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名词解释.

第一章名词解释

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唯物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

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

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静止: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

时间: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其突出特点是一维性或叫做不可

空间: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它的特征是三维性。

实践: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主体:

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自在世界:

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

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意识:

是自然性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它既是人脑的机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对

第一信号系统:

是指以实物的刺激为信号而引起的条件反射,这是一般高等动物都具有的,它是动物心理

第二信号系统:

是指对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文字等)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由于有了这一信号系统,人脑就能克服实物的局限,形成

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或叫做自觉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人工智能:

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它是人脑的延续和扩展。人工智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就是关于世界万事万物本原的问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背后,有没有共同的本原?如果有,这个本原是什么?

本原:

是指一切事物都由它所构成,一切事物和现象最初都由它所出,最

一元论:

就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理论。它又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

二元论:

主张世界万事万物由精神与物质这两个彼此独立并存的实体所构成。

规律:

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

主观能动性:

亦称自觉能动性,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党的思想路线:

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章名词解释

辩证法:

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

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发展:

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肯定:

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否定:

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辩证否定:

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度: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规律:

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作为哲学范畴包括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形式的差异、对立和斗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基本矛盾:

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主要矛盾:

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内因:

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外因: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可能性是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来说,可能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内容和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这一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等的总和。事物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现象和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第四章名词解释

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理性认识:

认识的初级阶段。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真理: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真理:

即真理的客观性,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指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价值:

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

一。

第五章名词解释

社会存在:

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社会意识:

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神学历史观:

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自然主义历史观:

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

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第六章名词解释

生产力:

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经济结构:

又称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结构的性质。

阶级:

指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集团的劳动。

社会政治结构:

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

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社会文化结构:

又称观念结构,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意识形式的联结方式。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

社会形态:

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阶级斗争:

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和特殊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

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力标准:

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群众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七章名词解释

社会基本矛盾: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

社会形态:

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阶级斗争:

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和特殊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

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力标准:

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群众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八章

社会进步:

是指社会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革新,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表现出来;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变化的。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主体,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自我价值;作为客体,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正是在为他人和集体服务的同时,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自由:

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即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天赋潜能、活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统一的发展。

社会进步:

是指社会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革新,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表现出来;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变化的。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主体,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自我价值;作为客体,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正是在为他人和集体服务的同时,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自由:

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即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天赋潜能、活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统一的发

展。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绝对的精华

第一章绪论 可压缩流体:流体密度随压强变化不能忽略的流体。 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表面力:作用在隔离体表面上的力,它在隔离体表面上呈连续分部。 质量力:作用于隔离体内每个液体质点上的力,其大小与液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有关。易流动性: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向力,运动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三大模型: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模型、理想流体模型。 连续介质模型:认为液体中充满一定体积时不留任何空隙,其中没有真空,也没有分子间隙,认为液体是连续介质,由此抽象出来的便是连续介质模型。 不可压缩流体模型:在忽略液体或气体压缩性和热胀性时,认为其体积保持不变以简化分析,流体密度随压强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的流体。 理想流体模型:连续介质模型和不可压缩模型的总和。 第二章水静力学 静水压力:静止液体作用在与之接触的表面上的水压力 绝对压强: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 相对压强:以同高程大气压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 真空压强:是指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时,P为负值时的状态。 位置水头:计算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压强水头:测压管液面相对于计算点的高度。 测压管水头:测压管液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静水压强的两特性: 1,压强方向与作用面内法线方向重合。 2,静止液体中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向无关,即,作用于同一点各方向的静水压强相等。 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 等压面:液体压强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同种,静止,连续的液体的水平面为等压面。 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拉格朗日法:把流场中的液体看做是由无数连续质点所组成的质点系,追踪研究每一质点的运动轨迹并加以数学描述,从而求得整个液体运动规律的方法,称拉格朗日法。 欧拉法:直接从流场中每一固定空间点的流速分布入手,建立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要素的数学表达式,来获得整个流场的运动特性。 恒定流:流场各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均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流线:表示某一瞬时流体各质点运动趋势的曲线,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流速方向重合。(对欧拉法的描绘) 迹线: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对拉格朗日法的描绘) 流管: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上,过流场中任意封闭的微小曲线上的点作流线所形成的管状面称为流管。 过流断面:流束上与流线正交的横断面称为过流断面。 元流:元流指过流断面无限小时流管及内部的流体。 总流:总流是过流断面为有限大小的流管及内部的流体。 一元流:运动要素是一个空间坐标的函数的流动。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 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分布有板障静脉 3.翼区: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会合处常形 成“H”型缝,称为翼区(翼点),脑膜中动脉在此处通过。翼区骨质薄弱,极易发生骨折。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呈似“H”型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为肝门,有 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5.肺根:纵膈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这些进出肺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 6.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 窄部位。声门裂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与发音有关,为喉癌好发部位;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是喉结核的好发部位。 7.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 能充满此空间,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胸膜隐窝。重要胸膜隐窝包括:(1)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圆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

