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浅谈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所谓少数民族,就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作为五十六个名族之一的土家族的一员,在这里我将仔细的介绍一下我们土家族的饮食习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关于土家族的相关基本知识。土家族是武陵山区的世居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维族,苗族,彝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

接下来就是土家族的饮食习俗的相关介绍。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

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包谷是旱地一年生草本植物,性暖,吃包谷饭,的好处是暖胃,还有就是因为它比较细不伤胃,常吃不易得胃病。不得不说,居住在自然环境相对不好的地区的土家族人民,对于包谷饭有着特殊的喜好。自然,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包谷饭自然也是我的最爱,在这里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包谷饭的制作方法。首先用碾米机去除包谷的皮再放入磨面机将其磨细,制作出包谷面。然后取出适量的包谷面放入簸箕内,倒入水充分拌匀消除疙瘩,用手感觉可以捏成坨又可以打散为最好,然后用细筛子筛把细小的面疙瘩充分消除就可以上榛子蒸了。蒸上20—25分钟(蒸好的第一道饭是粘在一起的)。蒸好第一道后将其再次倒入簸箕充分碾细,不要有小疙瘩,然后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拌匀,同样是可以捏成团又打不散但不能太稀,太干又会影响口感还不好吞咽从而影响食欲。拌好的包谷饭在簸箕焐上5分钟左右再上榛子蒸第二次,时间在20分钟左右。蒸好的包谷饭有种清香的味道,不会有生饭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个我从小看着别人做包谷饭的心得,真正在做包谷饭的时候需要的还要有一个做饭的好心情,有一颗对家人的爱。

作为土家族特别有代表性的食品油茶汤,是我们需要的了解的。油茶汤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其中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属来凤县的油茶汤最为著名。当地有话曰:家无油茶汤,顿顿都不香。正宗的土家人里户户都备有一个黑锅专用来打油茶汤,而且从来都不洗锅,而是让锅的表面时时都有一层油汤浸着,当地人认为只有这样打出来的汤才会越来越醇香。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之所以爱喝油茶汤,不仅因为油茶汤有油有盐,油炸后的茶叶又香又甜,而且连茶叶吃掉更能使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硒得到充分吸收,同时汤中有姜、蒜等,具有杀菌防暑作用,能够生津止渴,即便爬坡上岭喝生水也不易生病。另外,油茶汤还可暖身、消暑、开胃、提神解乏、活络壮阳、疗饥醒酒、祛湿暖胃,好喝上瘾,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通常来说,少数民族总是生活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区,但是聪明的土家族人民自有自己的一套适应自然环境的方法。

不得不说的是在今天,油茶汤还是有它自己独有的价值和市场,油茶汤不仅让老一辈人对它情有独钟,对于青年人而言它也有着广阔

的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就是油茶汤含有许多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油茶汤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而且色泽独特、芳香四溢、浓烈醉人、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消肥减脂,具有防腐健身的奇特功效,因此受到好多人的青睐。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土家族人在特殊节日的饮食习俗。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没到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同时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都是土家族人过年必备的习俗。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的土家族节日就是每年农历二月二日,我们将其称为社日,社日当天,所有土家族人都要吃上美味的社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土家人十分看重“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同时说到土家族基本上都会很快联想到土家腊肉。不得不说腊肉一直是土家族的头等大菜,每年冬至过后,勤劳聪明的土家族人就会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这样做好的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

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特别是湖北土家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土家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更是有自己特殊的方式。他们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以上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对于土家饮食习俗的相关介绍和描述。同时我们民族还有很多很多的习俗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热情的土家人们欢迎一切前往做客的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