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部分设计说明书

工艺部分设计说明书
工艺部分设计说明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机制1002班姓名:李颖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号813007)加工专用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102班

主要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的零件草图,画出零件工作图。

2、完成CA6140车床拨叉(零件号813007)工件的专用夹具总装配

工作图。

3、完成专用夹具部分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主要参考资料:夹具设计手册、夹具设计图册、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进度安排: 1、完成工件工作图绘制及夹具设计方案。

2、完成夹具总装配图设计。

3、完成专用夹具部分零件图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张学辉,周军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二.确定毛坯 (1)

三.四工艺规程设计 (2)

四.总结 (7)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 小头孔0.021

22+-Φ以及与此孔相通的8Φ的锥孔、8M 螺纹孔 2. 大头半圆孔55Φ

3. 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

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 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Q=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m=1.0件/台, 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1-1)得

N=5000件/年?1件/台?(1+3%)?(1+0.5%)=5152.5件/年

拔叉重量为1.0kg,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本说明书中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查表均由此指导教程查得)表1-3知,拔叉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拔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 确定毛坯

1 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由表2-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12级。

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由表2-5,选用加工余量为MA-G级,并查24页表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者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3绘制铸件零件图(见附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两个小头孔外圆表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小头孔的底面为辅助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两个小头孔外圆柱表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加工后的小头孔的上端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二)制定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46页表15-32、15-33、15-34,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路线方案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1 机床的选择:

工序010~060均为铣平面,可采用X51立式铣床。

工序070~110采用摇臂钻床。

工序120采用钻床。多刀具组合机床。

工序130采用铣断机床。

2 选择夹具:该拨叉的生产纲领为大批生产,所以采用专用夹具。

3 选择刀具:在铣床上加工的各工序,采用硬质合金铣刀即可保证加工质量。在铰孔5513

H

,由于精度不高,可采用硬质合金铰刀。

4选择量具:两小头孔、中间孔均采用极限量规。

5其他:对垂直度误差采用千分表进行检测,对角度尺寸利用专用夹具保证,其他尺寸采用通用量具即可。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各面的总加工余量,现在确定7 、8加工工序钻-扩-粗铰-精铰φ22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如下:

由2-28可查得精铰余量Z

精铰=0.06mm 粗铰余量Z

粗铰

=0.14mm 扩孔余量Z

扩孔

=1.8mm 钻孔余量Z

=20mm

查表1-20可依次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等级为,精铰:IT7; 粗铰:IT10; 扩孔:IT11; 钻孔:IT12.

根据上述结果,再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各工步公差值分别为,精铰:0.021mm; 粗铰:0.058mm; 扩孔:0.075mm; 钻孔:0.15mm

综上所述,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精铰: φ22

0.021mm; 粗

铰φ21.94

00.058mm; 扩孔:φ21.8

0.075mm; 钻孔: φ20

0.15mm.

2 平面工序尺寸:

1.1粗铣两小头孔上端面,加工余量为1.2mm,基本尺寸,经济精度为CT12级。

1.2粗铣中间孔上端面,加工余量为4mm,基本尺寸mm,经济精度为CT12级。

1.3粗铣中间孔下端面,加工余量为4mm,基本尺寸mm,经济精度为CT12级。

1.4精铣小头孔上端面,加工余量为0.5mm,基本尺寸为50mm,经济精度为CT11级。

1.5精铣中间孔上端面,加工余量为1mm,基本尺寸为 mm,经济精度为CT10级。

1.6精铣中间孔下端面,加工余量为1mm,基本尺寸为 mm,经济精度为CT10级。

(五)确定切削用量,切削速度和时间定额:

