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

旱灾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
旱灾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

【法规名称】旱灾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2004-05-12

【效力属性】已修正

【正文】

旱灾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

第 1 条

本标准依灾害防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标准所称旱灾,指因久旱不雨,且旱象缺水持续恶化,无法有效调配供水因应,所产生之灾害。前项灾害救助种类如下:一农田之受灾救助。二鱼塭之受灾救助。

第 3 条

旱灾灾害救助对象如下:一农田受灾致无法耕种,且须翻耕整地者。二鱼塭受灾致无法养殖,且须整池改善者。前项第一款所称农田,指编定为农牧用地现供农作使用之耕地或原住民保留地及已登录之水田、旱田。第一项第二款所称鱼塭,指经营渔业依有关法令办理登记或核准之陆上鱼塭,并向县(市) 政府申报当季水产养殖物资料有案者。

第 4 条

旱灾灾害查报,以村(里) 为单位,于灾害发生时,由村(里) 长、村(里) 干事,必要时会同警察派出所员警及地方农政等相关单位,切实勘查发生之时间、区域、种类及原因并填具灾情报告书;乡(镇、市、区) 公所应速报请该管直辖市、县(市) 政府派员前往督勘及拨款办理救助,有关灾情报告迅即汇转相关单位备查。为勘灾必要时,得由乡(镇、市、区) 公所通知受灾者配合勘灾;但经通知二次未配合者,不予救助。

第 5 条

旱灾灾害救助金核发标准如下:

一、农田:以半公亩为单位,每半公亩发给新台币一百二十五元,未达半公亩者不予计算。

二、鱼塭:以半公亩为单位,每半公亩发给新台币一百六十元,未达半公亩者不予计算。

第 6 条

旱灾灾害救助金具领人资格如下:

一农田受灾救助金:由农田耕种人具领。

二鱼塭受灾救助金:由鱼塭养殖人具领。

前项耕种人或养殖人,非土地所有权人者,须检具合法使用证明文件。

第7 条

旱灾灾害救助金,由灾害发生地之直辖市、县(市) 政府发给;所需经费由灾害发生地之直辖市、县(市) 政府分别编列预算支应之。

第8 条

旱灾灾害农田已领取政府休耕、转作之补助或已依相关法令领取补助或补偿者,应扣除已领取之补助及补偿,救助其差额。

第9 条

本标准自发布日施行。

青海东部干旱旱灾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学士毕业论文 青海省东部干旱灾害成因分析 及预防对策 论文作者:乔存姐 系别:地理系 专业、年级:地理科学 学号:20051111112 指导教师(职称): 唐仲霞 论文起止时间:2009 年 3 月~2009 年 5 月论文提交时间:2009 年 5 月 17 日 论文答辩时间:2009 年 5 月 19 日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制 2009 年·西宁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1基本概况 (5) 2旱灾产生的原因 (5) 2.1降水与农业旱灾 (5) 2.1.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 (5) 2.1.2降水变率大 (5) 2.1.3降水高度集中 (6) 2.2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农业旱灾 (5) 2.3植被少,坡度大 (5) 2.4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 (5) 2.5水利工程自出薄弱,抗旱能力低 (5) 2.6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复合 (5) 3.旱灾的危害 (6) 3.1旱灾对粮食产量的的影响 (6) 3.2旱灾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6) 3.3旱灾对植被的影响 (6) 4旱灾的预防措施 (7) 4.1正确认识旱灾,树立水资源短缺意识 (7) 4.2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7) 4.3开发动态水资源,增加降水量 (7)

4.4不断加强生态与环境建设 (9) 4.5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建设 (9) 4.6加强旱灾研究,利用科技防灾减灾 (9) 4.7引种抗旱品种,调节农作物种植结构 (9) 4.8用地膜、秸秆或砾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9) 5.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XXXXX—XXXX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1) 4干旱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 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2.2 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 利用气象要素,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所获得的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水分亏欠程度。 2.3 干旱致灾因子 hazards 造成干旱灾害的自然异变因素,气象灾害中一般指造成干旱灾害损失的气象干旱极端气候事件。 2.4 土壤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在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即在排水良好和地下水较深的土地上充分降水或灌水后,使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 2.5 干旱灾害风险Risk of drought disaster 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由于干旱事件造成某个行业、城市或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出现剧烈改变的可能性或概率。 2.6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 对干旱灾害灾害造成的可能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3.1 资料收集 3.1.1 气象资料

