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导游词

参观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一:苏州市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市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我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

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

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并于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

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

尼迪博物馆,应密特郎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博物馆,都获得了巨

大成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

关注。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

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

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

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

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

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

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按照贝

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

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

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

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

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

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

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

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

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

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

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

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

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

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形式上,地块已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

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

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

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

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

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

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

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将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

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

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现代美

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

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

铺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

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

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

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

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

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

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

馆新

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同时,

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

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馆藏国宝:虎丘塔佛宝、七君子图、珍珠舍利宝幢、玉殓葬饰件、

唐寅墨宝、万里寻亲图、探秘真山大墓、瑞光塔藏珍、清乾隆白玉

大象、虎丘塔秘色瓷。

馆藏精品:两塔瑰宝、明清书画、瓷器、工艺品、玺印、忠王府彩画。

1、两塔瑰宝

在苏州现存古塔中,虎丘塔和瑞光塔因分别在塔中发现一批佛教文

物而更加声名显赫。

虎丘塔坐落于虎丘山顶,全称虎丘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

年(959年),竣工于宋建隆二年(961年),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塔。

其建筑风格与杭州西湖雷峰塔为同一类型。历史上,虎丘塔曾七次

被焚,木构塔檐尽毁,但砖砌塔身却昂然挺立。至迟从明末开始,

塔身渐渐向西北倾斜。1956年起着手虎丘塔的维修工作。根据修旧

如旧的方针,采取了加箍喷浆的方法整修,使虎丘塔至今巍然矗立,古朴苍凉。虎丘塔中的佛教文物便是在这次维修中发现的。l957年

3月30日,维修工人在第二层塔正西门口向砖隙中浇浆。因屡灌而

不满,于是揭开部分砖块,发现有一孔道,钻得进去,在第二层塔

心有一个砖砌的十字交叉处是一暗穴(天宫),其中有经箱等文物。后

来在第三、第四层塔心窖穴(天宫)中又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至于塔底,在挖到2.25米深处仍未发现有地宫。

虎丘塔天宫发现的这批文物有经箱和经箱外石函、经卷、刺绣经帙、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等钱币、铁铸金涂舍利塔和石函、绢绣袱、秘

色瓷莲花碗、铜佛像、檀木雕三连佛龛等,现藏苏州博物馆,其中

原置于铁铸金涂塔内的舍利金瓶在发现当年即被重新安置供奉于塔内。

瑞光塔屹立在苏州城西南隅,重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为一

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也是苏州现存的几座宋塔之一。它原本是江南名刹瑞光禅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千余年间,寺塔被战

火焚烧过11 次,历经毁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战火起,寺院被毁殆尽,仅一塔孑然独立。在长期的

风雨飘零中,它的木制腰檐、平座全部脱落,而且裂隙纵横,野草

丛生,鸟雀筑巢其中。

1978年4月12日,三个孩童登上垂危的古塔掏鸟蛋,无意中在第

三层塔心一堆干草中发现两尊泥质彩色观音像,如唐代仕女般丰满

端庄,色彩依然鲜艳。在塔心扒净干草后,眼前竟出现一块活动的

石板,一个很深的窖穴暴露于眼前,穴内还藏有宝物。三孩童将精

美的宝物胡乱装入麻袋,欲带往家中,被发现后,遂将文物交到苏

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当即派考古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再次搜寻,

并测量、绘图、研究、修复。在宗教界、工艺界人士的帮助下,才

基本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些文物主要有楠木黑漆嵌螺钿经箱、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刻本《妙法莲华经》、雕版经咒、墨书

经卷、铜佛像、铜质金涂塔、彩绘泥质观音像、龟纽琥珀“与贞私印”、真珠舍利宝幢和它的内外木函,质地之贵重、制作之精湛,实

为前所未见,令人感慨万千。这批弥足珍贵的文物现藏苏州博物馆。根据宝幢下面一块垫板上的题记和刻本《妙法莲华经》卷一引首的

两则题记,可以断定,这批文物入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之时间当在

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十五日。垫板题记云:“寓迹僧子端,幸

值诸上善人建第三层浮图,安置诸佛圣贤遗身舍利宝幢,藏盒之次.特舍此木于底,少贵载荷,永假缘结。”经首题记云:“天禧元

年九月十五日,雍熙寺僧永宗转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入瑞光院新

建多宝佛塔相轮珠内??,”可以想象,公元l1世纪第l7个年头的这

一天,瑞光禅寺的僧众和信徒很可能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佛教仪式,

以庆祝瑞光寺塔第三层竣工。

两塔文物的次第发现,为研究当时苏州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程度,造纸、印刷、漆器、金银花丝以及丝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提

