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与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高龄初产、未经产、闭经晚、电离辐射、乳腺囊性增生病、避孕药使用、营养状态等相关。趋势,可能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乳腺照片的普查推广及乳腺癌治疗的进步相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伴有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者,可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后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群增加

4.3倍,且与乳癌家庭史有协同关系。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未生育者与生育妇女的相对危险度高。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饮酒:营养过剩和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饮食将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性。

10.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1.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2.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症状

乳腺癌的症状

早期症状:

多无自觉症状,最早的症状是洗澡、换衣服的时候,患者自己发现一边的乳房有一个不痛,会慢慢变大的硬硬的肿块。肿块最多是在外上象限(靠近胳膊窝),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靠近胸口)。

晚期症状:

1、酒窝征:乳房皮肤出现像酒窝一样的凹陷的坑;

2、橘皮样改变:皮肤失去光滑,皱皱的像橘子皮;

3、皮肤癌性溃疡:有很难愈合的溃疡伤口;

4、皮肤卫星结节:大肿块的四周围绕着散发的硬性结节;

5、乳头回缩:乳头凹进去乳房里面;

6、乳头溢液。

检查

乳腺癌的检查

1、X线检查:

乳腺X线摄片主要适用于有临床症状的3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主要特征:肿块或结节病变,簇状钙化.乳导管造影中导管不规则及充盈缺损。

2、超声显像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无损伤性,对于鉴别乳腺腺体内囊性或实性肿物具有很高的价值,亦可应用于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术以协助诊断。对小于25岁未曾生育的女性,主要应行B超检查。

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

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mu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5、CT检查:

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

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7、活体组织检查:

乳腺癌必须确立诊断方可开始治疗,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至今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做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1)针吸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由Gutthrie于1921年建立,现已发展为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其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代替部分组织冰冻切片,阳性率较高在80%~90%之间,且可用于防癌普查,若临床诊断恶性而细胞学报告良性或可疑癌时,需选择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

(2)切取活检:由于本方法易促使癌瘤扩散,一般不主张用此法,只在晚期癌为确定病理类型时可考虑应用。

(3)切除活检:疑为恶性肿块时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即为切除活检,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从下列切除标本的切面检查可初步判断恶性:

①髓样癌的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点,坏死和囊腔形成。

②硬癌的切面呈灰白色,收缩状,有如疤痕感,向四周放射状伸出,无包膜。

③管内癌的特点累及多处导管,甚至可向乳头方向浸润,切面呈灰白色,有时可挤出粉刺样物。

④小叶癌的质地较软,外形多不规则,切面呈灰白,粉红色,有时瘤块不明显,仅见乳腺增厚。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最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是最常见于妇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常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出现乳腺胀痛,月经来潮后胀痛消失且肿物缩小。检查可见弥漫乳腺腺体增厚,呈片状或细颗粒结节状,无明确肿块,增厚的腺体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单纯乳腺增生症多数可以自愈,而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恶变率为2%~4%,因此须手术切除治疗。

2.乳腺炎症性疾病:急性炎症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常发生于中青年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起病急,病程短.伴高热,乳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伴有病变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血常规检查为白细胞增高,经抗炎治疗,及时切开引流乳腺脓肿完全可以治愈,如治疗不及时,可转化为慢性乳腺炎,则常须细针穿刺抽取脓汁或针吸细胞学检查与乳腺癌鉴别诊断。

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浆液性或血性溢液,多数不能触及肿块,由于大约10%的导管乳头状瘤可以癌变,故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尤其具血性溢液者,对于鉴别是否癌性溢液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为唯一治疗方法。

