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13年1月18日颁发给郑哲敏和王小谟。这两位科学家的突出成就由此受到人们高度关注。

回顾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历程,2000年设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2004年度空缺,到目前为止,共有22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或者社会效益,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来关注他们的成就,回顾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

2000年

吴文俊:数学界的战略家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传统算法化思想,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这一工作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他的研究已经应用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截至2000年,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这一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其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

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黄昆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射线漫散射的理论,被称为“黄散射”;1950年与里斯共同提出了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同期佩卡尔发表了相平行的理论,被国际上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理论”;1951年提出了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当时提出的方程,被称为“黄方程”。

2002年

金怡濂: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卓越贡献

金怡濂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作为技术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并组织科技人员攻关予以实现,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突破性成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3年

刘东生: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他在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并因此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创立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来黄土成因的风成与水成之争,建立了250万年以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

王永志: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重大贡献

王永志在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制中成绩突出,他是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这个综合奖项的获奖者之一。上世纪70

年代后期,他担任了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体现技术更新换代要求的总体技术方案。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4年空缺

2005年

叶笃正:在气象方面贡献一系列科学思想

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并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吴孟超:让肝癌患者看到希望

吴孟超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

2006年

李振声: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8倍体等杂种新类型。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育成了小偃麦新品种四、五、六号,使小麦大幅度增产。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2007年

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

上世纪60年代他开发了制造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的混捏—浸渍新流程;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基础;研制成功航空汽油生产急需的小球硅铝催化剂;又为重油加工,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以上催化剂都已投入生产。上世纪70到80年代领导了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后又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烯烃与苯烷基化的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工艺。

吴征镒: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

他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他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达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他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

获奖当年,媒体报道,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王忠诚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研究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一名医生,至今仍保持着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的5项世界纪录。

徐光宪:给国际稀土界带来“中国冲击”

徐光宪是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串级萃取”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迫使国外稀土垄断企业纷纷减产和停产,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影响十分深远。

2009年

谷超豪:穿越微分世界的一代宗师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他在多元混合型和双曲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的数学理论、可积系统理论和无限维变换群理论等多个重要领域都获得了富有开创性的、国际领先的重要成就,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

孙家栋: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到2009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

2010年

师昌绪: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

他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上世纪60年代,我国战机发动机急需高性能的高温合金叶片,师昌绪率队研制的铸造九孔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他在金属凝固理论方面发展了低偏析合金技术,通过有效控制微量元素降低合金凝固偏析。

王振义:中国血液学研究领头人

作为一名血液学专家,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4年,王振义获得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他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2011年

吴良镛: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认为,当今科学的发展需要“大科学”,人居环境包括建筑、城镇、区域等,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与社会问题,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从整体上予以探索和解决。他用毕生精力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为把中国建筑学推向世界、赢得国际声誉,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谢家麟: 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奠基人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些都和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联系在一起。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等职。

2012年

郑哲敏:爆炸,并不都是破坏

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流体弹塑性体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空间反导以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军事应用。郑哲敏还在核爆效应、穿破甲机理、防护工程、爆炸加工、爆炸安全、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瓦斯突出机理等爆炸力学主要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成果。郑哲敏是继钱学森之后,我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先后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2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科技奖申报说明

附件1: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和材料规范要求 一、推荐要求 1、推荐单位应统一集中推荐,完成单位单独申报的不予受理。推荐单位必须按规定一次性报齐全部材料,不再受理补充证明材料。 2、各推荐单位按要求填写“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一式3份,并加盖公章。 3、请认真核对每个推荐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二、每个推荐项目的基本要求 1、凡申报2014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必须使用“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系统”,录入数据后,从系统中导出数据、生成并打印推荐书正文。该系统可到天津市科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454693.html,)通知通告栏下载。 推荐科技重大成就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的项目,不使用“天津科学技术奖励申报系统”,在提交书面材料同时提交推荐书的word文件。 2、每个推荐项目所需书面材料包括: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附件(装订成册)、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表。 3、推荐各类项目所需书面材料数量: 科技重大成就奖:15份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附件。 国际科技合作奖: 10份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附件。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4、每个推荐项目所需电子文件包括:从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系统导出的数据库文件、推荐书的word文件。(请刻成光盘)。 5、推荐书的书面材料必须与word文件内容一致(表格、公式和图片除外)。 6、书面一律使用A4纸。推荐书证件和附件要装订成册,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皮。 7、推荐书中一份原件材料应在首页右上角注明“原件”字样,其它可为复印件。 8、每个推荐项目的201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表(1份)应按审查表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和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填写相应内容,并按要求在相应的栏目分别由项目第一完成人和推荐单位经办人签名。 三、科技重大成就奖 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卓有建树的学者,以及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推荐书附件证明材料应提供: 1.已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或天津市科技奖励一等奖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2.主持完成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项目的结项报告书。 3.能够体现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证明材料。需用经济效益说明的,应提供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出具相应的财务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所审计的经济效益应对直接经济效益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网上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网上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网上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科学技术奖在线申报系统,只支持IE浏览器。进入西安科技网--在主页右上方网上办公--点击科技奖励申报平台--进入申报系统注册界面。该系统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申报端:在注册时选择用户角色“申报单位”即可进入申报界面,进行材料填写,导出申报书等。(申报单位是指具体的申报项目单位或项目组) 第二层是推荐管理端:在注册时选择用户角色“推荐单位”进入推荐管理界面,可导出汇总表,可浏览所属单位申报项目情况。推荐单位需经西安市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部分确定的已列入系统中,如果属于通知中所述符合条件的,在系统中未列入请与系统管理员(奖励办公室)联系办理。(推荐单位是通知所述的有推荐资格的相关单位) 第三层是系统管理端:主要是科技局使用,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统计、分析等。 在使用申报系统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通过科技奖申报技术支持(QQ群号293279222)向管理员咨询。 一、用户注册及登录 在科技局网站首页点击“科技奖励申报平台”进入“西安市科技奖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用户注册。 1、申报用户注册。 图 1-1 2、申报用户注册。点击用户注册,内容填写必须详实,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单位的中文全称,