供了实物资料,为今天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研究和发展当今的工艺

品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两批文物大部分与佛教的密宗(即真言宗)有关,对研究佛教及密宗、特别是“东密”在五代南方的传播,以及对

北宋初期的影响等,颇具重要参考价值。

2、明清书画

苏州历来是声名文物之地、人文荟萃之都。以书画而言,自三国、

东晋以来,法家名匠辈出。元代以来,文人名士纷纷视苏州为“城市

山林”,及至明朝,苏州作为书画的中心地位正式确立。“吴门书派”、“吴门画派”遂名扬大下,其画家单以人数论,据《吴门画史》记载

就有800余名,此后其余韵犹自不绝。

我馆之书画鉴藏,尽得地利之便,日积月累,涓滴成河。1986年3月,中围古代书画鉴定专家组一行,对我馆的上万件书画藏品进行

了鉴定,精选了其中的539件进行著录,编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5册。后又遴选其中的265件,以黑白版载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6册,入选精品的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之首。

明清书画是我馆馆藏的大宗。明代重建南宋的宫廷画院体制,大批

的浙江画家被网罗进宫廷,号称“浙派”,绘画首推戴进。戴进技法

全面,兼收宋元多家画风,在当时乃至明朝中期影响最大。我馆藏

有戴进所作《归舟图》,笔气清劲。

院体复兴的同时,元代文人画传统依然延续。如墨竹名家夏昶,远

近驰名,时推第一。我馆所藏《墨竹图轴》,便是其经意之作。

沈周是公认的“吴派”领袖,其山水融会宋元牧溪、元人墨戏以及水

墨淡彩写意法,别创一格,启“青藤白阳”之思。找馆藏其《花鸟册》、《岸波图卷》、《松芝药草图轴》、《竹堂访梅图轴》等,

均是其中晚年作品,从中可见沈氏的深厚造诣。

文徵明乃继起的领袖,书画俱善,其山水早年以工细为主,青绿细笔,别具文雅、恬静风格,间有粗笔,而晚年粗细兼能,笔墨愈加

苍秀。我馆藏其《五月江深图轴》,即其晚年手笔,淡墨细笔干皴,盖以李希古笔描写杜陵诗意。

唐寅亦吴派“明四家”之一,画艺更称全能,其山水取法刘松年,兼

学赵孟頫,自树一帜。我馆藏其《农训图轴》,行笔秀润缜密,严

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画上题有七绝一首,更是讽嘲时政,字字珠玑。

仇英之作我馆真迹阙如,但有大量的旧仿本,聊资参考。

除“明四家”外,陈淳以水墨大写意花卉最负盛名,且对后世画家影

响深远。《五色牡丹图轴》是其五十九岁时力作,兼工带写,设色

妍雅。另有写意山水《水阁飞舟图轴》,笔墨疏宕。

“吴派”弟子众多,俱各成家。师法沈周的有王问、沈灏、张宏、陈

焕等。谢时臣取“浙派”及沈周之长,独具风貌。文徵明的子侄、弟

子尤多,如文嘉、文伯仁、钱穀、陆治、王穀祥、周天球等,均得

真传。吴门体系中,另有侯懋功、孙枝、李流芳、卞文瑜、邵弥、

李士达、袁尚统、文从简、钱贡等。以上所言诸家,我馆均藏有其

力作。

明代后期,董其吕提出“南北宗”,于文人画实有清源涤流之功。董

其昌所作之山川树石,柔中见骨,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

真取胜。我馆藏其《山水册》、《书画卷》、《绿溪青嶂图卷》,

用笔秀润丰厚。

当时的画坛,又有宋旭、赵左、沈士充、蓝瑛、项圣谟等名家,皆

各有擅长。花鸟名家则有孙克弘、周之冕。其他如尤求、吴彬、丁

云鹏之辈,其人物画受仇英影响,亦有自得,山水都不脱吴门体系。以上诸家我馆均有藏品。

明末最富个性的画家当属陈洪绶,其画作造型夸张,形象奇古,勾

线精劲。我馆藏其《扑蝶图扇页》、《钟馗像轴》等4件,从中可

窥其早、中、晚三期的风貌。

明初书法直承元人,以正、草两体成就较大,“三宋”、“二沈”最为

著名。同时,皇家倡导所谓“台阁体”,平整圆润,也风行一时。宣

德至成化年间,草书盛行,我馆藏有张弼《草书册》,否拘成法,

挥写纵情。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王鏊、吴宽、沈周

均有书名,而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更被尊为“吴中四家”,其书法上溯晋、唐,风格清新。以上各家手迹,我馆均有,而以祝、文两氏为多,无论册、卷、轴、手札,正、行、草诸体,均有收藏。文氏子侄和弟子尤多,各传其艺,我馆征藏时对此多有留心,时或

补书史之阙。

晚明以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四大家,另有陈继儒、

