

50聚合果

51聚花果

52果实和种子的传播53植物分类的主要单位54种名词解释

55双名命名法

56科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室内试验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 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 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 教材: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推荐使用教参: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 1.《中国土地科学》 2.《资源科学》 3. 《自然资源学报》 4. 《 Land Use Policy》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125783-专升本插班生考试-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作物栽培学课程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第一篇作物栽培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起源、分布与利用 1、主要内容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多样性;作物引种时应注意问题;作物、作物分类和作物生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起源和物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引种的注意问题;作物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作物分类依据、植物学与农业生产学相结合的作物;分类以及各分类代表的作物。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特征 1、主要内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

向以及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等。国内外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向,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复习内容 1、什么是作物栽培学?其作用、任务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学好作物栽培学? 2、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3、为什么说作物栽培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可以有选择的引进国外作物栽培技术,但不能替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的理由是什么? 4、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和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主要有那些,其异同点是什么? 5、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6、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有那着本质的区别? 7、作物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是什么? 8、作物分为那四大部门十大类?各门类有那些代表作物? 9、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和种植业现状。 第二篇作物发育和产品形成 第三章作物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 1、主要内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以及作物温光反应分类;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特性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等。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以及气候生长期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的概念以及作物温光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植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植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高等植物包括植物、植 物和种子植物。 2.凯氏带是被子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壁和壁的 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3.被子植物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1-2层细胞称作_______,它们只进行 _______分裂。 4.在木材的横切面上,可观察到木射线的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度。 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合子(受精卵)发育成_____;初生胚乳核(受精 极核)发育成_____;珠被发育成_____。 6.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标志着从世代 向世代的转变。 7.写出下列植物果实的具体类型:苹果是,桃是 果,棉花是,小麦是________果。 8.写出下列植物变态器官的具体类型:甘薯是________,马铃薯是______, 仙人掌的刺是_______。 9.植物细胞壁通常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 是、、 。 10.小麦拔节期间节间伸长主要是组织活 动的结果。

11.在具有世代交替的植物的生活史中,受精标志着从 世代向世代的转变。 12.水稻植物叶片的上表皮与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细胞。 13.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中存在束内形成层,可以继续发育,在以后茎的 次生生长中产生新的和的, 因此称维管束。 14.在木材的径向切面上,可观察到木射线的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_度。 15.花药壁的细胞失水导致成熟花粉囊的开裂;绒毡层 细胞能分泌酶,与小孢子的释放有关。 16.写出下列植物变态器官的具体类型:甘薯是,萝卜是 ________,藕是______,仙人掌的刺是。 17.写出下列植物果实的具体类型:棉花是果,大豆是 果,黄瓜是果。 二、选择题 1、子叶留土型幼苗是()显著伸长的结果 A、上胚轴 B、下胚轴 C、胚芽 D、胚芽鞘 2、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 、微体 3、植物根的伸长主要是()活动的结果。 A、根冠与分生区 B、分生区与伸长区 C、伸长区与根毛区 D 、只有伸长 区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课程简介 安顺学院 课程名称:土地法学课程编号: 070021 英文名称: Land Law Theory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土地经济学 学时:36学分:2 课程简介: 土地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调整人们因占有、使用、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法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包括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 建议选用教材: 《土地法学》王守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土地法学》王文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2.《土地法学》沈守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殷清慧 编写时间:2014年2月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土地法学是研究土地法治的科学,其任务是以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土地法基础理论、土地使用权规则、土地管理规则、土地法实施规则等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政策,为土地立法、执法、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分析方法、规则体系和操作规程。它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立法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通过学习,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土地法学是经济法学的子学科,同时本课程涉及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执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素养,它们对于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专升本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植物试卷及答案专升本

