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

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
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教案)

湖南省新邵八中谢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能力目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与答题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古代文化经典,陶冶情操,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剖析失分误区,找回失去的分数

教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

1、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它要求考生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式(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在用词造句、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也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雅、达

即准确明白∕通顺畅达∕优美自然、生动形象

3、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直译: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意译: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4、题型:主观题10分

考题多选择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

二、学生自主学习《名师导学》P139-144 ,思考

1、最常用的文言翻译方法有哪些?各针对哪些文言现象?

直译:换、补、调、留、删

意译:对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

要求翻译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文句放在上下文理解。

2、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采分点有哪些?

①句意②重要实词③重要虚词④词类活用⑤特殊句式⑥固定结构

——要求将文句中知识点细化并一一落实。

二、合作探究(慧眼辨误区,帮你把失去的分数找回来)分析讨论下列译文失分原因在哪里?该如何补救?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今山东郓城西,被封了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2、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任命)

——以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3、有些词语翻译不当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啬)

——不爱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的土地

4、以今义当古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认为我品行恶劣。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存在很久了。

6、省略成分没有补出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不如趁机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7、通假字未换本字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

8、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找到。

9、文句用了修辞手法,未译出修辞义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入沾满灰尘的罗网中,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用典:陈涉起义∕秦王朝)

——个人起来作乱导致七座庙毁掉了。

10、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

——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误)

——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能靠武士随从,随从士兵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四、课堂小结

文言文翻译必须

1、重视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审准采分点,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3、注重积累,回归课本,培养语感

五、练习巩固(小试身手)——找准采分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名师导学》P139 2018年天津卷第13题)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他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教后反思

2015届文言文翻译专题教案(定稿)

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教案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高三备课组 【教学目标】 1. 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 能结合语境准确判断,能够明确句子中的重点句式词语等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 1. 以关键词句的翻译为突破口,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 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一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学情分析】 前一阶段已进行了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梳理复习,学生突出的问题仍是文言文翻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技巧,翻译往往跟着感觉走,缺乏系统理性的方法,结果翻译出的语句错漏较多,甚至与原句本意相距甚远。针对此现象,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补充延伸教材内容,给予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想】 1. 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 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文言文翻译标准:1.信 2. 达 3. 雅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 1. 结合语境,揣摩大意,字字落实。

2. 辨特殊句,察关键词,踩得分点。 3. 通读校正,防止误漏,力求连贯。 二、察看考题,明确考点 1. 察看2013年广东高考题及评分标准,思考句子翻译中作为得分点的词句有何特点? 【2013年广东卷】张咏(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9.(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参考答案】(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那么……,1分;“自活”1分,“蜂聚”1分,大意1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 【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名之”1分,大意1分) 2. 小结 文言翻译题的设题思路:命题者一般会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子(关键词句)来让考生翻译。这类语法现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二、尝试翻译,归纳方法 【练习一】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2.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于敏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1、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教学步骤】 一.考点扫描: 湖北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赋分9分。《2010湖北语文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的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例题回顾: (2010·湖北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答案】(1)但是如今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只不过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地的农民,不再被督促尽力耕作,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之间不(让饥民)变成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辈子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字字落实,并注意句子中涉及的语法现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文语法往往是得分点。 (1)之:那些;不然:不是这样;簿书:处理公文。(2)督:被督导(被动);用者:消费者;出入:量入为出。(3)之:助词,不译;骄惰:骄横懒惰。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如:古(古代)学者 (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

文言句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者,……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者也”也表示。 如:(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 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素、亦、必、诚”等词来表示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教案资料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1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17.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把天空和太阳的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8.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中文言文翻译教案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宗华 第一课时 一、翻译的“三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忠实于原文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 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2、意译为辅:有时有些字词,从本义上来说落实不了,需要我们了解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这时需要意译。 3、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正确翻译的 “六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如: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包围郑国。 ②荆轲者,卫人也。译文:荆轲,是卫国人。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 ①居顷之。译文:过了一些时候 ②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译文:秦王对待燕太子丹不好。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义。 ①荆轲尝游过榆次。译文:荆轲曾经游历经过榆次。 ②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译文:地图打开到最后,匕首出现了。 ③太子迟之。译文:太子以他为迟(嫌他迟)。 ④仰天太息流涕 译文:仰天叹息着流眼泪。(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注意:这里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的翻译,即把固定句式整体翻译为现代汉语。(附:《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例一.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二.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译文:我告诫田先生不要泄密的原因,想要来完成大事的谋划。 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1)、被动句。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科目:高中语文