黄道周、倪元璐、娄坚、范允临、李流芳、赵宦光、申时行、韩道亨、程嘉燧、卜舜年、万寿祺等,亦擅书名,于我馆均有藏焉。

清前期的绘画,名家林立,美不胜收。根据对政治的价值取向不同,分为以“四王吴恽”六家为代表的“正统派”,和以“四僧”为代表的“野

逸派”。我馆所藏六家之作多有精品,而对其支派门下如“娄东派”董

邦达、黄鼎、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小四王”、“后四王”,“虞

山派”杨晋、上睿,“常州派”马元驭,花鸟名家王武、蒋廷锡、邹一

桂等,亦多有眷顾。此外,“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我馆有卷有册,

一“白”一“黑”,均为佳构。“新安派”之查士标、祝昌,安徽画家程邃、戴本孝及其他流派如“江西派”罗牧,以人物肖像著名的禹之鼎、王树穀、上官周,和时负盛名的徐枋、傅山、吴伟业、黄向坚等画

家之作,我馆亦片楮为珍。

清代中期,“扬州画派”以异端的精神、狂放的笔墨风行一时。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圳、罗聘、华嵒、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诸子之作,我馆均有收藏。其他

如宫院焦秉贞、冷牧,镇江张崟、顾鹤庆、潘恭寿,指画家高其佩、

李世倬,善画花鸟竹石的沈铨、诸升、张赐宇、方薰等名家,我馆

藏品均不在少数。

我馆书记藉地利之便,于清代以来的书法作品多有收藏,其中的精

品有王铎《瑯华馆学古贴册》和行书《临阁贴卷》、傅山草书《七

绝诗轴》、傅山和傅眉父子行书《诗词册》、钱谦益行书《字页》、周亮工行书《临贴卷》、金农漆书《童蒙八章卷》等。

晚清及至民围诸家,各地博物馆均有收藏。我馆馆藏既富且全,限

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言。

3、瓷器

中国瓷器是可以和四大发明相媲美的又一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

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中国瓷器集造型、书法绘画、雕塑艺术

于一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古代中国的象征。智慧的

中国人民用最廉价原料,采用最简单的工艺,制造出了既美观又实

用的“透明陶器”,直到九世纪中叶的一位阿拉伯商人还曾感叹道:“中国人能用一种优质的陶土制成花瓶,花瓶竞能像玻璃一样透明,

花瓶里的水从瓶外都能看见,但它竟然是用泥土制成的” (苏莱曼,《印度中国见闻记》,851年)。令外国人为之倾倒的瓷器在中国唐

代已是“无论贵贱,天下通用之”,因此瓷器最初并没有成为收藏的

对象,“玩好之物以古为贵”,这里的“古”,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到了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永乐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

窑器,其价遂与古敌”,温润如玉的瓷器开始跻身于收藏家追捧的行列。苏州自唐末五代以来,号称东南首邑,财赋甲区,“人无贵贱,

往往皆有常产”。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

文人墨客、商贾达宦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

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流风所及,瓷器收藏也蔚然成风,藏家辈出,精品不绝。

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

员会就借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53年,苏州文管会收藏

的文物划归设于无锡的苏南文管会,此后江苏省政府将原中央博物馆、江苏博物馆、苏南文管会合并,成立南京博物院,苏州文管会

大部分精品划归南京博物院收藏。1960年,在苏州文管会和苏州地

志博物馆的基础上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我馆几代人几十余年

不懈的努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襄助,筚路蓝缕,涓滴不弃,

目前瓷器类藏品已达3000余件组。概而言之,馆减瓷器有如下特点:l.时代齐全,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民国时期的瓷器,均有收藏(唐以前

