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动医 兽医病理学

13级动医 兽医病理学
13级动医 兽医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疾病: 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病程。

生产力降低是动物患病的标志之一

血氧分压:以物理状态溶解于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含量:体内100ml血液中, Hb的实际携氧量。

血氧容量:在标准条件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含氧量。

氧饱和度: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动、静脉氧差(反映组织对氧的利用):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之差

缺氧: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时,机体发生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

发绀:低张性缺氧时,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5 g%,使皮肤、可视粘膜呈青紫色.

发热:指恒温动物在发热激活物致热原的作用下,(刺激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内生性致热原),通过内生性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0.5 C),导致机体机能、代谢改变的病理过程。

充血: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常在肺泡腔中见到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为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心力衰竭,因而又有“心力衰竭细胞”之称。

槟榔肝: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切面可见到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形似槟榔切面,故称“槟榔肝”。

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是许多疾病都可出现的病理过程。

代谢性酸中毒: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引起血浆以[NaHCO3] 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酸中毒:由于 CO2排出障碍或/ 和CO2吸入过多,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球-管失平衡:在病理条件下,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导致钠水潴留和细胞外液增多而发生水肿称为球-管失平衡

虎斑心:心外膜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发生脂变,呈黄色斑纹,未发生变性的心肌红褐色,红黄相间,似虎皮,称“虎斑心”。常见口蹄疫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着的脾小结部位呈灰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故称“西米脾”。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弥漫性的沉着于红髓部分的脾窦和脾索的网状纤维组织上,切面可见灰白色与红褐色相互交织成火腿样花纹,所

以称为“火腿脾”。

坏疽:组织坏死后,水分蒸发和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学变化。

机化:当坏死的组织范围较大,不能完全吸收、再生或腐离脱落时,可以由坏死灶周围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肉芽组织逐渐生长进去,把坏死组织溶解和替代,最后形成瘢痕的过程。

包囊形成:如果坏死组织不能被结缔组织完全替代机化时,则可以由周围的新生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包裹起来。

异型性:指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起源组织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炎:指肝脏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增生为特征的炎症过程。

肝硬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发生渐进性的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状和结缔组织广泛增生,造成假小叶,假胆管形成,使肝脏变形和变硬。

脱水属于漏出液。

化脓性肾炎:指肾实质和肾盂的化脓炎症。

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胞管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产物,不能

完全溶解或排出,由周围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这一过程称为机化。

变质: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吞噬和运动能力,吞噬较小的病原菌、坏死组织碎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较小物体等,又称“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吞噬大的病原体、异物、组织碎片、坏死组织碎片等,又称为“大吞噬细胞”

菜花心:心内膜炎时间较长者,可在瓣膜上形成较大的表面粗糙、质地易脆的敖生物,成为菜花心。(多见于丹毒病)

绒毛心: 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在心脏表面的渗出物,随心脏不断牵引形成纤维状的绒毛,称为“绒毛心”

盔甲心:若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慢性经过时,纤维素性渗出物被机化,外观形如盔甲,称为“盔甲心”。

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以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称为再生。

二、问答题

肝脏的防御作用体现在哪里?

1)、药物解毒

2)、尿素循环对氨的解毒作用

3)、肝细胞合成谷光甘肽

4)、库否氏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肝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的内吞作用疾病的原因(外因、内因、诱因)

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致病因素:

1.高温:热射病、日射病(中暑)

2.低温

3.电流:电热作用;电解作用;电机械作用。

4.电离辐射

5.低气压及噪声

疾病发生的内因(三个方面):

(一)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属2.品种与品系 3.年龄 4.性别 5.免疫性

(二)机体的防御能力

1.外部屏障 :

(1)皮肤:机械性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杀菌、抑菌。

(2)粘膜及其附属腺体:机械性屏障作用、分泌、排泄及杀菌作用。

(3)皮下组织以及骨骼和肌肉:保护体腔脏器,尤其是生命重要器官(如心脏、脑等)的作用

2.内部屏障

(1)淋巴结(2)吞噬细胞(3)肝脏和肾脏(4)血管屏障(5)血脑屏障

(6)胎盘屏障

(三)遗传因素

疾病发生的诱因:

