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课时计划授课日期:年月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那些范围,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美术?

生: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美术包括了那些范围呢?

生: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美容美发设计、工业设计、实用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二)新课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看敦煌莫高窟下面的小字,红色的小字写的什么?

生:自学。

师:这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学,老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讲解。现在同学们认真的看一下第一小节,看看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多少年,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同学们认真的看,等一下老师要提问。

(2分钟)阅读

师:同学们看完了没有,看完的请举一下手,老师看看有多少人看完了,好,都看完了,现在开始提问,敦煌莫高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生:一千多年

师: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

生:325个

师:那一年被列为世界保护遗产

生:1987年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以上内容同学们要了解一下,作为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有一定的认识,以免贻笑大方。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石窟艺术,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文字和图片,(2分钟)阅读

师:现在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石窟艺术主要包括那三种类型?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石窟艺术主要包括建筑、雕塑、壁画。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同学们看到的石窟艺术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那位同学来说说,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哪里有石窟艺术?

生: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对,那么什么是石窟呢?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呢?其实石窟就和同学们所在的教室一样,都是用于学习的场所,只是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的地方,而石窟是和尚学习佛教文化的地方。和尚都是出家了的,所以石窟不仅是他们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所以要有一些装饰,他们眼里心里都是佛,所以他们的装饰也选择一些佛教故事和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窟艺术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页的菩萨,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菩萨有很多个,我们常听说的有5个:文殊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普贤菩萨,即普遍贤善的意思,可以延命益寿,我们峨眉山金顶上的那个就是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阎王;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广施善缘的菩萨,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菩萨;弥勒菩萨,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笑和尚,他的样子是笑嘻嘻的,我们常用来做装饰的玉佛就是以弥勒佛的形象制作的,寓意笑口常开。

下面我们再看到第三页的阿难陀,同学们先看一下下面的文字,想一想为什么阿难陀那么受大家的欢迎呢?

生:阿难陀性情温和,待人谦和有礼。

对,阿难陀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勤奋好学,在佛的众弟子中,他的闻法最多,也就是成绩最好,所以同学们要向阿难陀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看到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什么是供养像呢?

生:供养像是指出资建造石窟的人的画像。

简单的说就是石窟的建造者,同学们想一想古代画家或书法家完成作品后是不是要签名盖章呀,那么这些建造石窟的人也想留下自己的名字,可如果只把名字刻在石窟里,经过长期的风化可能就看不见了,所以这么建造石窟的人就想干脆把自己的生活画在石窟里,就像我们现在的照片一样,以作留念,就这样,供养像便流传了下来,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代人穿什么衣服呀,他们是怎么读书上学的呢,他们是怎么劳动工作的呢,他们是怎么玩耍的呢,在敦煌莫高窟都可以看见,这些不仅对我们绘画艺术有参考价值,对历史研究、经济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敦煌莫高窟,还要保护敦煌莫高窟。

在清朝末年,当时负责管理敦煌莫高窟的是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有一天,王道士带人清理16号洞窟通道泥沙时,扫把不小心打到了墙壁上,发出悾悾的响声,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呀?

生:墙壁是空的。

对,墙壁是空的,王道士想会不会是什么宝藏,赶紧将墙壁挖开,看到一个洞室,里面堆满了各种用白布包裹的一包一包各种古代的写本和印本的经卷;王道士很失望,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只是一些古书和画卷,王道士以为不值钱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里面都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珍贵文物,里面的古

书包括天文、历法、药典、农耕、建筑等等很多很多。没过多久,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许多外国人都来到了中国,有日本的,俄国的,美国的一些考古专家用很低的价格就将这些文物买走了,这使得我们现在想要看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物还要到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才能看见,这是一种耻辱。当时的人们非常的愚昧无知,有些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就把这里面的经书或菩萨画像烧成灰吃掉,以为这些是百治百病的神药,这使得我们有许多的文物都被损坏了,这是一种遗憾,所以同学们,你们必须要学会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要让它在被损坏了。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第三页下面的三兔飞天藻井,同学们知不知道什么是藻井?

生:是人名,是地名。

老师现在告诉你们,藻井就是我们俗称的天花板,我们现代家居装饰上一般都用的吊顶,就是在天花板上作装饰图案,让它显得更美观。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一幅图,想一想中间为什么是三只兔,而不是四只、五只呢?