姓名:陈增学 单位:鹿邑县高级中学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翻译专题,为什么学习这个专题呢?一是因为近些年来,年年都考文言文翻译题,而且每年每个省份必考文言文翻译题,我们河南省亦不例外;而是因为这个专题不仅是我们高一学生的短板,也是所有高中生的短板;从大的方面来看,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要学好文言文翻译专题。 二、考纲解读(为了让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命题预测 考查重点 1、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2、含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句子 3、含有关键词的句子 4、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 常见题型 主观题:两道题,一题5分,共10分,每句话一般有四处得分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一共四分,加上句意通顺一分,共五分。 三、知识重温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二是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 (先带领学生重温两个原则的理论知识,再进行解释:) 1.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2.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3.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四、误点举要 多媒体展示学生历次考试中翻译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试卷图片),然后归纳:(要求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凭空想象(忽略语境), 丢三落四(信息遗漏), 只图大概(不求精确),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五华县五华中学许菊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的考纲考情。 2.把握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牢记步骤,熟练掌握翻译方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文言翻译方法,有效提高考场应试能力。 2.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达成目标。 2.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外文言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翻译句子并阅读积累。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容易做到。”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行为要得端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如果他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二)导入新课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不管是广东卷的6分,还是全国卷的10分,再可能是2021年的新高考的5分,文言文翻译都是同学们拿分的瓶颈。许多同学解答这一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落实文言翻译这个考点,共同探讨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和方法技巧。 (白板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白板展示教学目标 (三)真题试练 (2020年全国卷1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

(完整版)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 一|、导入: 高考对古诗文能力的要求为理解B,其中包括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一。就是指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并且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重新表达。 复习回顾:以前我们讲过,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个原则:信、达、雅,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3.“雅”,则要求译文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不作要求) 经过上一轮的复习,我们的同学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但是在最近的练习和考试当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大家出现的这些问题来做讨论。 (二)反例警示: 1、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2011四校联考) 学生作业: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参考答案:四肢画得美丑,本来就与画像的奇妙与否没有关联。 (四体妍蚩:四肢画得美丑,关:关联于妙处:介宾短语后置。) 失分主要原因:没有关注特殊句式,忽视字词的落实 2、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2月月考) 学生答案:李泌已经拜见皇帝,陈列天下间的成败之事,皇帝很高兴,想授予他官职。 参考答案: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皇帝很高兴,想要授予他官职。 (得分点:谒见:拜见陈:陈述所以:……..的原因) 失分主要原因:不熟悉固定结构的用法,没有准确翻译关键字词 3、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2011佛山质量检测) 学生答案:然而温峤知道后返回京都,于是启奏王敦的反叛之心,请皇上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参考答案:于是温峤得以回到京都,(他)就把王敦的阴谋全部(或详细)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事先为此作好准备。 (“得”,得以,能够;“具”,齐备、全部、详细。每字1分,大意1分) 失分主要原因: 忽略关键词,没有做到字字落实,且表意不通,表达不畅。 4、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学生答案: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都占有天下。 参考答案: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 得分点:判断句式,“其后”他们的后代,语意通顺 失分主要原因:忽略语境,没有联系上下文翻译。忽略特殊句式(判断句) 总结失分原因:1、忽略语境,不明大意2、字词、句式没有落实 ?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