疾病发病的条件即诱因。包括社会因素、自然条件。

缺氧死亡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yic acid,2,3-DPG)增多、酸中毒、CO2增多、血温增高,可使Hb与O2亲合力降低,同样氧分压下氧饱和度降低,即氧离曲线右移,结合的氧易释放给组织利用。

反之,左移。

低张性缺氧的血气变化特点:

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血氧容量正常。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1) 与Hb的亲合力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大210倍。

(2)一氧化碳中毒使氧离曲线左移:一氧化碳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2,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使氧合血红蛋白不易释放氧,导致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既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又妨碍氧气的释放。

病理变化:樱桃红色

解救措施:通风、吸氧、高压氧舱等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机理(可能考机理):(1)血红蛋白的二价铁,在氧化剂的作

用下,可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HbFe3+OH,MHb) ,高铁血红蛋白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带氧的能力。

(2)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

临床常见于亚硝酸盐中毒、磺胺中毒。

病理变化:可视黏膜黑、紫色,血液酱油色或咖啡色

解毒:美兰或甲苯胺静脉注射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情况:

见于输入库存血液,库存血液2,3-DPG含量低,氧离曲线左移

输入大量碱性液体:PH升高,氧离曲线左移

等张性缺氧血气变化特点:

等张性缺氧时,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降低。

循环性缺氧血气变化特点

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正常

组织性缺氧血气变化特点:

组织性缺氧时,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产生EP的细胞种类:单核细胞是产生EP的主要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肺尘细胞、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

某些肿瘤细胞,均可产生并释放EP。

近年来新发现的EP :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干扰素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发热的机制):

①、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

产EP细胞的激活、EP的产生和释放。

②、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EP在血液中产生、释放后,促使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发热中枢介质,这些中枢介质再与该区热敏神经元的特殊受体相互作用,使其功能受抑,继而冷敏神经元兴奋,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③、调温反应

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原来的血液温度低于调定点新水平,成为冷刺激,传人中枢,于是从体温调节中枢发出调温指令至产热和散热效应器官,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到调定点新的水平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作业)(详见打印)

病理性体温升高中引起过热的三种情况:过度产热,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动脉血管血栓只能见白色血栓,静脉血管血栓可见混合血栓和红色血栓

5.心、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的机理:

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条件:

(1)、动脉闭塞

(2)、高度淤血

(3)、双重血循或吻合枝丰富,组织疏松

栓子运行的途径:

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过多

正常情况下细胞间液的生成与回流保持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由

血管内外两个相反作用决定的。

肾排酸保碱的方式:表现为近曲小管重吸收HC0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尿的酸化、NH4+的排出;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尿的酸化、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产NH3和远曲小管NH4+的排出。--见打印

心肌褐色萎缩:心肌细胞纤维变细,细胞核变成短杆状、深染,细胞核两断出现棕褐色脂褐素颗粒

肾颗粒变性时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界限不清,胞浆内有大量淡红色的颗粒,管腔狭小,星芒状。

判断细胞坏死的依据: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消失

凝固性坏死的类型:贫血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肌肉的蜡样坏死,脂肪坏死

脑的坏死是液化性坏死

骨组织愈合的过程:第一阶段,血肿的形成。第二阶段,纤维性骨痂的形成。第三阶段,骨性骨痂的形成。第四阶段,骨的改建。

肺结核的四层结构

1.中心干酪样坏死

2.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

3.淋巴细胞

4.纤维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形态结构:主要是新生的毛细血管,幼稚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四层分别是炎性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束

病理性再生的类型?