生:因为三具有稳定性。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一幅图外面所有的装饰都是对称的,里面的三兔与圆心外框自然成趣。莲花四周环绕飞翔的八飞天和旋动的天花,运动方向与三兔一致。仿佛连禁止的莲花也在旋转。整个藻井结构谨严,纹样新颖,造型生动,色彩华丽,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智,是藻井的代表作之一。(注: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居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得很完好。)

(三)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些那些新的了解和认识?为什么说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全套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

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并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而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中外音乐交流、中外舞蹈交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充满生命力的中国动物画、中外文物画交流、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等四个方面。 首先是图案艺术。见过莫高窟的都知道图案在石窟中有装饰,间隔,甚至营作气氛和空间感的作用。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有数不尽的图案,令人惊异于当时人的创造能力。而图案的美丑和变化,也能讲出一朝代艺术的盛衰,更使敦煌图案价值更上一层楼。其中第400窟的藻井图案,位于洞窟的窟顶,一般都画上十分精细的图案,有些更有飞天、神兽。而此图的藻井的团心是一隽金凤,外围四周是四条金龙。 飞天大概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中国的飞天与欧洲的天使,是古巴队老梦想驱动下的美丽艺术表现。而飞天不靠羽翼,衣袋飘举,其轻盈多姿,成为敦煌重要的艺术形象。飞天虽也是佛教神祗,但多而美,值得单独欣赏。还是第400窟中,飞天是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敦煌,是敦煌艺术中最生动活泼的形象,也是敦煌的象征,她的东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及绘画技法的发展。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 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 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

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 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虽然它并不存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向往。图版中表现的只是这一幅壁画的一个局部。它着重表现所谓极乐世界其乐无穷的景象。六个人组成的乐队分列两旁,中间一舞伎反弹琵琶,边弹边舞,姿态十分优美。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的音、舞蹈和服饰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

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关于女性美的高尚理想。而罗汉像的制作受礼仪规矩的限制较少,因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形貌和性格特征也较为显著而多样。天王、力士的形象则充分的发挥了唐代雕塑家善于根据生活感受和特定对象的性格、气质的要求而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本领,充分体现出一种强力之美。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色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色,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国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过去的日子》 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并组织活动内容: 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美术文物考察结课论文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姓名: [ ] 班级: [ ] 学号: [ ]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摘要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孤岛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后汉书上的记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魏书上又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公元366年开始创建莫高窟,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一直到清代共十个朝代不断的兴建,其蕴含的建筑、美学知识不能不让我们加以深究。 关键词:建筑;花砖;建筑画;窟檐。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建筑是石窟艺术的主体。莫高窟南、北区现存八百多个石窟中,主要形制有六大种类,即中心培柱式、禅定式、覆斗室、背屏式、涅槃窟和大佛窟。中心塔柱式窟源于印度的“支提”,意为塔庙,窟平面呈矩形,前部为传统的仿木构建筑人字披窟顶,后部中心有贯通窟形的类塔形中心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掸窟源自印度“毗河罗”,意为寺庙,主室呈矩形或方形;正壁凿佛龛,塑佛像,四周绘壁画;顶部为覆斗藻井,主室两侧有僧侣打坐修行的禅室。这两种形制是莫高窟北朝时期,隋代以前的基本窟形。覆斗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窟形,也是莫高窟最多的窟形,约在三百个以上。背屏式是晚唐。五代、宋时期的基本窟形,系中西结合式,一般在室中心的佛坛后面有大型通顶的背屏,其佛坛源自中国庙宇殿堂的佛坛,而背屏则由中心培演化而来。这类洞窟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 涅槃窟和大佛窟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形态的特定需要而开凿的特殊窟形。涅槃窟俗称卧佛殿,莫高窟中有唐代的148、158两座,平面呈横长方形,窟中再造一横长方形高台,形如平床,上塑卧佛。窟顶作索顶,外形像殿堂,内形似棺材。大佛窟是根据容纳巨大立佛或倚坐佛之需而开凿的,下大上小,下部平面呈方形,上部逐渐缩小,呈锥体,顶呈覆斗形或圆穹形。莫高窟中有初唐96窟和盛唐130窟两处大佛窟。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可分为窟形、窟檐、古塔、建筑四个部分。 一、窟形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的形制并非千篇一律。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开凿洞窟的形制也各有不同,其主要形制有:中心塔柱式、禅定式、覆斗式、背屏式、穹窿式、涅槃窟、大佛窟和影窟等。 二、窟檐是指建筑在洞窟前面的“遮蔽性”建筑,多为木结构,上有彩绘。据记载,莫高窟当时开凿时,所有洞窟都有窟檐,层层叠叠,巍峨壮观。到了明清之际,由于自然和认为的破坏,大多塌毁了。现在唐宋时期的窟檐进村五座。 三、古塔塔式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是贮藏佛舍利(骨灰)、佛像、佛经的高大多层楼阁。佛塔多种多样,大小高低形制各异。莫高窟现存古塔多为墓塔。只有慈氏塔和成城湾的莲花塔是纪念性佛塔。

