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1991年设立妇儿医院,为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全院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

医院规模

全院共有51个病房,1368张病床,设有29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疗技术科室,拥有代表当代医学水平的高、精、尖设备6678台(件)。日均门急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余人,手术万余例。医院承担50万人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任务,62105人的公费医疗合同;承担医疗照顾合同8620人,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

医院科室

医院还有多专业、多层次、高质量的50个特需门诊和400多个专家门诊及103个专业门诊。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尤其对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及男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性病科等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救治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肾小球疾病的研治,肝、肾移植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盆脏器切除术、门脉分流断流术、胃癌扩大根治术、心脏搭桥术,腔镜及显微手术、关节置换术和青光眼、儿童弱视、斜视的治疗,小儿神经、小儿肾脏、小儿心血管、新生儿等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均居国内前列或为世界先进水平。

医院科研

医学教育实行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条教育轨道。研究生教育设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医学科学研究设有6个研究所,10个研究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研究室、5个实验室、6个科研辅助科室,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2个专业。医院还设有专门的预防保健机构,负责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定期体检、卫生宣教等工作。北大医院誉名于海内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广泛。

医院之最

(1)北大医院是我国政府自己最早建立的国立医院,并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之一(1915年)。

(2)医院在学校督导下,科研工作活跃,吴祥凤(内科学家)、刘兆霖(外科学家)、梁铎(放射学家)著书立说,最早发表论文分别为《临床便资》、《外科各论》、《外科史》、《胆囊X光检查》等(30年代初)。

(3)诸福棠教授最早在我院创建小儿科(1940年)。

(4)在综合医院中,该院最早设立齿科(1942年2月正式开诊)。

(5)钟惠澜教授和翁心植教授首次发现我国第一例亚热带家族性、Gaucher病,并精心治疗,首开我国热带病治疗与研究的先河(1946年)。

(6)吴阶平、谢元甫教授在我国首创泌尿外科专业并建立第一个泌尿外科病房(1946年)。

(7)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建立肾脏疾病专业(1950年)。

(8)谢荣教授最早对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做重大改进,使手术局麻也可起到全麻作用,在抗美援朝中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并在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1951年)。

(9)吴阶平教授最早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新概念(1953年)。

(10)吴阶平教授领导我院泌尿外科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诊断,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术,并被国内普遍采用,比国外开展此项技术早20年(1953年)。

(11)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提出肾炎分型说、酮体糖尿病简化治疗方法和三期治疗原则,并首先实践,在国内普遍采用(1954年)。

(12)汪绍训教授同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谢志光教授合作创制了中国人适用的计算'心表面积预计值表',填补了我国空白,被学术界称之为'汪-谢公式'(1956年)。

(13)吴阶平教授最早在我国设计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将此项技术介绍给患者比国外早10-20年(1959年)。

(14)林传骧教授在我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最早建立心电图室和开展心导管检查(50年代中后期)。

(15)李家忠教授同柏椿年教授最早开展二尖瓣分离术和心天性心脏病手术(50年代中后期)。

(16)左启华教授在我国首创小儿神经专业,目前仍为国内牵头学科(50年代)。

(17)受卫生部委托汪绍训教授起草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50年代末一60年代初)。

(18)柏椿年教授最早在我国开展第一例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术并获得成功(1963年)。

(19)经卫生部批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室,即临床代谢及肾炎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抗菌素研究室建在我院(1964年)。

(20)苏宝铭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国内最早创制并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缩短疗程1/3,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60年代初)。

(21)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院普外烧伤专业成功抢救的全身烧伤达98%,Ⅲ°烧伤面积达38%,并伴有呼吸道严重烧伤的北京礼花厂工人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其成功度可称国内之最(1968年)。

(22)李家泰教授率先将呋苄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推广(1980年)。

(23)李美玉教授在国内最早引进国外新技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983年)。北大第一医院院徽

(24)王海燕教授及他的助手在国内最早建立肾炎模型系列(1985年)。

(25)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卫生部全国小儿斜视弱视防治中心建在我院(1986年)。

(26)朱国英教授等在我国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目前仍居领先地位(1986年)。

(27)我院妇儿医院是亚洲最大的,国内唯一,妇产儿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妇儿医院(1991)。

(28)在全国论文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第三名,地方医疗机构第一名(1997、1998)。

(29)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的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诞生,填补了我国空白,目前国内已有千余家医院采用(1997年)。

(30)小儿科和心内科合作为出生仅为六个月的一位患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国内体积最小,重量仅为18.8克的心脏起搏器,也是我国接受此种治疗的最小患儿(1999年)。

