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CHAPTER 2

MODFLOW - Grid Approach

在GMS中,有两种应用方式可以构建modflow 模拟:栅格和概念模型。栅格方式包括直接在3D栅格的逐个单元(cell-by-cell)添加源/汇项和其他模型参数。概念模型应用方式包括在map模块中使用gis工具开发一个被模拟区域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中的数据将会被复制到栅格中。

本tutorial中栅格应用于modflow的预处理过程。大部分而言,概念模型的应用比栅格方式更为有效。尽管如此,栅格方式在解决简单问题或者需要逐个单元编辑的学术练习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在开始MODFLOW - Conceptual ModelApproach tutorial.时不需要完成此tutorial。

2.1.1 Outline

This is what you will do:

1. Create a 3D grid.

2. Set up a MODFLOW simulation.

3. Check the simulation and run MODFLOW.

4. Assign zone budgets and view the report.

2.1.2 Required Modules/Interfaces

You will need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enabl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

?Grid

?MODFLOW

You can see if these components are enabled by selecting the File | Register command.

2.2 Description of Problem 问题的描述

此指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图2.1中描述。此问题是MODFLOW Reference Manual.结尾描述的简单问题的改进。在计算网格中使用三层假设成为三个含水层。栅格覆盖区域为一75000ft×75000ft的正方形区域。栅格由15行和15列组成,计划每个单元的计量为5000ft×5000ft。顶部和底部高程将简化成为水平面。图上显示为水平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垂直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使用部分水平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

由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统的输入将会被定义为回灌。由于排水管道、排水井(图中没有标示)排出系统,左边的湖被定义为定水头边界。初始水头定为0,稳定态将会进行计算。

2.3 Getting Started 开始

打开一个新的GMS窗口

2.4 Units 单元

定义模型中的单元(单位)。选择的单位将被应用于编辑GMS界面区域,使每一个参数具有固定的单位。

1.选择Edit | Units命令。

2.Length长度选择m为单位(米),Time时间为d(天),其他参数采用默认。

3.点击ok。

2.5 Creating the Grid 创建栅格

解决此问题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3D有限差分单元格。

1.在Project Explorer中,右键点击空白出,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 3D Grid命令

2.在X坐标(X-dimension)区域,输入22860作为长度值,单元格数Number cells为15。

3.在Y坐标(Y-dimension)区域,输入22860作为长度值,单元格数Number cells为15。

4.在Z坐标(Z-dimension)区域,输入单元格数Number cells为3。

稍后再输入每一层栅格的顶部和底部高程值。因为,输入的Z方向的单元格厚度对于MODFLOW的计算不起作用。

5.选择ok按钮。

在你的显示屏上会出现平面显示的栅格。一个单一化的表示也会出现在小图标

Mini-Grid Plot.中。

2.6 Creating the MODFLOW Simulation 创建modflow模拟

下一步是建立modflow模拟的初始化。

1.在Project Explorer 中,右键点击3D Grid Data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MODFLOW命令

2.6.1 The Global Package 统一赋值

这个输入是为了细分modflow为块。一些块是备用的,一些是必需的。必需的是统一赋值模块。

Packages 块

首先,选择块。

1.选择Packages按钮。

这个块对话框用于指定建立模型所需要的块。基础的块是必需的,不能被关闭。下面选择其他的块。

2.在Point sources/sinks部分,打开Drain (DRN1) 和Well(WEL1) 选项。

3.在Areal sources/sinks 部分,打开Recharge (RCH1)选项。

4.在Solver 部分,选择Stongly Impl. Procedure (SIP1) 块。

5.选择ok推出对话框。

The IBOUND A rray IBOUND数列

下一步是建立IBOUND数列。IBOUND数列用于指定单元格的活动性,IBOUND>0为活动,IBOUND=0为不活动,IBOUND<0为常数。在我们的问题中,除了上面两层最左边一列外所有的单位都为活动,这一列将被定义为定水头。

1. 选择IBOUND按钮。

IBOUND对话框在一个电子表格中显示IBOUND数列的值,每次显示一层。左上角的编辑区域可以改变当前层,除上面两侧左侧一列的数据小于0外,我们需要其他所有的数列值都大于0。默认状态下,数列中的值都大于0。因此,我们只需要改变定水头单元格。这可以在30个定水头单元格中输入-1即可。

