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半个多世纪以来腹腔镜主要用于诊断,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它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接受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现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他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尽管有些腹腔镜手术可以在腹壁悬吊条件下操作,对麻醉无特殊要求;但多数需行二氧化碳(C02)气腹和体位改变来满足手术,C02气腹和体位改变等因素带来的生理影响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之处。

第一节腹腔镜手术麻醉特点

一、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 C0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02气腹所引起肺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气腹压力直接相关。由于气腹引起腹内压力与容积的增加,使膈肌上抬、运动受限,致呼吸道峰值压力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且因压迫肺基底段,而降低功能残余气量,致通气/血流(V/Q)失调,这可解释在腹腔镜过程中,病人处于自主呼吸时,可出现相对的低氧血症。增加腹内压还可通过膈肌传到胸腔,导致胸内压成比例地轻度增加。

以C02作为气腹时呼吸功能变化与单纯腹部膨胀不同,具有明显的呼吸刺激作用,如在硬膜外麻醉下,C02气腹妇科腹腔镜病人表现为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f)显著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02)不变,V T、f的变化即为C02刺激呼吸所致。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气腹都干扰呼吸生理。当自主呼吸状态下行气腹,病人 V,降低,f增加,氧分压(P02)显著增加,受镇静药影响较轻。气管内全身麻醉虽可避免自主呼吸状态下的呼吸功能紊乱,但可使原已升高的气道压进一步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胸腔内压也相应增加,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不论何种体位,因气腹而膈肌和隆突向头侧移位,若气管导管近端固定,导管尖端可移位或进入支气管内。

(二)术后肺功能变化

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疼痛,膈肌活动受限可致呼吸浅快,使功能余气量(FRC)和肺活量(VC)降低出现低氧血症。硬膜外镇痛完善可使C02气腹后FRC和VC增加。评估膈肌及胸廓活动能力可分别测定胃内压及胸内压,对膈肌活动的影响取决于手术范围。开腹手术后两天内胃内压明显降低,一周后逐渐恢复,而胸内压无变化,FRC变化与上述变化相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VC及补呼气量(FEV)明显减少,提示膈肌吸气功能有变化。LC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开腹手术快,前者5天,后者l0天~12天恢复。FEV25%~75%反映呼气流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FEV25%~75%测定减少50%,LC仅减少25%,LC术后当天FRC呈短暂减少20%,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则减少34%,老年、肥胖及吸烟者FRC减少更明显,FRC 减少术后易发生肺不张及肺炎。

二、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气腹对循环的功能影响有:①直接压迫心脏,造成心脏舒张障碍;②胸腔内压升高使静脉回流量降低;③压迫腹主动脉及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即气腹使心搏出量减少,以增加末梢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麻醉诱导后常有血压轻度下降,气腹后可逆转。另外,麻醉、体位的变化、腹内压增高、神经内分泌反应及C02吸收等相互作用均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气腹前麻醉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指数(CI)减少35%~40%,头高位C02气腹初期CI进一步减少至病人清醒时的50%。平卧位行C02气腹CI、射血分数(EF)及心率无明显变化。气腹后头高位心率、射血分数不变,但CI、SV减少。全麻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充盈压(肺动脉嵌

压、右房压)明显降低。多数学者报道气腹时平均动脉压(MAP)增加,心脏后负荷伴左室壁压力增加,体循环阻力(SVR)明显增加,气腹早期更明显,气腹后l0分钟~15分钟有部分恢复。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继发性增高,使心肌需氧增加。气腹还可引起心律失常,快速充气更是如此。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反射性窦性心动过缓,而心搏骤停、房室分离及结性心律可见于保持自主呼吸的妇科手术病人。

三、C02气腹对血气的影响

C02气腹时易经腹膜大量吸收入血,进而提高血清C02水平,导致高碳酸血症,临床上用P ET C02监测能够早期发现PET C02上升;通常P ET C02可反映动脉血C02分压(P C02),而且PC02>P ET C02,但是C02气腹时,PET C02常>P C02。对无心肺疾患的病人,C02气腹所致的轻度高碳酸血症可能不具有临床意义,但在合并严重心肺疾患、高代谢、严重通气障碍时,极易发生高碳酸血症和酸血症。

四、气腹对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尽管腹腔镜手术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明显轻于同类开腹手术,但C02气腹作为一种刺激,仍然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表现在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腺轴,引起相应的内分泌激素释放。气腹时血浆肾素、血管加压素及醛固酮明显升高,可能与腹压增高,压迫腹腔血管,使心输出量和肾血流量减少有关。

(隋波刘树孝)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准备包括四个方面,即病人、药物、器械和麻醉选择。

一、病人的准备

病人的准备,特别是老年病人重点应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对并存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糖尿病等应给予全面的内科治疗。胆囊、胆道疾病病人常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麻醉前均应作全面纠正。麻醉前应禁食禁水8小时,小儿可酌情缩短禁食禁水时间。上腹部手术应经鼻插胃管备术中减压。

二、麻醉前用药

其目的在于解除焦虑,提高痛阈,抑制腺体分泌,消除不利的反射和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麻醉前用药应因人而异。常用的方法是安定lO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有人认为阿托品可引起不适,仅在术中因麻醉和手术操作引起明显迷走反射时应用,但笔者观察到经历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麻醉前用阿托品术前、术中、术后并无不适感。

三、器械准备

包括检查麻醉机、麻醉用气体和气源、监护仪和一般器械。

四、麻醉选择

麻醉选择可根据病人的情况、手术种类、性质、时间要求和麻醉医师的技术、能力、经验和医院的设备条件等多方面考虑。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能避免C0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可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

(隋波刘树孝) 第三节麻醉方法的选择

一、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优点

腹腔镜手术多数人主张气管插管全麻,其优点是:采用气管插管及使用肌松药施行控制呼吸,有利于保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又可避免膈肌运动,有利于手术操作。在监测P ET C02下可随时保持分钟通气量,有效地排除C02气腹后吸收的C02,使P ET C02在正常范围。麻醉可选用吸人、静脉或复合麻醉。

(二)诱导方法

腹腔镜手术的时间一般较短,因此要求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后遗症少。腹腔镜下的人工气腹可增加心脏负荷,降低心排血量,因此应选用对循环影响轻的短效麻醉药。目前多采用镇静药咪唑安定或乙咪酯、丙泊酚;镇痛药芬太尼;肌肉松弛药卡肌宁或万可松复合诱导气管插管。笔者推荐的诱导方法是:咪唑安定0.1mg/kg静脉注射,给氧去氮2分钟,再注入丙泊酚1mg/kg~1.5mg/kg、芬太尼4>9/kg、万可松0.1mg/kg。插入带套囊气管导管可保证良好的通气并防止气腹时可能发生的误吸。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对某些心血管病人仍需要注意,适量用丙泊酚1 mg/kg~1.5 mg/kg可有效防止这一反应。有人主张插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可防止室性心律失常。

