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花鸟画(二)

第14课--花鸟画(二)
第14课--花鸟画(二)

第14课花鸟画(二)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学习中国花鸟画中表现鸟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创作一幅鸟类题材的花鸟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本课教学重点:

用中国画技法概括地表现麻雀、猫头鹰等鸟类的动态特点。

◆本课教学难点:

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是继《花鸟画(一)》的学习成果之上继续深入学习花鸟画中鸟的表现方法的中国画学习课程。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仅是花卉、竹石和禽鸟,广义上讲还包括走兽、水族等。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灵动”。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

本课以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三个版面,31页呈现给学生们的是林风眠创作的《猫头鹰》和崔子范创作的《芙蓉翠鸟》,在本页左下方的《鸟的外形动态示例》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画中“鸟不离卵”的画鸟的窍门,即在鸟的造型中让它们的身体始终保持为椭圆形,就会有七分的相像。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造型时,我们不妨让学生用手在图片上勾画一下,使鸟的结构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

32页用了整版图文并貌地展现了猫头鹰的画法的全过程, 并在小知识的版块中介绍了中国画技法之一的破墨法。“思考与讨论”给学生提出了学习指导,对比自然中的鸟与画家笔下的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看一看画家是怎样用笔墨来表现鸟的?讨论怎样构思画面更显得有情趣……第33页由优秀学生作业和“艺术实践”及“评一评”三部分组成,“艺术实践”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创作方向——用学习到的中国画技法画一幅猫头鹰或其它鸟类的小品画,注意鸟在画中的位置和墨色的变化。学生作品

“评一评”的环节中让学生用所新知来评价,既是对重难点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所得的检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大体抓住物象特征,学生对于中国画笔、墨、水、宣纸之间产生的微妙变化和偶然效果有初步的体验。对于中侧锋用笔、墨分五色等笔墨技巧能够基本掌握。

要想创作花鸟画,学生需要学习鸟的相关知识,观察它们的共性与差别。比如:了解鸟的外形特点、表现技法以及鸟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教学中要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创作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感悟花鸟画的意境美。

技能:学习中国花鸟画中鸟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与尝试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探究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情趣的花鸟画作品。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感悟传统国画艺术的魅力,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学习用笔墨概括表现鸟类的动态特点。

⒉教学难点: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陈宏艳

设计二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诸齐

五、教学建议

本课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写意创作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通过笔墨游戏抒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四年级曾接触过《画水果》、《娇艳的花》、《用彩墨画鸟》,而本课是学习用传统技法表现鸟的第一节课,

为了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把本课教学安排成两节课进行,第一节课学习麻雀、猫头鹰等鸟的表现方法,第二节重点学习多种鸟与花卉的协调组合。六、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

据史书记载,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花与鸟的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此后,“四任”尤其是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在现代画坛,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亦独成高峰。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风格类型,齐白石则画了许多前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如虾、老鼠、蚊子、苍蝇等等,其造诣令后人却步。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陈之佛的工笔重彩花卉,均以造型与笔墨的独特占据了各自应有的地位,拓展了花鸟画创作的新思路。

(二)参考书目

孙其峰.中国画技法花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编者:国光)(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