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

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
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

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

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目前有關孔雀魚的基因研究,都是建立在下面幾個前提下,我想這個前提也不會有錯,不然很多理論與所次發生的現象都沒有辦法說明。

1.孔雀魚的性染色體與人類相同是[XY]型

2.體染色體上的基因有十多條以上

上面兩個前提中提到了性染色體與體染色體,接下來說明一下,基因(Genes)上的染色體主要可以歸類於兩種,一種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基因代號是[Y]及[X],也就是性染色體。而非性染色體的就稱他做體染色體。

先說明一下性染色體[XY]:

複習一下,國中有學過,男女性別的決定是在[XY]染色體上的,所以當公母結合之後,細胞產生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即是二倍體轉變成一倍體的過程),由父母雙方各提供一個染色體,經過再結合之後產生新的性染色體:媽媽的性染色體(XX)->(X+X) 爸爸的性染色體(XY)->(X+Y)

兒子(XY):由爸爸提供Y基因,媽媽提供X基因

女兒(XX):由爸爸提供X基因,媽媽提供X基因

上列可以看到,兒子遺傳了由父親給的Y基因,而X基因必由母魚給定。而女兒因為沒有Y 基因,所以XX基因各由父母親給定。

只有公魚才會有Y基因,也就是說Y基因是決定性別的因素。

接下來說明一下性染色體在孔雀魚上的作用情形。

日本藍基因是帶在公魚身上的基因,因此把公魚的性染色體符號標成[XY(J)],其中[Y(J)]代表帶有日本藍(JAPAN BLUE)表現的Y染色體。日本藍母魚[XX]x[XY(J)]日本藍公魚

仔魚公[XY(J)]

仔魚母[XX]

可以看到,僅僅有公魚遺傳到了[Y(J)]的形式,也就是說日本藍只會表現在公魚身上。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Y基因只會遺傳給公魚。因此我們就叫這種只會在公魚身上表現的基因,稱做限性基因。這很重要,因為孔雀魚的育種及改良,幾乎都從這幾個觀念為基準點做抉擇。再看一下草尾的表現形式,草尾基因是帶在母魚身上的,因此將母魚的染色體符號標成[X(GL)X(GL)],其中[X(GL)]代表帶有草尾(GLASS)表現的X染色體。草尾母魚[X(GL)X(GL)]x[X(GL)Y]草尾公魚

仔魚公[X(GL)Y]

仔魚母[X(GL)X(GL)]

可以看到,公母魚都遺傳到了[X(GL)]的基因,就是說公母都會有草尾的表現,這也正是爲什麼母魚身上也會有草尾斑的原因了。我們將這種帶在母魚[X]上的基因,稱作伴性基因。觀察孔雀魚公母魚的表現,你可以發現公魚漂亮的多,因此可以猜測大部分的表現都是限性基因,如:白金、珊瑚、蛇王、日本藍等等。少數伴性基因也很好判斷,母魚發色濃厚且明顯就可以判斷是伴性基因,如:草尾、禮服、黑尾禮服。

有些表現會因為基因重組,而同時存在於[XY]上,如禮服[X(T)Y(T)],此類魚種的公母魚表現會更加接近,同時表現上會比[X(T)Y]或是[XY(T)]來的更好。所以要改魚的時候,首先需了解想要保存的表現位在哪條染色體上,否則做起來也是徒勞無功。

關於基因重組,寫起來落落長,孔雀魚的新品種改良,主要也是*這點,所以將會另闢文章

討論。

若是你用上述的法則去判斷白子基因,你會被搞的一頭霧水。白子公母都會有,所以應該是伴性基因。但白子公魚與普通種母魚,生下來卻又全部沒有白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白子表現,並不是位在性染色體上的,所以上述的法則並不適用。白子表現是位於體染色體上,他的遺傳方式是依照孟德爾的獨立法則來運作的。體染色體上的基因與遺傳方式,將留在第二篇做說明討論。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在閱讀第二篇之前,請先了解第一篇的內容。

在第一篇中有提到,位於[Y]上的基因稱做限性基因,位於[X]上的稱做伴性基因,而不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則稱為體染色體基因。

體染色體基因主要依照孟德爾法則─「顯性法則」、「分離法則」、「獨立法則」所組成。

其中分離法則即是指減數分裂,染色體由二倍體轉變成一倍體的過程。獨立法則是指二對以上的基因在作用時,是會獨自進行分離、不會互相干擾(但基因的表現仍會互相影響到,獨立法則是指染色體減數分裂時是獨立作用的)。

顯性法則是說當兩種表現型互相交配時,所產下的子代,只能表現出的一方就稱為顯性,以該品種的英文名稱之大寫字首表示,不能表現出來的即稱為隱性,以該品種之英文名稱之小寫字首表示,接下來以最常看到的白子說明體染色體的作用方式:白子(albino)屬於隱性體染色體基因,因此要表現出白子,基因型必須要為[aa]。

P 公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母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F1 仔魚由公魚得到[A]並由母魚得到[a],所以仔魚的基因型是[Aa]

仔魚長大後自己交配,

仔魚公[Aa] ─>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仔魚母[Aa] ─>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F2 因此仔魚二代有四種基因組合

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

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

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

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出現白子) 做一下說明,P是Parent 指親代,F是Filial指子女,F1、F2指的就是第幾代子女的意思。我們假設親代公魚是普通種,基因型是[AA],母魚則是白子,基因型是[aa],因此所產下的第一子代並沒有白子[aa],全部都是普通種,基因型是[Aa],而將第二子代自交可以發現第四種基因組合出現了[aa],出現了白子,而四種交配型態中只有一種出現白子,因此可以推測第二子代中的白子約佔1/4。

若是白子配上白子時,產下的子代絕對都是白子,可以由下列方式說明:白子(albino)屬於隱性體染色體基因,因此要表現出白子,基因型必須要為[aa]。

P 公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母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

F1 仔魚由公魚得到[a]並由母魚得到[a],所以仔魚的基因型是[aa]

親代公魚是白子,基因型是[aa],母魚也是白子,基因型是[aa],因此所產下的第一子代百

分百都是白子[aa]。

以上就是體染色體基因的組合方式。

常見的體染色體有白子albino 基因符號[a],相對基因[A]

黃化golden 基因符號[g],相對基因[G]

真紅眼real red eye 基因符號[r],相對基因[R]

粉紅pink 基因符號

,相對基因

虎斑tiger 基因符號[t],相對基因[T] 以上這幾種都可以同白子的方式將隱性基因配出來。也許有人會想到,像緞帶、燕尾屬於什麼染色體呢?緞帶、燕尾既不在性染色體上,自然是屬於體染色體。只是他們的規則比較繁複一點,扯了一堆有的沒的。緞帶ribbon 基因符號[Ri]

燕尾swallow 基因符號[Sw] 大家可以參考這幾篇有關燕尾緞帶的文章,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如何定義長公短公長母短母