(三)麻醉维持

1.吸入麻醉吸入麻醉通常采用安氟醚或异氟醚单独或联合应用氧化亚氮(N20)维持。国外多采用七氟醚或地氟醚单独或复合N20维持,七氟醚或脱氟醚因其组织及血液溶解度低,血气分配系数也低(前者为0.60,后者为0.42,N20为0.44),因此其麻醉诱导和苏醒均较安氟醚、异氟醚迅速,此外,对SVR、MAP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也小于异氟醚。N20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因其可引起术中肠扩张,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2.全静脉麻醉全静脉麻醉可用咪唑安定或乙咪酯、芬太尼、丙泊酚或氯胺酮合用,其优点为术后恢复快,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加“低容高频”通气模式用于麻醉维持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安全的麻醉方法。

3.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上述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复合应用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推荐的方法是:麻醉初期可并用丙泊酚/异氟醚,使麻醉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中期减少异氟醚吸入浓度;后期单用丙泊酚。这样可使苏醒期心血管系统稳定,病人无躁动。

4.肌肉松弛剂腹腔镜全麻术中可应用任何肌松剂,卡肌宁或万可松因属中短效肌松药且无心血管影响可能是最佳选择。琥珀酰胆碱因作用时间短常用于麻醉诱导,也可加到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维持肌肉松弛,停药后肌肉松弛作用即消失。

(四)术中麻醉管理与监测

1.术中麻醉管理为最大限度减少术中胃内容物返流,应经鼻插胃管减压。气腹时常使腹内压增加l2mmHg~20mmHg,此时根据P ET C02应相应增加通气压力以保持合适的通气。由于P ET C02增加有时血压可能升高并且心率加快,可适当过度通气使P ET C02在正常范围。

2.术中麻醉监测腹腔镜手术中常规麻醉监测包括:①连续心电图监测;②无创血压;

③脉搏、氧饱和度;④P ET C02。另外,系列动脉血气分析可提供病人更精确的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还应监测气道压,以防止因控制呼吸正压过高而引起的呼吸道气压伤。必要时行神经肌肉功能监测,采用机械或肌电装置及四个成串刺激,手术结束时采用双重暴发刺激监测。

二、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人主张单用硬膜外麻醉,特别是下腹部手术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并

发症。如硬膜外阻滞需控制麻醉平面在T4~T,2(上腹部手术)或T。~S。(下腹部手术)。因病人清醒分钟通气量可代偿性增加,排出过多的C02而可以维持正常 P02和PC02。腹内压增加致静脉回流降低,V/Q增高,反而可使P ET C02下降。其次清醒病人因咽喉反射并不消失,尚可不致出现误吸。硬膜外麻醉肌肉松弛满意,术中应激反应轻,术后血栓并发症少,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有防治作用等优点。但由于C02对膈肌的直接刺激及胆囊牵引,多数病人主诉肩臂放射性疼痛,此时除减慢充气速度(1.0 L/min一1.5 L/rain)外,常需辅用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氟哌利多(50mg/2.5mg)。但用药不可过多,以防中枢抑制因而失去呼吸代偿。

硬膜外麻醉最大的不足是气腹后病人不适和躁动,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困难。有人做了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总的观点是硬膜外麻醉不如全麻理想,特别是老年人、伴有心血管疾患和呼吸功能受损的病人,不用硬膜外麻醉为妥。

三、局部麻醉

腹腔镜用于诊断性检查时,因操作简单、持续时间短,可在局部麻醉辅以小量镇静镇痛药下完成。也可在肋间神经阻滞下完成内镜乳房整形术或内镜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乳房切除术。

四、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尽管可使PC02维持正常水平,但由于气腹的影响,使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全麻只抑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对大脑皮质的投射系统,而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传导,从而使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E、NE分泌增加。有研究报告,复合硬膜外麻醉气腹时E、NE无明显变化,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NE减少。这是因硬膜外麻醉阻滞交感神经,从而使手术应激性较轻,这对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有 m并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加快手术愈合。硬膜外阻滞还可进行术后镇痛。

硬膜外麻醉时用利多卡因还可对C02气腹引起的心律失常有防治作用。从大量临禾观察来看,硬膜外麻醉加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使气管插管反应减轻,硬膜外麻醉加全麻应该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麻醉管用局麻药的半量;然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推荐的方法是:首先做硬膜外穿刺,注入麻醉诱导药量应适当减少,以防与硬膜外麻醉作用相加而引起低血压。麻醉中维持用全麻药物可明显减少,术后很快恢复。但因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硬膜外穿刺加气管插管比较费时,因而不少人认为不如单用全麻或单用硬膜外麻醉简单。从笔者处理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手术稍复杂的病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经验来看,用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血压和心率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非常平稳。

五、术后处理

腹腔镜手术后疼痛要比剖腹手术轻,但仍有少数病人感到伤口疼痛和腹部不适,治疗时可用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硬膜外镇痛,也可用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低浓度加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联合应用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术后有近半数的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这与C02气腹和术中应用N20、乙咪酯和芬太尼有关。手术结束时预防性静脉注射出受体拮抗剂奥丹西酮(枢复宁)4 mg~8 mg可明显减轻其程度。和任何全麻术后一样,腹腔镜手术后若不注意供氧,常很快出现低氧血症,而经鼻导管低流量供氧(2 L/min)可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隋波刘树孝) 第四节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及麻醉后主要并发症

1.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其原因主要为:①C02经腹膜吸收入血。气腹后

15分钟和30分钟,C02经腹膜吸收率分别为42.1 ml/min±5.1 ml/min-1和38.6ml/min±6.6ml/min-1,肺呼出C02量增加30%左右,每分钟通气量增加20%~30%。气腹后30 min内C02吸收率为70 ml/min,30 min~75 min期间为90 ml/min。C02吸收率受气腹压波动的影响,随着腹压增高,腹膜毛细血管受压,其血流量减少,阻止了C02进一步吸收,而在气腹减压时,腹膜毛细血管重新开放,C02吸收明显增加。②腹腔内充气以及特殊体位等因素,膈肌抬高肺受压,引起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增加,通气功能受到影响,体内C02排出减少,加上从腹腔吸收大量C02,导致低氧血症、高C02血症、酸中毒。