属于申报单位的,在用户角色栏请选择申报单位,属于推荐单位请选择“推荐单位”。 图 1-2 3、请选择主管推荐单位,如在系统中没有列出,请联系管理员办理,如图: 图 1-3 4、注册完成后,请点击创建账号,自动进入登录界面,使用用户名及密码登陆系统。!如图:

图 1-4 5、用户找回密码功能 图 1-5 二、项目申报 1、使用用户名及密码登陆系统后,点击项目申报,用户就可以进行项目申报,如图: 图 2-1 2. 填写项目申报书,按照系统提示要求逐步填写,可参考下面的附件一(填写说明),需要下载模板的,必须在所填项目中下载系统中的该项模板,按要求填写(填写完成后模板内如果空格太多请适当删减),检查无误后保存并记住文件名和路径,回到系统填写界面后请点击选择刚填写好的文件名进行双击,在上方出现红叉后,点击上传两字,即可将刚编辑的内容上传到系统中,并在页面显示所上传的文件名。(如图2-2)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细则(草案)》

附件1: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细则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以下简称《奖励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和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条《奖励规定》第一条中所称“个人、组织”(以下统称候选对象)是指在本市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以及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机构。 第四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做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候选对象,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候选对象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第五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是政府授予个人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依据。 第二章奖励范围、条件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科技功臣奖 第六条《奖励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著贡献的”,是指科技功臣奖的候选对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该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第七条《奖励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是指科技功臣奖的候选对象在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或者特别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特别重大的贡献。 第八条科技功臣奖候选对象应当是继续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工作者。 第二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第九条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按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类、企业创新创业类分类评审。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 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受教育情 况 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 提名者广东省 提名意见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

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李立浧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推动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许多个第一:参加和组织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 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组织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李立浧为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促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 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李立浧是第1完

科学技术奖申报指南

科学技术奖申报指南 一、奖励对象 在推动我市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及通过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 二、评审(评选)标准 (一)科技杰出贡献奖 1.候选人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对推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2.候选人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发明,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带动该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在本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其中一产业类实现年新增产值2亿元;二、三产业类近两年累计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 (二)成果转化推进奖 1.制定有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建立有促进成果转化的创新方法和制度;成立有专门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专门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 2.组织推进转化的科技成果实现了重大的技术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市及其它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科技进步奖 1.技术研究项目经济效益类。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材、工具、零部件、计算机软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工艺及其系统(包括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医疗卫生和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及技术综合)和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是指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或在推广应用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技术研究项目社会效益类。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重大成果及推广应用成效。 3.软科学研究项目。在科技、经济、知识产权等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政策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对推动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产生重大作用。 (四)专利奖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构思巧妙、新颖,具有原创性,对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及创新有作用,创造了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奖励额度 科技杰出贡献奖奖金数额为50万元。 成果转化推进奖奖金数额为20万元。 科技进步奖奖金数额分别为特等奖16万元、一等奖8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 (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

