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论述题

1. 刺激物得那些特点会影响随意注意?(8)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和做?(12)

刺激物影响不随意注意的特点:

(1)刺激物得新异性会影响不随意注意。所谓新异性即指刺激物得异乎寻常的特性。

(2)刺激物的强度会影响不随意注意。环境中出现的强烈刺激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3)刺激物的对比差异会影响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对比差异大的刺激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会影响不随意注意。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和做:

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以上规律,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应注意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

(1)依据新异性特点,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设计新的教学导入语,漂亮的多媒体课件等引起学生注意,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的新异刺激分散学生对于教学的注意,应要求学生遵守秩序,不迟到,早退,通讯工具关闭声音,教室布置简单大方切忌花哨,教师自身打扮端庄大方、不穿奇装异服等。

(2)依据强烈刺激易引起注意的特点,教室在教学中对关键部分可提高声音,注意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

(3)依据对比差异大的刺激易引起注意的特点,多媒体设计中,画面对比强烈,清晰醒目,板书设计切忌杂乱,要条理清楚。

(4)依据运动变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变化的肢体语言,多媒体设计中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等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

2.感觉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名称、概念共12分)分别结合日常生活中运用感觉基本规律的事例说明(举例8分)?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事例:“入如芝兰之室,就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对光适应和对暗的适应: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已关灯的电影院时,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隔了若干时间之后,就不是眼前一片漆黑,而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来,这种现象叫对暗适应。当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到阳光下,开始感到眼睛发炫,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稍过几秒钟,就能清楚的看到周围事物了,这种叫对光适应。

(二)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事例:“月明星稀,无月星繁”(同时出现)

吃糖后在吃柑,觉得广柑很酸。(先后出现)

(三)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实例:皮肤觉中冷觉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如用冷水洗脸后视觉感受性增高,事物的颜色,温度会影响味觉,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影响平衡觉,使人眩晕,等等。

夏季服饰用冷色(青、蓝、绿),使人感到凉爽,冬季服饰用暖色(红、橙、黄),使人感到温暖。

(四)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实例:对灯得后像:睁开眼睛注视电灯三秒,再闭上眼睛,会看见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再睁开眼睛看灯,又会看到有一个黑色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

3.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名称、概念8分)?怎样利用社会知觉偏差有效进行人际交往(12)?

(1)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2)怎样利用社会知觉偏差有效进行人际交往:

A.在人际交往中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我们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等各方面,以给交往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在我们知觉他人时,要避免单凭第一印象看人。第一印象只能作为对人知觉的起点,而不能作为终点。第一印象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根本面貌。难免有主观性。只是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对

人的知觉。

B.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了解自我,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以使他人对我们自己形成晕轮效应。产生良好印象。

但在我们知觉他人时,要明白晕轮效应是片面的,要工资、全面的看待人,才能对人形成正确的知觉。

C.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突出自己所属集体的优秀特性,以使他人由于对优秀的好感形成对我们自己的良好印象。

但刻板印象是对人概括的、泛化的看法,hi带来认知上的偏差、我们不能光凭刻板印象认识、评价具体的人,要正确对人知觉,就要善于从每个人的行为表现中区认识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使他人特别是熟悉的人对自己有良好印象,要注重近期的表现。

但我们自己知觉他人时,不仅要注意他的现在,还要了解他的过去,只有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对人完整、正确的知觉。

4.如何根据青少年学生记忆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复习(特点6,如何组织14)?

