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模板

要求:在教材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设计一份单元作业(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做适当调整),并写出理由。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作业现成的内容多,实际编写的少;二是语文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三是语文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四是语文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五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这种作业设计,重复单调,多限于词语摘抄、背课文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它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了《五彩池》后,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了录音朗读比赛;在上完《古诗词三首》后,要求学生模仿原作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

韵、对称,让学生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利用元旦,让同学们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祝福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出一封问候的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活、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 设计作业超市,给学生提供了享受成功喜悦的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差异性,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每个班级中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难易分化,我们叫他作业套餐。如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试着把当时的画面画下来。 D、课下再学着背会一首送别诗。 这四个作业学生不必全写,前一项作为必选作业,后三项作为选择作业,及我所说的“米饭加菜”的作业套餐。第一项是必选的“米饭”,后三项是所谓的“菜”,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这既能让学生吃得“饱”,又能让学生吃得有“营养”。 二、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次姓名 一、填空题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就是( )。 2、显微镜就是由( )、镜筒、 ( )、载物台、镜座、镜筒组成的。 3、人体的组成层次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就是:细胞、( )、( )、系统、人体。墙由很多块砖组成,相当于组织由很多( )组成。 4、从外部形态瞧,人体由头、( )、躯干、( )组成。 5、绝大多数生命体都就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 )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6、细胞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 )与能量,它不断地吸取( )与养料,排出( )等废物。 7、细胞非常小,要用( )来观察。 8、高浓度的酒精让( )加班加点地解毒。 9、医生将光纤维制作的内窥镜一端,沿人体内的( )或( )导入病人体内,对食道、肠、胃、气管、肺、膀胱、关节甚至大脑等器官进行检查。 10、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过口腔、( )、胃、( )、大肠等器官。 11、人体的消化液包括唾液、( )、胰液、胆汁、( )等。 12、唾液就是口腔中分泌的一种消化液,所以不要随便吐掉。细细咀嚼馒头会有感觉有甜味,就是因为唾液将食物中的( )转化为( )。 14、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但大多不能直接被人体( ),这些营养成分必须经过( )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15、在消化系统中,大部分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 )。 16、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 )、( )、气管、肺等。 17、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就是通过吸气与( )两个过程完成。吸气时胸廓( ),呼气时胸廓收缩。 18、人体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 )。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 )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9、人体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气体交换,几乎每个人都患过( )疾病。 20、感冒就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往往就是由( )或( )侵染人的呼吸道引起的,并通过感冒病人( )、打喷嚏、吐痰时散出的含有细菌或病毒的飞沫传染。 21、适当( )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氧气。

(统编)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作业设计3

5守株待兔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耕(g ēn g ēng ) 释(s ì sh ì) 触(ch ù c ù) 冀(y ì j ì) 颈(j ǐn j ǐng ) 株(z ū zh ū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按要求填空。 “释”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____。“释”在字典里的解释 有:①解释。 ②消除。③ 放开;放下。④释放。“释”在下列句子里应 选哪种解释?填序号。 1.因释. 其耒。( ) 2.你可以参看注释. 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 3.他们俩已经冰释. 前嫌了。( ) 4.听说父亲的病好了,我如释. 重负。( ) “触”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_____,再查音节____。“触”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接触。②碰;撞。③触动;感动。在 “兔走触株”一词中,“触”应选第 种 解释。 四、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兔走. 触株( ) 2. 因. 释其耒( ) 3.冀.复得. 兔( )( ) 株 珠 ( ) ( ) 待 侍 ( ) ( ) 守h 宋 ( ) ( ) 颈 项 ( ) ( )