尽管如此,还有另外更简单的方法修改IBOUND数列值。这将会在后续的tutorial 中进行描述。现在让所有的单元格处于激活状态。

2.选择ok退出对话框。

Starting Heads 开始水头

下一步建立开始水头数列。

1.选择Starting Heads按钮。

初始水头数列用于建立短暂模拟的初始水头值。当计算出一个稳定态的模拟,在最后的解中每一个单元的初始值不应该有差别。初始水头值与最终水头值越接近,modflow越快计算出结果值。性质确定的地层,如果初始水头太低,modflow将认为此单元被疏干。在我们的问题中,初始值为0既能满足要求。

初始水头数列也用于建立定水头单元的水头值。在此问题中,定水头值为0。所有的初始水头值默认为0,不需要修改。

2.选择ok退出对话框。

Top and Bottom Elevations 顶部和底部高程

下一步是建立顶部和底部的高程值数列。

1.选择Top Elevation按钮。

2.确定当前层为1(Layer is 1.)

3.选择Constan t→Layer按钮。

4.输入值为60并确定。

5.选择ok退出Top Elevations对话框。

GMS强制认为层的上部也是同样位置层的底部。因为,只需要输入所有层的底部高程,顶部高程将会自动赋值。

6.选择Bottom Elevation按钮。

7.确认当前层为1。

8.选择Constant→Layer按钮。

9.输入-45并确认。

10.改变当前层为2。

11.选择Constant→Layer按钮。

12.输入-120并确定。

13.改变当前层为3。

14.选择Constant→Layer按钮。

15.输入-215并确认。

16.选择ok退出Bottom Elevation对话框。

17.选择ok退出MODFLOW Global Package对话框。

2.7 Assigning IBOUND Values Directly to Cells 直接分配IBOUND值到每一个单元

综上所述,IBOUND值可以通过IBOUND数列对话框进行输入。从某些情况下说,这比直接对每个单元进行输入更为容易。可以通过Cell Properties命令来完成。在使用此命令前,必须选择上面两层最左边的一列单元格。

2.7.1 Viewing the Left Column 观察左侧列

1.选择Side View按钮

栅格非常薄。这可以通过调整Z方向上的放大率来进行调整。

2.选择Display 选项

3.将Z magnification修改为15。

4.选择ok。

2.7.2 Selecting the Cells选择单元格

1.选择Select Cells工具。

2.在Mini-Grid Display中将列改变为1,并按table键。注意现在观察的是第一列(最左边一列)

3.在上面两层的栅格周围拉一个方框。

2.7.3 Changing the IBOUND Value改变IBOUND值

编辑IBOUND值

1.在所选择的其中一个单元上右键点击。

2.选择Properties工具。

3.将IBOUND选项改变为Specified head.。

4.选择ok退出Cell Properties对话框。

5.选择Plan View按钮。

注意符号已经显示在我们所编辑的单元上,指示这些单元是定水头单元。

2.7.4 Checking the Values 检查赋值

确保输入的IBOUND值的准确度。

1.选择MODFLOW | Global Options菜单命令。

2.选择IBOUND按钮。

3.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择右侧的向上箭头,让图层循环显示。

注意上面两层最左边一列单元的值均为-1。在GMS中使用电子表格方式或者是通过选择单元并直接输入(选择一个最为便利的输入方式)的MODFLOW数据均能够编辑。

4.选择ok按钮退出IBOUND Array对话框。

5.选择ok按钮退出MODFLOW Global Package对话框。

2.8 The LPF Package LPF模块

下一步是建立模型并输入图层流动数据(LPF)。LPF数据块计算每个栅格单元之间的传导系数以及建立逐个单元流动的差分方程。

1.选择MODFLOW | LPF Package菜单命令。

2.8.1 Layer Types图层类型

在对话框中Layer Data部分的选项,被用于定于图层类型以及每一个图层的水力传导系数。在我们的问题中,有三个图层。最上面的一层是无限制的,下面两层是有限制的(承压的)。GMS中默认的图层类型是“可逆的(可转变的)”,也就是说图层可以能够被转变为承压或无压。因此,不需要改变图层的类型。

2.8.2 Layer Parameters 图层参数

在对话框中Layer Data部分的按钮是为了输入计算逐个单元的传导率必需的参数。MODFLOW要求一组与图层类型相关联的图层参数。

2.8.3 Top Layer 上面一层

首先,输入最上面一层的数据。

1.选择Horizont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按钮。

2.选择Constan t→Layer按钮。

3.输入值15。

4.选择ok按钮。

5.选择ok按钮退出Horizont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对话框。

6.重复这个步骤并在垂向各向异性上输入10。

2.8.4 Middle Layer 中间层

1.在Layer Data部分选择向上箭头转到正确的图层编辑区域,转到图层2。

2.在图层2中输入一下数值:

