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面子的看法

个人对面子的看法
个人对面子的看法

个人对面子的看法

世界上大多人都要面子,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没了面子可能会恼羞成怒。

其实面子呢?面子,并不存在,有的面子代表权威,有的面子代表金钱。面子只是个代表性的词语,都说你给我个面子吧,那就是权威。如果不给面子,那么就会惹事上身。

没了面子的人,往往有的脸红,有的是看别人瞧不起自己。我就觉的好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世界上不少,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没面子的话,我只会一笑而过,而不是和别人争论。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劣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 朋友们,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千万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被人所尊敬

脸,就是一个人的面子,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有人认为面子比命还重要,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面子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历史上,爱面子的英雄很多,譬如《水浒传》里的武松,他就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武松读了告示之后,知道山上有虎,本想转身回到酒店里,却因自己上山前跟店老板夸下了海口,碍于面子,于是硬撑着上山。武松自己也没想到他能打死老虎,并因打虎扬名天下。在中国为了面子而丢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的项羽。兵败之后,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而死。

面子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爱面子是自尊的表现,爱面子过头则是虚荣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成分,提倡低碳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节约有限资源,使“面子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面子理论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 谈中西礼貌原则 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 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 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 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enjoygoingoutfo rcofee,butIimagineyouarevery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作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 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ftulness,modesty,attitudinal,warmth and refinement)。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做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何兆熊认为与B&L的面子相比,“尊敬”

中国背景下员工的面子观及其对建言和沉默行为的影响

中国背景下员工的面子观及其对建言和沉默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啸天,陈文平,段锦云 来源:《心理研究》 2019年第3期 王啸天陈文平段锦云 (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215123)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子”是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重点。员工的建言和沉默是组织 行为学领域的新兴课题,其对组织影响深远。研究探讨了中国背景下组织中员工面子观的内涵 和结构,及其与员工建言与沉默行为的关系。本文分为两个子研究:研究一探索并验证了员工 面子观的结构并构建了量表;研究二表明:(1)想要获得面子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具有显著 正向影响;(2)维护自己的面子对员工的沉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基于组织的 自尊在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沉默行为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当基于组织的自尊较高时,维护自己的 面子和沉默行为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关键词想要获得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他人的面子;建言行为;沉默行为;基于 组织的自尊 1引言 “面子”一词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色彩,是中国人情社会的重要潜规则之一,从思想到行 为影响着个体的方方面面。由于面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 界定。胡先缙(2004)首先提出,面子是人从社会成就中获得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的看得 见的成就的承认。陈之昭(2006)将面子界定为:在自我所具有且为自我所重视的属性上,当事人认识到重要他人对该属性之评价后,所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或人际意义的自我心象。而 翟学伟(2011)认为面子是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 生的序列,即心理地位。综合而言,面子体现的是个体受到他人或者社会认可的价值,是需要 从外部获得的成就、品德、地位、声望等的总和,是根据社会标准或重要他人的评价形成的自 我心象,是一种与自我价值相联系的心理地位。 基于个体对面子关注程度和角度的不同,人们主要表现出“争面子”和“护面子”两种倾 向(Chou,1996;胡先缙,2004)。“争面子”指个体心理上“想要面子”,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他人对自身形象的认可,获取面子;而“护面子”反映 了个体“怕掉面子”,着重于自我维护,竭力避免丢失面子。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倾向偏好,也会随之表现出不同的心理与行为(郭帅,银成钺,2015)。上述两种面子倾向均从自身 面子角度出发,而Goffman(1955)指出面子运作过程具有社会交换性,个人在特 定的交际场合中,为追求正面社会价值,不仅会重视“自我面子”,也同样会表现出对“他人 面子”的关注。由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个体面子观是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个 体对于面子这一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正向心理地位的重视程度,既有对获取自身面子的看重和 对失去个人面子的担忧,还有对他人面子的关注。 学界对于面子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如消费者行为领域 (Chan,Wan,&Sin,2009;Wang,Wei,&Zha ng,2018)。遗憾的是,面子在组织情境下的影响却鲜有探讨。作为影响深远的文化 价值观,显然面子也会在组织情境下有着独特的作用,是影响员工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炳,