积液首先聚积于此。此隐窝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2)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纵膈胸膜较大 8.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9.静脉角: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 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10.心卵圆窝:下腔静脉瓣瓣膜向内延伸至房间隔的卵圆窝前缘,卵圆窝是胎儿 时期右心房通向左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下腔静脉瓣起引导血流的作用,出生后卵圆孔关闭,下腔静脉瓣也失去作用而退化,有人此瓣完全消失。11.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 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处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12.颈动脉小球: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它与主动脉 小球一样,均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13.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膈的主 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静脉角。胸导管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智者:所谓“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该词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十二年。 3、寺庙学校:又称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成“知识”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出提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5、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6、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古印度出现了办在婆罗门僧侣家中的学校,即“古儒学校”,教师即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须经古儒的考验。古儒声称不收学费,但实际上接受家长丰厚的馈赠,其田地由学生代耕。学生入学后住到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吠陀》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规定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这六科是学习《吠陀》经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因此,虽然学校课程以神学为主,但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学术的发展。由于学科的学术性质导致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但体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

流体力学概念总结 1.连续介质模型: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将实际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流体微元代替。流体 微元有足够数量的分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2.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这个力称为质量 力。 3.表面力:指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4.流体的相对密度:某均质流体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的比称为该流体的相对密 度。 5.体胀系数:当压强不变而流体温度变化1K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以α表示。 6.压缩率:当流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受压强改变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 7.粘性: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微元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碍流体层间相对 运动的内摩擦力,流体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8.动力粘度: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力的大小μ=τ∕(dv∕dh) 9.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流体密度的比值。υ=μ/ρ 10.恩氏粘度:被测液体与水粘度的比较值。 11.理想流体:一种假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 12.牛顿流体: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凡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线性关系,即服从牛顿内摩擦 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13.表面张力:引起液体自由表面欲成球形的收缩趋势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14.静压强:当流体处于绝对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流体中的压强称为流体静压强。 15.有势质量力:质量力所做的功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这样的质量力称为有势质量 力。 16.力的势函数:某函数对相应坐标的偏导数,等于单位质量力在相应坐标轴上的投影,该 函数称为力的势函数。 17.等压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的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等压面。 18.压力体:由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表面(或其延伸 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叫做压力体。 19.实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内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实压力体。 20.虚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外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虚压力体。 21.浮力:液体对潜入其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称为浮力。 22.时变加速度(当地加速度):位于所观察空间的流体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3.位变加速度(迁移加速度):流体质点所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速度变化率。 24.全加速度(质点导数或随体导数):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的和称为全加速度。 25.恒定流动(定常流动):流场中每一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流动称 为恒定流动。 26.非恒定流动(非定常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不但随位置改变而改变,而且也随时间变 化,这种流动称为非恒定流动。 27.迹线:流体质点的运动的轨迹称为迹线。 28.流线:某瞬时在流场中作一条空间曲线,该瞬时位于曲线上各点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在该 点与曲线相切。 29.流管:在流场中任取一封闭曲线l(非流线),过曲线上各点作流线,所有这些流线构成一 管状曲面,称为流管。 30.流束:若在流场中取一非流面的曲面S,则过曲面上各点所作流线的总合,称为流束。 31.总流:在实际工程中,把管内流动和渠道中的流动看成是总的流束,它由无限多微小流