五、下列句子朗读正确的是() A.兔/不可复得。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宋人有耕/者。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七、填空。 “守株待兔”一词中的“株”是 _____的意思,“待”是 _____的意思。“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那些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 八、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序号。 1.那个农夫“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 A. 农夫干了一天的活,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B. 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2.“兔不可复得”的原因是什么?() A.那个人的运气不好。 B.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偶然的,不能把偶然的事情当成必然的事情。 3.《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A. 做事情要像那个种田人一样执着,持之以恒。 B.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C.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案的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肖家堡小学李喜宁 作业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案效果的一个窗口。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与课堂教案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查漏补缺。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同样意义匪浅。因此设计信度较高的作业是发挥作业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创新,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1、作业功能的创新 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创新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做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2、作业形式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小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针对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应从提高语文作业的效能入手,着力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我简要阐述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策略: 一、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练等多种形式相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实践性的,如:种植花草盆景,观察探究,掌握规律;参观采访,搜集整理材料,增强交际能力,养成动手习惯。 (2)竞赛性的,赛诗会、速读会、语文智力有奖游艺会、成语接龙等。 (3)游戏性的,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 学了《詹天佑》,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示意图,变抽象文字为直观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作业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作业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的一生分为(蚕卵)、(幼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刚出生的小蚕叫(蚁蚕).在蚕生长的过程中.它要经过(4)次蜕皮.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3、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4、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丝绸之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5、还有其它昆虫如(蝴蝶).也像蚕一样.一生要经过(4)次变化. 6、一只雌蛾大约要产(500)只卵. 7一只蚕所吐的蚕丝其长度可达(1000米)至(1500米)最长可达(3000米) 8、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二、选择题 1、蚕蜕皮是因为(B). A、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2、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3、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C). A、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三、判断题 1、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 2、把蚕养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是最好的.(×) 3、蚕蜕皮时.我们可以帮助它.(×) 4、蚕没有听觉.不怕声音.但在吐丝结茧时不能受惊吓.(√) 5、蚕专爱吃桑叶.这是因为桑叶的营养成分最能保障蚕的健康发育.(√) 6、蚕宝宝有时一天的取食会超过它自身的体重.(√) 7、当蚕蛾产下卵时.它的一生便即将结束了.它的生命将由卵来延续.(√) 8、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四、问答题 1、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都有一 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不同点:(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 (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 (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2、剪开剪子后的蛹还能活吗? 答:剪开剪子后的蛹仍能正常发育. 3、蚕蛾为什么不吃东西? 答:因为蚕蛾的口器退化,不能在进食了. 4蚕的一生经过哪些变化?需多少天?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6、留住今天的太阳 课堂练习: 1、理解句意: “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a. 这段话中“微不足道”的意思是 b. 你是如何理解“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不少于40字) c. 造句:微不足道—— 课后练习 1.写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焦躁()悲戚()笑吟吟()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一句句子: 渐渐地,我知道太阳落山并()累了,()一天过完了。 4、扩写。(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分层作业 小练笔:写一个自己(或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争取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7、特别的作业 * 课堂练习: 1.读一读下面这句话,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 (1)大厅里暗暗的,只有 (2),只有 2.理解句子: “老师也要做一份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 **课后练习: 1.写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特别()顽皮()尖锐() 猛烈()健壮()勇猛()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哭笑不得: 惊慌失措: 3.照样子写一写:例:气得(直瞪眼) 哭得()笑得()急得()惊讶得()羞愧得()害怕得() ***分层练习: 小练笔: 有许多优点。他(她)真,; 他(她)真,; 他(她)真,……

8 守信 * 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参见、探望、看望、拜见 在我生病期间,同学们都来()我。 范式说:“我们约好,两年以后的今天,我到你家去,()你的父母双亲以后,我们一起再回京城继续求学。”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张劭等候好朋友。 张劭到村口去等候好朋友。 张劭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村口去等候好朋友。 我们迎接爷爷。 我们迎接爷爷。 我们,迎接爷爷。 **课后练习: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同,所从事的事业或走的人生道路是一样的。()(2)形容酒、菜美味而丰富。() (3)形容奔波劳苦的样子。() (4)有所感触而慨叹。() 2.读课文,完成练习: “到了约定相见的那天早晨,张劭把范式要来作客的事告诉母亲,请她准备酒菜招待客人。”张劭究竟对他的母亲说了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写下来。 ***分层练习: 小练笔:你喜欢文中的范式和张劭吗?选择一个,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鉴于这种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新的尝试。 案例一:自主设计作业,作业分量好承担 在教完古诗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师:学习完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生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