(1)完全再生再生的细胞、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原有组织、细胞完全相同。

(2)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复,是由肉芽组织增生来代替,最后形成瘢痕。

(3)过度再生:是指再生的组织多余原损伤的组织。如皮肤过度的疤痕形成疤痕疙瘩等。

影响再生的因素有那些?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如VC)、激素

(2)局部因素:伤口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和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3)填补伤口或缺损,使断裂组织接合起来

创伤愈合基本过程:1、创伤早期变化,组织坏死出血,炎性渗出物凝固填充伤口。2、伤口收缩。3、肉芽组织的增生赫尔疤痕的形成。4、表皮及其他组织的再生。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渗出包括血管反应和细胞反应。

炎症根据病理变化来分可分为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和增生性炎症

渗出性炎症根据渗出物的不同又分为卡他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和出血性炎症。

炎性的生理学意义:见打印的资料

肿瘤组织的异型性是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依据。

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源发组织结构相似。

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源发组织差异很大。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浆

肿瘤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方式进行的。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生长过速,具有自主性生长;对细胞增殖的控制缺乏应答反应;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非肿瘤性增生(生理、炎症、损伤、修复)

是正常代谢的细胞更新,为机体所需;一定刺激或损伤的反应,有一定限度,原因消除后不再继续,分化成熟。

鳞状细胞癌发生部位眼观及镜检;

部位:见于皮肤、唇喉、子宫颈、阴道、食管、甲状腺、胆管

大体:外观呈菜花状、溃疡状或不规则形

镜下:肿瘤组织穿破基地膜向组织深层浸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巢状、条索状细胞团,此称“癌巢”,此种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如果在癌巢中心被染成均匀红色“癌珠”此种恶性程度低,生长较缓慢。

鸡马立克氏病与鸡白血病的区别:

鸡马立克氏病

分为(1)神经型,2.内脏型3.皮肤型4.眼型

病理特点:在病鸡的外周神经、眼睛的虹膜、内脏、皮肤等部位以淋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多形态淋巴细胞瘤。

镜检:肿瘤细胞都是由多种形态的大、中、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及马立克氏细胞等多种形态的细胞组成。马立克氏细胞体积较大,强嗜碱性,是一种变性的胚胎细胞型淋巴细胞。常见与增生的病变中。

鸡的白血病

由RNA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分3种,1.结节型2.粟粒型3.弥散型

病理变化:眼观:常受侵害的器官是腔上囊、肝、脾、肾、性腺、心等。

镜检:在各器官的肿瘤结节多由成淋巴细胞组成,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较一致。都是淋巴细胞聚集成小岛占据病变组织器官,法氏囊滤泡因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显著增大,使滤泡间界消失,这与马立克氏病的法氏囊间质内淋巴样细胞增生所造成的淋巴滤泡萎缩是显著不同的。

左心衰竭: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口、二尖瓣闭锁不全。引起肺淤血。

肺淤血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充满淡红色水肿液,可见心力衰竭细胞,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右心力衰竭;常见于肺动脉高压、心肌炎、三尖瓣、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不全。由于右心室排血障碍,腔静脉回流受阻,故常引起体循环淤血,肝淤血。

早期肝淤血镜检:肺内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肺泡腔内出现淡红色的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慢性肺淤血镜检;肺泡腔中见到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菜花心:心内膜炎时间较长者,可在瓣膜上形成较大的表面粗糙、质地易脆的敖生物,成为菜花心。(多见于丹毒病)

心包炎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创伤性心包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又叫大红肾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又叫大白肾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叫皱缩肾间质性

间质性肾炎又叫白斑肾

化脓性肾炎按病原菌的感染途径分为肾盂肾炎和栓子性化脓性肾炎

化脓性肾炎细菌感染途径:尿源性(上行性)感染,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眼观:体积稍肿大,呈苍白或淡

黄色,柔软,表面光滑,被膜粘连。镜检:囊壁层细胞增生,呈清晰的新月体或半月体

肝硬变的病理变化:眼观,肝硬变的早中期阶段肝脏体积肿大,重量增加。后期体积缩小,边缘锐利,重量减轻。镜检,正常结构消失,实质被增生的结节组织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岛为“假小叶”。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游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大量新形成的假胆管,呈管状。