浅谈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以XX市应对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为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会伴随一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洪灾、旱灾、地震、台风等,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例如XX市就迎来了2017年第13号超强台风“天鸽”(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XX市有2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房屋倒塌275间,数以千计的树木被拦腰吹断甚至连根拔起,台风过后的珠海,道路上倒伏了许多大树,汽车被大树砸坏,停靠在码头的渔船被吹上岸边,许多楼房的玻璃被台风吹裂,有些临时建筑被吹翻,部分地区通信、通电、供水等设备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总损失逾XX亿元,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验。这些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让人们在疲于应对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面对突然自然灾害,加强对危机以及对危机决策的研究非常重要。 由于台风多次与珠海擦身而过,面对这场台风,XX市很多市民认为依然会擦身而过,事先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但事后处理可以算是比较及时。XX市“三防办”在8月23日当天早上6点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但由于早上8点前天气还算比较平稳,珠海大桥等主要桥梁也没有封桥,很多人未接到单位关于停工的通知,依然选择冒雨上班,结果被困在单位或困在上班的路上。当天下午,

台风刚过,各级政府就开始了抢险救灾工作,发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志愿者、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参与抢险救灾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省内外各地也积极支援珠海抢险救灾,如XX供电局506名抢修人员驰援珠海救灾复产,XX市多个部门全方位支援珠海救灾工作等等。灾后不到一个星期,XX市的道路交通、城市面貌已恢复了一大半,救灾效果明显。但在此过程中,仍暴露除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由于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突发事件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在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突发事件得以蔓延。 (二)危机方法应对得不科学 在急于救灾清障的过程中,把很多连根拔起的老树大树直接简单粗暴地锯断、摧毁,而没有妥善予以扶正养护;在面对台风红色预警时,我们还在等待决策者的决策,未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在台风季节来临前,我们还没有主动采取给大树修枝剪叶、给临时建筑加固等措施予以预防等等。暴露出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在公共危机的应对方法上,政府有关部门由于“责权利”等诸多因素,“金字塔”式的行政权力结构使得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采取上级拍板的处理模式,延误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 (三)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 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预防战略和政策规划;缺乏系统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 (一)水旱灾害 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三)地震灾害 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 (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2.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5.0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6.5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7.0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 1.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3)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干旱灾害应急预案

xx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我市干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干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辖区内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抗旱的现代化水平。 1.4.2抗旱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抗旱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坚持依法抗旱、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驻我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抗旱的应急攻坚任务。

1.4.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7坚持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各乡镇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各乡镇的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业、本单位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xx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北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市的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1.1xx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 北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政府发展市长任指挥,市委分管副书记、政府分管副市长、武装部负责人及驻军负责人、水务局局长任副指挥,市计划局、市财政局、教育局、水务局、气象局、交通局、建设局、公安局、农业委员会、民政局、卫生局、水文局、北安火车站、农垦北安分局、通北林业局、供电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2.1.2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工作职责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全市的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命令,拟订全市抗旱制度,提出抗旱工作具体部署,组织制定、实施全市抗旱预案和掌握全市的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旱减灾措施,统一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督促

干旱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干旱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一、温带沙漠形成的原因 1.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二、热带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1.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详情查看荒漠化问题成因和措施)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2.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三、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四、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五、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六、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1.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https://www.360docs.net/doc/793966792.html,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更多详细内容见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七、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八、我国干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降水方面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季风气候(详情查看不 同自然带气候成因)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2.水资源方面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 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

