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方言
方言

山东方言

方言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语言在不同分布地的不同发展的结果,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组成地域文化本身的重要内容。钱曾怡把山东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大区: 东区分为东莱和东潍两片,西区分为西齐和西鲁两片,西区两片的地域基本是南北分:济南、德州、淄博、泰安等33县市为西齐片,曲阜、济宁、菏泽、枣庄等28县市为西鲁片,其中,滨州方言属于西齐方言。查阅文献资料发现,近年来,学者对方言词汇的研究很多,他们的研究对象多为整体化,片状化,如山东方言词汇研究,东北方言语法研究,闽方言研究等等,对于分市,分县研究地地道道的属于某个地市的方言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文所用方言材料为滨州市沾化区的方言,目的是为了回避滨州方言的内部差异,以沾化区的方言词汇为切入点,探究滨州方言词汇的特点及文化意蕴,从而在反滨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唤起人们对于滨州方言的重视与保护。

一,文化山东古为齐鲁之地,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山东方言的影响极深,滨州市的方言词汇当然蕴含了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在滨州方言中包含了不少的古语词。如“褯子”(尿布)、“天井”(院子)、“扎裹”(打扮、修理)。妗子:此为宋代语词,在滨州方言中指“舅母”。《集韵·沁韵》中提到:妗,巨禁切,“俗谓舅母曰妗”。宋代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另外,在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中,也可以看到关于“妗子”的描述。扎裹:在《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中,将“扎裹”

解释为“打扮”。《聊斋俚曲集·禳妒咒》:“白绫裙绿

绸褂,传的影上的画,出的门支的架,扎裹起来爱煞人,

好像一尊活菩萨。”在这句话中,“扎裹”指的是“打

扮、装饰”。在方言中,“扎裹”一词还有“修理”

含义,如“扎裹车子”等,都是对“扎裹”的运用。

滨州方言中将大小便称为“解手”,可以推断出明朝移民的强制性等,移民途中,为

防范百姓逃跑,用绳索绑住双手,有要大小便的,便呼叫士兵解开手,久而久之就简化成“手”);山东是齐文化与鲁文华的发源地,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明人伦等尊卑秩序问题,对后来的方言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滨州方言注重家庭秩序,对亲属的称呼要按排行,如伯父就称为“大爷”、“二大爷”,叔父称“三叔”、“五叔”。同辈年长的在哥姐前也加排行,一般男女分开论,如“大哥”、“二哥”,“大姐”、“二姐”等。,另一方面,山东对亲族的称谓又按照血缘关系总起来说以父系为主,长幼区分明确,而对母系则简化处理,不像叔、伯一样区分长幼,而是一律称之为“姨”、“舅”,对妻系、母系亲属称谓加“表”,有所谓“一表三不亲”的说法。

二,词缀滨州方言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后缀"滨州方言使用比较多的是后缀,运用后缀使一些名词体现出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增添了方言词语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生动+诙谐。现举几个广用的后缀, (1、子,名词后缀。普通话中很多不带“子”缀的名词,滨州话中都说成“—子”。例如:雹子冰雹,扉子标签;发单,蝎虎子壁虎。茶缸#子,老头子-

"子#缀一般只用于构词,滨州话"子#缀还常常用来构形,如"树枝子&面条子#等! !也可构成带“子”缀的量词。例如:会子时间较“会儿”长。2、巴:在滨州方言中, “巴”是个兼类后缀,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1、做名词后缀,,它主要用来表示附着之物,或有某种生理缺陷的人。如“哑、结、瘸、嘲、瘫、泥、尾、瘸~,指瘸

2、做动词后缀。动词后缀“巴”表示动作轻松、随意和零乱的意思,附于动词“撕、洗、砸、擦、捏、跺、挤搓、……”。。因为有ABAB式的重叠形态,所以具有连续、反复的,随意的动态意义。如:挤巴, (坐汽车时)大家~~就都上来啦,巴衣服~~就捞出来,跺巴~~脚,别把泥巴带到屋里

3、做形容词后缀。带“巴”缀的形容词多有轻微的贬义色彩。附于形容词“紧、窄、挤、瘦……”与“巴”组合的,多是两极形容词中表示紧、小、干、瘦的一级,例如窄巴住房~紧巴日子过得绷~瘦巴孩子长得瘦瘦巴巴的

3、形容词前缀,老[l 55]相当于“很”。其组合能力较弱,只限于修饰某些积极意义的单音节形容词。例如:

