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发布版)

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发布版)
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发布版)

QB

企业标准

HD/01-2002

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ime Synchronism System

of EastChina Electric Power Network

2002-4-22 发布2002-4-22实施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

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ime Synchronism System

of EastChina Electric Power Network

前言

华东电网已初步建成以超高压输电、大机组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电网。它的运行实行分层控制,设备的运行往往要靠数百公里外的调度员指挥;电网运行瞬息万变,发生事故后更要及时处理,这些都需要统一的时间基准。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各种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装置广泛应用,如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录波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事件顺序记录装置、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火电厂机组自动控制系统、雷电定位系统等等。这些装置的正常工作和作用的发挥,同样离不开统一的全网时间基准。

自动化装置内部都带有实时时钟,其固有误差难以避免,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积累误差越来越大,会失去正确的时间计量作用,因此,如何对实时时钟实现时间同步,达到全网的时间统一,长期来一直是电力系统追求的目标。目前,这些装置内部的实时时钟一般都带有时间同步接口,可以由某一种与外部输入的时间基准同步或自带高稳定时间基准的标准时钟源,如GPS标准时间同步钟对其实现时间同步,这为建立时间同步系统,实现时间统一,提供了基础。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已经建立或将要建立这样的时间同步系统。为了规范、指导时间同步系统的管理、设计、安装、测试和运行,特制订《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根据国内外涉及时间、时间统一技术的有关标准、建议、规范或规约,结合华东电网“统一时钟系统技术研究”的实践和有关时间同步的具体情况制订的。本《规

范》的贯彻、实施,对提高华东电网全网时间统一准确度和改进系统运行、管理质量将起推动作用。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生产科技部负责起草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缵震陈洪卿宋金安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术语与定义 (4)

4.主时钟 (5)

5. 带GPS接收器的主时钟的专门要求 (7)

6. 时间同步信号类型 (7)

7. 时间同步信号电接口 (8)

8. 各种时间同步信号采用接口 (9)

9. 时间同步信号传输通道 (9)

10.各种不同类型装置(系统)时间同步准确度要求 (10)

11. 时间同步准确度的现场测试方法 (11)

附录…………………………………………………………………………………………1 3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企业标准

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ime Synchronism System

of

EastChina Electric Power Network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时间同步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时间同步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要求、各种装置(系统)时间

同步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场测试方法等内容。可作为华东电网内各生产单位时间同步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1 适用场合

本规标准用于华东电网内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各级调度中心(调度所)、电力局(供电局)、发电厂、变电站以及并网运行的非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发电厂。

1.2 适用装置(系统)

1.2.1 将时间显示给运行人员观察或作人工记录的数字式挂钟。

1.2.2记录与时间有关的信息的装置(系统):如故障录波器、事件顺序记录装置、各级能量管理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火电厂机组控制系统、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监测)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网监控系统等。

1.2.3 有必要记录其动作时间的控制装置(系统):如微机保护装置、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等。

1.2.4 有必要记录其作用时间的装置(系统):如电力市场交易系统、调度录音电话等。

1.2.5工作原理建立在时间同步基础上的装置(系统):如雷电定位系统、功角测量装置、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装置等。

1.2.6 要求在同一时刻记录其采集数据的系统:如电能量计费系统、电网频率按秒考核系统等。

1.2.7 各类信息管理系统MIS。

1.2.8 其它要求时间统一的装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JB 2242—1994 时统设备通用规范

GJB 2991—1997 B时间码接口终端

GJB 2715—1996 国防计量通用术语

GB/T 15527—1995 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通用技术条件.

GB 11014—1990 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GB/T 6107—2000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

备之间的接口

GB/T 14429—1993 远动设备和系统术语(IEC 870-1-3)

GB/T 16435—1996 远动设备和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 17463—1998 远动设备和系统性能要求

GB/T 13926—19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EIA-485 用在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信号发生器和接收器接口的电气特

征(RS-485接口)

IEC 870-5-5 6.7节基本应用功能时钟同步

IEC 60870-5-103 7.4.2节时间同步

3. 术语与定义

3.1 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是由国际权度局(BIPM)、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组织保持的以国际原子时定义的秒长为秒长,通过闰秒方法使其时刻与世界时UT1接近的国际通用时间尺度。

( BIPM: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IERS: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

3.2 UTC(CSAO)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保持的标准时间UTC(CSAO),它与UTC的偏差,保持小于0.1μs。

3.3 北京时间Beijing Standard Time -- BST

北京时间是我国公认的全国统一标准时间, 采用东8时区的标准区时(Standard Zone Time),它比UTC提早8小时整,即北京时间 = UTC + 8h。缺省标注时,均默认为北京时间。

3.4 华东电网基准时间Time Reference of EastChina Electric Power Network

北京时间是华东电网全网时钟和电网业务运转的基准时间,如:某日某时某分某秒, 可以不加注“北京时间”字样。

如涉外业务需要, 使用UTC时间, 并在相应时刻加注UTC字样, 如: (12h44m UTC = 20h44m BST)。

本标准为阐述方便, 不涉及区时时差(8h )问题时, 用UTC 一词代替UTC+8h。

3.5 时间同步系统Time Synchronism System

安装在调度中心(调度所)、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由

a.主时钟,

b.时间信号传输通道,

c.时间信号用户设备接口,

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时间同步系统。

时间同步系统一般在一个调度中心(调度所)、发电厂或变电站建立一个。对安全有特别高要求的场合,也可以在单独的建筑物里建立一个。

3.6 主时钟Master Clock

自带高稳定时间基准或能够接收外部时间基准信号,以要求的准确度走时并能发送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标准时钟可作为时间同步系统的主时钟。

