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和五味详解!

中医的五脏和五味详解!
中医的五脏和五味详解!

.

中医的五脏和五味详解!

五脏主治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人体是由心、肝、肺、脾、肾五大功能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气血阴阳,是提供这五大功能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五脏的治疗,一是必须理解五脏的常态和病变;二是必须理解气血阴阳,以及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情之五志和五脏之间的相关联系。

对于上述的相关问题,《内经》“宣明五气篇”已经讲得很明了,再经过《难经》的补充使之完整化,后来历代名医都有所发挥。现代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更是把这些基础上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再通过白话文的讲解,形成一本相对独立的教材。

治病要用到中药,学中药必要理解地之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内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另外,《内经》针对五脏为病的用药治疗法则也进行了讲解。后来张元素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五脏补泻主治例”把

上述的治疗法则进行了具体化,张元素的学生李东垣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些补充,使之完善。这些治疗法则,可以说是五脏论治的总纲,如果这个基础法则不掌握,还是机械

的去套学什么药治什么病,学中医一辈子,也是一个庸医。五脏所欲

.

.

欲是想要、需要、希望的意思。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耍,急食咸以耍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肝主疏泄,辛药主行、主发散,所以肝以发散为补。肝为风脏,所以风药是辛味,也就是说一切风药都可以疏肝,因为肝主升发,风药有升发之性,所以可以疏肝,比如麻黄、生姜、柴胡、苏叶等都可以疏肝散邪。肝主疏泄,调节一身之气机,所以理气药是辛味能散能行。肝藏血,所以活血药也是辛味,也能散能行;酸药主收敛,所以对于肝来说,酸反而是泄。但从临床上来说,肝阴血是肝疏泄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肝是不能进行有效的疏泄的,所以真正要养肝,还是在于收敛肝的阴血,而不是辛药的发散。临床上很多医生治病片面的疏肝,疏肝药都有耗伤肝阴血的副作用,肝的阴血耗伤严重,反而起疏病越重的。所以《神农本草经疏》提出了治肝在于敛养,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心欲耍,耍,应理解为软的意思,也就是说心气急、心悸严

重,要用用咸寒一类的药来镇心,比如生牡蛎等药。因为心火要下潜于肾,才能达到心肾相交,肾阳才能足,肾阳足了,才能让津液气化上承于心,心才能得养,所以说咸补心。心主血脉,血脉要通畅,得有阴营的一方面,也要有气阳的一. .

方面。但补阴血之药,大多对血脉的畅行不利,而补药多甘,所以会说甘是泄心。但心的阴血不足了,还得以甘药来补养,比如《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就是重用甘药来补心之阴血。甘入脾,血之生成,脾的运化(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至关重要,所以也要用到甘药,为什么对于心体受损的心脏病,治疗得以“四君子汤”为核心来治疗,也就是为了促进脾肾的消化吸收功能,心体才能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补养。脾欲缓,缓是舒缓舒服的意思。脾虚则运化无力而使中焦痞满,脾虚不能散精,升阳不能达于四肢,所以肢体困重无力,人就不舒缓,治脾虚之药必是甘药,所以说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临床上常见医生治疗消化不良的,都是用一些消导药(比如山楂、神曲等助消化药),要知道用助消化药来促进消化,这是治疗食积的实证而已,是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消法,对正气都是有损的。这种以消导药为主来治疗痞证,对于一时的食积可以,但对于脾虚不运化的情况,只会更加耗伤人的元气,让人越治越损。所以对脾实的情况,还加了“以

苦泻之”,临床上用于消化不良的食积上来看,主要是大黄、厚朴等药来苦泄。另外脾主运化一身之水湿,气虚则无力运化水湿,内湿重,也要以苦药来燥湿,所以先贤会说白术是健脾圣药,白术主要作用无非也是取其苦燥去脾湿而已。把脾湿泄了,脾也就健运了。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肺主一身之. .