~高~远

~深~厚

与之相似的还有“精”。其词义也相当于“很”,组合对象也有一

定限制——只修饰某些消极意义的单音节形容

词。例如:

拧/精矮

精细

拧/精薄拧/精瘦

(三)打:滨州方言中,““打”是典型的动词后缀,读轻声。大多指轻率、随意的动作。

1、附于动词“摔、呲、抽、踢、拍、敲、砸、……”。如:呲打,他这一阵子脾气不好,好呲打人。摔打他动不动就~人给脸子看

2、还有一类,必须与表示进行时态的“着”结合才能出现在

语言中,因此,“动词+打”表现出进行时的形态特征,同时,这类

词还有表示轻蔑的较轻的贬义色彩。如:撅打,他成天价撅打着

个嘴,都能栓头驴俩。

(十三)乎:

在滨州方言中,“乎”读轻声,可以做单音节形容词的后缀,作用是减少形容词的形容程度,“乎”也常常儿话后做形容词后缀。如:“邪乎、黏乎、烂乎、热乎、胖乎”等。

(十五)头:在济南方言中,和单音节动词组合,组合后的词

转化为动名词,读轻声。附于“看、吃、想、哭、玩儿、出现在否定句中,解释为“兴趣、兴致”。如:这本书没啥看头。出现在表示感叹语气的肯定句中,则表示时间长的意思。如:你

俩还真有个拉头。(十六)登:与单音节动词组合,做动词后缀,读轻声,使原来

的动词带上贬义色彩。如:“踢登、搬登、掀登”等。6、查[-t s a.]

动词后缀。带“查”缀的词多表示幅度不大的动作,有时略带贬义色彩。

划查不会写字,瞎~抹查~得给(跟)小鬼一样抠查~喽半天,也没把尺子抠出来

刳[ku213]查把楼板~干净掰[pei213]查,我~不过你

三、儿缀,滨州话属于北方官话中冀鲁官话的一支,与北京话相同的一点就是儿化音词汇较多,儿缀表现亲切!轻松的语气是不少方言的共同特征"儿缀可以使词语附上一种口语色彩,大部分儿缀词只在非正式场合和比较随便的语境下使用"(一)儿缀的语义,儿缀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主要有表示细小义!表达某种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语气等,如$盘儿%!$盆儿%!$房儿%等均有小义,当物体较大时,则采用$盘%!$盆%!$房%的说法。二"儿缀可以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如$鱼!马!狗!猫%等动物名词,儿缀后表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再如“心肝儿”。”你是我的小心肝儿”,“心肝儿”表示的是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凡事物极必反,儿缀也很容易从喜爱的感情色彩走向情感的另一端,表示轻视的感情,如老头儿,你这死老头儿。

四、词汇性的比较句。词汇性差比句是通过词义来表示比较意义的,滨州方言常用

"不如,不比,“赶不上、跟不上、撵不上、不跟、不赶”等表示比较的

意义,而且多见于否定性的差比句。例如:

他赶不上我胖。他跟不上/赶不上/顶不上/撵不上你高。他不如我高 A 他不跟我高他还不如你呢这种花不跟那种香。

他不敌你大方好死不赶赖活着。

方言作为一种地方用语,

当然有些通俗甚至是粗俗的之意,但是方言中亦不缺乏雅的成分。

滨州方言集雅俗于一身,通过方言词汇既可以看到它所蕴含的深厚的

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它通俗而又接地气的一面。

1.方言中的“雅”

在滨州话中不难看到一些文雅的词汇。例如:指称公

公婆婆为“老人家”,一般别人问“老人家”就是问家里

的老人。

例如:

(3)家里老人家身子骨还挺好吧?

同样的,家里有人过世,为了

避讳,也不会用“死”一词,而是采用“老”“走”

来代替。例如:

(6)这是谁家老了人了?