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区别于传统数据形式,网络大数据具有大规模、混结构、强时变、低密度等特点,现有技术实行海量采集和全量计算,以倒排索引等形式组织数据,通过身份认证和封闭式被动防御进行可信管理与安全保障,导致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不仅浪费大量的存储与传输资源,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应变不够、可信难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等各类研究计划资助下,以大数据勘探为核心,大数据的感、知、联、控为目标,发明并实现了具有自主创新的数据勘探器、挖掘分析器、内容索引器、安全与可信管理器,构建了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获授权发明/创新专利80项(美国1项,澳洲15项,中国64项),国际PCT 14项;行业标准5项;软件著作权59项;2017年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发表论文87篇,其中ACM/IEEE系列汇刊29篇,专著1部,SCI 检索58篇,EI检索80篇,谷歌学术引用1500余次; 主要完成单位: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蒋昌俊、闫春钢、王鹏伟、章昭辉、丁志军、张亚英、罗清篮、喻剑、李重、赵培海、刘关俊、王成、于皓、王俊丽、史有群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三年新增产值超过197亿元,新增利润超4.3亿元,新增税收超5.8亿元。 提名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XX) 一、项目基本情况 省登记号项目分组农□林□牧√园艺□水产□其它□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推荐部门无锡市农林局 项目主题词科研计划名称和编号研制起止时间 1996年1月—1997年12月 科研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推广计划名称和编号s(01)6 推广起止时间推广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附件目录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2、主要完成人员详细情况表;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其它有效证件;4、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5、推广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6、计划任务书或合同;7、其他。 内容提要: 二、详细内容 项目推广前的成果情况: 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项目推广和应用情况

计划推广应用规模实际推广应用规模推广程度 县[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大ˇ秘ˇ书ˇ网-◇大◇秘◇书◇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县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新增纯收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详细情况(含推广的技术路线): 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三、推广奖主要完成人情况简表 申报项目名称: 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前十名本人签字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四、推广奖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申报项目名称: 序号单位名称通信地址前五名单位加盖公章 五、申报、评审意见 完成单位申报意见公章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两项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件4: 主要完成人详细情况表

姓名本人签名名次 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毕业学校专业文化程度学位参加本项目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参加本项目时所在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参加本项目的工作简历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和贡献 完成人在参加项目时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注:本表请附在申报书之后,字要求清楚,无本人签字及单位公章无效。 附件5: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通讯地址名次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对本项目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单位盖章年月日 效益说明:叙述应用的对象、范围、规模,各项投入产出情况,农产品品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节支金额,总经济效益等。应用单位财务部门年月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吴文俊:著名的数学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自1975年开始,王选组织并且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他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王永志: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刘东生: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创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疗法间歇肛门阻断切肝法,并且突破肝脏禁区,施行中肝叶切除术成功。 2006年李振声(1931—,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李振声:1931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55年的科学生涯中,他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7年闵恩泽(1924—,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著名植物学家)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吴征镒:1916年6月出生于江西九江,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70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王忠诚(1925—,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化学家) 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多项学术大奖。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中国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和中 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每年评审一次,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2名,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至今,中国已有14 位科学家获得这项奖金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科技大奖。 本刊按当届与往届顺序依次推出14位获奖科学家事迹简介。 王忠诚 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 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在此基础上,他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他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王忠诚创建并扩建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天坛医院,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成立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并任学院院长。 王忠诚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他仍然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为患者、为学生、为医学事业奋斗拼搏。 徐光宪 1920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他曾任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等。 徐光宪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

《拟申报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清单》

拟申报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清单 项目一、 项目名称:新型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学及其光催化作用的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简介:本项目开展新型光催化剂设计、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性能优化及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主要贡献:(1) 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学创新---率先将超临界、EISA、醇热醇解和喷雾干燥技术引入光催化剂制备,揭示材料组装生长规律;(2) 光催化材料创新---可控调控组成、形貌结构及晶面生长,制备出核壳、纳米管、花球、介孔单晶、特定晶面暴露等多级结构的修饰和非修饰TiO2及非TiO2光催化剂;(3) 光催化理论创新---深化光催化反应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提出多次反射增强光捕获的模型,探索光催化剂能级调变与光激发活化机理,实现复合材料及光催化偶合反应体系协同作用促进光生电荷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在大量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实现高效光催化的三条经验规则,并开发了全天候污水净化系统和吸附-光催化复合空气净化器,已实施应用。本项目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8257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237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12611403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7091、21407106、21377088、20907032、21047009、21207090、21477079、21007040)、霍英东基金(142022)等资助,属于光(电)化学、催化、材料化学及环境化学交叉技术领域。 环境净化是当今全球研究热点和难点。光催化由于条件温和、易操作、能直接利用太阳光、去污普适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技术,存在的瓶颈是太阳光利用差和量子效率低导致光催化效率不高,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提高光的捕获及利用率、减少光生电荷复合率、阐述光催化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等。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1)光催化剂合成方法学与组装生长机理研究;(2)光催化剂结构组成调控及其促进光利用的研究;(3)协同效应及其促进电荷分离的研究。 本项目历时近10年,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已发表49篇SCI论文,主编英文专著1部,其中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论文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简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官网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1奖项历史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进行了首次评审,有34项成果获1956年度奖。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科技奖励体系基本完成。 196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 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其中包括“原子弹”、“氢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要成果。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危害,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奖励了7657项科技成果,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 1999年5月23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 2001年2月19日,在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令第39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200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次出现空缺。 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令第63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基本条件