不仅仅是面子大

不仅仅是面子大 曾几何时,21英寸的彩电落户家庭,可以称得上是大屏幕了。全家人围坐在客厅,距离3米开外,看得乐滋滋的;而如今,距离你的眼睛不到一米之遥的显示器却能达到27 英寸那样的震撼效果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呢?目前主流的大屏幕显示器在24英寸,AOC和华硕都推出了27英寸的家用显示器,对于那些最爱“面子”的消费者来说,算是找到了知音。 本次27英寸显示器温柔的pK,单对单,没有血腥暴力,期待你路过围观! AOC V27t AOC V27t在造型上延续7AOC“锋尚”系列的外观特点,采用了钢琴烤漆结合透明装饰边框的外观设计,整体造型如同“高脚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虽拥有27寸超大屏幕但仍然保持的颇为纤薄的机身――厚度仅为28mm不足一元硬币直径厚度的机身与接近极限的超大27英寸宽屏形成了强烈反差,“薄如画布”的纤细造型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V27t虽是一台名副其实的显示器却拥有TV的功能,由

于采用27英寸16:9起大宽屏配置,具有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full HD 1080p),可为用户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感受。 同时,AOC V27t具有优秀的电脑兼容性,完全可以作为普通显示器实现更加宽大的视觉表现力。通过DCR丽比技术AOC V27t实现了超高的60000:1动态对比度,配合16.7M色8位优质面板其在画面细腻度灰阶暗部效果及色彩表现上都更上层楼。 在功能方面,AOC V27t秉承前作,继续提供除D-Sub 电脑接口外的电视(高频头)接口AV.s端子色差及HDM等接口,不但能胜任电视播放更成为一台影音娱乐中心。AOC V27t对蓝光播放机HDDVD.Wii.Xbox360.PS3等高清娱乐设备(次世代游戏机)都可完美支持,具有出色的扩展能力。同时该机内置2个3W立体声扬声器让你在享受视频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完美的影音体验。 ASUS MT276H 华硕MT276H液晶显示器的机身为全黑色,作为一款娱乐级显示器华硕MT276H液晶显示器的机身背面采用了钢 琴漆工艺,让它显得更加华丽时尚。采用27英寸A+级液晶面板,拥有50000:1的动态对比度,2ms(GTG)的急速响应时间,1080P的全高清分辨率。同时华硕MT276H配备遥控