特点:

(1)记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意识占主导地位

(2)记忆的理解性明显提高,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3)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根据青少年学生记忆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1)合理组织学生识记材料

①识记目的明确

明确的识记目的影响记忆的清晰性和牢固性,是识记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②识记材料的充分理解

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基础,要避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地强记。

③识记方法的合理选用

根据材料的性质、内容、数量等,选用适宜的识记方法是提高识记效率的重要措施。

应进行综合识记,将部分识记和整体识记结合起来。

④识记材料的实际运用

学得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是牢固保持知识的可靠条件,学生应用识记材料体现在:

●运用识记的材料进行解题、实验和完成作业等活动;

●用识记的材料解释和生活实际相关的现象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有效地组织复习

复习是指反复地识记、目的在于达到持久的保持、遵循遗忘过程的规律,复习组织时应做到:

①复习要及时

●根据遗忘的发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及时进行,趁热打铁,要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最好是学习之

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记忆就像建筑物,不要等到快要倒塌时再去修复,否则就等于重修,说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及时复习可以避免遗忘事物迅速发生、对于学习材料,长期不复习,到了期末考试才算“总账”,这样是学不好、

记不牢的。

②复习切忌机械复习

复习是积极地、主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分析方法和复述材料,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③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先密后疏

●复习时间的分配有两种:一是集中复习,二是分散复习。一次复习较长的时间为集中复习,将较长的时间分几次

使用是分散复习。

●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但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要看材料的性质、数量、难度及记忆已经达到的水

平而定。一般是“先密后疏”,开始时间间隔短一些,随着所学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后可增加间隔时间。

④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回忆与再认结合)

在材料还没有记住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记不起来的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比较简单的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直到记熟为止的方法要好得多。这样可以使注意集中于学习中的微薄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达到提高学习

效率的目的,在识记的时间上花的少,速度来得快,保持时间也较长,准确性也较高。

⑤适当地超额学习(过度学习)

在一定限度内,学习程度越高,保持效果好。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学习重复的次数过多,会引起疲惫、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情绪等不良效果,所以阻止遗忘的效果不再增长。(3)提高回忆的效率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控制前提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①要让学生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邻接的学习活动,并使中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样对记忆材料是有益的。

②复习内容难易结合。

③学习材料的首位部分只受其中某种抑制的干扰。而材料中间的部分要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最容易遗忘,应该采取将材料的中间部分多复习几次的办法;或者因材料的首尾部分只受其中某种抑制的干扰,保持效果相对较好,所以可将完整的复习内容分成部分,增加开头和结尾的数量。

④早上与晚上的学习时间由于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应有效利用来记忆材料。

(4)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记忆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语音记忆法等记忆方法。

5.(1)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哪些?(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答:(1)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与敏捷性5创造性

(2)1、要引导青少年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列主义原理,用辩证主义观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辩证唯物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这种思想武器,才可以做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看问题,发展的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客观的、理论的、联系实际的、而不是主管教条的看问题。2、······3、······

4、注意运用心理学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思维”,限制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多发展求同思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信赖某种单一的解决问题的原则,策略和方式,过于固执从前的解决方法,生搬硬套公式,被定势效应抓住。则解决问题的行为越来越倾向自动化,容易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使有的问题甚至找不到答案,要发展求异思维,避免定势的消极作用。

5、应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A、保持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探索心理

B、创造宽松的坏境与气氛,解除学生的错误的恐惧心理,面对现实,敢于幻想,敢于实践

C、鼓励学生和有创造性特征的人接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D、鼓励并培养学生的首创,独立创造精神及品质

E、避免用固定不变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

F、经常采用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正确使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发展其想象力。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逐步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能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适不良反应(结合实际5分,如何调适15分)

1,要矫正使学生产生消极情感的糊涂观念:

耐心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豪”与“高傲”,“羡慕”与“嫉妒”等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

2不要简单禁止,要善于疏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与处理负面情绪

要辅导青少年自己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消除情绪的纷扰,加强压抑情绪的表露与释放和极端放纵都会有害身心健康,所以要教育学生适度节制和升华发泄内心的烦恼,减少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

3不歧视和损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才有利于克服其消极情绪。

结合实际论述

1转移注意力

就是将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中移开,集中注意于其他事件,避免不良情绪体验。

悲伤的时候,如果一味沉浸在对悲伤事件的不断回顾中,悲伤情绪会越来越重,如果积极地将注意转向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读书、逛街等等,可以让人逐渐淡忘悲伤。朋友聚会时,某个人说了令自己非常不高兴地话,人们往往忽略不停,将注意转移其他人的谈话中,或者重新开始一个话题,这些都是有效通过转移注意来调适自己不良情绪的做法。

