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_李颖怡

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_李颖怡
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_李颖怡

法学评论(双月刊)1999年第5期(总第97期)

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

李颖怡Ξ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商标抢注这一我国目前商标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的成因、性质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行商标法制在这方面的不足,并为此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主题词:商标注册 抢注 反思

商标抢注现象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报道,90年代初,彭山县祝威集团一下子注册了几百件商标;1995年,杭州几十家知名商标被抢注,其中,杭州泰龙贸易公

司自己不生产产品,却已经申请注册了其他企业的81件商标,包括著名的“解百”

(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的简解)和“百大”(杭州百货大楼的简称)。①1998年5月,传媒又披露了一起引起社

会各界严重关注的商标抢注事件: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近几年在不同类别商品上抢先注册其他企业的200多件商标,其中,已有76件商标被中国商标局以注册不当为理由撤销,其他商标也正在被审查中。这些商标涉及我国48家上市公司和大批公众熟知的企

业。②从以上现象看,商标抢注者的抢注行为均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抢注行为。正如某个颇有影响的报刊撰文标题所载:“抢注,只为敛财”,③时下,抢注者往往不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抢注商标,而只是等其他企业上门收购或迫使被抢注企业用高价买回被抢注的商标。

何为“抢注”?我国商标法中并未作出界定或说明。现实生活中,抢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将他人已使用的但未注册的商标在同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项目上申请注册。这类商标之所以被抢注,往往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商品已小有名气,存在市场发展潜力,进而将使商标价值增加,而使用者本身因各种原因未将该商标申请注册。2.将他人已注册商标在该注册商标没有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类别上申请注册,即进行另类注册。它包括对一般商标的另类注册和对驰名商标的另类注册。此类抢注往往集中于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为公众熟知的商标。笔者认为,抢注就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工商业者将他人已在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申请注册,或将他人已注册商标在该注册商标没有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类别上申请注册的行为。

抢注行为的出现及其形成蔓延之势,一方面是经济利益驱动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缺乏导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不完善的商标注册原则的副产品。主要理由是:

3

11Ξ①②③同注②。

参见1998年5月26日《羊城晚报》第一版《“抢注”,只为敛财》一文。

参见1995年11月28日《商信》中《小心恶意抢注》一文。

中山大学法律系讲师。

1.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突出的商标的有价性与商标抢注现象紧密联系。

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作为区别不同生产、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标记,它是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以及企业信誉在商品上的综合反映。在市场流通领域中,伴随着消费者群对其熟悉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知名度会越来越大,附属于商品的商标信誉也会越来越高。反过来说,商标的信誉越高,其竞争力越大,其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越多,从而商标本身的价值不断提高。如此循环往复,许多商标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如: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的“长虹”牌商标,其品牌价值1995年为87.61亿元人民币、1996年为122.08亿元人民币、1997年为182亿元人民币。“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更达300多亿美元。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围绕商标而产生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商标抢注者作为行业或作为职业性的行档的出现和存在,提供了客观环境。

2.市场竞争主体的极端化趋利手段缺乏足够的矫直机制。

在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经营活动也从过去的以完成国家计划为目的转变为以追求利润和财富的增殖为主要目的。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竞争主体将通过竞争行为追求其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在商品经济时代,人充分反映出了其有限的理性:人对自己的经济行为都是要计较成本和产出的,即人是自私的……自私就是个人利益的极

大化,个人成本的极小化。”④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竞争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恰恰就是:少投入、

多收益。这是各个竞争主体进行激烈角逐的根本原因。然而,获得利益的方法和努力程度在各竞争主体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商标领域,不少知名的企业不仅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为商信打好基础,而且越来越注重通过斥巨资进行宣传等更直接的方法树立起其商标信誉。例如,

“可口可乐”和“SON Y ”等商标的宣传费每年都保持在3千万美元以上。⑤这些企业实现经济

利益的方法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像商标抢注者那样,企图坐享他人的艰辛成果从而获得经济利益。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违公平、诚实信用的竞争原则,并非法律所推崇和保护。但在现行法律制度下,我国的商标抢注者获利丰厚却不必受任何法律制裁,这种无本万利的“安全”赚钱效益,刺激跟风者疯拥而至,一时商标抢注大行其道。