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基本条件 申报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完成人应为对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主要技术发明、科技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员,以及在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产业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应有发明专利、论文、论著等相关证明支撑。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市科学技术奖的完成人。国家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下同)一般不得作为市科学技术奖的完成人和最高奖候选人选,曾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且有成果的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市科学技术奖完成人、最高奖候选人选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应提供所在单位党组或党委、同级党组织同意推荐其申报科学技术奖的证明。 除《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申报和推荐条件外,申报和推荐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原则上还需满足下述条件:.市自然科学奖项目 所提供代表性论文均应发表在期刊分区区以上刊物。 .市技术发明奖项目 项目核心技术发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提供至少件下述证明材料(其中包括至少件授权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青岛市地方标准、新药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等,且原则上近一年(会计年度)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万元以上。 .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 项目核心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提供至少件下述证明材料:授权发明专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青岛市地方标准、新药证书、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且原则上近一年(会计年度)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万元以上。 .市科技进步社会公益类项目 项目核心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供至少件下述证明材料:授权发明专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青岛市地方标准、新药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专著,或者提供至少篇、收录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华系列(中华医学会主办)核心期刊论文(其中至少篇收录论文),或者篇论文发表在期刊分区区以上刊物。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汇报内容(2016年度)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汇报内容 各奖种项目电子演示稿的主要汇报内容建议如下: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 一、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立项背景和总体思路。 二、重要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及其在科学理论、学说或研究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 三、他人评价和引用情况。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他人评价和引用情况。 四、对促进学科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五、每位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主要介绍前三完成人贡献。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一、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立项背景和总体思路。 二、主要技术内容和发明点。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项目主要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性对比。 四、知识产权情况及他人评价。 五、推广应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应用推广和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作用和意义。

六、每位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主要介绍前三完成人贡献。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立项背景和总体思路。 二、主要技术内容和创新点。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项目主要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性对比。 四、知识产权情况及他人评价。 五、推广应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应用推广和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作用和意义。 六、每位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主要介绍前三完成人贡献。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项目 一、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立项背景和总体思路。 二、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详细介绍内容的科学性,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性。 三、普及情况、实施效果及社会评价。 四、社会效益。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的作用,对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产生的影响等。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奖励等级: 项目完成单位: 申报部门: 申报时间: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1) 一、项目基本情况 陕西省序号(2)编号(3) 项目名称中文(4) 英文(5) 主要完成人 (6) 主要完成单位 (7) 任务来源 (8) A国家攻关、B其他国家计划、C部、委、D省、市、自治区、E企业委托、F其他单位委托、G中外合作、H自选、I非职务、J其他。

计划名称和编号 (9) 研制起止时间(10) 成果用于产生时间(11)成果进度 (12) 基层申报单位(13) 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14) 申报部门(15)申报日期(16) 申报等级(17) 审定或推荐等级(18) 建议密级(19)A绝密 B机密 C秘密 批准密级 (20)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保密编号 (21)可否公布(22)

省、部级成果登记号 (23) 国家级成果登记号(24) 图书资料 分类号 (25) 社 会 经济目标(26) A、陆地海洋大气、B民用宇航、C、农林牧渔、D工业、E、能源、F交通通信、G教育、H卫生医药、I社会经济发展、J生态环保、K知识全面发展、L其他民用目标、M国防 奖 励 类 别(27)A 新成果、B推广、C采用新技术、D消化吸收、E标准、F计量、G情报、H软科学、I其他

应用 行 业(28)A农林畜牧水、B工业、C地质、勘探、D建筑业、E交通、邮电、通讯业、F商、饮食、供销、仓储、G房地产、公共服务、H、卫生、体育、社会福利、I文教、广播、电视、J科研技术服务、K金融、保险、L党政机关团体、M国防专业、N公安、安全、O其他行业 归 口 行 业 评 审 组(29)A 机械、B电子、仪器仪表、C化工、D冶金E地矿、采矿、F轻工、G纺织、H医疗卫生、I医药、J农牧渔业、K林业、L城乡建设、M工程建设施工、N工程建设设计标准、O建筑材料、P水利水电、Q交通运输、R通用标准、S自然灾害监测预、T公安、安全、U成果推广、V科技情报、W计量、X自然资源、Y文本、Z软科学 本项目主题词(30):

国家科技奖及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国家科技奖及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条例》的规定,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并向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评审建议。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18人获此殊荣,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 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科技部部长担任,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著名科学家及有关专家15至20人为委员,以保障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组成人员人选, 由科技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 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人情况简介 2000年度至2010年度,共有18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度获奖人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 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吴文俊:著名的数学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自1975年开始,王选组织并且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他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王永志: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刘东生: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