肝硬变的发生机理: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是一持续过程。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小,晚期则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对机体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

1、门静脉高压:A、脾淤血:门静脉高压,可使脾静脉窦扩张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是脾脏体积明显肿大,发生淤血。临床:食欲不振

B、消化机能障碍:由于门静脉高压所导致胃肠道严重淤血,水肿。则影响胃肠道的分泌和呼吸功能,引起慢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腹泻

C、脱水,见于后期,液体澄清,淡黄色,量可达数十升。

腹水产生的机理:A、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渗入腹腔。 B、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减少,引起地蛋白学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肝脏灭活作用减少,引起低蛋白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肝硬变时,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管受压,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淋

巴液从被膜漏出主腹腔,从而引起腹水。

2、肝功能障碍:(1)合成的功能障碍:A、白蛋白合成不足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免疫力下降。B、凝血物质合成下降,有明显的出血现象。(2)胆色素代谢障碍:出现的黄胆是肝性黄胆和胆后性黄胆,干细胞变性坏死,胆汁排出受阻,造成血中胆红素增加,引起胆色。(3)灭活机能降低:水电解质平衡障碍,从而引起水肿腹水的发生。(4)、酶活性的改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升高。(5)、出血倾向:皮肤和粘膜发生出血,是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6)、肝性脑病:是最严重的合并症,也是肝功能极度衰竭的表现。特别是血氨浓度升高,是动物死亡的直接原因。

支气管肺炎又称为小叶性肺炎。它的镜检特点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炎症,支气管外围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腔内蓄积有浆液性渗出性渗出物并混有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纤维素性肺炎又称大叶性肺炎。根据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分别看下这四个期的眼观和镜检。

肺结核的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整理资料者:邬琴,王振,那玉婕,梁淋渊,李杰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来源:来自互联网编辑:兽药招商网发布时间:2010-6-25 12:19:43阅读数:1116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 B.病理变化 C.病因学 D.发病学 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 E.营养因素 3.胞浆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 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5.体嘌呤代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一些 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糖原沉积 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 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 B.死后血凝块 C.动脉石 D.静脉石 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 血栓是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微血栓 E.组织性栓子 13.后肢发生骨折,骨髓腔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液所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栓塞的部位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4.最容易发生红色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脑 D.肺 E.肾 15.休克过程中,受影响最早的器官是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槟榔肝 答案: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 答案: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 答案: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 答案: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 栓塞 答案: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流中断,又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精品]动医专业生化练习.do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唾液淀粉酶应属于下列那一类酶(); A蛋白酶类B合成酶类C裂解酶类D水解酶类2 ?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一定是(); A必需基团B结合基团C催化基团D非必需基团3?实验上,丙二酸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但可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消 除其抑制,这种抑制称为(); A不可逆抑制B非竟争性抑制C竟争性抑制D非竟争性抑制的特 殊形式 4?动物体肝脏内,若葡萄糖经糖酵解反应进行到3?磷酸甘油酸即停止了,则此过程可净生成()ATP; 5?磷酸戊糖途径中,氢受体为(); A NAD+ B NADP+ C FA D D FMN 6?高等动物体内NADH呼吸链中,下列那一种化合物不是其电子传递体(); A辅酶Q B细胞色素b C铁硫蛋白 D FAD 7?根据化学渗透假说理论,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在线粒体内产生了膜电势,其中 下列正确的是(); A内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B内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C外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D外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动物体内,脂酰CoA经B ?氧化作用脱氢,则这对氢原子可生成()分子ATP; A 3 B 2 C 4 D 1 9 ?高等动物体内,游离脂肪酸可通过下列那一种形式转运(); A血浆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可溶性复合体D乳糜微粒 10?对于高等动物,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丙氨酸B组氨酸C谷氨酰胺D脯氨酸

11?高等动物体内,谷丙转氨酶(GPT)最可能催化丙酮酸与下列那一种化合物反应 );