2.8.5 Bottom Layer底层

1.转到图层3并输入以下数值:

至此数据输入完成。

2.选择ok退出MODFLOW LPF Package对话框。

2.9 The Recharge Package 补给(回灌)模块

接下来为补给模块输入数值。补给模块用于模拟降雨入渗以及地表入渗补给含水层。输入补给数据:

1.选择MODFLOW | Source/Sink Packages | Recharge Package菜单命令。

2.选择Constan t→Array按钮。

3.输入0.0009并点击ok。

4.选择ok按钮退出Recharge Package对话框。

2.10 The Drain Package 排水沟模块

现在定义模型上层中的排水沟行。定义排水沟,首先要选择排水沟所在的单元格,再选择Point Sources/Sinks菜单命令。

2.10.1 Selecting the Cells 选择单元格

排水沟定位于上层(图层1),这是当前层,我们不需要改变显示。

需要选择第8行的2-10列单元格。选择单元格:

1.选择Select Cells工具。

2.注意当你在栅格上移动鼠标,鼠标下面单元格所属的ijk值(行,列,层)将在屏幕最下面的对话框中显示出来,如图2-

3.

3.选择i=8, j=2, k=1.的单元格

4.按下shift键启用多选模式并选择同一行的3-10列单元格,如图2-4.

2.10.2 Assigning the Drains 为排水沟赋值

1.在所选单元格的图形窗口中右键点击,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ources/Sinks菜单命令。

2.选择Drain表。

3.选择New按钮。这将会为所选择单元格增加一个新的排水沟实例。

这次需要为选择的排水沟输入一个高程值和传导系数。排水沟具有共同的传导系数但是高程并不是全部相同。

4.为排水沟单元格输入下表所示的传导系数以及高程值。

5.选择ok按钮。

6.在栅格外面任意地方点击取消单元格选择状态。

2.11 The Well Package 井模块

下面使用Point Sources/Sinks命令,通过选择井所定位的单元格来定义几个井。

2.11.1 Top Layer Wells 上层井

大部分井在最上面的图层,但是也有一些在中间和底部图层。首先定义上层的井。

1.按下shift键选择图2-5所示的单元格。

2.在所选的单元格上面点击右键并选择Sources/Sinks菜单命令。

3.选择well表格。

4.选择new按钮。

5.为所有的井输入一个flow值为-12,230(负值表示抽水)。

6.选择ok按钮。

7.在栅格外面任意地方点击取消单元格选择状态。

2.11.2 Middle Layer Wells 中层的井

现在定义中层的井,首先需要转向显示中间图层。

1.在Mini-Grid Plot.中选择Decrement按钮。

2.按下shift键选择如图2-6所示的井所在单元格。

3.在所选的单元格上面点击右键并选择Sources/Sinks菜单命令。

4.选择well表格。

5.选择new按钮。

6.为所有的井输入一个flow值为-12,230(负值表示抽水)。

7.选择ok按钮。

8.在栅格外面任意地方点击取消单元格选择状态。

2.11.3 Bottom Layer Well 底层井

需要在底层定义一个井,步骤如下:

1.在Mini-Grid Plot.中选择Decrement按钮。

2.选择如图2-7所示的井所在单元格。

3.在所选的单元格上面点击右键并选择Sources/Sinks菜单命令。

4.选择well表格。

5.选择new按钮。

6.为所有的井输入一个flow值为-0.15(负值表示抽水)。

7.选择ok按钮。

8.在栅格外面任意地方点击取消单元格选择状态。

至此,所有的井均已定义,返回上部图层。

9.在Mini-Grid Plot.选择两次。

2.12 Checking the Simulation 检查模拟

上面已经完全定义了MODFLOW数据,准备运行模拟。尽管如此,在保存模拟和运行MODFLOW之前,需要运行MODFLOW的Model Checker并检查错误。因为如果是海量数据进行模拟,常常会出现遗漏一些必需的数据或者是定义了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选择和参数。一些错误会导致MODFLOW崩溃或者是产生错误的解。MODFLOW Model Checke r的目的是分析定义当前MODFLOW模拟所输入的数据并给出明显的错误或者可能的问题。成功运行Model Checker不能完成保证解是完成正确的。它仅仅是对输入数据的初始检查并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可以捕捉到数据的输入误差。