文言文翻译教案1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 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九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 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女口:古(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③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如发语词“夫”、“盖”,某些助词,如衬音助词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浏阳田家炳中学陈博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利用方法,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是这样的吗?(是)文言文的考查中,最难的又是什么呢?对,是翻译。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攻克“翻译”这道难关。 在我们湖南高考中,对文言翻译有明确的要求。同学们请看“考点诠释”。 二、考点诠释: 《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描述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义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理解和翻译是两个层面的要求,“翻译”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能用现代汉语去翻译文言句子。在翻译时,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的心理。高考题是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往往在课内。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07年我们湖南高考卷中的三道翻译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学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⑥固定结构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 (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

(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设计 (1)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要求 2.掌握文言文的翻译的方法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质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文言文翻译在高考中赋分10分,是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高考文言文翻译 讲究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明确要求和实用技巧。 二、知识点梳理 (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是指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意义。翻译是指将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语句:即符合主谓宾、定状补,谓前状谓后补的语法习惯的句子。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特点: 1、选择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意思。 2、选择含有关键词语(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常见虚 词)、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及固定句式)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三)翻译的三个要求——“信”“达”“雅” “信”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信”就是准确,不歪曲文意,不遗漏文字,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重要要求。“达”就是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 “雅”是文言文翻译的较高要求。“雅”即有文采,译文要能表现出文体的特征,作者的风格。

(四)翻译的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⒈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⒉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五)翻译的具体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三、小组合作翻译典型例句,探究总结翻译方法与规律 第一组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3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规律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第二组 1夫赵强而燕弱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规律二: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第三组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规律三: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第四组 ⒈夫晋,何厌之有? 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不拘于时,学于余 规律四: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句翻译教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 朱明秀 一、考纲要求 2013年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要求是: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 B级)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考纲要求“以直译为主”,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要做到“字字落实”,就要做到准确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一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词等,并作出准确解释。“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就是要把握句式的特点,在翻译时对句子的成分的位置做适当的调整,同时要求能够翻译出句子的语气。(2课时) 三、翻译课内句子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一个会吹箫的客人,随着歌声吹箫伴奏。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寡人的过错啊。(判断句) 4、夫晋,何厌之有?那晋国的贪欲怎有满足之时?(宾语前置)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如果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介宾后置) 6、戍卒叫,函谷举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克。(被动句)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以之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宾语前置句) 9、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10、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11、不然,籍何以至此?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生气到这种程度呢?(宾前) 12、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手握剑柄,跪直身子,问道:“客人是干什么的?”(宾前) 1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都将会被他们所俘虏。(被动)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提高学生文言文得分率。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利用高考题,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 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③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④换: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⑤调:“调”即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⑥选:根据文意选, 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3.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掌握解决文言文翻译疑难的技巧。 二、请你当解题者 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得出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1)出示高考题,学生试翻译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6年全国卷Ⅲ)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文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9 / 1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禾U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印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

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 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米。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 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 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文言翻译公开课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及方法。 2、通过情景演练让学生学会在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不失分。 3、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文言文翻译题,有信心,不放弃。 教学重点: 以多个角度解析题型,巩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学会在做题时拿分。教学难点: 在讲解中,翻译方法的贯穿,实战演练中,答题方法的掌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有的同学往往会觉得很困难,尤其是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觉得更加棘手。实际上,学习语文就是在玩一个文字游戏,高考语文就是一个严肃的文字游戏。这堂课,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玩好文言翻译这个文字游戏。 一)题型分析,方法回顾 1.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大卫.贝克汉姆者,英夷也。修五尺又余,善淬练筋骨。少时,以蹴鞠闻名于曼联,为人谦逊。 (教师点评)

我们之所以觉得高考文言难,是因为我们文言阅读里的人物我们不熟悉,换成熟悉的,我们便会觉得比较简单。 2.翻译标准 我们常说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但真正的高考题里面只需要达到“信”和“达”。考纲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句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3.分析题型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从内容上来看,文言阅读只要考察的是人物传记。从分值上看,总共两个题目,每个5分,总共是10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它的评分标准。 4.方法回顾 大家以前应该学过文言翻译的方法,“六个字”,即“留删换”、“调补贯”。留,即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删,即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换,即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补,即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