A 特定的起点 B AUG C 启动子 任何位置 通用密码子 摇摆密码 C 互用密码 D 同义密码子 18?核糖体在mRNA 模板上移动需要( )参与; 19 ?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终止时需要( )识别终止密码UAG A 甲酰甲硫氨酸 B 亮氨酸 C 甲硫氨酸 D A 和C ); C 专一地识别tRNA D 水解肽链与tRNA 的酯 A 谷氨酰胺 B a ?酮戊二酸 C 丙氨酸 D 谷氨! 12?哺乳动物体内,尿素生成机制是在()中进行; A 肝脏B 肾脏C 血液 D 肌肉 13?在DNA 的二级结构中,两条链的方向是(); A 相同的 B 相反的 C 可相同也可相反 D 不可能 14.DNA 复制时,开始于(); 15.RNA 生物合成时,其合成方向是 (); A 57 B 3’ Y C 5’ T D B 和 C 16.UGU 和UGC 都代表半胱氨酸,它们可称为(); 17?原核生物完整核糖体为70s,由一个30s 和()亚基组成; A 40s B 50s C 60s D 80s A EF-G B EF-Tu C EF-Ts D IF 】 A RF B RR C RFi D RF 2 20 ?你认为下列那一类物质合成后不需要加工即具有生物学功能(); A tRNA B 肽链 C mRNA D DNA 21 ?下列那一种为真核生物肽链生物合成时的第一个氨基酸( 22?到目前为止,发现下列那一种不是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A DNAfRNA B DNATNA C RNATNAD 蛋白质—DNA 23?下列那一种不是AA-tRNA 合成酶的功能(); A 专一地识别氨基酸 B 将氨基酸接合于tRNA 上 24?有一 DNA 模板引AATTCCGGGGCCTTAA37,其转录产物应为( A 5Z TTAAGGCCCCGGAATT3z B 5, UUAAGGCCCCGGAATT3 C 5f UUAAGGCCCCGGAAUU3' D B 和 C 二?判断题

兽医病理学试题

兽医病理学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兽医病理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正考题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动物医学2006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三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5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C)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B 愈合时间短C.形成明显瘢痕 D.伤口缝合严密 2.炎症的重要的标志是(C) A.变性B.坏死C.渗出D.充血 3.以下哪种坏死属液化性坏死( D) A.心肌梗死B.脾梗死C.肾梗死D.脑梗死 4.“火腿脾”是指脾脏发生何种病变所致( D) A.水泡变性 B.脂肪变性 C.透明变性 D. 淀粉样变 5.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B) A.心B.肝C.脑D.脾 6.“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D )A.水肿B.细胞肿胀C.淀粉样变性D.脂肪变性 7.蓄积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方法染成红色( C)A.锇酸染色B.H.E染色C.苏丹Ⅲ染色D.美兰染色 8.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B) A.细胞形态B.细胞核形态C.核仁形态D.染色质形态

9.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弱(C) A.肝细胞B.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血细胞 10.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A)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 11.肉芽组织眼观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A ) A.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 B.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聚集 C.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 D.感染、炎性水肿 12.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但除( D )之外。 A.肝B.脾C.肾D.脑 13.湿性坏疽多见于下列那些器官中(D) A.肝、胃、肠B.胆囊、肾、胰C.脾、子宫、肺D.肺、子宫、小肠 14.“心衰细胞”见于( A ) A.左心衰时肺泡腔内B.右心衰时肺泡腔内C.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肝淤血时肝血窦内 15.“槟榔肝”是由于( D) 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D.中央静脉与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16.禽霍乱时,肝脏表面出现的灰黄色针尖大病灶的病理本质为( B)A.脂肪变性B.坏死灶C.肉芽肿结节D.小的化脓灶17.急性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B.局部组织充血水肿C.组织分解代谢增强D.渗出物压迫、炎性介质刺激 18.在细菌感染的炎症中,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 A) A.嗜中性白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19.关于萎缩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A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 B萎缩的器官重量减轻.C.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D.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数量减少 20.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 D )A.白细胞吞噬B.炎性渗出 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兽医病理学