3.7 时码Time Code

包含时间信息的脉冲编码。

3.8 时间报文Time telegraph

包含时间信息和报头、报尾等标志信息的字符串,通常由串行口传输。

3.9 秒脉冲l pulse per second

一种时间同步信号,每秒钟一个脉冲,通常用英文缩写l pps 表示。

3.10 分脉冲l pulse per minute

一种时间同步信号,每分钟一个脉冲,通常用英文缩写l ppm 表示。

3.11 时脉冲l pulse per hour

一种时间同步信号,每小时一个脉冲,通常用英文缩写l pph 表示。

3.12 时间准确度Time accuracy

标准时钟输出(输入)的时间信号(时码和1 pps等)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偏差,亦称为绝对时间准确度。

3.13 时钟准确度clock accuracy

时钟计量时间的准确度,通常用某一时间间隔内时间计量的最大偏差表示,如一天误差不大于1秒;在技术文献中常以相对值,如n×10m表示。

3.14 时间同步准确度Time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装置或系统接收主时钟发送的时钟同步信号,使其内部实时时钟的时间同步后,内部实时时钟达到的时间准确度。

3.15 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美国军方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专门的接收器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获得位置、时间和其它相关信息。

4. 主时钟

4.1 组成

主时钟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时间信号接收(输入)单元,接收外部时间基准信号。重要应用场合(如调度中心、500kV变电站和发电厂)应采用冗余配置,

b.时间保持单元,

c.时间信号输出(扩展)单元。

4.2时间信号接收(输入)单元

4.2.1 功能

时间信号接收(输入)单元通过接收以无线手段传递的时间信号或输入以有线手段传递的时间信号,获得1pps和包含北京时间的时刻和日期信息的时间报文,1pps的前沿与UTC秒的时刻偏差≤1μs,该1pps和时间报文作为主时钟的外部时间基准。

4.2.2无线时间信号接收单元

接收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或我国卫星、短波广播和电视等无线手段传递的时间信号,获得满足 4.2.1规定要求的时间信息。目前,主时钟主要采用GPS信号接收单元。

4.2.3 GPS卫星信号接收单元

接收GPS卫星发送的定时、定位信号, 获得满足4.2.1规定要求的时间信息。

4.2.4 有线时间信号输入单元

通过导线或光纤接收其它主时钟发送的时间信号, 获得满足 4.2.1规定要求的时间信息。一般在主时钟内时间信号接收单元冗余配置时采用,其时间信息作为主时钟的后备外部时间基准。

4.3 时间保持单元

4.3.1 功能

主时钟内部的时钟,当接收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被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同步;当接收不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保持一定的走时准确度,使主时钟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仍能保证一定的准确度。

4.3.2 准确度

时间保持单元的时钟准确度应优于7×10-8。

4.3.3 内部时钟的振荡源

内部时钟的振荡源可以根据时钟精度的要求,选用普通石英晶振、有温度补偿的石英晶振或原子频标。

4.4 时间信号输出(扩展)单元

4.4.1 功能

当主时钟接收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按照外部时间基准信号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当接收不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

,按照内部时钟保持单元的时钟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当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接收恢复时, 自动切换到正常状态工作,切换时间应小于0.5s。切换时主时钟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不得出错:时间报文不得有错码,脉冲码不得多发或少发。

4.4.2 扩展

一般主时钟应输出足够数量的不同类型时间同步信号,数量不够时可以增加扩充单元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

4.4.3 输出时间信号

输出的时间信号类型应符合6的规定。

时间信号的电接口规格应符合7的规定,各接口在电气上均应相互隔离。

4.5 工作状态指示和告警

4.5.1 工作状态指示

主时钟面板上应有下列工作状态指示:

a. 主时钟电源正常。

b. 外部时间基准信号锁定(接收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正常)。当外部时间基准信号输入冗余配置时应指示当前起作用的一个。

c. 输出时间信号,一般为l pps。

4.5.2 告警

主时钟应有下列告警信号输出:

a. 电源中断。

b. 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消失,当外部时间基准信号输入冗余配置时应指示当前消失的一个。

告警信号的电接口类型为继电器空接点。

4.6 辅助功能

4.6.1 时间(日期)显示

显示时间,至少6位,即能显示时、分、秒。必要时可显示日期,即年、月、日,允许只显示世纪年份,即公元纪元年份的后两位。

4.6.2 时间、日期设置

必要时可增加时间、日期的设置手段。

4.7 外部事件发生时刻测量(可选)

用户需要时,外部事件发生时刻测量功能作为可选功能。

分辨率:1μs,准确度:3μs。

信号类型:TTL电平脉冲或静态空接点。

作用边沿(对应事件发生时刻):脉冲上升沿或接点闭合。

4.8电源

4.8.1交流供电:220V±20%(50Hz +/-1Hz),功耗:﹤15W 。

4.8.2直流供电:110V±20%,或220V±20%,功耗:﹤15W。

4.8.3交直流供电:同时符合4.8.1和4.8.2的规定。

4.9 机箱

采用标准19″机箱,可安装在配电盘内立柱上。

也可采用用户指定的其它尺寸机箱。

4.10 环境要求

4.10.1工作温度:0℃至60℃。

湿度:95%,不结露。

4.10.2 电磁兼容性

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保护室和控制室的电磁场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符合“GB/T 13926—19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4.11 可靠性

