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85号楼413 工作室

第一章1.1何谓生化分离技术的集成化概念?请举例加以说明。

1) 利用已有的和新近开发的生化分离技术,将下游过程中的有关单元进行有效组合(集成);2) 或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达到提高产品收率、

降低过程能耗和增加生产效益的目标;例子?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相结合,包括新、老技

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所谓融合技术;?生化分离技术(下游技术)与发酵工艺(上

游技术)相结合或称耦合,形成系统工程;

1.2说明生化分离的主要步骤并指出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分离纯化流程不同之处

①材料及处理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②目的物的提取状态释放出来,方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③分离纯化性质及具体条件定④浓缩,结晶,干燥⑤保存(收率、纯度)(胞内外的区别就是在于破壁)

2.1 ①胞捣碎法,原理: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适用于动植物组织

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型阀,适用于:较柔软、适用于细菌(G-)(细菌病毒

等热不敏感的物质)适用于不稳定的酶)⑨化学法,1、溶剂处理法质化合物,使细胞

结构破坏。2细胞膜而破碎细胞,释放目的物。 1.自溶法,将欲破碎细胞在一定条件(pH、T内物质释放。 2.外加酶法加溶菌酶(结合反复冻融或加β-葡聚糖酶霉菌:

添加几丁质酶植物材料: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㈡与上游过程相结合㈢与下游过程相结

合(如:,发酵生产A蛋白。通常A蛋白结合于菌体胞壁上,需要进行细胞破碎,,过程繁琐,

难度大。若用生物技术培养出A蛋白分泌型菌来生产,A.)

2.2

P8,回收率和纯度考虑。纯酶的分级范围比粗酶宽在采用盐析时更注重回收率,可以

适当加宽分级范围,而粗酶

?

?温度尽可能低;?提取液的量要保证“充分浸入”;?加入足量酚类吸附剂;(天然清蛋白,合成聚丙乙烯)?加入足量氧化酶抑制剂; 2-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及二硫赤藓糖醇(DTE)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又是醌的清除剂;?搅拌转速要恰当;

? pH要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5.5~7

2.4、分离技术的主要种类:细胞破碎 (cell disruption)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膜过滤(membrane filtration) 层析分离(chromatography) 电泳分离(electrophoresis)

离心分离(centrifugation)1形状和大小:凝胶过滤、超滤、透析?电离性质离交色谱、电泳(除SDS)?极性(疏水性)分配、吸附、疏水色谱?生物功能或特殊化学

85号楼413 工作室

基团亲和色谱?等电点pI 色谱聚焦、电聚焦?溶解性盐析、有机溶剂提取、结晶

?密度、大小超离心 SDS-凝胶电泳

2.5怎样选择细胞破碎的方法?总原则:最大提取、不易变性、减少干扰

具体须从材料特性和目的物特性综合考虑。1.材料细胞的特性动物细胞易破碎,

只需用温和方法植物细胞较难破碎,须用中等或强度大的方法,微生物细胞较复杂,一

般用较强方法2.目的物的特性?细胞中的位置游离状:只需温和破碎,除去不溶部分。结合状:可能结合在膜或细胞器内需先收集膜或细胞器,再破碎?敏感性温度、pH、氧、剪切力、杂酶等影响?处理量有些处理量少,如超声波破碎等。

3.1膜分离1、何谓“浓度极化”现象,怎样避免膜过滤中的“浓度极化”现象?

浓差极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被截留于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的现象。是指在超滤过程中,溶质浓度增加,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

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透过膜,引起膜表面附近的溶液浓度升高,

(1)增高流速线速度,其中也包括采用层流薄层流道法。(2)的小球放入被处理的流

体中,而言,加填料的方法是不适宜的。(3)装设油液促进器所谓湍流促进器一般是指可

强化流态的多种障碍物,内部可安装螺旋挡板,对板式或卷,这些湍流促进器的效果很好。 (4)脉冲法主脉冲的振幅和频率25---50%,但是,换来了透过速度提高了70%的得益,特别是在测试装置中必定使用的一种也可以和在磁力搅拌器上回转使用,试验表明,

传质(6) 为防止反渗透膜结垢,某厂过去曾以加硫酸或盐酸调节PHPTP-0100的高效阻

3.2种类据材质分成:1)有机微滤膜,具韧2 无机陶瓷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机

械强度大、抗污染能力强、 3)复合微滤膜 1)2)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实现有机3)将微滤膜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新型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 分离机理筛分,膜将尺

寸大于孔径的颗粒截留。(2) 吸附,膜将尺寸小于孔径的颗粒吸附截留。

(3) 架桥,固体颗粒在膜微孔入口处因架桥而被截留。(4) 网络,截留发生在膜内部,因膜孔的曲折而形成。(5) 静电,分离悬浮液带电颗粒时,可采用带相反电荷的微滤膜。

能用孔径比待分离的颗粒尺寸大许多的微滤膜,不仅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还可获较高

通量。

3.3、膜选择和使用时考虑的主要参数是什么?影响流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不管微滤、超滤还是纳滤,选择时,一般应注意以下指标。⒈截留分子量---指截流

率达90%以上的

85号楼413 工作室

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以球形分子测)*一般选用的膜的额定截留值应稍低于

所分离或浓缩的溶质分子量。2.流动速率--- 指在一定压力下每分钟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液