道理写下来。 生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 生4:我想收集这两位诗人其他的诗来吟诵。 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说明一定道理的古诗。 生6:我想整理跟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分析和反思: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习,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

(完整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与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 1、动物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蚕蛾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部分,从蚕的形态变成 蚕蛾的形态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3、蚕的一生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不同形态的变化。 4、养蚕、抽取蚕丝做成_______,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5、蚕的生命从________开始。 6、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___________,一副___________。 7、人的一生按年龄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阶 段。 8、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_______天。 二、判断 1、熊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3、现在人们利用科技手段,能养出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 4、像蚕一样,所有的小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5、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6、蚕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7、蚕蛾刚产下的卵是紫色的。() 8、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但最终都会死亡。() 三、选择 1、人6岁左右的牙齿生长的阶段是() A.乳牙阶段 B. 混合牙阶段 C. 恒牙阶段 2、下列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是() A.蝗虫 B. 蜻蜓 C. 蜜蜂 3、下面是蚕的身体组成部分的是() A.足 B. 腹 C. 翅 4、按年龄分组,外公属于() A.儿童组 B. 青年组 C. 老年组 5、(多选)下面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做准备中,正确的是()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C.不挑食。 四、我会排列 按照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重新排列蚕的生长阶段: 蛹成虫卵幼虫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五、我会连线: 将下面的人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连线。 外公68岁堂妹5岁表哥20岁妈妈36岁 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