(31)我院于199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迄今全国仅我院一家获此殊荣。

历史沿革

1912年10月26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前身)正式成立。1914年12月30日,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设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诊察所正式创建并于当日正式开诊。1923年9月,随学校易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设诊察所。1927年4月,诊察所改建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1927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其他8校合,易名为京师大学堂医科,附属医院随之更名。1928年6月,京师大学堂改组为北平大学,医科改称医学院,医院遂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京城百姓惯称'平大医院'。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等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临大医学院,大批医务人员随迁。1938年3月,平大医院重新开院。1946年,医学院合并于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易名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大医院'从此得名。1952年,北京医学院独立建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改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医院随学校易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987年,医科大学撤销医疗系建制,遂设该院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91年6月,医院设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儿医院。1993年,分别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文化

院训:厚德尚道办院理念:以人为本员工至上办院方针:继承创新和谐竞争发展方向:员工工作的乐园医院院徽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

重点学科

泌尿外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儿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皮肤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肾脏内科(2002年)北京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血液内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骨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妇产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眼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病理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核医学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北大医院骨科成立于1947年,在六、七十年代就以“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治”见长;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1993年设置三个专业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大医院骨科现有3个达到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病房,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17人、中级职称者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共有开放床位86张,医院配备有国际一流的超净层流手术室,使骨科的手术后感染率始终保持在最低水平。

北大医院骨科主任:李淳德主任医师、硕导;

北大医院骨科副主任:文立成主任医师、硕导;曹永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科室特色及优势

○脊柱外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六、七十年代就率先开展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专长。八十年代以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病例位居全国之首。我科也是国内最早施行颈椎手术的科室之一。至今共完成腰椎手术10000余例,颈椎手术5000余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其中不乏各种复杂、疑难的脊柱疾患。多年的积累使我科在脊柱外科领域底蕴深厚,处于国内较高水平。技术优势及特色:

1、退行性颈椎病、腰椎疾患的诊治;脊柱重建方面,如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颈椎侧块内固定,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复杂、疑难颈椎病治疗前后路一期完成减压固定,均有较高诊治水平。近期新开展的脊柱棘突间固定技术避免了腰椎内固定所带来的临近节段退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2、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微创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开展了微创X-tube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及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微创经皮穿刺球囊括张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同时目前对老年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进行了北大医院的分型,并依据不同分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脊柱创伤:在急性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方面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矫形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另外,我科在脊柱侧弯矫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方面的诊治也积累了很多病例。

同时,依托北大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我科成功完成了大量高龄、糖尿病、高血压、严重心率失常、肾功能不全、甲亢、垂体功能不全、严重骨质疏松症病人的脊柱外科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精巧细致娴熟的脊柱外科技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使我科常规脊柱手术可以达到基本不输异体血;术后采用PCA止痛技术,可以确保病人术中、术后无痛;整洁、一流的国际化环境及设施使病人身心愉悦、生活方便;严格的科室手术分级准如制度保证了手术人员真正的专业化,确保手术质量稳定可靠;被评为“青年文明号”的护理队伍使病人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全体医护人员愿意真诚为您服务。关节外科北大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专业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科室之一。全面开展人工膝、髋、肘、踝、肩关节置换术,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翻修等复杂问题的处理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高位脱位等疾病的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开展膝关节镜千余例、四肢畸形矫形1000余例,对髌股关节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成功施行国内首例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生半骨盆置换术,避免了传统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假体设计困难、手术操作复杂、术中出血多的难题。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我们对实践中所发现的脂肪栓塞、松动、感染、过敏反应、血栓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明显提高了人工关节手术后的成功率,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使得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服用激素等条件下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考虑到异体输血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自体输血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体输血。

与国内外著名关节厂商合作,可以为特殊病例设计、定制合适的关节假体。成功利用医院多科室综合优势,多次与其他科室合作,成功地为肾移植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等安全地实施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在科室管理方面,严格规定并执行科室内的手术分级准入制度,保证了手术人员真正的专业化,提高了手术质量;建立了完善的骨科植入物计算机管理登记制度,确保骨科植入物的质量与安全,方便患者回访复查。骨肿瘤在骨肉瘤的大剂量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切除等系列治疗方面,以及脊柱肿瘤切除、结构重建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首先提出大剂量化疗治疗骨肉瘤,并且对骨肉瘤肺转移病例提出转移瘤摘除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这种恶性肿瘤的治愈率。骨肉瘤的治愈率50%以上、保肢手术率70%以上、肺转移手术治愈率38%。

在国内首先实行介入放射条件下腹主动脉阻断后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解决了此类手术出血多、肿瘤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的难题,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不能切除或不易切除彻底的肿瘤开展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对四肢、脊柱和骨盆的骨转移瘤,采用积极的手术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骨转移的诊治,取得了极好的疗效,大部患者恢复了生活自理,一部分患者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