4.11.1 防震: 主时钟的结构和包装应保证正常运输中受震后仍能正常工作。

4.11.2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不小于25000h。

4.12 可维修性

采用更换损坏部件维修的办法,主时钟平均维修时间(MTTR)一般不大于30min。

4.13安全性

4.13.1 主时钟的各种输出接口均应相互在电气上隔离,以减少电磁干扰对时间信号与各被同步设备的影响。

4.13.2主时钟的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发生短暂(持续时间< 5min)短路或接地时, 不应给设备带来永久性损伤。

4.14 标志

主时钟面板上应有简明、清晰的产品型号及出厂编号标志,其标志应粘贴牢固。

4.15 外观质量

表面油漆涂层应光洁美观、均匀一致,不应有气泡、龟裂、脱落、划痕等缺陷。

5.带GPS接收器的主时钟的专门要求

带GPS接收器的主时钟除满足4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5.1 GPS接收天线

主时钟所配GPS天线必须保证安装地点接收信号所需灵敏度。

天线环境要求:工作温度: -40℃至+70 ℃,工作湿度: 100% ,结露。

接收天线需和安装底座一起供货。

说明书中应详细列出天线尺寸(直径和高度)、重量(包括安装底座)及安装方式。

天线安装位置应视野开阔,可见绝大部分天空,尽可能安装在屋顶。

天线安装在屋顶时只要视野足够,高出屋面距离不要超过正确安装必需的高度,以尽可能减少雷击危险。

天线电缆应根据其长度选择RG-59型、RG-58型或其它合适的型号,以保证GPS接收器需要的信号强度。

天线电缆应按照正确的工艺安装,穿在建筑物预留管道或电线管道中到电缆层。

5.2 GPS接收器(OEM 板)

接收载波频率:1575.42 MHz(L1信号)

接收灵敏度: 捕获< -130 dBm, 跟踪< -133 dBm

同时跟踪:装置冷起动时,不少于4 颗卫星

装置热起动时,不少于1颗卫星捕获时间:装置热起动时﹤2 min

装置冷起动时﹤20 min 定时准确度: ≤1μs( 1pps相对于UTC时间) 5.3 GPS接收器内部电池

内部电池为GPS接收器的时钟提供备用电源。

电池类型:锂电池

电池寿命:≦25000 h

6 时间同步信号类型

6.1 l pps脉冲信号

准时沿:上升沿,上升时间≤50ns,

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1μs,

脉冲宽度: 20ms ~ 200ms。

主时钟至少有一路标准TTL电平1pps 输出, 表征主时钟的准确度。

6.2 l ppm脉冲信号

准时沿:上升沿,上升时间≤150ns,

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3μs,

脉冲宽度: 20ms ~ 200ms。

6.3 l pph脉冲信号

准时沿:上升沿,上升时间≤1μs,

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3μs,

脉冲宽度: 20ms ~ 200ms。

6.4 IRIG—B(DC)时码

每秒1帧,包含100个码元,每个码元10 ms。

脉冲宽度编码,2 ms宽度表示二进制0、分隔标志或未编码位,

5 ms宽度表示二进制1,

8 ms宽度表示整100 ms基准标志。

秒准时沿:连续两个8ms宽度基准标志脉冲的第二个脉冲的前沿

帧结构:起始标志、秒(个位)、分隔标志、秒(十位)、基准标志、分(个位)、分隔标志、分(十位)、基准标志、时(个位)、分隔标志、时(十位)、基准标志、自当年元旦开始的天(个位)、分隔标志、天(十位)、基准标志、天(百位)(前面各数均为BCD码)、7个控制码(在特殊使用场合定义)、自当天0时整开始的秒数(为纯二进制整数)、结束标志。

附录图1表示今年4月1日14时08分32秒的波形图。

6.5 IRIG—B(AC)时码

用IRIG—B(DC)码对1kHz正弦波进行幅度调制形成的时码信号,幅值大的对应高电平,幅值小的对应低电平,典型调制比为3:1。示意图见附录图1。

6.6 时间报文

6.6.1 报文内容

时间报文应该包含下列内容:

时间:时、分、秒,

日期:年、月、日,

报文起始、结束标志及其它信息传输必须的标志。

也可包含用户指定的其它特殊内容,如时间基准标志、GPS卫星锁定状态、接收GPS卫星数、告警信号等。

6.6.2 报文信息格式

ASCII码或BCD码或16进制码。

数据位:7位或8位,起始位:1位,校验位:偶校验、奇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1位或2位。

6.6.3 信息传输速率

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bps,可选。

6.6.4报文发送时间

每秒输出、每分输出或根据请求输出1次(帧)。

或用户指定的方式输出。

7 时间同步信号电接口

主时钟有多路时间信号输出时,不管信号接口的类型,各路输出在电气上均应相互隔离。

7.1 静态空接点(光隔离)输出

允许外接电压: 250 v

7.2 TTL电平输出

负载: 50 欧;驱动:HCMOS

7.3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RS-232

电气特性符合GB/T 6107--2000(CCITT建议V.28)

