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一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该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2、新精神分析主义者( D ),提出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又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根据个体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3、( B )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直接学习和模仿。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4、模仿作为儿童掌握社会行为的一种机制或途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有四个子过程构成,顺序正确的是( A )

A注意——保持——动作表征——动机 B注意——动作表征——保持——动机

C注意——动机——保持——动作表征 D注意——保持——动机——动作表征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_和沃尔特斯_。

2、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3、班杜拉认为儿童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_模仿。

4、布朗芬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的四大系统的分别是_宏系统_、_外层系统_、_中间系统_和_微系统

5、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有_观察法、_访谈法、_问卷法、_实验室实验和_现场实验

6、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_标题_、_前言_、_指导语_、_问题_和_结束语_几部分。

7、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两种基本类型有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8、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设计有横断研究_和_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_。

三、名词解释

1、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P8)

2、替代强化: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P8)

3、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意念。(P8)

4、固定行为模式:是物种与生俱有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P13)

5、微系统: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儿童的微系统之一是有父母和儿童的同胞组成的家庭,另一个微系统是学校环境,主要有教师和同伴组成。(P16)

6、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P16)

7、外层系统: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P16)

8、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P17)

四、简答

1、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P2-5、P5-9、P10-12

答: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伊底。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早期。儿童都面临着一个满足自我身体需要与服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当社会允许适当的身体满足时,这种冲突便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但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时,个体就会在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反映出这种遗留行为。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

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对羞怯、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与停滞;(8)自我整合与绝望。

社会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70年代末期以后,班杜拉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自我效能感上来。他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论述中,皮亚杰认为儿童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不是彼此分离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研究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提,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

2、习性学关于儿童行为研究的基本观点。P13

答:习性学在儿童的依恋和同伴关系研究领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创立者主要有劳伦茨和廷伯根。固定行为模式就是物种与生俱有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印刻”现象——有一种追随在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的倾向。这种行为是非习得性的,与父母产生依恋并获得保护以便生存下去。习性学家认为,只能够在个体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发生,错过了这一特定阶段,这类反应就不会形成,因此,他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

3、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的理论。P16-18

答:布朗芬布伦纳强调研究“环境中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的生态学”的重要意义。“生态”在这里是指有机体或个人正在经历着的,或者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他认为生态环境是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即宏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微系统组成。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外层系统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微系统是指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儿童的微系统之一是有父母和儿童的同胞组成的家庭,另一个微系统是学校环境,主要有教师和同伴组成。

4、当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主题与新趋势。P18-26答:理论主题:1.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关系新趋势:1.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生物与环境

2.强调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

3.个人与情境 3.研究课题从分离走向整合

4.儿童的社会互动 4.注重在多种不同水平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

5.个人与社会系统进行分析

5、采用观察法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优缺点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P30-32

答:优点:1.由于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回答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评;2.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3.避免了实验室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

4.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

5.新的统计方法的问世使研究者能够对观察获得的数据作出因果推断。

缺点及问题:1.他人对被观察者的反应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家庭互动观察中,他人在场会使结果失真;2.家庭录像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家庭录像机的存在反而比实验者在场使他们感到更不自在,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意识;3.利用母亲报告儿童行为。为了避免陌生研究人员的介入对真实活动的干扰研究者设法培训母亲扮演观察者的角色,由于儿童的母亲在家中的时间较长,而且她作为家庭成员,不容易唤起家庭其他成员的实验意识,其缺点在于为了让母

亲观察,研究这就得让她们了解有关行为的知识,母亲的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与平时表现不一样。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母亲甚至可以抑制其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观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6、采用问卷法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优缺点。P37

答:优点:1.实施简便,适合于大面积施测,较为省时、省力;2.其答案可以统一形式,便于整理分析。

缺点:1.由于问题和答案往往是已规定好的,被试可选的余地较小,因而会丢失许多信息,不利于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2.数据收集过程中难以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因而问卷有效率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7、采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优缺点。P38-40