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

西医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

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

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

③乳腺癌侵犯胸壁。

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

⑤患侧上肢水肿。

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

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sted及Meger分别发表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的手术原则:①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应作整块切除;②切除全部乳腺及胸大,小肌;③腋淋巴结作整块彻底的切除,Haagensen改进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强调了手术操作应特别彻底,主要有①细致剥离皮瓣;②皮瓣完全分离后,从胸壁上将胸大,小肌切断,向外翻起;③解剖腋窝,胸长神径应予以保留,如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者则胸背神经亦可以保留;④胸壁缺损一律予以植皮,术中常见并发症有:①腋静脉损伤:多因在解剖腋静脉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时,解剖不清,或因切断腋静脉分支时,过于接近腋静脉主干所致,因此,清楚暴露及保留少许分支断端,甚为重要,②气胸:在切断胸大肌,胸小肌的肋骨止端时,有时因钳夹胸壁的小血管穿通支,下钳过深,而致触破肋间肌及胸膜,造成张力性气胸,术后并发症有:①皮下积液:多因皮片固定不佳或引流不畅所致,可采用皮下与胸壁组织间多处缝合固定及持续负压引流而防止,②皮片坏死:皮肤缝合过紧及皮片过薄等均可为其发生原因,皮肤缺损较多时,宜采用植皮,③患侧上肢水肿,患侧上肢抬举受限:主要是术后活动减少,皮下疤痕牵引所致,因此,要求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应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基本可达到抬举自如程度。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乳癌根治术即根治术及内乳淋巴结清除术,即清除肋间淋巴结,本时需切除第二,三,四肋软骨,手术方式有胸膜内法及胸膜外法,前者创伤大,并发症多,因而多用后者。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I期浸润性癌,Ⅱ期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亦可选择应用。

(1)Ⅰ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皮肤切口及皮瓣分离原则同根治术,先做全乳切除(胸大肌外科筋膜一并切除),将全乳解剖至腋侧,然后行腋淋巴结清除,清除范围基本同根治术,胸前神径应予保留,最后,将全乳和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2)Ⅱ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皮肤切口等步骤同前,将乳房解离至胸大肌外缘后,切断胸大肌第4,5,6肋的附着点并翻向上方以扩大术野,在肩胛骨喙突部切断胸小肌附着点,以下步骤同根治术,但须注意保留胸前神经及伴行血管,最后将全乳腺,胸小肌及腋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

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1、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2、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

照射。

(3)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放疗宜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三)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

以往对局部晚期肿瘤,无手术指征者作放射治疗,往往是姑息性的,近年来,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可使局部肿瘤获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开始进行小手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研究,使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从姑息转向根治性,多数作者认为对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虑小手术加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肿瘤或作单纯乳房切除可提高疗效。

(四)复发,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复发是一个不良征兆,但并非毫无希望。

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照射方面,大野照射比小野照射疗效好,应当尽量采用大野照射,对于复发病例,应当使用放射,化疗综合治疗,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复发病例,乳癌发生远处转移时首先考虑化疗,适当地配合放射可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病人经放疗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对于有胸,腰椎转移的病人,放射可以防止或延迟截瘫的发生。

中医治疗:

(1)以古方清热解毒散为主的中药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

(2)气滞痰凝证:汤药宜三餐后凉服;气血两虚证:古方清毒散汤药宜三餐后温热服。

乳腺癌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热毒内蕴,或肝郁气滞;虚证则多属肝肾阴虚或气血虚弱之证,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宜分别论治。

1、肝郁气滞

【主证】善怒忧思,叹息抑郁,胸闷胁胀,经前乳块胀大作痛,经少不畅,舌苔薄白,脉象弦涩。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2、肝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两目干涩,面色晦黯,乳块胀痛,经血量少色淡,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

3、毒热蕴结

【主证】身热面赤,烦躁易怒,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乳块溃破,血水秽臭,腋下瘰疠,唇红舌赤,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4、气血虚弱

【主证】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羸瘦萎黄,经水紊乱量少。肿块转移,舌淡少苔,脉沉缓。

【治法】补气养血,软坚散结。

保健

乳腺癌的保健

一般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食疗保健:(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1)如见有乳房肿块,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质地坚硬,并见胸肋胀痛,串痛,情绪激动,月经常超前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一:瑰花班10克、茉莉花2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本品具有舒肝健脾,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作用,对本病胸肋胀痛者甚适合,可以此为茶连服4-6周。

乳腺癌食疗方二:绿茶10克,金橘15克。先将金橘用刀背或木板打扁成饼,与茶叶同置一杯中,用沸水冲泡,待10分钟后即可饮用。本品又丰富的维生素和茶色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效,且能理气止痛,对消散肿核也有帮助,可常服。鲜金橘缺货时,可用金橘饼(糖腌制成的)代替。

