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_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

实训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

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

3、了解干热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

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1-1。

表1-1 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

接上表1-1

常用玻璃器皿用途:

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2、三角瓶用于贮盛生理盐水或培养基,底大口小,以便加塞,

并能平稳放置。

3、容量瓶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4、量筒用于量取液体培养基、蒸馏水等。

5、移液管用于吸取试剂、培养液和生理盐水等。

6、培养皿主要用于细菌分离和培养,由底、盖两部分组成,

底、盖大小应合适,不宜过紧或过松,皿盖高度较皿底稍低,皿底应平正。

7、漏斗分为长颈和短颈两种,常用口径为60-150mm,用于分

装培养基、溶液或过滤。

8、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用于准确量取或滴定酸性/碱性

溶液。

9、试剂瓶分为广口和小口两种,用于贮备试剂,有棕色和无色

两种,前者盛避光试剂。

10、试管用于盛平板用的培养基和稀释用的无菌水、做斜面培

养基用以及用于各种生理生化鉴定试验。不同规格试管的用途,没有严格的划分,以便于工作、节省材料为原则。

11、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微生物涂片观察及标本制备。

12、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13、研钵用于研磨固体物质或进行粉末状固体物质的混合。

14、玻璃棒直径3-5mm,用于搅拌液体。

15、玻璃珠常用中性硬质玻璃制成,直径3-4mm和5-6mm,用于

打碎组织、样品和菌落等。

其他微生物实验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介绍见表1-2。

表1-2 其他微生物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

接上表1-2

(二)微生物常用玻璃器皿清洁

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重要条件之一。清洗的目的就在于除去玻璃器皿上的污垢(灰尘、油垢、无机盐类等物质),使其不能妨碍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清洗玻璃器皿的方法有机械清洗方法和化学清洗方法。机械方法是用铲、刮、刷等方法清洗;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去污溶剂清洗。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有肥皂、去污粉、洗衣粉和洗涤液。

1、肥皂使用肥皂时用湿刷子(试管刷、瓶刷)沾肥皂刷洗容器,

再用水洗去肥皂。热的肥皂水(5%)去污能力很强,可以有效洗去器皿上的油脂。

2、去污粉使用去污粉时先将仪器润湿,将去污粉涂抹在污点上,

用布或刷子擦拭,再用水洗去去污粉。

3、洗衣粉使用1%的洗衣粉洗涤载玻片和盖玻片,可以达到良好

的清洁效果。

4、洗涤液常用的洗涤液是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的硫酸溶液。

重铬酸钾与硫酸作用后形成的铬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非常强,常用于洗去玻璃和瓷质器皿上的有机质。切不可用于洗涤金属器皿。配方如下:

①浓配方:

重铬酸钾(工业用)50g,浓硫酸(粗)800mL,蒸馏水150mL。

②稀配方:

重铬酸钾(工业用)50g,浓硫酸(粗)100mL,蒸馏水850mL。

配法:将重铬酸钾溶解在蒸馏水中(可加热),待冷却后,再慢慢地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配好后存放备用。此液可使用很多次,每次用后倒回瓶中贮存,直至洗涤液变成青褐色时才失效。(三)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原理

微生物实验还要进行灭菌。为保证灭菌后的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妥善包扎,试管和三角瓶等要做棉塞。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空气的传热性能和穿透力比饱和蒸汽差,同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越快,菌体越容易被杀死;反之则越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需要的灭菌温度更高,时间更长。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加热至160-170℃维持1-2h或140℃维持3h,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干热灭菌法主要用于空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等)、金属器皿及其他耐干燥、耐热物品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塑料制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三、实验材料

1、常用玻璃器皿:量筒、三角瓶、试管、培养皿、漏斗、玻棒和吸

管等

2、常用洗涤剂:去污粉、肥皂、洗衣粉、洗涤液

3、其他:牛皮纸或报纸、棉花、线绳、试管刷、干热灭菌箱等

四、实验时间

2个课时

五、实验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要求

1、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应对玻璃器皿有所损伤,所以不能用有腐蚀

作用的化学药剂,也不能使用比玻璃硬度大的物品来擦拭玻璃器皿。

2、用过的器皿应立即洗涤,有时放置太久会增加洗涤困难。

3、难洗涤的器皿不要与易洗涤的器皿放在一起,以免增加洗涤麻

烦。有油的器皿不要与无油的器皿放在一起,否则使无油的器皿也沾上了油垢,浪费药剂和时间。

4、强酸、强碱及其他氧化物和有挥发性的毒品,都不能倒在洗涤槽

内,必须倒在废水缸中。

5、盛过液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培养物倒在废液缸中,然后洗

涤。切不要将培养基尤其是琼脂培养物倒在洗涤槽内,否则会逐渐阻塞下水道。

6、用过的砷汞溶液,切勿装在金属器皿中,以免腐蚀金属。

7、一般的器皿都可用去污粉、肥皂或配成5%热肥皂水来清洗,油

脂很重的器皿,应先将油层擦去再清洗。

8、使用洗涤液时,投入的玻璃器皿应尽量干燥,以免稀释洗涤液。

如要去污作用更强,可将之加热至40-50℃(稀铬酸洗液可以煮沸)。如器皿上带有大量有机质时,不可直接加洗涤液,应先尽可能清除,再用洗涤液,否则洗涤液会很快失效。

9、使用洗涤液清洗的器皿,必须立即用水冲洗至无色为止。洗涤液

有强腐蚀性,如溅于桌椅上应立即用水洗并用湿布擦去;如皮肤及衣服上沾有洗涤液,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苏打(碳酸钠)水或氨液中和。