瓷器均为出土品,另集出版);2.南方窑口产品相对齐全,有如景德

镇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石湾窑、德化窑等;3.官窑器多,并

且集中在中国制瓷业最为发达的时期,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

康雍乾三朝;4.品种繁多,造型丰富。从用途上讲,有日用器、祭器、装饰瓷、赏玩瓷。从造型上讲,既有常见的碗盘壶罐瓶,也有造型

别致的象生器,如人物壶、葫芦瓶,更有精美绝伦的瓷雕作品。

我馆瓷器收藏虽然起步较晚、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不乏精品可陈,如:唐巩县窑褐绿彩绞胎花枕、宋钧窑鼓钉三足洗、明洪武釉里红

菱花口盏托、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菊花纹大碗、明永乐青花鸡心底碗、清康熙仿成化五彩鸡缸杯、民国居仁堂粉彩梅鹊纹碗盘等都是不可

多得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巩县窑制造的褐绿彩绞眙纹

裴家花枕,纹理神幻、变化多端、浑然天成,美轮美奂,巧夺天工,2008年7月曾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在奥运大型文化活动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中展出。

4、工艺品

中国古代文物门类众多,在瓷器、金石、书画等明确分类之外,还

有一些难以归类的精美藏品,通常被冠以“杂件”之名,或称之为“工

艺品”,也有笼统按材质称为“竹木牙角器”者,然所用材质并不限于此。不过,在业内称其为杂件者居多。说它们“杂”,是因为从材质

上讲,既有无机质的石头,也有有机质的丝绸;从时代上讲,上至

远古,下至近代都有;从用途上讲,既有庄严神秘的礼器,也有仅

供把玩清赏的弄器;从制作方法上讲,既有精雕细琢者,也有浑朴

古拙、自然天成者;从原料价值上讲,既有价同黄金的田黄,也有

俯首即拾的竹木??总而言之,这一类藏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都

很难将其归入一个大类。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都经过巧

妙的构思和加工,工艺水平较高。

苏州枕江倚湖,居运河之枢纽,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民殷物繁,自古就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自石器时代苏州就开始

了工艺美术品的制造,精美的玉器、骨器等时有发现,吴越青铜铸

造业更是雄冠天下。宋元以降,“衣被天下”、“苏州一府,赢于浙

江全省”,苏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优越的经济条件,催生了

广阔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也培育了大量的艺术门类,史称:“吴中男

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他所,

女了善操作,织絍刺绣,工巧百山,他处所效之者莫能所及。”经过

长期的生产实践,苏州逐渐产生了以细腻精巧著称的苏式上艺风恪,

如《天上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清时期,苏

州更是“百工技艺之巧,他处所不及”,并且产生了“陆子冈之制玉、

鲍天成之制犀、周柱之冶嵌、赵良璧之制梳、朱碧山之制银、马勋

荷叶李之制扇、张寄修之制琴、范昆白之制三弦子”等一批工艺大师,其绝技“上下百年保无敌手”。据地志资料不完全统计,苏州工艺品

的种类达五十余种,并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分工,如虎丘捏像、新

郭眼镜、横金宝石、承天寺纸作、专诸巷玉石作等。

苏州博物馆借地利之便,以保全民族工艺精华为己任,以苏做精品

为重点,通过收购、竞拍,再加之工季常、袁经桢、俞平伯、何泽英、钱镛等热心人士的大力襄助,几十年如一口,孜孜以求,披沙

拣金,目前已收集到各类工艺美术品3000余件,种类包括玉器、竹

木器、牙角器、漆器、丝织品、泥塑等。其中王鏊旧物犀角杯、陆

子冈制白玉牌、周王庙三足碧玉蟾、嘉定派三朱竹雕、潘西凤竹雕、鲍天成木雕香筒、宋缂丝凤穿牡丹图、露香园顾绣作品、沈绣济公

图轴、袁经桢嫁妆以及折子戏泥人都是出自一时名家之手的传世之作。还有些作品,虽非出自名家,但也足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

区的工艺美术特点,或技法新奇、或用料考究、或构思奇妙,亦堪

称典范。

5、玺印

印章的拥有和使用,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一个共同的文化

现象。但在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它三个古国的印章逐渐衰落,唯中国的印章长盛不衰,一直紧密地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

