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A族

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AⅡAⅢAⅣ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针对下面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回答下列间题.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ⅤⅡA0

2C N F Ne

3Na Mg Al Si S Cl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名称).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S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Mg和Al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4)N的氢化物的分子式,该物质中N元素与H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N﹣14 H﹣1),其水溶液呈性.

(5)元素硅的氧化物常用于制造(填一种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的名称);

(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呈两性的是(填化学式);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

(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4)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针对表中所列标号为①~⑩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族

I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周期

二①②③④

三⑤⑥⑦⑧⑨⑩(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2)第三周期元素除⑩外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具有两性的是.

(3)⑤⑥⑦单质的活泼性顺序为>>(填元素符号),判断的实验依据是(写出一种).

三.多选题(共1小题)

10.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连续的四个主族,相对位置如图所示.Z 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Z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

B.Y的单质和Z的单质能够发生反应

C.X的单质都是熔点高、硬度大的物质

D.工业上利用电解Z、W的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对应的单质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1.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请用化学用语(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相关问题:

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1)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表中序号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常见离子是.

(3)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酸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4)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有很多方法,其中③和⑧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探究方案中不可行的是(填序号)

A.比较两种氢化物的熔沸点高低 B.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

C.通过和铁反应,比较得电子能力 D.通过置换反应

(5)由①和②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同条件下与氧气密度相当,请写出该分子的电子式.

(6)⑦与⑨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⑦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7?嘉兴模拟)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A族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核外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据此判断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核外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则氧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地壳中元素含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2017?湛江校级模拟)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ⅠAⅡAⅢAⅣ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分析】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由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X为Na 元素、Y为Al元素、Q为碳元素元素.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处于同族,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令W的核电荷数为a,则Z的核电荷数为2a,故a+8=2a,解得a=8,故W 为O元素、Z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由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X 为Na元素、Y为Al元素、Q为碳元素元素.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处于同族,Z 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令W的核电荷数为a,则Z的核电荷数为2a,故a+8=2a,解得a=8,故W为O元素、Z为S元素,

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即W>Z,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a>Al>S,即X>Y>Z,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故碱性:X>Y,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2O>CH4,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

3.(2016?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分析】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 x ns y,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σ键和孤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π不计入.

【解答】解: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 x ns y,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此元素为铬,故A错误;

B、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故B正确;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HCl分子内没有氢键,故C错误;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σ键和孤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π不计入,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氢键和价层电子对理论等,难度不大,注意选A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能级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的稳定状态.

4.(2016春?南宁校级期末)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分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是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这种盐不水解,Z只能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则Z是氯;W、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W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W与Y 同族,

Y在X与Z之间,位置关系如图:,据此解答.

【解答】解: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是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这种盐不水解,Z只能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则Z是氯;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W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W 与Y同族,

Y在X与Z之间,位置关系如图:,

A.X、W离子的电子层为2层,Z离子即氯离子电子层为3层,电子层多半径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序小半径反而大,

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W<Z,故A错误;

B.W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与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氮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它们与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W与Y处于同于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则W>Y,故C错误;

D.Y与Z处于同同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Z>Y,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正确推断各元素为解答关键,在答题时,画出各元素的位置关系使解题更快也更准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5.(2016?淄博校级模拟)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D.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大小取决于得电子能力.

【解答】解:A.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A正确;

B.金属性C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大小取决于得电子能力,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判断,把握比较角度,难度不大.

6.(2016?吴忠校级模拟)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分析】同周期从左向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减小,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非金属性Cl>S>P,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Cl>H2S>PH3,故A正确;B.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活泼性为Cl>S>P,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为P>S>Cl,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大,则原子序数为P<S<C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针对下面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回答下列间题.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ⅤⅡA0

2C N F Ne

3Na Mg Al Si S Cl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填名称).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Ne (填元素符号).

(2)S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Mg和Al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Al ;

(4)N的氢化物的分子式NH3,该物质中N元素与H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相对原子质量:N﹣14 H﹣1),其水溶液呈碱性性.

(5)元素硅的氧化物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填一种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的名称);(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 (填化学式),呈两性的是Al(OH)3(填化学式);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Al(OH)3=NaAlO2+2H2O .

【分析】(1)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2)S原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6;(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4)N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NH3,其水溶液呈碱性;

(5)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

(6)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解答】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上述元素中F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稀有气体Ne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氟;Ne;

(2)S原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6,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Mg>Al,故答案为:Al;

(4)N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NH3,分子中N、H元素质量之比为14:3 其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NH3;14:3;碱;

(6)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故答案为:光导纤维;

(6)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故答案为:NaOH;Al(OH)3;NaOH+Al(OH)3=NaAl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注意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基础.