[基因討論]燕尾

莫斯科藍moscow blue 基因符號[mo] 莫斯科藍所扯到是不完全顯性基因所表現的差異,這個也蠻麻煩的,所以可能等下兩篇再討論。

現在是晚上一點,手快斷了,剩下留到下一篇打,下一篇說明複合隱性體色基因的組合法與藍化體、黃化、白化體、超白之間的基因關係。

基因討論第三篇:重組、連鎖─超白的做法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

閱讀第三篇之前,請先了解前兩篇的內容。

寫到第三篇時,發現自己第二篇已經有點抄書的感覺了,以後會反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不然被指責縹竊可就嚴重囉。但很無奈,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專業的東西,本來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外加枯燥乏味,大家還是耐著性子看完吧。本篇主要在說明連鎖與重組,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但在做出衍生種時卻非常重要,所以以舉例的方式來說明。

第二篇中提到,常見的體染色體基因有下列幾種:白子albino 基因符號[a],相對基因[A]

黃化golden 基因符號[g],相對基因[G]

真紅眼real red eye 基因符號[r],相對基因[R]

粉紅pink 基因符號

,相對基因

虎斑tiger 基因符號[t],相對基因[T]

再補一個藍化blue 基因符號,相對基因(藍化並不是相對基因,而是不完全顯性基因,留到下一篇討論)

要說明超白之前,先要說明黃化體、藍化體、連鎖與重組:

黃化體的表現是全身的體色會由原本灰黑的野生色轉變成黃色,因為體表中所帶的黑色素比野生色少,因此體色偏黃,但黑色素又比白子多,因此沒辦法像白子那樣白皙。在各種魚種都會出現。黃化體的表現型為[gg],我們稱[gg]為隱性同質結合體,同樣是[g]所組成的結

合體。

藍化體blue也是體染色體基因的一種,藍黑色系魚上要表現藍色需要有[Bb]或[bb]的存在。藍化體的表現是全身的體色會由原本灰黑的野生色轉變為藍黑色,用強光照射可以會更明顯顯現出藍色。藍化體的表現型是[bb],同樣也是同質結合體。

說明了黃化體與藍化體之後,接下來說明連鎖與重組:

第二篇中有提到,體染色體基因主要依照孟德爾法則─「顯性法則」、「分離法則」、「獨立法則」所組成。而當體染色體基因違反了獨立法則,與其他的基因發生錯誤的組合時,就稱為連鎖。

而錯誤的連鎖再次經由減數分裂回復成原來正確的組合時,就稱為重組。

這就可以了解爲什麼黃化體與藍化體會違反獨立原則,會有[Bg]異質結合體的出現了。[由相異的兩個染色體所結合,稱異質結合體,只要是顯隱相對,就稱為是異質結合體,例如[Bb]、[Gg]都算是異質結合體]

接下來就可以正式說明白化體的做法了,我們採用最為複雜的形式,最後才有利於說明:配子方式完全依照孟德爾分離法則

P:公魚[gg]x[bb]母魚

F1:子代[ggbb]

或P:野生色[BbGg]x[BbGg]野生色

F1:普通體:藍化體:黃化體:白化體=9:3:3:1

若將白化回打雙重隱性異質結合體普通種

P:野生色[BbGg]x[bbgg]白化

F1:普通體:藍化體:黃化體:白化體=1:1:1:1

有興趣的自己可以把棋盤圖畫出來

簡單吧,[ggbb]就是白化,如果只想做白化的人,看到這邊一定很幹,只要一句黃化配藍化就解決的,這傢伙居然廢話了一千多字,真是神經病。白化的表現與白子不同,白化的體色比白子更為白皙,大家仔細觀察白子可以看到,白子仍然偏黃色,並不是真正的白色。但白化的體色卻是接近白色的白皙,眼睛卻是黑色的,是因為他的黑色素仍然存在,並沒有白子基因讓黑色素消失的關係。

因此由白化可以推論,若白化再加入白子基因,則體色一定更為白皙。這個推論是沒錯的,超白的基因型[aabbgg],為三重隱性同質結合體。

這邊有一個地方可以需要注意的,若是你已經培養出了白化,想要配出超白,並不是隨意的找一隻白子與白化交配即可。

P:公魚[aa????]x[??bbgg]白化母魚

F1 :子代不知為何種形式

看出端倪了嗎?白子因為表現的關係,已經看不出來原有的體色表現,兩隻野生色所產下的白子,與兩隻黃化種所產下的白子,表現差異極小,所以根本無法猜測基因型為何,這種做法有可能產生超白,但也有可能會變回普通種,如[aaBBGG]x[AAbbgg],這也是爲什麼網路上有時會出現白子配白子結果生出普通體這種問題,之所以出現普通體,乃是飼養者誤判其中一隻白化為白子的關係。即使能確定白子具有雙重異質結合體基因[aaBbGg],若白化沒有帶白子基因[AAbbgg],則又要到F2之後才有辦法取到超白子代了,而因為基因組合的關係,F1中所得到的子代,只有1/4是白化而同時帶白子基因,若考慮進白化種的生殖能力,能不能取到足夠數量的F1,都已經是個問題了。

所以,做魚的時候就要先定好目標,到底是要做白化,還是要做超白。一但決定要做超白,則最好依照下列原則取公母。P:公魚[Aagg]x[aabb]藍化白子

F1:[Aabbgg]或[aabbgg]

前面有提過,野生色所產下白子與黃化所產下白子的表現差異不大。但[bb]在白子上仍然有表現,其表現是全身散發著淡淡的天藍色註。所以選擇藍化白子,而公魚可以選擇黃化與白子產下的黃化子代,如此基因型必定是[Aagg],(若是有白子子代就更好了,直接[aagg]x[aabb]出來就是100%的[aabbgg]了)。由此種親代所取到的子代,即會有白化及超白兩種各佔一半。

白子的生殖能力已經略遜於普通魚了,因此在加入雙重隱性同質基因,變成超白後[aabbgg],他的生殖能力更弱,弱化速度也更快,這是飼養者不可不注意的地方。註:

藍魚白子的表現因為差異不大,但基因型不同,所以名稱不同,像xxx就堅持天空藍應該正名為藍尾禮服白子,但也有人認為這根本就是基因不同的兩種魚。在老爹論壇上有提到關於藍魚的問題,或請教藍海無極大大或xxx大大。

孔雀魚的新品種與衍生種,大部分都建立在基因的連鎖與重組上,也正因為如此,讓孔雀的品種與表現,更為複雜且多樣化。而由超白這個例子可以知道,當你看到一隻不同表現的孔雀魚時,你除了要判斷此表現是屬於限性、伴性還是體染色體基因外,還要判斷這種表現是由一組獨立的基因所表現出來的,還是由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基因連鎖所表現出來的。