体量。(ml/cm2.min) 。其它还有操作温度、化学耐受性、膜的吸附性能、膜的无菌处理

等等。

影响流率的因素:⒈溶质的分子性质,比重大的纤维分子扩散性差,比重较小的球

形分子易扩散⒉溶质浓度:一定压力下,稀比浓流率高;⒊压力:不同溶质应选择不同

的操作压力;⒋搅拌:加快扩散,减少浓度极化,提高流率;*对切力敏感的大分子(酶、核酸)须控制搅拌速度; ⒌温度:升温能提高流率(不同溶质区别对待); ⒍其它:如溶

液pH、离子强度及溶剂因素等对流率均有影

链RNA、杂链RNA、双链DNA,为什么?DNA与羟基磷灰石的相互作用基于DNA磷酸酯

骨架与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离子间的作用。洗脱时用磷酸缓冲液,核酸分子的亲和性受其分

子中磷酸集团的控制。单链rNA分子的结构可变无序,它与刚性有序的双链DNA分子相比,亲和力要小。杂交的双链DNA及部分变性的DNA分子的亲和力适中。因此单链DNA分子结

合弱,结合的双链DNA分子可以通过增加磷酸洗脱缓冲液的浓度使之解离。

胶过滤层析5.1、名词解释1)排阻极限用A类分子中最小分子量表示Mwamin2)分

级范围实

85号楼413 工作室

际是B类分子的分子量范围 3)死体积4)外水体积(V0) 间隙液体体积5)内水体积(Vi) 孔隙体积

5.2、Kd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一般在0和1之间,大于1和小于0的反常情况可

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Kd 是分配系数=固定相溶质的浓度/流动相溶质的浓度, A类分子只走外水体积,所以Kd=0 ;C类分子走所有的外水体积和内水体积 Kd = Ve —V0/

Vi所以Kd大于0小于1. 溶质洗脱的异常?. Kd〈0 因装柱不好,发生沟流(短路)?. Kd〉1 凝胶对溶质分子可能有吸附作用

5.3、请判断分子量为1千和3千的一组分子,或分子量为8万和10G-75柱中分开?

为什么?

因为sephadeG-75的分离范围为10000到50000

5.4么?

但是以上三种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不同,蛋白走的快,因此分离的最后效果,所以不能

5.5Vi 要大?亲水?惰性。?稳定?色谱性能好

填料有以下几种:

1.交联葡聚糖(sephadex)dextranα-1,6糖苷键(约95%)分支:α-1,3糖苷键(约5% ,特点:化学稳定性较好PH范围为2~12,在强酸下凝聚糖苷键易水解,热稳定

性较好,可以高压灭菌。使用范围:总的工作范围为分子量。

2、聚丙烯酰胺(bio-gelp-x甲叉双丙烯酰胺铰链而成,其中x为2~300,x=工作范

围/1000.特点:稳定2~11sephadex相同,总工作范围为100~40万。吸附性:I>0.02

3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的烯丙基右旋糖苷形成的凝胶,较2~11较Sephadex 抗压色

谱性能作范围:1000~7亿吸附性: I 〉 4-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交替结合所形成的线性多聚糖糖浓度、4B…表示糖浓2%… Bio-Gel A 0.5~150M 表示工作范围上限4.5~9.0,抗热性差,抗压性好,总工作范围:103~4×107 吸附性:需I5、. 2,3—二

溴丙醇或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㈡.稳定性⒈化性: pH 3~14 ⒉.色谱性能 1.工作范围:

同Sepharose ⒉吸附性:下降

6、一种具高分辨率,高机械强度,很宽分级范围的新型凝胶过滤介质,是在珠状琼

脂糖颗粒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交联后得到的,适合于组分分子量差异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Superose具体特点:?. 机械和物理稳定性很好,适合于高速分离过程,即使用高粘度的洗脱剂如8mol/L尿素仍能保持较高的流速,在pH7,121℃反复高压灭菌不会对凝胶结构

产生明显影响;

?.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能够耐受0.2mol/L的NaOH,0.01mol/L的盐酸,1mol/L的醋酸,去污剂如1%SDS,促溶盐类,变性剂如8mol/L尿素和6mol/L盐酸胍等。

7、 Superdex颗粒很小且均匀,柱效非常高,很高的流速下仍能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物理稳定性良好,pH7条件下能承受高压灭菌; pH稳定性良好,清洗时(短程)可暴露

在极端pH(1~14)

85号楼413 工作室

下而不会对层析行为产生影响;凝胶的分离行为不受去污剂如1%SDS,促溶盐类,变

性剂如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的影响。该介质同样能在有机溶剂中使用。

5.6、请按凝胶层析流程顺序分析说明主要操作要点。

实验设计的总的要求:高分辨率、回收率高、减少稀释、短时间、最好保证样品为组

别分离,已知目的物的Mw :原则:选斜率大即 Kd大,效果好;选排阻极限低的凝胶,

可早些洗出。未知目的物的Mw 先用中等工作范围的,再据结果进行选择。样品的浓度<70mg/ml ;离子强度;综合考虑种种因素:分级分离时,Vs一般选1~3% Vt;组别分离时,Vs可选30%15~20% Vt ;据样品量确定分级分离: Vt = 30~100 Vs 组别分离:

Vt = 3~6 VsH/D可选择在30~100 ;组别分离:H/D 相对可低些。H/D 但流速大;

H/D 大,抗流变性好,区带不易发生崎变但流速小。洗脱剂选择洗脱剂应与平衡液一致,

以免体积变化;吸附较强的,调节pH需冷冻干燥的,选挥发性盐类;对脱盐操作,可

选用蒸馏水;流速纵向扩散增加

Gel的选择和准备1. 凝胶溶涨

一般湿胶∶洗脱剂(v/v)=3∶1 g)=πr2h / 膨胀度(床体积mL/g干胶)⒉倾析

⒊ 一般控制沉积体积为总体积70~75% ⒋ 脱气

仪器的准备装柱:要求:均匀、无裂缝、无气泡、安柱充填平衡检验**对软胶,

装前须先校对操作压力!