3.商标抢注是商标注册“先申请原则”的直接伴生物

我国《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在我国,注册是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唯一合法途径,不管该商标是否经申请人使用,只要其具备法定构成要素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有关条件,申请人通过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即可取得商标专用权。我国商标法还同时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以公告。由于实行先申请原则,使在先申请人可以排斥在后申请人而获得商标专用权,这样,必然会出现不同主体为各自利益而抢先注册别人在先使用的同一或近似商标,或者故意在他人注册商标未能或未及函盖的商品与服务类域,进行抢先注册的恶性竞争局面。同时,先申请原则只是适用于商标注册的程序性原

4

11法学评论 1999年第5期

⑤参见1994年2月25日《法制日报》。

参见刘茂林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75页。

李颖怡: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

则,它并未明确指出商标局对申请人申请注册的动机的审查,商标局也就无需关心申请商标用来干什么。于是,商标抢注这类不正当行为得以实现便不足为奇。因此,如果采用先申请原则而其他防护措施不配套和协调的话,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必然出现商标抢注现象,从而最终导致使被抢注者承受不公平的结果。

一般来说,抢注既可针对一般商标而为,也可针对驰名商标而为。但事实上,无论国内国外,抢注行为多发生在一些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上,因为抢注这类商标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会更大。如果抢注的是一般商标,在转让该商标时,抢注者所获得的利益会因该商标仍未被大多数公众所熟悉、商标的使用不致引起公众对商品出处的混淆而大大减少,这种情况下,被抢注者受到的损害可能不大。如果抢注的是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则无论对被抢注者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对被抢注者而言,由于这类商标对公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且存在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消费者群,即使抢注者是在与该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不同类商品上抢注,但只要公众看到这类商标就能立即将其与其所代表的商品或经营者相联系,当抢注者自己使用或与之交易的受让人使用该商标时,被抢注者受到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这时,被抢注者的商标被“淡化”,其识别功能已减弱甚至丧失,被抢注者已为公众熟知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与抢注商标使用者的商品与服务产生“出处混淆”,被抢注者为树立商标信誉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努力即付诸东流。正因如此,“根据商标权扩展理论,现代商标法却允许商标所有者禁止他人将商标用于所有者目前暂时还没有使用该商标的商业领域”。⑥对于消费者而言,抢注者或与之交易的受让人使用抢注的商标于自己的产品时,商标主体已易,商标出处已异,消费者所买到的已非他们原已熟悉和信赖的厂家的商品,他们实际上已受到蒙骗。使用商标的抢注者主观上往往带有籍他人商标的信誉,利用消费者对商品出处的混淆而获得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达到获取丰厚利益的目的。如果抢注者的目的仅在于抢注了他人商标后迫使对方向其购回该商标,其对被抢注者的经济损害则更为直接和迅速。被抢注者往往为了避免商标落入他企业之手,保护企业商誉以及保持商标的系统性,不惜高价购回被抢注的商标。这于被抢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时,抢注者主观上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获利的意图也极为明显。

我国的商标抢注行为如此泛滥,反映了现行商标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商标审查工作的疏漏。

1.在商标权的主体条件方面,现行商标法没有作出限制

我国商标法第四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依该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只要领取营业执照,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即可根据自己的经营项目和需要申请商标注册。但该规定并无明确要求申请人的业务范围与所申请注册商标之间需要存在某种联系,就是说,依该规定,并不能拒绝申请人在其经营范围外申请与其经营范围毫无关系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商标注册人在根本不存在其注册商标所指定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获得了商标的注册,商标与其所标示之商品及服务项目毫无联系,这种商标的设置是与商标权保护的初衷相违背的。商标的作用在于标示商品的来源,并向消费者作出质量保证,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其产品;也在于区别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

⑥(美)阿瑟?R?米勒等著,周林等译:《知识产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125页。

511

便于消费者比较、评价和鉴别。“如果它既不证明来源又不证明商品,就不是商标。因此,商标总是和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⑦没有有关商品或服务经营业务的主体大规模抢注商标,不仅有违商标保护制度的宗旨,也不利于对社会商品市场秩序的管理。

2.商标法缺乏对商标抢注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抢注行为的处罚措施

商标法没有对商标抢注作出界定,实践中人们对商标抢注理解不一,看法有异。本文开头所列举的例子属于商标抢注,这已为多数人所共识,但另一些情况是否属于商标抢注,则未必能达成共识。1998年某大报刊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大意是:某广告公司在九七香港回归前意识到“紫荆花”和“东方之珠”作为产品商标将很有价值,其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并获核准,该公