面子理论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面子论是一种礼貌现象,其中包括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 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是否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普遍适用?面子论是否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将对中西方不同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 (一)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论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Erving Goffman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一概念。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1]。“面子策略”则指人们在交际中所采取的与面子相一致的行动,如避免发生尴尬、丧失自尊等。他说,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face work)[1]。“脸面”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一方面,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也期待他人对面子给予考虑。面子是个人神圣的私有物,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枢。Goffman认为:“脸面工作”是互相配合的[2]。面子的维持和赋予取决于他人,换言之,一个人丢不丢面子归根到底掌握在他人手中。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因此,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使用礼貌语言。 英国人类学家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3]。他们调查了英语、墨西哥一种土著语和印度南方一种土著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在三种毫无关系的文化中,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绝非偶然,而是一种普遍现象[3]。他们沿用了Goffman 的“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ry)。 “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Model Person)[4]。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通俗些说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它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消极面子是指有自主的权利,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干涉自己的行为。积极面子是指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和喜爱,与对方达成共识。Brown 和Levinson 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带来难堪的局面或使关系恶化[5]。他们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为减少对面子的威胁,交际者应采取一些礼貌策略。这些礼貌策略分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前者针对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强调双方的平等、熟悉,而后者针对听话者的消极面子,特点为表示克制、正式和双方的社会距离[6]。 (二)中国人的面子论 作为礼貌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面子和礼貌是紧密相连的。顾曰国(1990,1992)曾经指出,现代汉语中的“礼貌”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礼”。《管子·五辅》中明确指出,礼就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可见,礼的主要功能在于使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制度中有恰当的地位,以维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人际和谐。礼反映了中国文化对等级性和群体和谐的重视。从古代的礼演变而来的礼貌概念在现代汉语中被解释为“人们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的谦虚和尊敬”[7],它已不再明确强调等级性[6],其社会功能“已经转到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促成合作上来”[8]。但是同古代的礼一样,它同样强调赋予他人以尊重,支持交际对象的面子。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交际中礼貌和面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正如Peccei(1999)指出,礼貌就是对他人的“面子需求”(face wants)表示认可,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5]。实施礼貌就意味着照顾和抬高对方的面子,向对方表示尊重,而维持和增加对方的面子就意味着有礼貌,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实际人际和谐。 其他学者也曾对汉语面子有着精辟的论述。Mao(1994)引述人类学家Hu(1944)对于汉语面子概念的讨论,认为汉语中的面子指个人在所处群体中能够获得的良好形象,它有两方面,即“面子”和“脸”。“面子”指通过在生活中获得成功而获得的,或者是他人赋予自己的威信或名誉。而“脸”指个体由于遵守社会的道德标准而从所处群体获得的尊重[6]。“面子”与“脸”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社会正价值较后者的低[8]。“面子观念”则是一张无形的“脸”。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治》一文中所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无论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地位是尊贵还是卑微,“面子”终归是要的。 “面子”这一概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儒家学说里,人们提倡个人从属于社会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的需求不要超越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身份地位[8]。“面子”既是加强道德标准的社会戒律,又是维持个人道德完整的保证。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讲究“赏脸”、“留面子”,尽量避免“丢脸”。因此,在交际实践中,为了给自己面子,也为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9],即在不损伤自己面子情况下向对方表示礼貌。当不得不使用有伤面子的言辞时,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或先赞同后摆出分歧,这就是所谓“求同”[8]。因此,礼貌和面子对于实现交际中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西方面子理论之差异 对于面子的关注和需求虽然在各个社会文化中都是存在的,但赋予面子、失去面子或获得面子时所依赖的标准却在不同的文化中大相径庭,而这些标准植根于各种社会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中。 首先,Brown 和Levinson 把面子界定为“人们想为自己获得的自我形象”,强调的是面子的个体;而汉语的面子具有社会取向,

“面”与“FACE”之异同及“面子”的英译

从“面”与“FACE”之异同谈“面子”的英译 摘要:本文试图考察“面”与“FACE”之异同,结合汉民族语言观,根据玄奘法师的“五不翻”原则,浅谈“面子”等中国“国粹”词汇的英译。 关键词:面;FACE;语言观;五不翻; 1. 从“面子”到“FACE” 季羡林先生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曾说过,“关键问题,依我看,就是中国特有的“国粹”--面子问题。“面子”这个词儿,外国文没法翻译,可见是中国独有的。”(季羡林,1998)。而在实际的对外交往中,对“面子”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多。早在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访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风趣地说到几个带“脸”“面”的话语,如“微笑的脸”、“流血的脸”、“朱铁面”等。当时的翻译人员把以上几个词译成“smiling face”、“bloody face”和“hard –face Zhu”。对美国人来讲,前两个词儿,似乎很好理解,但是这“hard-face Zhu”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直观了。“朱铁面”是在称赞朱镕基总理秉公办事,公正无私。如果意译成英语就是,“Premier Zhu is impartial and incorruptible”。再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多次提到“面子”。毛国权和珍妮·凯利在他们合译的《围城》英译本中,也把“面子”直接翻译成“face”。 有关“面子”的翻译问题,国内学者谢新宏依据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认为“面子”等国粹词语的英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翻译;而李小华、王慧娟认为,面子及对面子的理解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类词的翻译应该本着传达原语的文化气质的原则,采用直译、意译、释义的策略进行语言转换。 本文试图考察“面”与“FACE”之异同,结合汉民族语言观,根据玄奘法师的“五不翻”原则,讨论“面子”等中国特有“国粹”词汇的翻译。 2. “面”与“FACE”的相同点 2.1 都有悠久的词源 根据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面”字最早出现在周朝。据《尚书·益稷》记载:“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尚书·周书·顾命》中有:“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周易》中也有“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的记载,可见“面”字的使用由来已久。 根据词源在线词典记载,英语“FACE”一词,最早出现在1250至1300年的中世纪,来源于12世纪的古法语“face”,是由古拉丁文“facies”的通俗形式“facia”一词转化而来。 2.2 都有多种词性 从词性看,无论是“面”还是“FACE”都可以做名词、动词。但是“面”还可以充当形容词、副词、量词的功能。作为名词,“面”和“FACE”都具有“脸”、“物体的表面”的名词意义;例如: (1)对于画中的细部,可暂勿论,而唐画人物容颜的整个印象,张庚曾告诉我们:“吾禾天宁寺妙隐房僧,藏吴道子文殊像,绢本,面如满月,眉目疏朗。”(《唐代式壁画考略》滕固) (2)Determination shows on his face. Sally would have wanted that.