10、如果器皿沾有煤膏、焦油及树脂类的一些物质,可用浓硫酸或

40%的氢氧化钠或洗涤液浸泡。

11、当器皿上沾有蜡或油漆等物质,用加热方法使之融化揩去,或

用有机溶剂(苯、二甲苯、丙酮、松节油等)拭揩。

12、载玻片或盖玻片可先在2%盐酸溶液中浸1小时,然后冲洗2-3

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洗后烘干冷却或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13、凡遇有传染性材料的器皿,洗涤前应经高压灭菌。

14、洗涤后的器皿达到玻璃能被水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二)各种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1、一般新玻璃器皿(包括载玻片、盖玻片、试管、吸管、平皿、三

角瓶等)含有游离碱,应用2%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再用水充分洗干净。

2、用过的载玻片或盖玻片,先擦去油垢,再放在5%肥皂水中煮10

分钟,之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在洗涤液(稀释)中浸泡2小时,再用清水洗至无色为止,最后用蒸馏水洗数次,烘干冷却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使用时用干净纱布擦去酒精,并经火焰微热,使残余酒精挥发,再用水滴检查,如水滴均散开,方可使用。

3、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等可用毛刷沾去污粉或肥皂洗去灰尘、油

垢、无机盐类等物质。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如果器皿要盛高纯度化学药品或做较精确的实验,可先在洗涤液中浸泡数

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以水在内壁能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为油垢除尽的标准。否则需要用洗涤液再次清洗。洗刷干净的玻璃仪器烘干备用。

4、染菌的器皿应先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30min后取出,趁热

倒出容器内的培养物,再用热的洗涤剂冲刷干净,再用水冲洗。

带菌的移液管和毛细吸管,应立即放入5%的石炭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先灭菌,再用水冲洗。

5、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器皿,可先用小刀或铁丝将器皿中的琼脂培养

基刮去,或把它们用水蒸煮,待琼脂融化后趁热倒出,然后用水洗涤。如果琼脂培养基已经干燥,可将器皿放在水中蒸煮,使琼脂熔化后趁热倒出,然后用水洗涤,并用刷子沾洗涤剂洗刷内壁,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三)器皿包扎

1、培养皿

洗净烘干后每5-8个为一组,用牛皮纸或报纸卷成一筒,用透明胶封好以免散开,然后进行灭菌。到使用时在无菌室中打开取出培养皿。

2、移液管

洗净烘干后的吸管,在管口一端用尖头摄子或针塞入长度为1-1.5cm的棉花(勿用脱脂棉,因易吸水),以防止洗耳球吹吸时带入杂菌污染。塞入棉花的松紧必须适宜,以吹气时通气顺畅不致下滑为准。塞入棉花的量要适宜,棉花不宜露在移液管口的外面,多余的棉花可用酒精灯烧掉。

每支移液管用一条宽约4-5cm,以45°左右的角度螺旋形卷起来,移液管的尖端在头部,另一端用剩余纸条折叠打结,不使散开,标上容量。若干支移液管扎成一捆灭菌,使用时拧断纸条抽出吸管。

3、试管和三角瓶

试管和三角瓶都要做合适的棉花塞或硅胶塞,以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容器。制作棉塞时,要求棉花紧贴玻璃壁,没有皱纹和缝隙,松紧适宜(过紧易挤破管口和不易塞入,过松易掉落和污染)。棉花塞的长度不少于管口直径的2倍,约2/3塞进管口(见图1-3)。

若干支试管用线绳扎在一起,在棉花塞部分外包牛皮纸,再用绳捆扎。三角瓶加棉花塞后再单独用牛皮纸包扎,线绳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处杂菌污染。

合格的棉塞 不合格的棉塞

(四)干热灭菌

1、将包扎好的试管、平皿和三角瓶等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关闭箱门。

2、接通电源,把箱顶的通气口适当打开,使箱内湿空气能逸出,至箱内温度达到100℃时关闭。

3、调节温度控制器旋钮,直至箱内温度达到所需温度为止,观察温度是否衡定,若温度不够再行调节,调节完毕后不可再拨动调节旋扭和通气口,160℃保持2h 。

4、切断电源,冷却到60℃时,才能把箱门打开,取出灭菌物品。

5、将温度调节控制旋钮返回原处,并将箱顶通气口打开。 注意事项

1、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时,决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以免高温下产生油滴,滴到电热丝上易着火。

2、使用干热灭菌器时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

3、使用干热灭菌器时不得使器皿与烘箱内层底板直接接触防止包装纸或棉花被烤焦。

4、干热灭菌时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会将包裹器皿的纸张、棉花烤焦燃烧。

5、取出物品时,需待温度自然降至60℃以下才可打开箱门,60℃以上切勿随意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使玻璃器皿炸裂。

图1-3

6、灭菌后的器皿在使用前勿打开包装纸,以免被空气中的杂菌污

染。

7、灭菌后的器皿必须在一周内用完,过期应重新灭菌。

六、实验报告

(一)观察内容与记录

1、记录清洗和包扎过程。

2、记录干热灭菌过程。

(二)思考题

1、包扎移液管、试管和三角瓶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干热灭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七、实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