运行Model Checker:

1.选择MODFLOW | Check Simulation菜单命令。

2.选择Run Check按钮。

每一个MODFLOW的输入模块均在列表中给出。如果每一项均是恰当的,那么每一个输入模块均不会显示有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选择并突出显示,相对应的,GMS会选择相应有问题的单元格或者图层。

3.选择Done按钮退出Model Checker.对话框。

2.13 Saving the Simulation 保存模拟

现在保存模拟并运行MODFLOW。

1.选择File | Save As菜单命令。

2.移动到tutfiles\modfgrid目录下。

3.将此工程保存为gridmod.gpr。

2.14 Running MODFLOW 运行MODFLOW。

1.选择MODFLOW | Run MODFLOW菜单命令。

此次MODFLOW将在一个新窗口中打开。文件名以命令行的形式传递给MODFLOW。MODFLOW打开文件并开始模拟。模拟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文本输出。

2.当MODFLOW完成后,选择close按钮。

2.15 Viewing the Solution 显示结果

当关闭MODFLOW时,GMS自动读入模拟结果。可以看见在上层图层中出现有一些等水位线。也可以看见一些单元格包含有蓝色的三角符号。这些单元格是浸没的,意味着这些单元格中计算的水位高于顶部。

2.15.1 Changing Layers 改变图层

显示中间图层的结果

1.在Mini-Grid Plot.中选择向下箭头。

显示底部图层的结果

2.选择向下箭头。

返回顶部图层。

3.选择向上箭头两次。

2.15.2 Color Fill Contours 用颜色填充等高线(等水位线)

可以用颜色的变化来显示等高线(等水位线)。

1.选择Data | Contour Options菜单命令。

2.改变Contour Method为Color Fill.。

3.选择ok。

2.15.3 Color Legend 图例

显示一个颜色图例。

1.选择Data | Color Ramp Options菜单命令。

2.打开Legend选项。

3.选择ok。

2.16 Zone Budget 区域预算??

区域预算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用于计算地下水流动模型中子区域的水头预测。GMS组合了一个相似流预测报告工具。在GMS中,通过赋予一个Zone Budget ID给单元格来定义区域。一旦区域被定义,将产生一个报告显示区域的流动趋势(流动预测)。报告中包括展示流入/出相邻的区的部分。

2.16.1 Assigning Zone Budget Ids 指派区域预算ID

此模型中,将每一个图层变为区。

1.选择Select Cells工具。

2.如果需要,转换为Plan View显示。

3.确保当前层为3D栅格中的第二层图层。在Mini-Grid Plot中使用向上或向下

的箭头调整图层为第二层。

4.在图层2中所有单元格拉一个方框。

5.在任意一个已选择的单元格中点击右键。

6.在下拉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菜单命令。

7.输入2为Zone budget ID并选择ok。

8.通过在Mini-Grid Pl ot中选择向下箭头转向图层3。

9.重复4-7步骤,此次输入3作为Zone budget ID。

2.16.2 Viewing the Zone Budget Report 显示区域预测报告(结果)

准备显示每一个区域的流动预测。

1.选择Data | Flow Budget菜单命令。

2.选择Zones表格。

当前显示的是第一个区域的报告(结果)(栅格的最上层图层)。报告被分成两部分:流入和流出区域。模型中出现的每一个源/汇项将列出有一个流动值。增加源/汇项,将会有一个在区域间流动量的区域。

3.在Zone表格中选择2。

显示区域3的报告。做完后选择ok按钮退出对话框。

2.17 Conclusion 结论

这是MODFLOW - Grid Approach指南的结束。在此指南中能学到以下一些事情:

1.可以指定需要使用的单位,GMS将会在随后的输入中显示并帮助输入正确的参数。GMS不会自动做任何的单位转换。

2.MODFLOW菜单在3D栅格模式中。

3. 可以通过选择MODFLOW | Global Options菜单命令并选择块功能来调用你所需要的MODFLOW块。

4.大部分MODFLOW数列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编辑:通过电子表格或者选择栅格单元并应用MODFLOW | Cell Properties菜单命令。

5.井和排水沟等,可以通过选择栅格单元并选择MODFLOW | Sources/Sinks菜单命令或者在右键点击所选择的单元格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ources/Sinks菜单命令来建立并编辑。