(2)如出现乳房中肿块坚硬,局部皮肤粗糙成橘皮状,或肿块溃烂,翻花,腋下淋巴结肿大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三:鲜文蛤250克,豆腐1块,用开水汤开剥肉,在油锅内略炒一下,加水800毫升,加胡椒粉,黄酒、葱、姜、盐、味精适量,煮开后,放入豆腐。在煮开即可食用。本品是美味佳肴,有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功效,对乳腺癌消退有帮助。

乳腺癌食疗方四:海藻30克,水发海带丝50克.将海带,海藻洗净,加水适量共煮,加入油,盐,葱,姜,胡椒粉等调味品,作菜食用.本品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消散乳核和转移性淋巴结有帮助,可经常食用。

乳腺癌食疗方五:鲜铁树叶500克,先紫花地丁100克.将铁树叶切成寸段,加水1.5升煎半小时,再入紫花地丁,煎15分钟,取汁外熏,外洗.本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用有助于肿块和淋巴结消退。

(3)如出现食欲不香,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头昏目眩等症状时,可选用下列调补品:

乳腺癌食疗方六:新鲜蚕蛹250克,用植物油汆熟,加食盐适量,分次食用.本品具有健脾,益气,养肝作用,对本病正气虚弱者有扶正功效,可连服半个月。

乳腺癌食疗方七:丝瓜250克,水发黑木耳30克,鸡蛋1枚.先将丝瓜去皮切成块,黑木耳洗净,鸡蛋绞匀.用油盐先将丝瓜,黑木耳煸炒,加水500毫升,煮开后加入鸡蛋,加味精适量.本品有一定的补气抗癌作用,且可解暑利尿,在夏天食用尤为适宜,可常服.

乳腺癌食疗方八:银杏20克,莲子30克,藕粉50克.将银杏敲扁去外壳,莲子去芯浸泡半小时,加水同煮约40分钟,至莲子酥烂后加入适量冰糖.藕粉加冷水搅成匀浆,到进汤锅内,煮开成羹.本品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常服有扶正抗复发作用。

预防

乳腺癌的预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

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长期过量饮酒。

7.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药物性预防。美国国立癌症中心负责开展了三苯氧胺与雷洛昔芬等药物预防乳腺癌的探索性研究。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并发症

乳腺癌的并发症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之一,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同其他晚期癌症的恶病质表现一样,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严重衰竭以至死亡。

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手术治疗属于体表手术,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亦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与乳腺肿瘤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等。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乳腺癌十问答

乳腺癌10问答?? 1.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确切发病原因,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下列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患者之母或姊妹曾患乳腺癌,在绝经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者。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52岁以后)。 (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4)曾患一侧乳腺癌者,其对侧乳腺具有高危险因素,尤其病理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5)病理证实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跃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瘤病结构者。 (6)有过多的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年一次的体检胸片或乳房的钼靶X线检查并不会明显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8)肥胖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如过于偏食油炸、油煎、熏烤食品或高脂肪食物。 (9)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

保健品,尤其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产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0)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烟酒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夜不寝,晨不起”,长期迷恋夜生活的女性发生乳腺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11)多次人工流产女性,或性生活混乱、长期性生活不和谐的女性。(12)心理压力巨大、有明显的巨大精神创伤者。 具有上述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具有多个高危因素者会明显增加,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仅仅是增加,也不一定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具有这些高危因素,即使这十几个高危因素都具有也不一定发生乳腺癌,因为发生乳腺癌的女性毕竟是个别,是少之又少的极少数,因此,也不必过于紧张。 2.乳腺癌是常见病吗?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