连接器9 针 D 型小型公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1

7.4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RS-422

电气特性符合GB-11014--90(CCITT建议V.11)

连接器9 针 D 型小型公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1

7.5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RS-485

电气特性符合EIA/485(CCITT建议V.28)

连接器9 针 D 型小型公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1

7.6 20mA电流环接口

传输有效信号时环路电流保持20mA,电气特性尚无标准。

7.7 AC调制信号接口

载波频率:1kHz

信号幅值(峰-峰值): 高: ≥10.0V、低: 符合3:1调制比要求。

输出阻抗: 600欧隔离输出。

8. 各种时间同步信号采用的电接口

为保证时间同步信号传输的质量,应按表2采用不同信号接口

表2

9. 时间同步信号传输通道

时间信号传输通道应保证主时钟发出的时间信号传输到用户设备时能满足用户设备对时间信号质量的要求,一般可在下列几种通道中选用。

9.1 同轴电缆

用于高质量地传输TTL电平信号,如l pps、l ppm、l pph和IRIG—B(DC)码TTL电平信号等,传输距离≤10m 。

9.2 有屏蔽控制电缆

用于在保护室内传输RS-232接口信号、传输距离≤15 m。

用于在保护室内传输RS-422、RS-485、20mA电流环接口信号、传输距离≤150 m。

9.3 音频通信电缆

用于传输IRIG—B(AC)信号,传输距离≤1000 m。

9.4 光纤

用于远距离传输各种时间信号,传输距离取决于光纤的类型。

10 各种不同类型装置、系统的时间同步准确度要求

华东电网对常用的各种装置(系统)的时间同步准确度要求规定见表3

11. 时间同步系统的现场测试方法 时间同步系统建立后要在现场进行测试,包括主时钟技术指标的测试和用户设备接收时间同步信号后能达到的时间同步准确度的测试。 11.1 测试仪器: 在现场测试中使用的测试仪器有:带GPS 的标准时钟(有事件记录功能)、时间间隔计数器、电平转换装置和脉冲延时装置等。 也可以用将这些仪器功能组合在一起的一台现场综合测试仪代替。 11.2 主时钟技术指标的测试 主时钟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它输出的1pps (TTL 电平信号)脉冲前沿相对于UTC 秒的时间准确度,可按图1接线进行测试。 如主时钟只有1ppm (TTL 电平信号)输出,则测量它相对于UTC 分的时间准确度,也按图1接线进行测试。 GPS 天线 GPS

1pps ( 图1 如主时钟没有1pps 或1ppm (TTL 电平信号)输出,则用测量1pps 或1ppm (空接点信号)输出相对于UTC 时间秒或分的时间准确度代替,对1pps 或1ppm 空接点信号经电平转换后接到测试仪器,见图2。 GPS 天线 GPS

1pps

时间同步系统在线监测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4 甘肃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时间同步系统在线监测 技术改造(设备大修)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 设计、勘测证书号:

年月日

1.总论 时间同步系统在线监测功能,将时钟、被授时设备构成闭环,使对时状态可监测,且监测结果可上送,从而将时间同步系统纳入自动化监控系统管理。时间同步系统在线监测的数据来源分为两大类:设备状态自检数据和对时状态测量数据。设备状态自检主要是被监测设备自身基于可预见故障设置的策略,快速侦测自身的故障点。对时状态测量则是从被监测设备外部对其自身不可预见的故障产生的结果进行侦测,这两种方法较为完整的保证了时间同步系统监测的性能和可靠性。 1.1设计依据 2013年4月,国调中心专门下发了〔2013〕82号文《国调中心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1.2主要设计原则 通过在原系统上建立一套通讯技术及软件来实现系统级的时间同步状态在线监测功能。采用低建设成本、低管理成本、低技术风险的手段,解决当前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体系处于开环状态,缺乏反馈,无法获知工作状态紧迫现状,使时钟和被对时设备形成闭环监测,减少因对时错误引起的事件顺序记录无效,甚至导致设备死机等运行事故,并在此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监测性能,减少复杂度。