答:优点:实验室实验由于可以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因此研究的内部效度和科学性通常较高。

缺点:1.实验室实验缺少生态效度;2实验情境不适合于研究儿童的社会互动,因为在这种情境中缺少真实情境中儿童社会互动中存在的相互性;3.在实验室条件下儿童与实验者之间缺少真实的生活条件下儿童与父母或教师等成人之间所存在的复杂的情感关系。

第二章社会性发展的遗传与生物基础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发展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一是文化与学习,其二是进化与环境。52

2、进化科学认为,生物机体的发育有具特定基因基础及与之相应的外部性状表现,即基因型与表现型。53

3、研究表明,社会性行为与情绪的基本生理机制是下丘脑。59

4、罗西认为,判定某种社会性行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标准有:该行为与社会化影响之间具有低相关、该行为具有跨物种的稳定性、该行为与某些荷尔蒙分泌之间有稳定的相关、该行为具有跨物种的显著相似性。60

5、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依恋。62

6、“表情”有哪些特点?表情是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表情是一种适应性行为、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表情具有某种“先验性”、动物也有表情。64

7、早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遗传因子说的基因科学家是孟德尔。72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启动者:是指特定条件下激起或启动动物某种社会性反应的特定物种刺激。该类刺激呈现时,会在同一物种中激起类似的社会性反应。(P61)

三、简答题:

1、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适应性进化。P55

答:1.由用四肢走路到直立行走的转变。2.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以工具使用与符号运用为标志的社会技术方式的出现,进而表现为文化的进化。3.父母对儿童养护期的延长。

2、罗西关于社会性行为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四条标准。P60

答:1.社会性行为与某些荷尔蒙的分泌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2.该行为(模式)在受主要社会化影响之前的幼儿身上已经存在,即与社会化影响之间具有低相关。3.该行为(模式)具有跨物种的稳定性。4.具有跨物种的显著相似性,尤其表现于人类与其以下的高级灵长类之间的相似性。

3、人类社会性行为的生物适应意义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调节的表现形式。P61-68

答:意义:个体按照基因程序的逐步展开,而在特定的时期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环境作为一种外在动因驱使个体作出某些具体的调整已达到自身与情境之间的平衡。由于这种内在的调节机制,机体能够实现某种基因程序的“守恒”,即将某种严重偏离基因程序的状态恢复到“正常”。

表现形式:从社会启动者、怯生与依恋、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及其社会性行为的生物适应意义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调节。

4、人类行为遗传学确定个体差异的遗传基础主要采用的两种方式。P69

答:1.采用相应方式控制基因因素,使之保持个体的相对稳定,以此观察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保持环境条件的相对均衡,考察基因变异所导致的生物性状的变化状况。

5、孪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的主要目的。P69,P71

答: 进行同卵孪生子与异卵孪生子的比较研究,将相同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性的平均值与异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性的平均值加以统计学上的比较,由此确定某种性状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

行为遗传学方法是通过对收养子女的研究确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被收养子女在多大程度上与其亲生父母和姐妹相似;二是被收养子女在多大程度上同养父母(非亲生)姐妹相似。

6、怀孕与生育的生物性危险的表现种类。P78-79

答:1. 非遗传性的染色体正常 2. 孕期并发症 3. 产期并发症

四、运用题:

结合案例分析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P84

答:生物环境是影响未出生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孕期与临产期的前后多种生物性危险因素可对儿童以后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导致多种行为问题,但是这多种因素又是与特定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环境对其影响起一种强化或削弱作用。

第三章家庭、父母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一、单项选择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 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重复(再现)。模仿性是幼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幼儿经常学父母、老师或同伴的样子,说和别人相似的话,或者再现别人做过的行为、动作。 道德发展的从他性。从他性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儿童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成人。同时,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 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在与成人、同伴交往使他们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由近及远,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道德情感也不断丰富起来。由于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变化,特别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使幼儿情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持久和稳定。 二、如何发展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及做法 我认为:第一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它应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在实际生活中就有老师偏爱某个孩子,其他的一些孩子就会说老师喜欢XX不喜欢我等。 第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参与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与人交往获得宽容、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获得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第三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人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与水平,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