中国人的面子观

中国人的面子观 ——从中国民间俗语说起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一文中专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就觉得糊涂。它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是一种“面子”,也就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限,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 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治》一文中所言: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 “面子”与“脸”在本义上虽然有所区别,面子指的是“物体的表面”,而脸指的是“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即人的面孔。”但都是有形的存在物,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所以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在解释和调节社会行为中,在指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时,两者是同一个意思。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但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可以看出它在中国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地位,所以“面子”时常会支配着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讲面子、爱面子、争面子行为 中国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人怕没脸,树怕没皮”指的都是人十分重视脸面的存在,也暗指一个人要有廉耻之心。中国人既然如此讲面子自然而然就是爱面子,常常会为了爱面子而不惜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以达到其目的。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活脸,树活皮,墙头活的一把泥。”指的是人活在世上应知道什么是羞耻,什么是光荣,要有一个好名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在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闹了一辈,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算是这么件事,老弟你瞧着行得行不行?”再来“打肿脸充胖子”、“鼓起腮帮子充胖子”都是比喻没有某一种本领或条件,却硬要撑门面装作有那种本领或条件。“死要面子活受罪。”它体现出来的就是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及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所有的那种虚荣心而不惜采取的一系列自苦行为。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夺得咸阳后,本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一统天下。但无奈其虚荣心太强,偏要率大军返回江东,好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显摆,谋士直言进谏,他还强词夺理:“富贵不还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也?”结果给刘邦抓住战机,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彻底丢了面子。爱面子之深令中国人会在任何机会下为自己争面子,一来避免羞愧、耻辱、尴尬等情况出现,二来维护自己高度的自尊。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

从面子理论看沉默语应用

从面子理论看沉默的语用功能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蒋景阳*曹玉米** 摘要:沉默是交际中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沉默的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及其跨文化差异性方面的探讨,而很少有人对沉默与礼貌的内在联系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框架,从沉默与面子的关系、沉默与礼貌的补救策略的关系和礼貌的沉默与文化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沉默与礼貌的内在联系,希望有益于读者对沉默的作用和礼貌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沉默面子礼貌文化 1. 引言 “沉默”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所有的非语言(nonverbal)行为,Terikwal和Milchael Gamble(范志燕,2001)把沉默语(silent languages)分为七类,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谈话空间等。狭义上的沉默是指无声的言语行为,和有声言语行为一样,它实质上是一种符号(Saville-Troike,1985),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沉默”。但有着丰富内容的沉默长久以来不被重视,常被看作是冷漠无情、知识匮乏、能力低下的代名词,沉默也由此被认为是消极、被动的,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大量的研究发现,沉默有着很强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近年来交际中的沉默越来越受到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关注(Bonikowska,1988;Tanner,1992;Kurzon,1992;Tanaka,1993;Jaworski,1993;Bilmes,1994;Thomas,1995;Faucoult,1998;Samovar,2000等)。国内的研究者也对沉默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杨平,1996;左岩,1996;宋莉,1998;范志燕,2001;龚卫东、吴雪燕,2003等)。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从一般意义上对沉默的功能及其跨文化差异性进行的探讨,而只有极少数的研究者(Leech,1983;Brown & Levinson,1978、1987;Bonikowska,1988;Tanaka,1993;Thomas,1995)对沉默的另一种特殊功能——沉默表达礼貌的功能做过探讨,但仍然很少有学者对二者的关系做系统的论述。Brown和Levinson 在论述他们的“面子理论”时,认为沉默是最礼貌的策略,因为它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Don’t do FTA)。笔者认为这仅仅揭示了沉默与礼貌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二者关系的其他方面。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 的“面子理论”为框架,试从沉默与面子的关系、沉默与礼貌的补救策略的关系和礼貌的沉默与文化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沉默与礼貌的内在联系,希望有益于读者对沉默的作用和礼貌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 2. 沉默与面子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是最礼貌的策略(何兆熊,2000)。而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的方式就是沉默(Thomas,1995),因此沉默是最礼貌的策略。因为说话人采取无声的语言即 *蒋景阳,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英语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语用学,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通讯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外国语学院,邮编:310058。 **曹玉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舟山东路30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54信箱,邮编:310015。 64