但有一點不能混淆,許多人在養孔雀時,常會將不同品系的魚雜交,如馬賽克表現配日本藍表現,或是禮服表現配草尾表現等等的,而產下的子代通常同時含有父母雙方的表現,如日本藍馬賽克、紅馬賽克等等。請不要將這種表現解釋成基因的連鎖,雖然與上述的理論很類似,但這種表現屬於複等位基因的範圍,照慣例,我們又要留到不知何時的某月某日再討論囉^^。

各位在製作超白時,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前文提到藍化體通常出現在藍色系魚上,而當藍化體出現時,身體上的紋路會消失,只餘藍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藍草尾,藍草尾在交配時,通常也會出現一定比例的紅草尾。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藍化體除了是隱性基因之外,同時還是不完全顯性基因,這個不完全顯性基因,將是穩定衍生種的一個很大的阻礙,留做下一篇探討囉

基因討論第四篇:不完全顯性基因─草尾的基因型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

[基因討論]第三篇:重組、連鎖─超白的做法

閱讀第四篇之前,請先了解前三篇的內容。

前一篇提到,藍草尾在交配時,通常也會出現一定比例的紅草尾,簡要說明,紅草尾是完全顯性[BB],藍草尾是不完全顯性[Bb],藍化體是完全隱性[bb],所以在交配時會出現一定比例的紅草尾。若只想要藍草尾,可以將紅草尾與藍化體交配,就會出現百分百的藍草尾。了解的人看到這裡就可以了^^,不了解的人還請耐著性子看下去。

完全顯性(Complete dominance) 完全顯性與完全隱性,即是指一對相對基因(alleles) 只要有顯性因子存在時,隱性因子就不表現出來。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中單基因雜交(monohybrid)自交產生的後代外表型比是3:1,即是第二篇中所提到的內容。而第三篇中提到的白化的做法,則是屬於雙基因雜交(dihybrid ),自交產生的後代外表型比是9:3:3:1。此種比例必須是顯性對隱性是完全隱性才會出現。

半顯性(Semidominance) 或稱不完全顯性(incomplete dominance),半顯性的相對基因(allele)不能完全蓋住另一個相對基因,而半顯性基因為異質結合體(hetrozygote),則其外

表型會介於親代之間。

上面是書上所寫的有關完全顯性與不完全顯性的說明,完全顯性已經從第二章的白子與第三章的白化說明了。而草尾即是不完全顯性的表現。草尾的基因是[GLGL],這邊省略不寫,直接描述體色基因,不然寫起來很混亂。

P:藍草尾[Bb]x[Bb]藍草尾

F1:紅草尾[BB]佔1/4

藍草尾[Bb]佔1/2

藍化體[bb]佔1/4

從上面的交配圖可以看到,完全顯性[BB]是紅草尾,而異質結合體[Bb]的才是藍草尾,至於爲什麼是紅色草尾,而不是黃色或其他顏色還有待研究,可能草尾自己覺得紅色比較漂亮吧。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藍草尾交配會出現紅草尾及藍化體了。

因為藍草尾是異質結合體的關係[Bb],所以可以猜測其表現很不穩定,在孟德爾的豌豆花實驗中,粉紅花的表現介於紅花及白花之間,且表現與其他相比,非常不穩定。

基因型生化作用外表型

RR 生全量色素紅花

Rr 生半量色素粉紅

rr 不生色素白花

大家在飼養草尾時應該可以發現,草尾只要經過一兩代之後就會產生斑點模糊的情況,許多人將他解釋成基因弱化。這個說法太模糊。

應該說是飼養者在挑選草尾時選出的種親不夠理想所致,即使公魚的表現非常理想,但草尾斑不夠明顯,不夠細膩的母魚,都可以視為是藍色基因表現的不夠好所致,即使雙親的表現都很好,若同胎的表現沒有一致,也只能說是優良的個體,尚未整胎穩定。因此看到種親的表現優良,不能代表子代的表現都一樣好,所以在選購草尾時,最好能夠看到整胎魚隻的表現,差異不大再行購買。

對於草尾尾柄處的黃斑,我提出個人的意見,這完全沒有經過任何實驗,只是經由觀察所得的結果(就是純虎爛啦),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首先討論小畫家的調色盤:

最左邊的是純紅色,再來慢慢變成橙色最後是黃色,黃色之後會變成綠色進而成為藍色。而即使再怎麼優良的紅草尾,其色度都不會比紅魚更紅,頂多是看的出來是紅色而已,絕不會到鮮紅色的表現。圖示即為紅草尾的色度表現範圍:

而即使再怎麼優良的藍草尾,從某個角度看還是會覺得他是綠色的,我把這種現象做以下的解釋:當[Bb]藍草尾出現時,若是隱性基因表現很強勢,可以將紅色表現蓋掉大部分,則草尾的發色就會出現在藍色的部分,且色度差異將會很小(方框將會很小)。而紅色表現則被會藍色基因所影響(或說被抑制),色度變成往綠色方向發展:

若是藍色基因[Bb]不夠強時,則整體性的發色無法發展在純藍色上。發色則會朝向偏綠色的地方發展,但因為有藍色基因的關係,所以在怎麼不濟也不會變成綠草尾,但這種草尾看起來就是偏青綠色的,且魚的色度範圍很大,有時看起來是綠色,有時看起來會是藍色的。(跟其他基因也有關係,如金屬藍草尾)。但此時因為藍色基因弱化,所以紅色表現相對從原本在綠色的位置朝黃色的色度發展而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在尾柄上的黃斑。

這就是為什麼草尾很容易出黃斑的原因了,再提醒各位,這完全沒經過實驗,大家當成個人心得參考看看

基因討論第五篇:再談連鎖、重組─衍生種的做法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

[基因討論]第三篇:重組、連鎖─超白的做法

[基因討論]第四篇:不完全顯性基因─草尾的基因型

閱讀第五篇之前,請先了解前四篇的內容。

想看禮服的選法以及有關禮服知識的,可能要失望了,這篇只是借用禮服來說明衍生種的做法,如果有想討論有關禮服,歡迎灌水發問。同樣的,這篇也是由理論與觀察所得到的結果,不是定律、沒有證明,想吐槽的人歡迎,討論才能得到真相。

禮服(Tuxedo)在剛開始,原本是伴性基因,也就是[X(T)X(T)]與[X(T)Y],但後來由於基因重組時,[X]上的禮服基因轉移到了[Y]上,使得現在的禮服基因都是[X(T)Y(T)]。因為禮服基因公母兩者皆有,再加上禮服的基因原本就很容易影響其他基因的表現,因此再不同品系的雜交中,禮服通常是獲勝者之一,因此我覺得禮服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基因。

第三篇中有提到,衍生種的做法大都建立在連鎖與重組上,現在就以禮服來做例子。

P:禮服母[X(T)X(T)]x[X(T)Y(T)]禮服公

F1:公母都帶有禮服性狀

以上是一般禮服的遺傳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假如要做出日本藍禮服,則因為日本藍是限性基因,所以採用日本藍公魚配上禮服母魚:P:禮服母[X(T)X(T)]x[XY(J)]日本藍公魚