经腹膜吸收入血的C02部分由肺排出,不能排出的C02暂时贮存在体内,尤其在骨骼肌和骨腔内,术后逐渐排出,以致有持久高C02血症的危险。在急性和亚急性高 C02血症时,动脉血C02分压每上升1mmHg,体内C02贮存量就增加2 ml/kg。

高C02血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而C02的直接作用是扩张末梢小动脉并抑制心肌收缩力。C02蓄积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因此必须加强术中呼吸道管理和监测,如P ET C02、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依据P ET C02升高情况调节每分通气量,使P ET C02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老年病人、肺顺应性降低、有肺气肿或肺大泡的病人应注意控制气道峰压不致过高,可采用增加呼吸频率,潮气量不变或适当减少以达到过度换气的目的。

2.返流、误吸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腹内压和体位等因素增加了胃内容物返流的危险性,其发生率为2%~20%。另一种观点认为腹内压增加时,腹腔段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也相应上升,使屏障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防止了返流、误吸的发生。但麻醉手术中发生返流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对该类手术很有必要插入带套囊的气管导管防止误吸,并且放置胃管抽吸减压。后者不但减少返流发生。而且降低了气腹套管针损伤内脏的危险性,同时有利于上腹部手术野的暴露。术后老年病人在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返流、呕吐可能发生误吸,一旦发生预后较差。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50%。其原因有C02气腹及麻醉用药(N20、芬太尼等)。腹腔镜手术患者住院时问短,甚至不住院,因此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尤为重要。具体措施有:①术前和术中常规预防性给药,麻醉前服用组织胺H2一受体拮抗药(雷尼替丁、西米替丁)可使80%~90%的病人胃液pH>2.5、胃液量<20ml。②插入胃管抽吸减压可降低术后呕吐率。⑧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和奥丹西酮(枢复宁)具有良好的镇吐作用,能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可在手术结束时应用。④应用东莨菪碱皮肤膜片,能明显降低门诊病人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缩短术后观察时间,并且安全、无副作用。

4.C02栓塞腹腔镜手术中C02栓塞的主要原因是C02通过开放的小静脉以及气腹针误入血管等途径造成,发生率为0.13%。~5.9‰。临床表现取决于气体进入静脉的量和速度,大量C02栓塞可使病人致死。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麻醉管理的关键。P ET C02监测能及早发现C02栓塞的早期征象,发生C02气栓时,P ET C02迅速上升。该方法较为可靠、敏感,此外,对估计栓塞的严重性和治疗后肺部气泡消除程度有一定价值。栓塞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手术,解除气腹,吸入纯氧,把病人置于左侧卧位。必要时采取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因C02游散很快,只要中断进气通常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5.皮下气肿发生皮下气肿的主要原因有:①气腹针误入皮下组织;②套管针周围漏气或部分拔出;③腹内压力过高。其发生率为2.7%。理想的腹内压应保持在10 mmHg~15mmHg,过高容易引起C02逸出腹腔。一旦出现皮下气肿,应立即观察病人呼吸情况,以明确是否伴有气胸。皮下组织吸收C02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应及时解除气腹和进行过度换气。颈部皮下气肿多为纵膈气肿。

6.气胸偶有发生,其机理不清楚,可能与手术损伤膈肌和胸膜、先天性膈肌缺损

以及胸腹管未闭等因素有关。后者还可能形成单向活瓣而造成张力性气胸。处理在于加强麻醉监测,如果腹腔镜手术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气胸的可能:①通气困难,如气道压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②原因不明的氧饱和度降低;③原因不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单侧气胸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一侧呼吸音低、气管移位、第二肋问穿刺可抽出气体。一旦出现气胸应立即解除气腹,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6章吸入麻醉

第6章吸入麻醉 一、选择题 A型题 1.对于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的理解正确是 A.不同麻醉药具有相同的MAC B.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弱 C.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强 D. MAC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E.各药物之间MAC呈非数学相加性质 2.根据时间常数定义,容积内的气体有%被进入气体所占据的时间称为1个时间常数,当达到3个时间常数时,容积内有多少气体被新鲜气体混合占据 A. 75% B. 80% C. 85% D. 90% E. 95% 3.心输出量CO和麻醉药物浓度的关系 A.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减少 B.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增加 C. CO降低,呼出麻醉药浓度降低 D.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不会一致心肌使CO下降 E. CO和麻醉药浓度关系无可比性 4.根据麻醉通气系统分,不属于半紧闭法吸入麻醉的优点 A.吸气有空气进入 B.呼气部分排向空气 C.有部分呼出气重复吸收 D.有钠石灰罐 E.可有02 /N20混合气体 5.紧闭循环回路吸入麻醉维持中气体不包括 A. 02 B. N20 C. N2 D. C02 E.挥发性麻醉药 6.当肺泡内麻醉药浓度降到多少时,约95%的病人能按医生指令睁眼 A. B. C. D. E. 7. Mapleson通气系统在自主呼吸时效率最高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8. Mapleson通气系统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低体重儿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9.贮气囊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A.可进行控制或辅助呼吸 B.可使气体加温 C.挤压呼吸囊可使萎缩肺膨胀 D.缓冲和防止高压气体对肺的损伤 E.便于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和呼吸阻力 10.钠石灰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E.碳酸钠 11.正常成人紧闭麻醉中,1 kg钠石灰大约的有效时间为几小时 A.2 B.3 C.5 D.8 E.16 X型题 1.计算机控制紧闭回路麻醉的效应信息反馈包括 A.一般生命体征 B.麻醉药物浓度 C.肌松程度 D.脑电双频指数等麻醉深度监测 2.单纯吸人全麻麻醉诱导不适用于 A.不宜用静脉麻醉诱导 B.不易开放静脉的小儿 C.嗜酒 D.体格强壮者 3.低流量吸入麻醉的风险包括 A.缺氧 B.通气缺氧和呼吸模式变化 C.二氧化碳蓄积 D.吸入麻醉药意外超剂量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箱操作技巧培训 通过训练帮助腹腔镜手术的初学者开始适应从直视下的立体视觉过渡到监控器的平面视觉,进行定向和协调的适应,以及熟悉各种器械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深部的操作与直视手术操作不仅有深浅巨细的差别,更有视觉、定向和动作协调上的差别。初学者必须通过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直视手术的便利条件之一是术者双眼形成的立体视觉在观察物体和手术野时,因视角不同,能区别远近和相互间的λ置,进行精确的手法操作。通过腹腔镜、摄像和电视监视系统所获得的影像,相当于单眼视觉所见,缺乏立体感,因而判断远近距离时易产生误差。至于窥镜形成的鱼眼效应(腹腔镜在稍微偏转时,同一物体在电视屏幕上即呈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则更须术者逐渐适应。因此在训练中,要学会把握影像中各物体的大小,结合原实体的大小去估计它们与腹腔镜接物镜镜面间的距离,进行器械操作。术者和助手要有意识的强化平面视觉感,以手术部位脏器和器械经光镜透视后的形状和大小,影像光线的强弱判断器械与脏器的确切位置,进行操作。 正常的定向和协调能力是手术操作成功的必要条件。术者根据视觉和定向所获取的信息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运动系统协调动作进行操作。这在日常生活和直视手术中已经形成完整的反射,习以为常。在内窥镜操作,例如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由于窥镜的方向与操作的方向保持一致,术者的定向方向和运动协调上也易于适应。但在电视腹

