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教案

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教案
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教案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3、通过二次根式原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4、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1)a(a≥0)是非负数;(2)(a)2=a(a≥0);(3)2a=a(a≥0)

5、会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运用a(a≥0)是非负数、(a)2=a(a≥0)、2a=a (a≥0)进行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理解a(a≥0)是非负数、(a)2=a(a≥0)、2a =a(a≥0).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引出课题

1、二次根式:(1)定义:

a≥0)

2、例题演示:

例1、实数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下列各式表示二次根式?

(1)3

2-.

2+

x;(2)x4

二、探究学习

思考:1.

3.a≥0)的意义是什么?2等于什么?

由以上探究得:

a≥0)表示非负数a a.这样我们得到了二次根式的一个基本性质,即

(a)2=a(a≥0)

用语言表述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2.例题演示

例2、计算:

(1)()235;(2)()22

2b

a+.

3.探索交流

交流:

1.2a的意义是什么?字母a可以取怎样的数?

2.2a一定等于a吗?为什么?

,…,所以,一般地,当a≥0时,有2

a=a;

=5,…,所以,一般地,当a<0时,2

a=-a

综上所述,有

 (≥)

- (<)

a a

a a

?

?

?

探索:

回顾实数绝对值的意义,用一个式子概括2

a的化简结果.

二次根式的一个重要性质:

a

用语言表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4.例题讲解

例3、计算:

(1)2

9

1)

.

(-;(2)2

21)

(+

x;(3)2

3π)

(-;(4))

,

(0

252

2≥

≥b

ad

b

a;(5))

(5

25

10

2x

x

x+

-.

三、课后小结

1.你知道什么叫二次根式吗?

2.二次根式有哪些最基本的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

1 已知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额定留量,不计管道内压力损失,说明图示各种工况 下液压泵出口处的工作压力值。 解:a)0p = b)0p = c)p p =? d)F p A = e)2m m T p V π= 2如图所示,A 为通流截面可变的节流阀,B 为溢流阀。溢流阀的调整压力是 P y ,如不计管道压力损失,试说明,在节流阀通流截面不断增大时,液压泵的出口压力怎样变化? 答:当阀A 流通截面小于某一值时,P 维持P y ,B 打开。 阀A 流通截面继续增大,增大到最大值时,P=0,B 不打开。 3试分析影响液压泵容积效率v η的因素。 答:容积效率表征容积容积损失的大小。 由1v t t q q q q η?= =- 可知:泄露量q ?越大,容积效率越小 而泄露量与泵的输出压力成正比,因而有 111v t n k k p q v η= =- 由此看出,泵的输出压力越高,泄露系数越大,泵 排量越小,转速越底,那么容积效率就越小。

1.泵的额定流量为100L/min,额定压力为2.5MPa,当转速为1450r/min时,机械效率为η m =0.9。由实验测得,当泵出口压力为零时,流量为106 L/min,压力为2.5 MPa时,流量为100.7 L/min,试求: ①泵的容积效率; ②如泵的转速下降到500r/min,在额定压力下工作时,计算泵的流量为多少? ③上述两种转速下泵的驱动功率。 解:①通常将零压力下泵的流量作为理想流量,则q t =106 L/min 由实验测得的压力为2.5 MPa时的流量100.7 L/min为实际流量,则 ηv=100.7 /106=0.95=95% ②泄漏流量Δq只于压力有关,由于压力没变所以则有 q t / =qn / /n=100.7×500/1450=34.7 L/min ③当n=1450r/min时, P=pq/(η v η m )=25×105×100.7×10-3/(60×0.95×0.9)=4.91kw 当n=500r/min时, P=pq/(η v η m )=25×105×34.7×10-3/(60×0.95×0.9)=1.69kw 2.设液压泵转速为950r/min,排量=168L/r,在额定压力29.5MPa和同样转速下,测得的实际流量为150L/min,额定工况下的总功率为0.87,试求: (1)泵的理论流量; (2)泵的容积效率; (3)泵的机械效率; (4)泵在额定工况下,所需电机驱动功率; (5)驱动泵的转速。 解:① q t =V p n=168×950=159.6 L/min ②η v =q/q t =150/159.6=93.98% ③η m =η/η v =0.87/0.9398=92.57% ④ P=p q/η =29.5×106×150×10-3/(60×0.87)=84.77kw ⑤因为η=p q/T ω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1.设计方案:

2.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3.实验注意点: A、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B、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4.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5.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 学生复习列举出常用的简单机械。 学生设计方案并指出测量功的步骤。 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并得出结论。 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2.以捞水桶或用水桶打水为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使用斜面时:将重物举高h所做的功(Gh)为有用功;使用斜面时,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三)机械效率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沪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首先感谢区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因此,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从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电动车机械效率专题