儿童发展的基础试题

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 名词解释: 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其产生感觉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 突触:是神经元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突触分化学突触与电突触。 选择: 关于心理实质的描述:( A )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 A、脑 B、客观现实 C、大脑 D、社会生活 到3岁半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 B )g。 A、390g B、900g C、1250g D、1000 填空: 细胞是生命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在细胞核中含有一些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线状结构---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一定的遗传性状。 基因是DNA上的结构单位,也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功能单位。基因的任务是发送指令到细胞质,用以合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是形成人类机体各种特征的生物基础。 遗传进行的方式是生殖

常见遗传疾病有苯丙酮酸尿症、唐氏综合症及性染色体变异 产前发育经过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三个阶段 胎教指通过调整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为消除孕妇的紧张感,心绪宁静是最好的胎教。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意识和思维的器官 简答: 简述产前发育阶段 是儿童发展最快时期,约经过280天左右的时间,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由2000亿个细胞组成的婴儿 产前发育经过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三个阶段 (一)胚种期(0~2周) 受精卵细胞分化;在子宫膜上着着床 (二)胚胎期(3~8周) 各种重要器官分化,生理系统产生。大部分器官初具雏形,心脏开始跳动。 胎盘形成三层细胞: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发育非常迅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柱,心脏、五官、四肢初步形成,在第一个月的发育速度最快。在第2个月,眼睛、耳朵、四肢等初步发育,大脑发育迅速。在7-8周,开始性别分化,胎儿已具有人的外形和人类的各种身体结构。

儿童心理学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和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和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青春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 A 信任对不信任 B 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亲密对孤独 2、皮亚杰采用哪种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A临床法 B访谈法 C 实验法 D 问卷法 3、习性学家把个体发展过程的最佳学习时间称为() A 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 印刻期 D 潜伏期 4、哈吐普把儿童的攻击行为分为() A 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B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C 情感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D 社会攻击和关系攻击 5、儿童形成客体我的标志是() A 把自身和物体分开 B 对镜中的自己做出反应 C 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 D 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 6、儿童认为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道德,除了看行为的结果以外,同时还要考虑行为发出者的动机。有些情况下,违背规则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这是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 前道德阶段 B 自律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 后道德阶段 7、根据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观点,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归因方式有什么特点?() A 把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 B 把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C 把失败归因为稳定因素 D 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8、认识到他人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外表等的变化而改变,这表明儿童获得了() A 性别化 B 性别认同 C 性别稳定性 D性别恒常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题 一.填空(共100个空) 1.为深入贯彻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_《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个方面的协调发展__为核心。 3.《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_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_科学的保育和教育_,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4.《指南》从_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__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5.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_学习与发展目标_和教育建议_两部分组成。 6.;; 6.目标部分分别对_ 3~4、4~5、5~6_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_知道什么、能做什么__,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_学习与发展__的具体方向; 7.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_教育途径与方法__。 8.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_相互渗透和整合__,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9.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10.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_直接经验_为基础,在_游戏和日常生活中_进行的。 11.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_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12.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_积极态度_和良好行为倾向_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试题