单项选择题 1. (B)右心衰竭患畜可引起: A.肺瘀血 B.肝瘀血 C.炎性充轿 D.减压后充血 2.(C)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3. (A)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4.( A )做病理实验时,从免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其栓塞主要部位是 A.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 B.脾动脉 C.肝内门静脉分支 D.左心 5. (D)脑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6. (A)脾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7. (C) 肺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8.(C)微循环小血管内的微血栓是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 C.透明血栓 D.红色血栓 9. (C)颈静脉破裂可引起 A.氮气栓塞 B.血栓栓塞 C.空气栓塞 D.脂肪栓塞 10. (A)静脉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建立不足可引起 A.瘀血 B.梗死 C. 动脉性充血 D.肺动脉栓塞

11.(D)脑动脉充血时可能引起的最严重后果是 A.颅内压升高 B.脑水肿 C.头痛头晕 D.脑血管破裂出血 12.(B)左心衰竭时发生瘀血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脑 13.(C)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心力衰竭时出现的 A.含脂褐索的心肌细胞 B.尘细胞 C.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D.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14. (D)槟榔肝是指: A.肝脂肪变性B.肝细胞肿胀C.肝细胞萎缩D.肝慢性瘀血 15.(B)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纤维蛋白 16. (C)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对机体有利: A.阻塞血管 B.瘀血 C.止血 D.栓塞 17. (C)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溶解 B.吸收 C.机化 D.再通 18.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形成的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微血栓 19. (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作用是 A.抗凝作用 B. 促凝血作用 C.缩血管作用 D.舒血管作用 20. (C)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溶血性贫血 B.纤溶过程亢进 C.凝血功能障碍 D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1. (B)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 A.气体栓塞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22. (C)来自门静脉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首先栓塞于: A.脑 B.肺 C.肝 D.肾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病理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学》题库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Y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X)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Y)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Y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x)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X)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X)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Y)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y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x)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x )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y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x)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y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 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 值趋向低于正常。( y)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y)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x)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y )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y)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y)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x )。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x) 2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y 2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x) 2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x ) 2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x ) 2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y) 2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y) 3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x) 3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y ) 3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y ) 3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 3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 y) 3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 y) 3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 有利无害的。(x ) 3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y) 38、“虎斑心”属于实质性心肌炎,心肌有灰黄或灰白色斑状纹,外观形似老虎皮。(y ) 3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y) 4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y)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动医临床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学方向)适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七年六月

《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总学时:46 其中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 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小动物疾病学是研究犬、猫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临床表现,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应用课之一.本课程是为适应我国城乡居民饲养宠物的需要而开设的新的动物医学课程,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一门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小动物疾病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犬、猫的生物学特性,认识到小动物在国防建设,社会安宁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掌握犬、猫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犬、猫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有效地防制犬、猫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证和增进犬、猫健康.本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丰富的临床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犬、猫疾病诊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病证防治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宠物医生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的临床应用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须以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等兽医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与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病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等临床课讲授的基本技能密切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上述课程讲授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犬猫疾病研究现状及医疗行业的现状,掌握犬猫的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常见犬猫疾病的种类及发病原因,掌握几种常发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3、培养对犬猫临床病例的分析判断能力,可对典型病例作出初步诊断,并明确诊疗要点. 四、学时分配(理论)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的与兽医相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掌握兽医病理学总论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及病理形态学变化,各论中各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特征、基本规律及病理形态学变化。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兽医病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 1.绪论及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1)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掌握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2.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

所产生的影响。 3.缺氧 考试内容 1)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发热 考试内容 1)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掌握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了解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业大学)文本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ation) 一、概念: 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 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 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 桥梁 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目的:诊断、研究 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 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 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