8.(2016春?龙海市校级期末)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H2S (写化学式).

(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O3、ClO2(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4)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H2O=NaOH+H2↑.

【分析】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是H元素;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且Y原子序数大于Y原子序数,所以Z是Na元素;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所以Y是O元素,M是S元素,G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G是Cl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是H 元素;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且Y原子序数大于Y原子序数,所以Z是Na

元素;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所以Y是O元素,M是S元素,G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G是Cl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

(1)Y是O元素,O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2)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这几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元素,所以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HClO4,

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还原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是硫化物 H2S,故答案为:HClO4;H2S;

(3)Y的单质O3、G的单质Cl2、二者形成的ClO2可作消毒剂,故答案为:O3、ClO2等;(4)ZX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Na

与水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NaH+H2O=NaOH+H2↑,故答案为:;NaH+H2O=NaOH+H2↑.

【点评】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能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4)中NaH电子式书写氢负离子的电子式2个电子成对,不能分开.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周期。其中短周期为、、。所含元素种类为、、。长周期包括、、。所含元素种类为、、。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如果排满的话有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有个纵行个族。包括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个纵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6个族排列 。过度元素共包括个纵行(第纵行到第纵行)。包括哪些族。过渡元素全为元素。又称为。 3、写出七个主族和0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0族 4.同一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元素位于第二、三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四、五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5、同一主族上下相邻两个周期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⑴若A、B位于第ⅠA族或ⅡA族(过度元素的左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⑵若A、B位于第ⅢA族——ⅦA族(过度元素的右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6、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 。 。 7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阳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8、阴上阳下规律 9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单

质与氢气化和的能力——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Cl2+Na2S=2NaCl+S得电子能力ClS 10、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阳离子的氧化性——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Fe+CuSO4=FeSO4+Cu失电子能力FeCu 11、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主族元素具有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原了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2、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位、构、性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2.周期表中数字与性质的关系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He:2、Ne:10、Ar:18、Kr:36、Xe:54、Rn:86 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7周期第ⅡA。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在第ⅦA~ⅢA,如84号元素在第6周

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

专题六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 【考点分析】 1.掌握元素周期率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上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简答题和推断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典型例题】 【例1】例1(2003上海理综)在人体所需的16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被称为生命元素的R 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 A.硫B.砷C.硒D.硅 【备选1】: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备选2】: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XYZ B.X2YZ C.X2YZ2 D.X3YZ3 【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1)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熔点增高 (2)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 (3)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5)还原性:S2->Se2->Br->Cl- (6)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A.(1)(3) B.(2)(4) C.(3)(6) D.(5)(6) 【备选1】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 X -283 -162 不反应不导电 Y -102 19 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 Z 680 / 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 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是

-2019历年高考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题目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近4年高考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2019.1)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019.2)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2017.3)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 B.第二周期V A族C.第三周期VIA族 D.第三周期V A族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A Ⅱ A Ⅲ A Ⅳ 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针对下面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回答下列间题. 0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Ⅴ ⅡA 2 C N F Ne 3 Na Mg Al Si S Cl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名称).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S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Mg和Al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具体表现 形式 X) (A Z 七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2)在自然科学方面,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渡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首先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工具。 (3)在生产上的某些应用 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这就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①农药多数是含Cl、P、S、N、As等元素的化合物。 ②半导体材料都是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接界处的元素,如Ge、Si、Ga、Se等。 ③催化剂的选择: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发现过渡元素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元素的催化性能跟它们原子的d轨道没有充满有密切关系。于是,人们努力在过渡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催化剂。例如,目前人们已能用铁、镍熔剂作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石油化工方面,如石油的催化裂化、重整等反应,广泛采用过渡元素作催化剂,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少量稀土元素能大大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④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取:在周期表里从ⅢB到ⅥB的过渡元素,如钛、钽、钼、钨、铬,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它们是制作特种合金的优良材料,是制造火箭、导弹、宇宙飞船、飞机、坦克等的不可缺少的金属。 ⑤矿物的寻找:地球上化学元素的分布跟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实验发现如下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偶数原子序的元素较多,奇数原子序的元素较少。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高价,处于岩石深处的元素多数呈现低价;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亲石元素,主要富集于岩石圈的最上部;熔点、离子半径、电负性大小相近的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同处于一种矿石中。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电负性小的、离子半径较小的、熔点较高的元素和化合物往往首先析出,进入晶格,分布在地壳的外表面。 有的科学家把周期表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分为十个区域,并认为同一区域的元素往往是伴生矿,这对探矿具有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A族 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A ⅡA ⅢA Ⅳ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知识点 【判断正误】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具有稳定的结构,不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不稳定 3、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6周期,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 4、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要大 5、在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在1:1至1:2之间 6.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7.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8.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9.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10.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1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12.位于同一周期的两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所带负电荷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13.非金属最低价的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而不能再得电子,所以同族非金属最低价阴离子越向下,还原性越强 14.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的酸性逐渐减弱 15.ⅠA族的氢和钾,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KH,其中有K+离子和H-离子。 16.所有微粒均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17.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18.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都是1→8个电子 19.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 20.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 21.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22.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23.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相反,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是N (对) 24.通过5R-+RO3-+6H+=3R2+3H2O,可以判断R元素位于第ⅤA族。 25.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第8.9.10列为第ⅧB族 26.HClO的结构式为H-Cl-O 27.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28.-和b Y m+两种简单离子(a,b均小于18),已知a X n-比b Y m+多两个电子层,则X一定是含3个电子层的元素 29.m个质子,n个中子,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30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则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31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化学键易错知识点 【判断正误】 1.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共价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 5.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6.离子键只能由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6.共价键只能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 7.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8.任何分子内一定存在化学键 9.有的分子,例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中没有化学键