全真模拟演练(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格塞尔 D.班杜拉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遗传因素 B.饮食习惯 C.环境影响 D.生理成熟 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 A.动作能 B.应人能 C,语言能 D应物能 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 B.无声的思维 C.计划性思维 D.动作性思维 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 B.强化 C,增强 D.守恒, 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妮 D.华生 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 A.暴增 B。退化 C.升华 D.转化 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 A.本我 B.自我 C。升华 D。超我 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 A.盲点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 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 A.挫败感 B.进步感 C.勤奋感 D。自卑感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阶段 B。无意识阶段 C.感知一运动阶段 D.认知阶段 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 A,表象和运算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观经验 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 A.科技研究 B.历史研究 C。人类遗传研究 D.人类生理研究 16.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幼儿园3一6岁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3一6岁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指南》是谁制定的( B )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国家 D.教育厅 2.《指南》是哪一年颁布的( D ) A.2001 B.2010 C.2011 D.2012 3.《指南》从几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D ) A.2 B.3 C.4 D.5 4.《指南》中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几部分组成( B ) A.2 B.3 C.4 D.5 5.《指南》以什么为目标( A )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B.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C.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D.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健康是指身体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B.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C.《指南》是《纲要》的细化 D.幼儿每天要睡10-11个小时 7.4~5岁幼儿在讲话和表达方面的典型性表现是( A ) A.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事情 B.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C.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讲述比较连贯 D.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8.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 A )发展的基本途径 A.社会性 B.语言 C.沟通能力 D.身体健康 9.《指南》共有多少个学习和发展目标,多少条教育建议( C ) A.23,87 B.23,78 C.32,87 D.32,78

10.数学认识的发展目标是让幼儿( B ) A.完全掌握形状与空间关系 B.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C.深刻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D.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1.《指南》的核心是什么?( A )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B.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C.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D.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12.幼儿的思维是以什么为主的( A )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抽象思维 D.语言思维 13.《指南》的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 C )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 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A.初期 B.中期 C.末期 D.早期 14.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多少分钟( C ) A.10 B.15 C.20 D.30 15.“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这是几岁幼儿在“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方面的具体目标( C )A.3~4岁 B.4~5岁 C.5~6岁 D.3~6岁 16.对《指南》的不正确理解是( C ) A.《指南》是《纲要》的发展和实践的具体化 B.研制《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 C.《指南》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 D.《指南》的印发对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17.哪个领域包括6个目标,19项建议( B ) A.健康 B.科学 C.社会 D.语言 18.“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这是几岁幼儿在“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方面的具体目标( B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发展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试卷 (课程代码l2340)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在胎儿期有一个特大的头颅,头的部分约占身长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八分之一 2.几个月的婴儿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这种原始反射叫 A.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D.手掌抓握反射 3.让婴儿减少哭泣,并能让他们发笑和咂嘴的味道是 A.酸味 B.苦味 C.成味 D.甜味 4.王老师边熟练弹琴边教小朋友唱歌。王老师的注意活动表现出较好的 A.分配性 B.稳定性 C.转移性 D.选择性 5.一般来说,学前)乙童在某个年龄段记忆不能永久保持,称之为“幼儿健忘”。这个年龄段是 A.3岁前 B.3~4岁 C.4~5岁 D.5~6岁 6.幼儿对古诗词的含义难以理解,往往采用简单的、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记忆。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7.幼儿把珠子放在玩具小狗的嘴里,说“小狗吃药”。这种心理现象主要是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感觉 8.大班小朋友暖暖在做“3+4”算术题时,依靠头脑中的实物表象(如,3个苹果和 4个苹果)得出答案“7”。这说明暖暖的思维特点具有 A.形象性 B.拟人性 C.抽象性 D.逻辑性 9.一岁半的幼儿果果有不同需求时,常只会缠着妈妈叫个不停“妈妈,妈妈”。妈妈要根据当时的情景判断,或抱他,或给他吃东西,或给他拿玩具玩。果果的这种言 语表达形式属于 A.简单句 B.复合句 C.电报句 D.单词句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以及意义: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通常被分成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及个人性格。在儿童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成为交友困难的儿童, 他们是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在幼儿期,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接受。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挫折的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确实缺失、独特、家长—子女关系。为促进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应注意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试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5-6岁幼儿男孩子的身高应该达到( ) A、95.1-106cm B、106.1-125.8cm C、125.8-130.1cm D、130.1-135.2cm 2、4-5岁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 A、半个小时左右 B、一个小时左右 C、两个小时左右 D、两个半小时左右 3、幼儿睡眠时间应该如何安排最合理( ) A、幼儿睡眠8—10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1小时左右 B、幼儿睡眠10—13小时,其中午睡应根据自己需要而定 C、幼儿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 D、根据不同人而定,最好是顺其自然 4、幼儿应该每学期还是每年做一次健康检查?( ) A、每学期 B、每年 C、每季 D、由家长负责 5、幼儿发脾气时,老师不当的处理方式是( ) A、冷处理,可以转移其注意力 B、不过分关注,但也要注意