历年中考功率计算题复习经典(带答案) 1、油价在飞,电动自行车很可爱,既经济又健身.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如图所示).使用前,应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电动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右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最高车速≤ 45km/h 整车质量50kg 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05Pa 蓄电池工作电压48V 一次充电储存电能0.9kW?h 电动机 额定电压48V 额定功率240W 电动机效率80% (1)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的工作电流是多大?(2)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00cm2,那么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kg?(3)由表可知,电动机效率为80%,即消耗电能的80%用于电动机对外做有用功.若该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5N,则蓄电池充满一次电最多能连续行驶多远? 2、在某建筑工地上,为了搬运建筑材料,常采用如图所示简单机械.示意图中滑轮A与滑车连接,滑轮D 固定在地面塔架上.此滑轮组在1分钟内将质量为0.5吨的建筑材料匀速提升5米,若钢丝绳拉力为2200牛,所用的拉力由电动机提供,电动机效率为55%.(钢丝绳重和摩擦不计,g=10N/kg). 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提供动力的电动机在220V的电压下正常工作,求此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3、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具有对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等优点,是人们短途出行较喜爱交通工具之一.右图是某品牌电动车,它最大运行速度可达36Km/h,额定电压36V,电动机额定功率200W,最大输出电流10A,净重20Kg,最大载重量100Kg,电池容量“20Ah”. (1)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能和少量的能. (2)若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当电动车最大载重量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若质量为40Kg的小明骑着电动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电机刚好以额定功率和最大车速行驶,摩擦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机械效率分析教案

机械效率分析教案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 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 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 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 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 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 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汽车发动机原理2013习题与答案

发动机原理 复习题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1]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由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公式: 知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2] 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 1ε增高将Pz 使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2ε增高导致运动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机械效率下降 3ε增高导致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升高,易使汽油机产生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3]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 图,并标明各项损失。(见书第9页 图1-2) [4]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 答: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评价整机性能。 [5] 发动机机械损失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发动机机械损由摩擦损失、驱动附件损失、泵气损失组成。 [6] 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转速ηm 与n 似呈二次方关系,随n 增大而迅速下降 2、负荷 负荷↓时,发动机燃烧剧烈程度↓,平均指示压力↓;而由于转速不变,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则由 ,机械效率下降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 ,机械效率=0 3、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冷却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7] 试述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机械损失的测试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内燃机的试验来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和示功图法。 (1)倒拖法 步骤:1.让内燃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是冷却水和机油温度达到给定值; 2.切断燃油供应或停止点火,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原给定速度倒拖内燃机空转,并 尽可能使冷却水、机油温度保持不变。此方法规定优先采用,且不能用于增压发动机。 (2)灭缸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多缸内燃机(非增压柴油机) 步骤:1.将内燃机调整到给定工矿稳定运转,测出其有效功率Pe 。 2.停止向一个气缸供油(或点火) 3.同理,依次使各缸熄火,测得熄火后内燃机的有效功率Pe2,Pe3……,由此可得整机的指示功率为: Pi=Pi1+Pi2+…=iPe-[Pe(1)+Pe(2)+…] (3)油耗线法:保证内燃机转速不变,逐渐改变柴油机供油齿条的位置,测出每小时耗油量GT 随负荷Pe 变化的关系,绘制成曲线,称为负荷特性曲线,由此测得机械损失,此方法只是用于柴油机。 (4)示功图法:根据示功图测算出机械损失。 [8] 试述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和分子变更系数的定义。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 与理论上所需要的空气量Lo 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1()1(1111-+--?-=-ρλλρλεηk k k t ↓↓-=i m m p p 1ηi m i m i e i e m p p N N p p N N -=-===11η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生成概念】 1.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 (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理解】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四、板书设计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一课时内容:P48-P53页的第一自然段(指示剂及几种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 第二课时内容:P53页活动与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内容:P54-P57页(常见的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对比分析,将物质间的变化拟人化地活动展示,培养学生 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酸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师实验: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教材延伸] 1、【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2、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前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3、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指示剂 (一)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它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二)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

115机械效率(1)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5机械效率(1)导学案 【教学时间】【教者】【个人复备】 【学习目标】 1.通过“再探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章开头我们讲到,人们常常会使用机械来协助完成任务;比如要把木 料拉上五楼,为了省力可以使用动滑轮;那么,使用动滑轮做的功与不 使用时的相同吗? 二、互动突破: (一)活动11.5 再探动滑轮 活动一:探究“手拉绳子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之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手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方 向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它下面重为G的钩码缓缓上 升. 1.分别测出绳受到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所受 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 2.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3.在下面空白处设计好实验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分析: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钩码所做的功相等吗?哪个大?找一找其中的 原因,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1.上述实验中哪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哪部分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 不得不做的?哪部分功是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有用功(W有用): (2)额外功(W额外): (3)总功(W总): (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与同学讨论一下,把重为G的物体沿长为s的 斜面拉至高为h的位置,在斜面的使用中(如图),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分别指的是哪部分功? 3.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其表达式为.你认为机械效率(有/没有)单位, 它 (会/不会)达到或超过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70%,它表示物理意义是什么?请你算一算“再探动滑轮”实验中,各次提升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 三、小结: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总: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三者之间的关系:W总 =W有用+W额外 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η) 3.关于η: ①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