加样:要求:不能干扰Gel沉淀表面洗脱速控制

收集、检测紫外连续检测清洗若被脂肪污染,可用0.1~0.5mol/LNaOH(除Sepharose)须加化学试剂防腐,0.02~0.05%的叠氮钠

离子交换层析

6.1要?

α,效率n,和k′

容量因子三个参数。

容量因子k′注意不要将其与离子交换剂的吸附容量(k′的取值与蛋白质在固定相(离子交换须满足以下条件:

(112时α=1,两峰完全重叠,分辨率为0),α的值越大,两峰相距越远,2

)k′=0,无法实现分离,分辨率为0,需选合适层析条件,使至少一种蛋白质在离

k ′≠0,增加k′的值将提高分辨率RS,有利于分离。

6.2

㈠.柱尺寸(H/D);连续梯度:H/D 4~5;阶段式梯度:H/D1~2;㈡. 充填;㈢. 平衡:2~3Vt始缓平衡,测定电导、pH是否平衡完毕:目的:①.床体积稳定②.流出液pH、I一致

样品;测完后清洗

6.3、离子交换剂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

85号楼413 工作室

离子交换剂是离子交换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基质+功能基团+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时平

衡离子发生交换为阴离子,是阴离子交换剂;为阳离子,是阳离子交换剂

6.4、弱酸性和弱碱性的离子交换剂分别适宜在哪些pH范围内使用?为什么?

强离子交换剂的电离率基本不受pH值影响,离子交换作用的pH范围宽;弱离子交换

剂的电离率受pH影响很大,离子交换作用的pH范围小;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在pH值降

低时,其电离率逐渐降低,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减弱;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在pH值升高时,其电离率逐渐降低,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减弱。流动相的酸度:离子交换树脂就是固体酸碱,对于强型而言pH型则显著。强酸型阳离子,pH>2;弱酸型阳离子,pH>6;强碱型阴离子,pH

6.5、已知目标蛋白是分子量约200,000,等电点为6.8,pH稳定范围在选择离子交换剂并设定层析条件?10万-20万用SepharoseCM(pH3.5-6),流动相的ph5,流速 1cm/min

6.6NaCl终浓度为1mol/L,如何根据此层析结果优化层析条件?(*

亲和层

7.1、试

特异性

洗脱的析比较亲和层析的洗脱和非特异性优缺点。

(1).上样亲和层析柱一般很短,通常10cm左 pH、离子强度、温度等,以使一般

生物大分子和配体之间达到平衡的速度很慢,所以保证样品和亲和吸附剂有充分的接触时

间进行吸附。杂质较多时,可以在上样后停止流动,或者将上样后流出液进行二次上样,

以增加吸附量。另外样品缓冲液中配体与样品其它组分之间的非特异性吸附。生物分子间

的通常亲和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在上样时可以选择适当较低的温度,能够充分的

结合;而在后面的洗脱过程可以选择适当较高以便于将待分离的物质从配体上洗脱下来。

上样后平衡缓冲液的流速可以快一些,但如果待分离物平衡缓冲液的流速还是较慢为宜。

如果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可以用适当但应注意平衡缓冲液不应对待分离物质与配体

的结合有明显

(2).洗脱:亲和层析的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条件使待分离物质与配

体分开而被洗脱出来。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

(1)特异性洗脱特异性洗脱是指利用洗脱液中的物质与待分离物质或与配体的亲和

特性而将待分离物质从亲和吸附剂上洗脱下来。特异性洗脱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

与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另一种是选择与待分离物质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

前者在洗脱时,选择一种和配体亲和力较强的物质加入洗脱液,这种物质与待分离物质竞

争对配体的结合,在适当的条件下,

如这

85号楼413 工作室

种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强或浓度较大,配体就会基本被这种物质占据,原来与配体结

合的待分离物质被取代而脱离配体,从而被洗脱下来。例如用凝集素作为配体分离糖蛋白时,可以用适当的单糖洗脱,单糖与糖蛋白竞争对凝集素的结合,可以将糖蛋白从凝集素

上置换下来。后一种方法洗脱时,选择一种与待分离物质有较强亲和力的物质加入洗脱液,这种物质与配体竞争对待分离物质的结合,在在适当的条件下,如这种物质与待分离物质

的亲和力强或浓度较大,待分离物质就会基本被这种物质结合而脱离配体,从而被洗脱下来。例如用染料作为配体分离脱氢酶时,可以选择NAD+进行洗脱,NAD+是脱氢酶的辅酶,它与脱氢酶的亲和力要强于染料,所以脱氢酶就会与NAD+结合而从配体上脱离。特异性洗脱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从而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另外对于待分离物质与配体亲和力很

强的情况,较强烈的洗脱条件,很可能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变性,才能够洗脱下来,使

用特异性洗脱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性洗脱往往需要较常的时间和较大的洗脱条件,物质

洗脱、加大洗脱液浓度等等,来缩小洗脱时间和洗脱体积。

(2)非特异性洗脱

非特异性洗脱是指通过改变洗脱缓冲液pH和力而将待分离物质洗脱下来。离物质的

活性。但洗脱体积一般比较大,强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pH要在实验中摸索。可以选

择梯度洗脱方式,如果希望得到较高浓度的待分离物质,这样在较小的对于待分离物质与

配体结合非常牢固时,胍等变性剂使蛋白质

7.2手臂”?