F1:公魚[X(T)Y(J)]、母魚[X(T)X]

因此可以發現公魚是日本藍基因,母魚則是有禮服表現、但表現會比[X(T)X]的母魚稍差一點。

圖中所表現的魚是用日本藍公與紅尾禮服母交配所生出的子代,右邊是紅尾禮服的表現,左邊是野生色的表現,中間則是黃化體的表現。

接下來就要考慮各基因的強度,因為禮服基因雖然強勢,但表現在加入了其他的基因之後還是會有不穩定的情形,最明顯的就是腰身的表現差異。

在日本藍紅尾的子代中,出現了幾種情形:1.日本藍腰身、紅尾(多數)

2.日本藍腰身、日本藍尾(少數)

3.紅尾禮服公魚(少數)

4.紅腰身混日本藍腰身、紅尾(極少數) 因此可以假設禮服基因與日本藍基因爭戰不休。因此選擇目標魚,日本藍腰身、紅尾,加以固定,持續自交與反交,直到沒有其他性狀的魚出現為止,這是屬於伴性+限性基因的衍生種做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接下來說明限性遺傳+限性遺傳的做法。

舉日本藍蛇王來做例子。

日本藍[XY(J)]與蛇王[XY(C)]都是限性遺傳,若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不管多少代,都無法得到日本藍蛇王的子代,因為子代的公魚不是由蛇王[Y(C)]或是日本藍[Y(J)]處獲得基因,都不可能同時得到雙方的基因表現。

但實際情況下,孔雀魚的交配會有一定機率的基因連鎖與重組。只要如同禮服一般,發生基因轉移(禮服是母魚轉到公魚身上)。等待蛇王、日本藍的基因轉移到同一隻魚的Y基因上時就可以得到,詳細的過程如下,以日本藍發生移轉做說明。P:日本藍公魚[XY(J)]x[XX]日本藍母魚

F1:[XY(J)]、[XX],(此時基因轉至了母魚身上)

F2:[X(J)X]

F1在經過自交之後,母魚身上會出現日本藍光澤,此時可以猜測母魚身上帶有日本藍基因。拿該母魚與蛇王公魚交配

P:蛇王公魚[XY(C)]x[X(J)X]帶有日本藍表現的母魚

F1:[X(J)Y(C)]、[X(J)X]、[XX]

此時子代的公魚即是日本藍蛇王的表現了。

雖然獲得了日本藍蛇王,但繼續自交下去,在固定的途中也許會發現有母魚帶有明顯的蛇紋表現(現在的紅雷斯蛇王依據母魚的表現可以猜測母魚身上也帶有基因)。那時再拿母魚來交配,獲得的子代表現可能會更好,因為他的基因型可能是[XY(JC)]的緣故。

圖片上是自交得來的日本藍公魚與日本藍蛇王半成品,但因為時間花太長,而且表現太差,尾鰭是日本藍的遺傳,小到不行。所以已經沒有繼續固定下去。之前在漁人碼頭曾經看過完成度很高的魚,但現在市面上似乎都沒有看到了

基因討論第六篇:基因型與表現型

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

[基因討論]第三篇:重組、連鎖─超白的做法

[基因討論]第四篇:不完全顯性基因─草尾的基因型

[基因討論]第五篇:再談連鎖、重組─衍生種的做法

閱讀第六篇之前,請先了解前五篇的內容。

什麼是基因型(genotype),什麼又是表現型( phenotype)。簡單來說就是先天條件與後天表現。

各位應該有聽過一個說法:

要讓孔雀魚尾巴長大,需要在成長期,約1~2個月時用水流讓他運動,讓孔雀魚的尾柄粗壯、尾鰭夾角變大。

但各位再仔細想想,孔雀魚原本就不是適合游泳的魚,在強力水流的衝擊下,孔雀魚應該會爲了適合游泳,因此會發展成尾柄粗,但尾鰭小的個體。

但事實上用水流沖,尾鰭仍然會大,並不會因此而發展成尾鰭小的個體。

我們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明基因型(genotype)與表現型。

假如現在孔雀魚含有尾鰭大的基因,這就是基因型(genotype)。

含有大尾鰭基因的孔雀,照理說生下來的都會是大尾鰭,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也許在飼育的過程中出了差錯,造成營養不良鈣質不足,此時孔雀魚的尾鰭因此沒辦法發展,造成孔雀魚是小尾鰭,這種就是表現型( phenotype)。

前面數篇所說的都是基因型(genotype),而現在所談到的環境因素影響基因所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表現型( phenotype)。

再舉一個例子:爸爸是白子,媽媽也是白子,則小孩生下來就是白子,這就是基因型,跟媽媽在懷孕時有沒有喝醬油還是喝牛奶沒有關係。而小孩子在發育期多補充鈣質,讓骨骼成長,

自然長的高,甚至可以比爸媽還高,這就是表現型。但爸媽都是侏儒,要生下正常小孩的機會就降低很多,這也是基因型。而侏儒小孩要*牛奶來長高,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表現型還是得依據基因型做決定。

因此可以知道,要有此種表現型的條件必須基因型(genotype)存在。如同野生孔雀天生不含大尾鰭基因,你在怎麼用水沖他,他也不會因此而尾巴長大。

相反的在上面的例子提到,用水沖擊,利用外在環境的影響,只要孔雀魚有尾鰭變大的基因存在,在孔雀魚的腰身變粗的情況下,尾鰭變大的表現型( phenotype)很容易就會跟著出現。表現型的影響通常是孔雀魚的體態。而影響孔雀魚外在表現型因素有:水流強弱、酸鹼值、陽光、空間、餌食等等。其中以餌食與陽光影響最大,兩者都與骨骼與身體的發育有極大的關係。

因此在飼育孔雀時,需要在前兩三個月生長期,盡量用外在環境刺激就是這個道理。目前大家常用的豐年蝦、珊瑚砂、水流沖激、陽光補充維他命D、綜合維他命等,都是這個道理。基因討論第七篇:複等位基因與孔雀魚的發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這篇與前幾篇性質完全不同,前幾篇多少有經過理論基礎與觀察實驗。這篇從頭到尾都是在我笨腦袋中推出來的結論,因為一直找不到相關理論證實我的想法,所以也拖了不少時日才po出來,大家看看討論吧

從以上的網站擷取了有關人類血型與膚色的遺傳方式:

人類的血型可分成A、B、AB、O型。人類的ABO血型是單對基因遺傳,不過控制血型的基因則有三種:IA、IB及i,其中IA和IB分別對i為顯性。

也就是如下表所示:

I(A)x I(A):I(A) (A型x A型= A型) I(A)xI(B):I(A)I(B) (A型x B型= AB型) I(A)xi(O):I(A)i(O) (A型x O型= A型)

I(B)xI(A):I(B)I(A) (B型x A型= AB型)

I(B)xI(B):I(B) (B型x B型= B型)