浅谈干旱对农民的影响

浅谈干旱对农民的影响 [摘要]针对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干旱致使农作物受到不同严重的损害,而农作物 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场摧毁了一半农作物的干旱对农民是一件好事吗?如果这场干旱对农民是好事,为什么农民不会在不干旱时摧毁自己的农作物?我在这里将用供给、需求以及弹性的知识来分析这种情况。 [关键词]干旱农民成本影响启示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农民的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农作物成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高低,所以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保证土地肥沃使农作物保证丰收是农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国一个多灾的国家,那旱灾来说几乎每年都会有,而旱灾正是恰恰影响农作物生产好坏的一个晴雨表。我将运用所学知识对旱灾给农民造成的影响 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 一、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来看,干旱可能对农民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是一 件坏事 1、干旱对农民是好事的分析 (1)先从供给上进行分析:任何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是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农民肯定是想卖出自己种植的作物的,但是由于干旱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所以农民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抬高农作物的价格,用价格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所以农民会在干旱期通过提高农作物的价格来获取利益,因为现在是干旱时期,农作物的数量很有限,所以现在农作物的价格会很高,而农民的收入也会很可观。

(2) 再从需求和弹性上来看:为什么人们会在短期内接受这个价格:为了更好 的解释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引用弹性的概念。为了衡量消费者需求对这些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家用了弹性的概念。弹性分为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而像一般的农作物比如大米、小麦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它们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尽管现在农作物的价格很高,但是人们为了维持生活必须通过高价来购买这么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当看病的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减少它们看病的次数,与此相比,当游艇价格上升时,游艇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看病作为必需品,而把游艇作为奢侈品。当然,一种物品时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对于一个热衷于航行而不太关注自己健康的水手来说,游艇可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而看病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奢侈品。再回到我们这个例子,虽然一件物品有事取决于买者的偏好,但是人不可能不吃饭,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大米、小麦等都是需求缺乏弹性,即使这些农作物的价格很高,但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也会购买这些价格很高的农作物。所以农民在短期内会赚钱。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

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扩展资料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一、对农业的影响 1、干旱带来的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重干旱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重旱区有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已出现干枯、绝收现象;早稻减产可能增大,将部分推高粮食价格。据统计,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早稻播种面积占国内早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53%,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0%。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夏粮产区,持续的干旱会导致粮食减产,部分推高农产品价格。甘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 例如云南省的干旱,云南省是南菜北运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花卉大省,大旱造成蔬菜和花卉供应水平下降,全国很多地方的鲜花价格上涨。茶叶也是云南经济重要支柱,大旱造成茶叶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云南同时也是全国蔗糖生产大省,由于干旱造成的甘蔗产量下降,也势必引发全国食糖价格的上涨。大葱早产价格锐降,与市场上蔬菜批发价格普涨的趋势不同,大葱却因干旱的气候导致价格锐减。成都龙泉聚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胡文的货车前,成捆的大葱摆了一地。“大葱需要赶在开花前收成,按照往年的气候,大葱开花期一般在4月。由于太热太干,3月中旬本地的大葱就开始集中开花,农民不得不提前收割,货就大量囤积起来了。”普洱茶减产提价,云南普洱茶受旱情影响,当地茶区几乎无一幸免,预计损失将超过五成。云南普洱茶收购价格已涨至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200%,但质量不如往年。 部分花卉涨幅超五成 按照往年,一般春节过后花市相对转淡,鲜花价格下跌30%至50%,但是眼下的花价却依旧保持高位,部分花卉价格涨幅竟超过50%。 中国鲜切花有八成来自云南。受干旱影响,云南花卉受灾严重,加上春季正是鲜花热销的时节,各地的花卉价格都出现了上扬的趋势 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 2、人的生活用水、牲畜饮用水不能保障,种植的农作物不能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其次是对城区居民生活有重要影响。饮用水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城市限水或间断供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上扬;旱区人们的生活成本普遍上升。长期干旱影响空气质量,某些疾病影响增大;由于浇水不及时,城乡苗木、花卉等园林绿化受到影响。 2)水产养殖投苗或将延后,间接影响水产饲料企业。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是水产大省,淡水养殖产量占全国养殖量的30%,干旱将影响池塘的投苗进度。随着水产养殖旺季的临近,如果旱情无法缓解,那么农户养殖积极性将受较大影响,对水产饲料生产销售企业构成利空。 二、对策 由于干旱的程度不同,其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干旱分为不同的级别,一般干旱不一定会引起损失,农作物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就像我们可以几天浇一次花,花照样长得很好,水生生物,如鱼类,也有一定抗旱能力,人类不干扰,雨水来后,会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怕水少时,人们大量捕捞,定会给水生生物及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虽然不同的农作物耐旱程度不同,像小麦、玉米都是很耐旱的,我国北方由于降雨量少,气候干燥,一般都种植耐