乳腺癌25个风险因素

专家总结乳腺癌的25个风险因素 每位女性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将降低乳腺癌风险。一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女性,例如你的年龄,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其他的因素--超重,缺乏锻炼,吸烟,吃不健康的食物--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通过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自己更有力量,将乳腺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下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 确定的风险 一、作为一个女人 作为女人是乳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据美国统计,今年浸润性乳腺癌的新增病例有大约 190,000例,非侵袭性乳腺癌患者 60,000 例。 二、年龄 与其他疾病一样,当你年龄增加的时候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增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在55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三、家庭因素 近亲中如果有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风险会增高。如果你的直系女性家属(妈妈、姐妹、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你的风险将会加倍。 四、基因 将近5%~10%的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由父母的异常基因遗传给孩子造成的。 五、乳腺癌的个人史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你将有3~4倍的风险在另一个乳房或者同一乳房的不同部分出现新的病灶。这种风险有别于原癌复发的风险。 六、30岁之前受到面部或胸部的辐射 如果因为治疗另一种胸部肿瘤而接受放疗(不是乳腺癌),如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你在青春期用辐射疗法治疗痤疮,也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七、某些乳房变化 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某些良性胸部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几种类型的乳腺良性病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八、种族 白人妇女比非洲裔美国人、拉美和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中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更有可能发展为更具侵略性、更恶性的乳腺癌。 九、超重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超重也使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十、怀孕史 没有足月妊娠或在30之后生育第一胎的的女性比在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十一、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母乳喂养超过一年。 十二、月经史 在12岁之前来月经和55岁之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三、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HRT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四、饮酒 研究一致表明,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五、致密性乳房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房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倍,并且增加诊断难度。 十六、缺乏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4~7小时的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七、吸烟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26%, 而占死亡率的18%。国内统计,上海市区1972~1974年发病数1683人,1978~1980年发病数1 879人,由占女性癌症的第4位升至第3位。1982~1 984年发病数2 360人,上升为第2位,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首位。l 972~1974年死亡人数647人,1980年为857人,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天津市女性乳腺癌l 980年的发病率为17.5/l0万,至1989年为23.5/10万,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北京市1 991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7.8/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并记录肿块部位,在乳头外侧、内侧或在中线上。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作自我检查。②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③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④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⑤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⑥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改变,可由局部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临床严重征象:肿瘤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乳房皮肤水肿、皮肤溃疡、腋窝淋巴结>2.5cm。 诊断检查方法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有时中心可见钙化。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作细胞学涂片检查。并可做乳腺x线或B超立体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物位置,然后进行肿物穿刺或切除,对小肿物诊断有帮助。⑤病理检查: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作冰冻切片,立等结果,确诊后接着作扩大手术。病理检查应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组检查10个以上及脉管、淋巴结内有无癌性。⑥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佶疗。⑦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⑧PCR 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

乳腺癌心得

乳腺癌护理体会 [摘要]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患者不仅经受一般癌症患者的各种不适应行为和情绪反应,还受到因手术治疗对女性特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铜仁地区人民医院近期对乳腺癌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功能锻炼 1、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癌肿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指导 2.1注意多样化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提高肌体的抵抗力。 2.2乳癌患者如果在妊娠和哺乳期,应立即终止妊娠和断奶。 2.3乳癌根治手术,最好在患者心、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因为手术创面大,对体损伤较大。手术前必须进行心电图、x线照片及肺功能等检查。 2.4术前皮肤准备: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部,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乳头/乳晕部位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其目的是去除毛发和污垢,防止切口感染。 3、术后指导 3.1体位:①术后6h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②术后患肢制动3d,以免腋窝皮瓣的滑动而影响愈合。抬高患肢,贾葵等[1]使用自制软枕减少了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3.2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伤口需用弹力绷带包扎,弹力绷带具有相当程度的伸缩性,包扎时容易掌握其松紧度,使患者术后能够正常呼吸,同时也不影响创面与皮瓣的血液循环,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弹性绷带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紧贴,无任何间隙存在,减少了创面出血、淋巴液渗出而引起的皮下积液,促进了手术创面与皮瓣间的愈合。 3.3术后伤口置负压引流,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积血、积液,避免引起皮瓣或所值皮片坏死。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及脱落,更不能随意拔除。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3d引流量> 200ml/24h,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20ml/24h,应检查负压装置、引流管是否受压或阻塞等。关于引流负压吸引压力值的大小,石燕等[2]经研究后认为术后以-15kpa持续吸引48h,第3天再以2.6kpa负压吸引盒吸引的方法较传统的术后直接用负压为26kpa吸引盒吸引能缩短置管时间、促进患者舒适。 3.4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患肢水肿的消退有重要作用。另外,早期的功能可以减少患者伤口疤痕挛缩,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重建患者的自理能力。具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如下进行:术后第1~ 2d可做伸指、握拳、曲腕等动作;第3~4天做屈肘运动;第5天可以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第7天做肩部活动;第9~12天课锻炼抬高患侧上肢,作手指爬墙运动,初时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第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出院后坚持锻炼,如上肢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1~3次/日,避免劳累,循循渐进。避免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提重物等,患肢负重不能超过5kg,以免影响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4、饮食指导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二、乳腺癌如何预防*三、乳腺癌食疗方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1、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发于 45-50岁的女性,但别以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妇女才会得的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70%是40岁以下的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40~60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近10年,少数未婚女性也未能幸免;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病例数不足20%。 2、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