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 新疆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张强五家渠市 831302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做出如下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教学,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作业设计对语文教学效果保障具有很大作用,教师通过对作业有效设计,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熟练掌握已学知识。 一、作业设计突出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作业设计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想象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给学生留有宽广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的去想象,通过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假设自己是某篇课文的作者,那么自己会写出哪些场景。这种模式的作业设计可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表演作业 小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在表演课文内容时,教师根据课文角色安排学生扮演,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绘画作业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溶解》作业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判断题 1、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盐、砂糖、沙子都能溶于水。() 3、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重新获得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4、任何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二、选择题 1、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B、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烧杯的内壁 2、下列哪一种物体不会溶解于水()。A、食盐B、奶糖C、薯片 3、下列哪种物质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将其过滤出来的是()。 A、蔗糖 B、味精 C、面粉 4、将食盐放入水中,下面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会慢慢变咸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 C、食盐颗粒会立即消失 三、填空题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碰到)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沉淀 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2、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A、透明B、深紫色C 淡紫色 3、把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还能看的颗粒。 A、沙 B、食盐 C、高锰酸钾 4、白糖溶解于水后,下列描述是正确的()。 A、能被过滤出来 B、不会在水底沉淀 C、在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 6、一杯蔗糖水,被吸管插到不同的深处,分别吸一口,你的感觉会是()。 A、下部的较甜 B、各处一样甜C上部的较甜 6、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下列现象最能证明高锰酸钾溶解的是()。 A、液体变红C、高锰酸钾逐渐消失 B、高锰酸钾颗粒逐渐消失,并且静止后也不出现沉淀 二、判断题 1、利用高锰酸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一杯盐水的各部分味道都是一样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第四课背课文 轻松练基础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ú chàng sǎng yīn liǔ shù dǒng shìróng guāng huàn fā()()()()()shēng shūfǎn chú zǐ yuēxīn shǎng jīn jīn yǒu wèi ()()()()() 二、给下面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 ..了。() 2. 在我们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3. 我们又惊奇,又佩服 ..。() 4. 我只好垂头丧气 ....地站在那里。()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铿锵()耳行云()水()()有味 容光()发急不可()光()四射 四、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 我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 怎样匆匆呢 2. 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 3.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 4. 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妈妈接着说还不懂啊就让背 积累促运用 一、根据要求写词语。 1. 描写老师讲课神态的四字词语。 笑容可掬和颜悦色()() 2. 描写学生读书神态的四字词语。 津津有味全神贯注()() 二、把下面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 读书破万卷,。 ---杜甫 2. 读万卷书,。 ---刘彝 3. 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 4.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快乐提能力 一、阅读直通车。 我学会了读书 或许有人看到这个题目会问:读书也需要学吗?不错,读书需要学习的就是方法。 读书可以分成默读和朗读两种。所谓默读,就是要在心中默念、体会、思考文中每一层的意思。如鲁迅的《药》,在默念之时,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社会的黑暗与残忍;同时,我们也会想到当时的现实环境是如此的恶劣不堪。 默读的另一种在于精读。俗话说:读书在于精,做事在于勤。所以读就一定要精读、细读。在默读的基础上再深一步地钻研,从而真正理解全文的中心意思。读书需要细心和耐心。细细读一篇文章会有很多好处,使人受益无穷。默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快,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好书,更多的好文章,更多、更快地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生活! 朗读,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读出声音。在朗读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写此文时的心理活动及他的思想情感,这样,能使此文变得真实可信、活灵活现。如朱自清的《背影》,他把父亲怎样过月台帮他买橘子写得形象逼真,如果把它朗读出来,便可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怜惜与不舍,以及对父亲的崇敬。 朗读还有助于背诵。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的就是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思也就慢慢懂了。那背诵也一样,读书读多了,意思懂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很容易背出来了。真实的感情也就在此时活灵活现地流露出来。 但许多同学在读书时完全一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样子,那再怎么读,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读书也要讲究两个字:用心。用了心才能适当地发挥读书真正的好处,才能收到好效果。 我就是这样学会了读书,用这两种方法更加充实了自己。 1.第一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修辞仿写一句话。 2.文中主要讲了哪几种读书方法?它们各自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的歇后语是: 我也能写上一句歇后语: 二、小试牛刀。 1. 你在读书过程中一定收集了很多名言、警句,那么,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 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 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语文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之外,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活动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在语文练习中开展趣味语文活动,将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统整起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体现了这些特点。如《充气雨衣》一课中小林同学善于观察发明了充气雨衣;《画风》一课中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互相激励、互相启发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蜜蜂引路》中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这些无不闪烁着创造着思维的光芒。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味地“死记、死背、死抄”的倾向,让作业闪烁学生智慧的火花,突现各自的特性。 童话《坐井观天》家喻户晓。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门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课文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大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鉴于此,长期以来,“井底之蛙”的形象成了一个经典的符号。 在课堂上,我们可能会准确无误的给予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做井底之蛙”这样的道德信条,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小鸟与青蛙的经典对话上,而容易忽视对“青蛙”这一形象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忽视对青蛙内心感受的解读。我曾尝试用自主的作业方式,让学生走进青蛙的井底世界,给予青蛙新的评价,为长久以来青蛙是个“大傻瓜”平反。 通过心灵的体验,在练习中学生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深深地震撼。 亲爱的小朋友青蛙在井底已经住了上百年上千年了,狭窄的井口阻碍了它的视野,使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帮助青蛙设计一个新的“家”吗一个宽敞明亮、视野开阔的井 在孩子们的画笔下,青蛙未来的家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的一个设计:青蛙住的井的井口上安装了全玻璃活动式太阳能天窗,利用太阳能井底冬暖夏凉,青蛙再也不用冬眠.井底到井外还设有专门的观光电梯,电梯两旁还精心安装了隐蔽的捕虫器,青蛙们在外出参观的同时享受昆虫的美味。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12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和《乡下孩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文中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唤醒留在我们心中的北京记忆。