浅谈罗定市干旱特征及相应对策

浅谈罗定市干旱特征及相应对策 罗定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气象条件,决定了罗定市是一个干旱、洪水和台风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除西北部几个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历来受旱严重,因此当地有”十年九旱”,”三天不雨地冒烟,连下两天水浸田”之说。与干旱灾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洪水灾害发生也很频繁,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对罗定市的干旱气候特征做一个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就显得颇为当紧,此文即通过对历年来罗定市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如下粗浅策略,以资诸位同仁参阅。 标签:罗定市干旱气候防御措施 1概述 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候,全市总面积为2327.5 km ,其中山区面积为873.4 km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87.5m,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在地区分布上,西部及西南部地区相对较多,北部地区相对次之,东部地区相对较少且易受干旱影响。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95亿m。,其中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0.33亿m。,过境径流量为7.62亿m。 2罗定市水旱灾害及其特点 2.1近年来所发生的水旱灾害 罗定市是一个干旱、洪水和台风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除西北部几个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历来受旱。如1990、1998、1999、2000、2002、2004、2009、2010年相继出现秋-冬-春连旱。干旱致使大部分山塘干涸,溪河断流,农田受灾,部分地方生活用水都甚为困难。与干旱灾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洪水灾害发生也很频繁,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近期的如1997年8月22~23日,由于受13号台风影响,罗定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1日降雨量在100 mm 以上的有5个乡镇;1日平均降雨量达85.8 mm。2002年连续受4个热带气旋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发生洪水;尤其在2009年,受第15号台风“巨爵”影响,我市出现“9·16”特大暴雨,灾情非常严重,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2.2水旱灾害的几个显要特点 (1)易发性:由于区域内无较大湖泊或大型水利工程调蓄,加之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偏低,一方面易遭受地区暴雨和江河洪水袭击,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台风)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则易遭遇春、秋旱情,抗旱形势也异常艰巨。 (2)多样性:台风、暴雨同步发生或台风、暴雨、山洪遭遇,大旱大洪灾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本标准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结合辖区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减调整后制定。该标准作为各部门、街道办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标准,并作为分级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 一、自然灾害类 (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水库发生垮坝或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4.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特大干旱; 6.本辖区内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 3.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4.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严重干旱; 5.本辖区内发生严重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 1.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发生死亡5一10人的山洪灾害;

3.街道办各村发生严重干旱。 一般水旱灾害包括: 1.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发生死亡5人以下的山洪灾害; 3.街道办各村发生中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辖区,造成3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对辖区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毗邻地区发生的可能对辖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小龙卷风、和大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失踪),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热风、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公路主干线重点公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较大气象灾害包括: 1.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气象灾害; 2.24小时内出现冰雹; 3.出现连续2个月月降雨量≤历年同期平均值的40%;

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

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境内不降或少降雨雪,我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致使小麦、甘蔗、香料烟、油菜、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了小春粮食产量和冬农开发效益。部分农村水源枯竭,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我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开展旱情动态跟踪调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旱情调查小组,全员出动,深入全县9个乡镇、10个村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我县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三)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受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水源枯竭,导致我县部分农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6139人和54403头(匹、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二、旱情对大春生产存在的隐性问题 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我县大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农业厅先后两次派出抗旱保生产工作组,亲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县委、政府及时发出做好当前防旱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落实抗旱防旱措施。组织农业、水利、防汛办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实地调查旱灾情况和指导抗旱工作。农业局及时抽调5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头进驻9个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旱救灾并进行技术指导,共投入农业技术人员325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及时调整、准确统计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的防灾抗旱决策依据。 (二)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抢修维护。全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抢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清理疏导小型水利灌溉渠道,山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 (三)科学调度,切实加强用水管理。 (四)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抗旱救灾。相关部门抓紧调购小型抽