I(B)xi(O):I(B)i(O) (B型x O型= B型)

i(O)xI(A):I(A)i(O) (O型x A型= A型)

i(O)xI(B):I(B)i(O) (O型x B型= B型)

i(O)xi(O):i(O)i(O) (O型x O型= O型)

可以發現,基因A對上基因B時,並沒有顯隱關係,是兩者同時表現出來的,成為AB型。但同時對O有顯隱關係。此即稱多對基因、複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接下來討論一下人類的膚色問題,膚色身高等也是由複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所決定的。例如皮膚的色澤是由兩對基因(A,a和B,b)所控制,顯性基因A和B會使皮膚內黑色素的量增加,二者的影響相同且可以累加,因此具有顯性基因越多的人,膚色越深。

圖ㄧ說明:

以父母兩人基因組合皆為AaBb為例,後代的基因有九種可能組合,但以顯性基因的多寡來排序分類的話,含顯性基因愈多的組合,其膚色將愈黑。

了解這些相關知識之後,就可以來討論孔雀魚囉。

假設現在有一隻孔雀具有一限性基因,姑且叫他XY(A)好了。讓他與[X(T)X(T)]的禮服交配。在前文有提到禮服屬於X(T)轉座到Y(T)上的基因,導致現在大多數的禮服基因都是[X(T)Y(T)]。

P:XY(A) x X(T)X(T)

F1:X(T)Y(A)、X(T)X

此時第一個問題出現了,[X(T)Y(A)]的表現是什麼呢??[X(T)X]的表現又是什麼呢??

在第六篇中提到,[X(T)X]是屬於禮服表現的母魚,這是錯誤的描述。因為[X(T)X]是屬於性染色體的一種,需要有[X(T)X(T)]才能有禮服的表現,[X(T)X]的表現並不會表現出禮服,[X(T)X]的表現可能是兩種之間的表現(猜測),或是表現出[XX]形式的表現(因為禮服基因沒有作用)。總之[X]基因需要有需要有成對的[X(T)X(T)]才能表現出禮服,而公魚只需有一個[X(T)]就能表現出禮服了。

對於公魚的部分,[X(T)Y(A)],到底是會出現A基因表現的個體,還是會出現禮服基因表現的個體,還是會共同顯現出來呢??這就是我想討論的。

各位在雜交孔雀魚時是否發現一個現象。孔雀魚的表現會互相影響,所以有某些品系的魚很難做出來,或是表現很難合格。如蛇王x禮服,子代的的尾鰭要不出斑是很困難的,但蛇王是限性基因,禮服是伴性基因,兩者可以同時帶在一隻孔雀身上,但為何很少看到類似蛇王禮服的魚種??

如果把這類的魚表現歸咎於是兩種魚的基因是屬於共顯型不知是否合適。

因為蛇紋表現導致禮服素色尾出現斑紋,而禮服基因同時也讓蛇王基因表現不佳。

在燕尾篇中,俊所提到的問題:

公魚為全紅白子母魚為黃尾禮服燕尾想配出全紅燕尾是否可行。

假設全紅白子是普通紅魚,是帶在X基因上,以X(Re)代表好了(隨便取的)

P:全紅白子公[X(Re)Y]x黃尾禮服燕尾母[X(T)X(T)]

F1:[YX(T)]的公魚、[X(T)X(Re)]的母魚

所以F1的的公魚是[X(T)Y],應該是禮服表現,母魚[X(T)X(RE)],表現如何??

目的是取得燕尾,所以不使用反交,拿F1的仔魚自交P:[X(T)Y] x [X(T)X(RE)]

F1:[X(T)Y]、[X(RE)Y]、[X(T)X(T)]、[X(RE)X(T)] 會有以上四種形式

其中[X(RE)Y]可能會出現紅色系的公魚,但母魚完全不會有純紅色系的魚

要在F2中才有可能出現,以上是理想狀態。

實際情形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存在,就是你所使用的是黃尾禮服,並不是不同系的全紅孔雀,如果使用紅色系的魚,如全紅x 紅頭或許還可應用上列的交配方式。

實際情形在禮服與單色交配時會遇到的兩個問題

1.禮服與單色誰勝誰負??[X(T)X(RE)]的表現如何??

2.禮服與紅色系魚複等位基因關係如何??

第一點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禮服與單色是否存在共顯、共隱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子代的禮服班很難消除掉。

(若與人類比較就是變成第三種血型,是否會出現AB型的血型?)

第二點簡單說明就是,紅色系與黃色系的共存程度,如果紅色與黃色兩者之間有共顯關係,而兩者之間的強度如同人類膚色的比較方式,那你做出的F1最有可能是[X(T)X(RE)]黃尾禮服出大紅斑,也就是複等位基因所說的控制性狀的基因不只一條。

原本尾鰭只由紅色或黃色單獨控制。現在卻由黃色紅色共同控制,而每隻魚的組合不同,導致基因帶的多寡也不同,這會讓你在選魚上發生極大的困難。

(比較成人類膚色,就是會有很多種的色彩出現,這也是大部分雜魚交配所會出現的情形) 甚至你也不知道紅色與黃色的基因是否有顯隱關係,若禮服與紅魚的顯隱關係並不明顯,或根本就沒有顯隱關係,發色完全是個體決定,這在外表上根本就無法分辨。

(就像即使在理想情況中的F1得到的[X(RE)Y]與親代的紅色色度會相同嗎??會完全不受禮服基因的影響嗎??我非常懷疑。)

在孔雀魚新世界一書中提到蕾絲蛇王的棋盤圖如下:

P:[WiWiX(L)Y(C)]X[GlGlXX]

F1:[XX(L)]、[X(L)Y(C)]、[XX(L)]、[X(L)Y(C)]

基因討論燕尾

引用書中所說,燕尾基因的表現是要由顯性基因[K]抑制隱性基因[S]才有燕尾表現,也就是只有[Kkss],[KKss]才有燕尾表現,其餘組合皆為普通體。

但書上又提到,燕尾緞帶的出現過程是

使用[RirikkSSXX] X [ririKkSsXY]當親代,

(緞帶無燕尾基因母魚X無緞帶燕尾基因公魚)

出現[RiriKkSsXX] X [ririKkSsXY]的子代[F1],

(緞帶燕尾基因母魚X 普通燕尾基因公魚)

然後再使用[F1]自交,會產生出燕尾緞帶表現的母魚[RiriKkssXX],及燕尾緞帶表現的公魚[RiriKkssXY]

從這裡可以得到兩點結論.

1.緞帶跟燕尾是獨立基因,且若要維持緞帶,從頭到尾不可缺少緞帶母魚

2.以比例來說,若買了一對含有燕尾基因的普通表現魚,子代卻沒有燕尾表現,則將子代取8~12對自交,f1沒有燕尾表現,幾乎可以確定你被老闆唬弄了.

