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汉语言文学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张菁菁

摘要: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对比被动句英汉对比结构语义

英汉两种语言的构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体现在被动句方面,就更为明显。Yip P C和Rimmington Don就被动句这一概念谈到:“汉语中对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大大低于欧洲语言。由于汉语是意义指向性的语言,而非严格依靠形态的语言,因此它更多地依靠语言内容,而非语法形式。同时,汉语被动句不到必须使用时,一般会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标记性的被动词(例如被)。然而,汉语中,不管是带标记词的还是不带标记词的各式各样的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普遍少于欧洲语言。”[1]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

一、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的对比

(一)有标记的被动句(形式被动句)

在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常见于被字句,或者是含有“叫”“让”“给”等词的句子。

汉语“被”字句的基本结构是由“S.+被+O.+谓语动词+其他”,英语被动句则由“S.+be+过去分词+by+O.”来组成句子。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有施事者

(1)那个警察被人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someone.(Identity vague)

The policeman was wounded by someone.

(2)那个警察被小偷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the thief.(Initiator revealed)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例(1)中施事者的身份模糊不清,虽然出现了施事者“人”(someone),但是“人”具体的身份仍然未知。从例(1)中可以看到,英语中施事对象前面的“by”可以连同其后的施事者根据语境的需要适时省略,而汉语中施事对象前的“被”常常是构成被动句的必要条件,通常不能省略,即使要省略也只能根据语义省略“被”后的宾语,而不能连同“被”字一起省略,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被动句。这是因为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语法规则且不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表达语义,而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被”作为被动句里的主要虚词不能连同宾语一起省略。英语的被动句即使没有句末的“by+O.”,但仍然有“be+过去分词”的核心表达,且“by”与动作发出者的关系紧密结合,因此保留前半部分依然是有标记的被动句。

2.无施事者:

(3)那个警察被打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Identity unstated)

无施事的被动句中都涉及到“省略”,无法或不需要补出施事者的情况。在语

境已经很充分,不需要补出施事者的情况时,汉语省略充当施事成分的宾语,但保留虚词“被”,而英语中则将宾语连同前面的连接词一起省略。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汉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不能单独存在,后面一般要加上“其他”的成分,这些成分一般包括:“了”“补语”“动词+补语”等。在上述的例子中,动词“打”后加上了“了”,构成了“S.+‘被’+O.+谓语动词+了”的形式,而在英语被动句“The policeman was hit.”中,整体充当谓语的“was hit”后不需要在加入其他成分,可以单独使用。这是因为,汉语的被动句需要表达施事对象对受试对象产生了某些影响,因此必须将受到动词影响的结果呈现出来。

3.施事者在句中的位置

我们先看几例英汉被动句的例子:

(4)戴维亲了玛丽。David kissed Mary.

(5)玛丽被戴维亲了。Mary was kissed by David.

受事施事V. 受事V. 施事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的形式与其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一个普通句子转化为被动句时,依然要符合原先的语言规范,即汉语中状语可放在谓语动词前,形成“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而英语中通常先说主干结构,然后状语类的其他成分放在句子谓语之后的远端位置,常常为“主语+谓语+状语+……”的形式。

4.状语的位置

汉语被动句中,状语的位置通常是:表示时间、情态的状语在“被”字的前面,其他状语放在后面:

(6)他的钱包昨天被小偷偷了。

His purse was stolen by the thief yesterday.

(7)他的头昨天被狠狠地打了。

His head was hit hard yesterday.

例(6)中的“昨天”作为时间状语,放在“被”的前面,例(7)中“狠狠地”作为方式状语放在了“被”的后面,而英语中状语的位置一般固定,常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5.动词的选用

汉语中,有些词不能出现在被动句中,例如“是”“有”“再”“当”“像”“属于”“得”“近”等,同时,表示自身身体部位动作时,也一般不使用“被”字句。例如:

(8)*手被我举起来了。

*头被我抬起来了。

在上文第二点中,我们已经讨论了被动句动词的使用情况,通常谓语不能单独出现,但在个别有情态状语、对举句或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条件下,可以单用动词。(9)突然被骗,他心里总感到有些意外。

(10)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被救。

在英语中,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例如:“appear、die、end、fail、happen、last、lie”等词,这些词不能与“be”动词构成“be+过去分词”的形式,但这些词在译成汉语时,有可能是及物动词。例如:“I failed her.”翻译成汉语是:“我让她失望了”。以不及物动词“fail”为例,其构成的句意里含有一定的被动意义,但是无被动标记,而此时的汉语被动句含有标记。(二)无标记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

英汉语言中,除去有标记的被动句,还有许多被动句并未采用被动形式,而以一般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其被动意义也能被听话者所理解。比如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话题——说明”型结构,受事者出现在句首作为论述中心时,就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一个新的话题,这时,话题要放在句子的开头。例如:

(11)任务完成了。The miss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12)问题解决了。The problem was/has been solved.