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2010-05-03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夏明方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历史时期的中国旱灾频发,而且旱灾波及的范围要远大于其他灾害,是为害最甚的天灾。 旱灾因其具有的隐蔽性、潜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极易使人们心存侥幸,消极等待,而一旦酿成重患,后果很难挽回。 旱灾既是自然变异过程和社会变动过程彼此之间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对自然变异的承受能力的综合反映。 保护自然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包括针对旱灾在内的灾害应急体系,始终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四大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巨系统,即地球生态系统。但是作为地球的一个薄薄的圈层,它不仅与岩石圈的深层、大气圈的高层紧密相连,也与之外的天文宇宙系统息息相关。故而该系统内部各圈层或其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与异动,一旦超过特定的阈值,都会对人类与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害(参见宋正海、高建国等著《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第1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在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中,诸如地震、山崩、台风、海啸、火山喷发、洪水以及急性传染病等爆发性的灾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类似于旱灾这样的渐进性灾害,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旱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破坏,要远比其他灾害严重得多。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在其关于中国人口历史的研究中即曾断言:“旱灾是最厉害的天灾。” 一、旱灾是危害最严重的天灾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民国时期国内外学者如何西(A.Hosie)、竺可桢、陈达、邓拓等,都曾利用《古今图书集成》、《东华录》以及其他文献记载对中国历史时期的水旱灾害进行统计,其结果均无一例外地显示旱灾发生的次数多于水灾。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的统计结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灾共1074次,平均约每3年4个月便有1次;水灾共1058次,平均3年5个月1次(《邓拓文集》第二卷第41页,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新中国成立后,旱灾发生的频率总体上小于水灾,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的干旱化(并非单指降雨量的减少)趋势,从生态系统变化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灾害的后果而言,旱灾引发重大饥荒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案 湘教版选修5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三是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四川省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4), 571-58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93966792.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93966792.html,/10.12677/ccrl.2019.84062 Risk Analysis and Regionaliza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in Sichuan Province Bing Xu, Xiehui Li, Yuting Xue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4th, 2019; accepted: Jul. 17th, 2019; published: Jul. 24th, 2019 Abstract As a major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Sichuan Province has been affected by drought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 this paper selected 10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four aspects: hazard of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bility, by using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3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77 to 2017, socio-economic data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of 21 cities and state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by calculat-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apply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weight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drought disaster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rcGIS softwar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gionalization were completed for drought disaster ri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of drought disaster is relatively high in central and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including Chengdu, Deyang, Suining, Ziyang, Neijiang, Meishan, Zigong, Yibin, Guang’an, Mianyang, Leshan and Nanchong city; the risk of drought disaster is relatively low in western Sichuan, Luzhou city in southeastern Si-chuan and Guangyuan and Bazhong city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The model can general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rehensive drought risk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is conducive to formu-lating and improv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so as to actively avoid the risk of drought and reduce drought losses. Keywords Drought Disaster, SPI Index, Risk Analysis, Risk Regionalizatio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徐冰,李谢辉,薛雨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4日

干旱成因分析与与对策

合肥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安徽省省会,下辖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处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大多数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都在±25%以内,日照2100多个小时。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水源就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居民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供给。由于合肥市拥有众多水库,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陶冲水库、梅冲水库、三十头水库、罗集水库等,加之合肥市通过淠河干渠从大别山引水,使合肥市占据充足的水资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但农业灌溉由于灌溉难度大,受灌溉技术的限制,使气候因素仍是使农田出现干旱,形成旱灾的主要因素。下面主要分析合肥地区农田干旱、旱灾成因与对策。 1.旱灾成因分析 1.1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之间的矛盾 降雨持续偏少,梅雨量失常,不雨时间长,且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是造成旱灾的最主要原因。如2011年1至4月份合肥降雨量出现50年的同期最小值。这便是2011年旱灾出现的主要原因。 1.2 水利工程现有供水能力相对下降与需水领域相对扩大之间的矛盾 以长丰县为例,尽管全县农田水利40多年的不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供水的领域相对扩大,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需水,更要保证城乡供水、工业用水等其他发面供水,从而降低了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1. 3 作物种植结构与水利工程布局不适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习惯于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一旦受旱容易成灾。 1.4农业效益低与较大抗旱成本之间的矛盾 越是干旱严重的地区,农民困难越大,抗旱成本高,缺少劳动力,农业效益比较低,严重影响群众抗旱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