(7)这么年轻就走了,怪可惜的。

2.方言中的“俗”

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利也会有许多比较粗俗

的词汇,这些词汇口语色彩较为浓厚,听起来难登大雅之

堂。可也正是这些词汇,显现出了利津劳动人民的淳朴直白。

对于“屁股”一词,利津人有着自己的称呼:“腚”

“腚锤子”,如“你挪挪腚,给我让块埝儿”。

还有

许多俗语,虽有些粗俗,但这是勤劳的利津人民对生活经

验的最朴实的表达,如“老实得三脚也踹不出个屁唻”

一、山东话字音简单,单音节多再

现在语言上,就是音韵简洁,单音节多,去声多山东

人骑车相撞了,被撞的一个扶起车子横眉立目:

“咋(去声调)”,北京人可能会说:“你怎么回事,走

路不长眼睛?!”而山东人用一个字把疑问、愤怒、

责骂的感情表露无遗。与此相关的还有一字“么

(去声)”,带有一点疑问,问别人买什么、怎么了、

要什么、干什么,均可用这一字解决,此字鲁西南

的人用得最多,也可说是济南话。山东还有一个

意义丰富的动词“捞(老音)”,说你白忙活、白搭,

干着急,得不到,就说“你捞不着”。得着了没得

着,问:“你捞着了吗?”,这个动词是否写作“捞”,

不一定,但在口语中存在着。

( 一) 词语音节构成上的特点下面再列举几组普通话中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而济宁

话为单音节的词:

镰刀A 镰绳子A 绳房子 A 屋舅

舅A 舅姨妈A 姨眼睛A 眼牙齿A 牙屁股A 腚

便宜 A 贱漂亮 A 俊调皮 A 皮抠门 A 抠普通话中的单音节词在滨州话中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例子:

蛇A 长虫好A 不孬$; 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在济宁话中为多音节词,在

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我们选取一部分例

子来说明:

磁铁A 吸铁石上午 A 头晌午

树枝A 树枝子

壁虎A 蝎虎子

睫毛A 眼子毛( 二) 构词方式上的特点

派生构词

济宁方言的词缀非常丰富!表现在数量上,

!表现在功能上,普通话中

D 重叠构词

济宁话中的重叠词也很丰富,既有普通话中有的,

又有普通话中不重叠的,甚至还有普通话中没有对应词

的,如:

?? 式: 馒头A 馍馍

A 抽抽冰块A 冬冬

??== 式:

咋咋呼呼

( 故意说话大声)

三,特殊意蕴的本土方言。

例如:中午一晌午,卜午一过晌午,傍晚一傍黑天,

麻雀一家雀,蚂蚁一米样,

着急一急眼,吝尚一扣(读二声),

一方言词汇表达形象生动

在滨州方言中,可以发现许多在语义表达方面生动形象的方言词汇。

现举几例做具体分析。

顶针儿:“顶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修辞手

法;但是在滨州方言中,“顶针”是民间常用的缝纫用品,

上面布满小坑,一般套在中指用来顶针尾,以易于穿

过,在这里,用“顶针”的用途来指代这一物件,真实而形象。

扎没儿:在滨州方言中,“扎没儿”是指游泳时一头

扎进水里,水淹没头顶。一扎,一没,两个动词连接在一

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整个入水过程。

踢蹬:“踢蹬”一词在滨州方言中表示“调皮,不听话”。借用小孩子在调皮时的

一系列动作反应来表示“调皮”,体现了滨州方言词汇的生动形象性。例如:你这孩子咋这

么踢蹬来?长虫( 蛇)夜猫子( 猫头鹰)

二、指人的能力或样貌,以及人体器官,香饽饽)比喻受欢迎或被重用的

人,#白瞎&!普通话中是无能+无用之辈的意思你真是个白瞎!什

么用都没有*&趴趴鼻子&指矮鼻子$秃鼻梁!如%她长得真不好看!趴趴

鼻子!个子还矮&"说人模样不周正,是“斜棱个眼”指:人体器官的名称,脖拉梗儿|爷拉盖儿|膊拉盖:,下巴颏子

三,常用代词,助词,副词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是俺、俺们。俺也可做

复述,如:~弟兄仨。7$了( 那) "用于指示众多同类事物中的某一个或特定的一些(

了( 那) 孩子困了,你快跟他睡觉去(

屋里咋一个人也没有哇,了( 那) 人都上哪里

去咧?