1工序1以小头孔外圆表面为粗基准,粗铣φ22孔上端面。

1.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

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φ22孔上端面。

机床:X51立式铣床。

刀具:W18Cr4V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

铣削宽度a

e <=60,深度a

p

<=4,齿数z=10,故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后简称《简明手册》)取刀具直径d

o

=80mm。

1.2 切削用量

铣削深度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a

p

=1.2mm,

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长度,按《教程》表5-7查得f

z

=0.2mm。

1.3计算切削速度按《教程》表5-9,然后根据d/Z=80/10选取,V

C

=40m/min,再由公

算得 n=159.24r/min,查《教程》表4-15得机床x51的转速

为n=160r/min,因此由公式算得实际切削速度V

c =40.2mm/s。2

查《简明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Pcm>Pcc。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 a

p =1.2mm,n=160r/min, V

c

=40.2m/min,f

z

=0.2mm/z。

1.5计算基本工时

根据《教程》表5-43查得对称铣t

j =l+l

1

+l

2

/f

mz

,由于kr<

,

m f

L

2

=2mm,解得tj=0.15min

辅助时间:t

a

=(0.15~0.2)tj=0.3min

2工序2 以小头孔外圆表面为基准粗铣φ55孔上下端面。

2.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

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φ55上端面。

机床:X51立式铣床。

刀具:直柄立式铣刀,按《教程》62页表3-15查得,取d=71mm,d

1

=63mm,中齿z=8。

2.2 切削用量

2.2.1 铣削深度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a

p

=4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长度。

2.2.2每齿进给量机床功率为7.5kw。查《简明手册》f=0.2mm/z。

2.3查后刀面寿命

查《简明手册》表3.8,寿命T=180min

2.4计算切削速度按《教程》表5-9选取V

c

=40m/min,根据公式

,算得n=181.98r/min,查《教程》表4-15取n=210r/min,在由公式

算得实际切削速度V

c

=46.8m/min

2.5计算基本工时

根据《教程》表5-43查得对称铣t

j =l+l

1

+l

2

/f

mz

,由于kr< ,

L

2

=2mm,解得tj=0.20min

辅助时间:t

a

=(0.15~0.2)tj=0.4min

4工序4以小头孔外圆表面为基准半精铣φ55孔上下端面。4.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

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φ55上端面。

机床:X51立式铣床。

刀具:直柄立式铣刀,

按《教程》62页表3-15查得,取d=71mm,d

1

=63mm,中齿z=8。

4.2切削用量

工件-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时,按《教程》表5-7查得f

z

=0.12mm。

4.3计算切削速度按《教程》表5-9选取V

c

=49m/min,根据公式

,算得

n=219.8r/min,查《教程》表4-15取n=210r/min,在由公式

算得实际切削速度V

c

=46.8m/min。

4.4校验机床功率

查《简明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Pcm>Pcc。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n=210r/min, V

c =46.8m/min,f

z

=0.12mm/z。

4.5计算基本工时

t m =L+l

1

/ f

n

=(4+1)/0.12*210=0.20min。

辅助时间:t

a

=(0.15~0.2)tj=0.4min

5.工序070和080以T1及小头孔外圆为基准,钻、扩、粗铰、精铰φ22孔,保证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孔的精度达到IT7。.采用立式钻床525型号

5.1钻孔工步

(1)刀具:采用莫氏锥柄麻花钻(20GB/T1438.1-1996)

(2)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20mm

(3)进给量的确定

由表5-22,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25mm/r

(4)切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5-22,按工件材料为铸铁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取18m/min. 由公式(5-1)n=1000v/πd=1000?18/(3.14?22)=286.6r/min,参照表4-9所列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272r/min.代入(5-1),求出实际钻削速度v=nπd/1000=272?3.14?20/1000=17m/min

(5)时间定额计算

根据表5-41,钻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

j =L/fn=(l+l

1

+l

2

)/fn求得.式中l=50mm,

l 2=1mm;l

1

=Dcotk

r

/2+(1~2)=20mm/2?cot54.0+1mm=11.7mm,f=0.25mm/r,n=272r/m

in.将以上结果代入公式,得该工序基本时间t

j

=(50mm+11.7mm+1mm)/(0.25mm/r?272r/min=0.92min=55.3s

(6)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由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的关系为t

a

=(0.15~0.2) t

j

得钻

孔工步的辅助时间 t

f

=0.15?55.3=8.30s

5.2扩孔工步

(1)刀具:采用莫氏锥柄扩孔钻(B/T1141-1984)

(2)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1.8mm

(3)进给量的确定由表4-10,选取f=1.1mm/r.