腔镜手术时,以往经历形成的定向与协调往往导致错误动作。例如术者站于仰卧病人的左侧,而电视屏幕置于病人脚端,此时如电视影像显示精囊的位置,术者会习惯地将器械伸向电视屏的方向,并误认为这是在接近精囊,而实际上应将器械伸向深面才能到达精囊。这是过去直视手术和窥镜内操作形成的定向反射,在电视腹腔镜手术时就不适合,术者在观察电视影像时要有意识的确定手中掌握的器械与病人腹内有关脏器的相对位置,作适当的进、退、旋转或倾斜等动作,并掌握幅度,方能在手术部位进行确切的钳、夹、牵拉、电切、施夹、打结等处理。术者和助手要根据各自的位置,从同一电视影像上确定自己所持器械的方位,方能配合操作。腹腔镜的位置应尽可能少变动,稍加转动就可能使影像旋转,甚至颠倒,使定向和协调增加难度。在训练箱或氧气袋中多次练习,互相配合,能使定向和协调能力更好的适应新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 1、眼-手配合训练 在训练箱内的底板上放置一张画有16个字母和数字的图纸以及相应字母和数字的16个小纸板。学员眼睛注视监视器屏幕,听指令,分别用右手、左手持抓钳指向相应的方位;并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随意调换各个小纸板的位置。 抓豆训练 在训练箱底板上放置一小撮黄豆和一个窄口瓶,分别用左右手持抓钳将黄豆逐一移入窄口瓶内。可以调整黄豆与窄口瓶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训练准确的定位技能。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术的病理生理学】腹腔镜所需的气腹和患者体位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使麻醉管理复杂化。在一些腹腔镜手术中,难以确定的内脏损伤和较难估计的失血量,是腹腔镜麻醉中高危险因素。 麻醉医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腹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或当不可能避免时,需要对这类改变有足够的反应,并且在术前对此现象有一定的评估和准备。 一、腹腔镜通气和呼吸功能的 目前腹腔镜气腹的常规方法是向腹腔内充入CO2。这会影响通气呼吸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四项主要的呼吸并发症:CO2皮下气肿,气胸,支气管内插管和气栓。 1、通气改变 气腹减少了胸肺顺应性。在健康,肥胖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Ⅲ-Ⅳ级的患者中,顺应性减少30%-50%;但是压力容量环并没有形状上的改变。一旦气腹建立并保持稳定,该顺应性及不随患者的体位倾斜改变,也不会因为为避免术中高碳酸血症而增大的分钟通气量改变。 2、PaCO2的增高 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Trendelenburg位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高位的平稳的CO2气腹过程中,CO2充气后15-20分钟机械通气的患者PaCO2升高到一定程度。因此,在此期间以后任何PaCO2的显著升高需要考虑是否与CO2气腹有关,如CO2皮下气肿。PaCO2的升高与腹内压相关。局麻下的腹腔镜手术中,PaCO2维持不变,但分钟通气量显著增加。通过增加通气频率而非潮气量的增加,可以达到过度通气的目的。然而,在存在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中,代偿性的过度通气由于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和胸肺顺应性的下降使呼吸功增加,因而不足以避免高碳酸血症。由于PaCO2达到高峰需要15-30分钟的时间,因此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时间应当限制在低腹内压的短时间操作。 如果没有术中阻碍,在健康患者中使用二氧化碳探测仪和脉氧监测,可以有效的监测PaCO2和动脉氧饱和度。。在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存在CO2排泄功能障碍,或者是存在有急性心肺疾病的原本健康的

腹腔镜手术麻醉指南

腹腔镜手术麻醉指南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如何满足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需要,向麻醉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那些准备施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医师。但这仅仅是一些建议,必要时还可做出相应的修改。希望这个指南能有助于提高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医学领域和外科技术方面的不断进展,还需定期修订这个指南。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之前,一般要求对麻醉医师进行2~4周的专门培训。由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及体位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术前须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建议在麻醉诱导前适当扩容,一般静脉输入5~10m1/kg的晶体液。建议选择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对于时间较长的腹腔镜手术,可行深静脉穿刺维持术中补液及CVP 监测。引起血液动力学轻微变化的腹内压阈值为12mmHg。术中需要的监护包括:ECG,BP,SpO2,PETCO2。必要时还应建立CVP,TEB,TEE,Paw及有创动脉压等监测。术后入苏醒室拔除气管插管,待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病房内应继续吸氧和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予以有效处理。 前期准备一个成功的麻醉医师应对气腹时的病理生理变化要有全面的了解。气腹后CI减少,MAP,SVR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加重心肌缺血。气腹亦可使FRC 及肺顺应性降低,并影响氧合,严重者可致SvO2降低,造成高碳酸血症。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积极参与,并对出现的问题(如心衰,气栓,皮下气肿等)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麻醉之前,一般要求麻醉医师进行2~4周的专门培训。术前准备首先,术前应通过各种检查对患者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是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ASAⅠ-Ⅱ级患者对体位及气腹的影响一般都能耐受,但心肺储备功能受损的ASAⅢ-Ⅳ级患者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必需的。手术前晚,除明显焦虑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使用术前药。手术当日,除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置胃管,只需在麻醉诱导后行面罩辅助通气时轻压胃部以防止胃的体积增大。麻醉前用药镇静药:起效快,有利于麻醉的诱导和进行,且有近事遗忘的作用,如咪唑安定。止吐药:恩丹西酮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的恶心呕吐。其他:如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胃液的酸性等。