司以10万元价格将其中一商标转让给某企业。⑧在该新闻报道中,作者就用了“抢注”一词。

该报道中的广告公司将自行设计的商标用于申请注册,与本文所指将他人正在使用的商标用于同类或另类商品商标注册有很大的不同,广告公司的行为是否为抢注?诸如此类,如果商标法中没有作出界定的话,势必出现很多歧义。这不利于人们对抢注行为的辨别打击。

此外,如前文所述,抢注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民法中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那么,对抢注者的行为给予何种处罚,由哪个部门进行处理?商标法缺少相应的规定。尽管《商标法》第27条规定了不正当注册商标应予撤销的原则,《商标法实施细则》第25条也规定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以复制、模仿、翻译等方式,将他人已为公众熟知的商标进行注册的,商标局有权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评审委员会也可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之请求撤销该注册商标”;“因注册人的恶意造成他人损失的,应予以赔偿”等,但这些规定所涉的商标是“已为公众熟知的商标”。已为公众熟知的商标是否即驰名商标?抑或还包括那些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未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一般商标?商标法未予明确。而不少学者认为,该规定中

的“已为公众熟知的商标”意指驰名商标。⑨如果仅指驰名商标,则该规定的适用范围非常有

限。依我国1996年9月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驰名商标必须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才能成立。实践中驰名商标毕竟不多,况且,被抢注的商标也不一定是已注册的商标。那么,众多的具一定知名度而又未达到驰名商标标准的一般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如何才能得到保护呢?

3.先申请原则本身存在缺陷

如前文所述,在先申请原则下,极易出现商标抢注的问题。以注册作为确定商标专用权归属的前提无疑可以使权属认定本身更加明晰清楚,也便于人们对该权属的辨认,在司法实践上对案件取证、审理等更为有利和方便。它克服了使用原则下所存在的使商标专用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使人们难以辨认权属所有人以及发生纠纷后取证难、不利于争议的处理等弊端。但先申请原则作为给予注册的时间条件对先使用人或设计人来说无疑是有失公平的,同时,它没有规定商标局对申请注册人注册动机的审查,这就给抢注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属守申请在先原则,使先申请成为获得商标权的唯一途径,并有排除其他人使用的绝对效力,就会在

6

11法学评论 1999年第5期⑦

⑧⑨参见张序九主编:《商标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三版,第156页;刘春茂主编:

《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692页。参见1998年5月28日《广州日报》“珠江三角洲新闻”专栏。

同注⑥,第103页。

实践中产生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 λυ因此,先申请原则本身并不完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抛弃这个原则而完全采用先使用原则,而是要采取恰当措施加以衡平。

针对现行商标法之不足,笔者谨提出以下立法建议:

1.商标法应明确规定商标申请人所申请注册商标之核定使用商品应与申请人所从事的商品经营范围相关连,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应同时提交其经营或至少在合理期限内将经营该商标所核定使用商品的证据。实践中种种情况已清楚表明,商标局只注重商标法定构成要素及禁用条款事实的审查,容易导致一些申请人凭空申请注册商标,从而引起真正从事该类商品生产经营的主体需用该商标而又不能用,但以不当占有为目的的人却将该商标闲置并待价而沽。这将扰乱整个社会的商标使用与转让秩序。

2.在商标专用权归属问题上,商标法宜采用混合原则。所谓混合原则,实际上是注册原则与使用原则之结合,申请人通过注册获得商标专用权,但该专用权可因先使用人提出确切的先使用证明而被撤销。先使用人可依规定于一定期限内提出先使用证明,逾期提出视为先使用人放弃其利益。这样做,既可坚持注册原则,使注册者通过注册行为获得专用权,也可充分照顾到因各种原因而错过异议期的商标使用人的利益,减少抢注者坐收渔人之利的机会。

3.应确立联合商标与防御商标制度

联合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注册所有人,在与其主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中,再申请注册若干与主商标近似的商标而形成的系列商标;或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某些类别的商品上,申请注册若干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之间不分主次而形成相互关联的系列商标。防御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将与其主商标相同的商标,在与主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以外的若干类商品上分别申请注册并经核准的商标。