(完整版)动医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复习题及答案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样本:实际研究中的一类假象总体 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大小 随机样本:一类从总体中随机抽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精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叫做片面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一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连续性变数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离散型变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的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平均数:资料或代表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及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方差:度量总体(或样本)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参数(总体)或统计量(样本)。 离均差平方和:样本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另一个统计数 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统称为试验 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 概率:事件本身所固有的数量指标,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们称之为概率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 正态分布: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X服从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平均数u=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双侧概率:我们把随机变量X在平均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u-kσ,u+kσ)之外,取值的概率称为双侧概率 单侧概率:对应于两尾概率可以求得随机变量x小于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概率 二项分布: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的值为0或正整数,且有P(ξ=K)=Cn(k)P(k)q(n-k),k=0,1,2….n,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n和p的二项分布 标准误:反映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的一种指标 t分布: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σ是未知的,常用s作为σ的估计值,为了与u变换区别,称为t变换t=,统计量t 值的分布称为t分布。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t检验: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无效假设:被检验的假设,通过检验可能被否定,也可能未被否定。 备择假设:是在无效假设被否定时准备接受的假设。 显著水平:用来确定无效假设是否被否定的概率标准。 Ⅰ型错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差异。

动医病理生理简答

1、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2、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方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3、以创伤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反应的关系①损害性变化: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②抗损害反应: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液凝固.③损害和抗损害反应之间无严格界限:血管收缩. 4、简述应激时,泌尿系统主要变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水钠排出减少. 5、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①胃粘膜缺血;②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③酸中毒,胆汁逆流. 6、试述应激时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①热休克蛋白功能涉及细胞的结构维持、更新、修复、免疫等,但其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分子伴娘”. ②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7、简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应激时GC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 ①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 ②GC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③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的必需因素. 8、简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①GC升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②造成生长发育的迟缓. ③造成性腺轴、甲状腺轴的抑制;④代谢改变. 9、请叙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防御意义及不利影响.答: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之一.应激时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既有其防御意义,同时又可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1)防御意义应激的防御意义(对机体有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应激时,心率增快、心肌的收缩力增强和外周阻力增加,从而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②血液重新分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时,皮肤、腹腔内脏及肾等的血管收缩,而脑血管口径无明显变化、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扩张,这可保证心脏、脑和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对调节和维持各器官的功能,保证骨骼肌在应激状态时加强活动有重要意义.③促进糖原、脂肪分解: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脂肪分解使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通过生物氧化可供给应激时机体需求的较多的能量.儿茶酚胺对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2)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下:①.外周小血管收缩:可使微循环灌流量降低,导致组织缺血、缺氧.②促进血小板聚集:儿茶酚胺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小血管内的血小板聚集可阻碍血流,引起组织缺血缺氧.③.消耗过多的能量:因为功能代谢增强而导致能量代谢增加,耗能过多.④.增加心肌耗氧量:各种生命活动加强和代谢率升高使心脏活动也相应增强、耗氧增多. 10、请简述肾功能不全时机体钾代谢的特点.答:肾脏对钾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肾功能不全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期最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①尿量减少使钾随尿排出减少;②组织损伤和分解代谢增强,使钾大量释放到细胞外液;③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外逸.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畜因尿量并不减少, 血钾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正常.但在晚期也可发生高钾血症,原因是①晚期因尿量减少,钾随尿排出减少;②酸中毒;③感染等使分解代谢增强;④溶血. 11、何谓发热?发热有什么临床意义?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0.5℃时,称为发热.发热可看作是疾病的信号和重要的临床表现;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12、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为什么?体温上升不等于是发热.因为体温升高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而病理性体温升高又包括发热和过热. 13、什么叫外致热原?什么叫发热激活物?两者有什么关系?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叫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因此外致热原是激活物的重要部分. 14、主要的外致热原有哪些?它们共同的作用环节是什么?主要的外致热原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共同作用环节是: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15、什么叫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目前已知的有哪些物质?发热中枢存在的限制调定点上移和体温升高的物质.主要包括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和脂皮质蛋白-1. 16、发热过程可分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热代谢有何特点?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峰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17、发热时机体蛋白质、糖、脂肪三大代谢有何改变?(1)蛋白质分解加强,呈负氮平衡;2)糖的分解代谢加强,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乳酸产生增加;(3)脂肪分解代谢加强和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加. 18、简述革兰氏阴性细菌进入机体后引起发热的发病机理. 革兰氏阴性细菌进入机体→内毒素→激活产EP细胞产生释放EP→体温调节中枢→中枢调节介质→调定点↑→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发热) 19、低张性缺氧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 血液中氧的弥散入细胞被线粒体用于生物氧化过程,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的弥散速度取决于血液与细胞线粒体部位的氧分压差,低张性缺氧PaO2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兽医病理学试题与答案汇编