第六章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6、麻醉与护理

【第六章麻醉与护理】 一、名词解释 1、全脊髓麻醉:是硬脊膜外麻醉中大量局部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2、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3、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中的某个部位,使其支配的相应部位的痛觉消失、运动障碍、反射消失,但意识清醒。 4、复合麻醉:几种麻醉药物和(或)方法(如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的配合使用称为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为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在实施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二、填空题 6、局部麻醉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椎管内麻醉)。 7、基础麻醉是使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并同时给(局部麻醉)。 8、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在于(安定镇静)以缓解病人的焦虑,缓解术前(疼痛),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减少(麻醉药)不良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 9、全麻后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呕吐与误吸)、(舌后坠)、(粘液阻塞)、(喉痉挛)。 10、手术中血压下降的可能原因有(麻醉前血容量不足),(术中失血失液),(内脏牵拉反应)或(麻醉过深)等。 11、全麻后病人即将苏醒的表现,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稍快),甚至有(呻吟)、(躁动)。 12、局麻药毒性反应常见的原因有(药物浓度过高);(用量过大);(药物注入血管);(局部血循丰富);(对局麻药耐受力低);(药物间相互影响)等。 13、术后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去枕平卧);蛛网膜下隙麻醉病人应(头侧向一边)以防头痛;硬脊膜外隙麻醉病人应取(去枕平卧6~8小时)。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平卧4~6小时)、(颈胸腹)手术病人一般应取半卧位。 三、简答题 1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答:①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使之能充分合作。②抑制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③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某些不利的神经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以减少麻醉并发症。④提高痛阈,减轻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并能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15、腰麻后头痛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答:多发生在术后1~2日,多数在1周内消失。当穿刺针较粗或反复穿刺刺破硬脊膜时,脑脊液不断漏入硬脊膜外腔,使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为预防头痛,术中和术后应补充足够量的液体;术后平卧24小时。出现头痛时,嘱病人平卧休息,给予镇痛剂,鼓励多饮水;严重者可硬脊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或右旋糖酐。16、麻醉期间的监测指标有哪些? 答:①体温。②循环系统:包括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心脏排出量、失血量、血容量及心电图等。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等。④肾功能:主要监测尿量。⑤肌松弛度。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电图、脑血流图、脑代谢、脑氧饱和度、颅内压及诱发电位等。

腹腔镜手术麻醉指南

腹腔镜手术麻醉指南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腹腔镜手术麻醉指南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如何满足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需要,向麻醉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那些准备施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医师。但这仅仅是一些建议,必要时还可做出相应的修改。希望这个指南能有助于提高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医学领域和外科技术方面的不断进展,还需定期修订这个指南。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之前,一般要求对麻醉医师进行2~4周的专门培训。由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及体位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术前须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建议在麻醉诱导前适当扩容,一般静脉输入5~10m1/kg的晶体液。建议选择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对于时间较长的腹腔镜手术,可行深静脉穿刺维持术中补液及CVP监测。引起血液动力学轻微变化的腹内压阈值为12mmHg。术中需要的监护包括:ECG,BP,SpO2,PETCO2。必要时还应建立CVP,TEB,TEE,Paw及有创动脉压等监测。术后入苏醒室拔除气管插管,待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病房内应继续吸氧和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予以有效处理。 前期准备一个成功的麻醉医师应对气腹时的病理生理变化要有全面的了解。气腹后CI减少,MAP,SVR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加重心肌缺血。气腹亦可使FRC及肺顺应性降低,并影响氧合,严重者可致SvO2降低,造成高碳酸血症。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积极参与,并对出现的问题(如心衰,气栓,皮下气肿等)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麻醉之前,一般要求麻醉医师进行2~4周的专门培训。术前准备首先,术前应通过各种检查对患者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是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ASAⅠ-Ⅱ级患者对体位及气腹的影响一般都能耐受,但心肺储备功能受损的ASAⅢ-Ⅳ级患者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必需的。手术前晚,除明显焦虑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使用术前药。手术当日,除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置胃管,只需在麻醉诱导后行面罩辅助通气时轻压胃部以防止胃的体积增大。麻醉前用药镇静药:起效快,有利于麻醉的诱导和进行,且有近事遗忘的作用,如咪唑安定。止吐药:恩丹西酮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的恶心呕吐。其他:如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胃液的酸性等。 扩容手术中腹内压增高及头高位会影响静脉回流,这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建议在麻醉诱导之前给患者适当扩容一般静脉输入5~10ml/kg的晶体液。麻醉的诱导和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建议选择有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其优点是可应用肌松药,循环紧

腹腔镜练习办法及手术技巧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腹腔镜外科技术训练应包括模拟训练、动物试验及临床实践三个过程。 (1)模拟训练: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目前 ④施夹和缝合打结训练:腹腔镜手术中对胆囊管或血管的处理通常用台夹夹闭或缝合打结来完成,可选用不 同的动物组织来进行施夹及缝合打结训练; ⑤模拟胆囊切除训练:可选用带胆囊的猪肝,放入训练箱,安置好电刀电极,按照人体胆囊切除的程序,进 行胆囊切除训练。

(2)动物实验:在完成上述模拟训练后,选用解剖结构接近人体的动物进行腹腔镜动物实验,完成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训练。通常选用的动物有猪、狗或兔子。然而因设备、经费等条件限制,只能在条件较好 的培训中心才能进行动物实验,难以推广。 (3)临床实践:经过腹腔镜理论知识的学习、模拟训练和动物实验后,对腹腔镜手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 着腔镜外科的发展,必将成为所有外科医师的必修课,我们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缝合技术 和体内打结法一样,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下缝合技术也显得相当重要。初学者在进行临床腹腔镜手术缝合之前,应先摸拟训练设备下作反复的练习。

间断缝合:缝合前,用持针器抓住眼后的缝线,不要夹住缝针,使其可活动自如,根据针弯度直径的大小,如果针弯度直径偏大,可把的缝针稍扳直,然后顺着10mm或5mm套管纵向滑入,这样缝针就会跟着缝 线进入腹腔。 缝针到达缝合部位后,先用左手抓持钳夹住针,再用右手的针持夹在针体的中段,使针尖朝上,左手用无 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 (6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

