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成都龙泉柏合中学刘磊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

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

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七课知识建构

填一填:

1、世界上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

2、______时,我国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课前小热身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说说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新课解读

一:宋代的衣、食、住、行

仔细阅读课文47——49页,填一填:

1、衣:(1)、两宋时,_______是主要衣料

(2)、南宋时,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2、食:(1)、主食:北方以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为主食

(2)肉食: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除吃______,还吃鱼肉

(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_____

(4)燃料:城乡居民多用柴,但东京等地烧_________ 已很普遍住(1)宋代的农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乡居民以_____为主,(2)贵族官员多住____、_____

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____、______

二、城市生活剪影

1、根据课文49——50页相关内容写写:

(1)、北宋的东京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_________

(2)、南宋的临安市内有娱乐场所______,城市人口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会生活与前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和异同?

巩固提高

1.赵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时服。衣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当时人们已逐渐多以棉布为主。平时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吃猪肉,多食鱼肉。一天一位远方朋友范某来看他,范某说:“我们那儿人们多吃羊肉、饮酒、品茶;我家是园林式建筑,出门有马车,空闲时就到瓦子里转转。”

请回答:

赵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赵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

2.识读右图,正确回答问题:

(1)判断《宋妇女剖鱼图》中女子可能是何区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鱼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

(3)现在你在家吃鱼有哪些不同?(4)宋代南北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

课堂小结

朗读本课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课后谈收获:

(一)、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阶 (1课时 )导学案及答案

D.喊叫教(学)反思: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dàng ) 门槛.(kǎn) 涎.水(xián) 砌.(qì) 黏.性(nián) 尴尬 ..(gāngà) 撬. (qiào) 憋.(biē) 半晌.(shǎng) 揩. (kāi) (2)文学常识积累(作者、作品、文体、背景、国籍、朝代等) 课文选自小说集《台阶》,所以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明确:父亲有着农民在温饱基础上而产生的获得地位、获得尊重的较高层次上的人性要求,并为之不辞辛劳地奋斗,他勤劳诚实、朴实厚道、勤俭坚韧。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对父亲充满了热爱、崇敬、同情、悲悯,因而全文基调是感伤的。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明确:父亲的形象启示我们:中国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景仰与赞叹的,然而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光靠父亲这样的奋斗是没用的,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制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答案:A(āo,躁)

8《台阶》导学案

8《台阶》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掌握基础知识: 读熟课文,划出词语,并识记下列字词: 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揩( ) 嘎( ) 筹( )划黏( )尴尬( )撬( )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四、探究人物形象: 提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五、细节探究: 1、文中那些地方描写老屋的三级台阶?每一处描写的作用是? 2、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3、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4、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5、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6、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7、第30段的含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一、1.A(āo,躁)2.B 3.(1)小得不值得提。(2)好像失去了什么。(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4.A C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的大 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 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二、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 三、练习巩固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 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 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改革开放 2.农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 3.家庭联产承包劳动热情生产力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

人教版台阶导学案

八《台阶》导学案 设计:彭娟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合作探究】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哪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 7、第21段中父亲放鞭炮的神情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 8、第26段中,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9、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 10.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第二课时 【精读精练】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2016年秋季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老子及其主张、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孔子及其学说。 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老子及其主张 分析: 1.老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二)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孔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4.教育成就 (三)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小结: 1.本课内容 2.列举战国时期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自然资源。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

《台阶》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新授导入】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B)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小得不值得提。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好像失去了什么。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导读:【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

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 《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2.文学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3.文学常识中的文化常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四则 5.中考关于语文的文化常识 6.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关于春秋战国的

(完整版)《台阶》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台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重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 撬. ( ) 憋. ( ) 半晌.( ) 揩. ( )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作者(),()代作家。 (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并质疑“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课内阅读 (一)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粗暴烦躁 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 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D.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 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 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 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 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 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 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 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与1975年我国 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 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一、课堂探究: 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 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第八课 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 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 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 (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 离间()蛮横()赋予() 2.解释词语 卑劣: 诬蔑:

蛮横: 赋予: 挑拨离间: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2) 四、研读赏析 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 (1) (2) (3)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4.归纳本文的中心。 五、归纳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 新人教版要点

台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合作探究】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哪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 7、第21段中父亲放鞭炮的神情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 8、第26段中,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9、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 10.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知识构造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开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重点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开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获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

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倡导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倡导“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倡导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乱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乱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毁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开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交融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8课《台阶》导学案

八台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台阶》导学案及答案(2)(最新整理)

一、目标导学十一台阶(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重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撬 ( ) 憋 ( ) 半晌( ) 揩( )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作者(),()代作家。 (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并质疑“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课内阅读 (一)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 D .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D.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台阶_(1课时_)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容台阶主备 初一组使用者审核教研组课型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1(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 撬. ( ) 憋. ( ) 半晌.( ) 揩. ( )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作者(),()代作家。 (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查) (一)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容及写作特点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 ..(ɡān ɡà)阴 .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纸。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有一天,....,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D.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3)父亲一生的追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反思: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dàng ) 门槛.(kǎn) 涎.水(xián) 砌.(qì) 黏.性(nián) 尴尬 ..(gāngà) 撬. (qiào) 憋.(biē) 半晌.(shǎng) 揩. (kāi) (2)文学常识积累(作者、作品、文体、背景、国籍、朝代等) 课文选自小说集《台阶》,所以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森祥),(当)代作家。

8《台阶》导学案

第8课、台阶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潘卓松审核组长: 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温馨寄语:山高挡不住愚公,困难挡不住英雄。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抓住台阶这个线索,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及其典型意义。 3、品味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学习难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及其典型意义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父亲的形象;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 涎.水()门槛.()唿嗒 ..()揩.一把()筹.划()黏.性() 硌.牙()庄稼茬.()半晌.()痴痴 ..()撬.()磕.烟灰() 2、解释下列词语 大庭广众: 微不足道: 3、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合作学习 1、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内容概括: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要求简洁精炼。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建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 (5)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6)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三、师生互动 1、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例:“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①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2、九级台阶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3、分析人物形象 父亲为了造台阶,为了有地位,受人尊重,辛苦大半辈子,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父亲是一个__的人,从__可以看出来。” 4、体会感受 既然父亲身上有那么多好的品质,那么文中“我”又是怀着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去写父亲的呢?(补充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80年代,当时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身上具有中国有最优秀的品质,而他们身上却承受着最沉重的生活压力。) 5、比较辨微: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 异: 七、课堂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