(4)切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5-22,按工件材料为铸铁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取4m/min. 由公式

(5-1)n=1000v/πd=1000?4/(3.14?21.8)=58.43r/min,参照表4-9所列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97r/min.代入(5-1),求出实际钻削速度v=nπd/1000=272?3.14?21.8/1000=6.64m/min

(5)时间定额计算

由D=21.8mm l=50mm l

2

=3mm得

l 1=(D-d)cotk

r

+(1~2)=(21.8-20)/2?cot54.0+1=1.6mm=30.7s

(6)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由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的关系为t

a

=(0.15~0.2) t

j

得钻

孔工步的辅助时间 t

f

=0.15?30.7=4.6s

5.3粗铰工步

(1)刀具:采用锥柄机用铰刀(GB/T1133-1984)

(2)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0.14mm

(3)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31,选取f=1.0mm/r.

(4)切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5-31,取v=4m/min.

由公式(5-1) n=1000v/πd=1000?4/(3.14?20)=63.7r/min,参照表4-9所列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97r/min.代入(5-1),求出实际切削速度v= nπd/1000=97?3.14?20/1000=6.1m/min

(5)时间定额计算

根据表5-41,钻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

j =L/fn=(l+l

1

+l

2

)/fn,式中l

1

l

2

由表

5-42按k

r =15.0 a

p

=(D-d)/2=(21.94mm-21.8mm)/2=0.08mm的条件查得l

1

=0.37mm

l

2

=15mm;而l=50mm f=1.0mm/r n=97r/min

将以上结果代入公式,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

t

j

=(50mm+0.37mm+15mm)/(1.0mm/r?97r/min)=0.67min=40.4s

(5)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

由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的关系为t

a =(0.15~0.2) t

j

得钻孔工步的辅助时间

t

f

=0.15?40.4=6.06s

5.4精铰工步

(1)刀具:采用锥柄机用铰刀(GB/T1133-1984)

(2)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0.06mm

(3)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31,选取f=0.8mm/r.

(4)切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31,取v=6m/min.由公式(5-1) n=1000v/πd=1000?6/(3.14?20=95.5r/min, 参照表4-9所列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97r/min.代入(5-1),求出实际切削速度v= nπd/1000=97?3.14?20/1000=6.1m/min

(5)时间定额计算

根据表5-42,钻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

j =L/fn=(l+l

1

+l

2

)/fn,式中l

1

l

2

由表

5-42按k

r =15.0 a

p

=(D-d)/2=(22mm-21.96mm)/2=0.02mm的条件查得l

1

=0.19mm

l

2

=13mm;而l=50mm f=0.8mm/r

n=97r/min,将以上结果代入公式,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

t

j

=(50mm+0.19mm+13mm)/(0.8mm/r?97r/min)=0.81min=48.8s

(6)辅助时间t

f

的计算

由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的关系为t

a =(0.15~0.2) t

j

得钻孔工步的辅助时间

t

f

=0.15?48.8=7.32s

五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系统性设计.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专业知识了解得更扎实,也从中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SBR工艺设计说明书

S B R工艺设计说明书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保护环境,解决城市排水对水体的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保证人民的健康,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对现存的污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治理,而且对将来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排水问题的合理解决必将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章绪论 、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熟悉并掌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主要环节,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平均水量为20000d m/3,进水水质如下: ⑴、污水处理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 ⑵、生化部分采用SBR工艺。

⑶、来水管底标高.受纳水体位于厂区南侧150m。50年一遇最高水位。 ⑷、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厂址周围工程地质良好,适合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⑸、所在地区平均气压柱,年平均气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具体设计要求: ⑴、计算和确定设计流量,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程度。 ⑵、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简述其特点及目前国内外使用该工艺的情况即可) ⑶、对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主要设备的选取。 ⑷、水力计算,平面布置设计,高程布置设计。 第二章 SBR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 、SBR工艺主要特点及国内外使用情况: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池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经过这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废水可达到设计要求,可以直接排放。处理后的污泥经机械脱水后用作肥料。

