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区域24项地名命名揭晓

上海迪士尼区域24项地名命名揭晓
上海迪士尼区域24项地名命名揭晓

上海迪士尼区域24项地名命名揭晓

4月8日,是上海迪士尼项目破土动工整整4年的日子。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传来消息,上海迪士尼项目区域的道路、河流、湖泊、桥梁、公共绿地、地铁站等6类24项基础设施的地名命名方案陆续获得审批通过,并于今天上午一一揭晓。

地名寄托美好寓意

今天上午,记者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看到最新出炉的命名示意图,11处内圈地名包括:3条辅(支)路——“奇妙路”“灵感街”“探索路”;3条出入口大道——西面的“迪士尼大道”、东面的“阳光大道”、南面的“星光大道”;中心湖——“星愿湖”、湖边绿地——“星愿公园”;两座跨湖桥梁——“祥云桥”“彩虹桥”;1个地铁站——“迪士尼站”,充分体现迪士尼一贯梦幻、快乐的品牌文化色彩。

地名命名,就像给一个新生儿起名字,寄托着父母双方和众多亲人的情感和期待。为了取一个好名字,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牵头,专门成立了一个包括开发主体申迪集团、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运营团队等合作单位在内的命名工作小组,并邀请市、区地名办,各行业主管部门,专家等共同参与。

看似简单的命名,背后都有美好的寓意。以中心湖“星愿湖”(WishingStarLake)为例,灵感来自于迪士尼动画电影《木偶奇遇记》中的经典台词“Whenyouwishuponastar”(当你向星星许愿),同时融入了未来奇幻童话城堡夜间烟火表演倒映湖面的美妙情境;英文名“WishingStar”翻译成“星愿”,同样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梦想成真”的美好祝愿。

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管理公司介绍,华特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师”们在设计全球迪士尼乐园时,特别关注游客的体验,往往通过对道路名称、标识牌、园林景观等细节布置,让游客从抵达度假区的那一刻起便沉浸在“奇幻王国”里。度假区核心区内两条辅路“探索路”“灵感街”和支路“奇妙路”串起来,便是一段“探索”“奇妙”,充满“灵感”的旅程。

4个村名留作桥名

迪士尼相关区域的命名,既有中美双方有关部门的反复研讨,也有普通市民的贡献。80后小伙胡斐便是其中的一员。

一年半前,胡斐还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看到新公开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后,他当即给“市长信箱”写了封邮件,建议“地名应该体现国际化的特点”。很快,这封信得到了上海市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回复,不仅告知市长对此作了批示,还进一步征询了他的建议。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巡视员李志宏介绍说,经过多轮意见征集,几个“很本土”的地名被最终确定下来。横跨川迪东/南/西/北河(规划名“围场河”)上的4座桥梁,以4个动迁的自然村村名命名,分别为“赵行村桥”“学桥村桥”“金家村桥”“旗杆村桥”。其中,赵行村曾是上海区域面积最大的村。这是对本土居民的致敬,更是文化的传承。

中英文“同步思维”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度假区,其地名命名方案还必须同步考虑与中文地名相对应的英文地名。此次地名方案的中英互译中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如“申迪路”没有沿用汉语拼音惯例翻译,而是译成了“ShanghaiDisneyRd”,对应的是“申”的全称“上海”与“迪”的英文全称;“祥云桥”从“LuckyBridge”翻译过来,没有生搬硬套英文原意翻译成“幸运桥”,而是采用了中国审美意象化的表达方式,意境更传神、贴切,中国味更浓厚。

这样的译名,除了考虑是否重名,还涵盖了对迪士尼品牌以及上海地方、企业的形象宣传需要;既妥善解决了迪士尼等知识产权关系,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中美双方都会换位思考,同时考虑两个语境的理解度和体系化。这也是中美双方组成的国际团队创意思维、中西合璧的结果。

据介绍,方案的中英文创作及修改过程中,中美双方组建的国际团队采用了同步双语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综合考量了迪士尼品牌传统的体现、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以及对游客的导引功能,同时也兼顾到准确性、艺术性和背后所承载的故事性。

“尽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话语体系,但中美双方在地名命名工作中,都相互给予了充分的尊重、理解,从而实现地名命名方案的最优化”。全程参与此次地名命名工作的申迪集团副总裁、申迪文化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程放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