1.3设计水平年 系统模块使用年限10年。 1.4设计范围及建设规模 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主站)针对时钟同步检测功能修改主要涉及前置应用,前置应用以104 或476 规约与变电站自动化系进行过乒乓原理对时,根据对时结果来检测各变电站时钟对时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全网时钟同步的准确性。同时,以告警直传方式接收变电站时间同步监测结果,包含设备状态自检数据和对时状态测量数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经济分析 2.项目必要性 2.1工程概况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及各变电站都以天文时钟作为自己的时间源,正常情况下实现了全网时间的一致。 2.2存在主要问题 近期,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装置在运行中发现的时钟异常跳变、时钟源切换策略不合理及电磁干扰环境下性能下降等问题,反映出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在运行管理、技术性能、检验检测管理、在线监测手段及相关标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方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所承接的所有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1人员架构:项目负责人电话现场施工负责人电话 2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施工安全培训 3 材料,设备: 1 传输部分:线缆、光缆、连接头等 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5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4 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齐全。 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 5施工面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6线槽、桥架敷设 1线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强电桥架,消防等)不应小于30cm。 2线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线槽或者桥架上端下端每隔1.5M进行固定 3线缆桥架平行敷设时要求每隔2m进行固定,水平垂直不的大于5cm 4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5丝杆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线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 7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8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9线缆桥架、线槽水平,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进行桥架接地 10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7 管线的敷设 1暗管敷设:暗管敷设宜选用阻燃硬质PVC管或镀锌钢管,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40%~50%。 2暗敷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的长度超过6m或线槽拐弯处宜设置过线盒。 3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25mm,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易大于4cm。 8 线缆敷设 1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成熟,采用分层结构和分块开发方式,灵活、稳定、实用,设备管理系统架构能满足企业客户设备管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易于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调试与升级,是真正随需而变的架构模式。设备管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三维技术架构模式,将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内容划分为即专业设备管理、设备知识管理和业务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1.专业设备管理主要包含对各种动态、静态的设备、仪表、动力设备、能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的管理。 2.设备知识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知识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运行绩效管理等内容。 3.业务管理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前期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检修管理、条件管理、巡检点管理等等。 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设备管理系统构架,主要有六层结构,包括访问层,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系统层和数据中心。 访问层:提供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口和方式,B/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HTTP协议进行访问;C/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由服务器承载相应的各种服务,不同的客户通过服务器使用、共享服务,以及用户的信息交互。表现层:表现层主要定义系统的具体展现方式,以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计划、运行、故障管理、检修等设备管理操作。为了使系统更加灵活,方便客户操作,乾元坤和在表现层定义了用户界面、界面处理两类组件,分别应用于输入、输出及验证各种设备信息数据,协调界面与商业逻辑。 表现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层,提供和用户交互,将用户的行为输入转化为系统操作,进入后台逻辑。即当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时,系统会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存储,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 业务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功能层,也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和主体应用层,定义了包括具体的系统操作逻辑、操作流程等。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计划管理、设备发放调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运行监控管理、设备清理维护、设备维修管理、报废等功能。系统业务层的职责就在于按照实际需求和流程,实现一系列的完整的设备管理。 服务层:主要负责定义和执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标准,实现对权限、搜索、分析、业务流转等功能深度挖掘。

XP系统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XP系统时间同步不成功_Windows time服务无法启动解决 同步时间的服务器是:210.72.145.44 xp自带的时间同步服务器老是会连不上,而且时间还会差一秒。 这里就教大家换成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服务器,同步就方便多了。 1.双击右下角的时间。 2.把服务器改成210.72.145.44 3.按同步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出错。即使是高峰时期,三次之内闭成功,比美国的服务器好多了。 另外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只是7天,我们无法自由选择,使得这个功能在灵活性方面大打折扣。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手动修改它的自动同步间隔。 1. 在“开始”菜单→“运行”项下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 2. 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2Time\TimeProviders\Nt pClient ] 分支,并双击SpecialPollInterval 键值,将对话框中的“基数栏”选择到“十进制”上 3. 而这时在对话框中显示的数字正是自动对时的间隔(以秒为单位),比如默认的604800就是由7(天)×24(时)×60(分)×60(秒)计算来的,看明白了吧,如果您想让XP以多长时间自动对时,只要按这个公式算出具体的秒数,再填进去就好了。比如我填了3天,就是259200。 Windows time服务用于和Internet同步系统时间,如果时间无法同步有可能是服务没有随系统启动,可以在运行处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控制台,找到"windows time"服务设置为自动并启动即可。 如果启动该服务时提示: 错误1058:无法启动服务,原因可能是已被禁用与其相关联的设备没有启动。 原因是windows time服务失效。 修复: 1.运行cmd 进入命令行,然后键入 w32tm /register 正确的响应为:W32Time 成功注册。 如果提示w32tm命令不内部或外部命令……,是因为系统盘下的system32目录不存在w32tm.exe和w32time.dll这两个文件,到网上下载一个或者到其他电脑复制过来放下这个目录下再运行 2.如果上一步正确,在cmd命令行或运行里用net start "windows time" 或net start w32time 启动服务。 如果无法启动Windows Time服务,同时提示:系统提示“错误1083:配置成在该可执行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流程与规范

前言: 弱电工程施工流程是怎么样的?需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对于新手总是摸不到头脑,本文从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流程来谈,其他子系统基本一样。一起来看看吧!正文: 一、施工步骤: 1、勘察现场 A.与甲方协商,确定仓库位置。 B.水电设备。现场是否具备施工必需的水电设施。 C.电力负荷。施工现场的电力线是否能匹配工程的负荷要求。 D.设备布局。确定机柜的位置、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以及线路的的敷设路迳。 E.样品式样。明确业主的要求,确定样品的型号、样式。要形成文档,客户签字确认。 F.安全。原材料的安全,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2、绘制网络拓扑图、平面点位图,交业主方确认。 3、制定工程进度计划表。列举施工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各项工作完成的先后次序,并确定详细的计划时间, 4、指定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负责规划备料,备工,用户方配合要求等方面事宜 5、现场施工,每日记录施工进度,并根据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按工期工要求交付工程。工程日志写起来 6、现场设备安装记录表,制作测试报告,打印IP地址表、路由表、配置表。