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乳腺癌怎么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 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癌如何预防预防乳腺癌应该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够引起多种癌变,所以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饮酒不仅仅会影响到肝功能,还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与乳腺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想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一定要远离烟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甚至 是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东西,所以想要远离乳腺癌就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垃圾食品。 保持适量的运动

认识乳腺癌

认识乳腺癌 姓名:班级:学号: 文章摘要: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污染的加剧,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 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同时,因为我国女性患者不重视日常检查,诊断 较晚,预后效果不好,个性差异大,死亡率较高。但是也应该看到,乳腺癌并不 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相对比较其生长较慢,容易早期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 治疗空间。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手段的介绍在本文阐述,对乳腺癌的治疗将在文中介绍。关键字: 乳腺癌(Breast Cancer)阿霉素,P38MAPK,增殖抑制,MCF-7 1.细胞涂片介绍及乳房介绍: 乳房矢状断横式图:胸大肌,内间肌,胸肌筋膜,乳腺小叶,乳房悬韧带,输乳管,输乳管窦,乳头,输乳孔,乳头,乳房脂肪体。 1.1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乳腺处于静止期,涂片不易见到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或只有个别来自乳头的鳞状上皮细胞。细针吸取涂片所见的人为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多成群排列,典型者呈蜂窝状,多数细胞的直径为15μm 以下,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染色质均匀细致,涂片中裸核较多见。妊娠后期和产后2个月,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导管上皮细胞可可呈乳头状瘤样增生,腺上皮细胞和胞核增大,胞质丰富,常出现空泡,核偏位,有双核或多核,核仁在,清晰可见,切忌误认为病变细胞。 1.2沫细胞:涂片中常见此种细胞。其来源尚有争议,可能来自导管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 1.3细胞:其形态与泡沫细胞相似,细胞质内吞噬异物。核圆、卵圆或豆形,染色质为细颗粒状,核多数偏于细胞一侧。在未孕的正常妇女乳头分泌物中巨噬细胞少见,乳腺炎症或妊娠期增多。 1.4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较多时,表示乳腺急性及慢性炎症或是正常分娩前后,有时在正常涂片中亦见少数白细胞,但有红细胞时应视为异常. 2.癌病理分类有哪些 我国著名乳腺癌医学专家介绍说乳癌形态组织较为复杂,类型也很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目前国内和国际的乳腺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没有统一。我国乳癌病理分类有以下几种:

乳腺癌免疫组化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 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 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 参考: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刘玉金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肖晖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 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两 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 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 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 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 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 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 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 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查房 一、病因: 现在在医学上对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 岁前亦少见,但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 ~ 50 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 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 3 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 岁者的2.2 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 岁者比小于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 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 ②易双侧发病; 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 前发病。 (2)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乳腺癌引发的7种并发症

乳腺癌引发的7种并发症 *导读: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如果发展到中晚期,患者没有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会导致身体当中的癌细胞出现扩散。…… 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如果发展到中晚期,患者没有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会导致身体当中的癌细胞出现扩散。严重的时候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果患者身体出现并发症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此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2、疼痛。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可以是深层钝痛、间歇性痛,与活动无关。初起在卧床休息后得到缓解,以后随着转移灶的增大,一般到了骨转移后期,疼痛会更加严重,呈持续性疼痛的症状。往往在出现病变区疼痛几个月以后,乳腺癌患者才出现骨质破坏。 3、乳头溢液。乳腺癌发生后使女性产生非生理性溢液,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同时发生。 4、病理性骨折。有10左右的乳腺癌骨转移会并发病理性骨