“或具氨基、羧基的亲水性手臂(其长短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分离物质分子量大

小?亲和势大小?过长6-氨基己酸、1,6-己二胺和3,3’-二氨基二丙胺。

7.3

一、要求㈠. L-S结合无干扰;㈡. L为小分子有的需“手臂”,使L-S结合. 以

免吸附杂质;L与基质结合稳定(吸附、洗脱、再生)。二、偶㈠. L上可供偶联的基

团㈡. “手臂” ㈢. L的稳定pH 三、由CNBr 商品名:CNBr-Sepharose

㈠用1mol/L HCl 溶胀洗涤除细碎粒子

㈡. 注意:前处理、偶联密度、缓冲液种类及pH

㈢. 偶联后有部分氰酸酯未偶联上L,常利用含-NH2的缓冲液或含-NH2的分子处理,将其掩蔽。

㈣. 洗去未结合L 用高-低交叉pH来洗(4~5次)

7.4、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一、共价色谱:利用形成和破坏共价键能力的差异分离,其共价键常为二硫键—S-S—,主要用于分离分子中含巯基的Pr、多肽。二、金属螯合色谱原理:His Cys Trp能与某些

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若将金属离子固定,可将含这些外露AA的Pr吸附。原理:蛋白质

分子表面的组氨酸咪唑基、半

85号楼413 工作室

胱氨酸巯基和色氨酸吲哚环能与铜、锌、镍离子间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四、有机染料

亲和色谱:有机染料如蒽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具类似于NAD+的结构。一些需核苷酸类物质为辅酶的酶,对这些染料具一定亲和力五凝集素亲和层析:凝集素是一类来自于霉菌、植物和动物的蛋白质,能可逆地、选择性地同特定的糖残基结合;不同的凝集素结合不同

的糖分子用于分离含糖基的化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糖脂、细胞内颗粒、细胞等

反相层析

8.1、简要说明反相层析的原理,并解释何谓疏溶剂理论(solvophobic theory)。

基于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中键合在基质上的疏水性配基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论来解释。

于受到极性流动相的斥力而以其疏水部分结合至固定相的非极性配基上,间不存在其他任

何相互作用。

8.2、何谓“亲硅醇基效应”(silanophilic interaction)? ; ;

硅胶表面均匀覆盖非极性配基,对残余硅醇基屏蔽,新型反相层

8.3反向层析的优化①层析过程中PH 。反相层析多数在低pHpH

②p143),可同时起维持流动相pH的作用。或10~100mmol/L。往流动相中添加离子对试剂可对于带正电荷的溶质应选择带负电荷的离子

③因具较小的颗粒直径,普遍有较高的柱效;(硅胶有高ph应用最广泛的基质是硅

胶开发新的更分离的规模及对分辨率的要求、流动相条件:待分离物分子量,样品组分

的疏水性质决定采用何种配基;分离的规模及对分;反相层析时的流动相④层析柱的尺

寸由内径和柱长所界定,其取值主要取其中内径的取值与分离规模相关,而柱长和分辨率

之间则存在一,人们可据所选预装柱平衡后可直接使用;层析柱的平衡 A对层析柱进行

充分的平衡。⑤乙腈和甲醇是最常用的,条件摸索阶段以其中一种作为修饰剂,溶质在固

定相上吸附较为牢固时,可考虑更换洗脱能力较强的修饰剂如异丙醇等;溶质分子,特别

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所用溶剂中的稳定性是须考虑的因素;分离样品性质不明的情况下,一般流动相A为水相,不含修饰剂,而流动相B为100%有机相;

⑥样品的处理理想情况下应将样品溶于流动相A后加样,如样品在流动相A中溶解不好,可考虑添加有机酸、盐类等试剂来增加样品的溶解性;样品在加样前应当通过10000g 离心10min或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任何可能存在的颗粒物;反相层析柱通常是预

装柱或带有可调接头的自装柱,连接于HPLC系统,加样操作按HPLC系统提供的标准进行。

85号楼413 工作室

⑦洗脱模式的选择和条件控制在洗脱模式方面,反相层析和离子交换等层析技术具相似性,分为阶段洗脱和梯度洗脱;

⑧样品的检测和收集和其他层析技术一样,反相层析中最常用的也是紫外检测(很多情况下,有机溶剂或添加剂等的存在总会对样品的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使用荧光监测器往往比紫外检测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此外,视差折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也都能用于层析样品的在线检测。⑨层析柱的再生、清洗和贮存再生常用2~5个柱体积的流动相B流经层析柱移去残留在层析柱上的物质;清洗常运行线性梯度从0.1%TFA到0.1%TFA异丙醇,再几个柱体积的0.1%TFA异丙醇溶液,最后运行线性梯度从0.1%TFA异丙醇溶液重新回到水溶液;基于硅胶的介质常保存在纯的甲醇中,基于聚苯乙烯的介质常保存在甲醇或20% 8.4、试解释线性梯度洗脱的反相层析中溶质得到浓缩的机理

疏水层析

9.1

介质:在HPLC孔径小的基质甚至非孔型基质

HIC介质中,烷基配基的链长大多在C4~C8π-π。 A中基本一致,并调节样品溶液的pHHIC对于稀释样品无需浓缩可以直接加样流动相A与流动相B流动相ApH ,盐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缓冲液种类据所需的pH选择,0.01~0.05mol/L;不同盐类对疏水作用的强度有(NH4)2SO4常用0.75~2mol/L,NaCl为1~B为不含盐的缓冲液,缓冲液与流动相A一致