气,对水液的代谢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所以说肺是水之上源。从肺对水液的代谢上来看,主要是肺的宣肃功能正常达到这作用。肺气宣发,则一身的乱孔张开,汗液外排,通过排汗的方式去除体内多余的体液。比如人受寒后,毛孔闭了汗(热)不能出来,内体寒湿重,就会出现《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症,所以治疗上用麻黄和桂枝的辛来宣发肺气,这辛的泻,主要是针对肺宣的一方面而定,也就是说辛味的风药可以促进肺的宣。用风药治疗感冒,无非也就是通过辛散的风药促进肺气的宣发,毛孔开泻了,汗外出而去病邪。如果说汗出太过,主要也是因为肺的宣发太过的原因,针对这种汗出太过的夏天,所以孙思邈创了“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用人参的甘补气固肺,五味子的酸收敛肺气。中医治疗肺病的宣肃,也就是通过药味的酸收和辛散来进行,肺气宣不足则加用辛药,肺气宣太过,则用酸药来收。酸以

收敛,所以说补肺,辛以宣散,所以说泻肺。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对于以苦药补肾,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对坚的意思也总是以某药来论坚,而没有从医理上来说明,特别是朱丹溪说到到黄柏坚肾后,后世的医家就是一直觉得黄柏是一个坚肾药,但黄柏是怎样达到坚肾的目的,大多无言。我们从肾的生理上来说,肾主水,是一身水湿气化的根本,湿重则肾中的元阳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治疗水湿得用苦药来燥湿,湿去而肾的. .

功能得正常的发挥,所以说苦补肾、坚肾。朱丹溪用黄柏来坚肾是针对肾有湿热的情况,用黄柏来燥湿去热而已。我们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肾着汤”(炙甘草、炮干姜、茯苓、白术组成)和“泽泻汤”(泽泻、白术组成)两方来看,就是两个治疗湿阻的处方。肾着汤是一个温中化湿的药方,主要是针对阳虚湿阻的病情而定,泽泻汤是一个针对湿热的情况而定。这两个方都是用到了白术来苦燥去湿而让肾安,所以临床上不是说黄柏是坚肾的特定药,丹溪只是吃透了《金匮要略》和《内经》的精神,根据临床的需要而选择黄柏来去肾中湿热因为丹溪的名气太大了,世人不善于学习,所以盲目的根风,才会弄出一个黄柏是坚肾的特定药来。说到以咸泻肾,主要是针对肾中内存元阳而说。人一身的阳气得潜

于肾才能用,不能潜则阳气上扰而见虚阳上亢的病情出来,咸药入肾,用来镇潜肾中元阳,所以这里的咸指的是咸寒之意。虚阳上浮,用生牡蛎等咸寒的药来镇潜浮阳,虚阳得潜,所以说成是泻了。

纯印。七星灸(565937953) 20:05:02

五脏所苦

苦,是苦困之意。也可理解为疾病、痛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肺苦气上,急食苦以泄之。

.

.

肝苦急,急为急躁之意,比如人的情绪急躁(肝主疏泄,人的情绪是由肝来调节的),可吃甘寒的食物,比如梨子、百合等,可让人的情绪和缓下来。肝主疏泄,另外还有调节一身气机的作用,脾的运化,就是必要有肝的正常疏泄才能行,如果说肝气急,脾为之运化太过(比如很多糖尿病就是因为肝的疏泄太过造成),脾为之受损,所以要吃甘药来补脾。脾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健运了,气血才能足,血足肝才能得养,所以要吃甘药来舒缓肝气。

脾主运化一身之水湿,湿重则困脾,去湿则吃苦药来燥湿,所以健脾时必要用到苍术、白术,就是取其苦燥去湿而使脾

得健运。

心苦缓,这缓应理解为涣散之意。喜为心之志,过喜则心气涣散。心气涣散则心的阴血随之而耗损。酸味主收敛,所以对于心气涣散的病人得吃酸味以收敛心阴。比如失眠的病人,就是心气涣散太过。《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枣仁.html target=_blank class=

elatedlink>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组成)熬制而成,就是用酸枣仁的酸来收敛心阴,再加用清热行血药,达到养血安神和清热除烦等之功效。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阴为一身之元阴,耗伤肾阴,无非以肝郁化火为最,辛能行能散,所以散解郁结的肝气,必用辛药。肝郁得解,则不再耗伤肾阴,所以反说是润肾之燥。这种用辛药来润肾燥的原理,和“承气汤”的急下存阴一样的,.

.