2改变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通过享受生活使自己振奋。

在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如悲伤、烦恼时,可以精心布置自己居住的房间,改变房间装饰的风格。可以改变自己衣着发型的风格以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

可以多和乐观开朗的人相处,其乐观开朗会影响自己,让自己忘却烦恼;冷漠的人际关系或加重布朗情绪体验,所以在情绪低落时还可以找亲友聊天,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亲友的开导和支持有益于情绪的改善。

或者去风景优美的或开阔的地方使自己心情舒畅,或者养花种草,等等,通过享受生活使自己振奋。

3改变自己的不良只是一调适布朗情绪

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有利和不利的,光明和阴暗的,不要总是盯着阴暗面,否则会导致自己以偏概全,夸大事情的后果,加重布朗情绪,。要全面分析问题,在自己有布朗青训时转变思维方式,多看事情积极地一面。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过于美好,否则将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加重不良情绪体验。

再有不良情绪体验时,可以通过做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设法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以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

通过反省自己的不合理观念,用合理观念代替不合理观念,从而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

4通过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来调适不良情绪。

研究表明,抑制某些情绪的情绪表达,可以显著减弱相应的情绪体验,如痛苦,骄傲,愉快等;反之,做出某些表情,会使一些情绪体验加重,如愤怒等。对情绪的表情和行为进行抑制了来自己打人和骂人的行为,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和对方沟通,讲道理,可以很好解决问题。

5适度地渲泄

当不良情绪积压于心时,人们可以选择某种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降低不良情绪体验。悲伤的时候可恶意大哭一场,忧愁的时候到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烦躁的时候适度地摔打东西,对别人把自己的伤心事倾述出来,或者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达到渲泄不良情绪等等。

渲泄的时候要把握分寸,要保持在适度范围内,要做到既不伤人又不伤己。

7、什么是挫折?结合关于挫折的知识谈谈你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准备如何应对?

答:1、挫折: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应对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人生的道路是平坦的,“逆境在多,顺境在少”,要注意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不断提高挫折承受力,还要在挫折到来之时正确应对挫折。

结合自身情况:(1)、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2)、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3)、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防御挫折的力量

如何应对:(1)、构建成熟的心里防卫机制(幽默、升华、坚持、文饰、反向、退行)

(2)、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A):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

(B):挫折具有积极和消极意义,要辩证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

3、正确归因,确立合理的的自我归因

要强调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8.意志的品质有哪些?青少年意志有何特点?如何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

(1)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韧性

(2)青少年意志的特点:

①少年期意志品质特点:

A、少年的自觉性品质虽有所提高,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因此自觉性和幼稚性仍处于错综矛盾的状态,还不善于正

确鉴别意志品质的良莠优劣。

B、少年的果断性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在意志行动中,轻率和优柔寡断都有表现,但轻率比优柔寡断更为突

出。

C、少年期的自制能力也有所增强,但自制能力还有限,抗拒诱惑的能力,控制情绪冲动的能力还欠缺,较容易沾染不

良习气,行为带有固执的特点。

D、少年期意志品质的坚持性、恒心、毅力还很不成熟,容易虎头虎尾,见异思迁。

②青年期意志品质特点:

A、青年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更加增强,能自觉遵守纪律,自觉约束行动,在行动之前能用头脑冷静思考。

B、意志行动的独立性更加增强,不依靠父母和师长能独立的完成各种活动任务。

C、稳定性的意志品质特征逐渐形成,忍耐性,坚持性,刚毅性,自制力和坚定性都有了巨大发展,开始形成独特的风

格。

D、青年期的意志品质中的自我完善的意向、自我实现的意向,独立自主的意向、自尊的意向已非常强烈,但不完全

成熟。

(3)①加强目的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的调节支配,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②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是顺利的从事学习和其他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特征。自制力弱的学生,常常不能抗拒诱因或干扰,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违反纪律。因此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是非常必要。