3.只要沒有緞帶表現,子代絕沒有緞帶

問題:

1.顯性性狀[K],在表現上是什麼??與[kk]在表現上有什麼差異,要怎麼挑魚?

2.我現在有一胎紅頭白子,親代表現無緞帶,仔代二十多隻卻出現了3隻燕尾,比例約是12.5其中有一隻帶緞帶,其他兩隻觀察中......所以想請問,燕尾是否僅指尾鰭拖出數條,即稱為燕尾?還是包含有腹鰭拉長表現才稱為燕尾??

問題一是無解的

作出子代100%燕尾有下列方式:

1.必須要有[KKss]的公魚及[KKss]的母魚,即可配出100%燕尾子代[KKss],且子代自交絕對還是燕尾。但此法難度太高,因為[KKss]也就是燕尾表現的公魚,拿來打種,要取子代很困難。

2.退求其次,使用[kkss]的公魚及[KKss]的母魚,子代亦可產生[Kkss]的燕尾,其機率亦是100%,這是機率最高且最可行的方式。

3.使用[kkss]公魚及[Kkss]的母魚,子代只有1/4燕尾,普通體也不含燕尾基因,不如使用子代自交

作出100%只有1.2兩種方式,接下來的都是基因表現,都須等到f2才有可能有燕尾出現至於最糟的情況,亦有可能含燕尾基因,但完全因為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出現燕尾,不管是哪一種,選擇[K]及[k]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就目前情況普遍的說法是[K]及[k]的表現是相同的,就像有六隻指頭的基因,

但無法顯現出來時,仍與五隻指頭隱性基因表現相同是一樣的道理。

果真是如此,那也只能使用土法煉鋼的方式,由統計數字來推斷該魚的基因是哪一種了。此法不但費時,而且即使使用方法二達到100%燕尾子代,f1自交仍然有1/4打回普通體,然而實際上,f1完全無法自交,因為連公魚亦是燕尾^_^,所以只能採取反交策略,而產生出來的子代只剩1/4燕尾,且基因為[Kkss],再下去又回到原點,仍然得用猜的方式選魚了。所以問題一是無解的,殘念....

至於問題二則是有可能是解答問題一的契子:

觀察燕尾時可以發現,其實燕尾的表現相當不穩定,即使同一胎的燕尾,表現也不盡相同,目前看到有拉整片,拉幾根的,拉腹鰭的和不拉腹鰭的,蝶翼型,等等....

燕尾與緞帶是獨立基因,因此即使拉腹鰭也不代表他是緞帶,緞帶基因再強,也不會變成燕尾,這點已經有經過證實。所以,另外還有幾種表現,都是在魚鰭上的表現不同。

但仍然有許多玩家的燕尾,即使經過數代自交,表現仍然很穩,對於這點不是很了解,因此作以下的假設:假設[KKss]的表現是拉腹鰭,尾鰭拉整片,[Kkss]則是不拉腹鰭,拉五根,這樣可以稍微說明為何同一胎魚會有不同的表現。但還是不能解釋三種以上的表現及尾鰭表現不同的問題,這點請教過幾位前輩,主要分為兩種說法:

1.燕尾在發生的同時,同時也代表了基因退化,就像人類的六根手指,全身毛毛的小孩一樣,因此要固定退化基因,原本就很困難,更別說穩定他的表現,所以若是不去特別維持他,即使在水族箱中燕尾也是會自然消失的基因,所以燕尾表現不穩也是正常的。

2.假設除了[k][s]顯隱基因之外,另外有一至兩組基因在影響燕尾表現,就像蛇王容易影響背鰭一樣,如此就可以說明為何燕尾表現不穩,但這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就找不出影響燕尾的基因在哪個位置上,當然也沒辦法控制燕尾的表現了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等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其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G和C含量较多的DNA分子更难以解旋 D.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分析】 本题是对DNA的结构及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的考查,梳理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和DNA的结构,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为双链,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配对,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相等,RNA通常为单链结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等,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有多个基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其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B正确;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分子中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A、T碱基对之间具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G和C含量较多的DNA分子更稳定,更难以解旋,C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故选D。 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②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③真核生物基因的载体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 ④生物的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但教材概念是针对大多数生物而言,本题需要根据具体生物具体分析,考查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4连锁遗传与基因作图

连锁遗传与基因作图 习题1 一、填空 1.在A b C a B c×a b c a b c 杂交中,知a,b,c三个基因都位于第三染色体上,杂交后代中以A b c和a B C表型的频率最低,三个基因的正确顺序就为______。 2、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时,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 1、两点测交法(two-point test cross): 2、三点测验法(three-point test cross): 3、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 4、干扰或干涉(interference): 5、正干涉: 负干涉: 6、coindidence 7、linkage map: 8、complete linkage 9、incomplete linkage: 三、选择题 1、AB/ab个体中,ab间平均有10%的交叉,其重组值是()。 a.10% b.20% c.5% d. 1% 2、果蝇中隐性基因a,b,c是性连锁的。两个亲代杂交产生的F1代是a+b+c/abc和abc/y。将这两个F1个体杂交,则正确的结果是:() a.交换值不能根据产生的F2代计算 b.仅按F2代中的雄果蝇就可以测定交换值 c.可以按产生的所有子代估计交换值 d.等位基因a和b在雌F1代是反式排列的 3 构建遗传图谱时,为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被标记基因间的关系是:( ) A) 在同源染色体上B) 均为隐性基因C) 基因间相互连锁 D) 基因间互为突变体E) 以上所有 4 遗传图距的单位――厘摩(centi-Morgan)表示的意义是:( )