6.可以使用Model Checker来分析输入的数据并检查错误。

7.可以通过使用Data | Flow Budget菜单命令来指定区域预测ID给栅格来产生一个模型子区域的流动预测

8.在领位模式中,每次只能显示3D栅格中的一行,或者一列或者一个图层。

CHAPTER 3

MODAEM

MODAEM是一个单图层,是GMS中加强的恒态分析单元地下水流动模型。本章介绍MODAEM并举例说明单元分析模型在GMS中的应用。本指南并未详细解释单元分析方法。需要详细了解单元分析模型和MODAEM,请参照GMS help。

在此之前你必需先完成GMS Basics指南,并熟悉特征目标。

3.1.1 Outline

1.读入背景底图。

2.建立概念模型并定义参数。

3.运行不同条件下的MODAEM。

3.1.2 Required Modules/Interfaces

You will need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enabl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

?Map

?MODAEM

You can see if these components are enabled by selecting the File |

Register command.

3.2 Description of Problem 问题描述。

本章描述GMS地下水流动模型在Big Walnut Creek (see Figure 1).泛滥平原的Brazil, IN. Brazil (population 8188)地区小镇东部5英里的井群流动。此模型的目的是:

模拟在Brazil地区水源地保护区5年的井群应用成果???

检验在井场增加一个井之后的结果。

下图显示了模拟的区域位置,以及模型边界。

3.2.1 Setting and Data Collection 建立和数据收集

井场位于Big Walnut Creek.泛滥平原地区。含水层为沉积于掩埋河谷基岩之上的,水力传导系数为250ft/d的粗砂砾石。虽然在河床周围的基岩是弱透水性的,也不作为重要的水源考虑。河谷中砂砾石含水层的厚度为10-80ft(3.0-24.2m)。井场所在

位置高程约为600ft(183m),含水层平均厚度为60ft(18.3m)。

3.3 Getting Started 开始

Let’s get started.

1. If necessary, launch GMS. If GMS is already running, select the File |New command to ensure that the program settings are restored to theirdefault state.

3.4 Reading in the Background Map 读入背景地图

首先是在读入所模拟区域的背景信息的前提下建立模型。使用这些信息引导我们建立点、弧段和多边形并定义模型的特征参数。

1.选择Open按钮。

2.查找并打开目录文件夹tutfiles\modaem.。

3.将Files of type改变为(*.tif; *.tiff; *.jpg; *.jpeg; *.png; *.sid).。

4.选择并打开indiana.jpg。

5.在提示框中选择yes,产生信息图示(角锥??)

此时,信息记录对话框出现。如果信息文件为地球(??)相关文件或者文件包含有地质信息,信息记录对话框将不会出现。此信息并非为包含地质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在此信息不同的点上识别出真实的地理坐标并提供给此信息。

6.在Register Image对话框中选择2 Point Registration选项。

7.定位如图3-2所示的红色十字丝所在位置并输入地理坐标。

8.选择ok退出对话框。

3.5 Defining the Units 定义单位

定义在概念模型中要用到的单位。我们选择的单位将会在GMS界面中应用于可编辑区域并提醒我们每一个参数的固有单位。

1.选择Edit | Units菜单命令。

2. Length长度选择m,Time时间选择d,其他选择默认单位。

3.选择ok。

3.6 Creating the Conceptual Model 建立概念模型

以下输入模型数据。首先,建立一个MODAEM概念模型。建立一个覆盖并定义边界条件和含水层参数。模型的边界如下图所示。

1.在Project Explorer对话框中右键点击空白区域,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 Conceptual Model菜单命令。

2.将名字Name改变为Indiana,类型Type为MODAEM并选择ok。

3.在Indiana概念模型上右键点击并选择New Coverage菜单命令。

4.将Coverage name改变为Boundary并选择Use to define model boundary选项,点击ok。

5.选择Zoom工具。

6.通过拉动方框放大模型区域如图3-3所示。

7.选择Create Arc工具。

8.点击生成如图3-3所示的边界。

3.7 Creating the Specified Head Arcs 创建指定水头弧段

MODAEM默认的边界是零流量边界。意思是弧段类型为指定流量并且流量为0。接下来为此覆盖添加指定水头弧段。为了添加定水头弧段,将边界弧段截断成为四段独立弧段。

3.7.1 Convert Vertices to Nodes 将顶点转变为节点

1.选择Select Objects工具。

2.选择下图所示的四个点(顶点和/或节点)。可以通过按住shift键来选择超过一个点。

如果需要增加输入顶点,可以通过Create Vertex工具来实现。选择工具并在你需要创造一个新的顶点的地方点击。同时,也决定于你创造的边界弧段,上图所示的一个顶点事实上已经是一个节点。因此,不需要通过选择顶点工具选择它。如果已经存在上图所示的一个节点,则仅需要选择其他三个顶点。

