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7

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澄海中学黄剑航

【教学目的】

1.通过《雨霖铃》这一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会

读词,学会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2. 了解《雨霖铃》一词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

体会婉约派词的风格;

【教学设想】

本课为宋词鉴赏课,教材在编排课文时,十分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

在诗词鉴赏的相关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技巧。基于

这一要求,本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词的意境、语言美上,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

感情,同时也欣赏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法特点。

另外,声韵美是宋词的显著特点之一,本课拟从把握词的韵脚、节奏、乐句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点拨启发,引导讨论,并反复诵读,领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展示几组古诗中的送别名句)

从古至今,诗歌中反映送别题材的诗句非常多,我们加以总结,能清楚地发现大多数送别诗抒发的都是悲戚的离愁别绪(如我们屏幕上的几首)。而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一首同类题材的词——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二、作者及词牌简介:

《雨霖铃》这首词情态婉转,凄切动人,是柳永词的代表作品。柳永(?-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

(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

一生失意仕途,到处漂泊,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

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

霖雨连

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怀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即指此。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忧郁。

三、诵读明意,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1、明确内容,把握基调:

问题: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老师评点的要点是:

《雨霖铃》当为词人从卞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抒发伤别之情。

上片着力处在“别”字,苍茫暮色,凄切蝉声,饮酒饯别,执手相看,依依不舍。

下片设想别后凄凉处境和羁旅生活,借以表现彼此情感的真挚与深厚。

感情基调低沉。

2、诵读指导:通过以上探究明确了词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后,让学生研究应

该如何朗读。(学生讨后回答)

教师略加点拔:

读这首词应注意词的基调,应通过节奏的顿挫读出低沉的声情。

如“寒蝉凄切”,“切”字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

处”亦应这样处理,以传哀切凄恻之声情。又如“留恋处”、“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逗”,读时声断而气不断。“执手”两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念去去”三句,画面由近及远,点明远行去向;节奏由急促而沉缓,表明感情转折。下半阕应读得轻缓诚恳。尤其是开头四句是名句,又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

4.采用灵活多种的形式,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如录音听读,师生范读,自主朗读,集体齐读等。

【说明:关于古诗文教学,课程标准强调“注意通过课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诵读及其指导应成为本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品味语言、意象,探究艺术手法,领悟意境、结构之美。

1.先让学生找出他们喜欢的句子,谈谈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感悟,自由表达。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归纳,重

点放在对语言、意象的品味和对意境美的领悟上。

师生经过交流,可得到以下的共识:

①柳永这首词以清秋之萧飒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

上片前三句点明离别的时间节令和地点。“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

的通称。此时天色近晚,阵雨乍停,蝉声凄切,长亭送别,人何以堪?这清秋的蝉鸣,更触动离情,更为离人增添了悲凉和伤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三个意象

蝉:忧愁悲苦

蝉的叫声,甚是凄厉。让人听而发愁生悲,卢挚《沉醉东风》“冷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长亭:离愁别绪

长亭在古代是送别的地方,《西厢记》“长亭送别”李白《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悲伤沉重

骤雨,乌云满天之后大雨滂沱,来得快,去得也快,天不留人。

(2)体会用字之妙

“寒”,通感,看到蝉,听到蝉声令人心寒,而且寒蝉意味着是秋季,已是万物萧瑟的季节。

“晚”,点明时间,更渲染环境,时值天晚,暮色阴沉。

小结: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开头渲染了一幅秋雨黄昏送别的图景,突出词人离别时悲凉的感情。

“执手”两句包孕多少离情别意!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语,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留恋处,兰舟催发”,一个“留恋”,一个“催发”,不想别而不能不别的凄苦,流露无遗。

以上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一直贯注到下半片别后心情的描写。“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是波面象轻烟笼罩着,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

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的写法。时间接近黄昏,在景色模糊中,离别的情绪也越发黯淡,景物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是说道理,是把一时的、特殊的情况说成永恒的、普遍的情况。这样的写法,用文艺理论上惯用的话来说,那就是作者有意识的把自己的私情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提出来了,说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时候这种难堪的离情,凡是多情的人都会具有的。这种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现象,也就扩大了这首词的意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称为“千古俊句”,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其实,“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常见的自然景观,借酒销愁是最常见的生活景象,叠加在一起,竟能突破时空限制,引起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共鸣,其妙就妙在景中有情。柳永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的愁怀。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至于杨柳则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而清秋“晓风”的凉,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即残缺一边不能圆合之月,暗示人的分离。两句词里集中写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又写的异常鲜明生动,应该说,这是它感动了许多人的主要原因。

“此去经年”四句是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只从“良辰好景”

和“千种风情”这种特别美好的场合中来说明光景等于虚设,风情与谁共语,那平常日子的难捱就更不消说了。这是一种简练的写法,在意(内容)不在笔(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赏流连的,离开了相爱的人,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流连,这“良辰美景”不是等于虚设吗?“风情”是指男女风流一类的情事,和一般的情事不同。这样的情事就只有和欢爱的人可以尽情的说。现在已经离开欢爱的人了,即使有许多许多的风情,又能跟什么人仔细倾谈呢?这样结束就蕴含了无限的意义。

②词的结构巧妙。

这首词分上下阙,过渡很巧妙。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

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说明:品味语言之妙,欣赏形象之美,了解艺术的技巧,不能完全由学生完成,因为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因此“品味欣赏”这一教学过程,最后还须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诗人的人生体验,慢慢培养学生独自领悟的能力。】

五、小结

1、引导学生体会词学两大宗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词,即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时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会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2.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出诗歌鉴赏的内容、方法。

鉴赏内容:艺术形象、艺术技巧、语言风格。

鉴赏方法:诵读理解、把握大意、揣摩语言——把握形象、技巧、风格。六、拓展迁移

读柳永词《八声甘州》,完成后面练习。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喁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

栏杆处,正恁凝愁。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思乡怀人之词。该词境界苍茫辽阔,雄浑高远,一洗柳永词作的香泽旖旎之态。尽管如此,但该词也有柳词铺排回转的一贯风格。试作分析。

【说明:迁移训练,意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对高考诗歌鉴赏

考查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上片:恋人相别,依依不舍。

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

帐饮无绪泪眼相看难舍难分离别难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虚实相生

下片:想象中别后的情景。

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

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