7、验收。在上述各环节中所建立和完善的文档,作为验收资料的一部分,交业主保存。同时公司也要留存幅本,作为客户资料,以备售后服务用。 二、布线规范 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摄氏度,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机柜处,双绞线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终端处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3、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时,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4、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13mm。 5、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6、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7、双绞线最长线距为100米,超过100 米的可用双绞线中继器连结加长,每段线路中中继器的数据不能多于三个。 8、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非屏蔽4对双绞线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b 屏蔽双绞线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c 主干双绞线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进行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范用户视图;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③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④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需求调查 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 2.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了解其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画出企业目标 体系图。 3.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 4.了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往。 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画组织机构图。 2.了解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组织机构,画上下级组织体系图。 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画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图表。 2.列出各部门业务项一览表。 3.画各项业务管理的概要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其中包括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三种类型的信息需求,并估算今后几年信息的增长。 1.调查各项业务管理所用信息。 2.统计单位内各部门的输入、输出信息量及互相间交换的信息量;按不同的频度要求(日、月、季、年或不定期)分别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还要统计出高峰的及全年总计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3.调查统计单位内部各部门及总体的存储信息量,按不同存储周期和保密要求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还要统计出最大存储信息总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4.按信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类数字信息及各种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等。 信息的输 此项业务信息信息存

设备管理系统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大作业 题目:设备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 学号: 121096143 姓名:朱晓敏 完成日期: 2012/11/6

目录 1 前言 (2) 2 需求分析 (2) 2.1要求 (2) 2.2任务 (2) 2.3运行环境 (2) 2.4开发工具 (2) 3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3) 3.1系统流程图 (3) 3.2数据库设计 (4) 3.2.1建立数据字典 (4) 3.2.2数据库详细设计 (4) 4 编码与实现 (5) 4.1分析 (5) 4.2具体代码实现 (7) 4.3界面实现 (16) 5 课程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评语及成绩 0

1 前言 设计一个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设备管理员。系统首先要求用户登录,用户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主界面包括设备查询功能及数据维护功能,设备查询功能是按一定的条件查询所需要的设备信息,数据维护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删除来修改数据。 2 需求分析 2.1要求 (1)用Csharp语言实现程序设计; (2)采用.NET开发工具来设计主窗体和子窗体等; (3)画出系统模块的流程图; (4)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5)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互交),程序要有注释。 2.2任务 (1)设计一个登陆窗体和主窗体,7个子窗体来显示相关信息; (2)管理员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主窗体进行相关操作; (3)画出所有模块的流程图; (4)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5)编写代码; (6)程序分析与调试。 2.3运行环境 (1)WINDOWS2000/XP系统 (2)Visual Studio 2005编译环境 2.4开发工具 C#: C#(C Sharp)是微软为NET Framework量身订做的程序语言,C#拥有C/C++的强大功能以及Visual Basic简易使用的特性,是第一个组件导向(Component-oriented)的程序语言,和C++与Java一样亦为对象导向(object-oriented)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成熟,采用分层结构和分块开发方式,灵活、稳定、实用,设备管理系统架构能满足企业客户设备管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易于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调试与升级,是真正随需而变的架构模式。设备管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三维技术架构模式,将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内容划分为即专业设备管理、设备知识管理和业务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1.专业设备管理主要包含对各种动态、静态的设备、仪表、动力设备、能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的管理。 2.设备知识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知识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运行绩效管理等内容。 3.业务管理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前期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检修管理、条件管理、巡检点管理等等。 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设备管理系统构架,主要有六层结构,包括访问层,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系统层和数据中心。 访问层:提供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口和方式,B/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HTTP协议进行访问;C/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由服务器承载相应的各种服务,不同的客户通过服务器使用、共享服务,以及用户的信息交互。表现层:表现层主要定义系统的具体展现方式,以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计划、运行、故障管理、检修等设备管理操作。为了使系统更加灵活,方便客户操作,乾元坤和在表现层定义了用户界面、界面

处理两类组件,分别应用于输入、输出及验证各种设备信息数据,协调界面与商业逻辑。 表现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层,提供和用户交互,将用户的行为输入转化为系统操作,进入后台逻辑。即当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时,系统会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存储,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 业务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功能层,也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和主体应用层,定义了包括具体的系统操作逻辑、操作流程等。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计划管理、设备发放调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运行监控管理、设备清理维护、设备维修管理、报废等功能。系统业务层的职责就在于按照实际需求和流程,实现一系列的完整的设备管理。 服务层:主要负责定义和执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标准,实现对权限、搜索、分析、业务流转等功能深度挖掘。 系统层:基于J2EE技术设计设备管理软件运行的服务环境。 数据中心:对各种设备数据按照类型、环节、先后进行封装,通过各种封装技术和标准的数据传输接口,方便地实现对各种数据来源的插入、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

计算机系统时间同步方案

关于同步210厂各计算机系统时间的方案目前我厂现场计算机包括生产管理计算机(含MES系统终端及ERP系统终端)、过程控制计算机(各二级服务器及终端)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操作用HMI、FDA等),各系统的计算机均是使用自身BIOS时间作为系统时间,造成各电脑时间互异、各信息系统之间时间无法同步的情况;公司规定各系统时间同步原则为三级系统与ERP 系统时间同步、二级系统时间与三级系统时间同步、一级系统与二级系统时间同步;但是公司没有建设专门的时间服务器,且我厂一二级各系统之间互相独立,各系统之间时间同步存在很大的困难,为达到各系统之间时间同步的目的,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选择调度室计划用三级电脑作为我厂所有计算机系统的时间 服务器,设置该电脑时间与信息中心MES系统服务器时间自动同步,且设置系统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与信息中心MES系统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 二、各三级计算机、ERP终端、二级服务器与我厂时间服务器进行 同步,频率为24小时; 三、各区域二级HMI电脑、一级电脑以相应区域的二级服务器为 依据进行时间同步,频率为24小时; 四、ERP系统、三级系统、二级系统的时间同步工作由设备管理室 负责,一级各电脑的时间同步工作由电气作业区负责,具体操作方式见附录《计算机系统时间同步设置操作说明》;