第四节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的关系. 2.初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 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三)教具 一定一动滑轮组、两定两动滑轮组、长木板、贴有毛巾的长木板各6件;木块、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各24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由于近几天的连续阴雨,我们的教学楼上有的地方漏雨了,现在急需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用9米高的楼上,做修理楼顶用.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 (找几个同学答,准备一桶砂子让学生提一提.) 生甲: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人提上去,或用绳子拉上去. 生乙: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 生丙:还可以用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还可以提出许多办法将砂子运上楼去.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 师:[实验1」这是一定一动滑轮组(图25-1),选取最省力的绕法;用1牛顿代表10牛顿,用1厘米来代表30厘米;物体重10牛顿,每个滑轮重1牛.请同学们观 察,现在是几段绳子承担物体与滑轮的总重? 生:三段. 师:把这桶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时,绳子末端通过的距离S为多少? 生:S=3h=27米.

(观察:把物体提高10厘米时绳子末端通过的距离——为30厘米). 师: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是多大呢? (观察:与绳子末端相连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5顿). 师:由上面的模拟实验可知,通过滑轮组把重100牛顿的砂桶提高9米,实际用力(绳端)需45牛顿,绳端移动距离为27米。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功的概念,我们一起来计算:(1)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 [板书1] w 1=G ·h =100牛X9米=900焦 师:(2)通过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 [板书2] w 2=F ·S =45牛X27米=1205焦 师:根据功的原理,这两个功应该相等,可实验结果,这两个功并不相等.想想看,是什么原因? 生甲: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大了,因为动滑轮和桶都有自重,提高砂子时也要提高桶和动滑轮,F> 3 G 所以实际做的功多了。 生乙: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所做的功,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必须做的功,是有用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有用功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动滑轮做功,把它们也运了上去.此外还要克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做功等等.这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做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W 有) 额外功:对人们完成某种任务而言是没有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额)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W 总) 2.实验与讨论 (1)学生分组实验(分4个内容,每个内容6个小组,共24个小组,4个实验并进.每组的实验装置事先准备好,并将各内容的实验步骤写成实验报告,印发给每个小组).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机械效率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能。功部分主要学习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和功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机械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一定量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然后提出三种方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那种方案较好,进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什么是机械效率。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教材最后通过测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 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高效做事的思想和勇于探究事 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少 功? 探究活动: 目的;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方案; 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 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问题;那种方案较好? (已知:沙子重100N,人的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口袋重5 N ,每层楼高3m) 讨论并计算: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 2.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上面的三种方案人实际总共做 功各是多少?那些功人不想做,但采取这种方案又无法 避免,对达到目的来说是额外的?它们各是多少? 3.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 教师小结,给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定义,并说明可用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来反眏完成某任务所采取的方案的划算程度,物理上把它叫做为机械效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机械效率。 板书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学习 1. 机械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面讨论的问题给出定义。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功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 药品:浓硫酸。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研钵,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花(果实)、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NaOH 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几种常见的酸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设计4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生产现场的156种浪费

生产现场的浪费 一、时间的浪费 1. 缺乏适当的计划,使人员在换规格时产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2. 班长未能彻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与指示 3. 缺乏对全天工作内容的认识 4. 对班长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5. 未能确实督导工具、材料、小装置等应放置于一定之处所 6. 不应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7. 未检视每一工作是否供给合适的工具与装配 8. 放任员工故意逃避他们能作的工作 9. 需要的人员不足 10. 保有太多冗员 11. 拙于填写报告及各种申请表格 12. 纵容员工养成聊天、擅离工作岗位、浪费时间之坏习惯 13. 疏于查问与改正员工临时旷职及请假的原因 14. 未要求员工准时开始工作,松于监督 15. 拖延决策 16. 班长本身不必要的请假与迟到或不守时 17. 迟交报告 18. 需要修理时未立即请查原因 19. 工作中不必要的谈话与查问 20. 班长不能适当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与时间 二、创意的浪费-质量 21. 未能倾听员工的建议 22. 未能鼓励员工多提建议 23. 在各种问题上不能广听员工的意见 24. 不能广泛的研讯本身工作与业务之有关方法 25. 未询问新进人员过去之工作经验,以获取有益的意见 26. 未充分向其它部门(如技术对接细节、商务对接区域额外要求等)请教 27. 未考虑或指定适当人员处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28. 未能从会议中获取有益的意见 29. 管理机能不好 三、材料与供应品的浪费 30. 督导不良,造成材料的浪费 31. 对新人指导不够 32. 指派新工作时未充分指导 33. 蓝图或草图破损、难懂、看错、标准未及时更正、或自作主张 34. 机械故障或未调整好 35. 未对每一工序检查材料使用情形,(标准与差异分析)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