C、以适当的威胁使他安静 D、在他平静后做必要疏导 6、从用眼卫生的角度出发3—4、4—5、5—6岁的幼儿看电视时间不应该 超过多少时间?( ) A、15、20、30分钟 B、20、30、40分钟 C、15—20、20—30、30—40分钟 D、20—30、30—50、50—60分钟 7、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下面的说话正确的是:( ) A、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B、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C、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D、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8、幼儿看电视的距离应该是几米左右? ( ) A、2米左右 B、3米左右 C、4米左右 D、不一定,根据小朋友视力情况而定,最好是4—10米 9、5—6岁幼儿男孩的身高应该达到( ) A、95.1—106cm B、106.1—125.8cm C、125.8—130.1cm D、130.1—135.2cm 10、对于4—5、5—6岁的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时间 分别是多少?( ) A、10分钟左右;20分钟左右

学前儿童发展含答案课程代码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试卷 (课程代码l2340)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年龄范围是指 A.O~3岁B.3~6岁 C.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前D.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幼儿园前 2.林教授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从中分析儿童发展 的特点。林教授采用的这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D.观察法 3.儿童身体的发展是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这一发展规律是 A.头尾原则B.近远原则 C.先后原则D.大小原则 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感知觉B.记忆 C.思维D.想象 5.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装置主要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 6.张老师在上音乐课时,边唱边弹琴,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从注意 的品质来看,张老师的这些行为属于注意的 A.广度B.分配 C.稳定性D.选择性

7.幼儿园放学时,很多家长都在幼儿园门外接孩子,东东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妈妈。 东东表现出的这种记忆现象属于 A.识记B.保持 C.再现D.再认 8.小明听《西游记》故事时,在头脑中浮现了孙悟空的形象。这种想象是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幻想 9.妞妞爱问妈妈“星星为什么总眨眼睛?”这说明妞妞的思维特点具有 A.表面性B.经验性 C.拟人性D.片面性 10.一岁半的小强,看到玩具会指着说“拿”,看到食物会说“吃”。这种语言形式是 A.单词句B.电报句 C.简单句D.复合句 11.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行为主义者华生观察发现的新生几的三种基本情绪A.怕B.妒忌 C.怒D.爱 12.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是能说出 A.“纯”B.“你” C.“我”D.“妈妈” 13.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主要研究的是 A.条件反射B.道德判断 C.言语获得D.早期依恋 14.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第一课堂是 A.游乐场所B.家庭 C.幼儿园D.社区 15.很小的婴儿向大人表示他身体不适、饥饿时,采取的行为方式一般是A.害怕B.悲伤 C.愤怒D.哭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危机期 17.情境言语 18.自我体验 19.亲社会行为 20.客体永久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部作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 小题8分,共24分) 21.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2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3.克服网络对儿童负面影响的措施有哪些?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 2.注意 3.形象记忆 4.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在(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包括( )、〈〉和( );后者主要是从〈〉、( )和(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和( ),其中〈〉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检查、(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也是个体与()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再( )然后是(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 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 . )借助(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 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 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 了。()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 感……()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 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2.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 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 四岁,50%; 八岁, 80%; 十二岁, 92%; 十七岁, 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