五、计算机系统时间的管理部门为设备管理室; 六、未经允许,禁止任务个人及部门对系统时间进行修改,违者进 行严肃考核,一经发现,考核100元/次; 设备管理室 2010-6-26

附录一: 计算机系统时间同步设置操作说明 若要使当前电脑与网络上IP为xxx.xxx.xxx.xxx的电脑时间同步,需要对当前电脑操作系统进行如下设置: 一、启动相关服务项 依次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将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Locator服务、Windows Time服务启动,且将其启动类型设为自动;具体操作为:点击服务名称,右键选择属性,在启动类型下拉框中选择“自动”,确定。如图:

(完整版)弱电综合管网及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要求

弱电综合管网及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要求 一、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弱电综合管网及综合布线工程的工程实施、调试、检测、质量控制。 1.2 弱电综合管网及布线工程范围包括:区域综合外网、室内综合管网和综合布线工程。区域综合外网工程由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人(手)孔、引入与引出配管、室外交接箱等组成;室内综合管网由弱电间、线槽、配管、配线箱、接线盒、智能配线箱、管网支架等组成;综合布线工程主要包括用于建筑弱电系统及综合布线的主干线缆、水平线缆、用户配线、各类配线模块、机柜等。 1.3 本章规定依据现行国家规范与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电气工程实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的要求编制,并与其配套使用。 二、施工准备 2.1 区域综合外网工程施工前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2. 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3.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使用前由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进场检验。 4. 施工工具齐备、完好。 5. 室外管道应按通信管道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2.2 室内综合管网工程施工前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施工前应依据施工图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将弱电各系统的线槽、线管进行综合布置、合理安排。完成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和弱电等专业的接口确认。 2.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3. 根据支架、吊架所承荷载,确定支架、吊架的规格,在线槽订货时应向厂家作技术交底,支架、吊架和线槽宜由厂家统一加工并供货,应做防腐处理。 4. 线槽内外表面光滑无毛刺,无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保护层完整,无锈蚀、脱落等现象。 5. 配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要求如下: 1)各种型材与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线管壁厚均匀,表面涂覆或镀层应均匀、平整、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外形不得变形、断裂、损坏。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 统总体设计技 术规范 目 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 2.需求调查 ........................................................................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 员配置 .........................................................................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 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 作流程 .........................................................................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 求 .............................................................................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 3. 数据规划 .......................................................................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 .......................................................................... .......................................................................... ..........................................................................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 .......................................................................... .......................................................................... ..........................................................................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 5.1工程费用概算 ............................................................... 5.2效益分析 ...................................................................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 6.1实施计划 ................................................................... 6.2组织管理 ...................................................................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 文档编号 版本编号 项目名称 文档名称 项目经理 开发单位 编写 任东民 2001年6月6日 校对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

4.3.12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 4.3.12.1总的要求 4.3.12.1.1 时间同步系统的构成 1)时间同步系统由一级主时钟和时钟扩展装置组成。 2)一级主时钟用于接收卫星或上游时间基准信号,并为各时间扩展装置提供时间信号。3)一级主时钟与时钟扩展装置均配置时间保持单元,保证在输入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依然不间断地提供高精度的输出信号。 4.3.12.1.2时间同步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期工程情况,将配置1面主时钟装置屏和2面时钟扩展装置屏。主时钟本体装置屏安装在集控楼内,主时钟屏配置的2台主时钟为整个时间同步系统提供2路冗余的时间基准信号输出。机组保护室和网络继电器室各设1面时钟扩展装置屏,主时钟装置与时钟扩展装置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时间同步系统天线安装在集控楼楼顶上。 4.3.12.1.3时间同步系统的运行条件 1)电源要求 同步时钟装置(一级主时钟和二级扩展)采用两路AC220V电源供电,投标方应配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美国ASCO 7000系列产品)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 2)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10~+55℃ 贮存温度: -40~+55℃ 湿度: 5%~95%(不结露)。 所有设备均可放置在无屏蔽、无防静电措施的机房内。 4.3.12.1.4 时间同步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时间同步系统在集控楼的电磁场环境下能正常工作,符合“GB/T13926-19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中有关规定的要求,并达到Ш级及以上标准。 4.3.12.2功能要求 4.3.12.2.1 时间同步系统配置的主时钟及时间同步信号扩展装置对厂内DCS、SIS、电气控制装置及其他需要时钟同步的设备进行时间同步,并应能提供满足这些设备需要的各种时间同步信号及接口(含接口装置、通讯电缆等设备)。 4.3.12.2.2时间同步系统两台主时钟的时间信号接收单元应能独立接收GPS卫星和我国北斗卫星发送的无线时间信号作为主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当某一主时钟的时间接收单元发生故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技术规范 1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 2.需求调查 (1)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 作流程 (1)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 3.数据规划 (2)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 3.1.2规范用户视图 (2) 3.1.3数据流分析 (2)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 3.2.1建立功能模型 (3)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 i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 5.1工程费用概算 (4) 5.2效益分析 (4)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 6.1实施计划 (4) 6.2组织管理 (5)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 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 7.2总体设计能够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 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 (5) 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 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 1.版本变更情况 (6) 2.参考资料清单 (6) ii