折。长骨转移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肿瘤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压迫脊髓造成截瘫。同时,当肿瘤细胞广泛转移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 5、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发生后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身体同侧腋窝淋巴结发生肿大,且肿大淋巴结数目会随病情不断增加,相互连成团状,小部分患者出现相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6、转移症状。乳腺癌不同于其他癌症的地方在于,其早期就可以发生转移,随着疾病的发展再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骨转移可出现疼痛、局部压痛、活动能力下降等;发生肺及胸膜转移后,可出现胸痛、干咳、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肝转移后可出现发热、乏力、纳差、腹胀、体重下降等,继而出现腹水、黄疸、肝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7、溶骨性病变。乳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的溶骨性病变为多见,有些患者在溶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表现为过度钙 化而被诊断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其首诊时的X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躯体疼痛时,即使X线摄片阴性,也不可轻易否定骨转移的存在。 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还希望患者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为了可以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还

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乳腺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令众多女性“谈其色变”的疾病,不仅在于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更在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已和宫颈癌、卵巢癌共同被称为“女性杀手三剑客”。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乳腺癌属于世界性难题,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由此了解乳腺癌病发原因,及时做好预防形势迫切严峻。 原因一:激素水平的改变。出现有乳腺癌疾病的女性朋友,临床上大多呈现出年轻化的节奏。现在女性普遍月经初潮提前,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加之环境的污染、饮食的污染、高脂性食品、含激素类保健品、化妆品的使用,使年轻女性较为频繁的接触外源性雌激素,而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使得其发病年龄低龄化。 原因二:精神因素。社会发展的很迅猛,不比以前,然而我们肩上的压力也是很重。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感情上遭遇重大打击、受到不良情绪刺激,自我调节能力差,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也容易发生乳腺癌。 原因三:晚婚晚育少哺乳。现在的女孩子不比以前爹妈的时代,女孩子早早的就嫁人为人妻了;大都和男子一样为房和车工作,晚婚

晚育。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晚婚、晚育、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的女性更易患乳癌,而适龄结婚、自然生育、哺乳均有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众所周知,著名女歌手姚某某,去年因乳腺癌被夺去年轻的生命,绚丽之花就此宇落,令人叹息万分。国际抗癌联盟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不断增加,但并不是不能预防,世界上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1/3的癌症是就通过治疗能够实现康复的。那么对于乳腺癌来说,如果不幸罹患能够实现康复吗? 对此肿瘤专家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乳腺癌的康复率逐渐提高。对于乳腺癌来说,针对不同的病理分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辩证施治。早期病人可以选择手术与中医辅助综合治疗;对于晚期病人则建议中医单独使用。 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毒副作用小、注重标本兼治,“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病人服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消灭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 面对诸多参差不齐的中医疗法,小编建议病人选择,汲取中医药精髓,由出身于中医世家,第八代中医传人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从病人整体入手,针对同一病种,不同病机病因的病人,采用辨证施治,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的调理,起到“扶正祛邪”“培元固本”“排毒减毒”等作用,最终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疗效。

乳腺癌基础知识

乳腺癌 编辑词条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快速导航 ?关系表 中文名乳腺癌 英文名breast carcinoma 别称乳瘤 多发群里女性 目 录 ?1疾病介绍 ?2发病原因 ?3疾病症状 ?4自我诊断 ?5早期症状 ?6中期症状 ?7晚期症状