是去病之源,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说辛药能润养肾,如果真的肾阴亏虚,还得大补肾阴,见肝郁再在养阴的基础上来疏肝。比如《续名医类案》的“一贯煎”沙参.html

target=_blank class=

elatedlink>北沙参、麦冬、地黄、杞子四药来大养肾阴以治本,川楝、当归辛散解郁来治标。高鼓峰则以六味地黄汤加

柴胡为治,称为“水中疏木”,也是取柴胡的辛散解郁,让六味地黄汤能更好的达到补肾养阴的效果。

肺苦气上,急食苦以泄之。肺病最常见的就是哮喘和咳嗽,都是气机不能肃降为见症。苦药能燥,但苦寒的则能泻,所以治疗肺气上逆的咳嗽、哮喘,都是以葶苈子、杏仁.html target=_blank class=

elatedlink>苦杏仁等药来降气泄肺之实邪。五脏所损

这是《难经》补充《内经》的内容。《难经》第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虚则补之”是历代医家论治虚损病必宗之法,但补不是机械的针对某药入某脏机械的选择几味药来拼凑治疗,而是必要根据五脏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本脏的物质和功两方面的关系进行有机的分析,再来取舍用药。

比如肝损,治疗的大法是“损其肝者,缓其中”。肝主疏泄,. .

体阴而阳用,性喜条达,苦急而喜舒缓。根据《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和散之”,养肝得以甘寒阴柔的药来舒缓肝急为治本之道,但片面的柔养,肝气则为之不疏,所以有必要进行疏肝,让肝的物质和功能两方

面都正常,肝才能为用。比如冶肝阴不足的一贯煎,就以沙参、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甘寒滋养药来柔养肝而缓急.少佐川楝子和当归之辛散,让肝的疏泄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比如肾损,治疗是“损其肾者,益其精”。肾主封藏,内寓

元阴元阳,其生理机能的运动趋势有两方面,一是向上蒸腾气化,以温煦濡养诸脏;二是向下渗利,但向个得有肾阴的物质基础以供肾阳的气化,水湿的下渗又得有肾阳的温煦才能气化开,体现出了阴阳互根的主要性。所以治肾损,除滋补肾中精气外,同时也要恢复肾的蒸腾气化渗利的生理功能。如治《金匮要略》中的“崔氏肾气丸”,地黄、山萸肉、山

药以固肾,促进肾的封藏之力,以补肾之损;加用茯苓、泽泻以促下渗之力;附子、肉桂温肾阳,以助肾蒸腾气化,让津液上承以养它脏和渗下;肾虚则行血不畅,行血不畅则易化热而产生伏热,所以用丹皮凉血行血去伏热。恢复肾的基本生理功能,这才是真正的治损。

五味入五脏,五脏要平衡身体才能健康,五味有偏则增气太过也一样会生病,所以平时饮食上五味要平衡。对于五味致病方面,《内经》讲到“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

食。

另外,《内经》还讲“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从文中的“调”字可以看出,对于身体大虚之人,和以甘药缓补。甘药能补,所以对虚者要用甘药,更有另一层意思是健运脾胃。因为甘入脾,用甘药是可以理解为调理脾胃的。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一切治疗,必要先查胃气,这是五脏治疗的关键,也是一切病治疗的关键。一个中医生,如果连脾胃病都不会治,必是庸医。

.

中医藏象学之五脏六腑学说笔记

中医五脏学说 林双竹 心 (一)亚洲人正常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蜡黄:1、肝功能不好2、心血需 (二)心主血脉功能 四个表象正常异常 面色红润有光泽鲜红或淡白 舌色淡红舌,薄白苔舌尖红白腻 脉象均匀和缓有力无力结代脉温脉 心胸部感觉舒畅胸闷心悸心慌胸痛 心悸是心血虚,脉细是心气虚 神1、主宰 2、道、规律 3、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外在表现 (三)形窍志液 在志为喜:喜则气缓 在液为汗:激动紧张时出汗 在体合脉:脉象主要反映的还是心的功能 其化在面:华:花,华彩 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心主神明功能是否正常的外在表现 正常不正常 精神振奋萎靡或兴奋过度,狂躁 意识清晰模糊,昏迷 思维敏捷,灵敏迟钝健忘 睡眠安然入睡失眠多梦 肺 (一)别称肺为娇脏水上之源,相傅之官 (二)肺的特点 运动方式 气,津液代谢,向上向外布散全身经吸清呼浊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向全身 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方式,呼浊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方式,吸清 向下向内输送侄肾,膀胱全身血都会聚于肾