(13)信寄走了。The letter has already been sent.

(14)窗户打开了。The window has been opened.

上例说明,在汉语中,当话题作为被论述的对象时,即便是表达被动含义,也不使用被动形式。同时,意义被动句中的“话题”和“动词”是正常主动句中的“V.+O.”,因此,动词必须是及物的,否则就会产生令人无法理解的句子。例如:

(15)信已经寄了。(寄信为“V+O.”结构)

(16)*信已经走了。(走为Vi.,不可带宾语)

在英语中,受事对象一般都需要依靠特定的语法形式来表现。英语中这一类的表达较少,通常在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且受到副词“well、good、easily、pe rfectly”等修饰时,使用这样的形式。例如:

(17)The book sells well.

(18)It smells good.

(19)These clothes washed easily.

显然,“the book”“it”“these clothes”不能分别自动发出“sell”“smell”“wash”等动作,所以基于动词词性和句中限制的条件,英

语中意义被动句有如上类型。

英语中虽然也有主动句型表被动义的句子,但大多数的被动句依然是通过“Be+过去分词”的形式来表达,而不像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意义被动句。无标记的被动句在英语中的数量明显少于汉语,且汉语被动句中的动词具有使役性,动词对施事产生的影响必须表达完整,因此汉语中有“S.+‘被’+O.+V.+了”“S.+‘被’+O.+V.+Complement”“S.+‘被’+V.+C.+O.”等形式,而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则相对单一。

二、英汉被动句语义表达的对比

(一)语义表达的倾向性不同

汉语在“被”字出现以前,已有“为……所……”等结构,这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消极意义。下面对被动句的语义表达是否含有“不愉快”等消极义进行分析。

1.动词本身含有消极义

一些谓语动词诸如“杀、灭、伤害、袭击、破、劫”等,本身含有强烈的消极语义。因此,在“被……所……”或“为……所……”的结构中,受事者受到上述谓语动词的影响,整体呈现出消极义。例如:

(20)一队为敌方所杀。

(21)我们有理由认为,露营者们是被野兽所伤。

2.动词本无消极义,但结合句义产生消极义

有一些动词本身是中性词,没有明显的消极义,但是由于谓语动作的发生是受事者所不希望也不期待的,由于“被”字句的动词要对受事者产生影响,因此,句子就带上了消极义。例如:

(22)野战军在偷袭中被敌人发现了。

(23)他们的这段对话不小心被小明听见了。

(二)使用频率

在英语中,常用被动形式来剔除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以表达客观性。英语中的被动句常用来陈述客观、公正的事实,并在语气上保持了冷静和理性。英语被动句形式并不单单是“be+过去分词”的形式,还有“get+过去分词”“have+动词复杂式”等。例如:

(24)The problem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25)The student with previous experiences are preferred.

(26)I was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为表达客观中立的态度,英语倾向于采用被动句,而汉语被动句多少都含有被动的语义指向,因此并不用被动句来表达客观公正的语气。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英语和汉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类型及语法结构,且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言表达习惯不甚相同,因此,英汉被动句在表达结构和语义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英语被动式的语法构成形式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依靠结构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有标记的被动句占多数,无标记的被动句占少数;汉语的被动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较多的有标记表现形式,无标记形式的被动句也能通过意合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在语义特点方面,汉语的被动句多数带有语义指向和主观意义,强调受事者受到谓语动词的影响产生了某些变化,而英语中的被动句是将受事者从有可能受到主观影响的语言形式中解放出来,表达客观、理性而公允的概念。正是这种语义特征的差异,使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

频率产生差异。

充分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二语习得中更为准确地使用语言,更有效地理解非母语文化中特定句型所表示的含义,从而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注释:

[1]Yip P C,Rimmington Don.Chinese:A comprehensive grammar[M]. Psychology Press,2004:209.

参考文献:

[1]Yip P C,Rimmington Don.Chinese:A comprehensive grammar[M]. Psychology Press,2004.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刘月华,潘文娱,故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4]任彦.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张晋林.对比视域中的英汉被动语态[J].外语学刊,2009,(2).

[6]王炳炎.英汉被动结构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6).

[7]邓云华,黄广平.英汉被动句视角与标记性的类型学研究[J].

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4.

