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精品]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精品]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1:根据轴面产状及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 褶皱组合类型与特征:平行式、分支式、扫帚式、燕行式、羽状。

断层组合类型与特征: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叠瓦构造。

据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纵断层 横断层 斜断层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正断层逆断层 平移断层 顺层断层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

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 1 .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 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 来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 增加的温度。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 度;欧洲为3?3.5度。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 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 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 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

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 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

2.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 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机械分异现象:颗粒粗大的先沉积,细小颗粒后沉积;密度大物质成分先沉积,密度小的 物质成分后沉积。

3. 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 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地堑、地垒

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

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隔槽式褶皱。 可画图便于理解。

4. 大陆的地形特征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 弧与海沟。

大陆的地形特征:可分为5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也可以算一 个) 5.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

据大气在垂向上的温度、组成、电荷及运动等特征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电离层和散逸层。

6. 地球内部出现了 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莫霍面、古登堡不连续

面。

7.

8.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9. 河流对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推移式、跃移式、悬移式。

10. 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 65%)、基性岩浆(45%?52%)和超基性岩浆(<45% )

11. 物体变形方式有五种: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

石在外力持

续作用下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12.

13.

14.

15.

16.

17.

=1 III lull

南极板块。

12. 边界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转换型边界。

13. 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的幅射能起 主要作用)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流水、冰川等地质营力, 从而产生了各种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引起的,主要的内能有地球的热能、重 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14.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风化壳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

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物理风化: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它使岩 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温差风化、 冰劈

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化学风化: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化学风化不 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包 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水合)作用。 15. 曲流的形成河流冲积层的二元结构河流阶地

曲流的形成:由于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伸,河谷曲率便不断增大,变得越来越弯曲, 形成弯曲的河流。

河流阶地:若因地壳运动使该区域处于上升状态或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流的下切 作用重新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一般洪水已不能达到,形成分布 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

河漫滩实际上是由下部边滩的粗粒沉积物和上部真正的河漫滩的细粒沉积物两部分组成。 这种由上下明显不同的两部分组成的沉积物,称为河流冲积层的二元结构。

16.变质作用类型与方式:接触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动混

合岩化作用。变质方式: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下降

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

3)盖层:盖层是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它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止油气外逸。页岩、泥岩和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

4)圈闭:进入到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某种遮挡物,使其不能继续向前运动,而在储层的这一局部地区聚集起来,这种聚集油气的场所称为圈闭。如背斜、穹窿圈闭和断层与单斜岩层构成的圈闭等。

5)运移:指油气在生油气层中形成后,由于压力作用、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等使其进入

到有孔隙的储油气层中。要使油气大量集中,就要求储油气层具有一定的倾角以及构造运动形成的圈闭。这样储油气层中的油、气、水就会在压力、重力以及水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继续向岩层上倾方向运移,直至遇到圈闭时,才能形成各种类型的工业油气藏。

6)保存:已形成的油气藏,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保存至今。构造运动不剧烈、岩浆活动不频繁、变质程度不深等条件,有利于油、气的保存。相反,断裂(尤其是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剥蚀深度大、岩浆活动等则是不利于油、气保存的条件。

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作用。

23:平行不整合及形成过程:

24:角度不整合及形成过程:

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25.张节理剪节理。(主要特征需要自己看书)

张节理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

剪节理是岩石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

26.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勘探的对象。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这些条件可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6个字。

1)生油气层:生油气层是具备生油条件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油气的岩层。它富含有机质, 是在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其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是泥质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两种。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2)储油气层:储油气层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石。它是具有良好空隙度和渗透率的岩石,通常由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储油气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