单孔腹腔镜手术概述

单孔腹腔镜手术概述 单孔腹腔镜是在多孔腹腔镜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更加微创、更加美容的医患关系需求应运而生的手术技术。其通常仅在患者脐部切开2~3cm的小口,置入特殊封闭圈或直接放置三枚普通穿刺套管,导入腹腔镜及操作设备完成与开腹及多孔腹腔镜同样的各脏器手术。 单孔腹腔镜是脱胎于一般抢镜手术,从之前的多孔转变为经脐单孔,它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技术没有根本上没有变化,数量庞大而且训练有素的腹腔镜外科医师通过适当训练便可掌握。术中、术后的处置比以往要简便安全很多。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国际最前沿微微创技术,具有美容效果明显、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称为“微创手术”的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肚皮上打3--4个孔的方式进行手术操作,只是缩小了体表外的伤口,体内的创伤和器官丢失仍然存在。而最新的微微创手术,是将体外伤口缩小至肚脐上的一个孔,体内则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完整,进一步降低体内外的创伤。因为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 单孔手术的新基准创新式单孔技术现在也可以用于标准介入治疗。单孔手术可应用于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成本上,该创新型的完整系统都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深圳亚新代理的狼牌单孔腹腔镜系统的可重复使用性避免了更多的额外费用。 与开腹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术后引流、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裂开风险、胃肠粘连梗阻等方面均占有优势。并且操作难度低,具有一定操作上的优势。 通常手术体位为仰卧式,仰卧下肢分开呈“大”字位或截石体位。脐部切口通常选择纵切口,切开皮肤、白线和腹膜进入腹腔,在切口内放入专用的封闭圈,腹腔镜和操作器械经封闭圈器械通道进入腹腔内,目前若干国外公司已有多种类型的专用产品。 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缝合和打结的难度很大,所以要尽量减少手工缝合机会,一定要在缝合时采取单手打结法或套扎打结等方法予以克服。 未经扩大的脐部切口直接用吸收线缝合,然后以3-0可吸收线缝合皮肤,可以免除术后拆线过程。 术后注意事项和恢复过程类似于多孔法,只是引流管均从脐部引出,引流效果要重点检查。 单孔腹腔镜是集微创、美容、更加人性合理的现代医疗理念而产生的微创医疗新生物,是外科手术不断进步的体现,随着它的不断成熟,将愈加展现他的独特魅力。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半个多世纪以来腹腔镜主要用于诊断,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它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接受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现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他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尽管有些腹腔镜手术可以在腹壁悬吊条件下操作,对麻醉无特殊要求;但多数需行二氧化碳(C02)气腹和体位改变来满足手术,C02气腹和体位改变等因素带来的生理影响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之处。 第一节腹腔镜手术麻醉特点 一、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 C0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02气腹所引起肺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气腹压力直接相关。由于气腹引起腹内压力与容积的增加,使膈肌上抬、运动受限,致呼吸道峰值压力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且因压迫肺基底段,而降低功能残余气量,致通气/血流(V/Q)失调,这可解释在腹腔镜过程中,病人处于自主呼吸时,可出现相对的低氧血症。增加腹内压还可通过膈肌传到胸腔,导致胸内压成比例地轻度增加。 以C02作为气腹时呼吸功能变化与单纯腹部膨胀不同,具有明显的呼吸刺激作用,如在硬膜外麻醉下,C02气腹妇科腹腔镜病人表现为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f)显著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02)不变,V T、f的变化即为C02刺激呼吸所致。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气腹都干扰呼吸生理。当自主呼吸状态下行气腹,病人 V,降低,f增加,氧分压(P02)显著增加,受镇静药影响较轻。气管内全身麻醉虽可避免自主呼吸状态下的呼吸功能紊乱,但可使原已升高的气道压进一步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胸腔内压也相应增加,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不论何种体位,因气腹而膈肌和隆突向头侧移位,若气管导管近端固定,导管尖端可移位或进入支气管内。 (二)术后肺功能变化 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疼痛,膈肌活动受限可致呼吸浅快,使功能余气量(FRC)和肺活量(VC)降低出现低氧血症。硬膜外镇痛完善可使C02气腹后FRC和VC增加。评估膈肌及胸廓活动能力可分别测定胃内压及胸内压,对膈肌活动的影响取决于手术范围。开腹手术后两天内胃内压明显降低,一周后逐渐恢复,而胸内压无变化,FRC变化与上述变化相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VC及补呼气量(FEV)明显减少,提示膈肌吸气功能有变化。LC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开腹手术快,前者5天,后者l0天~12天恢复。FEV25%~75%反映呼气流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FEV25%~75%测定减少50%,LC仅减少25%,LC术后当天FRC呈短暂减少20%,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则减少34%,老年、肥胖及吸烟者FRC减少更明显,FRC 减少术后易发生肺不张及肺炎。 二、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气腹对循环的功能影响有:①直接压迫心脏,造成心脏舒张障碍;②胸腔内压升高使静脉回流量降低;③压迫腹主动脉及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即气腹使心搏出量减少,以增加末梢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麻醉诱导后常有血压轻度下降,气腹后可逆转。另外,麻醉、体位的变化、腹内压增高、神经内分泌反应及C02吸收等相互作用均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气腹前麻醉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指数(CI)减少35%~40%,头高位C02气腹初期CI进一步减少至病人清醒时的50%。平卧位行C02气腹CI、射血分数(EF)及心率无明显变化。气腹后头高位心率、射血分数不变,但CI、SV减少。全麻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充盈压(肺动脉嵌

