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精练(含解析)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精练(含解析)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精练(含解析)

第20讲生物的进化

A组基础题组

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8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共同进化仅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答案 C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某些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即可产生生殖隔离,如三倍体无子西瓜,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如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 错误。

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 C 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前就存在,A错误;人工选择是指将人们所需要的变异保存下来从而培育新品种,菜青虫的抗药性增强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C正确;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D错误。

3.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都能迅速奔跑,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狗的牙齿坚硬锋利,是长期磨炼出来的结果

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

答案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田鼠的打洞和夜出活动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鹿和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鹿与狼之间在进行捕食与反捕食的生存斗争,两者进行相互选择,B正确。“狗的牙齿坚硬锋利,是长期磨炼出来的结果”,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C错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视力差的猫头鹰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D正确。

4.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1 021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0.099%

B.0.148%

C.0.586%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因为997只野生颜色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具体数目不明,所以仅根据题目中数据无法计算出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

5.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属于两种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草蛉在春夏是浅绿色,秋天变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区,秋天迁移到落叶树林中,在夏天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则全年都是深绿色,居住在常绿林中,在春天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两种草蛉之间既有地理隔离又有生殖隔离

B.两种草蛉的体色形成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无关

C.两种草蛉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不同的

D.两种草蛉的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

答案 D 根据题干的信息可知,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属于两种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因此二者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两种草蛉的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故A错误,D正确;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两种草蛉体色形成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关,故B错误;由于二者都属于草蛉类,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相同的,C错误。

题组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6.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

初次调查64% 36% 0

二次调查36% 25% 39%

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

D.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植物中,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A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两次调查时,由于不知道红花植株中RR、Rr和Rr+各基因型个体的具体比例,所以不能确定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C错误;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正确。

7.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

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C.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D.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两种生物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A、D正确;西番莲叶形作为环境因子之一对纯蛱蝶觅食行为具有选择作用,说明选择决定了纯蛱蝶的进化方向,B正确;西番莲发生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是内因,纯蛱蝶觅食行为对西番莲发生的叶形和叶片蜜腺突变进行选择,C错误。

8.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d基因库的差别时间

b c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 C 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9.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小蜂借助榕树部分雌花的子房产卵,被产卵的子房会终止发育,并且二者在形态结构上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雌花内共存着一种只产卵不传粉的欺骗性榕小蜂。榕树雌花期,传粉者和欺骗者同时被吸引,即使有充足雌花资源,两种榕小

蜂均不会产完所有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欺骗性榕小蜂的存在,会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

B.若没有传粉榕小蜂的存在,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传粉榕小蜂大量利用雌花资源产卵,能使榕树更有效地繁殖

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组成了动植物界经典的协同进化关系

答案 C 欺骗性榕小蜂与榕小蜂是竞争关系,前者的存在会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A正确;据题干可知,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故若没有传粉榕小蜂的存在,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B正确;传粉榕小蜂能通过为榕树进行传粉,使榕树更有效地繁殖,而榕小蜂借助榕树雌花的子房产卵,被产卵的子房会终止发育,C错误;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榕树花序中产卵,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是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

B组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多代,导致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升高

C.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D.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答案 B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控制桦尺蠖黑色性状的基因的频率升高,控制桦尺蠖浅色性状的基因的频率降低,A 不符合题意;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所占比例降低,由于该过程不存在选择作用,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B符合题意;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由于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因此野生环境会对麋鹿进行选择,导致其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通过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不符合题意。

2.(2019北京西城十三中月考)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答案 B 停止选择后,平均蛹重随世代增长逐渐降低,由此推出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人工选择使平均蛹重随世代增长逐渐增加,据此可知A、C 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每一代的基因库都会和上一代有所差异,D正确。

3.(2018北京丰台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选项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选项错误。遗传多样性越高的种群,其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选项错误。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选项正确。

4.(2018北京海淀期末)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

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会存在差异,A正确;由题干可知,小麦的穿梭育种是将两个地区的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后,将获得的小麦植株不断地反复种植在两个地区,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而得到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方法,B正确;由题干可知,穿梭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D错误。

5.根瘤菌共生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肉眼可见的根瘤。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无机盐及有机物,根瘤菌内的固氮酶可将N2转变为氨以便植物利用,但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B.豆血红蛋白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

C.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A 本题以根瘤菌为素材,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代谢类型、种间关系、协同进化、基因突变等概念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无机盐及有机物,说明根瘤菌不具备自己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因此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错误;豆血红蛋白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因此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B正确;固氮酶位于根瘤菌内,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C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 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距今5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距今约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仍为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交配,但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的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

(2)乙区域出现的短尾山鸡(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乙区域出现短尾山鸡的原因: 。

(3)近些年,甲区域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研究人员对该区域山鸡的数量与山鸡的翅色基因

