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教案珠江三角洲第七章第一节珠江三角洲(三)城镇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时:一节备课:孙学芳崔玉雪审核:

学习目标: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2、理解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

一、反馈练习: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点是___________。

2、港澳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是“_____________”港澳扮演的角色是“______”,珠江三角洲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

3、比较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主要产业部门不同

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辽中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不同

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辽中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紧扣课本,基础预习

1、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_______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__________。

2、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_________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

______和_______,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3、[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随着加工工业的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___的现象。

4、城镇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适时点播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不到40%,急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并说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四、课堂检测,升华提高

1、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

________的发展,出现了_________短缺的现象。

2、在我国出现的“民工潮”中,输入较多的省份是()

A.xxB、xxC、xxD、xx

3、城镇化水平提高,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经济发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城镇住房紧张

D、就业岗位增多4、下列不属于港澳向珠江三角洲扩散的产业是()

A、纺织业

B、通信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宇航工业

5、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住环境B城镇发展会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C

我国城镇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C我国各地不可能都仿珠三角模式6、珠江三角洲城镇高速发展与下列因素不相关的是()

A、气候温暖是湿润

B、邻近港澳

C、高科技人才集中

D、临江面海

7、连线题

A、地理位置优越

B、煤铁矿资源丰富

(1)xx地区C、著名侨乡

D、重工业为主

(2)xxxx地区E、加工制造业为主

F、交通便利

G、临近港澳

五、学(教)后记:

最新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习题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习题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省的东南部,____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贸易渠道出口至_______、________、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________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____”为基本模式。 5.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_________等服务业的发展。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水平不断提高。 二、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许多地方是侨乡 D.自然资源丰富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劳动力优势和港澳地区紧密合作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紧密合作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 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 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 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编 号 行政单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八年级地理下第八章第1课珠江三角洲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1课珠江三角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1课珠江三角洲 一、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珠江三角洲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故热量充足。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但珠江三角洲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所以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又有所不同。冬季北方寒流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芒果等减产。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 mm,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 mm。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芒果、菠萝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梅雨”,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达标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从温度带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属________带,从干湿地区看,属________地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4.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我国被称为“侨乡”的省级行政区,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 5.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这里著名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自香港 3.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京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广线与京沪线 B.京九线与京沪线 .京广线与京九线 D.京九线与焦柳线 5.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 ] A.上海 B.广州.深圳 D.武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图、图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2山东省鲁济南17青海省青西宁 3安徽省皖合肥18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江苏省苏南京20湖北省鄂武汉 6山西省晋太原21江西省赣南昌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迴旋 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

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 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 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 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 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 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 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 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 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 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 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 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0-40,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后完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图,回答: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海陆、经纬

1.3 珠江三角洲 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第1课珠江三角洲(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找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 2.说出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重点)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师点拨]:邓小平同志为誉为中国改 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于中国的改革开 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他在地图上 画了一个圈,才有了今日最具改革开放活 力的城市——深圳! [启发式讲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1)找出西江、北江、东江,说说珠江三 角洲形成的主要成因。 从中国温度带图上可以看出:珠 江三角洲属于带。 (2)图上5城市中,位于珠江口东侧的 从中国降水量图上来看:珠江三 角洲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夏季 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 型是气候,其气候的特 点是:夏季,冬季

[教师点拨]: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培养了一种对外开放的文化意识。广东和福建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启发式讲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紧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香港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结合本区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了加工工业,产品大量外销,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基地。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同步测试1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于_____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_____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_____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_________、先进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验及工商 _______________信息。 (2)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角色,__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___________在前,_______________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经济繁荣,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4)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

步,也可以带来一系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连线 前店后厂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的基本模式。请把前店后厂与相应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前店珠江三角洲地区 后厂港澳地区 答案:1.(1)20 80 港澳东南亚海陆侨乡外资技术管理科技 (2)港澳珠江三角洲港澳珠江三角洲 (3)土地外向型产业 (4)环境社会 2.前店港澳地区后厂珠江三角洲地区

初中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

初中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 第八单元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的基本模式是( ) A.前厂后店B.前店后厂C.外向型的经济D.劳动密集型的经济读珠江三角洲局部图,完成2~5题 2.右图中城市①是( ) A.厦门 B.珠海 C.广州 D.深圳 3.关于特别行政区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B.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C.中国血统居民祖籍以福建省最多 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4.图中核电站③位于( ) A.大亚湾附近 B.杭州湾附近 C.渤海湾附近 D.北部湾附近 5.珠江三角洲面临的海域是( ) A.东海 B.黄海 C.南海 D.渤海

6.香港加工制造业主要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不是因为这里( ) A.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B.地理位置靠近 C.具有土地、自然资源优势 D.消费市场广阔 7.台湾、香港、澳门三地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以重工业为主 B.都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工业发展缓慢 D.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8.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B.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C.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9.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丰富的森林②有丰富的铁矿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有优良的海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1980年我国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是( ) A.深圳、珠海B.广州、厦门C.香港、澳门D.大连、海口11.世界著名的家用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是( )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12.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 ) A.俄罗斯、美国、大洋洲、非洲B.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俄罗斯 C.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D.南亚、欧洲、北美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 珠江三角洲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 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 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21. 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地图:图1.4 图1.7 图1.11 图1.16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汇总整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 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 洲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自然概况: .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 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 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 5. 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 6.

对外开放的前沿: 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 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筑用地)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主要表现: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本区城镇化的特色:①加工制造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②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交错分布。 产生的问题:(1)社会问题(治安、就业、教育、交通、住房等);(2)环境污染问题。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三、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教学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地理教案珠江三角洲2教案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或者说珠江三角洲 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 地区一一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 珠江三角洲外 资的主要来源地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勺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 “外向型经济一例”(图)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 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 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 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 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 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 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初中地理八年级《珠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2.掌握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等等。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 2.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用具】 投影、录像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1.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 2.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 (讲授新课) 设问:人们把珠江三角洲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什么这么说呢?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1: (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印证学生答案 (3)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