了( 那) 孩子都哭得那样咧,他爹还在那里打

2、疑问代词:济南方言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疑问代词

是“啥,即什么。如:这是啥啊? 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是“多咱”,什么时候的意思。如:你多咱来的? 三、助词(三)来:句末语气助词,多用于疑问或陈述的语气,表示曾

发生什么事情。例如:干么~?——学习~六)特殊动态助词“开”:在济南方言中跟在动词、形容词之

后,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状态开始出现,属于动态助词中不多见

的始动体,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起来”。如:他一进门儿就咋呼

开啦。! 五、副词

(一)棱:在济南方言中,“棱”的用法很普遍,相当与普通话

中的副词“很”。如:~好、~坏等。

(二)乔:地道的济南话常用程度副词“乔”,主要起增加形容

词形容程度的作用,而且常同味觉词中表示人们不喜欢的味道

的词组合。如:~苦、~臭等。“乔”也常修饰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如:~难受、~困、~脏等。

四、指称东西、事物也有独特的说法

扫帚疙瘩)磨残了的扫帚&燕别蝴)蝙蝠窝窝头&指一种面做的食物"关系不近

的叫“八百杆子打不着”;看人屏耳细听,说“支棱

着耳朵听什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第三#表示时间的方言名词"前儿&前儿个&这咱!等#如%我对妈妈说$’妈

妈#这咱可不是你结婚的那个时候#都流行旅游结婚(!"第四#表示处所的方言名词"例如$%坝沿儿!普通话中的意思是用土或石头筑起的田埂#如%你中午就在地里慢慢干着这点活儿#我给你送饭#直接把饭放到坝沿儿那#你忙完就去吃坟茔地!普通话中是坟地的意思#如%这一片都是坟茔地#晚上从这儿走吓死人了!

四,多义性,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14]。以滨州方言“疙瘩”

为例:球;蛋儿,例:旗杆上都带个疙瘩;(36)结儿,例:鞋带上有好几个疙瘩;(37)身上的包;疮,例:吃蚕蛹,我身上长了许多疙瘩;(38)父母最心爱的、最小的儿女,例:彬彬是父母的宝贝疙瘩;(39)(思想上)的疑团,例:这次教授没评上,心里总有个疙瘩。虽然滨州方言里的大多数词或字都具有多义性,但不会妨碍人们的交际。因为方言的使用不是孤立的。一定的语言环境会排除方言的歧义性的干扰,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含义。1、娶:除了男子娶亲的意思以外,还指女子出嫁。

2、妈妈:除用以称母亲以外,还指乳房、乳汁。

3对象:除指恋爱对方以外,还指配偶。

4、外甥、外甥闺女:除指姊妹的孩子外,还指女儿的孩子。

5、包子:称水饺,也指蒸包。通常说包包子是指包水饺。

6、鼻子:指鼻子,也指鼻涕。赛:可做形容词,用法、意义与“好”类似,前面一般要加副

词,如:真~、棱~,还可以跟玩字结合:真~玩儿、真~玩儿来!

还有"着$,在济宁话中,除了

有"着火$&%着落#等义项外,还有"传染#的意思:

这病着人( 意思是这病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作为一个地区全体社会成员的交际工具,方言这种信息符号的体系是约定俗成的富有个性,方言最能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但说家乡话的场合已经微乎其微,即使原来使用方言的地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是年轻的一代对方言了解越少。这对本土东方言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三、结语

不同的方言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特

征,利津方言词汇的产生与运用同样带有利津多元文化

的特色。本文在分析利津方言词汇特征的基础上,探索

该方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既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

研究保护,又增强了地域认同感,有助于方言词汇的传承

和发展。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红安方言

红 安 方 言 与 普 通 话 对 照 表 黄伦 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301010212

红安方言 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表现力要丰富。更抑扬顿挫。(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

描写性格特点的句子60句.doc

描写性格特点的句子60句第1段: 1.冲动,绝不是真正英雄的性格。 2.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密,因而选择了寂静无 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优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 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它的笑靥已经渐渐难以持续本雪 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而现在却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一些风骨神韵。它不再做无畏 的留恋与挣扎,悄然而去。 3.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 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伤感的句子 4.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 一生的成败。 5.你:美丽中兼着可爱!聪明更有性格!善良又不失勇气!优点真的很多啊!开心吗? 这条信息是人家发给我的,愚人节借给你看看! 6.感情,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 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 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7.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 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8.我的脉博,流淌着您的血;我的性格,烙着您的印记;我的思想,继承着您的智慧 我的钱包,可不可以多几张您的钞票?老爸,父亲节快乐! 9.你性格外向开朗大方;你青春快乐无忧无愁;你积极向上进步思想;你是半边天处处 体现;你业绩成篇薪水升天;你生活美妙逍遥似仙; 3.7 女生节,当代进步女生,我祝你幸福快乐 啥都不少缺。 10.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看报不报仇还是因人的性 格而定,度量大小便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11.生活是根绳子,总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为了生活,我们忍让、退缩、扭曲甚至出卖 自己。不要以为这是正常的,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的东西,就这样偷偷地改变着我们的性格。 不是生活决定我们去做什么,而是我们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若把 生活扛在肩上,它永远都是你的负荷。