人面子的功效与作用

人面子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一、人面子的简介*二、人面子的功效与作用*三、人面子的市场信息1. 人面子的价格2. 人面子的选购方法3. 人面子的保存方法 人面子的简介人面子别名:人面树,银莲果,为漆树科。人面子属常绿大乔木植物,高达20余米。喜阳光充足及高温多湿环境,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生长。该种树冠宽广浓绿,甚为美观,是“四旁”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也适合作行道树。也是药用植物, 其果实、根皮、叶均可入药。生于海拔(93-)120-350米的林中。产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亦有引种栽培。越南也有分布。生于平原、丘陵,村旁、河边、池畔,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等处。 人面子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 人面子叶主要成分为:二十烷(19.00%)、二十一烷(17.90%)、2-甲基-6-丙基十二烷(15.08%)及正十六烷酸(7.35%)。 2、功效作用 健胃,醒酒。治风毒疮痒。核治小儿惊痫。内服:生食,或用核烧灰研末服。外用:捣敷。 3、临床应用

《广志》:醒酒解毒。治风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 《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 《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 《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 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 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人面子的市场信息 1、人面子的价格人面子的价格约为暂时未知。 2、人面子的选购方法常绿大乔木,高达20余米;幼枝具条纹,被灰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长30-45厘米,有小叶5-7对,叶轴和叶柄具条纹,疏披毛;小叶互生,近革质,长圆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长5-14.5厘米,宽2.5-4.5厘米, 先端渐尖,基部常偏斜,阔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两面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白色髯毛,侧脉8-9对,近边缘处弧形上升,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 叶柄短,长2-5毫米。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

JISHOU UNIVERSITY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期末考试-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 作者: 学号: 所属学院:商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市场营销(1)班 指导教师:王永明职称:助教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9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 摘要: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存在着“面子”消费且影响甚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逐渐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上的满足,更希望通过消费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和提升社会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愈演愈烈。目前,面子消费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消费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面对“面子消费”这一问题,国人大多一面猛烈批评其负面影响,一面又趋之若鹜,缺少从营销学角度理性思考和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营销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浅作分析,并对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引言: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04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受访者中。“70后”占31.5%。“80后”占44.0%。如今,“面子消费”、超前消费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司空见惯。国内某汽车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半数左右“80后”、“90后”在30岁之前已买车或计划买车。对于“面子消费”。调查中.48.4%的人表示“鄙视”;39.9%的人表示“同情”;36.5%的人感觉“愤慨”:30.3%的人表示“无所谓”;5.1%的人表示“认同”。“面子消费”最容易出现在哪个领域?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服饰”(75.3%)、“礼品”(60.7%)、“汽车”(59.5%)。接下来依次是:电子产品(55.6%)、餐饮(50.5%)、烟酒(49.5%)、化妆品(43.3%)、文化娱乐(26.9%)。 古往今来,“脸面”观念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可以说是支配大多数人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准则。林语堂曾经说过,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其中面子“抽象不可捉摸,然而它却是调节中国人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对于中国人而言,面子是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面子”这个东西在中国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其重要性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凸显,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人际交往中讲究自己的形象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重视脸面。近年来的文献研究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尤其注意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中形成一个好印象,获得众人赞誉的好名声。中国人对于丢脸之事深恶痛绝,而对露脸则心驰神往。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给别人和自己留面子。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中国人过于看重体面的消费,过于看重与自己身份一致、与周围他人相一致的求同心理和人情消费。随着时下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富裕人群和中产阶级的数量迅速扩大,中国人的面子消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 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 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 1.“讲面子” 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尊敬,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为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羞耻感。同时代的人不愿意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重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 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恭维奉承、赞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 1.一致性文化 《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 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为了保持他在公共场合下的形象、尊严、声望或者是名誉而努力。一个人如果丢了他的“面子”,他同时也会丢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所在。 3.羞耻感文化 中国人总是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最让他们害怕的是因为丢面子而感受的羞耻。 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个“羞耻感文化”。孟子曾经把“羞耻感”看做是“一个正义之士的最重要的特质”。[3]要求人们有“羞耻感”并且害怕丢失“面子”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方法。“丢脸”意味着一个团体对一个没有道德感或是违反社会规则的人的一个惩罚。[4]“脸面”在维护道德和社会和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丢脸会导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下的羞辱。“面子”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声望,名誉,而且这种“面子”是可以增加,同时也会因为不珍惜而被丢失掉。所以重要的是:给面子。这意味着,给别人面子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按照中国人的想法,能够给别人面子远远比保自己的面子更重要。关于人际交往中重视面子的一些具体表现