人教版必修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AN片段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的是() 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2.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DNA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4.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碱基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短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可用于() 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B.侦查罪犯 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基因治疗 5.最新研究表明,人类24条染色体上含有3万~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 C.1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7.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C.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课稿(1)改好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我将从六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第三章主 要在分子水平上阐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本节内容既是对第三章内 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 概括总结与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 解遗传规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在生物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整理、分析、归纳材料的方法。 (2)掌握数学知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介过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的指导 1.学情: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遗传的两大规律,明确了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DNA的结构和复制方 式,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基因和DNA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所以本 节课是前几节课的自然延伸,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积极探究学习。 2.教法:结合学情,采用问题启发、模型建构、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3.学法: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理论依据,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资料、课堂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和理解本节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其中新课教学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分析一下每个板块的设计依据和预期效果。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高中生物《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南昌市实验中学裴丽丽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教材提供了多个实例,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实例中逐步得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结论、最终获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这一综合认识。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借助于数学方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 过小组代表发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中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4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本节教学的核心是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运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内容、认同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本节课通过介绍DNA指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奇妙应用,充分体现STS教育。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比较喜欢发言,乐于探究。初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有关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等内容,已经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培养热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习题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习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基因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基因是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 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进行 C、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作用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二者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5、下列物质从结构层次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 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 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7、人类14号染色体信息已破译,总计含87410661个碱基对,并于2003年1月4日发表在英国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上,研究报告称,第14号染色体含有1050个基因和基因片段。则平均每个基因含有的碱基数为() A、83248 B、166496 C、1050 D、不能确定 8、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的“遗传效应”()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能转录一种信使RNA D、在蛋白质合成中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9、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A、蛋白质的多种多样 B、DNA的分子的复杂多样 C、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 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的多样 10、左图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人DNA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右四幅图是DNA测序仪测出的另外四人DNA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请认真比较这四幅图,其中与左图碱基排列顺序最相似的是() 11、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A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G是_________。 (2)B有4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上写文字,括号内写字母) (3)D与F的关系是。 (4)E与F的关系是。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编写人:史小棉审核:高一生物组 寄语: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应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学习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引言: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基因等于DNA吗?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请大家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每个DNA 分子上有基因。所以生物体内DNA的分子数目基因数目。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基因是性状遗传的基本单位。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人类的46条染色体上碱基总数大约个碱基对,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所以生物体内所有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说明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 基因的遗传效应是指基因中的特定的遗传信息,通过传递,在生物个体发育和传种接代过程中,控制生物的形状,从而表现出生物的遗传特性。 基因与分子的关系 DNA分子上的片段很多,并不是都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不叫基因。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案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从旧教材中的基因表达中分离并提前,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 4 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为此基因的概念将是本节教学的核心,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侧重用数学方法来理解。教材通过分析资料使学生认识基因与DNA 的关系,让学生自然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的结论。在 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的内容教学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 DNA 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信息多样性的关系。通过DNA结构分析设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算的方法,得出 DNA 分子中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结论,从而推出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学习者分析 就知识而言,在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节中,学生了解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并结合“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在类比推理的技能训练得到了一些假说: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DNA上成线性排列等等。在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中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熟练曾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中运用的排列组合的数学计算原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深刻理解并能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通过本节学习熟练掌握运用排列组合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学习理解DNA分子的三个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学习深刻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通过本节学习熟练掌握运用排列组合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学习理解DNA分子的三个特征。 二、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推理,运用数学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叫李淑珍,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介绍基因的世界。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学过的相关知识。在孟德尔分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张丽雯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和提升,也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做铺垫。因此,基因的概念和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用数学方法来表现理解。教材通过四节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基因的概念,同时通过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了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学情分析 对高二学生来说,在前两章时认识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在本章前三节中了解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但是,对基因的本质没有确切的了解,还未能弄清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通过资料分析和结构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观思考,总结,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基因的概念;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理解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归纳材料的方法;掌握数学知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和价值目标:1.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 1.基因、DNA、染色体三者的关 2.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讲述、讨论与探究相结合;归纳总结资料,运用数学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数学方法推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课本第58页练习,基础题1、2、3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和难点是在DNA遗传信息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探究活动中,利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时间较紧,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位于位于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有1、基因和DNA的联系;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及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3、DNA指纹技术(可以课后拓展)。 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与遗传有关的名词“遗传因子、基因、染色体、转化因子、DNA、脱氧核苷酸、遗传物质”等,所以内容“基因和DNA的关系”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与提升,有利于学生形成遗传相关概念的体系。 本节后的第4章则涉及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流动等概念,是遗传知识的进一步拓展,而这需要先理解本节内容“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及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所以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拓展视野中的“DNA指纹技术“作为STS教育的内容则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奇妙应用。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孟德尔发现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摩尔根证实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等内容,但是对多种遗传概念仍可能存在混淆。而本节内容“1、基因和DNA的联系,对遗传知识整体的学习起到了联通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将前三章的知识整合,尝试建构概念图,建立比较系统的遗传相关概念体系。 2、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分析、简易推理等,而且应该能够地进行小组协作。在内容1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基因和DNA关系实例”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3、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技能,在学习“2、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时,应该能够通过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序的多样性从而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4、对于内容三“3、DNA指纹技术”,学生从平时生活的媒体信息中也都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也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结合 能让学生乐于讨论敢于探究,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交流合作,善于表达,而且能缩短自主学习的时间。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问题探讨 如果全班同学排成一排,代表一条DNA单链的碱基排列情 况,每个同学代表DNA链上的一个碱基,每人都可以从A、T、 C、G四种碱基中自由选择自己所代表的碱基,全班同学一起可 以组合出多少种排列? 本节聚焦: ·基因是什么? ·DNA分子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 ·DNA分子为什么能够携带丰富的遗传信息? 摩尔根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后来证明染色体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 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基因与DNA究竟是什么关系?下面的资料会给你许多启示,请阅读和讨论。 资料分析: 1.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图A),长度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 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个碱基对。 2.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图B),这是因为海蜇的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 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图C)。

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其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4.不少人认为,人和动物体的胖瘦是由遗传决定的。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保持正常。 讨论: 1.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2.你如何理解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3.请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定义,要求既能反映基因与DNA的关系,又能体现基因的作用。 除了上述资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实例,能够揭示基因的含义,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不难看出,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我们知道,一个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从头至尾没有变化,而骨架内侧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却是可变的。那么,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相关信息: 第一个把遗传物质设定为一种信息分子,提出遗传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与表达的科学家,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薛定谔(E.Schrodinger,1887-1961),他的著名演讲是《生命之光》。 探究: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七种音符可以组成各种美妙的旋律。26个英文字母可以组成许许多多词汇和句子,形成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语言。

连锁遗传与基因作图

连锁遗传与基因作图 《普通遗传学》的相关试题,针对遗传学中的每一章节的知识。 连锁遗传与基因作图 习题 1 一、填空 1.在A b C a B c×a b c a b c 杂交中,知a,b,c 三个基因都位于第三染色体上,杂交后代中以A b c 和a B C 表型的频率最低,三个基因的正确顺序就为______。 2、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时,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1、两点测交法(two-point test cross):2、三点测验法(three-point test cross):3、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4、干扰或干涉(interference): 5、正干涉:负干涉: 6、coindidence 7、linkage map: 8、complete linkage 9、incomplete linkage: 三、选择题 1、AB/ab 个体中,ab 间平均有10%的交叉,其重组值是()。 a.10% b.20% c.5% d. 1% 2、果蝇中隐性基因a,b,c 是性连锁的。两个亲代杂交产生的F1 代是a+b+c/abc 和abc/y。将这两个F1 个体杂交,则正确的结果是:()

a.交换值不能根据产生的F2 代计算b.仅按F2 代中的雄果蝇就可以测定交换值c.可以按产生的所有子代估计交换值d.等位基因a 和b 在雌F1 代是反式排列的 3 构建遗传图谱时,为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被标记基因间的关系是:( A) 在同源染色体上B) 均为隐性基因C) 基因间相互连锁 D) 基因间互为突变体E) 以上所有 4 遗传图距的单位――厘摩(centi-Morgan)表示的意义是:( ) )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本章主要内容: I. 连锁交换定律:连锁交换定律的发现及内容, II.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交换率的计算,连锁作图,三点测交方法进行连锁作图,真菌的四分子分析方法,着丝粒作图,基因转变与重组机理,转座子的分类及转座机理 III. 人类基因组和染色体作图 本章要点: 连锁与交换,链孢霉的顺序四分子分析,重组机理,转座,人类连锁分析本章授课内容: 问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排列?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在遗传时如何相互作用? 一、连锁交换定律 (一)连锁交换定律的发现 相引与相斥 1906 ,贝特逊(Bateson, W.)和庞尼特(Punnet, R.C)利用香豌豆(Lathyrus doratus)为材料提出相引(coupling)及相斥(repulsion) Bateson-Punnet 香豌豆杂交试验,例1: 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 ↓ F1: 紫花长花粉 ↓ 表型观察数(O) 期望比例期望值(E) F2: 紫长 4831 9 3910.5