9.2

原理:反响层析:基于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中,疏溶剂理论假设反相层析介质是表面均匀密集的溶质分子由于受到极性流动相的斥力而以其疏水部分结合至固定相的非

C8以下,

-有机溶剂体系中具有良好稳HIC过程洗脱条件温和,通常降低洗脱剂的盐浓度就能达到目的,在蛋白质的纯化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电泳

10.1、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并说明影响聚合的主要因素。

所用原料:丙烯酰胺Acr,双丙烯酰胺Bis

1.化学聚合法:催化剂,过硫酸铵(AP)加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影响聚合的

85号楼413 工作室

因素:?.O2会淬灭自由基,所以需脱气;

?.加速剂叔胺处在自由碱基状态,需高pH; ?.温度t t ↓ 慢t ↑ 快?.避免不

纯物的影响:有机玻璃、赤血盐(铁氰化钾)等会造成无法聚合。

2 .光聚合法,VB2 光解无色基 02 自由基引发聚合常采用来制备大孔胶

10.2、等电聚焦IEF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等电聚焦过程一般都采用高电压、恒

功率方式?原理:在一种特殊的两性电解质两端施加直流电场,可形成线性的pH梯度。

利用Pr的pI差别,可在其上不同处聚焦分离。

聚焦在pH0.01范围,所以分辨率很高。

特点:高电压,地电流,冷却

原因:等电聚焦电泳中,通常采用恒功率方式。流的乘积,所以为加快分离,提高

分辨率, 的冷却系统、载体两性电解质的导电性和pH、凝胶介质及样品的质量、。恒功率,在最后有个安全区。

10.3、请比较Native PAGE 与SDS-PAGE 。

一、常规的PAGE缓冲液系统:

? pH决定生物分子溶解性、稳定性、酸性蛋白质——阳极电泳(pH8.0~

碱性蛋白质——阴极电泳(pH4.0左右三种不连续系统:高pH系统(9.5、8.9)

“中性”pH系统(8.0)低pH5.5、4.83.6)

?离子强度一般控制在7.5%的均匀胶,理想的Rf范围在0.25~0.85之间;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天然

具体方法:质分子,直线的斜率为阻滞系数;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得到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根据未知蛋白质的阻滞系数可查得它的分子量。二、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CH2)11OSO3Na

原理:

的还原剂,打开Pr分子二硫键

Pr-SDS复合物

.Pr电荷密度相同?.球状 Pr 变成雪茄状,长轴∝MW(3)(长轴)有关。

注意:的加量:一般10gSDS/gPr 2. Gel浓度 3.多亚基的Pr……

SDS凝胶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后失活,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修复从蛋白中去除SDS,许

多蛋白可恢复活性或局部恢复活性,其影响因素为:①SDS纯度;②蛋白酶;③二硫键;

④其它:去除速度、辅因子、DTT等(胶中进行,局限于单肽链或亚基相同)

SDS凝胶分为,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均匀胶,不连续电泳梯度胶。

10.4、归纳凝胶电泳技术中检测条带的主要染色方法和特点,分析条带变形的主要原因。一、(1)考马斯亮蓝染色分为R-250和G-250,常用R-250染色后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在一定pH值时,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又可解聚染色灵敏度达0.2~0.5

g/带

85号楼413 工作室

(2)银染色先固定,蛋白带上的AgNO3被还原成金属Ag而沉积在蛋白带上而显色,

显色有化学显色和光显色,敏度达2ng/带

(3)其他染色方法荧光染料法、苯胺黑、氨基黑、丽春红S、快绿FCF,蛋白质与

2,4-DNFB的反应等等二、条带在试验操作不当时会出现异常现象,

①“微笑”现象常在厚胶和垂直电泳中出现,原因:凝胶中间冷却不均匀;②“皱眉”原因(垂直电泳中可能出现)电泳装置不合适,靠近隔板处凝胶未聚合完全或凝胶底部

有气泡。③原因:样品溶解不佳,凝胶浓度过高。克服:加样前离心,选合适缓冲液,加

增溶辅助试剂,“纹理”现象原因:常常是样品中不溶颗粒造成的克服:增加溶解度,离

心除不溶颗粒

10.5、常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手写板第③页)