[8]隗雪燕,王雷.英语与汉语的被动含义[J].外语教学,2001,

(5):18-23.

[9]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5,(1):19-23.

[10]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98,(5):15-19.

[11]王炳炎.英汉被动结构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6):14-17.

(张菁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200030)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摘要通过对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对比的分析,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差异,并学会运用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方法技巧,从而能准确翻译英汉被动句。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翻译 “把动作的对象(宾语)提前作主语便构成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出现的频率要少得多。”[1]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语的形式来表达的。“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2]所以欲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差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 “英汉两种语言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两种语言因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同而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迥异,被动意义的表达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就是这样产生的。”[3] 英语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被动句。英语早期的发展,如同古代汉语,古英语也没有专门的动词用来表示被动意义。动词不仅有主动用法,也有被动用法,到现在英语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词,如“open”、“sell”、“wash”等。 1、The shop opens at six o’clock. 这个商店六点开门。 2、Refrigerators sell well. 电冰箱卖得很好。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英语中产生了分词,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中引起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使被动语态在当时产生了,但是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还得力于过去分词的出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用法被现在的人们使用,例如“让您见笑了”之类的常用语。一般来说,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容易被理解。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来自古代的文献。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多为被字句,这一现象的运用出现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全英文论文)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中美商务谈判恭维语的使用 分析英语新词及其影响 论网络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论CALL Center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XX学院为 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英汉语中“喜悦”情感的隐喻研究 中西广告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探讨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美的主题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及翻译浅析 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 论小妇人中乔的“假小子”形象 初中生英语写作策略调查 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浅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农村高中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XX中学为例 英语习语的翻译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布朗宁我的前公爵夫人的人物塑造 论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浅谈英语广告语修辞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805 99 0749 英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自我修正的影响 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 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对高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研究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英汉爱情谚语的隐喻对比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大学生双语教学接受程度研究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跨文化交际 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 红字中字母A的意义解读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发展影响 对2012年中国外贸出现“双降”的分析及对策 汉语拼音在英语音标教学中的迁移作用研究--XX中学为例 新闻英语的文体和词汇特征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礼貌语语用失误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调查与培养策略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 远大前程中郝维仙小姐的悲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英汉语气对比翻译

英汉语气对比翻译 1.英汉在语气表达方面的差异及翻译处理。 汉语靠副词或状语表达,而英语则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如“假如我是这个国家的总统,这个国家就会强大多了”。 英汉语义差异对比及其翻译处理 1.语义的类型: a.指称意义、概念意义(denotation) b.言内意义、内涵意义(connotation) c.情感意义(褒贬中) d.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以英语中的“dog”(狗)为例。 英汉语义的对应现象 1.英汉两种语义在相互交流和渗透中产生的三大语义对应 关系: a.纯音译词:气功、武术、阿司匹林等等 b.音义合成词:先音译再添加相关的意义如bowling,sardine 等;前半部分为原合成词的音后半部分为原合成词词的意义如internet, Disneyland c.直译或意译:硅谷、蓝领、地球村 2.某些英语术语的汉语在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差异(P85).

语义交叉现象 1.英汉语义交叉现象的存在情况: 在英语或汉语中,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对应很多的意义如英语中的“aunt”可以对应汉语中的很多的词,同样地,汉语中的“轻”一词跟不同的词搭配则可以在英语中有很多的意义。 语义冲突与空缺现象 1.语义冲突是指有些词(事物)在一种语言或文化环境中的 含义与在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环境中的意思截然相反,如dragon, liberalism;空缺现象是指有些词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含义或事物,如汉语中的阴阳,粽子。 多义或复义现象 1.一词多义现象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句义环境中表达出不 同的含义,以英语中的get为例。 语境及其含义以及所体现的感情色彩 1.语境:简而言之,语境是指语言单位所处的环境,分为狭 义语境和广义语境。 2.狭义语境:各个语言成分之间微观及宏观上下文关系,主 要包括临时的或稳定的联立或搭配形式,词语在这些搭配