植物试卷及答案 命题人:陆帅锋 (本卷满分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 一.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什么活动(D)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2.具有凯氏带的内皮细胞不呈带状增厚的部分是(B) A.左、右径向壁 B.内、外切向壁 C.上横壁 D.下横壁 3.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C) A.气孔 B.穿孔 C.皮孔 D.纹孔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B) A.溶生型分泌道 B.裂生型分泌道 C.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花的白色是由于(A) A.细胞间隙的空气将光反射 B.花瓣和萼片将落在其上的光全部吸收了 C.溶于细胞中的特殊白色物质存在 D.大量白色体的聚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等面叶即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B.会落叶的树叶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C.单叶的叶柄和复叶的小叶柄茎部均有腋芽 D.叶内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7.下列结构中,属于茎的变态的是(B) A.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荸荠、芋头 C.莲藕、竹鞭、菊芋、白萝卜、胡萝卜 D.蔷薇、刺槐和山楂的刺 8.光呼吸是什么植物所特有的(C) A.所有植物无例外,且强度大致一样 B.主要是C4植物 C.主要是C3植物 D.此过程不是植物所特有的 9.土壤中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哪一个对维管植物是无用的(D) A.大气中氮的固定 B.铵化物的氧化 C.亚硝酸盐被氧化成硝酸盐 D.硝酸盐被氧化成氮气 10.许多实验中已观察到植物的消光量随叶面积指数(LAI:每平方米土地那个总叶面积的平方米数)而增加,其公式是Id=I0×e-k×LAId,式中Id是在植被再见哦哪个d处(从植被顶端到d点的距离)是光照强度,I0是植被上的光照强度,k是消光系数,LAId是累积的叶面积指数(从植被顶端开始测量到d处为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D) A.k随叶片厚度增加而增加 B.k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C.k随植被中叶片数量增加而增加 D.k随植被中光反射的增强而增加 11.花生雌蕊柄之所以能将花生的花推入土中是因为其基部有何种分生组织(C)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原分生组织 12.在萝卜、甜菜的肉质直根、甘薯的块根次生木质部中,有所谓三生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是由哪种结构的衍生细胞形成的(B)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26 学分数:1.5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彭举威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形为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 ①水环境规划; ②大气环境规划。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 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②规划方案的综合制订与评价。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尤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所涉及到的预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所讲解的,本课程将不作祥细讲解。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参考书目:《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东南大学 《城市环境规划》武汉大学 四、大纲说明 1.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第1-6章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影规划的学习,而对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和城镇环境规划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完成,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统一讲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在课堂上多举些实例来加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个人能力。 2.对重点的章节留作业(习题在20道左右),认真批改,并在课堂讲解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习题课、讨论课安排3学时,讨论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最新专升本植物学复习资料1

专升本植物学复习资 料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 1.矿化作用:在非绿色植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2.碳素循环:自然界中的有机和无机含碳化合物在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下,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过程。 3.氮素循环:自然界的氮及氮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系列相互转化过程。 4.植物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植物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规律,结构与功能以及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6.植物分类学:按照植物进化的程序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7.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体内部活动及各种过程,以及植物体在个体发育中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物质变化的科学。 8.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及实践。 9.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相关知识点 1.一般将植物界的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2.藻类、菌类和地衣统称低等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统称高等植物。

3.根据植物体内是否含有叶绿素,把植物区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体内部具叶绿素,属于非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具叶绿素,属于绿色植物。 4.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能利用光合产物进一步合成脂肪、蛋白质、多糖等复杂的有机物。 6.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内。 7.中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8.亚里斯多德和阿弗芮斯特被公认为植物学的奠基者。 9.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0.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11.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影响。 12.植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进化与分类,植物资源利用等。 13.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14.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简要地概括为描述、比较和实验三种方法。 三、综合知识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增强应用土地以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土地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独立阐明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规律。培养学生从土地现象和实际生活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包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其内容是后续的土地以及房地产相关专业课程的良好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相应的习题和课堂讨论。 五、考核方式 本课为考试课,其中考试(笔试闭卷)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1-2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4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要求: 1.掌握:土地和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双重属性、功能和基本特性以及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4学时) §2-1 人本管理原理 §2-2 系统管理原理 §2-3 动态管理原理 §2-4 管理效益原理

要求: 1.理解:土地管理四大原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1学时) §3-1 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 §3-2 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3-3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 要求: 1.了解:土地管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地籍管理(6学时) §4-1 地籍管理概述 §4-2 土地调查 §4-3 土地分等定级 §4-4 土地登记 §4-5 土地统计 §4-6 地籍档案管理 要求: 1.掌握: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分类、土地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和方法体系、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方法和体系、城镇土地定级程序、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2.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类型和原则、内容、程序,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以及国外及地区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统计的概念。 3.了解:地籍的作用、内容、原则、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的一般流程。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6学时) §5-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2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3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5-4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6 土地征用 §5-7 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要求: 1.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概念、特征、原则、出让年限、方式和程序;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及作用、法律规定、抵押合同的相关事项;土地征用的概念、特征、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置标准、征用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 2.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其管理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处的原则和依据以及程序。 3.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产权的涵义和基本特性;我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涵义、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