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颈椎疾病

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

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1)、屈伸锻炼: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

地、还原,动作要求缓慢有力。

(2)、左右侧屈:向左侧屈、还原,向右侧屈、还原,缓慢有力。

(3)、左右旋转:向左旋转、还原,向右旋转、还原,缓慢,颈肌紧张感。

(4)、仰头望月:头颈向前伸,向右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向左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缓慢,颈肌牵引感。

(5)、颈椎环转: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回环运动,做3-4次小回环可做1次大回环,顺逆交替,缓慢有力,应在前4种动作轻松完成后应用。

(6)、四方抗力:双手放于额部用力向后推,颈部则与之对抗向前用力,同理做左、右、后方对抗,要求用力,此为颈项肌肉等张锻炼。

2、作用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防治颈椎伸、屈及旋转功能障碍。

3、适应症

(1)、辅助治疗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2)、颈椎骨折、脱位治疗后期无颈椎失稳者

(3)、颈椎手术后拆除外固定者

4、禁忌症

(1)、颈椎骨折、脱位早中期

(2)、颈椎手术后尚需严格固定制动时

(3)、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二、腰椎疾病

(一)、术后处理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处理

(1)、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10-12天拆线。

(2)、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板切除减压,无需卧床,可在术后1月内腰围保护,应禁止体力劳动,术后应1周内开始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3)、术中采用横突间融合的病人或已行器械内固定者,应卧床4-6周,然后采用支具外固定2-3月,拍片示椎体间已达融合状态后除去外固定行功能锻炼,1年后取出内固定。

2、胸腰椎骨折、脱位、退行性滑脱后路手术后处理

(1)、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10-12天拆线。

(2)、术后卧床4-6周,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3)、术后6周在支具外固定下下地行走,3-4月后在拍片示骨折愈合或滑脱椎体已融合后除去外固定,行腰椎功能锻炼。

(4)、1年后可手术取出内固定。

3、胸腰椎骨折、肿瘤前路手术后处理

(1)、术后24h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下肢感觉运动

(2)、禁食2天,恢复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

(3)、术后卧床4-8周

(4)、佩戴胸腰支具4-6个月,然后除去支具功能锻炼

(5)、无需取出内固定。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1)、风摆荷叶:站立,双足开立,双手叉腰,腰部向左或右回旋,双腿及躯干伸直,回旋幅度逐渐增大

(2)、转腰推碑:站立,双足开立,向左转体,右手推掌,左手握拳置腰部,同理向右转体

(3)、双手攀足:站立,双足开立,比肩稍宽,腰下弯,手掌下按,扶地

(4)、白马分鬃:站立,双足开立,双臂下垂,双手交叉,举至头顶,身体挺直,双手向两侧分开,还原

(5)、凤凰顺翅:站立,双足开立,比肩稍宽,双手下垂,上身下俯,双脚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转向右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放于右膝上,同理向

左。要求撩手缓慢,扶膝轻柔

(6)、飞燕点水:俯卧于床,头转向一侧,左右下肢分别或同时过伸上身背伸或下肢与上身同时过伸,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缓慢有力。

(7)、仰卧架桥:仰卧,屈膝90o,双足放于床上,用双足、头枕和双肘支撑身体,挺起躯干,呈架桥样,至最高点停留片刻,缓慢下降,

2、作用

可增强腰背肌肉力量,辅助增加腰椎稳定性,改善腰椎伸、屈、旋转功能

3、适应症

(1)、腰肌劳损辅助治疗

(2)、棘上韧带损伤辅助治疗

(3)、腰椎骨折、脱位后期

(4)、腰椎手术后,功能恢复期

(5)、飞燕点水和仰卧架桥适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功能锻炼

4、禁忌症

(1)、胸腰椎骨折早、中期

(2)、胸腰椎手术,尤其是内固定手术早、中期

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极为重要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须按疾病或手术的方法和健康状况而定,活动不足量,不得法,对功能恢复无助,过量对手术部位和全身有害。

功能锻炼的原则如下:

1.以恢复患者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使用为中心,手的功能锻炼是握、抓、捻并注意肩肘腕的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为负重和行走,脚趾和股四头肌活动登等。

2.提倡主动活动为主的功能锻炼。根据手术的期限,在能忍受疼痛的程度上提倡主动的肌肉收缩和申屈活动,大手术患者不能活动的给予必要的被动活动。

3.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应逐渐增大和延长。老年人承受力差,不可超越病人能忍受的程度。

手术后1-2周内,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在此期间应以休息为主,但要尽早活动,以防止术后并发症和争取早日恢复功能为原则进行活动。术后第二周末,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韧带的手术创口正在愈合,加强锻炼增加活动度可基本达到正常活

动,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配合,要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掌握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

颈椎术后严禁突然转动头颈部,积极进行四肢功能锻炼,预防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指导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做上肢、下肢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肌肉收缩锻炼。

方法

1.主动功能锻炼

(1)手部可做握拳训练50至100次,做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运动,分指并指练习外展内收,手指夹纸练习,揉转石球或核桃,进行手指握、捏,系扣子拧毛巾练习,3-5次/日,20-30分钟/次。

(2)下肢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髋、膝关节屈伸等锻炼,50至100次,循序渐进,鼓励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

2.被动功能锻炼。肌力3级以下和肢体不能活动者,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做好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同时按摩肌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术后第2天抬高床头30 ~ 70度。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应予颈围固定,给予助行器扶行,应有专人看护,注意患者双下肢是否有力,防止摔倒,注意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预防意外。