中美“面子”文化的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2 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4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5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9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10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11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12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3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14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5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 16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7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8 汉语叠词翻译的对等研究 19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 20 《简爱》中女性主义之探究 21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22 次贷危机对广东珠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 23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24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25 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 26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翻译研究 27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28 朱虹翻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29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30 流行语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31 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 32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33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34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35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36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比较 37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主题分析 38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39 中西饮食文化和典型传统中国菜名翻译之间的差异 40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41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42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

面子理论在促销话语中的运用

面子理论在促销话语中的运用 龚茂莉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云南 潞西,678400) 【摘 要】促销活动中各种面子策略的使用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最大限度的交易。这些策略的使用频率是顺次递减的,用得最广泛的是正面面子策略,有时使用负面面子策略,偶尔使用含糊策略, 几乎不使用沉默策略(倾听的情况除外)。大体来看,这些策略的礼貌级别也是顺次递减的,正面面子最礼貌,负面面子和含糊次之,沉默最不礼貌。具体使用哪种或哪几种策略要靠销售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分析中发现,造成负面面子威胁的原因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是不同的,而沉默也不一定是最礼貌的策略。由于不同的文化对礼貌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对何时、何种情况下的语言选择才是礼貌的,不同的文化会给予不同的诠释。 【关键词】面子理论;促销话语;运用 1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人们的消费理念也越来越理性。促销是促进繁荣市场、商品流通和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如何确保高投资回报、达成最大效益的交易就需要高明的促销技术,而促销话语是交易达成的关键因素。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面子理论是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重要语用原则,同样适用于以交际交流为主的促销行为。促销人员有时会最大限度的使用正面面子,有时故意使用负面面子策略威胁到顾客的正面面子,为的是从更大程度上来提升顾客的正面面子。有时使用含糊策略,很少或者几乎不用沉默策略,宁可使用含糊策略也不用沉默策略。分析中发现,造成负面面子威胁的原因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是不同的,真正能使中国人感到丢面子的是自尊的损害而不是自由的丧失;而沉默也不一定是最礼貌的策略,它也可以威胁到人的正面和负面面子。 2 促销中的面子理论2.1 关于面子 格赖斯(H.P.Grice )的“合作原则” (Coop rative p rinciple )和“会话含意”(Conver 2sational Implicat ure )学说完成了言语交际中从“意义”到“含义”的过渡,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Leech ,1983)。但是,新的问题也因此而产生了:为什么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常常不用直接的方式遣词造句,而是用间接的方式声东击西?为什么对方拐弯抹角去意会,而不愿向对方坦率言传?格赖斯的理论没有圆满的解答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这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之一就是出自礼貌的需要。后来的学者布朗(P.Brown )、列文森(Levinson )和利奇(Leech ) 等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帮助解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格赖斯的理论,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两者是相互益补的。“礼貌,按布朗和列文森的解释,是一个 收稿日期:2007-10-26 作者简介:龚茂莉(1978—  ),女,傣族,梁河县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1 5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第17卷  No112008 vol 117