腹腔镜基础

《腹腔镜基础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腹腔镜基础操作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低年资住院医生、研究生、进修生 培训科室:肝胆外科 一、培训目标 1.熟悉腹腔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培训内容 1.基础知识:腹腔镜技术发展简史,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腹腔镜手术常用器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 2.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 3.术后观察处理:术后处理要点,术后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4. 扩展内容(选学或自学):腹腔镜技术发展简史,目前腹腔手术的最新进展。 三、培训学时:16学时(800分钟) 1.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30分钟 3.学员操作练习 640分钟 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 5.考核 100分钟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组织 1.集中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幻灯、视频)。 2.运用腹腔手术模拟器,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学员分组:1-2人/组。 3.学员每人一套模拟器,进行操作练习:利用腹腔镜手术训练箱,模拟人体腹腔,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训练。打开腹腔镜模拟器,调节镜头角度,使操作界面显示在显示器上,训练者在模拟器操作箱箱体后方,于箱体表面依具体训练要求分别插入各种器械即可在电视画面下进行左右手器械操作的训练。 4.教员巡回检查、指导学员练习情况。 5.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 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6-10台),常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如:平头抓钳、分离钳、剪刀、持针器、钛夹施夹钳等(每台模拟器至少配一套器械)操作过程详细说明5份(学员人手1份,培训结束收回)。 2.所需基本物品(耗材)及数量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一、病人的体位 腹腔镜手术术野主要靠病人体位和气腹来暴露,一般原则是变动病人的体位抬高靶器官使其周围脏器因重力作用而远离,从而暴露术野。 上腹部手术病人需采用头高脚低位,倾斜100~200,肠管在重力作用下,移向下腹部盆腔,术野暴露与操作,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肝部分切除等,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下腹部手术病人一般需采用头低脚高位,手术台向头侧倾斜100~300,有利于腹内内脏移至上腹部,盆腔空虚,利于术野显露与操作,通常适用于疝修补、阑尾切除术等。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 病人有时还可以取Lyold-Davis体位,双下肢分开,膝部稍屈曲,双腿放在支架上,适于做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这种体位也适用于行上腹部及甲状腺的腹腔镜手术,术者站在病人两腿之间比站在一侧操作起来更舒适,助手站在两侧,便于协助操作。 二、气腹的建立 腹内充气方法的两种:闭合充气法和开放充气法。 闭合充气法:闭合充气法中气腹针充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穿刺点的选择原则要求插入腹腔镜后便于观察腹腔内手术部位和探查腹内其他部位、穿刺点血管少、穿刺点没有与腹壁粘连的肠管。一般多取脐的上缘或下缘为穿刺点。 穿刺时病人仰卧,用两把巾钳在穿刺点的两侧对应钳夹筯膜与皮肤,充分提起腹壁,使腹壁与脏器间有足够的空间,在穿刺点做一纵行(沿腹白线)或弧形(脐上缘或脐下缘)做1cm小切口,用右手拇指和示指轻捏气腹针,进针时腕部用力捻动插入,穿破腹膜后有一落空感。进针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以防针突入腹腔过深而损伤肠管。要证实气腹针有否刺入腹腔,一是可用注射器抽吸少量水,接上气腹针,水被吸入,说明已刺入腹腔;二是将充气导管与气腹针连接好后,低流量充气,若腹内压在3mmHg左右,也说明已刺入腹腔;三是充气时,注意腹部是否均匀对称膨胀,对称说明已刺入腹腔,不对称则未刺入腹腔。 开放式充气法:开放充气法是在穿刺点做一个2cm左右的小切口,并逐层切开至切透腹膜,然后用两把巾钳在切口两侧提起腹壁,用10mm钝头套管轻轻插入腹腔后,两侧缝线打结,使套管与腹壁固定,同时也防止气体漏出,钝头套管上也设置有进气开关。使用钝头套管充气法可避免意外性腹腔肠管的损伤,钝头套管又称Hasson套管,这种方法因是在直视下放管,比较安全,因此,只要手法正确,几乎不存在肠损伤的危险。一般多用于腹内有粘连的病人。

第六章 全麻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全麻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一、全麻的诱导 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从药物进入体内至中枢神经系统内达到所需的浓度或分压需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的长短与药物作用的快慢、病人耐受情况的好差和麻醉操作的难易有关,故全麻诱导所需时间不一,一般为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或更长。就全麻本身而言,诱导是全麻过程中一段风险较大的时间,可以出现某些并发症甚或惊险的情况,例如血压剧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停搏、呼吸道梗阻、呕吐反流、严重支气管痉挛、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等,有人将诱导比喻为飞机的起飞。因为全麻药均为强力的抑制性药物,在诱导时所用剂量均较大,对机体的影响较剧,而病人的耐受能力亦不相同,少数病人甚至可出现对麻醉药高度敏感(高敏,hypersusceptibility)的现象,故进行全麻的诱导必须充分估计病人的耐受能力,谨慎从事,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必须牢记,全麻诱导使病人处于将其生命安全和内环境稳定完全依赖于麻醉医师来维护的状态。 进行全麻的诱导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使麻醉医师和有关人员能集中注意力于病人,且避免喧闹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2、在开始诱导前应安置好常用的监测装置,以便在有连续监测的情况下进行诱导。并应读取诱导前的数值,判断是否开始诱导和作为诱导时的参考。此外,麻醉医师对病人情况的直接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3、除特殊情况外,全麻诱导时病人的体位均为仰卧位,头部垫薄枕,宜使病人松弛和感到舒适。在诱导前应建立好静脉通路,适当进行输液,且便于在需要时从静脉通路给予急救或治疗药物。 4、在开始诱导前一般均用面罩给病人吸氧,在病人神志消失前不宜将面罩紧扣于病人面部,以免引起病人的不适和恐惧。在气管内插管前进行控制呼吸时,所予潮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富余气体经食管进入胃内造成胃部膨胀及胃内容物反流。 5、经静脉给予全麻诱导药时,一般根据对病人耐受情况的估计按体重计算所需剂 60 量。在具体执行时,不宜“倾注”式地注入,特别是对那些对循环影响剧烈的药物最好采用分次注入的方式,即先注入小量,观察病人反应,再注入小量,边观察、边注射,酌定所需剂量。对危重病人也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吸入麻醉药,除刺激性低的药物如氟烷、七氟醚外,也不宜一开始就用高浓度吸入,以减轻高浓度吸入所致之应激反应。一般先用低浓度吸入,每3~4 次呼吸后增加O.5%的浓度,直至认为可满足要求。

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分离技术 【分类】 1.锐性分离 (1)锐性分离是指用剪刀、电手术、激光或超声刀的切割分离。锐性分离应遵循下面的原则:切割前应尽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 (6 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 2.钝性分离钝性分离分为机械性钝性分离和水分离两种 水分离是靠灌洗液压起到无损伤分离组织的作用,灌洗液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使用前应加温至接近体温。使用低温溶液手术时间长时易引起病人体温下降。 水分离的技术是将灌洗吸引管的半尖锐的头端,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或