联合商标与防御商标的设立,其意义主要在于商标所有人在与其注册商标核定的商品类似或不类似的商品周围设置系列商标防范区域,减少商标被“淡化”或被“混淆出处”的可能性,也可使商标的另类抢注者难以实行商标另类抢注,更好地保护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我国商标法没有对这两种商标作出规定。在我国,虽然实践中也出现过近似联合商标的商标注册,如都用于冰箱上的“琴岛海尔”、“琴岛—利勃海尔”、“利勃海尔”、“Q INDAO —L IEBHERR ”及其图形商标,因我国未实行联合商标制度,青岛电冰箱总厂以单个商标分别申请注册,也未指定

正商标。 λ?这种注册在效果上虽近似联合商标,但因我国没有联合商标制度,而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后连续三年不用的,商标局可撤销其注册商标,这些单独注册的商标容易出现因连续三年没有使用而被撤销的后果。同一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后,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如设立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制度,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依国际通行做法,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的存续不以使用为前提,商标所有人只须使用正商标,商标主管机关即不得以在规定时间内不使用为理由撤销这些商标。可见,设立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制度,对于较为周密地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利益,防止与减少商标抢注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冯 果)

711李颖怡: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

λυ λ?参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3页。

孔祥俊主编:《民商法热点、难点及前沿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第209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做好了准备就用你们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大家互相看一看,我们的座位对齐了吗(对齐了)可是我怎么发现没对齐呢(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课堂照片) 老师怎么发现后边的同学之间距离远,前边的同学之间距离近呢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首先是稳定课堂纪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老师发现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请大家观 察并思考(出示第三张幻灯片)谁能发现这里边的奥秘大家可以

电功教学反思

电功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一、电功、电能的概念;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本堂课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这也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2、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3、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4、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

建筑业腐败的原因及反思)

建筑业腐败的原因及反思 (2009-10-28 17:51:01) 转载▼ 标签: 房产 政治 潜规则 建筑业 建筑单位 中国 杂谈 我在建筑行业里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建筑单位搞起,先后做过监理,代建公司,当过干部,跑过外勤,从政府部门到下属单位接触很多,耳闻目睹的东西也多,感觉到建筑市场太黑暗,建筑行业的潜规则太多,比如一、出借挂靠资质;二、工程层层转包;三、承包人垫资;四、施工方与监理双方默契互利;五、层层打点换回工程款;六、将工程造价的5%至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竟成为建筑行业公开的秘密;七、农民工年底无奈领白条;八、政府部门强力介入工程施工。八大腐败环节已经使工程建设领域变成腐败的重灾区。 建筑行业黑暗由来是(一)甲方征用土地首先要经过土管部门获得土地使用许可证,在原来土地上的建筑物要拆迁,推平。这中间的金钱美酒和女色交易,黑社会暴力拆迁,开发商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想尽一切办法,在官场上上找靠山,中找关系,下找黑社会,黑幕惊心动魄,鲜血淋漓,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源源不断地流入私营企业老板的个人腰包,此事触目惊心。比如:武汉王府花园工程,原地基属于长航集团武汉工程总公司,以2700万元低价出售给信合公司几十亩田,开发商为了钻国家政策偷税漏税空子,该工程又以双方联合开发的名义签订了合同,合同以还建房15000平方米,(还建房与商品房纳税差距数千万元)其实到至今为止信合公司没有还建一个平方,全部出售为商品房获取暴利几亿元,合同是假的,其中猫腻不用我细细叙述.(二)一栋建筑的形成一般是分以下步骤:(1)开发商简称甲方,确定开发项目,征用土地,请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招集施工单位公开招标,聘请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全面监督(2)中标的施工单位简称总包,往往自己没有具体施工实体,只有一大堆管理人员,再把工程分包给各种施工企业。(3)分包单位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再分包。因为建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链条比较长,上游是政府有关部门,业主,中游是承包商,下游是一些分包商、材料商等等。在建筑行为中,如设计图纸、招投标、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竣工验收等每一节点都可以活动渗透疏通。所以建筑市场黑幕无法用语言表达,招投标过程中可以贿赂,透漏标底、陪标、串标的现象自然产生;为了偷工减料也可贿赂监理、贿赂建设