四川话方言词典

四川话方言词典 前言:本方言词典主要列举了常见的四川话和本土方言。根据部分网友资料和本人回忆整理,由于资料来源有限,加上本人长期在外地所受到的其他方言的同化。所以错误和疏漏难免。请广大网友斧正补充,让我们一起把四川话“发扬光大“! (注:由于很多方言都没有书面的字词与其匹配,所以均采用谐音的方式,请大家注意)1:“鼓到”: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 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 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郎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抹货”: 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搞刨了” 表达一个人慌昏了!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 13: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天门方言

天门方言 天门方言的语调在普通话上的差别不大。它的特点有:1.平翘舌不分,边音与鼻音混淆,前后鼻难分清;2.常加一些语气词(如哒da、的de 、涩se);3.有外地人听不懂的地道方言词; 4.不注意语法规范。写本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推广普通话做一点小小的贡献。下面总结一下天门人常用的方言。 一.经常用到的方言词。 1)本组归类为说话聊天常用词. 方音《——》普通话 Shue <——说 七qi <——吃 枪<——像 这/挪西<——这/那儿 哈<——全,都 尚/枪朗<——怎么 为耸事<——为什么 耸加<——什么 真咋<——今天 Cuo 日<——昨天 茄日<——前天 门咋<——明天 外后<——后天 dou只<——只有 合共<——一起/总共 采<——在 过<——个 太,霞好<——很,非常 怎+adj <——这么+adj 怎大<——这么大 快卡<——快点 等,井<——让 别故<——别人 你过<——你们 晓得倒<——知道,明白 老<——经常 冷那<——您 落luo哒<——掉,丢了 凹奏<——脏 记倒<——记住 霞它、、、<——不知道、、、 拐哒<——坏了 天道<——天气 gang gang <——刚刚 (读阳平)

来哒 <—— 来了 一得d ěi 装<—— 全部 /一起 缓哈来 <—— 过会儿就来

2). 本组归类为天门方言区特定称呼(常用方言词) 啊齿<——牙齿 juo <——脚 夫子<——毛巾 嘎榜<——胳膊 老阔<——脑袋 孩子<——鞋子 嘛子<——袜子 曼挂<——外套 指嘎阔子<——指甲 颈框<——脖子,颈子 quo子<——鸟儿 赖逅子<——蟾蜍 堂屋<——客厅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 【摘要】:論文以秦漢時期楚方言區文獻中反映語音的資料為研究對象,從調類、韻部、聲類三個方面對這些語音资料進行描寫與分析。全文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討論秦汉楚方言區的劃界與文獻的確定,上古楚方音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本論文研究意義,同時還介紹了本論文的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調類的討論。我們分別對秦與西漢、東汉兩個時段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的聲調問題進行考察。統計結果表明,秦汉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長入變為去聲,陰聲韻與陽聲韻均有平、上、去三個聲調。以甲類韻部作為觀察点,統計数據表明東漢時期長入與去聲的關係更為密切,同時長入與短入沒有通押的用例,表明東汉時期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甲類韻部的長入已徹底地歸入去聲,不再與短入發生關係。乙類韻部中,東漢時期長入與去聲的關係也較秦及西汉密切。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秦漢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長入與去聲的合併在不同韻部内並非同步的,甲類韻部的合併進程速高於乙類韻部,同時長入與去聲的合併並非突變的過程,從西漢到東漢,長入與去聲、短入的關係發生著變化,表現為長入與短入關係逐渐疏遠,以致不再發生關係,最終變為去聲。第三部分:韻部的討論。論文首先從歷時、共時不同平面對秦漢楚方言區文獻中反映語音的资料進行了较為詳盡地描寫。以合韻為切入口,著重討論了魚部與侯部、東部與冬部、支部與歌部、幽部與宵部、脂部與微部的合韻問题,初步得