紫圆 390 3 1303.5 红长 393 3 1303.5 红圆 1338 1 434.5 总计 6952 χ2 = ∑(Oi-Ei)2/Ei=3371.58 df=4-1=3, 差异极显著,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F2代中性状的亲组合类型远远多于重组类型。 例2: P: 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 ↓ F1: 紫花长花粉 ↓ 表型观察数(O) 期望比例期望值(E) F2: 紫长 226 9 235.8 紫圆 95 3 78.5 红长 97 3 78.5 红圆 1 1 26.2 总计 419 χ2 = ∑(Oi-Ei)2/Ei=32.4 ,df=4-1=3, 差异极显著,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atson等: 互引相(coupling phase) 前一种亲本组合 互斥相(repulsion phase) 后一种亲本组合1912年,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凡是伴性遗传的基因,相互之间总是连锁的。 (二)、连锁与交换 连锁(linkage): 1、摩尔根的试验: P: 灰体长翅(BBVV) ×黑体残翅(bbvv) ↓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2018?沈阳三模)下列关于线粒体中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DNA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B.线粒体基因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D.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由母本传给子代 2.(2018春?湖北期中)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B.基因Ⅰ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Ⅱ的表达 C.基因Ⅰ和基因Ⅱ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在同一条DNA链上 D.基因Ⅰ和基因Ⅱ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3.(2017秋?怀柔区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4.(2018秋?十堰期中)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都控制着生物的一种性状 B.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5.(2018?咸阳一模)下列关于DNA、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从水毛茛水上椭圆形叶和水下针形叶可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DNA上的某一片段可能包含若干基因 C.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病毒,可得到含32P的病毒DNA分子 D.存在等位基因的二倍体为杂合体,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一般不含等位基因6.(2018春?慈利县期中)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 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7.(2017秋?靖远县期末)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含多个基因 B.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8.(2016?常州一模)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长约30kb)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关于该项研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 D.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9.(2016秋?濮阳期末)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经测定一个由n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中,包含了m个基因,则

必修二第3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选择题(8小题) 1. 某生物体有10对同源染色体,其细胞中的DNA总量约为7×109个脱氧核苷酸对,假定每个基因平均含有×104个脱氧核苷酸,则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个数( ) A.小于5×105个 B.等于5×105个 C.小于1×106个 D.等于1×106个 2. 如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3.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的DNA含量完全相同,四种碱基的数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各项均为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 B. 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同 C. 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似 D. 还不足以作出以上判断 4.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错误 ..的叙述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基因决定果蝇的性状 5.现已知基因M含有碱基共N个,腺嘌呤n个,具有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M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1.5N-n个氢键 B.如图a可以代表基因M,基因M的等位基因m可以用b表示 C.基因M的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脂交替排列在外侧, 构成基本骨架 D.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 6.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 B.b基因与果蝇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C.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7.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上课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分宜二中舒特青 一、课程分析 本节包括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实例、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的内容通过两个活动来完成。在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实例中,主要通过资料分析是学生认识基因与DNA的关系。在“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部分,主要通过探究活动是学生认识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多样性的关系。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算的方法,得出DNA分子中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结论,从而推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说明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⑴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⑵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培养热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解决方法:⑴分析4个资料,讨论,推理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推理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从DNA结构的特点中,分析4种碱基排列的顺序可以不同,同时,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得出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归纳分析、引导启发、数学推算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导入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了解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而染色体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培养热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摩尔根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并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的。而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基因=DNA吗?基因和DNA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几个资料 我们先来看一些实例: 资料1、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700000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000个碱基对。 提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大肠杆菌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说明基因是一段DNA。) 资料2、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蛰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海蛰的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象海蛰一样发光。 提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可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去,有遗传效应,可独立起作用)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去,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所以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 资料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染色体+X+Y)上的DNA的碱基序列。其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案例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案例 广东实验中学傅岚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 (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 2.填写下页表: 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 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 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 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

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另外,提问“设置3号小鼠”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对照实验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分析资料4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HMGIC基因就能起到控制小鼠肥胖这一性状的作用。学生自然得到以下结论: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学生结合上述资料,就能很顺利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情境活动,深入问题 问:为什么DNA分子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结合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学生很容易发现遗传信息就应该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引导学生活动: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根据情境,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推理出碱基排列的千变万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学生从具体数字不难体会到,虽然碱基对的排序是多样的,但对具体的个体、具体的基因来说,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四)总结 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也可以说是DNA分子中特定的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最后要求学生理清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画概念图。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反思 开头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学生兴趣高,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教师对本节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了重组,条理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教材内容不是让他们被动地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些供他们分析和思考的素材。 对资料1和3设计表格分析数据,指向更明确,学生能迅速抓住有效信息;在各个知识点之间设计问题串衔接,环环相扣,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推导,自主获得重要概念。在DNA遗传信息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探究活动中,利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能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易于理解。 在最后画概念图的环节中,学生有的用数学集合图表示,有的用文字、箭头表示,有的直接用简图表示,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呈现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还设计了合理简洁的板书,要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整节课学生均能积极收集和整理信息,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思维的碰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精选习题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选择题 ()1.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 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B.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C.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D.基因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3.中国生物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草图测序工作,生物学家测定的是A.DNA的碱基序列 B.mRNA的碱基序列 C.tRNA的碱基序列 D.rRNA的碱基序列 ()4.由120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 A.4120 B.1204 C.460 D.604 ()5.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C.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D.碱基排列顺序 ()6.“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A. 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 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7.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就是一段DNA分子 B.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不同基因上带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8.下列不属于基因含有的碱基成分是 A.U B.T C.G D.C ()9.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A.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分开 B.游离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 C.配对的游离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子链与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10.将15N标记了的双链DNA分子移入到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了3代后取样离心。已知15N-DNA比14N-DNA重。离心后的结果将是 A.全中 B.1/2轻,1/2中 C.3/4轻,1/4中 D.全重 ()11.不同的双链DNA之间存在着差异,其原因不可能是 A.所含的碱基数目不同 B.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C.(A+T)︰(G+C)的比值不同 D.(A+G)︰(T+C)的比值不同 ()12.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 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 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