观看《腐败案件警示录》心得体会

学习《警钟长鸣》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党支部组织学习《警钟长鸣》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警钟长鸣》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学习《警钟长鸣》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学习完《警钟长鸣》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腐败案件警示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党员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深感存在的不足之处真是太多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全堂课应用普通话。 2、眼花了,嘴笨了,脑子反应慢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还手了。如,有学生说“核电站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自己对这种说法有些怀疑,但自己又不能马上判断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给出了学生一个含糊答案,“也可以是核能转化为电能”。 3、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把这节课的知识再条理条理,感觉有些乱,胡子眉毛一起抓,重点不够突出。 4、认识电能表时,没有让学生认识一下电能表的实物,感觉有些遗憾,主要原因是思想右倾或懒于去仪器室拿。另外,对电能表上的一些参数的意义没有进行重点强调、提示,如:2500r/KW.h,10(20)A,电能表的计量单位。 5、针对性练习巩固太少了。这节课知识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应该通过10-20个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学生仅仅做了5个题,很难得到提高的效果。 6、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能够把一些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会更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我原计划在“电能与电功”这个环节中,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利用电能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认识和体会电能的用途以及电能的利用是通过电能的转化来实现的;在“认识电能表”这个环节中,再通过幻灯片展示电能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电能表的外部构造,了解电能表上每个参数所表示的意义;但自己又怕麻烦,想省事,所以忽略了多媒体的使用。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最新范本,供参考!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或者降低作业难度,只要能够画出一些透视现象即可, 学情分析: 学习的优势: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可能遇到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学生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可

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局部细节而忽略整体,容易把景物画歪,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做到把物体画正的基础上有些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消失点、视平线等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得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用具:课件、铅笔、图画纸。 教学流程: 一、引出课题。(时间3分钟) 1、课件展示两张风景图片,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供学生们观察。 师提出问题:哪一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生:那副看得远一些。画面中的景物越来越小,所以空间感很强。 师:说的很好!空间感是在平面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空间,这幅远中近的纵深感更强一些。 2、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景物有这种感受?

30个优秀logo的设计思想分析1

30个优秀logo的设计思想分析 关键词: logo 在网上看到了,觉得很不错,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转过来和大家分享拥有一个抢眼的Logo对企业来乃一大幸事,毕竟Logo千千万,但真正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可是屈指可数。好的Logo必须量体裁衣,迅速传递出企业的价值和理念。本文里精选了30个经典的标志设计,并附上设计思想分析,相信会对你受益匪浅! Castle Print 一个打印机品牌,该Logo直截了当地体现了了企业的业务性质:利用减色模型,直指其打印行业背景,同时通过色彩的混合塑造出一个与其品牌相符的城堡(Castle)形象。 图1 Ryan-Biggs 负空间的运动使得这幅Logo有一种奇幻的效果,完全考验你的空间想象力!B和R两个字母代表了这个品牌,微微的倾斜让整个设计看起来更有深度和立体感。色彩搭配极为简单—红色,赋予了Logo更广的使用范围。 图2

Core logo是基于一个形状延续下去,线条干净利落,颜色单一,该Logo的功能性可想而知有多么强大。 图3 One Leaf One Leaf,顾名思义,即一片树叶。以此为轴线,就呈现出了如此简洁巧妙的画面。 图4 Greener 设计师用粗细不同的灯芯体(San-serif)字体塑造出一种现代感。该Logo不但层次感强,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单一色调复制重现(这也是评判Logo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图5 Talkmore Talkmore字面意思是“多说点儿”。设计师采用象征的手法,用英文中的单引号分别代替字母“a”和“e”,从而在图形上给予品牌最鲜活的注解。 图6 Black Sparrow 看上去很简单的图标,但在细节处理上却达到了极致。从麻雀(即Black Sparrow的中文)的图案到字体,柔和的曲线与平滑的字体相得益彰,将完整的设计融入品牌表现。

