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年级(上)

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蓝田人

2.属于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铁农具

D. 曲辕犁

3.后人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 炎帝、尧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尧

D. 尧、舜、禹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

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6.“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灵渠

B. 长城

C. 都江堰

D. 阿房宫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晋

D. 北魏

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11.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盐铁专卖

③统一铸五铢钱

④统一铸圆形方孔半两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2.东汉刘秀统治时划,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大一统

D. 开元盛世

13.东汉后期农民起义的名称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绿林起义

C. 黄巾起义

D. 刘邦项羽起义

14.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

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漠北的道路

15.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 司马懿

B. 司马迁

C. 司马炎

D. 司马昭

16.三国时,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

A. 澎湖列岛

B. 夷洲

C. 建业

D. 金门

17.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末年

C. 汉武帝时期

D. 西晋后期

18.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是()

A. 梁、齐、陈、宋

B. 陈、梁、齐、宋

C. 宋、齐、梁、陈

D. 陈、梁、宋、齐

1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数学家是()

A. 张衡

B. 祖冲之

C. 贾思勰

D. 郦道元

20.北朝贾思勰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大明历》

C. 《缀术》

D. 《洛神赋图》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1.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否则填“×”。

西汉时期以前,书法就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______

图一中出现时间最晚的字体是楷体。______

为图二中纸的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钟繇。______

图二技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______

图三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______

图三书法的作者被后人成为“书圣”。______

2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蜿蜒伸展,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

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版图上从容铺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通史》

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辟的?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举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各一例。两汉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宗教是什么?

材料二:见图

请参照材料二示意图将丝绸之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写出来。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整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定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请写出图中三个政权的名称以及建立者。

①名称______ ,建立者______ 。

②名称______ ,建立者______ 。

③名称______ ,建立者______ 。

如图看,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和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摘自互联网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写出两点)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兰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一点即可)?材料四:如图

图中“?”应该填写哪个朝代?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谋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生活年代。

2.【答案】B

【解析】

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有磨制石器。

故选:B。

本题以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为切入点,考查半坡人。

本题以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B

【解析】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人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黄帝。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

观察年代尺②处应该是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

故选:B。

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迭。

5.【答案】A

【解析】

据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

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字演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

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文

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A

【解析】

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

公。

7.【答案】C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

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据“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

千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都江堰这一著名工程。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

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本题以“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名称。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秦朝建立这个知识点。

9.【答案】B

【解析】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故选:B。

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答案】B

为了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秦始皇听取李斯的建议实施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

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开创了我同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依托,考查秦朝实行郡县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1.【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

的大一统。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2.【答案】B

【解析】

东汉刘秀统治时划,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

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13.【答案】C

【解析】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

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

其一蹶不振。

故选:C。

本题考查黄巾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东汉黄巾起义的史实.

14.【答案】B

【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说明当

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准确识记。

注意准确识记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

15.【答案】B

【解析】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史记》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的《史记》。

16.【答案】B

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台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与台湾的联系。

17.【答案】D

【解析】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人大量南迁。

18.【答案】C

【解析】

420年后,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称为南朝。

故选:C。

本题考查南朝的更替。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

更替。

19.【答案】B

【解析】

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祖冲之的突出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祖冲之与圆周率。

20.【答案】A

【解析】

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齐民要术》。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贾思勰的著作是《齐民要术》。

21.【答案】

【小题1】×【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小题6】√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故“西汉时期以前,书法就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这一观点错误。故填×。

(2)观察图一可知,“图一中出现时间最晚的字体是楷体。”这一观点正确,故填√。

(3)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改变了

观点错误。故填×。

(4)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故“图二技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观点正确,故填√。

(5)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图三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这一观点错误。故填×。

(6)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图三书法的作者被后人成为‘书圣’”这一观点正确,故填√。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的演变、造纸术、《兰亭集序》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字的演变、造纸术、《兰亭集序》的相关史实。

22.【答案】

【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汉武帝在位

时开辟的;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张骞。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小

题2】

【小

题3】

【小

题4】

【小

题5】

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

榴、核桃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丝绸、瓷器、凿井、

冶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两汉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的宗教是佛教,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中原地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是长安、B是

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

(4)为了加强管理,保护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

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保护

了天山南北商旅的安全)。

(5)据材料“…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

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

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

界友好交流的桥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

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故答案为:

(1)汉武帝;张骞。

(2)手工业品:丝绸、漆器、玻璃等(一个即可);农产品:

茶叶、核桃、葡萄等(一个即可);佛教。

(3)A:长安;B:欧洲(或大秦)。

(4)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5)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进一步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

利共赢,繁荣发展。(围绕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

有理即可,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蜿蜒伸展,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3.【答案】

【小题1】魏国【小题2】曹丕【小题3】蜀国【小题4】刘备【小题5】吴国【小题6】孙权

【解析】

(1)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魏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②是蜀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③是吴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由材料“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可以看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是北人南迁和统治者采取发展农业的措施。除此之外,江南自然环境优越;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4)由材料“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以看出,材料三反映的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壮大了自己国家,同时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推动了社会进步。

(5)结束三国时期分裂历史的朝代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6)三国鼎立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裂。魏孝文帝改革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大融合。

故答案为: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

(4)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

(5)西晋。

(6)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本题以三国鼎立示意图、互联网、《魏书?任城王传》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