①sds-page ②天然PAGE: ③凝胶过滤色谱:有效分配系数Kav或Ve离天然非变性的蛋白质分子分子量,且不受带点和量的影响。

④超速离心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系数,

11

《广告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告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 小题1分,共10分) 1、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A.按广告媒介划分 B.按广告诉求方式划分 C.按市场区域划分 D.按广告的直接目的划分 2、广告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般是通过【】形式实现的。 A.专业广告 B.消费者广告 C.分类广告 D.区域性广告 3、现代广告事业的首要原则是【】。 A.真实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艺术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北京路上有些商店的售货员站在门口击掌引起路人注意,并高声邀请路人入店属于(A)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5、广告的作用不包括(D) A、指导消费 B、促进销售 C、塑造形象 D、增加宣传成本 6、香烟广告不准进入电视反映了(D)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7、有很多女性会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反映了女性的(A) A、情绪化心理 B、情感丰富 C、爱炫耀的心理 D、爱美的心理 8、下列不属于 POP 广告形式的是(A) A、口头叫卖 B、店幌 C、招牌 D、销售柜台 9、“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语体现了(B)。 A、品名定位 B、品质定位 C、价格定位 D、功效定位 10、“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是属于(C)。 A、理性诉求广告 B、企业广告 C、感性诉求广告 D、形象广告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年施行。 A.1985 B.2001 C.1992 D.1995 2、理发店的门口常常挂着三色柱,这是(C)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3、虚假广告盛行说明市场的观念处于(B)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4、产品引入期的广告多采用(A) A、报道式广告 B、劝导式广告 C、提醒式广告 D、竞争式广告. 5、“海尔,中国造!”属于(B)。 A、商品广告 B、企业广告 C、品牌广告 D、观念广告 6、“永芳,世界淡妆之王”这句广告语体现了(A)。 A、反类别定位 B、逆向定位 C、对抗竞争定位 D、改变消费观念定位 7、“最小的投入,最大的收益”作为标题是属于(B)标题。 A.直接标题 B.间接标题 C.复合标题 D.混合标题 8、广告标题“使用电冰箱请注意!”是属于(D)。 A.陈述式广告标题 B.故事式广告标题 C.询问式广告标题 D.祈使式广告标题 9、下列媒体可信度最好的是(D)。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 答案

浙江理工成教院期终考试 《生化分离技术》试卷A试卷 教学站年级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生化分离是从生物材料、微生物的发酵液或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并纯化有关生化产品的过程,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发酵液→()→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成品加工。 2、提取的产物在细胞内,选用细胞破碎法;在细胞膜附近则可用细胞破碎法;提取的产物与细胞壁或膜相结合时,可选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细胞破碎法。 3、发酵液的预处理目的主要包括改变和。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反萃取是将目标产物从转入的过程。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溶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溶剂两种,常用的极性溶剂有和 、非极性有。 7、按膜的孔径的大小分类,可将膜分为、、 和等。 8、冻干操作过程包括:、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中性盐后,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以达到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2、常用的盐析剂有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明胶等。() 3、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萃取,将绝大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 4、双水相萃取的体系的两相是不含有水分的。( ) 5、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浓差极化。 () 6、凝胶色谱是利用不同生物分子的电离能力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7、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 8、亲和色谱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9、要增加目的物的溶解度,往往要在目的物的等电点附近进行提取。 () 10、蛋白质类的生物大分子在盐析过程中,最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温度高会增加其溶解度。 ()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广告学试题与答案.docx

. .... . 2014 秋季期末广告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分 ) 1.广告的本质是 () A.宣传 B.传播 C.促销 D.说服 2.中国最早的专业广告公司主要集中在() A. 上海 B. 广州 C. 北京 D. 深圳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商业性广告() A.促销广告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D.形象广告 4.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 A. 按照广告媒介分类 B.按照广告信息分类 C. 按照广告受众分类 D.按照区域分类 5.在广告中,运用空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方法属于() A、增强刺激 B、运用对比 C、产生悬念和奇想 D、利用“大”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市场营销“ 4C理论”中的4 个 C 指的是() A. 消费者 B. 成本 C. 方便 D. 渠道 E. 沟通

. .... . 2. 报纸媒介的缺点包括() A. 干扰度大 B. 保留性差 C. 说服力差 D. 受众少 E. 制作复杂 3. 测定广告的传播效果,主要是评定() A. 认知效果 B. 到达效果 C. 产品知名度 D. 销售量 E. 利润 E.清样 4.广告口号的表现手法() A.口语法 B.押韵法 C.双关法 D.顶针法 E.悬念法 5.广告媒体的评价指标有() A.视听率 B.频次五等分配 C.到达率 D.有效到达率 E.毛点评 6.广告效果的事中测定方法有() A.销售地区实验法 B.分割测定法 C.促销法 D.回忆测定法 E.认知测定法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2018年自学考试《广告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广告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A.按广告媒介划分 B.按广告诉求方式划分 C.按市场区域划分 D.按广告的直接目的划分 2、广告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般是通过【】形式实现的。 A.专业广告 B.消费者广告 C.分类广告 D.区域性广告 3、现代广告事业的首要原则是【】。 A.真实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艺术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北京路上有些商店的售货员站在门口击掌引起路人注意,并高声邀请路人入店属于(A)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5、广告的作用不包括(D) A、指导消费 B、促进销售 C、塑造形象 D、增加宣传成本 6、香烟广告不准进入电视反映了(D)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7、有很多女性会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反映了女性的(A) A、情绪化心理 B、情感丰富 C、爱炫耀的心理 D、爱美的心理 8、下列不属于POP广告形式的是(A) A、口头叫卖

B、店幌 C、招牌 D、销售柜台 9、“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语体现了(B)。 A、品名定位 B、品质定位 C、价格定位 D、功效定位 10、“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是属于(C)。 A、理性诉求广告 B、企业广告 C、感性诉求广告 D、形象广告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年施行。 A.1985 B.2001 C.1992 D.1995 2、理发店的门口常常挂着三色柱,这是(C)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 B 等压法 C 吸附法 D 交换法 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 B 溶液pH值 C 溶液含氧量 D 搅拌速度和时间 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 B 降低料液温度 C 加压或减压 D 加入助滤剂 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 A 调节等电点 B 降低温度 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 D 添加助滤剂 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 A 沉淀法 B 变性法 C 吸附法 D 萃取法 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 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 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 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 A 氯化钙 B 纤维素 C 炭粒 D 硅藻土 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 A 加入金属螯合剂 B 高压匀浆法 C 超声破碎法 D 珠磨法 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 B 沸点 C 挥发度 D 密度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广告学试题附答案