最新重大腐败案件反思活动学习体会

重大腐败案件反思活动学习体会 重大腐败案件反思活动学习体会 全县开展重大腐败案件反思活动以来,自己认真阅读了省纪委编撰的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Ⅰ》和《忏悔实录Ⅱ》。4月19日和20日,参加了县委中心组学习和政法委专题学习会议,观看了《一个市委书记的蜕变》和《落马官员忏悔录》警示教育片,学习了州纪委、州监察局关于《若尔盖县系列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关于查处4起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对“四风”问题典型案件的通报》等文件,一声声来自铁窗的自责、一滴滴悔罪的眼泪,既撞击着当事人的灵魂,也撞击着我们的灵魂。通过反思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腐化变质的案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清廉自律,必须在心中铭刻三个坚定: 一、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一旦这个精神支柱崩溃,党员干部人生必然偏离航向。警示片和忏悔录书中所列的各位落马官员,大都出身普通家庭,通过自己

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任时也曾做出过一些成绩,给人一种干练有能力的印象,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但由于忽视了党性修养、淡漠了群众观念,放弃精神追求,而去追逐私利,终使自己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最终发出了“悔、耻、羞、悲”的人生忏悔。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值得我们这些公务员们深深的思考、警醒。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在精神上夯实理想信念,并以理想信念指引自己的人生旅程不至走向歧途。 二、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员干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忠为价值取向,还是以贪图享受、满足私欲为价值取向,这是清廉和贪腐的试金石和分水岭。落马官员中,有的看到老板素质不高却个个开好车、住好房,心理失衡,警惕就放松,思想就放纵,最终偏离人生轨迹,从而堕入贪欲的深渊。对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制庸俗的生活方式,远离酒肉朋友的圈子,督促自己和家属甘于节俭淡泊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上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 三、坚定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以公用权,能报效国家、泽惠人民;以私用权,必然祸国、祸民、祸已。原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对于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是为民所用,为国所用,而是为他人在承揽工程、拨付工程款中谋取个人利益,最终在权力面前成为反面典型。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慎权”意识,对手中的权力,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慎初、慎微、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教案 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授、演示……使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并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立方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绝句》,设疑:给后两句配画的时候有什么困惑?窗能不能“含岭”?门能不能“泊船”?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带学生一起实

验,用手指做取景框,试一试远近变化的效果。 2、介绍透视现象的特点和用途:可容纳更多的景物并产生空间感和距离感。 3、欣赏名画中的透视现象,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解决重点 1、分别了解两个新朋友:消失点和视平线,介绍概念,在画面中找出正确位置,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2、简介地平线,并区别于视平线 3、学生观察总结视平线上方和下方景物消失的方向,介绍消失线的画法。 4、通过观察总结出消失线夹角中的景物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疏远密、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5、设疑并讨论、讲授:消失点会不会移动和变化?视平线会不会移动和变化?消失点是不是只有一个? 观察所处的位置高低对画面中的透视会不会有影响? 三、艺术实践,演示难点 1、布置命题作业:用房屋、树木、电线杆、铁路、田野、小河沟、远山、云…….组成一幅能体现出透视规律的画。 2、师同步演示,总结绘画方法步骤,但学生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自由布置和想象画面的视平线、消失点和规定的景物位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因为是命题且同步演示的半临摹作品,评价以发现和修正绘画中的透视错误为主。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拓展,布置下课时内容。

对贪污腐败的反思与体会

对贪污腐败的反思与体会 腐败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历史已经证明,腐败问题无论对资本主义国家也好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好,各执政党和老百姓都已经知道其危害性。世界各国也针对腐败问题出台各种法律政策,设臵机构,严厉打击。对于中国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也越来越注意到腐败问题对党和国家的极大危害性。把反腐问题上升到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工作,而且我们可以看得出这几年更加予以关注,社会反响也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分公司纪委组织基础工作培训,要我讲讲反腐形势。“2006年中国十大法制人物“之一,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根据自己多年办案经验,曾做过一个法制报告,在全国影响很大。我想就着姜德志的报告思路,就我们国家反腐形势现状和贪污腐败现象谈些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各位书记,委员指正。 一,中国贪官现状分析 如果对中国改革开放20几年以来贪官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下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从犯罪主体上看,涉嫌贪污贿赂的官员职务层次