?8并发症 ?9临床诊断 ?10疾病治疗 ?11饮食注意 ?12疾病预防 1疾病介绍 乳腺癌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 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它的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 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形成早期的远端转移,给乳腺癌的临床治愈增加了很大困难。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如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都将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1] 2发病原因 乳腺癌的病因一: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二: 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ER、PR: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 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 p63: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p27:p27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p27低表达与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而且p27低表达与生存期短、预后差显著相关。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Po rter等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接受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p27不表达或低表达均提示在OS和DFS上预后不佳。 COX-2(cyclooxygenase-2):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E-cadherin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 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CK :CK-L,CK8/18,CK7,CK20,CK34βE12这四种是细胞因子(cytokine)中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 n.CK),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癌胚抗原.这些指标通常联合起来用于检查例如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如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等),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等),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由于这些指标可以检出的肿瘤很多,特异性相对不高,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病史,查体以及活检病理等综合手段来诊断,不能单一靠你说的这些指标来确诊某种肿瘤.但你说给的检查结果有很多阳性,提示有肿瘤的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 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EMA:上皮膜抗原(EMA)、EMA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与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高龄初产、未经产、闭经晚、电离辐射、乳腺囊性增生病、避孕药使用、营养状态等相关。趋势,可能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乳腺照片的普查推广及乳腺癌治疗的进步相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伴有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者,可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后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群增加 4.3倍,且与乳癌家庭史有协同关系。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未生育者与生育妇女的相对危险度高。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饮酒:营养过剩和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饮食将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性。 10.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1.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2.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症状 乳腺癌的症状 早期症状: 多无自觉症状,最早的症状是洗澡、换衣服的时候,患者自己发现一边的乳房有一个不痛,会慢慢变大的硬硬的肿块。肿块最多是在外上象限(靠近胳膊窝),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靠近胸口)。 晚期症状: 1、酒窝征:乳房皮肤出现像酒窝一样的凹陷的坑; 2、橘皮样改变:皮肤失去光滑,皱皱的像橘子皮; 3、皮肤癌性溃疡:有很难愈合的溃疡伤口; 4、皮肤卫星结节:大肿块的四周围绕着散发的硬性结节; 5、乳头回缩:乳头凹进去乳房里面; 6、乳头溢液。 检查 乳腺癌的检查 1、X线检查: 乳腺X线摄片主要适用于有临床症状的3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主要特征:肿块或结节病变,簇状钙化.乳导管造影中导管不规则及充盈缺损。

乳腺癌

目录 一、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 (1) 二、乳腺癌能够遗传 (2) 三、导致乳腺癌的原因 (2) 四、乳腺癌术后淋巴扩散该如何治疗 (3) 五、生物治疗乳腺癌有治愈的希望吗? (4) 六、什么因素让这些女性离乳腺癌越来越近? (4) 七、预防乳腺癌 (5) 八、远离乳腺癌女性朋友应该这样做 (6) 一、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而且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很多男性也有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晚期对患者危害较大,特别是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那么,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呢?我们听听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专家表示:生物免疫治疗可以延长乳腺癌转移患者生命 乳腺癌转移患者自身所受到的影响更加的严重,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对于发生了转移的患者而言,决定生命时间长短的因素除了自身的体质、心理等等各方面。治疗方式更是一大决定因素。现在对于乳腺癌转移采用生物免疫疗法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生物免疫疗法克服传统疗法不足治疗乳腺癌转移效果好 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已经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克能克服手术,放化疗治疗肿瘤的不彻底,易复发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的,被誉为21世纪唯一有望消灭肿瘤的方法。 CLS生物免疫治疗五项优势 1、应用范围广,CLS生物免疫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肿瘤类型。 2、治疗效果好,对原发肿瘤、转移肿瘤均有明显疗效。 3、对于手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清除,避免肿瘤的转移、复发,有比放疗、化疗更明显的功效。 4、副作用小,目前,仅发现有发烧、感冒等副作用。 5、不损伤正常组织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的作用。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治疗癌症的权威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将坚持"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依托尖端生物科技,以生物抗癌技术为主导,心理干预治疗为辅助,高扬"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就医环境竭诚为肿瘤患者服务,全面呵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严谨、勤奋、团结是我们奉守的精神,发展、创新、奉献是我们遵循的理念。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病变引起。 2、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性激素变化、月经、饮食习惯、乳腺疾病、遗传因素等。 4、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改变、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可被推动等等。 5、切口的护理时,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运情况,如发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皮肤发冷等,应考虑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6、乳腺癌护理中常见问题有:焦虑或恐惧、疼痛、组织灌流量的改变、躯体(患侧肢体)移动障碍、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和潜在并发症等。 7、手术后1~2d一般每日引流液体为 50 ~ 100 ml,以后逐渐减少。手 术后 3~ 5 d,皮下无积液、皮瓣与胸壁紧贴即可拔出引流管。8、乳腺癌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健康宣教等。

9、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下积液、出血气胸、皮瓣坏死等。 10、功能锻炼:术后 1 ~ 2 d活动手或腕部,手术后3~5d做患肢的功能锻炼,术后7d可活动肩部,但不宜活动范围过大,负重过大或过久。 11、健康宣教的内容:术后康复锻炼、义乳假体、乳房自检指导、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14、健康宣教之避孕,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二、选择题 ( C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 C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 B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 D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 A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 A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