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

2004 年9 月第20 卷第5 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 倪巍邵志洪 ( 华东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200237) Sept. , 2004 Vol 20 No. 5 提要: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对英汉语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英汉语被动概念的语法化过程及动因、两种语言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英汉语被动句之间的差异, 讨论影响它们使用的深层机理, 旨在解释英汉被动句的部分操作规律。关键词: 英汉语; 被动句; 认知;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31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3831( 2004) 05- 0128- 06 A Cognitiv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NI Wei SHAO Zhi ho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ontrastive study is conducted from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on English and Chinese pas sives. From three aspects, i. e.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its motivation, syntactic structure as well as pragmatic function of Eng 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and discussing the deep mechanism of their uses with a view to disclosing some underlying principles governing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passives; cognition; contrastive study 1. 引言 根据Quirk et al. ( 1985) 和杜荣( 1993) 的理论, 被动表达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可以对等地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例如, 有些英语被动句就不能对应地译为汉语: ( 1a) The machine was repaired. *( 1b) 机器被修好了。 ( 2a) The task was finished by him. *( 2b) 任务被他完成了。 ( 1a) 、( 2a) 在英语中能够接受, 但( 1b) 、( 2b) 在汉语中就不能接受。而如果说: ( 1c) 机器被修坏了。 ( 2c) 任务终于被他完成了。 我们便可接受。那么, 究竟影响英汉语被动句使用的深层机理是什么呢? 本文试图借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 来解释英汉被动句的部分操作规律。 2. 英汉被动句的语法化差异 128

英汉对比与翻译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完成时间 2013.05.31 课程名称 英汉对比与翻译 专 业 辅修第二学位英语专业 年 级 2010英语第二学位辅修本科生 注:本科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论文,并用A4页面打印,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送交评审教师。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至迟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交本单位本科生教学秘书存档。 姓 名 郭培斌 学 号 2010210596 成 绩 评卷人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I. Introduction I have learned 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Translation:An Introduction ” for a semester and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own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urse here . II. 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in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 Interference or Facilitation ? Some people may ask 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 .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 1989 : 27 ) We could divided translate into two part : Negative Transfer and Positive Transfer . By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 2.1 Negative Transfer To sum up , there are probably three causes would form negative transfer . Firstly , analogical use of one’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mother tongue makes us study Chinese-style English easier . Secondly , Confusion comes from scanty knowled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 Thirdly , we always unconscious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since customary . For a few example : 2.1.1 The writer likes writing at light (night) . The sound /n/ does not exist in some Chinese dialects and /l/ serves as a substitute . 2.1.2 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 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 2.1.3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 The noun renkou ,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 2.1 4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is offer . The verb jianyi ,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suggest ” can be used in VOC pattern in Chinese . 2.1.5 --Your English is wonderful . --No , no . My English is still poor . The negative reply to a compliment is considered in Chinese as modest and courteous . We could turn negative transfer into positive by making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arous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voiding or reducing errors from analogy . III.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contrast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摘要:首先我们应了解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接着我们应对英汉被动句的功能进行比较,并且分析英汉结构被动句差异和英汉意义被动句的差异,最后引申到中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对比词汇及原因 一、英汉被动句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意义句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在英语中,语态是指动词的一种句法形式结构,用于表示语法范畴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语态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动词的形式成为表示语态变化的标志。英语基本上属于形合语言,相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由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达,即be+p.p(过去分词),一目了然,是显性的。汉语是意合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动词本身基本上也无被动语态,所以汉语的被动含义的表达缺乏形态形式标志,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隐性的。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1.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 Quirk等明确指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严格区分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和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所谓结构被动句就是用形态,即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从结构形式上标志出来的被动句。所谓意义被动句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英语中的两种句子: 1)结构被动句(被动形式被动句) ①助动词be 各种形式加动词过去分词 Don’t be deceived by his book. He was kill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中,通过中英对比,浅谈英汉被动句构成和使用的差异和功能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被动句功能文化内涵 引言:文化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一个民族 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城代谢的生命源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达主动和被动意义来说,英汉语并无实质性区别。其差异在于表现形式,而形式上的差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语被动句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二者均有被动意义的结构表达形式;差异在于各自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内在含义及应用范围。这种差异的形成受制于两种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如英语的“语法型”和汉语的“语义型”特点(徐通锵,1991:264),同时也深受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语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构成被动句。汉语中的被动句是“被”字的各种结构形式以及半隐性的“叫、让、给、由”等表述形式。但是即使在英语这种动词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句子,动词主动形式构成被动意义句和表达被动意义的惯用语。例如: (a)Mike is interested in physics. S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b)The case locks well. The chicken is cooking. (c)Your bicycle needs repairing. This naughty boy wants a smack. 汉语虽然没有英语那样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可用以表达被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贫乏。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既有表达形式的,也有词汇的。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比“被“字结构更常用,这造成了汉语被动句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更趋复杂。例如:“这块表是上星期才买的”、“他很受大家的拥护”、“窗户开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1.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与意义 从结构形式上,英语中被动句式的形式较为单一,其主体是形式被动意义也被动的有标记被动句式,即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有时态和体的变化,如果有动作的发出者则在句末用by引导出来。英语中比较常见的是由“get+一ed分词”构成,但是这种构成形式没有“be+一ed”用法正式。例如: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5675342.html,/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在形成、句式及意念模式、功能上进行的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阐述了英汉互译中被动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被动句;英汉比较;差异性 当思维选择了动态事件中的客体作为参照点时,就产生了被动意念。各个民族都有表达这种意念的句式,被动句应此而生。一般来讲,英汉对比都认同两者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使用被动句时,英语比汉语的机会更大一些。若往深处探究就会发现在两种被动句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对立面即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1.英汉被动句的形成和意义 被动句主要是从动词上来看的,从动词的形成和意义上的关系来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大都存在着不相统一的现象。英语的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是“被”字结构形成。例如: The glass was broken.汉语虽然没有英语那样丰富的动词形式变化去表达被动句,但是并不能说明汉语的被动句的表现手段贫乏。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既有表形式的又有词汇的。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的使用比被字结构的更常用。例如:她很受大家喜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1.1英语、汉语被动句的形成 1.1.1英语被动句的形成