宗教、文化、艺术等相结合,并在各个领域发挥其独有的作用。

据现有资料可知,中国印的起源肇于商代,早期称玺,有官、私之分。秦始皇称帝后规定,帝王印独称玺,其他人称印;汉代以后又

有称“章”者,这样,玺印、印章通称至今。历史上,印章还有金石、图章、图书、宝、朱记、关防等名称。

印章一般由印面与印台构成,印面是刻印文的地方,而印台上端往

往又有隆起的部分,称印钮(有些印章无印钮),上有孔可以穿带,以便钤盖和佩带。官印的材质以铜为主,私印还有金、银、铁、玉、牙、角、陶瓷(含紫砂)等材质,明代以来更以石印为大宗。随着

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官印的尺寸、印材、印钮渐与等级

有关,所谓“别尊卑”是也。私印形制则更加活泼多样,日趋艺术化。古代的印章文字,一开始用当时通行的篆书,汉以后便于书写的隶

书楷书等逐渐盛行,篆书逐渐退出实用舞台,但印文还多沿用篆书,

这就有了后来所称的“篆刻”。因篆书的笔画易变化,章法好布局,

又有一定的神秘感而不便被人模仿,还能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所

以至今印章刻篆文仍为首选。印章除了刻文字为主,还可以刻图像,如人物、佛像、生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篇二:省博物馆导游词】

省博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省博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

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

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

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

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更

是全省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馆名为原国家主席董必武

于1960年亲笔题写。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近千件。馆藏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

梅瓶举世闻名,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

去感受一下荆楚风云,古曲清音。

好了,这里就是楚文化展区。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是四方文化融合

之地。楚国有精致灵巧的青铜器、典雅华丽的漆器、色彩鲜艳而且

种类繁多的丝织刺绣。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楚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剑便也是出于这个时期。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

听到这几个名字,有没有勾起大家记忆中的某些片段呢?春秋末年,夫差之父,也就是前一任吴王攻打越国,战败后回国就气死啦。夫

差为报父仇,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亲到吴国

服侍夫差。在吴期间,勾践一边忍辱负重,一边重用范蠡、文种等

贤人。终于等到被放归回国。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最终,

在姑苏山上大败夫差。

不可否认,勾践遭遇战败重击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忍辱负重,

甚至为向夫差表其臣服之心,为其亲尝粪便、而后又卧薪尝胆,成

功反击的故事的确是鼓舞人心,能忍常人之所不能,也不愧为一代

霸主。但是对其成事后对待功臣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可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何尝不比夫差对伍子胥的放逐更加令人心寒呢。或许君主之心,大抵难测。难怪说“伴君如伴虎啦”。让我不由想起电影“铜雀台”里,曹操对他的儿子曹丕说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任何人”。不过呢,我们大家现在与人交友,还是诚挚最为重要哈!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继续看这边。这柄越王勾践剑通身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5厘米,重875克。它是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专家通过对剑身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剑。越王勾践剑最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经过硫化处理的剑身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身完全与氧气隔绝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看过郧县人头骨化石、盘龙城遗址和屈家岭文化展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到我们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展区,也就是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现在的湖北随州。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它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秦始

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还是让我们进去里面仔细看看吧。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比较大的。当然一万余件的出土文物,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说到这里,小朱又想给大家讲个冷笑话了。说是在一列

火车上啊,长途漫漫,一个城里人闲得无聊,便找人聊天。向一个

乡下人提议说,彼此互相提问,如果答出,则提问者给回答者5块钱,若答不出则相反。乡下人不同意,说:你们城里人都比较聪明

而且见多识广,这样不公平。除非我答不出给你5块钱,你答不出

给我10块。城里人自诩聪明,便同意了。乡下人问:什么东西,飞

在天上,有四只脚,六个头?城里人思考了很久,实在想不出,不

甘的给了10块钱乡下人。然后又问乡下人:那你回答说是什么?乡

下人说:我也不知道,喏,给你5块。下次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

有着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大家知不知道呢?好了啊,无

聊笑话,到此结束。)这个鹿角立鹤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

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

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会定时安排大型的编钟

演奏,让您徜徉于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感受仙风道骨,品味人间仙乐。现在时间正好差不多了,那么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演奏厅聆听

这时间长廊传来的乐曲吧。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旅程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

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

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希望能有机会

再次与大家相聚。最后,祝大家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谢谢大家!

【篇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

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

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

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

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

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

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

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

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

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

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

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

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

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

经相当发达了。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

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

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

期的代表。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

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

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

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

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

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