3.选择Feature Objects | Vertices -> Nodes菜单命令将所选择的顶点转换为节点。

3.7.2 Assigning Arcs 选定弧段

1.选择Select Arcs工具。

2.选择我们在边界北部和南部创造的两段新弧段。

3.选择Properties按钮。

4.在All一行将类型改变为spec. head.。

5.选择ok退出对话框。

6.选择Select Points/Nodes工具。

7.选定北部定水头弧段的两个节点(通过按住shift或者是在两个节点周围拉动

一个框来实现)。

8.选择Properties按钮。

9.在两个节点的Head位置输入182.0。

10.重复10-12(应该为6-9)步将南部的定水头弧段输入178.6作为水头值。

3.8 Entering the Aquifer Properties 输入含水层参数

含水层参数能被赋予指定的多边形,也可以为背景含水层定义参数。

1.选择MODAEM | Global Options菜单命令。

2.在Background aquifer properties选项中输入170.0作为Base,厚度Thickness为18.0,Hyd. cond.为60.0。

3.选择ok退出对话框。

在边界覆盖中我们也需要一个单一的多边形来定义我们模型的含水层。

4.选择Feature Objects | Build Polygons菜单命令。

3.9 Saving the Project 保存工程

GMS的其他模型,比如MODFLOW,在运行模型前必需保存你对工程的修改。当你运行MODAEM,当前在内存中的数据将被写入临时文件,MODAEM将会读入并计算出解。因此,在运行MODAEM之前不需要保存修改。但是,定时保存有益无弊。

1.选择File | Save As菜单命令。

2.将工程保存为brazil。

在模型进行过程中定时的点击按钮。

3.10 Running MODAEM 运行MODAEM

可以通过选择MODAEM | Solve菜单命令或者是通过按F5键运行MODAEM。这些命令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MODAEM模型的输出。

1.点击F5键。

2.当MODAEM运行完成后,点击close按钮。

此时,在边界覆盖中将会出现等水位线。

1.选择Display Options按钮。

2.选择MODAEM表。

3.点击Contours旁边的Options按钮。

4.将Contour method改变为Linear and Color Fill.。

5.在Fill选项下的对话框中将Transparency值改变为0.4。

6.在Fill options选项中选择Color Ramp按钮。

7.在Palette Method选项中的对话框,打开Legend。

8.重复选择ok退出对话框。

3.11 Creating the River 创建河流

1.在Project Explorer中右键点击,并选择New Coverage按钮。

2.将名字改变为River。

3.在River选项下选择Source/Sink/BCs选项。(此句有待斟酌)应为:

在Source/Sink/BCs选项中选中River选项。

5.选择Create Arc工具。

6.从北部定水头边界开始点击创建河流弧段,在靠近南部定水头边界结束,如图3-6所示。注意,河流不能超出边界的覆盖范围。

1.选择Select Arcs工具。

2.在河流弧段的任意处点击选择此弧段。

3.选择Properties按钮。

4.改变弧段类型为river。

5.为Cond.(传导系数)输入一个值为5000.0并选择ok。

6.选择Select Points/Nodes工具。

7.在北部模型边缘的河流节点上双击。

8.分别为Head和Elev输入182.0和179.0。

9.选择ok退出对话框。

10.重复相同的步骤为河流的南部节点Head和Elev输入178.6和175.6。

3.12 Running MODAEM 运行MODAEM

再次运行MODAEM。

1.点击F5键。

2.当MODAEM运行结束后,选择close按钮。

注意在等水位线上的一些改变,特别是在河流的周围区域。

3.13 Adding Recharge 增加补给

现在为模型增加补给。

1.在Boundary上面右键点击并选择Duplicate菜单命令。

2.在Copy of Boundary上双击。

3.将名字改变为Recharge。

4.在对话框的Sources/Sinks/BCs选项中,去掉Specified Head和Specified Flow.。

5.在Areal Properties选项中,打开Recharge。

7.选择Select Polygons工具。

8.在多边形上双击并在Recharge区域输入值0.000420。点击ok退出对话框。

3.14 Running MODAEM 运行MODAEM

再次运行MODAEM。

1.点击F5键。

2.当MODAEM运行结束后,选择close按钮。

3.15 Production Wells 生产井

现在从一个指定的文本文档中输入生产井(??)