(A/a)和翅形基因(B/b)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

中长尾山鸡长尾山鸡

数量 A B 数量 A B

1980年8 000 31% 66% 5 900 38% 59%

1988年7 900 29% 57% 6 050 41% 60%

1997年 5 900 30% 48% 6 000 40% 57%

2006年 4 200 31% 32% 5 950 39% 6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近些年发生明显进化的山鸡是。1997年时,长尾山鸡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

答案(1)基因(2)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两个地区的山鸡产生不同的变异;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中长尾山鸡960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甲区域的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2)短尾山鸡与其他山鸡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短尾山鸡是新物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根据上述内容可推出,乙区域出现短尾山鸡的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两个地区的山鸡产生不同的变异;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从1980年到2006年,中长尾山鸡的A基因频率变化不大,但B基因频率变化大,而长尾山鸡的A基因和B基因的基因频率均变化不大。1997年,长尾山鸡的数量为6000,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40%,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为40%×40%×6000=960。

7.松毛虫是我国最主要的森林害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染色体数表示为2N=60。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松毛虫的染色体组成为。自然界雌雄松毛虫的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

(2)研究人员采集了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将不同松毛虫进行单个配对,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配对交配情况;

②对F1进行室内饲养;

③将F1自交,观察其卵能否正常孵化并产生F2;

④对照组的处理为。

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F1F2

赤松毛虫♀/♂×

生长发育正常能产生F2

马尾松毛虫♂/♀

赤松毛虫♀/♂×

生长发育正常能产生F2

油松毛虫♂/♀

赤松毛虫♀/♂×

产生少量F1不能产生F2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

产生少量F1不能产生F2

马尾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

产生少量F1不能产生F2

油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

生长发育正常能产生F2

油松毛虫♂/♀

根据表中结果可以判断出是同一物种,因为。由于主要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松毛虫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这是的结果。

(3)几种松毛虫的分布区互有重叠,在同一地区常常出现不同种松毛虫。松毛虫间杂交的F1通常生存率(填“较高”或“较低”),这可以说明在不同种松毛虫混合地区灾害较为严重和持久。

答案(1)58+ZW 雌性个体产生29+Z和29+W两种卵细胞的比例接近1∶1,两种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发育为雌雄个体的比例均等(2)同种松毛虫进行单个配对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两两之间相互交配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自然选择(3)较高

解析(1)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松毛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又知松毛虫染色体数表示为2N=60,因此雌性松毛虫的染色体组成为58条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ZW。由于雌性个体产生29+Z和29+W两种卵细胞的比例接近1∶1,两种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发育为雌雄个体的比例均等,所以自然界雌雄松毛虫的比例接近1∶1。(2)不同松毛虫单个配对后F1数量及生长发育状况应该和同种松毛虫进行单个配对后产生的F1的情况作对比。由于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两两之间相互交配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三者属于同一物种。主要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使得松毛虫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根据小题干中的后置信息“这可以说明在不同种松毛虫混合地区灾害较为严重和持久”可得出,松毛虫间杂交的F1通常生存率较高。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 ..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 O通过的物质 2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 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 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 ..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

--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 是。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倍、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量较高。 --

2017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 生物试题(word版)

+ 2020 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 生物学 本试卷共 10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磷元素的是 A .糖原 B .核酸 C .纤维素 D .脂肪 2.下列对醋酸杆菌与动物肝脏细胞的结构与代谢过程的比较,不.正.确. 的是 A .两者的细胞膜结构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 .两者的遗传物质均储存在细胞核中 C .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场所不完全相同 D .均依赖氧化有机物合成 ATP ,为代谢过程供能 3.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 H +浓度差。H +顺浓度梯度经 ATP 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 基质的同时,驱动 ATP 的合成(如下图)。 H + H H + H + H + H + ATP 合成酶 线粒体外膜 ATP 线粒体内膜 ADP 根据图示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TP 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 H +通道 B .H +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 C .此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 .线粒体的内、外膜功能存在差异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A.进行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在噬菌体侵染白喉棒状杆菌并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细胞器完成的步骤是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 上 C.噬菌体DNA 在细菌细胞中转录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 6.大肠杆菌拟核DNA 是环状DNA 分子。将无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3H 标记的dTT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 链中的脱氧胸苷均被3H 标记。在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将DNA 复制阻断,结果如下图所示。 无放射性标 Ⅰ 记的DNA 链 第一次复制时合成 的DNA 链 第二次复制被阻断后的DNA 第一次复制得到的DNA 下列对此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A.DNA 复制过程中,双链会局部解旋 B.Ⅰ所示的DNA 链被3H 标记C.双 链DNA 复制仅以一条链作为模板 D.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7.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 A.发生180°颠倒B.重复出现 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D.发生丢失