江西中医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广告学教程》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2、闭卷考试。 3、适用班级:08营销班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10分) 1、广告调查: 2、USP 理论: 3、广告产品定位策略: 4、广告媒介策略: 5、感性诉求广告: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广告开始进入现代阶段的标志是( ) A. 报纸广告的广泛出现 B. 杂志广告的广泛出现 C. 广播广告的广泛出现 D. 电视广告的广泛出现 2. 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是产品的( ) ________________ __ 院(系) 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 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__ ___ ___ __ ___ __ __ _院(系)_____ ___ __ _班 级 姓名__ ___ __ __ __ ___ _ 学号 __ ___ ___ __ ___ __ ………………………………(密)………………………………(封)………………………………(线)………………………………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1生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历史

1. 生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历史 1.1 凝胶过滤的发现历史 1.1.1 葡聚糖的发现 1.1.2 琼脂糖的发现 1.2. 电泳的发展历史 1.2.1 凝胶电泳 1.2.2 等电聚焦 1.2.3 毛细管电泳的诞生 1.3. 亲和色谱的发明 1.3.1 染料亲和色谱的发现 1.3.2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2. 发酵液预处理 2.1 预处理简介 2.2 发酵液杂质的去除 2.2.1 无机粒子的去除 2.2.2 可溶性蛋白质的去除 2.2.3 有色物质的去除 2.3 发酵液处理性能的改善 2.3.1 降低发酵液的黏度 2.3.2 调节pH值 2.4 絮凝技术 2.4.1 絮凝和凝聚的区别 2.4.2 细胞絮凝的种类 2.4.3 絮凝剂的分类 2.4.4 絮凝机理和动力学 2.4.5 絮凝的优化 2.4.6 絮凝设备 2.4.7 絮凝技术的应用 2.4.8 絮凝技术的新进展 3. 固液分离技术 3.1过滤 3.3.1 传统的过滤方法 3.3.2 膜过滤 3.2 离心 3.2.1 离心原理 3.2.2 离心方法 3.2.3 离心分离设备及其放大 4. 细胞破碎和分离提取技术 4.1 细胞破碎技术 4.1.1 细胞破碎方法及机理 4.1.2 机械方法破碎

4.1.3 细胞物理破碎方法 4.1.4 化学法破碎 4.1.5 生物法破碎 4.1.6 超临界细胞破碎技术 4.1.7 胞内产物的选择性释放 4.2 从发酵液直接分离产物 4.2.1 双水相分离技术 4.2.2 膨胀床分离技术 4.2.3 泡载分离技术 5 生物产品萃取技术 5.1 双水相萃取 5.1.1 双水相基本原理 5.1.2 影响分配平衡的因素 5.1.3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5.1.4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5.2 反胶团萃取 5.2.1 反胶团萃取原理 5.2.2 反胶团体系分离,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 5.2.3 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5.2.4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的新进展 5.2.5 反胶团萃取的设备研究 5.2.6 反胶团前景展望 5.3 凝胶萃取 5.3.1 凝胶萃取过程简介 5.3.2 凝胶萃取的热力学原理 5.3.3 凝胶萃取的凝胶 5.3.4 凝胶萃取的影响参数 5.3.5 凝胶萃取在分离中的应用 5.3.6 凝胶萃取的设备 5.4 固相微萃取 5.4.1 固相微萃取的原理 5.4.2 固相微萃取的操作 5.4.3 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5.4.4 固相萃取的应用 5.5 超临界萃取 5.5.1 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5.5.2 超临界萃取的方式 5.5.3 影响SFE的因素 5.5.4 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5.5.5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 5.6 超声和微波萃取 5.6.1 超声波萃取 5.6.2 微波萃取

生化分离考点

生化分离考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生化分离过程的特点:(1)生物物质的生活活性大多是在生物体内的温和 条件下维持并发挥作用的;(2)用作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的生物产物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3)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在结构、构成成分等理化性质上极其相似的分子及异构体,形成用常法难于分离的混合物;(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很低,有时甚至是微量的。 2.分离效率的评价(三个指标):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3.Stokes 为液体密度式中,d p kg/m3),ρ L 为重力沉降速度(kg/m3),μ(kg/m3),g 为重力加速度(kg/m3),v g 为液体黏度。 L 4.区带分离法:是生化研究中的重要分离手段,根据立新操作条件不同,分为 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两种区带离心法均事先在离心管中用某种低分子溶质调配好密度梯度,在密度梯度之上加待处理的料液后进行离心操作。 5.离心分离设备:常用的有管式和碟片式两大类。 6.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区别:革兰阳性菌的细胞主要由肽聚糖层组成,而革兰 阴性菌的细胞壁在肽聚糖层的外侧还有分别由脂蛋白和脂多糖及磷脂构成的两层外壁层。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比较厚,约15-50nm,肽聚糖含量占 40%-90%;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约,外壁层约8-10nm。因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比革兰阴性菌坚固,较难破碎。 7.习题:管式离心机的转筒内径为12cm,筒长70cm,转数为15000r/min。设 离心机的校正系数为一,利用其浓缩酵母细胞悬浮液,处理能力为min。 (1)计算酵母细胞的重力沉降速度;(2)破碎该酵母细胞后,细胞碎片直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氨基酸 1、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旋光异构:两个异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因其异构现象而使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不同的现象。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 1、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2、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3、肽平面:肽链主链上的肽键因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6个原子共处的同一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5、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的主链借助氢键,有规则的卷曲折叠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6、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折叠花式(folding motif)或折叠单位(folding unit) 7、结构域:在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往往形成几个紧密的相对独立的球状实体,彼此分开,以松散的肽链相连,此球状实体就是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共价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成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9、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一条多肽链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为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10、蛋白质三维结构 11、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的原子X共价结合时,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的一边,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高而半径较小的原子Y结合,形成的X—H┅Y 型的键。 12、疏水作用力: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基团(例如烃基)时,和水分子(广义地说和任何极性分子或分子中的极性基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这种排斥作用称为疏水力。 13、Sanger测序 14、Edman降解测序: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广告学考试题目及答案汇编