(饮食---胃----脾----肺---全身) (三)功能 1、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 (1)生成后天的精气,中气的生成和肺有关 (2)气机胸闷、腹胀 2、通调水道 3、肺朝百脉 (1)朝向,汇聚 (2)潮,推动 经吸清呼浊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向全身 4、肺主治节 (四)形窍志液 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正常的涕) 百合、梨养肺阴。 在体和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细辛,辛夷花,黄芪防己汤 脾 别称: 仓禀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功能: 1、脾主运化:脾将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至全身的作用 (1)运化水谷 (2)运化水液 饮食物 胃脾肺汗 小肠肾膀胱尿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详细介绍

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详细介绍 人体五脏六腑中何为脏何为腑呢? 脏包括肺、肝、心、脾、肾五脏. 腑包括大肠、胆、小肠、胃、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地五个腑,但是有六腑是怎 么回事呢?因为将人体地胸腔和腹腔分为下焦、中焦、上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b5E2R。 下面是一张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从图中你可以清楚地看见各个器官地位置.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是人体地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 其一,主血脉.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p1Ean。 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地症状.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地物质基础.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地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地主宰.DXDiT。 其三,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地特定联系.透过舌质地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地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RTCrp。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肺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气司呼吸.全身气机(即气地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地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地重要物质.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地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地功效.5PCzV。 其二,主宣发、肃降.“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地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地清气和脾转输来地水谷精华向下布散.jLBHr。 其三,通调水道.由于肺地宣肃作用,可将水津宣发至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并通过呼吸,化山水汽,呼出体外,同时使水液肃降下行,化为尿液,这样使水液内外上下畅通而行,故中医治疗水肿病,往往采取治肺之法.xHAQX。 其四,朝百脉.即人体地“百脉”之血都聚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又朝向百脉,而使血液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肺朝百脉可辅助心脏维持正常地血液循环.LDAYt。 宰相之谓贴切至极.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如将军. 肝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藏血,可储藏血液,调节血量,而防止出血和保持一定地循环血量.如人在发怒时,易出现咳血或吐血.这是因为怒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使肝藏血功能失职,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位置: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主治:耳沉、头痛、视力下降等。 14、耳门 位置: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等。 15、听会 位置:听宫下方,与耳屏切迹平行。 主治:耳鸣、耳聋、耳内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16、巨髎 位置: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出血、齿痛、面颊肿。 17、颧髎 位置: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颊肿。 18、颊车 位置: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牙痛、面疾。 19、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 主治:急慢性鼻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20、人中 位置:鼻唇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昏迷急救,急性腰扭伤。 21、地仓 位置:口角旁开0.4寸。 主治:口角歪斜、三叉神经痛。 22、承浆 位置:下颌正中线颏唇沟正中的凹陷处。 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等,具有连通体表体内的功能。 23、风府 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相当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 主治: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24、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25、翳风 位置: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视物不清、面瘫、腮腺炎、聋哑等。 26、哑门 位置:在颈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主治:舌强不语。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人体经络(五脏六腑)工作时间表

人体经络(五脏六腑)工作时间表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人体有12条经络,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满天飞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的,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与时辰的关系。 23:00-1:00 子时:胆经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生,就是这个时辰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人睡觉的时候不可超过晚上11点,子时一定要睡觉,经常熬夜会造成失眠的症状!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此时辰应睡觉。 1:00-3:00 丑时:肝经 丑时肝经当令:此时肝血生发,肝藏血,肝主筋!所谓筋,就是具有弹性的东西,人体的筋都与肝有关,如果筋的弹性没有了,是由血出的问题,血供给筋,筋才付有弹性!丑时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养不起肝血,不能达到血润筋的目的!“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此时辰应睡觉。 3:00-5:00 寅时:肺经

中医脏腑理论之“肾”的功能介绍

五脏——肾 肾位于人体腹腔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关于肾的具体形态,《类经图翼》有较详细的描述:“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在功能上传统中医理论的肾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肾的功能就不 完全一致了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对于精气之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效应创造良好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1. 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精,是精微、精华之意。中医学中的精,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含义有两方面。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然来源与功能有异,但均同归于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 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肾所藏的精气可以转化为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兹分述之。肾主生殖:生殖,即生育繁殖,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保证。中医学认为,生殖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