越来越高。 20世纪80年代初,查处的往往是基层直接管钱管物的厂长,经理,采购员,会计,出纳员等。90年代以后,领导干部犯罪的越来越多。有统计,1993年——1997年的五年间,全国共查处县处级干部2903人,平均每年580人;1998年——2002年的五年间,查处县处级干部11907人,平均每年查处2381人,是前五年的4倍多。1993年——1997年的五年间查处厅局级干部265人,平均每年53人;1998年——2002年的五年间查处厅局级干部816人,平均每年163人,是前五年的3倍多;1993年——1997年五年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7人,1998年——2002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25人,是前五年的3。5倍;2005年一年,省部级干部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有10人。 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犯罪的领导干部中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即司局级这层中层领导干部在所有犯罪领导干部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有人收集了国家审计署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116153.html,)公布的150个犯罪案例,发现司局级领导干部占了所有犯罪领导干部总数的50%以上,其次是县处级领导占到犯罪领导人总数的19。3%。 第二,从犯罪领域上看,从商品流通,资源配臵,生产要素市场,向政治司法领域发展。 1982年,中央作出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决定,把贪污贿赂犯罪界定为经济犯罪。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提出市场经济

腐败案件剖析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通过对xxxc的剖析,结合最近学习的《党的纪律》《守纪律,讲规则》和《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着防微杜渐为目的,对自己进行了深刻自查,现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组织纪律方面 总体上还是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但有时对日常纪律抓落实不够,思想重视意识不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有事外出未能及时向办公室报备,虽然没有影响到工作的按时完成,但还是违反了组织纪律。 (二)工作作风方面 1、工作不够扎实,责任心不强。一接到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有时存在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工作方法简单,致使工作效果不佳。 2、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有时思想较为懒惰,安于做好自我份内的工作,不注重思考整体的工作,导致各口工作重复性开展,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3、工作方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安于现状,工作上放不开手脚,不够大胆,满足于按照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存在着等、靠的思想。 4、工作担当意识不强,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对科室人员和村医管理不严,总想当老好人,总想着一点小问题不会引起什么大麻烦。 (三)学习能力方面 对学习抓得不紧,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现状,放松和忽视学习,致使学习被动应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潜力的培养和再提高,对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临到用时才临时抱佛脚,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 三、整改的措施 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用心工作;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针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新状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状况和自

[(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 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电功》教学反思**县二中** 《电功率》这一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电路、欧姆定律、功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上,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学,让学生认识电能,学习电功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本节课我先从生活实际入手,家里上个月用了多少度电,“度”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从而过渡到本节课,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电能的来源与应用。本节课将重点放在了电能与电能的计量,强调了电能的两个单位,并对电能表的各个参数做了详细介绍,结合家庭电路板和自制教具,是学生在理解各参数的基础上,还能应用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应用与社会的理念。关于一度电的作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了解一度电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干些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节能意识,进行情感教育,这个环节在本节课教学中感觉很流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关于电功,为了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教学中我借助玩具小汽车做了两个对比实验,第一次人推动小车做功,第二次闭合小汽车开关,电流推动小汽车做功,边实验边引导追问,从而得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整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过程流畅,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自制教具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多媒体课件应用充分,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今后去改进、完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 2、课堂提问使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导致有些学生一节课回答了好几次问题,而有些学生一次也没有回答问题。 3、在学习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结论的得出,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过程。 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

赵仕永违纪案件的反思

赵仕永违纪案件的反思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这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2009年6月29日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万元。 何谓“温和腐败”,看赵仕永在看守所里是怎么解释的:“我原来有一个盲点,那就是:我在收钱和贪钱的过程中,总认为是正常的,因为我收人家的钱是在帮助和扶持企业发展,是在为麻栗坡经济建设作贡献,没有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人家给我一点钱,我就收了,这是正常的呀。我买东西拿去报销,是因为现在大家都这样做,我不认为是什么违法犯罪。我根据现实的情况发明了两个词,叫做‘暴力腐败’、‘温和腐败’。我认为,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如果我不是县委书记,人家不会给我送钱,那些给我送钱的人是在‘期权’,当时他们既是对我职务和权力的投资,又是对我未来职务和权力的期待。”说到底所谓的“温和腐败”,实质就是权钱交易。 赵仕永案的发生虽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个

人主观原因所致,即私欲的膨胀。当前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原因,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过于宽泛,权力的触角可以延伸至各个领域,如果不好好把握自己,任由个人私欲膨胀,加之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行使者就可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作为县委书记,赵仕永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可能不知道,对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反腐倡廉方针政策不可能不熟悉,可是由于私欲的膨胀导致了权力的变异,使他从领导干部沦为了阶下囚,不仅丧失了美好的前程,也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令人深感惋惜。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把赵仕永案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教育自己、警醒自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不迷失方向。同时各级干部、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的无理要求不能盲目服从,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不能视而不见,而应提醒、劝阻,防止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发生,这样才是对领导、对同志的尊重和保护。