齿轮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序言 1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2.1零件的作用 1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3.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3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 3.3确定毛坯尺寸 4 3.4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 3.5设计毛坯图 5 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6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 4.3制定工艺路线 7 5.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与装备 8 5.2确定工序尺寸 11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4 6.1工序I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6.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切削时间的确定 18 6.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 6.4工序Ⅳ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 6.5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2 6.6工序Ⅵ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 6.7工序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6.8工序Ⅷ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7.夹具设计 26 7.1定位方案 26 7.2夹紧机构 26 7.3对刀装置 27 7.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27 7.5夹具体 27 7.6使用说明 27 7.7结构特点 27总结 参考文献

1.序言 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在下面几方面得到了锻炼: 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主轴箱中运动输入轴Ⅰ轴上的一个离合齿轮(图1-1),它位于Ⅰ轴的右端,用于接通或断开主轴的反转传动路线,与其他零件一起组成摩擦片正反转离合器。它借助两个滚动轴承空套在Ⅰ轴上,只有当装在Ⅰ轴上的内摩擦片和装在该齿轮上的外摩擦片压紧时,Ⅰ轴才能带动该齿轮转动。该零件的φ68K7mm孔与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圈相配合,φ71mm沟槽为弹簧挡圈卡槽,φ94mm孔容纳其他零件,通过4个16mm槽口控制齿轮转动,6×1.5mm沟槽和4×φ5mm孔用于通入冷却润滑油。

法兰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看,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 mm为 φ200.045 中心,包括: 两个φ

艺工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mm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三、选择加工方法 1.面的加工 面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有车,铣,刨,磨,拉等。对于上下端面和Φ90距离轴线为24和30mm的2个平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前者可以用车床车,后面可以用铣床铣,然后精沙精磨达到要求;后者在铣床洗后再到磨

化工设计说明书格式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姓 名: 学科、 专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苏州科技学院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题目,居中,字体:华文细黑,加黑,字号:二号,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注:宋体,小三 注:居中,宋体, 小一号,加黑。

注: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 小三。章、节标题和页码,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目录 1 总论 (1) 1.1 概述 (1) 1.2 设计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市场需求 (1) 1.3 设计任务 (1) 2 设计方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生产工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XXXX (1) 2.2 原料及催化剂的选择 (2) 2.2.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热量衡算 (2) 2.4.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生产流程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装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总装二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 2001年7月8日公司新车型专题会议。 二、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车间任务 各种总成及合件的分装、发送、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的装配和检测,补漆和返工等工作。 2、生产纲领 年生产24万辆整车(其中S11车8万辆,T11车3万辆,B11车5万辆, MPV 2万辆,B21车3万辆。),采用二班制,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 3、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4、产品特点: 4.1、S11车: (1)、外形尺寸:L×W×H=3500×1495×1485(单位:mm);(2)、轴距: L=2340mm; (3)、轮距(前/后): 1315/1280mm; (4)、整备质量: 778Kg。 4.2、T11车: (1)、外形尺寸:L×W×H=4265×1765×1670(单位:mm);

(2)、轴距: L=2510mm; (3)、轮距(前/后): 1505/1495mm; (4)、整备质量: 1425Kg。 4.3、B11车: (1)、外形尺寸:L×W×H=4770×1815×1440(单位:mm);(2)、轴距: L=2700mm; (3)、轮距(前/后): 1550/1535mm; (4)、整备质量: 1450Kg。 4.4、MPV: 各参数暂未定。 4.5、B21车: (1)、外形尺寸:L×W×H=4670×1780×1435(单位:mm);(2)、轴距: L=2670mm; (3)、轮距(前/后): 1515/1500mm; (4)、整备质量: 1350Kg。 5、生产协作 本车间装配用油漆车身通过悬挂式输送机从涂装二车间及涂装三车间输送过来,发动机由发动机厂用叉车运输过来,其他外协作件均由外协厂家提供。 三、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1、采用二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负荷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 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节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 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 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 复杂程度零件(气门摇杆轴支座)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家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工用分析 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两个13mm 孔用 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题目得,其材料为 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2-13mm孔和 20(+—)mm以及 3mm 轴向槽的加工。20(+——)mm孔的尺寸精度以及下端面的平面度与左右两端面孔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精基准,最后加工 20(+——+)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的加工的经济度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课程:给水课程设计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组别:第四组 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 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 钱嘉骋、张旭 指导老师:刘洪波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 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 2.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 3. 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 1.2基本资料 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 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 ℃。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 (2)水源水质资料: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飞锤支架零件工艺 规程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指导老师:梁睿君 班级:0507106 学号:050710621 姓名:吴悠