从语言史上来看,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首先出现的词类是原始动词,然后从原始动词中产生出名词、形容词等等。再以后就出现了英语中所谓的分词。分词的本质在于它是从动词演变出来的形容词,用以说明事物由于运动而具有的性质和状态。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上引起了一场革命,由此产生了英语的时体系统、语气系统和被动语态。最初分词只是用来表示事物由于运动产生的性质或状态,可以用作定语和表语。当做表语时句子结构为主系表结构表示静态。 例如: The glass was broken. 以后随着时光飞逝,由此产生了被动句。例如: The glasswas broken by my sister. 这里的介词“by”本来是“靠近,在??旁”的意思。玻璃是打碎了的又是靠近我妹妹的,因此玻璃是我妹妹打碎的,不是别人打的。以前认得逻辑是这样理解的。英语中的被动句至今仍是静句与动句的混合体。 1.1.2汉语被动句的形成 由于词汇功能的有限,言语的语态就变成了一种隐性的范畴,即使用主动形式被动句。但一直以来主动与被动形式在句子形式上失去了明显的区别性标志。在远古时期,这个问题就普遍存在,“被”字在古汉语中有“遭受,加以”的意思,为及物动词。东汉以后,语法化成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要标志。“被”字结构形式化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显示在各个方面,经过种种发展,“被”字结构变得形式化和复杂化。 1.2英、汉被动句的意义 1.2.1英语被动句的意义 英语被动句的意义在于英语被动句是动句和静句的混合体,这一点上文已经阐述过。“The glass was broken. ”此句表示的是一种静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被演变成为被动句,“The glasswas broken bymy sister.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汉语言文学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张菁菁 摘要: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对比被动句英汉对比结构语义 英汉两种语言的构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体现在被动句方面,就更为明显。Yip P C和Rimmington Don就被动句这一概念谈到:“汉语中对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大大低于欧洲语言。由于汉语是意义指向性的语言,而非严格依靠形态的语言,因此它更多地依靠语言内容,而非语法形式。同时,汉语被动句不到必须使用时,一般会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标记性的被动词(例如被)。然而,汉语中,不管是带标记词的还是不带标记词的各式各样的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普遍少于欧洲语言。”[1]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 一、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的对比 (一)有标记的被动句(形式被动句) 在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常见于被字句,或者是含有“叫”“让”“给”等词的句子。

汉语“被”字句的基本结构是由“S.+被+O.+谓语动词+其他”,英语被动句则由“S.+be+过去分词+by+O.”来组成句子。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有施事者 (1)那个警察被人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someone.(Identity vague) The policeman was wounded by someone. (2)那个警察被小偷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the thief.(Initiator revealed)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例(1)中施事者的身份模糊不清,虽然出现了施事者“人”(someone),但是“人”具体的身份仍然未知。从例(1)中可以看到,英语中施事对象前面的“by”可以连同其后的施事者根据语境的需要适时省略,而汉语中施事对象前的“被”常常是构成被动句的必要条件,通常不能省略,即使要省略也只能根据语义省略“被”后的宾语,而不能连同“被”字一起省略,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被动句。这是因为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语法规则且不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表达语义,而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被”作为被动句里的主要虚词不能连同宾语一起省略。英语的被动句即使没有句末的“by+O.”,但仍然有“be+过去分词”的核心表达,且“by”与动作发出者的关系紧密结合,因此保留前半部分依然是有标记的被动句。 2.无施事者: (3)那个警察被打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Identity unstated) 无施事的被动句中都涉及到“省略”,无法或不需要补出施事者的情况。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