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09-09制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三、课程类型:公共课

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

五、学时:28学时

六、前修课程:语文

七、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

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

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语文的梳理、激活而非补课

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要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大学语文”是较高平台上的升华与总结。应当有系统、宏观、高视野的功能。

2、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

“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知耻与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3、“大学语文”应具有拓宽学生视野和改善学生思维品格的作用

“大学语文”应当让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即使对文学精品,也从多角度去认识它,也去白壁求瑕,将学术界对它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同意见都告诉学生,启发学生作求同、求异多种思维。

4、培育学生“好读书,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未来的世界信息量极大,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求甚解”,而是留有许多模糊之处,应当学会从大信息中捕捉重点、难点与关键。“大学语文”课时少,应当培养学习兴趣、教会自学方法入手。

5、“大学语文”教育要注意实效,要提高其质量,它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其根本点在“提高”。“大学语文”课也应当从徘徊

于“开”与“不开”,“开多”、“开少”或“必修”、“选修”之间,过渡到注重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上来。该课程应当过渡到其“青年期”或“成人期”。

十、教学基本要求:

1、帮助学生改善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

2、通过文学及文章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

3、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流变,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文学流派、著名作品,获得工作和生活必须的文学知识。

十一、教学方法与考核

(一)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指《大学语文泛读课文注释》等)、《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发动教师自制个性化的多媒体教案。在所有播放设备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不可喧宾夺主,不可因此把课堂变成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可以不动脑筋的娱乐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解,不能代替师生的直接交流,也不能代替老师具有人格魅力的熏陶。

3、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教材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的“创作点”,尤其是与散文教学结合。如《唐代散文》单元,比较陈子昂、柳宗元、韩愈三篇谈“复仇”的文章,写一篇议论文;又如读了高适《燕歌行》的不同争鸣意见,写一篇《燕歌行赏析》……

4、“大学语文”与文学素质类选修课相结合,如“唐宋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明清小说鉴赏”、“外国文学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巩固和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

5、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合作、讨论,组成学习协作小组,执教同一课程的教师之间加强经验交流。

(二)课程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平时课堂练习及作业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参加相关竞赛获奖和发表作品等要素组成。);期末笔试60%

十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十三、教学基本内容:

具体章节体现如下:

第一章《诗经》

教学基本要求:

1、进一步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通过赏析《诗经》中一些优秀篇章,体会《诗经》的纯朴自然之美

3、理解《王风·黍离》与《卫风·伯兮》中的疑难字词,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诗经》的基本知识,回环复沓的章法

2、《湘夫人》的文学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朦胧缥缈的诗歌境界

2、回环复沓的章法

教学基本内容:

1、《诗经》概说

2、《王风·黍离》与《卫风·伯兮》赏析

3、屈原《湘夫人》赏析

第二章先秦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先秦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论语·子路》散文文字简约,意蕴深厚的特点,对儒家思想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

先秦诸子散文总体特征、《论语》辞约旨丰、言浅意深的语言风格、《孟子》

气势充沛、论说雄辩的风格特点、儒、道思想的精髓。

教学难点:

《论语》辞约旨丰、言浅意深的语言风格

《孟子》气势充沛、论说雄辩的风格特点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基本内容: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先秦散文概说

3、学习《论语·子路》《庄子·山木》和《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第三章秦汉文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秦王逐客的背景

2、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论证过程、层次,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4、掌握修辞艺术与翻译的技巧

教学重点:

论证和说服的方法、《史记》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汉乐府。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正反对比的手法,并简要分析、识别文中铺陈部分及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子,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史记》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教学基本内容:

1、李斯《谏逐客书》

2、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第四章汉魏六朝诗(本章课外阅读)

教学基本要求:

1、品读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了解基本特点;

2、深入了解曹操《蒿里行》与《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体会诗歌的“汉末实录”特点

教学重点:

讲解曹操《蒿里行》与《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教学难点:

体味“建安风骨”

教学基本内容:

1、《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与《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2、《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3、曹操《蒿里行》

4、陶渊明《读山海经》

5、《西州曲》

第五章汉魏六朝文(本章课外阅读)

第六章初胜唐诗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初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品读优秀作品;

2、领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境界美,了解中国文学中明月意象

教学重点:

1、初唐诗歌的作用、盛唐诗歌的特点;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核心意义

3、春江花月夜》的内容、艺术特色和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体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反复出现的“月”意象;《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教学基本内容: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其他的篇章作为课外阅读篇目