《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让学生不知不觉进人古诗的意境,学会《静夜思》这首古诗。与此同时,学生又学会了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乡下孩子》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 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彩图,我们在学习中仔细地观察图画,并展开想像,借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单元38个生字。两条绿线条内的2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乡下孩子》;其中能背诵《再见了,北京!》、《静夜思》、《乡下孩子》。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信息资料,以加深课文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联系上下文,理解时局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了解乡下孩子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课时: 12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爱护周围环境 【课文教学】 5翠鸟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 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 翘舌音)、“秆、衬、衫、泛、翁”( 1、读音:有“赤、衬、衫”( 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 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 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作业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作业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的一生分为《蚕卵》;《幼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刚出生的小蚕叫《蚁蚕》;在蚕生长的过程中;它要经过《4》次蜕皮;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3;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4;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 正是用丝绸之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5;还有其它昆虫如《蝴蝶》;也像蚕一样;一生要经过《4》次变化。 6;一只雌蛾大约要产《500》只卵。 7一只蚕所吐的蚕丝其长度可达《1000米》至《1500米》最长可达《3000米》 8;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二;选择题 1;蚕蜕皮是因为《B》。 A;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2;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3;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C》。 A;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三;判断题 1;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 2;把蚕养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是最好的。《×》 3;蚕蜕皮时;我们可以帮助它。《×》 4;蚕没有听觉;不怕声音;但在吐丝结茧时不能受惊吓。《√》 5;蚕专爱吃桑叶;这是因为桑叶的营养成分最能保障蚕的健康发育。《√》 6;蚕宝宝有时一天的取食会超过它自身的体重。《√》 7;当蚕蛾产下卵时;它的一生便即将结束了;它的生命将由卵来延续。《√》 8;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四;问答题 1;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不同点:(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 (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 (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2;剪开剪子后的蛹还能活吗? 答:剪开剪子后的蛹仍能正常发育。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 张永序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鉴于这种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新的尝试。 案例一:自主设计作业,作业分量好承担 在教完古诗《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师:学习完了《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生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 生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 生4:我想收集这两位诗人(苏轼、陆游)其他的诗来吟诵。 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说明一定道理的古诗。 生6:我想整理跟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分析和反思: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作业题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 1、柳树可以用种子繁殖,但通常是用茎繁殖。甘薯可以用根繁殖;马铃薯可 以用茎繁殖。 2、用茎繁殖植物的两个基本方法是扦插和嫁接。 3、为了保护植物资源,绿化祖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 “植树节”。 4、在做吹蒲公英种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蒲公英飞行的 距离。风力大果实飞行的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的距离近。 二、判断题: ( )1、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 ( )2、调查就是简单的“问一问”。 ()3、用茎繁殖植物时,采集的茎段要无病虫害,叶芽要饱满。 ( )4、移栽植物时,不需要带土,因为要栽植物的地方有土。 ( )5、在花盆中栽植物时,用瓦片罩住花盆流水孔,是为了防止水流出花盆。 ( )6、移栽后的植物,要马上浇肥料给它营养。 ()7、将植物移栽后,要马上浇透水,然后再把土压紧。 1×2× 3√ 4×5× 6× 7×三、连线题 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种子主要的传播的方式连接起来 凤仙花(弹力发射) 蒲公英(随风飘散) 桃(自由落体接触土壤) 苍耳(借助动物皮毛) 莲、椰子(水面飘浮) 樱桃(动物吞吃后排泄) 四、选择填空题: 1、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的繁殖方法叫② ;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 物的茎上进行繁殖的方法叫① ①嫁接②扦插③靠接 2、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后期管理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湿度,每天喷(②)水,以 叶面被打湿为准。 ①1次②3-4次③无数次 五、实验研究,选择填空。 选取月季的茎,研究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分别截到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给他们编号。 1、在这个对比实验中 变量(不同条件)是:① 不变量(相同条件)是:②③④⑤⑥ ①切口形状②繁殖用的土壤③植物的品种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作业设计也应有相应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精神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作业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二、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使得事半功倍。 三、设计自选式作业,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作业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 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3课时 练习课-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3课时练习课 班级姓名成绩 一、已知某县农民2002年~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0分) 蔬菜种植: 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250元; 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畜牧养殖: 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650元;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300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自己设计标题和图例) 二、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20分)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8年2月制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城市 北方甲市-18 -15 0 10 24 28 30 30 25 12 5 -10 南方乙市 5 16 20 25 30 35 38 38 35 30 20 15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 (1)这两个月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 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2)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 差是多少摄氏度?

(3)两个城市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 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三、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20分) 年份 项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电 话 29 35 46 50 50 50 电 脑 11 15 18 24 38 45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表。 单位:台 08年3月 2、拥有电话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3、拥有电脑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4、从统计数据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20分) 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08年3月 1、全年销售电视机( )台,空调( )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视机( )台,空 调( )台。 3、( )季度销售电视最多( ),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商厦经理,根据电视机、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季度 台数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电 视 机 800 500 300 600 空 调 450 400 850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