广告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A)是在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A营销环境分析 B营销目标 C市场定位 D市场营销战略 2、(C)是实现企业经营策略的工具之一。 A竞争 B促销 C广告 D媒体 3、(A)是产品进入的第一个阶段。 A引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4、广告活动的基础是(D) A、广告的目标 B、广告的主题 C、广告的预算费用 D、广告的市场分析 5、广告目标的关键是(B) A、广告的目标 B、广告的市场分析 C、广告的费用预算 D、广告的主题 6、根据广告时间分类,5年以上的广告计划属于(B) A、近期广告计划 B、长期广告计划 C、中期广告计划 D、短期广告计划 7、企业针对某一市场、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段内进行广告活动应制定(A) A、单一性广告计划 B、战术性广告计划 C、战略性广告计划 D、复合性广告计划 8、下面那个是营销组合策略的内容(D) A质量 B分销 C售后服务 D产品 9、下面不是广告计划内容的是(D) A广告的市场分析 B广告的目标 C广告的对象 D广告的制作 10、下面不是广告计划的是(D) A长期广告计划 B中期广告计划 C短期广告计划 D单一性广告计划 11、下面那一项不是广告标题创作的形式(D) A陈述式 B新闻式 C承诺式 D正衬式 12、以下不属于名人广告的优势是(B) A、容易引起注意,并且记忆程度好 B因个人绯闻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C、显示企业实力 D增加商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大众传播媒体的是(A) A、报纸 B、POP广告 C、DM广告 D户外广告

14、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广告首先涉及的是(B) A创意问题 B市场问题 C艺术问题 D经营管理问题 15、下列广告媒介中不属于户外媒介的是(D) A、路牌 B大型灯箱 C霓虹灯 D报纸 二、多选题 1、广告计划的内容(ABD) A市场分析B目标C行动文件D对象 2、根据广告的目的进行划分可分为(ABC)广告目标 A信息性B说服性C提醒性D竞争性 3、影响广告预算的主要因素(ABCD) A广告频次B品牌的代替 C 品牌的市场地位D产品的生命周期 4、报纸广告制作一般有什么要求(ABCD) A连续刊登B版面大小C位置安排D情境配合 5、广播广告的构成要素(ABCD) A人声B音响C音乐D广播广告诸要素的运用 6、广告模特的可信性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ABC) A专业性B魅力性C类似性D模仿性 7、广告媒体使用的策略有(AB) A地区上的分配策略B时间上的分配策略 C费用上的分配策略D消费者习惯的分配策略 8、标题的类型分为哪几类(BCD) A多样式标题 B间接标题 C复合标题 D 直接标题 9、广告正文包含哪些部分(ACD) A引言 B感谢语 C主体 D结尾 10、目前我国推行的广告审查制度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CD) A提前审查 B事中审查 C事前审查 D事后审查 三、名词解释 1、广告计划 广告计划是广告主或广告经营单位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和广告任务而制定的关于未来一定时期内广告活动的整体安排。

生化分离技术复习部分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或者答流动相由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组成,通过改变流动相中各溶剂组成的比例改变流动相的极性,使每个流出的组分都有合适的容量因子k',并使样品种的所有组分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佳分离。(可在离子交换层析中查)。 2、分辨率:是相邻两个峰的分开程度,用相邻两峰对应的洗脱体积之差比上两个半峰宽之和的平均值表示。 3、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其配体间特异性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作用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配体被固定在载体上,特异性结合经过的与其亲和性的生物分子的一种层析技术。 4、等电聚焦:使电泳的介质中形成一个连续的、稳定并有一定范围的线性pH梯度,电泳时蛋白质等待分离的两性分子可以在这种pH梯度中迁移,直到迁移聚集于与其等电点(pI)相同的区域,从而形成一种分辨率极高的电泳聚焦效应。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以致使电解质类物质从溶液里沉淀出来的一种作用现象。 附资料:它是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最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6、保留时间tR:从开始进样至柱出口处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层析分离技术的一个参数。 7、双向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的电泳方法,即先进行第一向水平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第二向垂直电泳——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8、密度梯度离心:在呈密度梯度的惰性介质中以一定的离心力进行离心,让各组分会依其密度分布在梯度中与其自身密度相同的液层中的依密度而分离的离心法。 附资料:密度梯度可以离心前预先制备(如叠加不同浓度蔗糖、甘油)或在离心中自然形成(如使用氯化铯时)。可用于分析型或制备型的离心分离。通常分为差速区带离心和等密度离心两种方式。 二、填空题(要点): 2、最常用的几种蛋白质的沉淀方法:盐析法(中性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沉淀(热变性沉淀和酸碱变性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聚合物沉淀、聚电解质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 4、细胞破碎的方法:1)物理:高压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波破碎法、渗透压冲击法;2)化学:外加酶法、酶自溶法、化学试剂法。 5、聚丙烯酰胺凝胶单体:(一些资料)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