到如下结論:①古侯部一等字與魚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點。②東冬合韻带有楚方音的色彩。③歌支合韻带有楚方言的色彩。東汉時期大量歌部支韻字併入支部,直至魏晉宋時期歌部支韻字與支部字完全合流,这一通語音變起初是發生在楚方言裹的。④幽宵合韻與方音有關,帶有楚方言色彩。古幽部的豪、肴、蕭韻字與古宵部宵韻字相押,並最終與其合併,这種通語音變起初是在方言中發生的,是秦汉時期楚方言、秦晉方言、蜀方言共有的特徵。⑤脂微合韻首先在方言中產生,先秦時期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出土文獻,都表明楚方言裹脂微合韻現象較為突出。第四部分:聲類的討論。在整體描寫的基礎之上,對清鼻音、濁聲母、舌根音、複輔音等幾個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由於材料的局限性,本部分在探討與研究的深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這些都是需要借助於其他材料來加以深化。【关键词】:秦漢楚方言區調類韻部聲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71 【目录】:論文摘要6-7ABSTRACT7-110引言11-470.1秦汉楚方言區与楚方言區文献12-320.1.1楚語與楚方言12-140.1.2秦汉楚方言區的

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

篇一: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1、《红楼梦》王熙凤: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2、《巴黎圣母院》伽西莫多: 果然,这时从花瓣格子窗的圆洞伸出来的那个怪相,光 彩夺目,妙不可言。狂欢激发了民众的各种想象力,什么才算是最理想的怪诞面相,他们心目中都有个谱,可是至今从窗洞钻出来的那些五角形、六角形、不规则形状的面相,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丑相,把全场观众都看得眼花缭乱,一举夺魁是十拿九稳的了。科珀诺尔君亲自鼓掌喝彩;克洛潘·特鲁伊甫参加了比赛,他那张脸可以说有多丑就有多丑,也只好甘拜下风。我们也是自愧不如。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着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叉似的下巴,特别是笼罩着这一切的那种表情,狡黠、惊愕、忧伤兼备。如可能,请诸位看官把这一切综合起来想一想吧! 全场一致欢呼。大家急忙向小教堂涌去,有人把这位真福的狂人教皇高举着抬了出来。这时,大家一看,惊讶得无以复加,叹为观止:原来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 更恰当地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红 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的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力与美,均来自和谐,这是永恒的法则使然,但这是例外,例外得离奇!这就是狂人们刚刚选中的教皇。 3、《复活》玛丝洛娃: 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点斜视。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洞转过脸去。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千万别跟他们多罗唆,咬定了别改日,就行了。” “只要有个结局就行,不会比现在更糟的,”玛丝洛娃晃了晃脑袋,说。 4她,娇嫩如晨日里沾满露水的鲜花又如此诱人 她,柔美如梦中随风轻扬的蒲公英又如此飘逸 她,是上帝赋予人间的礼物,是“女神”形象的完美诠释者! 5林振嘉四位前锋,在我们的前场打着短传渗透,可是邵聪是个一流的后卫,在他们传球的

渭南方言的“给”字句

渭南方言的“给”字句 摘要:渭南方言的“给”字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助词以及构成特殊句式“给给”句,其用法灵活,有鲜明的语法特征。联系邻近方言与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可以发现其与周边方言“给”字句的某些共性和与近代汉语的某些渊源关系。 关键词:渭南方言;“给”字句 一、前言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渭南方言是陕西中部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给”字句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语法特色。渭南方言中的“给”字句既有与普通话“给”字句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然而就目前对渭南方言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给”字句的细致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对渭南方言中的“给”字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渭南方言的“给”字主要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助词以及构成特殊句式“给给”句。 二、“给”的主要用法 (一)动词“给” 1、表示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可以构成双宾语句(给N2N1)。在渭南方言中可以转化为以下四种形式a、给N2(咧)N1,b、给N2给(咧)N1,c、把N1给(咧)N2,d、把N1给给N2(咧)。例如: (1)老师给我一本书。(给N2N1) (2)老师我咧一本书。(给N2咧N1) (3)老师给我给咧一本书。(给N2给咧N1) (4)老师把一本书给咧我。(把N1给咧N2 ) (5)老师把一本书给给我咧。(把N1给给N2咧) 2、表示使遭受、遭遇,可带“咧、上”,表示未然和已然状态。例如: (1)你再敢胡来,我非给你两下不可! (2)给他点厉害。 给他给上些厉害。(未然) 给他给咧些厉害。(已然) 3、表示将女子许配给、嫁给某人。例如: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精品文档6页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八卷是子部中的重要典籍,东晋张湛即为之注,唐殷敬顺又有释文,今通行的是杨伯峻撰《列子集释》。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御寇》一篇。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但对于《列子》一书却争议颇大。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楚方言词研究却甚少涉及,本稿主要对《列子》一书中的楚方言词进行了考释研究。 本稿举证了《列子》楚方言词语料10余条,供治古楚语者参考。我们所确定的楚方言词,以《方言》所指明的为准;《方言》未确指者,则以《说文》、《玉篇》、《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广韵》、《集韵》以及《楚辞》王逸注、《方言》郭璞注、《史记》三家注等指明为楚语的为准。并大量引用其它文献材料加以佐证。 所谓的“楚地”,主要在今长江中游,以及淮、汉、湘、赣诸水流域,往东曾扩至吴、越、扬州,往西则扩至汉中,这个概念至少保留到西汉时期。 本稿以《列子集释》本为底本,征引诸家说未列出处者,为简省篇幅,不一一注明。 (1)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天瑞篇》)张湛注:攓,拔也。 按:攓,典籍或作“搴”、“扌寒”。《庄子·至乐》:“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 为此文所本。《方言》卷一:“攓,