初三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一) 今天我上了电能表和电功一节,上下来感觉不是很成功,前半部分还可以,新的一章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同学能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对预习提问的方式拎了拎电功以及电流做功的实质,重点学习探究影响电功的因素(1)猜想:——控制变量法(2)研究W与U的关系,研究思路:控制It不变,改变U,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电功的多少那?——转化法,怎样控制I t不变?——串联电路,怎样改变U?——选两个规格不一样的小灯泡。给出电路图。(3)研究W与I 的关系一样指导完。把蓝心——甲灯,白心灯——乙灯。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简单的记录一下数据来完成两个实验,完成教学案的空格!这样就很好了!结果今天我做的演示实验,感觉学生对哪个表测的是哪个灯的电压、电流没有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演示实验时甲灯、乙灯标号没有统一,显得有点乱!而且典型例题没有剖析,很遗憾!明年要这样尝试!

初三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认识物理概念,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授课模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三)互动合作、评价总结(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标中研究问题的方法:问题与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等环节,结合我们平时倡导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从而有效的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结合我们当前研究的课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屏素材、Flash动画、老师在网络资源上查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地提高。

“微腐败”问题个人自查报告

“微腐败”问题个人自查报告 经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开展整顿纪律作风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这一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开展整顿纪律作风活动中,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对此次活动认识片面,存有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2、服务意识不强。虽然自己在社区日常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为社区整体工作的大局做得较少,未有很好地为社区出谋划策,没有针对实际情况想办法、解难题,因此工作上起色不大。 3、业务知识不够精通。表现在:对待工作满足于完成上级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积极力求寻找对策,而是单一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素养不高。对理论学习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实际工作知识钻研不够,没有深刻意识到工作知识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工作能力要有提高,必需要对工作钻研,而自己在工作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缺乏一定自信。 3、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工作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陈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说明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木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 四十四团一中赵菊邦 在上周,我有幸参加农三师举办的同课异构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听多为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及五位评委的点评受益匪浅。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听农三师中学一位女老师的课。听完她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舒服,上课就是一种享受。语言简练是她最大的特点,每一句话都精雕细琢,而且感情丰富。从教学的角度看,本节课有几

大亮点:1、投影和实物演示仪运用充分。通过投影演示实物图连接非常直观,而且通过实物演示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调动学生去纠错。2、注重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3、注意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把握 42团肖桂凌老师的课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验前的讲解,排除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实验前的详细讲解可能可以让学生实验进行得更顺利,但是我觉得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利。而且在评估交流环节,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让他们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解决方法表达出来会更好。 从这几课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探究实验课,怎样去组织探究实验课。在我以前的探究实验课中,我把它上成一节简单的动手实验课,学生没有重视数据

记录,怎样去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不知道要交流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找到了方法。我觉得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对探究实验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赛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对电路故障的排除,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导学时间过长,重点应该放在实验操作中以便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所有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本节是做实验不是话实验,课程时间设置要明确,小组分工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少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案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案例 川底中心小学李莉萍【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在操场上玩,看到过天上的飞机吗? 生:看到过。 师:那飞机是像你们眼睛看到的那样小吗? 生:不是。 师:那么为什么飞机很大,我们看到的却很小呢? 生1:飞机离得我们很远,我们是从远处看到。 生2: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站在路中央往远处看,路两边的景物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当我站在楼上往远处看,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片段二】 师:老师把生活中的一个透视现象的画面用相机拍下来。同学们看看道路、树木近处与远处的变化,在小组里说一说他们有哪些透视现

象? 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 师:哇,好厉害。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恭喜你们。 师:同学们注意看,近处的树向远处延伸发生什么变化? 生:两旁的树木向远方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旁的树木都缩到一个点,这个点就叫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师: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稀世之作。 师:这是荷兰画家梵高的《梵高的卧室》。一大一小的椅子、一大一小的两个床头及地板纹理向远处延伸汇集在一起,在平面上表现出了卧室空间的深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现象,透视现象有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