解剖学名词解释精选

解剖学名词解释 1.骺软骨与骺骨:幼年时干骺端处保留的一片软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 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残留有骨线称骺线。 2.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 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4.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成 人有23个椎间盘。 5.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贯向内下,长约4.5cm。 6.咽峡:由鄂垂,鄂帆游离缘,两侧鄂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之 间的狭窄,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7.角切迹:是胃小弯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 8.Meckel憩室:约2%的成人,在距回肠末端0.3-1m范围的回肠游离缘上,有 一囊状突起,称为Meckel憩室,是胚胎时期卵黄囊管未完全消失形成的。 9.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总管、胆囊管及肝脏面围成的三角区,有胆囊 动脉通过。 10.肝胰壶腹(Vater壶腹):在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后内侧壁内,胆总管与胰管汇 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为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11.迈氏点(McBumey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 的中、外1/3交点处。 12.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又称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 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3.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包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肌组织。 14.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鼻咽喉;下呼吸道指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15.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 激均易引起出血。90%左右的鼻出血发生于此区,故称为易出血区即Little 区或Kiesselbach区。 16.纵膈:是两侧纵膈胸膜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7.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 低,容量最带的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此。 18.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构成 了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 19.气管隆嵴:气管内在胸骨角平面有一向上凸出,并略偏向左侧的半月状嵴称 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标志。 20.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呈长梭形, 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21.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 它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称为动脉韧带,若生后不闭锁有血液流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综合性、多学科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性质的工具,它客观地统计Web of Science(SCI、SSCI)收录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数量、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等原始数据,再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计算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立即影响指数、被引半衰期等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的定量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可以衡量某一年中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平均频率,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性。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该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即时影响因子(Immediacy Index):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由此可确定某一特定期刊被引用的速度,从而评估那些新成长起来的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期刊的影响力。 文献总数(Article counts):在某一特定年度该期刊出版的文献总数。(只包括原创性研究及综述性文章) 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life)被引半衰期是指期刊达到50%被引用率所需的时间。帮助判断该期刊文献采集结构布局是否合理。 ISSN 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 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 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 - ISDS International Center) 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期刊”是指任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它们通常以一定的刊名发行,以“年月日”,“年月”或数字标明卷、号、期数。市面上常见的期刊、杂志、丛刊、年刊等大都属于国际标准期刊号的编号与编码范围。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ISSN,一个ISSN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ISSN。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每组ISSN是由八位数字构成,分前后两段,每段四位数,段与段间用“- ”相连,其中后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27237

●连续介质模型: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将实际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流体微元 代替。流体微元有足够数量的分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这个 力称为质量力。 ●表面力:指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流体的相对密度:某均质流体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的比称为该流 体的相对密度。 ●压缩率:当流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受压强改变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粘性: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微元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碍流 体层间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流体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动力粘度: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力的大小μ=τ∕(dv∕dh)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流体密度的比值。υ=μ/ρ ●理想流体:一种假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 ●牛顿流体: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凡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线性关系,即服从 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表面张力:引起液体自由表面欲成球形的收缩趋势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静压强:当流体处于绝对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流体中的压强称为流体静 压强。 ●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零点开始计量的压强。 ●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 ●压缩性:在一定的温度下,流体的体积随压强升高而缩小的性质。 ●计示压强:以大气压为零时计量的压强。 ●真空度: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大气压而形成真空的程度。 ●有势质量力:质量力所做的功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这样的质量力称 为有势质量力。 ●力的势函数:某函数对相应坐标的偏导数,等于单位质量力在相应坐标轴上 的投影,该函数称为力的势函数。 ●等压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的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等压面。 ●静水奇象:总压力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和容器内所盛液体的多少无关,仅取 决于底面积和淹深。 ●淹深:流体中某点在自由面下的垂直深度。 ●压力体:由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表面 (或其延伸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叫做压力体。 ●实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内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实压 力体。 ●虚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外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虚压 力体。 ●浮力:液体对潜入其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称为浮力。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 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Pterion ----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 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 ---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 唇缘相连接而成。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18.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关节囊Joint capsule ----为附着于关节面周缘以及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由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 膜构成。 20. 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21.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适应关节面,起弹性缓冲作用和增加运动轴。 22. 环转----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 23. 关节----又称滑膜关节,是关节的相对骨面间相互分离,借周围结缔组织相连结,其内充满滑液的腔隙。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形式,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24.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 ----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 25. 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26.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以及骨连结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支持,保护胸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27. 脊柱----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 28.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共同构成,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 29. 旋内----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沿中心轴向前内侧进行的旋转称旋内。 30. 对掌运动----是拇指指尖掌面和其他四指的掌面相对的运动,可加深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 细运动必需的主要动作。 31. 坐骨大孔Greater sciatic foramen --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32.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具有传导重力,支持,保护盆腔脏器的作用。 33. 界线—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34. 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27237知识讲解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 27237