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 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题出示。 二、“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题材吗? 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四、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 1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全套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第一周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壁画美术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2课时)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 窟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摘要]:敦煌莫高窟,一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营建与艺术沉淀的建筑,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宗教或者艺术的范畴,它是多元化的集合体。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了无数的理论着作。但是很多人提到莫高窟,最先想到的是壁画,殊不知这一伟大创举在建筑方面也有它独特的成就。这里就莫高窟建筑方面的艺术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建筑建筑画艺术 石窟艺术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在建筑艺术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国式的审美风范。而建筑艺术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石窟建筑本身。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 一、石窟建筑本身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在看建筑时,首先关注的是建筑是否实用,而不是是否美观。石窟这一形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对佛教艺术的渗透与改造。洞窟的形制取决于它的功能,在印度,石窟既是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又是礼拜活动的场所。因此,僧房窟出现的较多,即使是在以礼拜为主的支提窟中,往往也在旁边开小禅房,用于起居生活。而在中国,现存石窟用于生活、起居的较少,而用于礼拜的较多,体现在石窟形制上的改变就很明显。敦煌石窟形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心塔柱式石窟 外建史的学习让我对印度支提窟有了一定了解,因而在看莫高窟介绍时并不费劲。这是较早流行的礼拜窟,它的形制来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支提窟中心是一座佛

塔。而在莫高窟,其特点是石窟轴线的后部中心有方形塔柱直达窟顶,顶的前后坡面上塑出圆形椽子,以及和椽子相交的檩枋。这种中心塔柱式石窟虽然源于印度石窟中的支提窟,但是其内部装修形式已经中国化了。有些洞窟还在人字形屋顶两端与山墙交接处安置了木制的斗拱。我们都知道,斗拱,以及前面提到的檩枋、椽子等,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2)禅窟 这种石窟形制同样来源于印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印度的僧房。主要用于僧人打坐诵经。主室顶部凿成四坡覆斗形,顶绘华盖藻井,四角垂璎珞,覆斗的四坡满绘天空诸神灵、鬼怪及飞禽走兽之属,奔腾飞扬,色彩绚丽,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很多装饰与建筑形式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故宫最为经典),在印度僧房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动。 3)佛龛覆斗顶石窟 从名字就可以大致猜想到石窟的形制,关键词是佛龛、覆斗顶。窟室为方形平面,后壁开龛,龛形随朝代的不同而有显着变化。主室顶部通禅窟一样为四坡覆斗形,顶部有方形宝盖,装饰尤为精细,色彩鲜明艳丽。而所谓覆斗顶也是来源于中国式的斗帐形式。 4)佛殿式石窟 一般为大型石窟,主要特征是大覆斗顶下有一马蹄形中心大佛坛,佛坛上有7-9身大型塑像。洞窟规模宏大,甚为壮观。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之外,莫高窟还有其它洞窟形制,就不一一列举。总结起来,洞窟大致形制都是起源于印度,形式追随功能,是符合实用原则的。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因素,成为了独具中国艺术特色的建筑。藻井,斗拱,覆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七年级美术教案(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 广而告之 第二课---------- 盛情邀约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具准备课件、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 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材:人美版义 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16 册第一课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 自学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 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了解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石窟艺术产生的背景之相关知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6课时 ) 【作业布置】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 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敦煌莫 高窟导游词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一) 大家好!我是来自“绝不一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莫高窟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 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参观时,要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注 意安全 。大家还要注意,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请不要触摸,也不要用强光照射。谢谢配合! 我们现在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一个僧人经过此地,发 现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开凿国第一个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师凿窟修禅。原 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因“漠”与“莫”发音相同,因而现在叫“莫高窟”。 请大家抬头看,整个崖壁上都是整齐排列的洞窟,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像蜂巢一样。这些洞窟的开凿先后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规模。到元朝 以后,这里就禁止开窟了。后来这里还成为游牧地区,慢慢地衰落了。又经过了几百年,敦煌的经济又开始恢复,莫高窟也重新被人们注意。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藏经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 藏经洞,里面有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但清政府腐败无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险家以不 正当的手段抢走了,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们跟紧了,我们要进洞窟了。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 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 窟向游客开放。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243号窟。洞内比较暗,请大家小心脚下,跟着我 的手电筒光向正前方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 度式样的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可见我们北魏时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