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2009年第3期广西社会科学NO.3,2009 (总第165期)GUANGXISHEHUIKEXIYE(Cumulatively,NO.165) 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姜彩芬 (广州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面子文化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社会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国是人情社会有极大的关系。“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调节了中国人的相互交往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面子文化人情关系交换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9)03—0116—05 “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早也是最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有关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论述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1894年所著的ChineseCharacteristics(《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2j。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鲁迅一生中也曾多次谈到面子,他认为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3】。20世纪40年代,我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首先将面子研究带入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脸”和“面子”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面子”在中国代表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而“脸”指的是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与面子是有区别的[4I。此后一些国内外学者都对面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金耀基从方言和具体意义的角度考察了面子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人的“面子”是道德性(即脸)与社会性(即面)的统一【5】。我国香港地区学者何友晖主要澄清并区别了面子概念与其他容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他提出,面子不同于地位、尊严、荣誉、声望、权威。最后他把面子定义为:“面子是个体根据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地位、合适的角色表现和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操守,而要求别人对其表现出的尊敬和顺从’’[6J。 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提出面子和社会互动关系较大,偏向的是互动双方所处的关系状况。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人“脸”、“面”四分模型,根据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现实取向把人分为四类,即有脸有面子、无脸无面子(脸面的同质性)和有脸无面子、无脸有面子(脸面的异质性)【7J。此外,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美国华裔心理学家丁?图米、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夏威夷大学学者成中英、我国香港地区学者陈之昭、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黄光国等人分别从跨文化的角度、面子的内涵、面子的维度,以及从个人行为和心理层次对面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近现代中西方学者都认为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概念,对面子的概念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他们对面子的描述主要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对面子下定义时各有各的角度和特色,因此,要在学术上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姜彩芬(1973一),女,浙江衢州人,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广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116 万方数据

(完整版)面子

中国人对于面子的看重和过分追求,似乎“面子”成了中国人的典型的文化性格。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说“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角色期待,特别是自我角色期待的满足。能够以某种方式满足自我的角色期待,就是有“面子” 在别人面前,我们都装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十分轻松。其实,我们很累,我们也想好好放松放松,我们也想放下面子,不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放开真正的自我。 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中西文化中“面子”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中西文化中,“面子”一词涵盖的意义不同。汉文化中的“面子”强调公共面子。公共面子不是强调个人愿望的迁就,而是强调个体行为和群体观念、评价的和谐统一。而Brown和I_evinson的“面子”则强调个人面子(Mao,1994),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Brown&l_evinson,1987:61)。其次,中英文化对消极面子的认同程度不同。在汉文化中很难找到一个与消极面子对等的概念。根据Mao(1994)的研究,面子的自我取向特性在西方是适用的,而在强调个体归属与群体的中国文化中并不适用。因此,中国人的面子概念并没有包括消极面子这一部分。因此,汉文化中的“面子” 和“脸”都更接近于Brown和Ievin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因为中国人都希望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和尊重,而并不崇尚过度地满足个人行为的自由。例如,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中国人会不停地劝对方“多吃点”、“别停筷子”,从而营造一种和谐一致的气氛,以显示礼貌、客气,以及和对方属于同一群体的资格。相比而言,西方文化更注重对彼此消极面子的保护。在社交礼仪中,西方人特别推崇“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这一原则。这样就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还避免造成尴尬,从而充分尊重了彼此行为的自由。下面,笔者透过具体的言语行为,来探讨一下中西文化中“面子”的差异性。 中国文化中的“面子” 汉文化中的“面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面子”和“脸”。(Mao,1994)胡先缙用语义分析法对二者的定义进行了研究。他将“面子”定义为“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脸”是指“群体对于符合社会和内在道德行为标准的个体尊敬”。(h ∞,1994:457)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汉文化中“面子”的内涵:第一,在汉文化中,面子是个体身份与理想形象要求的表现,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这种身份和形象的要求。在汉文化社会里,具有一些公认的道德规范与理想人格标准,它们规范着个体的言行,例如仁义要求、德才要求、忠信要求等。个体的言行符合社会普遍的标准就挣得了面子,违背这种普遍的标准就丢了面子。第二,面子是人情关系与人际影响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