取也。南楚曰攓。”《方言》卷十:“攓,取也。楚谓之攓。”《说文》:“扌寒,拔取也。南楚语。从手寒声。”《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搴,取也。”《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2)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周穆王篇》) 张湛注:扶贵切。《释文》云:昲,扶贵切。《方言》:昲,干物也。又音沸。 按:《方言》卷十:“昲、晒,干物也。扬、楚通物也。”郭璞注:“昲音费,亦皆北方常语也。”《淮南子·地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昲。” (3)帝慿怒,侵减龙伯国使阨,侵小龙伯国之民使短。(《汤问篇》) 按:《方言》卷二:“慿,怒也。楚曰慿。”《离骚》:“喟慿心而历兹。”洪兴祖《补注》引《方言》:“慿,怒也。”《楚辞·天问》:“康回慿怒,地何故以东南倾?”《楚辞·九章·思美人》:“独历年而离愍兮,羌慿心犹未化。”《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雷慿怒。” (4)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汤问篇》) 按:《汤问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张湛注:“孀,寡也。”《释文》云:“孀音霜。”《玉篇》:“孀,孤孀,寡妇也。”“孀”为楚方言词,《慧琳音义》卷六十一:“孀居:《考声》云:‘孀居,寡妇也,楚人谓寡为孀居。’”又卷九十八:“孀孩:《古今正字》云:‘楚人谓寡妇曰孀。’”字或作霜,《诗·桃夭》孔疏:“许慎曰:‘楚人谓寡妇为

句子赏析练习题 分析句子表达特点

一、读了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1.天上的白云像一朵朵棉花糖。 2.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晶莹,那么珠光闪烁。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4.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6.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三、赏析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7.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让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 8.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它的物质基础。 9、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10.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

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11、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 四、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表达特点。 12、运动会终于开始了!运动员们各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瞧!运动员有的在原地小跑,有的在压腿,有的在练习跳高,还有的在歪歪手。 13.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14.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15.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的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16.妈妈哭着对我说:“孩子,你放心,即使我们家再困难,也一定凑钱把你的病治好的。”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红安方言

红安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

黄伦 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0212

红安方言 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表现力要丰富。更抑扬顿挫。(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

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诸如此类词汇还有“我的”、“他的”、“好吃”、捏大(音 lied03 通过音调不同来准确表达“这里”还是“那里”意思)、那大(通过音调表化表示“那里”还是“哪里”的意思)、讲(音gang 通过音调不同表示“吵嘴”还是“吵架”<;惹祸>等等。 二、从词汇方面讲,与普通话相比,红安大多数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小,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惯有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在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相比则差异相当大,通过对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浅显研究得出,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构成主要有四点,一是照搬原封不动吸收现代汉语词汇,如手机、电视机、经济、文化、银行等,二是约定俗成的方言俚语,如斗嘴(接吻)、一吧(算了)、黑人(形容很脏)、嚼舌根(胡说八道)、恶噻的(形容词很很的)、高脚浪扛(形容词表示很瘦)等,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撩(挑逗)、困(睡觉)、熨贴(舒服)、末了(最后)、特如(县东把“特”读“tie”故意的意思)等,四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楚语词汇(包括发音)如伢(小孩)、塞头波(膝盖)、牛(念yong)、羊(y03)、

