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4)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 47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8)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3)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59)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3)

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6)

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0)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 73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 75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 77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79)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2)

2. 1 整式说课稿一 (82)

第一章 .................................... 有理数 6

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6)

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 9 1.

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2.2

数轴说课稿(二)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 12 ............... 错 误!未定义书签。 ........................................... 15 ........................................... 20 .......................................... 23 .......................................... 27 .......................................... 31 .......................................... 36 1. 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40)

2.1 整式说课稿二 (84)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7)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7)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1)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5)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09)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5)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8)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0)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3)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6)

第4 章几何图形初步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0)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3)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6)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39)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1)

4.3.1 角说课稿(二) (145)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49)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1)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5)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2)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6)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8)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

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与(集合的元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把本节课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学生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会巡视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中下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中对元素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3)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问题:请大家思考(在集合中有多少元素呢?)通过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

通过实际的问题来寻找到问题的思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设计意图:重难点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问题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对练习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步骤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作业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学做题,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自觉运用新课标的理念,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尽情发挥、畅所欲言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堂课下来,相信学生会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能力上有所提高,思维上有所拓展。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 正数与

负数》(板书)。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 的内涵。

二、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新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 ℃,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 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例1 :气温有零上3 ℃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 米和低于海平面155 米;

例3:收入50 元和支出32 元;

例4 :汽车向东行驶4 千米和向西行驶3 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 ℃和零下3 ℃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 元和支出32 元可以表示成

+50元和—32 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 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 表示的意义。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