(完整版)2017年北京理综卷生物部分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北京卷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 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 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 D.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 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2014北京丰台高考二模生物(含解析)

丰台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所含元素对应错误 ..的是 A. 叶绿素:镁 B. 纤维素:磷 C. 性激素:碳 D. 生长素:氢 2. 真核生物中,下列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 有氧呼吸中利用O2生成H2O B. CO2的固定和还原 C.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牵引染色体 D. DNA的复制和转录 3. 有关生命系统稳态维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维持该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B. 大量HIV侵入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 C. 摄食过咸→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减少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 D. 河流轻微污染→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河流中的群落无明显变化 4.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 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但植株细胞中可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三倍体西瓜基本无籽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改变,故属于染色体变异 D. 遗传病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若只在一代人中出现则不属于遗传病 5. 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利用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EV71,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给小鼠注射EV71后,可获得能产生抗EV71抗体的浆细胞 B. 将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置于清水中,更容易获得杂交瘤细胞 C. 两个浆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因而细胞分裂十分旺盛 D. 杂交瘤细胞能分泌抗体但具有癌变特征,因而只能体外培养

二、非选择题 29. (16分)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图。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的微量有机物。将基因E导入野生型拟南芥的细胞中,该基因是否整合到__________上是获得稳定遗传的突变体的关键。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__________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若想确定突变体植株的耐盐和抗干旱的能力与基因E有关,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以确认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这一生理效应中的作用__________。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和ABA的含量分别是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 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 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北京 高考生物大题 含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二、非选择题 29. (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______,在 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 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 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 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 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 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30. (18分)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_____ ___和 _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 _______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 ___________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代M的基因型是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②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型包括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______________。

2013-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霉体中 D.O 2 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 二、非选择题: 29.(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 固定速率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 2

2017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学科网考点定位】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操作和过程,要求考生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操作的区别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 ..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 【答案】D 【解析】由题目所给曲线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3 ℃,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 ℃,A

正确;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 ℃,B正确。在0~25 ℃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 正确。超过45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该植物的生长,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名师点睛】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 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A 【学科网考点定位】种群,群落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判断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 ..的是

2014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时因为兔康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病毒和兔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0C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用菲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二、作答题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

2017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 右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 ..的 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 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 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右图,对其理解错误 ..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 TP 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 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 Eco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2011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 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 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的过程,故C错误。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 通常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所以D项错误。 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 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 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相关知识 叶绿体光反应合成的A TP用于暗反应合成糖类,故A错误;

氢离子等无机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穿过原生质层,故B错误; 溶酶体是从高尔基体中分离出来的,不需要内质网形成小泡运入,故C错误; 质网形成的小泡可以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形成小泡到达细胞膜与之相融合,故D正确。 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题干中说由一个基因编码,所以DNA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转录,故A错误;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二硫键,氢键等被破坏)而肽鍵并没有断裂,故B错误; 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有关系,故C错误; 合成后的多肽需经一定的加工,修饰或互相聚合才有活性,通常是要去掉部分肽链,形成胰岛素时也需要经过蛋白酶的作用,故D正确。 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激的分泌 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物质的运输。 一次性过量饮水,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细胞吸水,造成细胞肿胀,注射高浓度盐水,细胞外液的浓度升高,使细胞体积恢复正常,故A正确,故C、D错误; 体内水液过多,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促进排尿,故B错误; 二、非选择题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 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 C.光能的吸收D.O2和[H]结合生成水 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per s)、29h(per L)和无节律(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 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h 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 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 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

正确的是()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 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 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 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 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 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版

2014高考新课标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 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29、(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

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3)图 2 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的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茎芽生长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 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倍,由此可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的量较高。 30、(16分)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好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所需植株丙(aab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 (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 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

2014年高考生物北京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 B、蓝藻和酵母菌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B选项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C选项错误; D、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能,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故A选项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故B选项错误; C、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故C选项错误; 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A、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 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故 A选项正确; B、图中看出,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 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 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故B选 项正确;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不含载体蛋白,故C选项错误; D、图中看出,分子量越小,人工膜对其的通透性越强,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时因为兔康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2014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北京卷)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北京卷)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 ..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北京卷)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 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北京卷)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 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 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 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 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 低水平。由此无法 ..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北京卷)5.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北京卷)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

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北京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北京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B】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D】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C】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C】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A】 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3小题,共50分。 29.(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气体通过的情况下,起到防止污染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茎芽顶端(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2014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高考理综北京卷化学部分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2H5OH B.HNO3C.NaOH D.HCl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8、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 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1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O2)2 .mol/(L·min) 3310-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2 .mol/(L·min) 3310-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26、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下图所示。 (1)I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中,2NO(g)+O 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 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3)III中,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 2(g)N2O4(g)△H1 2NO 2(g)N2O4(l)△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IV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使 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