●连续介质模型: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将实际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流体微 元代替。流体微元有足够数量的分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这 个力称为质量力。 ●表面力:指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流体的相对密度:某均质流体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的比称为该流 体的相对密度。 ●压缩率:当流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受压强改变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 ●粘性: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微元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碍 流体层间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流体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动力粘度: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力的大小μ=τ∕(dv∕dh)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流体密度的比值。υ=μ/ρ ●理想流体:一种假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 ●牛顿流体: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凡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线性关系,即服 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表面张力:引起液体自由表面欲成球形的收缩趋势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静压强:当流体处于绝对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流体中的压强称为流体 静压强。 ●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零点开始计量的压强。 ●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 ●压缩性:在一定的温度下,流体的体积随压强升高而缩小的性质。 ●计示压强:以大气压为零时计量的压强。 ●真空度: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大气压而形成真空的程度。 ●有势质量力:质量力所做的功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这样的质量力 称为有势质量力。 ●力的势函数:某函数对相应坐标的偏导数,等于单位质量力在相应坐标轴 上的投影,该函数称为力的势函数。 ●等压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的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等压 面。 ●静水奇象:总压力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和容器内所盛液体的多少无关,仅 取决于底面积和淹深。 ●淹深:流体中某点在自由面下的垂直深度。 ●压力体:由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表 面(或其延伸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叫做压力体。 ●实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内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实 压力体。 ●虚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外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虚 压力体。 ●浮力:液体对潜入其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称为浮力。 ●时变加速度(当地加速度):位于所观察空间的流体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率。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 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处。 12. 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 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 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 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 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 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 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 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 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24.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 25.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 三角。此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的集合, 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的特点。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样本同样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可以用文字说明 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区分,所有的指标都是或只能用数字来表示。 变量数列-----又称变量分布数列,是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数列。 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4.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 又分平行分组和交叉分组两种情况。复合分组便于对总体内部的差别和关系有更深入的分析。 5.中位数、众数----两者都是位置平均数。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 值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则是 在分组的情况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数列中可以没有众 数,也可以出现两个以上的众数。 6. 标准差-----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变异指标。数值越小反应分布越 均匀或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它是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表示) 7. 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 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属于动态平均数。 8.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两者是总量指标的不同形式。时点指标反映 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时期指标则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累计达到的量。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不同时间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正好相反;时点指标一般是不连续登记,而时期指标则是连续登记获取的。 9. 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 系。当一个现象发生变动时,另一个现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其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如过度增生,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体钩:为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 3.岬(骶骨):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4.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志。 5.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6.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7.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岁闭合。 8.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 10.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 11.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为肱二头肌抵止处。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4.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加强。 15.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横位的“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