③在行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困难面前,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才能去的锻炼意志的效果。中学生锻炼意志的途经很多,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在干扰和困境中坚持学习,担任社会工作,参加公益劳动,坚坚持体育锻炼,遵守生活制度等,都是锻炼意志的好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重要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持之以恒,就可能逐渐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品质。

④针对个体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针对意志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对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⑤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自我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对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来说,自我锻炼更为重要。启发学生觉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应注意下几点:

A、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愿望,不采取无把握和不能实现的决定

B、要树立自我效仿的学习榜样

C、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

D、养成自我检查、自我判断、自我批评的习惯

E、搜集警句格言,当做座右铭自勉,以促进意志的自我锻炼

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1、基本观点

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于爱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属于缺失需要,是人类生存必须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生长需要,虽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但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就应运而生。

1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如何,青少年学习动机有何发展趋势,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最高。

2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一,自主性水平在不断提高,内在动机逐渐占优势;

二,远景性动机不断占优势

三,学习动机不断向健康发展,为国家,为集体而学习的合理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四,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社会性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发展。

1创设问题或者疑难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2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励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通过反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上进心。

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眉批,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3适当开展竞赛

为了使竞赛能对大多数人起到激励的作用,应注意:

A、按能力分组竞赛。

B、按项目分组竞赛,使不同智力、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C、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争取这次成绩比上次好,今年成绩比去年好,同样可起到鼓励作用。

4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有效地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行有效地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

A、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B、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

C、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征等。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以使优等生不致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是差等生不致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11、青少年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能力?

1、青少年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遗传因素及营养状况

②早期经验

③教育与教学

④社会实践

⑤天才与勤奋

2、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能力

①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③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④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12、如何根据气质的差别对学生因材施教

多血质特点: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善言辞。有同情心、思想灵活,但也容易变化无常,做事虎头蛇尾,不够踏实,浮夸,缺乏一贯性。

因材施教:发扬热情、活泼、机敏、灵活的品质,加强恒心和毅力的培养,行为不要轻率,三思而后行,防止产生自由散漫,见异思迁的不良品质。

胆汁质特点:精力旺盛,动作敏捷,热情直率,易于冲动,好与人争论,心境变化剧烈,难以自制,心理活动外倾。因材施教:着重发扬开朗‘豪放‘进取的特点,注意控制感情,培养耐心,自控能力,要谦虚,多听他人意见沉着冷静,防止产生任性,粗暴,高傲的不良品质。

粘液质特点:动作迟缓,安静稳重,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情绪稳定,注意和兴趣持久但难以转移。

因材施教:着重发扬稳定、踏实、诚恳的优良品质,多参加运动,培养主动性,防止产生慎小偏微、因循守旧不良品质。

抑郁质特点:行动迟缓、思想敏锐细心。情绪深刻等,但也可能形成多疑、孤僻、不合群、忧闷等特点。

因材施教:着重发扬心细、机警、稳重的品质,加强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勇于面对挫折,提高自己的胆量,多参加活动,培养自信心,防止产生孤僻自卑的不良品质。

14、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学期迁移:已有的知识、既能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经验的概括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③分析问题的能力④学习

者得心理,生理状态。

3、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①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②培养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③在教学中应用比较法

④对学生的联系要加以指导

⑤加强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15掌握知识的发展智力的关系。如何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

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人的智力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和教育,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没有掌握知识的运动,智力就无从表现,无从发展,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速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

智力为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可能,知识的获得又进一步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2如何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

①加强科学知识的教学、打好发展智力的基础

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智力技能

③正确理解和贯彻量力性原则,挖掘智力潜能

④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重视非智力因素

⑤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别,因材施教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实验心理学试题