剪开的小孔插人需分离的组织间,液体靠水压顺阻力最小的途径进入,无损伤地推开组织间隙。当分离界线显示出来后,再进行锐性分离或用灌洗器头端作钝性分离就比较容易和安全。机械性钝性分离是采用分离钳和剪刀的刀叶插入需分离的组织间,通过钳叶或刀叶张开的推进和牵引力达到组织分离,其原则包括: ( 1)重要结构不要施加不适当的牵引。 (2)不准备切割或切除的组织应采用无损伤钳,或钝性拨棒轻轻拉开或拨开。 (3)血管应在分离闭合后切割。 (4)未辨认清楚的部位不要切割。 【分离方法】 1.电刀分离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泛。大多数情况下用电钩分离。电凝钩有各种不同形状,其中L 形钩或直角钩应用最多。电凝钩分离时应先在组织如腹膜和脏器包膜表面开一小口,钩子经此小口薄薄地钩起要分离的组织,确认为非重要结构后再接通电凝器,将钩起的组织按线条状切断。使用电凝钩时要注意勿使钩子刺破周围结构和肠管。也可用钩背而不是钩尖分离,电凝钩不是向上提,而是轻轻往下压来分开组织。 注意切勿钩起大块组织或连续通电分离。因为单极电烧的击发点在通电区域内的最细处,钩起大块组织通电很可能会在重要的组织结构处发生电烧。在分离炎性水肿的病变脏器时,可用电铲边推边电烧,较为安全有效。电钩与电铲一般均有一个冲洗/吸引通道。可在电烧时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相关要点 一、腹腔镜手术的病理生理特点 Co2人工气腹内压一般维持10—15mmhg、注气速度0.5—2L/min,成人腹内气体维持3—4L。主要经腹膜吸收,吸收率约14ml—90ml/min。腹腔内的co2在腹膜内压小于10mmhg 时,co2吸收量与腹内压成正比,大于10mmhg时,co2吸收量不再增加而呈平台,因腹内压增高,腹膜毛细血管受压,血流量减少,阻止了co2进一步吸收。吸收后的co2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成碳酸氢盐,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运输。血中的co2主要经肺排除,未排除的暂时贮存在体内,主要在骨骼肌和骨内,术后逐渐排除。 二、人工气腹对呼吸功能影响 腹内压升高,使膈肌上抬,运动受限,至呼吸道峰压值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呼吸死腔增大,co2排除减少,Paco2明显升高,BE和PH降低,可出现高碳酸血症,因此,要求在人工气腹中施行过度通气。 三、人工气腹对循环系统影响 腹内压增高,小于18mmhg,可促使腹内脏器和下腔V的血回心,增加前负荷;大于20mmhg,则阻碍血液回流,使前负荷降低。腹内压和co2刺激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等分泌增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呼吸性酸中毒,缺o2反应性交感神经刺激,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手术牵拉内脏和吸痰易于发生。急性高co2血症可引起强烈的脑血管扩张,当Paco2从40mmhg上升到60mmhg,脑血流量增加一倍,脑血容量也增加一倍,使颅内压升高 四、麻醉选择的原则 应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能避免co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 1.全身麻醉,采用气管插管、肌松剂、施行控制呼吸,利于保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又可避免膈肌运动,利于手术操作,时最适宜的麻醉方法。 2.硬膜外麻醉则要求麻醉平面很宽,对循环影响大,手术刺激牵拉反射病人不适,常需辅用强效麻醉性镇痛剂,将带来呕吐、误吸的危险,加上气腹所致的生理改变不易纠正和控制,这些均是硬膜外麻醉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宜推荐采用。 五、麻醉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人工气腹后,因胃内压升高可能致胃液返流,出现误吸可导致吸入性肺炎、术前禁食、禁饮和应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以提高胃液PH。 2.在腹腔镜手术中较易出现气胸和皮下气肿,气胸多与膈肌损伤或先天性膈肌缺损有关,皮下气肿可能是穿刺部位有大量co2弥入皮下组织或腹内压过高所致。一旦出现,解除气腹并作腹腔闭式引流,观察呼吸情况作相应处理。

腹腔镜手术麻醉选择和管理

腹腔镜手术麻醉选择和管理 孙晓群 扬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前言:自70年代开始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诊断性手术以来,因其具有:①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相对轻; ②组织损伤小,明显减轻术后疼痛;③术后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总费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腹腔镜手术时特殊的人工气腹、体位、手术时长等要求,对麻醉选择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腹腔镜手术麻醉期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和麻醉管理十分必要。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相关数据,重点阐述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期病理生理变化、不同种类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气道控制方法、术中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术后疼痛治疗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83例,ASAⅠ~Ⅱ级,排除术中中转开腹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全麻,气道控制方式包括:气管插管、SLIPA喉罩、双腔喉罩;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主要是: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地佐幸、七氟醚、顺阿曲库铵等。术后镇痛:①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时由病房医师肌肉注射杜冷丁1~2mg/kg 或地佐幸0.1~0.2mg/kg;②33例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在拟穿刺的部位逐层浸润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分析指标:气管插管例数、插SLIPA喉罩例数、插双腔喉罩例数;术中有无更改气道管理方式、气道压、潮气量、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术后疼痛(病房护士采用采用VAS进行评分,要求VAS大于3分进行镇痛干预)以及相关严重并发症(苏醒延迟、气胸、皮下气肿、声音嘶哑、反流误吸、栓塞、肺水肿)等。结果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手术,其中气管插管438例,插SLIPA喉罩94例,插双腔喉罩19例,术中插SLIPA喉罩有5例患者因为气道通气不畅、漏气或需要插胃管而改为气管插管,插双腔喉罩有1例患者因为术中移位而重新调整后正常。潮气量8~10 ml/kg,气道压平均值(气腹前12.3±2.1cmH2O,人工气腹时22.7±3.5 cmH2O,停止气腹后13.9±2.5 cmH2O),PetCO2(气腹前35.6±4.1mmhg,人工气腹时44.3±5.1mmhg,停止气腹后37.9±2.5 mmhg, SLIPA喉罩组气道压平均值和PetCO2相对气管插管和双腔喉罩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小时内42%的患者发生中~重度疼痛,重度疼痛发生率11.9%,部分中度疼痛患者要求不用镇痛剂,其它患者临时给予静脉或肌肉注射地佐幸或杜冷丁;采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复合0.5%左旋布比卡因20ml局部浸润麻醉超前镇痛方法取得较好的预防术后疼痛的效果。有5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无一例影响呼吸功能,术后48h内自然吸收,无气胸并发症。反流误吸3例,误吸物为口腔分泌物,量5~10ml,经积极处理未出现肺部感染,均是插SLIPA喉罩患者。声音嘶哑5例,均是气管插管患者,排除寰枢关节脱位,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口腔局部雾化吸入及临时禁音等治疗,4例术后3~4天正常,1例一周后明显好转。术后咽喉痛:气管插管患者96例,SLPA喉罩21例,双管喉罩1例,未特殊处理,2~5天自然消失。1例女性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术后第一天并发肺动脉血栓性栓塞,术后第三天死亡。1例31岁女性年轻患者在SLIPA 喉罩气道全麻下行输卵管切除术,术后3小时出现咳嗽、咯血性泡沫痰,胸片提示肺水肿,给予西地兰强心、速尿利尿、面罩吸氧(75%酒精湿化)等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手术时特殊的人工气腹、体位、手术时长等对患者呼吸、循环有重要的影响,麻醉宜选择全身麻醉,气道控制主要以气管插管为主,双腔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而对照组的40例患者则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加基础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镇痛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程度。 结果:①观察组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数据差异有显著性 (P<0.01);②观察组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率高达97.83%,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0%,数据差异也具显著性(P<0.01)。 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明显优于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腹腔镜镇痛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4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57-01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基于其具有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但即使该类手术的效果较好,但麻醉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麻醉方式所得的效果往往大不相同。传统上主要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但往往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本研究将对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 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需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硬膜外麻醉、全麻禁忌症[3]。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2-56岁,平均年龄(32.3±7.1)岁,体重42-67kg,平均体重(51.2±5.8)kg,其中,手术术种为子宫肌瘤者12例,卵巢囊肿者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