2014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1-25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 1-30 ~32 A.心理的实质 B.量变与质变 C.遗传与环境 D.心理与生理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2-35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2-37 A.连续性变化 B.结构性变化 C.跳跃式变化 D.间歇式变化 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2-40 A.尊重儿童天性 B.以儿童为中心 C.引导孩子发展 D.及时教育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3-48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3-61 A.强化和动机过程 B.运动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4-83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4-86 A.前生殖器期 B.口唇期和肛门期 C.潜伏期 D.青春期 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4-89 A.性节制 B.道德焦虑 C.压抑 D.移情 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4-95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趋众作用 D.合理化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4-87 A.心理的发展 B.性欲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5-118 A.认知结构 B.顺化 C.适应 D.同化 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5-124 A.吮吸反射 B.循环反应 C.智慧动作 D.反射性动作 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 (C) 6-18 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 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 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 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 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6-147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语言符号 D.社会的交互作用 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6-155 A.个人经验 B.词语 C.抽象思维 D.动作发展 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7-17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测试题(有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卷答案 1、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3、《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4、《指南》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5、《指南》共有(32)个学习和发展目标,(87)条教育建议。 6、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1、《指南》在目标部分别对3~4岁、4~5 岁、5~6 岁三个年龄段中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1、(错)(末期)) 2、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错) 3、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对) 4、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对 ) 5、5-6岁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目标是,能沿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检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和((错)(正确答案是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6、《指南》是2012年5月通过中国教育部网站颁布的;(对) 7、幼儿每天要睡10-11个小时((错)(11-12小时))

2017.4《儿童社会性发展》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2017年4月实践课程考核 儿童社会性发展试卷 (课程代码:11283) 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3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0.5分,本题共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前的表格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研究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某一心理现象进行考察,这种研究设计是 A追踪研究B纵向研究C横断研究D聚合交叉研究 2、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抚养者利用条件反射对儿童加以系统改造的结果,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一理论模型是 A先天形成说B冲突模型C互动模型D后天塑造说 3、根据鲍尔贝的依恋理论,当儿童出现了对熟悉人的识别再认,但仍然无法区别的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关注,这时儿童处于 A前依恋期B依恋关系建立期C依恋关系明确期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 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 A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B性本能的生物成熟的过程 C个体主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D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5、根据鲍姆令特观点,父母对儿童的成熟行为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反应较少,对儿童缺乏热情,用较为绝对标准来塑造、控制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是 A权威型B专制型C期待型D放任型 6、布朗芬布伦纳认为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是 A微系统B中间系统C外层系统D宏系统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是 A信任对不信任B主动对内疚C勤奋对自卑D自主对羞怯 8、给儿童提供同学名单或照片,让每个儿童说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同伴,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同伴提名法C同伴评定法D实验室实验 9、在环境对等的前提下通过考察基因变异导致的机体性状的差异来确定生物发育的遗传效应,这种方法是 A环境变化法B跨文化研究C基因变异法D聚合交叉法 10、父母通过信息传递使儿童长期有效的接受社会规范并自觉按社会行为规范行动,父母使用的这种方法是 A爱的回收B使用权利C信息内化D餍足 11、根据安斯沃斯的观点,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的儿童属于的依恋类型是 A安静型B回避型C安全型D拒绝型 12、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4岁儿童处于 A肛门期B口唇期C潜伏期D生殖器期 1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学校环境属于 A微系统B中间系统C外层系统D宏系统 14、哈吐普认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关系称为 A垂直关系B相互关系C依恋关系D水平关系 15、运用强制性压力手段迫使儿童接受行为规则的方法是 A爱的回收B使用权利C信息内化D正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本题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前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以下关于依恋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依恋具有选择性B依恋的主体是儿童不是父母 C依恋的主体和客体具有相对性D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E依恋对象不会是某一特定群体 2、家庭系统的特征有 A整合性B层次性C相互依存性D稳定性E变化性 3、以下关于表情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表情是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B表情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C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D表情具有某种先验性 E只有人类才有表情 题号一二三四五核分人 题分总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