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得2分,多选、错选、 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六、实验设计题(本大题9分) 一、填空题 1. .反应时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 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2.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 3.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 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 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 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4.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 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 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5.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 6.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9.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11.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加工单元。 1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1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形状恒常性。 1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 1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着《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着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17.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方法,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正确) 2.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错误,韦克斯勒) 3.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错误,社会的需要) 4.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错误,矛盾的闭锁性) 5.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正确)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青少年心理研究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矛盾性原则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早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早熟对于不同性别的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同的。早熟的男孩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与正常成熟的同龄女生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喜欢、愿意与同龄女生交往。由于他们身体上成熟,体魄健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同伴的敬佩、羡慕、尊重;也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青睐,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或当上班级干部。早熟的女孩与早熟男孩相比,早熟女孩体会到了更多的麻烦、苦恼。对这种在时间上早成熟3~4年的女孩来说,会品尝到周围同伴都未曾有过的体验、感受与变化,会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因而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3.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答:青少年动机的特点:表现出4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 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 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心理学专题作业1-4

心理学专题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心理学期末考试作业

简要介绍一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再详细谈一下马斯洛层次理论 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人主要是受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所驱使的需求动物。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当个人满足一种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2)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由此,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需要: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一需要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尊重需要: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护理心理学作业 (1)-1

名词解释 1.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2.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4.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5.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6.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8.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 10.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12.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13.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14.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5.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16.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7.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8.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9.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20.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22.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3.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4.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5.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6.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27. 护士角色人格: 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9.注意: 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30.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简答题 1.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简述沟通的概念及特点? 答:沟通也称为信息交流,是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答案:2016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智力 答: 所谓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处理环境的个人的综合能力。 2.暗适应 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3.图式 答: 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4.情景记忆 答: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

实验法。在控制或创设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优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2,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3,被是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4,对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法,相关研究是一种特殊的非实验性研究,当无法操纵自变量时,我们使用相关研究。优点:1,有利于我们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2,相关研究更接近于生活实际。缺点: 对变量的控制不多,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心理学试题答案资料

湖北经济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 课程名称:心理学(卷) 考试时间:. 印刷份数: 系:公选专业年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论述题(每题分)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错觉?错觉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什么?根据其原理为自己设计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遗忘,并说明理由。 、根据卡特尔种个性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在未来的职场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华生的主要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心理学作业

班级:计算机12-1 姓名:李兴发学号:12034480116 成绩: 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高三的时候。那时,班主任为了减小因面临高考而带来的压力,专门请了心理老师给我们讲课,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摘自书籍)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将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作业 1.第4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5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7题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关系。 A.“倒U型” B.“U型” C.直线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8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 B.中下水平 C.中等水平 D.优秀水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7题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28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31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 作 业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个性心理、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三大类。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记忆和思维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的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学说还要早30年。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法。 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人本主义的代表人是马斯洛与罗杰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新流派为认识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二、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那种选项的科学( D ) A心理过程 B 认识过程 C 个性 D 心理现象 2、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D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那两个方面( B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 B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C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 马斯洛、罗杰斯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皮亚杰 5、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为( B ) A 1789年 B 1879 年 C 1897年 D 1798年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B ) A. 情感过程 B. 认识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个性 问答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心理学》期末作业

1.第 2 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 和 ( A. 性格 B. 意志 D.兴趣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2.第 3 题 A. 互补性 B. 相似性 C. 接近性 D. 个性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3.第 4 题 (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 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 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 阿诺德 B. 坎农—博德 C. 普里布拉姆 D. 詹姆士一兰格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4.第 5 题 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 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 属于情感品质中的( ) A. 倾向性 B. 深刻性 C. 需要 )。 “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引的影响。 )因素对人际吸

C. 稳固性 D. 效果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5.第6 题 “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6.第7 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的特点。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不快不慢 D. 时快时慢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7.第8 题 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 强化法 B. 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 代币奖励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8.第22 题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头脑中出现宋江的形象属于()。 A. 幻想 B. 无意想象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9.第23 题 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 斯皮尔曼 B. 瑟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加德纳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10.第24 题 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都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热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1.0 此题得分: 1.0 11.第33 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 中上水平 B. 中下水平 C. 中等水平 D .优秀水平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1.0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