化学必修二(鲁科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作者:陆秀臣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78 更新时间:2007-3-23 “新世纪”(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四、教学准备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律变化。 2、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同一周期,从左至有依次增加;同一主族,不变。 (2)电子层数:同一周期,不变;同一主族,从左至有依次增加。 (3)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增大。 (4)失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减弱。 (5)得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递增。 (6)主要化合价:同一周期,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同一主族,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 (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8)气态氢化物: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形成难度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形成难度最近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周期表的及其用 1、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结构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 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 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 (2)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3、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族的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为(1-2)的元素:IA族、II族、副族、0族(He) (2)最外层电子数(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除He外) 4、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 (1)同构规律:稀有气体原子与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下周期金属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域。 (2)同主族序数差规律 ①I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②IIA、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 ③IIIA-VII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 (3)对角线关系 对角线元素存在相似性:如Li与Mg、Be与Al,这个性质只适用于第二、三周期,这是由于两者原子半径相近引起的。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6)电子层数多的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阳离子半径,但电子层数多的阳离子半径不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阴离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最全版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考试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5)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选考内容) [要点精析]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一、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最外层电子数 由1→8 相同 特征电子排布 从ns 1→ns 2 np 6 相同(ns 1~2或ns 2np 1~6) 周期、族与电子层构型 S 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 1~2 p 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 2np 1~6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 1~10ns 1~2;最高能级组中的电子总数=族数 ds 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 10ns 1~2; 最外层电子数=族数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性质 同周期元素(左→右) 同主族元素(上→下)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1e —→8e —)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逐渐增大(+1→+7) 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相同 (除F 、O 外)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 金 1 属 B 非金属区 非 2 性 Al Si 金 3 逐 Ge As 属 4 渐 Sb Te 性 5 增 金属区 Po At 增 6 强 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价电子数=主族序数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回顾】 一、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到、从到编排。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从到排成横行(周期),共有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到排成纵行,共有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3).相互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核外________数。 问题思考 1.(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都是第ⅡA族吗 (2)同周期第ⅡA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吗 问题思考 2.观察元素周期表,确认每一纵行各代表哪一族,如:按从左右的顺序排列,第3纵列是______族,第15纵行是____族,第9纵列是____族,ⅤB族在第____纵列,ⅢA族处于____纵列等。→右的顺序排列,第3纵列是______族,第15纵行是____族,第9纵列是____族,ⅤB族在第____纵列,ⅢA族处于____纵列等。 3.若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它们一定位于同一周期吗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 结构原子序数311193755原子结构简 图 主要化合价+1+1+1+1+1相同点 不同点 原子半径 离子半径 金属活动性 单质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 性 物 性 颜色和状态___________固体(_________略有金色光泽) 化学性质跟氧气反应 2Li+O2=2LiO4Na+O2=2Na2O 2Na+O2Na2O2 生成更复杂 的氧化物 生成更复杂 的氧化物 生成更复 杂的氧化 物 跟卤素反应2M+X2=2M X(M、X2表示碱金属、卤素,以下同) 与水反应2M+2H 2O=2MOH+H2 ↑反应剧烈程度:____________ 与酸反应2M+2H+=2M++H 2 ↑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例1. (09全国卷Ⅱ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答案:D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 项错。 例2. (09广东理科基础3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e 的氢化物比d 的氢化物稳定 B .a 、b 、e 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 .六种元素中,c 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 .c 、e 、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D 解析:d 、e 位于同一主族,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故氢化物稳定,A 项错;a 、b 、e 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前面的元素半径大,故B 项错;六种元素中,f 为氯,单质是最活泼的,C 项错;c 、e 、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分别为H 2CO 3,H 2SO 4和HClO 4,酸性依次增强,D 项正确。 例3. (09四川卷10)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2M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氧化物>Y 的氧化物>Z 的氢化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M 的离子>Z 的离子>Y 的离子>X 的离子 C. YX 2、M 2Y 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 4 答案:D 【解析】X 、Y 、Z 相邻且X 的原子序数为Y 的一半,推测X 为氧元素,则Y 为硫元素,Z 为氯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 4。三种元素中S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因此其氢化物的还原性最强。根据M 2Y 又因为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判断M 为钾元素,SO 2为极性分子,而K 2S 属于离子化合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例4. (山东卷32)(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C 和Si 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写出Si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 、Si 和O 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2)SiC 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微粒间存在的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提高)