设备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源码)

目录 前言―――――――――――――――――――――――摘要―――――――――――――――――――――――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系统方案确定 2.2系统功能实现 第三章怎样开发一个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3.1 编程环境的选择

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3.3 二者的结合(DBA) 第四章 Visual basic下的控件所实现的功能 4.1实现菜单选项 4.2 实现工具栏 4.3 帮助 第五章系统总体规划 5.1 系统功能 5.2 流程图 第六章系统具体实现 6.1 用户界面的实现 6.2 数据库的实现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程序源代码、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前言--------------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设备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固定管理系统亦是如此。以往设备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在设备安排和设备管理信息上的工作任务。 该系统适用于普通设备的管理,在使用上力求操作容易,界面美观,另外,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软件升级。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信息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摘要--------------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方案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系统概述 (3) 2.1背景 (3) 2.2设计目标 (3) 第三章资信管理系统网络实施环境 (5) 第四章资信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8) 4.1功能简介 (8) 4.2软件平台架构 (8) 4.3模块功能 (9) 4.3.1资信管理 (9) 4.3.2系统管理 (10) 4.3.3积分管理 (10) 4.3.4 信用评级 (11) 第五章系统可扩展性 (13) 第六章系统硬件选型 (14) 第七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16) 7.1用户技术培训 (16) 7.2现场安装调试 (16) 7.3提供完备的技术文件 (16) 7.4售后服务 (17)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背景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铁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旅客列车上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已经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变为现实,甚至在印度的铁路上也提供了相关服务。多媒体信息系统既能提高铁路客车硬件的更新换代及运行管理的智能化集中调度、改善客车的服务条件,而且为乘客提供方便的电子商务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旅客的旅途生活和工作需要,使传统的铁路列车焕发出现代化的旺盛生机,对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提高铁路运营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更好地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加速现代化宏伟策略具有重大意义,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多媒体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宝丽星通运用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基于多年来地方铁路局在列车设备及运行业务需求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开发出了一系列业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信管理数字信息化产品,体现了国内列车数字化多媒体系统的一流水平和发展方向。综合各系列的成熟产品和长期实际运行可靠的技术,结合引入国际一流相关技术装备,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化全国铁路客车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方案。 宝丽通资信管理信息系统将流媒体服务器与信息显示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起来,将服务器上编排好的节目传递至信息显示终端,同时以字幕形式进行信息发布,这样旅客在旅途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也能了解相关即时信息。系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高清晰度MPEG2/4等音视频编解码和无线局域网(802.11g)技术,使列车电视图像可以达到DVD水平。系统服务器采用专门的抗震系统保障多媒体信息系统7*24高可用运行。 2.2设计目标 高可伸缩性的统一应用管理平台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 2.需求调查 (1)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 3.数据规划 (2)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 3.1.2规范用户视图 (2) 3.1.3数据流分析 (2)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 3.2.1建立功能模型 (3)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 5.1工程费用概算 (4) 5.2效益分析 (4)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 6.1实施计划 (4) 6.2组织管理 (5)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 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 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 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 (5) 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 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 1.版本变更情况 (6) 2.参考资料清单 (6)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者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使语音、通信、数据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得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电气保护措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6个子系统,它们是: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干线子系统 (3)管理间子系统 (4)垂直干线子系统 (5)建筑群子系统 (6)设备间子系统 1.1、缆线的布放: 1.1.1、水平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水平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者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电缆桥架方式敷设,当线缆在地面布放时,应根据环境选用地板下线槽、防静电地板等布线等安装方式。 1.1.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1)垂直干线子系统通道有穿楼板电缆孔、管槽、电缆竖井三种方式,一般采用电缆竖井方式。电缆竖井的位置上下应对齐。 (2)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者数根外径63—102mm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金属管高出地面25—50mm,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

(3)管道敷设方式包括明管和暗管。 1.1.3、建筑群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或者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1.4、线缆布放要求: (1)线缆的规格与设计相符; (2)线缆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与设计相符; (3)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或损伤; (4)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签字迹清晰、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线缆布放应留有余量,以防变更。双绞线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为10cm,设备间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为3-5m,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 (6)线缆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所; (7)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如下要求: A、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平行敷设时间距在30cm以上 B、对于有保密要求的工程,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对于有保密要求的线缆宜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 (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9)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标出编号内容; B、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截面利用率为30%—50%。 C、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PVC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线缆或4芯以上光缆时,管径利用率应为50%。暗管布放4对双绞线缆或者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 (10)设置线缆桥架和线槽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密封线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金属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B、线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每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C、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双绞线缆、光缆及其他线缆应根据线缆类别、数量等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者线缆收到挤压。 1.2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措施 1.2.1 预埋地面金属线槽 (1)预埋线槽应单层设置,线槽长度超过30m或者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布放线缆和维修。 (2)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尘与防水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