第七章李白

教学基本要求:

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朗诵李白的代表作品,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精讲《关山月》,体会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巧妙夺换,翻出新意的诗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关山月》中“出天山”、“沧茫云海”、“长风几万里”“由来”等词语。

2、李白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教学基本内容:

《关山月》

第八章杜甫

教学基本要求:

阐释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杜甫诗歌的影响;欣赏《哀江头》、《月夜》。

教学重点:

着重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诗风的成因,以及杜甫诗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比较李白的《关山月》与杜甫的《哀江头》等诗,说明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教学基本内容:

《哀江头》《月夜》

第九章唐代散文(课外阅读)

第十章中晚唐诗(上)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白居易的艺术主张,欣赏《长恨歌》,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

抒情完美结合的构思艺术,用心欣赏其婉转的韵律和华美的词采。

教学重点:

体会《长恨歌》丰富多重的主旨意蕴;白居易诗歌创作经历及《长恨歌》艺术特色,中唐诗歌新乐府运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的主旨的理解

教学基本内容:

白居易《长恨歌》

第十一章中晚唐诗(下)(课外阅读)

第十二章唐五代词(课外阅读)

第十三章北宋词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2、学习掌握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

教学重点:

在对苏轼词作品赏析的基础上,着重揭示苏轼的内心世界和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苏轼面对苦难的超然洒脱心态及其原因;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教学基本内容:

1、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2、《江城子》

3、《临江仙·夜归临皋》

第十四章宋诗 (课外阅读)

第十五章宋代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夜、悚然、砰湃、明河、惨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掌握本文骈散结合、铺陈渲染的写作特点以及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

3、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有色、具体可感的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有色、具体可感的手法。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言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领悟本文由自然事物的描绘而引出的感慨,思考作者得出的人生哲理是否道理充分,有积极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1、欧阳修《秋声赋》

2、其他篇章为课外阅读。

第十六章南宋词(上)

教学基本要求:

结合作家思想生平与大的历史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宋元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1、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陆游《钗头凤》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传递的思想情感。

教学基本内容:

1、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陆游《钗头凤》(和戎昭下十五年)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第十七章金元明清诗词(课外阅读)

第十八章明清散文(课外阅读)

第十九章古代戏剧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1、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深入理解这段唱腔的内在含义。

3、《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第二十章古代文言小说(课外阅读)

第二十一章古代白话小说(课外阅读)

第二十二章现代小说(上)

教学基本要求:

由介绍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入手,体会作品中所寄予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经历,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2、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应更多地表现作家“自我”,表现作者的“内心要求”。

教学难点:

1、掌握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经历。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2、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的浓重的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第二十三章现代小说(下)(课外阅读)

第二十四章现代诗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并朗读李叔同的《送别》,试唱《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2、在朗读中采用不同语调、不同速度、节奏的形式进行表现,体会诗词的内涵。...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基本内容:

1、李叔同《送别》

2、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第二十五章现代散文(上)

教学基本要求:

1、从景物描写体验作者情感

2、知人论世深化涵咏

教学重点:

1、从景物描写体验作者情感

2、知人论世深化涵咏

教学难点:

由景及情及人

教学基本内容: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二十六章现代散文(下)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王小波散文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散文的中心内容,把握自己的人生观

2、王小波杂文作品的语言犀利,幽默、风趣,富于讽刺意味,机智,使人警醒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散文的中心内容,把握自己的人生观

2、理解3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人们的文化生活单调。愚民政策的猖獗。由于受政治的高压,一般群众比较麻木,对追求自由的人们不理解。当时的不少当政者对老百姓采取专制管理,蔑视人们对正当自由的追求。当时的中国社会比较教条古板。

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人性的堕落,人性丑恶面的展露。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教学基本内容: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十四、教学建议: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在一学期28课时之内,难面面俱到,为提高教学效率,特作如下建议:

1、摒弃中教语文教学中寻章摘句,逐词逐字作讲解的方法,而必须让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精髓。如教材中唐宋诗词作品近三十,不可能也无必要每篇作精讲分析,但执教者必须在几个课时内,使学生不但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风貌,也能了解到整个唐代、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文物典章、艺术概况。

2、教材主编对本书的定位是“既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线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心,而以经反复筛选的古今短小动人的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但是,许多范文如不了解其背景出处,是无法理解的;不讲请何为“建安风骨”、“魏晋风度”、“盛代之音”便不能深入探讨当时文人作家的内心,故执教者一定要以《中国文学史》为必读的参考书,才能达到主编所提出的“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的要求。