是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到了青春期(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这时人的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男子出现排精,女子月事以时下,从而具备了生殖能力并维持到一定的年龄。从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竭,“天癸”这种物质也逐渐消失,生殖能力即逐渐地丧失。肾气促进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必然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病理变化。此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的理论,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保养肾中精气,是中医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核心内容。目前所研制的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药物为主。 此外,中医学认为,精血互相化生,肾精可以化生为血液,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精生血理论,对中医临床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的关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将其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正是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故在肾的阴阳失调时,即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阴阳的失调。反之,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日久亦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此即是“久病及肾”的理论根据。应当指出,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故肾的阴虚或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1、人体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的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心包络对应的是六腑中的三焦。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相生 木→ 火→土→金→水

人体五脏六腑的作息时间表

中医观点而言,一天二十四小时可分为不同时段,由不同器官来执行不同的功能,说明如下: *早上9—11点: 是脾脏排毒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宜吃冰,最伤脾脏,影响发育及生育。 *中午11—1点(午时): 是心脏工作颠峰时期,也是人体能量最强的时刻,此时心跳次数快速。 *下午1—3点: 是小肠吸收养分的时间,过了这个时刻,肠胃功能减弱,故有过午不食的养生之道。 *下午3—5点: 是膀胱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是下午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排尿功能。 *下午5—7点: 是肾脏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也是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肾脏排泄毒物的功效。 *晚上7—9点: 是血液循环旺盛的时间,此时血压升高,应该要在家中休息。 *晚上9—11点: 是人体免疫系统休息与滤毒的时间,也是女性内分泌系统最重要的时候,这时一定要休息,不要再为家人操心,此时适合听音乐、洗澡、为明天作计划、或回想今天作了那些美好的事情,将错误原谅与放下。 *晚上11--1点: 是胆的排毒时间,要进入熟睡才能进行,不能只是入睡。 *晚上1—3点: 是肝的排毒时间,也是要熟睡才能进行。夜间工作者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每月最少要有一周、每年最少要有四个月能早睡。 *早上3—5点: 是肺脏的排毒时间,肺有问题的人在这个时候咳嗽会较厉害,肺的排毒要做心肺运动才

能排出。起床的时间参考当地当季太阳出来的时间,太阳出来后较有氧气,适合做运动,因此正常的人约5点就要起床。 人的排毒过程 晚上9-11点/ 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 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夫妻同房应排在此时,不应在11点之后,要不便先睡一觉,天亮再来。 晚间11-凌晨1点/ 肝的排毒时间.凌晨3-5点/肺的排毒时间: 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时间: 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经,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7点/ 大肠的排毒时间: 应上厕所排便。 凌晨7-9点/ 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间: 应吃早餐! 半夜至凌晨4 点/ 脊椎造血时间: 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 讲解的很细致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讲解的很细致一:身体9要穴功效详解 1 少商 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0.5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2 合谷

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2.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 3 手三里

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 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之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4 曲池

1.降血压(1、2期效果较好):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数次,患者当即头脑清爽出针。 2.上肢要穴,可治半身不遂,肩周炎: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每过5分钟行针1次;或针曲池穴得气后起针,叫患者活动。 3.丘疹及面部痤疮: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常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效更佳。 5 内迎香

治红眼病。取穴:在鼻孔内上方的鼻中隔处。针法:清洁鼻孔,用三棱针由鼻孔的外下方向内上方刺入,有阻力时即出针,血即流出。 6 液门穴 液门穴是一个消炎的药库,如果我们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当下见效。 液门,顾名思义:液体之门,有降浊升清的作用。液体在人身经络之中循经而行。有时人体表现的上火,并不完全是人体火多了,或者说水少了,很多时候是液体循行的道路不通畅了,有堵塞了,表现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这时要想办法疏通液体循行的道路,液门穴当仁不让,我们可以用艾灸、按压治疗都会有效的,不少上火的症状当下能完全消失。