关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

关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 我可不喜欢妈妈凡事都替我做好,我渴望自立,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我是一根筋的脾气,好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爷爷特别爱清洁,总是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有时候,他还帮我收拾房间,替我整理东西。她性格爽朗,像个男子汉,任何困难都难使她愁眉不展。奶奶一张嘴总是闲不住,不是说话就是吃东西,背地里我们都悄悄叫她“贪吃的奶奶”。这小家伙,才五岁,长得特别惹人喜欢。大脑门,高鼻子,一双跟他妈妈一样漂亮的黑眼睛。他整天跟在爷爷身后转,给爷爷传话,取东西,送报纸。别人说他是爷爷的“警卫员”。班里的同学都夸我聪明能干,其实我并不聪明,只是肯用功,不贪玩罢了。别人顶撞了我,我也不记恨,妈妈说我的心就像一潭泉水,一眼就看到底了。婶婶做事一向小心,走一步看三步,遇事总是多准备几手。从此,我跟谁也不说话,遇事让着他们,成天闷声不响地刻苦学习。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的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我爱模仿相声和电影里的滑稽动作,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奶奶特别热情善良,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她总热心帮忙,大家都说我奶奶是个大好人。我妈妈说我是"傻大胆",的确,我从小到大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从小到大,他从来都是不服输的,并且永不放弃。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上的缺陷,终于考上了大学。他一旦认定某一做法后,三匹马也休想拉回他的意志和决心。我的外公是个勤劳、淳朴又幽默的人,简直可以用“人见人爱”来形容。我的心特别软,每次看到乞丐那可怜巴巴的样子,都忍不住要给他们几毛钱。我的外公是个?老古董?,他总是叼着一只破旧的烟袋锅,嘴里哼着比烟袋锅还要老的小曲。

南阳土话词典 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

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 点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苛叉人:特别麻烦人,使人极其受累 2、别筋:不协调,不顺手 3、这人秦:指某人有心计、诡谲、阴险 4、光身汉:单身 5、没一巴鹰:丢三落四或来无影去无踪 6、磨兑:磨磨唧唧 7、磨事人:指小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 8、不咋着:不太好 9、二古筋:不聪明、说话做事常出错 10、二异子:不公不母、不男不女 11、驴屎蛋:外面光里面脏 12、饿死鬼:贪吃的人 13、木腔:说低俗话,做下流事 14、松松(xiongxiaong)的:很容易 15、贱伙:不该献媚去做,偏去做

16、可pia:事没办成或效益低 17、翅楞:炫耀、显摆自己 18、秃噜个嘴:爱吃别人的 19、木矗个脸:毫无表情 20、鸡皮冻儿:薄薄一层冰 21、四不距离:前无村后无店,离住户远 22、拍话:聊天 23、去球吧:不赞成这种说法或做法 24、叨里美:说得好听,有趣味 25、一身杂旋:指一个人毛病多 26、木耳性:不长记性 27、格意:讨厌 28、不虑后:不为以后过日子考虑,不勤俭持家、过于浪费、挥霍 29、蚂几廖:知了 30、吃:吃奶。妈儿两字要快速连读 31、各意球货:对某人或事物讨厌,这里专指讨厌的人 32、尻总人:背地里整人、坑人 33、日掘人:从侧面讽刺、挖苦、批评XX精品范文大全 34、娟挤:聪明、灵动、投机 35、信球儿八插:傻瓜、不聪明 36、骡子球:指某人不会给别人办好事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_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 曹志耘 提要本文在分析汉语方言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理研究”到“问题研究”转型的主张。呼吁研究者把目光从方言内部转向方言外部,从方言本体转向方言的使用者、方言生存的环境以及方言所承载的文化,去关注、解答和解决方言在使用及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自己的研究工作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汉语方言;方言文化;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愿景”:所向往的前景。本文所谈的是笔者个人对汉语方言研究“所向往的前景”。 一 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已接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本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备,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成立了以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方言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等等。 2.学术活动非常活跃 除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这样的全国性、综合性学术会议以外,每年还举办多个分区或专门性的学术会议。分区会议涉及各大方言区或方言地区,尤以粤语、闽语、客家话、吴语、官话、东南方言、海外汉语方言学术研讨会最为频繁,专门性会议例如地理语言学、濒危方言、方言民俗、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等等。 3.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当中,在沿袭传统的描写、比较、分析方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了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新型录音摄像设备、电脑绘图技术、方言调查处理软件、数据库等等,尤其是数据库已经成为方言研究的重要工具。此外,地 *本文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11JZD035)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