3、教材中的作家作品对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详细讲解、重点介绍,一般的则列入阅读的书目,作概略叙述。

4、以在经济大潮中重建人文价值,重光人文精神为本课任务。有关单元的讲述自不待言,即使是游记、写景之单元,亦可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与国共荣辱的民族自尊心。

5、思考题的选择与设计(包括考试),亦应以以上建议为重点,尽力压缩记背之题。

执笔:徐春鸿叶丽颂审阅:(教研室主任)

审批:(系主任)

2009年 9 月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docx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 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 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 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 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

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 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 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 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 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 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舞蹈表演)

《五年制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语文(五年制) 课程代码:WB5505107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课程学时: 282 课程学分: 18 授课系部:音乐舞蹈系 课程负责人:杜金玲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和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年制语文课程是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前三年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 后继课程:大学语文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五年制语文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

本理念,根据师范专科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本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年制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职业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五年制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专业领域、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未来社会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 (3)遵循立足教材文本,适当拓展的原则,构建开发、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年制语文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在立足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建立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普通话、汉字书写等基本功训练贯穿五年制语文课程的始终。 五年制的前三年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三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学会从容应对职业生涯中的问题。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实用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

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浅析

摘要: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重立课程标准,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价值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举例,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说明。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是众多院校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鉴赏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常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该课程具有丰富独特的育人资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该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期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课程思政大背景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课程观。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提升学校育人工作实效。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有对其原则、路径等方面的整体探讨;国内一些高校的探索实践,其中上海经验尤为典型;教师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总之,我们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及具体操作规范。当下,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考,主要以本专业、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评机制和授课教师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控。研究多从大局出发,内容较为笼统。在推进过程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具体实施办法及举例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时长为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18周,总计为36个学时。其中,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均为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时,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同大学文学学院 目录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 (2) (一)教学内容改革 (2) (二)教学方法改革 (2) (三)考核方式改革 (4) (四)教学模式改革 (5) (五)师资队伍建设 (6) (六)教材建设 (6) (七)教学大纲 (6) 四、实施计划 (13)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13)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很多理工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学生 开课学期:秋 学分:2 主讲教师:王家伦 参考教材: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9次印刷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说明 1.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由于受社会各界对语文胡乱指挥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故借此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乃主要任务。 2.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为“古汉语教学”,故精选文言作品,主要为“文学作品教学”。 3.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以“人文”组元,不符合语文、文学本身的规律,故按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史组织教学活动。 4.总学时数为36课时。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貌;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一定的优秀文言诗文。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授为主,指导学生讨论、背诵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周先秦文学概貌 第二周氓、湘夫人 第三周秋水、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周汉魏六朝文学概貌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垓下之围、陌上桑 第七周短歌行、饮酒、归园田居 第八周唐文学概貌 第九周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 燕歌行、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第十周秋兴、长恨歌 第十一周始得西山宴游记、锦瑟、过华清宫绝句 第十二周宋文学概貌 第十三周虞美人、八声、鹊桥仙、声声慢 第十四周定风波、水龙吟、念奴娇

第十五周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第十六周元明清文学概貌 第十七周宝玉挨打 第十八周随堂考试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占30%):以出勤与课堂表现为主。 2.闭卷期末考试(占70%)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六、实施大纲的要求 1.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4.如能就教学写出小文章者,酌情加分。 七、思考题 1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先秦?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3.最主要的先秦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4.汉魏六朝的大致情况怎样?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5.最主要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6.唐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唐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7.最主要的唐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8.宋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宋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9.最主要的宋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10.元、明、清三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元、明、清三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11.最主要的元、明、清三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八、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执笔人:王家伦 2015年 11 月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 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 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 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1 / 7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卷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 题型示例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基础部郭孔生 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

展的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X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参照考试大纲,复习重点一目了然,复习效率加倍提高,为专升本考试复习提指明方向。————海大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考试学生。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洪主编),同时参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别识记等方面,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翻译。本部分分值约为40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同时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本。分值20分。 3、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包括议论文写作(含文学评论)、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分值40分。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10小题)10分 2、填空题(设10小题)10分 3、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4、阅读分析题(一到二段文本的分析)20分 5、写作题(一篇或者二篇)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0分) 1、语言知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理解、掌握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辨析古汉语常用特殊句式;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文词语与句式 掌握现代文包括常用应用文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文体知识 (1)应用文体知识(参考其他教材)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 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