16.腱鞘:指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 1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8.胸腰筋膜:被覆于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附于棘上韧带,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面,三层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19.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止于耻骨梳及耻骨结节,称为腹股沟镰。 20.弓状线:解剖学上有两个弓状线,一个是髂骨下界的圆钝骨嵴称弓状线。它构成小骨 盆上口的界线的一部分。另一个是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缘,称弓状线。 2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一斜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2.白线:腹前壁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隔,由两侧三层扁肌的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止耻骨联合。 23.腹直肌鞘:腹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而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1.王官采诗 王官采诗是汉代学者对《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据汉代人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的专职人员,定期到民间采诗。班固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说:“孟春之夜,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据说,《诗经》中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收集到朝廷的。 2 赋、比、兴 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硕鼠》中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比;“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4 《左传》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现在认为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在思想上,《左传》基本倾向于儒家。 5《春秋》 《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6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战国时期,多政治中心并存的现实,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及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本集团的立场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的学派自由讲学议论,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他们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而且敢想敢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7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孟子?公孙丑》上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8《逍遥游》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

1.1、雷诺数2、流线3、压力体4、牛顿流体5、欧拉法6、拉格朗日法 2.7、湿周8、恒定流动9、附面层10、卡门涡街11、自由紊流射流 3.12、流场13、无旋流动14、水力粗糙15、有旋流动16、自由射流 4.17、马赫数18、音速19、稳定流动20、不可压缩流体21、驻点22、自动模型区 流体力学概念总结 5.连续介质模型: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将实际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流体微元代替。流体 微元有足够数量的分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6.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这个力称为质量 力。 7.表面力:指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8.流体的相对密度:某均质流体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的比称为该流体的相对密 度。 9.体胀系数:当压强不变而流体温度变化1K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以α表示。 10.压缩率:当流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受压强改变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 11.粘性: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微元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碍流体层间相对 运动的内摩擦力,流体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12.动力粘度: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力的大小μ=τ∕(dv∕dh) 1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流体密度的比值。υ=μ/ρ 14.恩氏粘度:被测液体与水粘度的比较值。 15.理想流体:一种假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 16.牛顿流体: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凡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线性关系,即服从牛顿内摩擦 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17.表面张力:引起液体自由表面欲成球形的收缩趋势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18.静压强:当流体处于绝对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流体中的压强称为流体静压强。 19.有势质量力:质量力所做的功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这样的质量力称为有势质量 力。 20.力的势函数:某函数对相应坐标的偏导数,等于单位质量力在相应坐标轴上的投影,该 函数称为力的势函数。 21.等压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的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等压面。 22.压力体:由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表面(或其延伸 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叫做压力体。 23.实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内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实压力体。 24.虚压力体:当所讨论的流体作用面为压力体的外表面时,称该压力体为虚压力体。 25.浮力:液体对潜入其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称为浮力。 26.时变加速度(当地加速度):位于所观察空间的流体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7.位变加速度(迁移加速度):流体质点所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速度变化率。 28.全加速度(质点导数或随体导数):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的和称为全加速度。 29.恒定流动(定常流动):流场中每一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流动称 为恒定流动。 30.非恒定流动(非定常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不但随位置改变而改变,而且也随时间变 化,这种流动称为非恒定流动。 31.迹线:流体质点的运动的轨迹称为迹线。 32.流线:某瞬时在流场中作一条空间曲线,该瞬时位于曲线上各点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在该 点与曲线相切。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以姚贾诗风为核心,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脱离现实、生硬槎桠的弊病,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将黄庭坚和在他诗风影响下的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特点是讲究用典,重视句法,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永嘉四灵:是指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因字均有“灵”而得名。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等,因书刊刻《江湖集》而得名。它们的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特点是善于用景真实袒露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以文为词”,善于塑造英雄形象,风格多样。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这种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代表作家有王禹偁,他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西昆体:北宋初年由杨亿、钱惟演等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但往往堆砌辞藻而内容空泛 诚斋体:杨万里自号诚斋,故创作的诗被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但摆脱了它的弊病,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想象奇特但语言通俗浅近、风格活泼自然,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以写景著称,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等,因此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