人体五脏相互对应食物的颜色

人体五脏相互对应食物 的颜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人体五脏相互对应食物的颜色? 营养学家指出,食物的颜色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合理搭配,是饮食养生的基础。中医认为,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肾色为黑色,属冬天。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的作用。冬季适宜养肾。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肺色为白色,属秋天。白色的食品有补肺的作用。秋天应适当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心色是赤色,属夏天。红色的食品养心入血,并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在夏天,养心更为重要。应适当多吃山楂、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肝色是青色,属春天。青色食品多补肝。在春天应适当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黄色的食品能补脾。特别在长夏和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应适当多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二、鼻子保健可御寒 专家提醒,在呼吸道疾病易发的冬季,鼻子的保健可提高御寒能力。 清晨洗脸时建议用毛巾揉鼻唇、鼻翼两侧及周围皮肤,有发热感即可。也可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连拉几次。或者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处,夹住鼻中膈软骨,轻轻地下拉几次。 擤鼻涕时要逐个鼻孔擤,用力不宜太猛,以免将鼻内分泌物压入鼻周空腔鼻窦、鼻咽管,从而引发鼻窦、中耳腔感染。气流压力过大,也会损伤鼻黏膜,使毛细血管断裂,导致鼻出血。 在冬天空气非常干燥时要注意多喝水,勤漱口,提高鼻咽腔、鼻腔的相对湿度。多吃梨、橘子等水果。也可用杯子盛满热水,将蒸汽吸入以改善鼻腔湿度,加强鼻功能。 三、洗澡过后要通风 德国微生物专家指出:居室内的霉菌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厨房和浴室应当有通风口,洗澡后勿忘通风透气。 霉菌不仅会出现在旧建筑中,一些新房屋也容易滋生霉菌。嵌入墙壁的家具、壁纸和地毯等覆盖物会把墙体内的潮气封闭起来,使霉菌获得最佳的生存环境。遭受过水害的房屋或者一个渗水的浴缸也会令墙体积聚潮气,从而滋生霉菌。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名中医朱卿提供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体背部与五脏关系图脊椎图

人体背部与五脏的关系图脊椎图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脊椎的作用:☆脊柱不仅仅是支撑你的身体、缓冲身体的压力和震荡以及保护内脏的器官;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和麻木;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 目前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人的脊椎一旦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疾病。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许多病人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疾病未能得到根本的诊治,就是由于未能解决脊椎病变的原因。 人的脊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个部分,其中颈椎骨有7节,胸椎骨有12节,腰椎骨有5 节,骶椎、尾椎共有10节,人的脊骨从上到下共有34节。随着年龄增长,5块骶骨融合成一块骶骨,3—5 块尾椎则融合成一块尾骨,故成年人有24块独立的椎骨。椎骨由椎体、椎弓及与椎弓相连接的突起三部分组成。

椎体:是椎骨的负重部分,由颈椎向下逐渐增大。呈不典型的圆柱状,中间略细、两端膨大。主要有骨松质构成,外包被薄层骨密质,上、下面较平坦,周围稍隆起,椎间盘的纤维环环绕其上。 椎弓:呈弓形,连接与椎体的两后外侧,包括椎弓根和椎弓板两部分。椎弓很短而细,成水平位,其上、下缘各有一凹陷,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邻两椎骨的上切迹和下切迹围成一空,称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椎弓板为椎弓根向后内侧的延续部分,是两个宽厚的骨板,在正中线汇合。每一个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称为椎孔。 突起:由椎弓上发出一系列的突起,计有棘突1个,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个1对.共7个棘突:有椎弓板汇合处呈矢状位向后或后下方突出,其末端可以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骨性标志。横突:自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出呈冠状位向两外侧突出。横突和棘突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处。 关节突:两队,均起自椎弓根和椎弓板相连处。上关节突向上,有一向后的关节面;下关节突向下,有一向前的关节面。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面可参与关节的构成。第一颈椎:C1 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头部血液供应,脑垂体,头皮,大

人体五脏的作用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肝脏 人体的化工厂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脾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脏约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练习题

第六单元五脏 一、A1 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称作“华盖”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生成宗气 D、主治节 E、辅心行血

7、肺之“门户”是 A、鼻 B、口 C、喉 D、皮毛 E、玄府 8、具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9、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 1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A、脾主运化水液 B、脾主运化水谷 C、脾气主升 D、脾主统摄血液 E、脾喜燥恶湿 12、“孤脏”指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中的“浊气”主要靠哪一个脏腑的运化 A、心

D、肾 E、大肠 14、目的视物辨色功能主要取决于 A、肾阳的蒸化 B、肾阴的滋养 C、肾中精气的充盈 D、肝血的充足 E、脾气的健运 15、脾在体合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16、肺在体合 A、脉 B、筋 C、骨 D、皮 E、肉 17、与春天相通应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8、与冬气相通应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9、肾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24小时五脏六腑工作时间表