4.术后两个月进行项背肌的功能锻炼。

二.脊髓型颈椎病造成截瘫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1.初期锻炼

(1)翻身训练:术后第2天当伤口疼痛减轻时即可进行,每2-4小时翻身一次,2-3名护士协同完成,使患者头、颈和躯干一起滚动,侧位以45度为宜。

(2)上肢主动训练:可用握力器、拉力器等辅助锻炼。

(3)床上体操:模仿广播体操行上肢的活动。

(4)下肢以被动活动为主。

(5)腹部肌肉的锻炼:腹部平放沙袋,反复收缩放松腹肌。

(6)起坐训练:如靠坐→ 扶坐? →自坐→ 床边坐→ 垂足坐。但予颈围固定颈部免其摆动。

2.恢复期锻炼

(1)术后4周站立训练,下肢随意运动未恢复前主要依靠上肢及腰背肌、辅助器进行,顺序按手扶床站立→ 依扶站立→ 自己站立,站立的时间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如膝、髋的屈伸及踢腿、摆腿等,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2)术后6周行走锻炼,站立稳定后先扶拐行走,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锻炼。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上肢运动基础上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洗漱、排泄等。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

医疗体操:具体治疗程序如下:术后第2~4天,主要进行上肢运动,下肢仅远端做少量运动。以促进体力恢复为目的。

(1)左右上肢交替击拳(8拍);

(2)双上肢屈肘搭肩,双踝同时背屈(8拍);

(3)两上肢前平举、上举、再平举、复原(8拍)

(4)展臂做呼吸运动(4拍)

(5)上肢前上举对侧下肢屈膝,足不离床,交替做(8拍);

(6)两侧上下肢同时外旋(8拍);

(7)两手分置胸、腹部做腹式呼吸(6拍);

(8)两臂前上举、一侧上肢外展,顺其转颈,同侧下肢外展,两侧交替(4拍);

(9)两踝、两腕同时做旋转运动(8拍);

(10)呼吸运动(4拍)。

术后第5~12天。逐渐增加下肢和腰部动作,自术后第5天起第(7)~(11)节每天增加1节,每节间加呼吸操4次。直腿抬高动作要缓慢,最高位维持5~6s再缓慢放下。重点训练腰背肌的动作要求患者每天练4~6次,单项动作不超过60次。

(1)~(5)节同初期;

(6)同初期(8);

(7)交替直腿抬高(6拍);

(8)半桥式动作(6拍);

(9)双手抱膝充分屈髋,左右交替(6拍);

(10)俯卧位、交替后伸下肢(6拍)。

术后第13天开始增加坐位和站立位的活动,动作和剂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定,对于切除两节及以上椎板或切除椎小关节突的患者要稍推迟进行坐、立位体操。进行立位

体操时不要做腰前屈后伸动作训练。每2~3节之间加呼吸操4次,要求患者每天自行训练3~4次。

(1)~(10)节同中期;

(11)俯卧位、燕飞式动作(6拍);

(12)床边坐、两手叉腰,踏步动作(足下置木凳)(30~50拍);

(13)坐位、两臂侧平举同时转体、复原,左右交替(6拍);

(14)站立位、手扶椅背踏步(30~50拍);

(15)站立位、手扶椅背下蹲(6拍);

(16)站立位两手叉腰、腰侧屈同侧手沿体壁下滑,交替(6拍);

(17)站立位两臂前平举同时抬腿、复原、再外展,交替(6拍)。

四.PID功能锻炼:

1.术后回病房,麻醉消失后,协助患者直腿抬高30度到70度,术后第3天鼓励主动直腿抬高,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牵拉神经根,可使神经根有1厘米范围的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

2.卧床期间坚持每日活动四肢,以防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等,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以免影响日后下地行走。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教会患者自行按摩腰部,以增加腹肌的张力,减少腹胀、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

3.术后第7天开始腰背部锻炼,其目的在于增强腰背肌肌力使肌肉韧带的弹性恢复,保持腰椎生理前凸,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具体锻炼方法: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先屈肘伸

肩,而后屈膝屈髋,同时收缩背伸肌,以双肘双脚及头部为支点,使腰离开床面,每日坚持锻炼数十次,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即双肘屈曲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三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坚持每日数十次,最少坚持4-6周,下床后仍应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最少坚持半年以上。

五.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

为防止伤口疼痛、出血及腰椎内固定物及植骨块松动,我科采取的功能锻炼方法: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双上肢、双足趾、双踝关节的活动。术后1-2天开始做双上肢主动活动,双下肢做踝关节的背屈、背伸运动以锻炼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术后第3天开始做屈髋屈膝运动以锻炼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及预防神经根粘连。术后12-14天开始做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以增强腰背部和双腿的力量。下床后仍应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至少半年以上。术后2-3周即可下地,要穿戴围腰或支具3个月。

六.老年人脊柱术后锻炼注意事项

1.早期活动:一般手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增加机体活动能力,促进早日康复。早期活动可以改善全身血循环,防止术后腹胀,肺部合并症及下肢静血栓形成,加速伤口愈合。

2.安全护理:老年人行动缓慢,反映迟钝,健忘,视力下降,有时耳聋,对冷热感觉也有下降。因此,老年人术后得安全护理颇为重要,老年人骨质疏松,稍不注意,摔倒后易发生骨折,术后病人活动应由小到大,有少到多,先扶病人坐起,床头可系一宽带,以便病人可以拉助。有条件时床旁放置床栏,下地活动时穿防滑软鞋。大便蹲久者起立时要注意缓慢,站起时不要过猛过快,防止晕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