1.在Project Explorer中右键点击,并选择New Coverage按钮。

2.将名字改变为wells。

3.在Source/Sink/BCs区域中打开wells选项。

4.选择ok退出对话框。

5.选择open按钮。

6.查找并打开目录tutfiles\modaem.。

7.选择并打开文件prod_wells.txt。

8.选中Heading row。

9.点击Next >按钮。

10.将GMS data type改变为Well data.。

11.在File preview区域中,将第一,二,三列的type改变为:X,Y,Flow Rate.。

12.选择finish按钮退出对话框。

现在可能很难看见井。井的符号可以通过点击Display符号,在其Display Options对话框中改变。

3.16 Observation Wells 观测井

在再次运行MODAEM之前,需要读入区域的观测水头值。

1.在Project Explorer中右键点击,并选择New Coverage按钮。

2.将名字改变为Observation。

3.在Observation Points区域中打开Head选项。

4.选择ok退出对话框。

5.选择open按钮。

6.查找并打开目录tutfiles\modaem.。

7.选择并打开文件well_head.txt。

8.选中Heading row。

9.点击Next >按钮。

10.将GMS data type改变为Observation data.。

11.在File preview区域中,将第一,二,三列的type改变为:X,Y,Obs.Head。

12.选择finish按钮退出对话框。

13.现在可以看见出现了一些观测井目标。

3.17 Running MODAEM 运行MODAEM

再次运行MODAEM。

1.点击F5键。

2.当MODAEM运行结束后,选择close按钮。

3.18 Conclusion 结论

包括MODAEM指南。在此指南中可以学到以下结论:

1.MODAEM是GMS中的定位地图模型中的一个分析单元模型,使用点,弧段,多边形来计算结果。

2.GMS能记录一些没有和记录信息一起的图象,使得其能在模型坐标系统的正确的区域显示。

3.地图模型通过特征目标(点,弧段和多边形)被用于构建概念模型。

4.特征目标组合形成覆盖。总是只有一个激活的覆盖,也仅仅是激活的覆盖能被编辑。

CHAPTER 4

MODFLOW - Conceptual Model Approach

概念模型

在GMS中,有两种应用方式可以构建modflow 模拟:栅格和概念模型。栅格方式包括直接在3D栅格的逐个单元(cell-by-cell)添加源/汇项和其他模型参数。栅格应用的有关步骤已经在MODFLOW - Grid Approach.中进行描述。概念模型应用方式包括在map模块中使用gis工具开发一个被模拟区域的概念模型。源汇项的位置,图层参数如水力传导系数,模型边界和其他所有模拟需要的数据都可以在概念模型水平上进行定义。一旦模型完成,栅格将会产生且概念模型被修改为栅格模型,所有的逐个单元格分配将会自动完成。MODFLOW中概念模型应用的模拟将会在此指南中进行描述。

建议在完成此指南前先完成Interpolating Layer Elevations and MODAEM指南!

4.1.1 Outline 提纲

1.输入背景信息。

2.创建和定义覆盖。

3.将覆盖转换成为3D栅格。

4.输入散点并对高程插值。

5.转换概念模型为MODFLOW。

6.检查模拟并运行MODFLOW。

7.展示结果。

4.1.2 Required Modules/Interfaces

You will need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enabl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

?Grid

?Geostatistics

?Map

?MODFLOW

You can see if these components are enabled by selecting the File |

Register command.

4.2 Description of Problem 问题的描述

此指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图4-1a所示。此地位于得克萨斯州东部。对一个规划的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预测。此结果将会被用于在MODPATH和MT3DMS指南中流动区域的粒子运动轨迹以及污染物运移模拟。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2015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预测试卷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应设置()。 A.空间防护距离 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 D.防火间距 正确答案:C, 第2题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此高度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A. 20m B. 10m C. 15m D. 5m 正确答案:C, 第3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B。 A. 55, 45 B. 60, 50 C. 70’ 60 D. 70, 55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采用()。