日期:2010-6-22 0.课程设计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下述目的: 1. 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际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 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 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1.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1 零件作用 设计题目所给零件是飞锤支架。它是飞锤调速器上的一个零件,用来连接支撑调速飞锤,以使飞锤平稳转动,达到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的目的飞锤支架是对称结构,通过其中心孔 7套于转轴上,而一对飞锤对称装于两对 6孔中,随支架一起转动。当转速改变时,飞锤与转轴夹角也改变,从而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所以,飞锤支架的加工质量将影响调速器的调速精度。 1.2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图如图1-1。概括来讲,飞锤支架有两组加工表面。一组是以0.036 7φ+孔为中心加 工表面,均为回转体表面,包括外圆面φ11,φ15,0 0.03319φ-以及端面.其中大端面与孔 0.03607φ+有垂直度要求, 公差为0.05;00.03319φ-外圆面与孔0.03607φ+有圆跳动要求,公差为 0.05。另一组就是余下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5的圆孔,两对共四个0.12 0.046φ++孔,以及一些平面。其中,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完整word版)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 项目COD 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150-250 90-150 200-240 7.0-7.5 35-55 4-5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项目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6 10 6.0-9.0 5 0.5 3、处理工艺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 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 细=0.005m; (4)栅条宽度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SBR工艺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保护环境,解决城市排水对水体的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保证人民的健康,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对现存的污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治理,而且对将来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排水问题的合理解决必将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章绪论 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熟悉并掌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主要环节,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1.2、本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m/3,进水水质如下: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平均水量为20000d ⑴、污水处理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

⑵、生化部分采用SBR工艺。 ⑶、来水管底标高446.0m.受纳水体位于厂区南侧150m。50年一遇最高水位448.0m。 ⑷、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450.0m。厂址周围工程地质良好,适合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⑸、所在地区平均气压730.2mmHg柱,年平均气温13.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具体设计要求: ⑴、计算和确定设计流量,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程度。 ⑵、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简述其特点及目前国内外使用该工艺的情况即可) ⑶、对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主要设备的选取。 ⑷、水力计算,平面布置设计,高程布置设计。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类型:冲孔落料连续模 姓名:尹相雨 指导老师:鲍益东陈明和 南京航空天大学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4 二、工艺分析-----------------------------------------------4 (1)公差及搭边值选定-----------------------------------4 (2)凸凹刃口尺寸与公差---------------------------------5表: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6(3)排样及孔心距设计-----------------------------------6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6 (5)冲裁力的计算---------------------------------------7 (6)压力中心的计算-------------------------------------9表: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9 三、主要模具零件的设计计算--------------------------------10 (1)冲裁方式的确定------------------------------------10

(2)凸模的设计选择------------------------------------10冲孔圆凸模-----------------------------------------11(3)导正销的选用--------------------------------------11(4)落料凹模的选用------------------------------------12(5)凸模强度校核--------------------------------------13(6)凹模的设计选择------------------------------------14 1、类型确定---------------------------------------14 2、刃口形式以及尺寸-------------------------------14 3、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15 4、凹模定位螺孔和定位销孔-------------------------15 5、凹模板大小的确定-------------------------------15 四、其他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选择----------------------------16 (1)凸模固定板----------------------------------------16(2)模架----------------------------------------------16(3)卸料板--------------------------------------------17(4)垫板----------------------------------------------17(5)导料板--------------------------------------------18(6)初始挡料------------------------------------------18(7)挡料装置------------------------------------------19(8)侧压装置------------------------------------------19(9)模柄----------------------------------------------20五、装配--------------------------------------------------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