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考纲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考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编排原则 (1)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 (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排成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 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 、ⅡA 、ⅢB …ⅦB 、ⅠB 、ⅡB 、ⅢA ……ⅦA 、0(自左向右)。 4.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 、O ) (3)质子数=原子序数 要点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注: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原子半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3个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 3个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种 1个不完全周期:七周期元素种数为26(非排满)种 周期(7个) 主族(7个):ⅠA ~ⅦA 副族(7个):ⅠB ~ⅦB Ⅷ(1个):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 0族(1个):表中最右边 族 元素周 期 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原创)

元素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3.了解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长式元素周期表在编排时将排在一行,将排在一列;元素周期表共个周期,分为个短周期,个长周期,第七周期未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共纵行,分为个族,其中主族、副族各个,另有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又称,按其差异可将周期表分为、、、、五个区,、区的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思考:1。一、二、三、四周期各包含几种元素? 2.一、二、三、四周期上下相邻的元素核电荷数之差可能是多少?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 = ;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推测某些元素的性质:常见的题型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要我们根据该元素所在族的熟悉元素的性质,根据相似性与递变规律,加以推测。 2.判断单核微粒的半径大小: 思考:单核微粒的半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①越多,微粒的半径越大(主要)②相同时,越大,微粒的半径越小。 3.判断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能力;判断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及单质间的置换;判断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及单质间的置换;判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能力;判断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电极反应。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电子 B.其原子与同周期IA、IIB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VIIA族元素原子的大 解析:稀有气体是零族元素,解题时首先归纳它们的结构及其有关性质的特点。它们原子的特征是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除He外最外层2个电子外,其余都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错误。其其原子与下一周期IA、IIB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故B 错误。由于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C正确。它们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VIIA族元素原子的大,在D正确。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例 1. ( 09 全国卷Ⅱ 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 63 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 89 个中子 答案: D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 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 63-2-8-8-18-18=9 ,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 9 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 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 152- 63=89 来计算, D 项错。 例 2. (09 广东理科基础 3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e的氢化物比 d 的氢化物稳定 B. a、 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 e>b>a C.六种元素中, c 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 .c、e、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 D 解析: d、 e位于同一主族,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故氢化物稳定,A 项错; a、 b、e 三种元素 位于同一周期,前面的元素半径大,故 B 项错;六种元素中, f 为氯,单质是最活泼的, C 项错; c、e、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分别为 H2CO3,H2SO4和 HClO 4,酸性依 次增强, D 项正确。 例3. (09四川卷 10)X、Y、Z、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 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Y与 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 X 的氧化物 >Y 的氧化物 >Z 的氢化物 B.简单离子的半径: M 的离子 >Z 的离子 >Y 的离子 >X 的离子 C.YX2、M2Y 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ZO 4 答案: D 【解析】X、Y、Z相邻且 X的原子序数为 Y的一半,推测 X为氧元素,则 Y为硫元素, Z 为氯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HClO 4。三种元素中 S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因此其氢化物的还原性最强。根据 M2Y 又因为 X、Y、Z、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 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判断 M 为钾元素, SO2 为极性分子,而 K 2S属于离子化合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