A.定量评价为主 B.定性评价为主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与监测可以不考虑的是()。 A.渗滤液 B.噪声 C.地下水 D.大气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壤临界值。 A.保障工业生产 B.维护人体健康 C.维持自然背景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B, 第9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和实施问答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 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 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 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 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例如对于有多个高度在15m以下的排气筒的评价项目,如果以每个排气筒核算的话,等级一般比较低,但实际上污染可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在确定项目评价等级过程中,对于物理意义上分离的单个点源,不需要进行排气筒的等效,仍然按单个污染源的最高评价等级及最远影响范围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但对于多个低矮源集中成片排放的项目,且单个污染源估算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接近10%的项目,建议参考导则5.3.2.3.2 及5.3.2.3.7的相关规定,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徐州坝山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1) 1.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2) 1.3编制依据 (2) 1.3.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基本组成 (2) 1.3.2法律、法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评价标准 (4) 1.5评价工作等级 (4) 1.6评价范围 (5) 1.7评价因子 (5) 2.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 (6) 2.1徐州市基本情况 (6) 2.2拟建电厂所在地基本状况 (6) 2.3拟建电厂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排放量 (11) 2.3.1主要污染源 (11) 2.3.3拟建的污染防治措施 (11) 3.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2) 3.1大气环境资料来源 (12) 3.2现状监测 (12) 3.3大气现状监测资料 (12) 3.4排烟状况 (13) 4.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环境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4.1大气污染源的预估 (14) 4.2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5.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 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前提条件 (15) 5.2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15) 5.3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择 (16) 5.4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8) 6.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6.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7.清洁生产分析 (18) 7.1清洁生产措施 (19) 7.2烟气净化措施 (19) 8.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分析 (19) 8.1热电厂的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9) 8.2热电厂的假设项目文化效益分析 (19)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33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4 总则 4.1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 9010?= i i 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 /h ;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4.1.4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2划分,P 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是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南海区环境影响报告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指引

南海区环境影响报告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指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导南海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制定本指引,南海区内环境影响报告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参照本指引进行编制。 一、评价等级的确定 所有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都应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源强及排放参数进行核算,对于交通源、扬尘源、装卸粉尘等可不参与评价等级判定;报告表大气评价等级的判定不需要考虑地形参数。 按照工程分析和源强核算的结果进行评价等级判定;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型计算参数和判定依据,并附污染源参数输入截图、筛选气象参数输入截图、筛选方案参数输入截图、筛选方案结果输出截图等。 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调查 一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并列出名称、保护内容、大气功能区划、与项目厂址的相对距离、方位、坐标等信息。 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可不列出坐标信息。三级评价项目建议按照上款二级评价要求,列出200m 范围内的主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信息,200m 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列出最近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信息。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表格式参照导则附录表C.4。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基准年的筛选:一级评价选择近 3 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高质量和气象资料相对完整的1 个日历年作为评价基准年;二级、三级评价建议选取评价区域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最新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公告或报告中年份作为基准年。 一级评价项目应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结论,提供基准年所在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的统计结果,提供估算模型计算结果中占标率大于1%的其他污染物补充监测资料。 二级评价项目应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结论,提供基准年所在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的统计结果,提供估算模型计算结果中占标率大于1%的其他污染物补充监测资料。 三级评价项目只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结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 一、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 (HJ 22— 2008 )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 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该导则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 (HJ.T2.2 — 93 )废止; 二、术语和定义 (一) 环境空气敏感区 1、 规范文件一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 — 1996) 2、 分类 一类功能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特殊保护地区 二类功能区 居民区、文化区、人群 集中的保护目标 (二) 常规污染物 二氧化硫(SO 2 )、颗粒物(TSP 、PM 10 )、二氧化氮(NO ?)、一氧化碳(CO ) (三) 特征污染物 主要是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 染物 (四) 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 ——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 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 囱、集气筒等) 面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 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 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 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 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 ---- 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城市道路的机动 车排放源) 体源一一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 气排放的源 (如焦炉炉 体、屋顶天窗等) (五)大气污染物分类 (六) 排气筒 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七)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 形(见P34图3-1 略) 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 0 m (八)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 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 复杂地形(见 P35图3-2 略) 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 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几何高度最高 污染源的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九) 推荐模式 推荐模式原则上采取互联网形式发布, 发布内容包括:使用说明、执行文件、用户手册、 技术文档、应用案例等 估算模式一①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 价范围的确定; ②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 气象条件进行计算,通 常 推荐 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按存在形态 颗粒物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 粒径V 1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