24小时五脏六腑工作时间表 整个宇宙时时刻刻都于阴阳消长中,人体这个小宇宙随着大宇宙的变化亦分分秒秒也都在阴阳消长中,因此人体五脏六腑亦将时时刻刻随着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以及经络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 子时(夜间11~1点)——睡觉保护阳气:子时是23点到1点的时候,是胆经值班。此时为昼夜更替之时,阳气虚弱,因此最好用睡觉来养护脏腑。 丑时(凌晨1~3点)——肝经造血时间:丑时是1点到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脏要解毒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不应熬夜。 寅时(凌晨3~5点)——号脉的最好时机:寅时是3点到5点的时候,是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是肺病患者最爱咳嗽的时间。 卯时(早上5~7点)——空腹喝水,排出毒素:卯时是5到7点钟的时候,是大肠经值班。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水,以利排便。 辰时(早上7~9点)——早餐营养要均衡:辰时是7点到9点的时候,是胃值班了。这个时候吃早饭最宜接纳食物。 巳时(上午9~11点)——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巳时是9到11点,是脾经值班。脾经是主消化的,要吸收营养。这个时候也大脑是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学生效率最高的时候。 午时(上午11~13点)——睡好午觉养阳气:午时是11点到13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体质阴虚的人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起到养阳护心的作用。 未时(下午1~3点)——保护血管多喝水:未时是13点到15点的时候,是小肠经值班。小肠经吸收食物里的营养送到了血液,这个时候必须要喝一杯水,用来稀释血液。 申时(下午3~5点)——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申时是15点到17点的时候,是膀胱经值班。膀胱经是一条通过脑部的经脉,在申时,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所以学习效率很高。 酉时(下午5~7点)——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酉时是17点到19点,是肾经值班。此时再喝一杯水,可以清洗的肾和膀胱,以远离肾结石、膀胱癌、肾炎等疾病。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早上5~7点):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早上5~7点):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

人体五脏六腑器官分布图

人体五脏六腑器官分布 图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体五脏六腑器官分布图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知道了人体六腑器官分布图,那么五脏六腑都有哪些具体功能呢五脏六腑的功能,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五脏六腑的功能 1、心脏 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2、 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腺肿大等,都是异常所引起。

脾将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使身体消瘦。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脏 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5、 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6、胆 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7、胃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消化不良、恶心都是胃病的症状。

人体穴位详解(脚部)

脚部穴位图解 涌泉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太白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太溪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心

心位于胸腔,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在五行中属火,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主,主宰;血脉,指血液和脉管。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心、血、脉三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心脏的搏动密切相关。心脏正常搏动的动力来源于心气,只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管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的搏动是否有力,脉道通利与否,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运行。所以说,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畅是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心的气血充足,脉道通利,则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若心的气血亏虚,脉道不充,则面色苍白无华、脉象细弱无力;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瘀血阻滞,脉道不畅,则面色青紫、心前区闷痛或刺痛、脉象细涩或结代。由此可以看出,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从面色、脉搏、胸部的感觉等方面反映出来。(2)主神志:即主神明,亦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诸如人的面色、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即通常所谓的“神气”;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记忆、灵性、推理、判断、综合、分析、比较、抽象等。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持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的作用,属于狭义之神的范畴。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有关,且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又不否认大脑的作用。 心主神志的功能,可表现于精神、意识、思维、睡眠等方面。其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睡眠安稳。如功能异常,可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健忘、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神昏谵语、狂乱、昏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关系密切: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心主血脉”为“心主神志”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心又具有接受外来信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对“心主血脉”的功能的发挥起着促进的作用。心的气血充足,运行顺畅,神有所养,神思敏捷。若心的气血衰少,心神失养,则精神萎靡、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若热入血分,心神被扰,则烦躁不安。 2.心的生理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志,指情志而言。喜,是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良性反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心之气血充盈,则心情愉悦,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若喜乐无度,则心气涣散,神志不宁,甚至累及五脏。 (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即光彩、光华之义。其华在面,是指从面部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出心之气血的盛衰。这是由于面部的血脉比较丰富,临床更易于观察,以了解心的功能。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若心之气血不足,则面色苍白无华;若心血瘀滞,则面色晦暗或青紫。 (3)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内脏与体表官窍之间所构成的特定联系。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别络上系于舌,心之气血上注于舌,使舌能正常发挥其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故舌为心之外候。舌的生理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则舌体红润、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又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口舌糜烂生疮;心血瘀滞,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4)汗为心液:汗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并由汗孔排出来的液体。津液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