一、选择 1、淤血的病理变化是:() A.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降低,机能加强B.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降低,血流缓慢C.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代谢旺盛D.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升高,血流缓慢 2、肺淤血时,肺脏内出现的细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A.尘细胞B.心力衰竭细胞C多核巨细胞.D.单核细胞 3、肌肉组织所发生的坏死一般称为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湿性坏疽 4、下列因素中,哪个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A.病毒B.刀伤C.电离辐射D.农药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时肺脏病变属于:() A、肺气肿 B、纤维素性肺炎 C、肺肉变 D、肺萎陷 6、急性炎症组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A.巨噬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7、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有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 A.急性炎症B.慢性炎症C.增生性炎症D.寄生虫感染 8、造成纤维素性肠炎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猪肺疫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脑及胃肠道B.肺、肝及胃肠道C.、脾、肺及胃肠道D.肝、脾及胃肠道10、病毒性肝炎的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血流加快D血管破裂 2、等渗性脱水是以下哪种情况() A.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B.失盐与失水比例大致相等,血浆渗透压未变 C.失钠大于失水D.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3、肺脏发生的凝固性坏死一般属于()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干性坏疽 4、当机体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所发生水肿的机理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D.淋巴回流受阻 5、鸡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时其肝脏所发生的炎症属于:() A、固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浮膜性炎 D、卡他性炎 6、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急性炎症B.病毒感染C.寄生虫感染D.慢性炎症 7、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发生() A.萎缩和变性B.萎缩和坏死C.变性和坏死D.变性和再生 8、造成肝脏出现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鸡霍乱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外周血液中血细胞衰老、死亡后,可不断地从造血器官血细胞得到补充,这个过程是()A.完全再生B.生理性再生C.不完全再生D.病理性再生 10、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个器官()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 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动医临床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小动物疾病学》 教学大纲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学方向)适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O O七年六月

《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总学时:46 其中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小动物疾病学是研究犬、猫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临床表现,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一门 综合性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应用课之一?本课程是为适应我国城乡居民饲养宠物的需要 而开设的新的动物医学课程,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一门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小动物疾病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犬、猫的生物学特性,认识到小动物在国防建设,社会安宁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掌握犬、猫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犬、猫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有效地防制犬、猫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证和增进犬、猫健康 ?本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 际,以丰富的临床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犬、猫疾病诊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病证防治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宠物医生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的临床应用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须以家畜解剖学、家 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等兽医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与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病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等临床课讲授的基本技能密切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上述课程讲授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犬猫疾病研究现状及医疗行业的现状,掌握犬猫的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常见犬猫疾病的种类及发病原因,掌握几种常发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3、培养对犬猫临床病例的分析判断能力,可对典型病例作出初步诊断,并明确诊疗要点. 四、学时分配(理论)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 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 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 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局部贫血 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 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

大学兽医学习资料--兽医病理学的试题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B.病理变化C.病因学D.发病学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E.营养因素 3.胞浆内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B.水泡变性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E.液化性坏死 5.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B.结石形成C.黄疸

D.糖原沉积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 D.异物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B.瘀点C.瘀斑D.出血性浸润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B.死后血凝块C.动脉石D.静脉石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D.异物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

(完整版)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 充血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 (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 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和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血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